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视角的临床护理论文

2022-04-28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目前的教育领域中,除了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外,对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基于学生视角的临床护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基于学生视角的临床护理论文 篇1:

人文关怀理念下的初中教学管理策略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关键。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将科学的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初中教学管理,进而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学习幸福感。

关键词:人文关怀 初中 教学管理

所谓的人文关怀理念简单来讲就是“以人为本”理念。人文关怀理念应用于初中教学管理就是指“在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初中阶段一般是指12岁到16岁的少年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和生理都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学生们注重隐私,渴望独立,排斥耳提面命的说教模式,因为想摆脱父母和老师的束缚,他们会产生一定的叛逆心理。在这种特殊的成长阶段,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和自我变化之间的关系是一项需要技巧性的教学工程。因此,将初中教学和人文管理理念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利于良好的学习氛围的营造,以及和谐校园环境的构建。

一、初中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校在教师管理方面重点教师的业务水平,忽视对教师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和师德的建设教师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是学生的成绩,在这种考核模式下,教师在学生教育方面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的思想,不太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有的教师根据成绩水平把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厚此薄彼,宠爱优等生,漠视差等生。这些不良的教学行为严重影响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设。

其次,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注重利用严格的校规来统一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忽视对学生个人意志的尊重和引导,学校的制度建设同样忽略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只注重学生的成绩,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仅仅用成绩来衡量和评价学生,而忽略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章制度是对初中学生自由意志的压迫,容易导致学生对学校规则的排斥和不满,进而影响校园规则的权威性,不利于构建和谐校园。

二、人文关怀理念下初中教學管理的策略

1.学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将规章制度和人文关怀理念紧密结合

第一,学校要对教职工利益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改革,完善教职工考核体系,改变过于注重学生成绩的传统考核模式,从师德,业务能力,师生关系等方面综合评价。第二,为了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学校要完善教职工福利体系,适当提高教师的薪酬福利水平,关注教职工的心理状况,注重构建舒适愉悦的教学环境,提高教职工的教学幸福感。第三,学校要改革与学生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坚持以“学生为本”,要尊重学生的合理诉求,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学生优秀与否不应仅仅局限于成绩的高低,还应综合考量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

2.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敏感,逆反心理强,自尊心强,追求独立,要想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关怀、理解、尊重学生

第一,教师不应该厚此薄彼,按成绩的优劣给学生划分等级,而要做到一视同仁。对待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和学生的沟通,分析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对待努力但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出其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对待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状况等方面,保证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第二,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保证教学质量,营造课堂的学习气氛,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上,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掌握学习的技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开始学习。

第三,教师要信任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教师要注重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需要一个过程,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工作,这需要教师不断地督促学生。在学生预习、上课以及课后复习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全程监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学习计划。教师要做的就是监督学生,保证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切忌无故干涉学生的学习计划,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榜样的作用

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形成良师益友的关系。在初中阶段,教师是学生主要的学习对象,正是因为初中生具有“亲师性”强的心理特点,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于完成教学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喜欢一个老师,那么他就会希望得到这位老师的关注,会认真对待这位老师所交的课程,花费十分的努力来学习这门课程并且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喜欢上自己的学业,这样的例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十分常见。这就是教师的榜样力量。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榜样能给学生带来十分巨大的影响,学生易于对榜样产生认同感,并会依照榜样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调节。因此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榜样,发挥自身的影响力,给学生传递一种积极的学习及人生态度。教师要特别抓好困难学生的教育工作。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具体分析实际情况,帮助他们找到造成学习困难的主要问题并解决,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优点,对他们多激励多鼓励,挖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教师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对于因生活上的问题影响学习状态的学生,教师要多关心学生的生活,给予各种帮助,还要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要争取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要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探索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掌握更多的知识以减轻课后的学习压力。

第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注重提升自己的思维,学会自主思考,摆脱遇到难题就找老师的依赖性,全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第三,在课后,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的幸福感,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5.建立客观综合的评价机制

教师要摒弃传统的评价观念,不再一味以成绩来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应该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建立客观综合的评价机制。评价的最终目标不是衡量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是对学生进行优劣分类,而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做到充分考虑,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并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天赋,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综合考虑到智力和遗传、环境、努力等非智力因素,从不同的方向对学生进行激励,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技能,最终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成。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指出了初中教学管理在如何贯彻人文理念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在初中教学管理中融入人文理念的策略,包括学校规章制度的改革,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感两方面。教师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要理解学生、信任学生,确保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要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同时教师也要减轻学生在课后的学习负担,保证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学习兴趣特长,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还要建立客观综合的评价机制,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龙饶、李清会《持续人文关怀护理理念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工作中的意义》,《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年第20期。

