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促进校园文化论文

2022-04-20

◆摘要: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学校园文化建设与社团活动息息相关,社团活动不仅能更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还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还能使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建设促进校园文化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建设促进校园文化论文 篇1:

加强高中生社团建设,促进校园文化繁荣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社团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学生社团促进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塑造集体意识和责任感。注重学校社团的建设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加入社团并给予正确的领导和指引,在老社团的发展壮大、新社团的不断崛起中,引领先进的校园文化,为学生自主创新、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不断繁荣校园文化。

关键词:校园文化繁荣;学生社团

众所周知,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核心,以校园为主要发展空间的一种群体文化。高中作为传承文明、培养人才、传递知识、造福社会和传播先进文化的组织,校园文化是由校园活动、校园精神和校园建设三个部分组成的,只有通过外界的熏陶,才能使学生产生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既定文化的认同,从而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

一、校园社团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当今社会既看重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又看重其能力素养,学生需要多方位发展,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如果学生只是“死读书,读死书”,不把书本知识转化成实践,只能说这个学校的教育是失败的。学生社团应运而生,社团是一种具有社会性质的兴趣团体,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其聚集在一起,它的产生迎合了现代教育的需求,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地走到一起,成立不同类型的自愿组织。社团不同于学生会,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社团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通过开展各式各样趣味十足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更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学生社团已成为学校推进先进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学生接触社会的一种良好渠道。

(二)社团在校园文化繁荣中的作用

社团是由学生自主管理的组织,它与老师的管理相辅相成,为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尊师重道的校园风气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营造了重学、爱学、乐学的学习风气和积极向上、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优化了学校树德育人的能力,更有利于校园文化的传承。

(三)社团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社团作为一个集体活动的组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开阔学生眼界,为拥有良好社会关系奠定基础。在一个个趣味十足的活动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增长见识、拓宽眼界,也是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塑造健全人格的途径。

(四)社团对社会发展进步的促进作用

在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沿革已有一百多年。“五四运动”后各种社团生机勃勃发展起来,为中国历史揭开了崭新的篇章。社团绝不是完全被封闭在校园里的,它的使命是沟通校内和校外,打开学生视野,各项社团活动是为社会输入新鲜血液,传播优秀文化知识,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社团活动存在的弊端

(一)社团制度不完善,秩序混乱

某些社团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引导,盲目地活动和功利性的目的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和人生方向的误导。比如有些社团缺少必要的行为准则,缺少自我管理,如一盘散沙,最后活动只能以失败告终。

(二)学校对社团投入少,没有切实的保障

社团作为以学生为主要群体的组织,收取活动经费的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学生社团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关注和支持,很多学校为了节省教育经费克扣社团的活动经费,对社团活动的硬件投入过少,导致社团发展举步维艰。很多高中过分强调高考的重要性,打压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以至于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时间、地点和条件难以保障。

(三)社团活动缺乏专业辅导,形式匮乏

当今时代,各个高中过分强调学习应该放在第一位,打击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所谓的社团活动只是体育活动,内容单调,很多兴趣类的社团只是走形式,并没有开展什么活动。这种缺少趣味、形式呆板、内容枯燥的文艺体育活动已不再能满足学生社团的发展。长此以往,社团的存在只是形式,起不到任何作用。学校应该作为主导,建立多样化的社团,例如志愿者协会、校园文学社、礼仪队、合唱团、舞蹈团、球队等,多组建一些军乐队、科创社、“最强大脑”记忆协会等兴趣类社团,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组织管理能力。

三、结束语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高中的社团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学校作为校园文化的领导者和创建者,应该鼓励学生社团的发展,要丰富社团的活动形式,提升社团文化品位,倡导高端大气有益的社团活动。只有加强社团建设,才能繁荣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杨胜利.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 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几点思考[J]. 教育参考,2014,(12).

