自主预习初中数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预习作为学生学习新知前的学习活动越发显得重要。为了使预习能切实发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效果,在学习其他教师的一些教学经验的基础,我从自身的教学经历出发,对如何组织学生预习做了以下浅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自主预习初中数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主预习初中数学论文 篇1:

浅谈初中数学自主预习

对于初中数学提前自主预习一般是指上数学课之前对新知识的自学准备,但对于刚刚升上初中的学生缺乏具体的方法指导。而初中数学自主预习又不同于其他科目的自主预习,尤其是语文课中每篇课文学习之前都有固定的自主预习内容,比如自主预习字词,浏览课文等等。这对于其他的文科类都比较适合。而初中数学课则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概念课、计算课、操作课,课题学习,自学阅读等,但是有些课适合自主预习,有些类型的课则不适合自主预习,比如一些关于公式、定理的课,自主预习这样的课会让学生形成死记硬背公式、定理的习惯,极大地影响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数学。

记得刚教书的前几年,我在布置数学家庭作业时总是会强调一句:“同学们记得自主预习明天的内容哦。”后来仔细反思自己的教学,想想学生知道如何自主预习吗?自主预习多少内容?怎样自主预习?我并没有把具体的方法交给学生,学生也不知道怎么自主预习,所以看起来学生是答应了,其实大多数无从下手,应付了事。学生在自主预习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他们把自主预习当做是一种任务来完成,仅仅是看完书,完成适当的作业,而不是探究数学教材中的实质性的东西,表面上是完成了,其实没有落实到实处,待上课之时提问却是一问三不知,更有甚者不知如何自主预习,长此以往就产生了厌倦数学的情绪。对于这些问题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我该怎么样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呢?通过这几年具体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数学课前要让学生自主预习什么,怎样自主预习,首先必须要知道学生的学情,并且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适当的给他们不一样的任务,其次教师要对教材有个通读,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大纲,明白教学任务,适当的列出一个大概的自主预习提纲,一开始难度不要过高,否则适得其反,比如在自主预习《数轴》,老师可以这样设计一个这样的提纲:让学生先观察学校宣传栏里面的栏杆,固定一个端点,他的左右两边都有相等间隔的栏杆宽,从而结合课本,掌握数轴中的原点,单位长度和正方向。

近几年学校教学改革,把课堂回归给学生,学校在主要学科都实行了预学的策略,很多老师和同学都认为,数学有什么好自主预习的,学生要学习或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在自主预习前肯定有不同的想法和学习方式,而自主预习后学生的想法全被课本所提供的想法所束缚和限制,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很难形成具有个性的自我感悟和过程体验。我认为课前自主预习是学好数学的准备之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接下来,我想谈谈我所任教的班级在预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首先数学概念课的自主预习,数学概念的学习是一个重点,鉴于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个概念课还是有点难度的,因为数学里面定义定理概念都是人类对一些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归纳和证明得到的。非常抽象,而不少孩子抽象思维差,要掌握干巴巴的数学概念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很难得,所以,加强课前自主预习很有必要。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预学之后用提问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疑惑,以便教师给予重点讲解。上课之前可以对于有疑问的同学答疑解惑。

其次数学计算课的自主预习,数学计算课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不像概念课那样抽象,但要想知其所以然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并且初中生经历了大量的训练计算题目,对于这个还是便于自主预习的。所以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前自主预习,对计算方法有个初步的了解,使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其所以然。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做例题或尝试一些与例题同等难度的练习。

再次初中数学操作课的自主预习,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學生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其中免不了要亲自动手做一做、试一试,这就使得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中多了动手操作这个内容。比如《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对折得出角平分线,得出倍数和一半的关系,再次对折就可以得出角平分线的性质,因为课堂40分钟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就可以把像这样的操作在自主预习完成,给出一定的自主预习提纲,自主预习提示即可。“教会学生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所关注的课题。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数学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甚至比掌握数学知识更为重要。

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我觉得初中和小学最大的区别就是,回归课堂,回归学生,小学是老师手把手的教,老师先教了什么,然后再让你去做什么。所以很多学生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往往是老师让我坐什么我就去做什么。所以当我刚开始布置给他们预学任务的时候,他们都面面相觑,不知道做什么,结果第二天交上来的预学作业也是五花八门,大部分同学是把定理或者是例题抄了一遍。结果在上新课的时候,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很懂了,不认真听。而我又认为学生已经进行了预学,应该对某些知识有所了解,所以不免语速进度加快,这就又导致部分没有认真自主预习的同学满脸茫然。课后练习的反馈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不可否认,不恰当的自主预习不仅不能促进学习,反而会带来很多副作用。