[2] 李龙倜、陈芳、郑萍萍《基于人文关怀的磁性护理理念在老年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护理管理杂志》2019年第5期。

[3] 毛献敏《人文关怀理念下小学班主任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探究》,《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年第10期。

[4] 岑立强《人文关怀视角下的现代小学教育管理探析》,《时代教育》2018年第2期。

作者:胡垠辉

基于学生视角的临床护理论文 篇2:

试论医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目前的教育领域中,除了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外,对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在医学课堂的教学中,专业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点,能培养学生的专业医学技能,但是对医学行业,职业道德和操守也是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能够有效地增进医患间的沟通交流,尊重病患的隐私,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关    键   词]  医学课堂教学;德育渗透;探索;实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目前人们的物质要求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人们的思想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1]。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在医学教学领域,相关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也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改变。在医学教学领域,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注重的是对知识理论的教学,重点培养专业知识较强的医学人才[2]。但是,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往往会触及病患的隐私,因此在进行医学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外,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3]。本文对医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索和实践进行相关的研究探讨,相关研究内容如下。

一、德育在医学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在德育的内容中,职业道德和职业思想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将来会在医院中进行工作,肩负着救死扶伤的职责,因此学生的职业道德好坏和服务对象的生命有着重要的联系[4]。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主要指的是思想品质和病人、家庭以及社会关系之间的总和,因此在医学专业课堂教育中对德育渗透的重点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进行教育[5]。将德育贯穿到整个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让德育工作的展开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德育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体谅病患的心理,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水平,学会相互尊重、遵守医德、保护病患的隐私、具备相应的职业操守,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为病患着想,尊重病患的人格和权利。经过德育渗透的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带着从学校当中所培养的道德意识和规范,更好地为病患进行服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6]。

二、进行德育渗透的注意因素

为了更好地在医学课堂中进行德育,在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要注意以下几点因素。

(一)教师要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在进行课堂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以及思想传递的作用。教师的素质以及能力会对学生的社会认知产生一定的影响,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教师的思想教育,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但是教师的态度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7]。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如果教师的态度较为消极,这样会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对教师的教育会不够重视,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如果教师的教学态度较积极,受学生的喜爱,则更容易获得学生的信任,学生也会更愿意听教师讲课[8]。因此,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养成良好的教学态度,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向學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在和学生进行相处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关系的培养,和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做出表率。通过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够让学生体会如何和人进行良好的相处,让其能够在将来的职场当中,更好和病人进行相处[9]。教师只有通过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对学生的感染能力,起到榜样以及感化的作用。

(二)和学生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结合

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进行职业道德和素养的教育。在目前的医院环境中,医患纠纷的现象较为严重,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对医患关系产生了一定的误解,也担心日后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生类似的现象。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目前的职场环境以及学生的关注重点来进行职业素养和道德的教育[10]。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处理学习和生活的问题。针对医学专业课堂的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职业道德培养,让其意识到重视病患隐私的重要性,重视病患的所思所想,在进行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能够学会照顾病患的感受[11]。

三、德育渗透的教学方法

在医学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要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一)讨论法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讨论法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料让学生进行课前的学习,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其讨论的重点主要为和医学各专业课程相关的职业道德内容[12]。在正式的课堂当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描述自身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分享自身的感受。例如,在学生学习知识之前,可以让学生对当下热门的术前收红包问题、医疗事故问题以及手术后医疗器械在病患体内残留的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能够意识到不良的医德会对病患及其家属乃至整个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德育的实效性[13]。

(二)案例教学法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案例来对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展现,让学生能通过案例所展示的内容来体会相关知识点所要表达的内涵[14]。在德育教学的课堂中,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的德育案例来向学生进行展现,和学生一起讨论案例中所体现的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以及探讨相关的解决方法,让学生能够加深对该类问题的认识。例如,在对手术前的相关准备事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案例,针对案例中在手术前医护人员出现的失误现象进行探讨,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手术过程中的失误现象会对病患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讨论能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职业道德素养。

(三)示范性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示范性教学对学生能够起重要的影响作用。示范性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以自身的行为规范来对学生进行示范,将有关的德育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教师可以以自身的亲身经历为示范,将职场中遇到的有关道德问题以及自身的解决方法向学生进行讲解,通过自身的示范来为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从而能够在课堂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师如果不能做到言行合一,则不能对学生起到表率的作用,也无法让学生体会所学德育知识的影响,还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学生学风的培养和教师的表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未来医院职场中良好风气的形成也和医学院教师的示范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提高教师自身的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通过示范性教学,提高教学的效果[15]。