[2]孙宗涛. 沈阳市高中生社团组织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3]王凡. 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4]李雪梅. 大学生社团建设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

作者:丁小虎

建设促进校园文化论文 篇2:

“互联网”+利用小学社团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摘  要: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学校园文化建设与社团活动息息相关,社团活动不仅能更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还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还能使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如今,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大力发展,网络和移动终端作为21世纪新媒体的代表,已逐渐成为学校与外部沟通的载体。利用互联网资源形成具有特色的社团校本课程及教材,不仅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还能帮助其宣传。本文就在互聯网环境下如何利用社团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浅析。

◆关键词:小学社团活动;小学校园文化;学生;互联网;问题;策略

一、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社团活动有助于形成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

社团活动课堂,除了让学生能学到一定的理论知识以外,还着重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舞台。

(二)社团活动让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社团活动是“以人为本”教育观念的体现,本校的小学社团活动课程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建,学生自愿选择参加。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在活动课上传授学生知识或技能,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提供一定自由发挥的空间。

(三)社团活动使校园文化更加多元化

社团活动种类较多,能培养学生的类型具有灵活多样、活动自主的特点。在社团活动中会形成具有特色的地方校本课程,在展示社团活动成果时,就会形成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过于成人化

有的校园文化,文字过多过于成人化,由学校德育处直接规划布置,为了规范学生的言行,在校园四处贴满学校的制度、学生职责、校训校风等内容。这样建设校园文化没有锻炼到学生的能力,也拉远了校园和学生们之间的距离。

(二)展示缺乏合理布局

当前一些学校仅仅是根据本校的情况进行布置。哪里有空白处就在哪里粘贴校园文化的内容,其实这样的布局缺乏主题。表面上看上去内容丰富。但是会让学校的环境显得凌乱不堪,对很多学校来说,有意义的校园文化应当是对学生和老师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三)主次不明,缺乏校园特色

校园文化应当能成为本校区别于其它学校的名片。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个性,可以结合学校的地方特色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有个性才会有生命。因此我们在学校的文化建设中应该重视个性化的建设,切记要考虑学校实际情况,建设出能成为学校名片的校园文化。

(四)传播范围狭窄

很多学校的校园文化基本上只在校园里传播,甚至有些学校连本校的同学都不清楚自己学校的校园文化。一是因为学校忽视去传播自己的校园文化,二是因为校园文化没有形成鲜明的学校名片。

三、“互联网”+利用社团活动解决问题,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一)利用网络资源组建社团,形成童真校园文化

社团活动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调查问卷去了解师生的特长爱好,通过网络调查问卷还能轻松快捷地分析出适合社团活动的组建和开展方式。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长来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活动,最终组建成各类社团,那么学校就可以根据社团活动的成果来建设本校的校园文化。

(二)合理分类校园文化,利用互联网多样化展示

校园文化没有进行合理分类,那么会给人留下杂乱无章的印象,这样的校园文化带来的影响只会适得其反。校园文化展示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不仅可以根据这样的分类来布置校园环境,还可以通过学校官网展示,或者是制作网络美编、学校微信公众号等网络途径多样化展示,能让人一目了然。

(三)因地制宜形成社团网络课程,突出特色校园文化

百花齐放的校园文化中应当主次分明,应当以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为主,才能让人印象深刻。本校的学生常常会用棕叶编织玩耍,开始会编织一些蚂蚱、蚂蚁、苍蝇等玲珑可爱的小昆虫作品。学校也逐渐发现棕编能锻炼学生的手工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磨炼学生耐性,带给学生无限乐趣。于是开设了“巧手棕编”社团,不断探索形成校本教材,教授学生棕编知识与技能,循序渐进地由初级课程到高级课程。学校在疫情期间开展棕编网络直播课,不仅吸引了家长都跟着练习,还缓解了学生在家学习的枯燥性。

(四)开展社团成果网络比赛活动,验证校园文化影响力

根据社团活动形成的校园文化,不仅符合学生的天性并且能展示出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社团活动成果展示活动除了现场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学生可以录制作品展示视频、图片等形式上传到学校微信公众号进行比赛投票,全校师生和家长都能参与投票。通过视频和现场观察学生的表现可以检验出学生是否真的热爱本校校园文化。

(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宣传校园文化

利用网络资源对校园文化进行宣传,能使其宣传的范围更广更有影响力。学校不仅能通过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网络途径进行宣传,还可以将社团活动中的精美作品进行网络义卖的形式进行宣传。这样的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特长,还大力宣传了本校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周群.李劲松.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实践探索.2014年12期.

[2]陈铭彬.论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对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2015(03).

[3]姚小平.小学德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20):88-88.

[4] 颜志明.农村小学开展学生科学社团活动的实践研究报告[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6):37,22.

[5] 马世平.农村中小学科技创新社团活动有效性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39):24.

[6]廖晓蕾.基于小学生社团活动口风琴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8(18):220.