针对前几次自主预习的不成功体验,我在课后进行了反思。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自主预习是合理的抢跑。”学生只有掌握了自主预习方法,才有“抢跑”领先的可能。所以针对不同的课型,我觉得:第一要形成基本的自主预习提纲:通过自主预习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上节课的旧知识有哪些?②你通过自主预习学会了什么?③你在自主预习中有什么不懂的问题?④你有没有与课本不同的想法或你认为更好的想法?第二要采用多种多样的自主预习方法。除了可以在书本之中获取知识,还可以通过实验、观察、调查、收集材料等方式,做到因人而宜、因内容而宜。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这节课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关键如何转化三个角的问题,在此自主预习提纲里我会先设置一个将三个角构造成一个平角的问题,无非就是过一个顶点作其所对的边一条平行线,从何激发学生自主预习是看看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第三要教育学生树立不唯书的预学态度。在自主预习课本时,要有自己的想法,敢于质疑,在自主预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方法和感受。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自主预习能力和习惯的形成必须从低到高循序渐进地培养。经过这样的指导和训练后,学生逐渐对自主预习有了兴趣,自主预习课本和课堂展示也成了他们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

因为教学改革的变化,必然要求教师调整原来的老一套课堂模式,回归课堂,把课堂回归学生。这就必然要求学生要很好的自主预习课本。对老师的教而言,要考虑适当的教学方法,重新组合教材,并且拓展教材。对学生的学而言,教师要考虑如何突破自主预习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怎样展示各种创新想法,并在课堂学习中生成新的想法,得到新的收获,从而让课堂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益。

作者:方勇光

自主预习初中数学论文 篇2:

初中数学自主预习浅谈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预习作为学生学习新知前的学习活动越发显得重要。为了使预习能切实发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效果,在学习其他教师的一些教学经验的基础,我从自身的教学经历出发,对如何组织学生预习做了以下浅谈。

关键词:预习 兴趣 鼓励 方法 评价

我校在实施基于导学案的师生互动自主合作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自主预习、合作交流、展示拓展、检测反馈、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模式集中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其中自主预习环节排在五环节之首,是落实“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保证,它对本节课能否顺利进行起着很重要的保证作用。数学课的导学案的自主预习部分,一般会涉及前一节课重点和难点内容的复习以及本节课的一些基础知识。课前,教师把预习内容发给学生,让学生复习旧知,了解新课的教学基本内容。对学生的预习结果,教师可以不批阅,但是要浏览阅读,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中,学生小组交流预习内容,组长发言,教师根据情况对学生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进行必要的补充或强调。我认为课前是否预习以及预习的效果好坏,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能否顺利实施,它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因此,课前预习是学生顺利完成课程目标的关键一步,是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对教学进行理解和探索的过程,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环节。那么,如何使数学课前预习落到实处呢?下面我谈一些做法。

一、培养自主预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老师。”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满腔热情、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是多么重要。那么,教师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预习的浓厚兴趣呢?我认为应当从以下三点做起。

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师在平时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和学生探讨交流,让学生深刻理解课前预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从思想上彻底认识到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其次,预习问题设计趣味化。设计预习问题时,教师要精心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力求使预习环节的问题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这有利于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教师可以把每节课要掌握的知识技能、规律、方法以问题串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预习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获取新知识。比如,在学习图形中的点、线、面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编制以下预习问题:静静的湖面像什么?河中的小船像什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理论。这种预习设计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深切感受数学知识切切实实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还可以激发他们探讨问题的热情,培养他们良好的预习习惯。

再次,预习问题设计具体化。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也是学生合作交流、展示拓展能否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为了避免预习的盲目性,教师在做导学案预习环节设计时要使知识问题化、具体化。数学中有许多知识难度大,教师要学会肢解难点,将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使问题具有梯度和层次。同时,教师在设计预习环节中的问题时要注意灵活性,要体现教材知识的重难点,要体现温故而知新的功能,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学生要想提高预习效率,仅仅有良好的习惯是不够的,还要有正确、有效的预习方法。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就好比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不仅仅对当前的数学学习非常实用,而且对其他不同学科的学习也有好处。要想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预习方法,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首先,设置预习导学案。教师通过钻研教材,精心编写导学案的课前自主预习环节,引导学生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认真思考自主预习环节中的问题,让学生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对导学案中所设置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并将学到的新知识运用到一些习题中解决本节课的新知识,从而对自己的预习效果进行检验。

其次,结对帮扶。教师可以组建预习互助小组进行帮扶,即优生教差生,通过“优生带头,以优帮困”的方法,让学优生带动学困生进行课前自主预习,从而调动学优生的预习积极性,增强学困生的预习自信心。