(四)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建立相关的情景来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更好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医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教师根据所学内容创设有关的教育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参与到情境所表现的环境当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能够通过自身的体验来进行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和病患的角度出发,扮演病患的学生能够理解当下情境中病患的感受,而扮演医师或者是护理人员的学生则能够学会如何更好地处理当下的情况以及照顾到病患的感受。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操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建立相关的操作情景,让学生在模拟操作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同时也能在操作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病患的心情,更加照顾病患的感受,做到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提高治疗的效果。同时通过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丰富课堂内容。

四、总结

德育主要是对人的道德素养以及职业操守进行教育培养。高职医学专业能够为医院培养专业的医务人员,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注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培养之外,还需要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培养。医患纠纷是目前社会重点讨论的问题,医护人员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有效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德育的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和人沟通的能力,从而能为以后和病患的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示范性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以及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来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能够丰富课堂的内容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以身作则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同时还要针对学生关注的重点和需求对职业素养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更加符合现代医学德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孔令珠,郭继红.高职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德育渗透[J].山西職工医学院学报,2018,28(6):110-111.

[2]兰岚.西方高校德育经验对提高我国高校德育有效性的启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12):213-214.

[3]吴华英.浅谈医学基础课程实验课教学中德育素质的养成[J].科技视界,2018(35):155-156.

[4]倪风华.基于情感关怀的医学院校德育模式构建[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23):44-46.

[5]曹鹏,李艳波,孔令杉,等.德育视角下医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11):1464-1468.

[6]吴娜,鲁琳颖,李一林.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实践的运用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0):105-106.

[7]张冬冬,李如占.医学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变分析[J].高教论坛,2018(10):112-114.

[8]华灿城,张晓茹,陆玉炯,等.德育在五年制专科医学生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8,31(3):224,235.

[9]刘晨辰.中职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方案建设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

[10]张红娟.挖掘医学高职院校德育渗透教学的内容与切入点[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6):26-27.

[11]尚坤,张欣,李磊,等.专业课教学配合德育渗透对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实践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28(12):51-52.

[12]杨丽娟.医学检验专业课课堂德育渗透的调查与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3):113-114.

[13]蔡惠芳.浅谈专业课教学中的课堂德育渗透[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141-142.

[14]卢安,蒋春艳.在医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04(16):116-117.

[15]罗桐秀.《医学遗传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J].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76-77.

编辑 李 静

作者:刘飞 张勉

基于学生视角的临床护理论文 篇3:

PBL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效果的Meta分析

[摘要]为证实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效果,通过检索多个数据库,纳入13篇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认为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基于问题的学习法对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有确定影响,在寻求真相、思想开放、批判性思维自信心、求知欲和認知成熟度5个维度上促进效果极显著,但由于研究存在异质性并且纳入的文献样本量较小,对具体促进的原因需用更多高质量的研究验证。

[关键词]PBL教学;传统教学;批判性思维;Meta分析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现代社会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国际大力推崇STSE(Science、Technology、Society、Environment的缩写,即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合称)教育。其中,批判性思维作为STSE教育目标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当代国际教育追求的核心目标。

批判性思维始于20世纪初杜威在《我们怎样思考》中提出的“反思性思维”。一直以来,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众多学者争论不休:保尔等将批判性思维定义为“是通过智力训练能主动地、灵巧地对观察、体验、反思、推理或交流中所获的信息或所产生的信息进行概念化、应用、分析、综合或评价的过程,以指导信念和行动”;罗伯特认为“批判性思维就是指在确定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时所进行的合理而成熟的思考”。1990年,美国《德尔菲报告》给出定义:“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地、自我校准地判断的思维技能。这种判断表现为解释、分析、评价、推断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论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得到了大众普遍认可。

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帮助个体在复杂情景中,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反思基础上加以分析、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具备良好的批判性思维,不仅有助于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以科学的视角看待世界的习惯。这些素质也正是目前教育所提倡的核心素养重要内容。

但是,相关研究表明,美国、日本等国家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均高于我国学生。我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主要由于我国几千年来的社会文化、教育文化的影响。由于我国文化缺乏科学意识,所以普遍采用“灌输-接受”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近年来,情况虽有改变但不明显。目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大多数片面零碎,而且没有成熟可靠的方法可以普遍推广。因此,探寻在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方式至关重要。