[7]武占英.小学社团活动开展的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上旬,2019(03):242.

作者:唐悦月

建设促进校园文化论文 篇3:

加强高校档案编研工作,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高校档案编研与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做好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发挥档案的文化功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发展,是高校档案部门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论述了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档案编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档案编研新途径。高校档案部门要充分挖掘和利用高校历史这笔巨大财富,产出更多地档案文化产品、档案编研成果,助推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档案编研;校园文化;建设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高校档案部门应积极开展档案编研工作”,明确规定高校档案机构的管理职责之一:“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教育功能”。在当前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高校档案部门作为高校的一个内部机构,如何更好地发挥档案的文化功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发展,是高校档案部门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档案编研工作是高校档案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挖掘高校档案资源的重要的手段,是高校发挥档案文化建设实现服务功能的标志。

一、加强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要性

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部门以馆藏档案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会利用需要为主要目的,在研究的基础上编辑史料、编写参考资料、参加编史修志以及撰写专门著作的工作。作为一种主动服务型的利用工作,档案编研工作能够提供系统化的经过科学整理的档案信息,可以打破档案利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档案编研可以将分散独立的档案资料进行梳理、提炼、组合、编纂,将不同时期形成的档案有机地联系越来,或再现历史事件,或总结经验教训,或歌颂英雄人物,或传承优秀文化,形成对历史更具完整性和系统性的记录,从而很好地发挥了档案的教育引导作用。

高校档案编研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因為档案资源本身就是文化资源的载体,档案编研就是将档案文化转化为全社会共享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档案编研成果大多为年鉴、文件资料汇编、单位发展史和单位规章制度集成等,这些都是大学生入学教育和接受爱国爱校教育的良好素材,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部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影响深远。一方面,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为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提供了优质的档案信息资源。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的各种信息资源极大一部分应该以档案的形式留存下来,这使高校档案信息资源不仅增加了量,而且提升了质,为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为满足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需求,高校档案编研工作领域拓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其需求多样并不断变化。

二、目前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量的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的生成,给高校档案部门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我国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不能忽略其存在的问题。

1、档案编研意识薄弱。很多人认为,档案编研是一项与时代脱节,时效性差、价值不高、可有可无的工作,与社会现实的发展没有必然联系。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造成档案编研工作地位不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而在人员配备、资金支持、长远规划等方面都被忽视,严重制约了档案编研工作的发展。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未实现规范化管理,我国尚未建立科学的档案编研体系,也未制定编研相关的规章制度,这些导致在实际的编研工作中随意性和自主性较大。同时,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缺乏专业的机构进行指导和监督,规范化管理并未实现。

2、档案编研资源不够丰富。要做好高校档案编研工作,丰富的档案资源是工作推进的基本保证,缺乏档案资源,将无法深入开展档案编研工作。但从目前来看,高校档案资源还相对匮乏,不够丰富,仅仅利用现有得档案资源开展编研工作,局限性是很大的。档案编研工作是利用馆室藏档案资源进行编辑研究的一项工作,馆藏不丰富,档案结构单一,门类不全,自然无法为编者提供翔实、系统的参考材料,编研工作也就无法顺利推进,健康开展。即使编研出一些成果,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3、档案编研技术手段较为落后。随着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的档案编研工作方式方法产生了非常大的冲击,使得传统的手工编研形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编研工作发展的需要,要求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武装档案编研工作。但目前,各高校在档案编研工作上的投入还很不足,软硬件设施设备配备明显不够,先进技术手段还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多是通过原始技术手段开展编研工作,以这种方式进行档案编研,这自然会影响到档案编研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4、档案编研缺乏综合素质人才。高校档案部门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重视档案收集整理等基础工作,忽视编研工作的现象普遍存在,编研工作往往被放在空余时间进行,主动性不够,不注重实现编研价值,责任意识不强。编研力量薄弱,目前,高校档案部门并未普遍设置专门的档案编研机构,承担编研工作的人员基本上身兼多职,很少配备专门的编研人员,这些工作人员根本没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编研工作。同时,作为编研人员必须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除了需要较高基础业务能力,还需要具备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文字创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但目前高校档案部门中缺乏具备综合素质的编研人才。