再次,组内交流预习结果。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成小组,小组成员按成绩由好、中、差各层次的学生组成,并注意性别、性格的搭配,同时兼顾学生个人意愿进行微调。每组设组长1名。组长有小组活动的安排及指挥权,要能维持课堂纪律、分配学习任务、组织学习活动及检查学习效果,特别要检查自主预习效果。在这样的小组中学习,学生对于教材的难点和课前预习中出现的疑惑可利用课余时间与组内其他同学合作、探究、交流,能保证自主预习环节的有效实施。

三、预习结果及时给予评价

如果教师只布置预习任务而不检查预习情况,就会使得数学预习环节流于形式,这样,一些学习自控能力差的同学就会敷衍了事,甚至课前不预习。相反,如果教师能及时检查预习效果,及时总结反馈,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完成预习任务好的同学采用激励性语言进行鼓励和表扬,对完成预习任务差的同学提出指导性意见,督促其改正,就会使课前预习环节落到实处。教师的具体做法可如下:一是对组检查帮扶,一起交流;二是组长检查,组内交流;三是发言人代表本组在全班发言。我校因为班级学生少,教师在上新课时通常检查部分或全部学生的导学案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对学生导学案的预习环节的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新课预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要注意对预习情况通报并及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肯定完成预习任务学生的付出,对没完成预习任务或预习敷衍了事的学生提出中肯的批评和指导意见。

总之,课前预习对课堂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预习习惯和养成需要长期的不懈坚持和努力。而且,预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又不好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做有心人,不断地探索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使预习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作者:吴正峰

自主预习初中数学论文 篇3:

农村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下学生的自主预习策略分析

摘 要:“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导”与学生“学”,有效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它实现了由以往“先教后学”向“先学后导”的教学模式转变,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它既是教师导学的方案设计,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教学策略,也是学生学习的习惯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方式。因此,文章对“导学案”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应用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导学案”在预习阶段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基于学生的自主预习,对“导学案”的实施提出可行性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教育;初中数学;导学案;原则;策略

学生自主预习,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导学案”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份良好的“导学案”,能够根据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具有针对性的预习方向,为学生自主预习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更为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很好地促进作用。

一、 “导学案”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应用中的问题

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导学案”的应用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大多数农村学生的数学“底子”相对较差,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既没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也没形成很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怎么教,他们就怎么学,在学习上,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其次,学生对预习也是极为随意,大多学生认为预习只是简单看下教材,熟悉第二天所讲的教学内容,对于“导学案”更是注重其结果,忽视了过程,学生大多是一知半解的状态,进而造成他们缺乏对新课的学习兴趣,不能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学而后导”并未实现,“导学案”反而适得其反,阻碍了学生的新课学习。最后,学生也缺少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农村学校的学生,父母文化水平大多都不高,并不能给予他们学习上的帮助,对他们的学习近况也不是很上心,再加上一些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这也让“导学案”的应用并没有多大效果。

二、 “导学案”在预习阶段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突出重点,为重点突破做准备

初中数学很多的课时内容较多,如果让学生对所有的内容都进行预习,那学生也只会浅尝辄止,大致浏览教材的内容,甚至会因为预习的内容较多,而打击了他们预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案”让学生进行预习时,要根据这一节的教学重点,设计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例如:教师针对《全等三角形》一课设计“导学案”,教师就要针对全等三角形的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问题设计。问题一:全等三角形的概念?问题二:如何用符号表示?问题三: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分别指什么?问题四:两个三角形如果全等,它们的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系?这样,教师把教学重点,分解成四个难度逐渐递增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索,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以此来把教学重点进行分解剖析,进而实现教学重点的突破。

(二)体现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一定要正确认识预习虽然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但并不等同于学生的提前学习,或者对学生学习不足的检验,而是让学生圈点标注自己的疑惑,以此来让学生在课堂中争取学习的主动,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学生通过预学,在课堂学习时,更具有针对性,把精力放在问题的思考上,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三)分层预习,为不同学生做准备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也不能把所有的“导学案”都设置成统一的标准,“导学案”的预习设计要具有层次性和深度性,能够满足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需求。对于学困生而言,“导学案”的预习内容对他们只要求记住结论与公式,并引导他们推算结论与公式的演变过程;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除了对学困生的要求外,还要让他们关注结论与公式的产生过程,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关注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而对于优等生来说,就要让他们面临更高层次的挑战。这样,不同的学生在不同难度“导学案”的预习中,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分层预习,能够最大限度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进而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都能够收获成功的喜悦。