纵观国内外研究成果,基于问题的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因具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探究性等多方面的优势,常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但是,目前PBL教学法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效果尚属探索阶段,仍具有争议性:Yuen等学者研究PBL对提高护理专业本科生批判性思维的效果发现,PBL可以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邓文芳等人研究PBL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的应用效果时发现,教学后实验组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自信心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然而,阴山燕等调查发现PBL教学后测略高于前测,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表明PBL教学对改善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效果不明显;Lyons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的PBL教学实验,不支持PBL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一结论。

由于不同研究有关PBL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影响结果并不一致,人们无法明确地了解PBL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效果。因此,本研究拟采用Meta分析法,对相关已有研究成果进行量化地综合分析,提供PBL教学与学生批判性思维之间的整体效应量大小,以获得更明确的证据和更具可信度的结论,并为PBL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施提供一些建议。

1资料检索策略

1.1检索方法

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有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Web of science、EBSCOhost、Wiley-Blackwell、PubMed等,检索从建库至2019年6月30日的全部文献。

检索词为“PBL”或“基于问题学习的方法”或“problem-based learning”,“临床医学”或“临床专业”或“clinical medicine”,“批判性思维”或“评判性思维”或“critical thinking”

1.2选取文献标准

1)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包括不同的教育阶段;(2)随机对照试验;(3)比较PBL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影响;(4)教学结果是测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量表不限。

2)排除文献标准。(1)非随机对照试验;(2)对照组为非传统教学;(3)其他专业的学生关于PBL教学模式探讨的研究;(4)教学方法交叉干扰的研究;(5)重复收录的文献;(6)数据不完整,表述不清楚的文章。

1.3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1)文献筛选策略。2名评价员分别阅读并筛选文献、摘录文献信息,并对入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如果2名评价员意见不一致,通过讨论解决,必要时由第3名评价员参与评价。

2)资料提取内容。资料提取包括研究的基本情况、样本量、研究对象特征、研究设计方法、干预方法及干预结果等。

1.4文献质量评价

2名研究者根据Cochrane Handbook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独立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随机序列的产生、分配隐藏、参与者及研究者盲法、结果测评者盲法、结局指标完整性、选择性报道、其他偏倚来源。每项以“低度偏倚风险”“不清楚”和“高度偏倚风险”进行评价。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Revman5.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文献检索结果

本研究检索得到相关文献843篇,利用Endnote软件去除重复文献286篇;通过阅读题名和摘要,排除475篇;经阅读全文,进一步排除不符合标准的文献69篇,最终纳入13篇进行Meta分析,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2.2质量评价

在研究设计上,纳入的13篇文献均采用随机分组。其中,4篇描述分组的方法;11篇记录了失访情况;11篇文献报告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13篇文献均记录了各测量指标结果;均无隐藏分配和盲法描述。文献质量评估图如图2所示。总体而言,纳入的文献质量较好,具有参考意义。

2.3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本研究通过阅读纳入的文献,汇总各个研究的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

2.4Meta分析结果

笔者应用Revman5.2软件分别对评价量表CTDI-CV中各测试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

1)PBL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综合分析。

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效果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88,P<0.00001)。其中,3%的观察变异来源于抽样误差,97%的观察变异是由效应值的真实差异造成的(I2=97%),纳入的研究存在异质性(异质性检验I2>50%,p<0.01),合并效应量采用研究内和研究间变异的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

观察森林图(图3)可知,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法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综合能力的均数差合并效应值为23.60,95%的置信区间为[14.13,33.07],说明PBL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有影响的,且属于正向促进作用(t=7.625)。

2)PBL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各维度的分析。

分别对PBL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各维度数据进行Meta分析,汇总所得到的结果见表2。从表中数据可以发现:PBL教学与传统教学两种教学方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各维度能力培养效果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均存在异质性(异质性检验I2>50%,P<0.01)。因此,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结果显示,PBL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7个维度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特别在寻求真相、思想开放、批判性思维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5个维度促进效果极显著。

2.5敏感性分析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分析显示存在异质性,对其进行的敏感性分析表明:(1)分别排除理论教学与实习带教两大类模式的相关研究发现,PBL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效果的比较结果仍存在异质性(I2>50%),未发生显著变化;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PBL教学法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仍更明显。(2)对所有文献逐篇排除发现,在去除姜文锡等人的研究时,异质性检验变化较大。但是,结果仍显示存在异质性(I2>50%),结果未发生综合显著变化,PBL教学方式较传统教学效果更优。综合以上敏感性分析,说明原分析所得结果稳定。