5、档案编研成果宣传力度不够。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是提高档案利用率的最佳手段。目前档案编研成果主要以纸质载体的书籍形式出版,编研人员在完成编研任务后,并不注重编研成果的利用和编研信息的传播,也未开展相应的宣传,使得大众对编研成果并不知晓。此外,在高校网站上,很少有档案编研电子信息。而且一项调查表明,被调查者对于档案编研成果多局限于纸质版的书籍出版物,很少了解编研成果其他出版形式。

三、探索档案编研新途径,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为适应形势需要,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必须积极创新、拓宽工作领域,开发利用蕴含着丰富文化的高校档案,让其以更便于传播和利用的档案编研成果的形式参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大学文化环境,发挥高校档案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完善档案组织机构,建立健全档案编研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档案编研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如学校成立档案编研领导小组,由分管档案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确保档案编研工作有组织地开展。建立健全档案编研管理体制,要根据国家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根据本校的中心工作,制定档案编研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编研工作。加强对档案编研人员和档案编研工作的管理,加强考核和监督,逐渐实现档案编研规范化。

2、加强高校档案编研队伍建设。

強化编研意识,提高编研人员素质是档案编研工作的重中之重,紧抓编研人员的素质教育,包括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各个方面。在工作中,编研人员还要保持自身的创新精神,能够正确理解档案信息,对信息进行合理的采摘、编辑,科学筛选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系统的整理。面对如今编研工作课题广泛,对于专业知识要求更加多样性局面,编研人员要在掌握文献编撰学、目录学的同时,积极的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面,以适应高校档案编研高深度,宽广度的要求。

3、丰富馆藏档案资源,助推校园文化建设

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文化的基础,没有丰富的档案资源,档案文化就成无本之源,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档案文化。高校档案记录了学校发展的全过程,反映了学校艰苦创业的历程,凝聚着学校的办学精神和办学理念,要充分挖掘和利用高校历史这笔巨大财富,助推校园文化建设。同时,在夯实档案资源体系、完善档案馆藏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丰富材料内容,加强馆藏档案征集和整理工作,主动寻找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档案资源,向社会征集有关学校发展历史价值的手稿、讲稿、文书、资料、图片、实物等,主动联系学校退休老教授、老领导、专家、校友,征集他们手中的原始史料,抢救性地开展和推动口述历史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通过对馆藏档案的梳理和资源的挖掘,不断加强档案信息的开发和编研力度,让“死”档案变成“活”资源,充分利用高校历史这笔巨大财富,彰显人文情怀、大学精神和核心价值,助推校园文化建设。

4、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构建档案历史文化交流平台。

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给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利用等工作和管理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同时给档案文化工作方式和档案文化传播方式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所有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工作已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档案编研的数字化亦在所难免。档案编研人员可以利用现代化编研手段和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特点,产出品种多样、质量好的档案文化产品,服务师生、服务学校、服务社会。档案编研工作者在编研工作中,要结合学校网络发展实际,切实重视档案编研成果的数字化,利用网络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快速地为广大利用者提供便捷的服务,档案工作者可将专题性的编研成果以网络展览的形式展于校园网,方便师生及社会人士查询利用的同时,又提升了档案的服务能力。因此,要加大校园文化网络平台建设力度,档案馆在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基础上,以网上档案收集、校史文化编研、虚拟校史馆等形式,为广大师生校友提供一个交流沟通平台。

5、创新档案编研宣传方式,传播校园文化。

开展档案编研成果的宣传工作,以各种形式将编研成果传播给师生校友。编撰、出版专题材料,形成档案编研成果。围绕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举办档案馆开放日主题活动,通过邀请在校学生、兼职档案员、社会人士参观档案馆编研成果,让大家真正地了解档案,走进档案。及时收集校内名人档案,结合本校优势,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以学习名人事迹为主题的档案文化活动。举办高校档案展览,按照一定的主题内容对档案原件或者复制件举办档案展览。以QQ、微信、微博等新的社交媒体形式宣传编研成果,传播档案文化。高校档案编研人员应该合理利用这些宣传方式,加大编研成果的宣传,传播档案文化。

高校档案编研与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挖掘和利用高校历史这笔巨大财富,按照档案文化建设的需要,制定档案编研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尽可能更多地产出档案文化产品、档案编研成果,来充实学校校园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刘丹《试论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新思路》《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21(03)

[2]杜玉春《基于高校档案编研与文化建设的思考》《兰台世界》2018.11

[3]张成成《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办公室业务》2018.17

作者:彭青莲

上一篇:医院系统网络安全论文下一篇:物理分化问题探索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