三、 “导学案”教学下学生的自主预习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明确预习目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初中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兴趣需求的驱使,只要他们对一件事情感兴趣,那他们的行为态度就显得更为积极、主动,更能愉快地进行思考、学习。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點,进行预习问题的设计,一旦学生有了兴趣,他们就能够明确自身的预习目的,进而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自主预习的效果自然也就会提高。

一方面,教师要把握教材的特点,在“导学案”设计时注入“趣味因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如,初中数学教材的设置特点包括概念的形成、方法的探索、公式定理的推导、结论的归纳总结等众多的内容,其中都蕴藏着有趣的数学逻辑和深刻的数学思维。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让学生的预习过程,也是发现、探索、体验数学乐趣的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让他们都能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促进学生形成自主预习的好习惯。

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导学案”设计时实施分层教学,以此来激发不同学生的预习兴趣。学生之间是有明显差异的,这也造成了他们之间的发展是极为不均衡的。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其目的,应该是关注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学科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让“导学案”更多的以探索、弹性的形式出现,以此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让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兴趣方向进行探索,进而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也要注意,教师在针对学生预习中的评价时,要多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语言,特别是在学生有一些独到见解,特殊想法的时候,即使是错误的结果,也要给予鼓励。因为这是学生针对预习内容认真思考的体现,正确进行引导,以此增强学生自主预习的自信心。

(二)提供足够时间,保证预习质量

“导学案”式预习,并不像以往学生预习一样,只是简单翻阅教材,粗略浏览。“导学案”是有目的、有方向的高效预习方式。与此同时,大多“导学案”的预习阶段都在课外,而课外学生又会面临大量的课后作业。因此,教师要适时减少重复的家庭作业,为“导学案”的预习提供足够多的时间,以此来保证学生预习的质量。在“导学案”实施初期,学生自主预学的习惯没有养成之前,教师也可以试着把“导学案”放在课堂之上,以此循序渐进,逐渐实施,一直到课外。与此同时,现如今很多农村初中学校都打算把“微课”引入到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利用“微课”制作“导学案”。这样,师生之间以“网”相连,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时时刻刻对学生进行指导,解决了农村学生缺少一个良好家庭学习环境的问题,“导学案”也会更为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直接的接受,学生的预习质量定会有所提升。

(三)注重预习形式,提高预习效率

“导学案”并没有固定的设计形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教学要求,“导学案”也会有不同的设计策略。因此,教师要善于设计不同形式的“导学案”,让学生预习的形成更为丰富多样,以此来提升自身自主预习的效率。

以自主与合作预习相结合为例:“导学案”的定义就是以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再辅以教师的课堂指导的教学方法。因此,自主与合作预习相结合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预习形式。在这种形式下,教师既注重学生个体预习的独立性,让学生在预习中能够按照步骤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即略讀、细读、精读。略读就是学生简单粗略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浏览,弄懂教材的大致内容。进而再进行细读,边读边做笔记,圈点标注出教材的要点,并对其中的易错点、疑惑点、自己的见解旁边或笔记上即兴标注。最后就是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精读,就是在学生做教师设计的问题时,如果有不会的地方,返回来再对教材进行“局部”精读。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学生在预习阶段的合作交流。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在学生独自预习后,可以要求学生展开讨论活动,大家把自己不同的地方“拿”出来,集思广益,说不定哪位学生不经意间的一句言论就能够启发到同组的学生。当然,教师也要适时布置一些群体合作交流的学习任务,给予他们交流的方向,以免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偏离讨论主题。

再如:“假设论预习”,学生在预习中一定会遇到一些不认识的数学名词,自己可以先按照此名词的数学规律“假设”一个定义。如,“无理数”的定义,学生假设定义“没有规律无限循环的小数”,同时再列举几个自己认为是无理数的实例,进而继续预习,在不断地预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课本上的定义与自己的定义并不一样,经过对比分析后,发现自己的定义并不严谨,“无限循环”就说明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与“没有规律”相矛盾。学生通过思考两者的差别与自己的不足,就会深刻理解无理数的定义。

总而言之,学习是一种极为缓慢,又循序渐进的事情,学生的自主预习的习惯养成与能力提高也并非滴水之间就能够完成的。因此,教师在“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既要秉持一定的设计原则,也要采取多样的实施策略,更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此发挥“导学案”真正的作用,让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真正养成,主动学习的能力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君卫.“导学稿”模式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20).

[2]陈洪波.初中数学导学稿中预习设计的有效性策略[J].师道:教研,2015(3):39.

[3]陈宗领.学案导学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乐园:信息化教学,2018(3):164.

[4]杨静.例说初中数学“预习型导学案”的编制与实施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7):83.

作者简介:

朱春赟,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永宁中学。

作者:朱春赟

上一篇:情感教学小学数学论文下一篇:数学思想功能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