3讨论

批判性思维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无论是对整个社会人才的改善与教育的改革,还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因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当前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现状的迫切要求。但是,由于应试教育在我国盛行,我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所以需要探求新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本文通过就国内外PBL教学法对临床医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主要探讨PBL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

3.1PBL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综合能力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PBL教学能更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李静、冯俊等人Meta分析研究结论相似。分析阴山燕、Lyons等人的研究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发现其试验中存在共同的局限性即实施PBL教学时间短,未能长期追踪并记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变化。推测短期PBL教学对改善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效果不明显,或者是PBL教学法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影响有延迟性,导致研究所得效果不明显;吴悠、吴颖等人通过长时间的实验教学发现,PBL教学能显著地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由此可见,PBL教学时间长短可能影响到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效果。此外,笔者对比阴山燕和齐殿君的实验研究发现,两者教学时间相近,不同在于教学方式有所差异:两者研究中都注意到对教师和学生PBL教学的相关指导,但在齐殿君的教学研究注重教师对批判性思维内涵、重要性和培养方式的培训,这样教师在教学中能更有针对性地适当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两者在教学中都围绕案例开展,师生提出问题并共同讨论、总结,不同在于阴山燕教学中案例的呈现由教师主导,而齐殿君的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这是因为在教学中由每组学生推选主持人,由主持人介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案例的基本内容,这样学生能对学习内容了解得更為深入透彻,有助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反思。由此可见,同为PBL教学模式,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会影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效果。本研究所得出的结果是在综合了所有相关研究效应量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果将每个具体研究视为PBL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影响效应的所有相关研究总体中的一个元素,那么本研究按照纳入标准所选择的13个文献就是该研究总体的一个样本。因此,利用随机效应模型,本研究得出的结果是,将这13个研究视为相关总体中的一个随机样本,借助于概率统计原理,对PBL教学对批判性思维影响的“真实”效应的一个估计。理论上,它比基于单个研究所做的结论要更为准确和稳定,证实了PBL是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3.2PBL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各维度能力的影响

Facione将批判性思维分为7个维度:寻求真相、思想开放、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性思维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测量表》(CCTDI)的编制沿用Facione的概念分类,确定7个维度的试题,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被世界各国沿用推广。我国学者彭美慈等人设计CTDI-CV时在概念等值的层面上,确定与CCTDI的理解相符,同样设置符合我国本土化的7个维度。

通过PBL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各维度影响效果分析,得出PBL教学对批判性思维各维度均有显著性促进作用,该结果进一步解释了PBL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影响的原因。查阅相关研究,梁宏军口刀等发现,PBL教学模式每个环节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均具有积极影响,从不同角度也证实了PBL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结果还显示:与传统教学相比,PBL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效果在寻求真相、思想开放、批判性思维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5个维度的促进效果极其显著。这说明PBL教学在帮助学生以宽容、真诚、客观的态度对待事物,重视理由、寻找证据以及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效果显著。PBL教学虽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系统化能力也有促进,但是显著性稍弱。这可能是由于分析能力和系统化能力受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教育程度限制,所以促进程度有限。学生要进一步提高分析能力需要多接触问题情境,锻炼应对问题的能力。学生要提升系统化能力,需要具备良好扎实的理论知识,对所学知识有深入、透彻的理解。教师在今后PBL教学实施中需要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系统化能力方面改进。

4结束语

本文通过Meta分析法综合了现有的相关研究,并对相关个案进行了剖析,分析了PBL教学效应不显著的原因,得出PBL教学法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对各个维度皆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在寻求真相、思想开放、批判性思维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5个维度上促进效果极显著。本次研究为人们在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规范的PBL教学模式值得广大教师们借鉴,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科学素养,为社会提供更多创新型人才,促进创新型社会的发展。

5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仅有4篇文献报告了随机序列产生的具体方法,所有纳入研究均未提及是否实施分配隐藏及盲法和分配隐藏,这可能会导致Meta分析结果会夸大良性效果;(2)尽管本研究检索了相关的中英文數据库,但纳入研究的文献均来自国内,国外文献较少;(3)因部分教学方法的RCT干预措施、时间、课程内容等因素尚未排除,这些因素对结局的影响不能确定。因此,本研究主题的更确切结论,需要更高质量和更多数量的相关教学研究报道的出现,以便进一步研究探讨。

[责任编辑 孙菊]

作者:李星 代鸣 曹玲珍 姚宝骏

上一篇:蓝光治疗黄疸的临床护理论文下一篇: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