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康人格寝室文化论文

2022-04-29

【摘要】德育生活化,就是强调高校德育要以大学生的生活为中心,使德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都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寝室是大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场所,寝室文化建设是高校德育生活化的重要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实现文化育德方面要充分发挥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健康人格寝室文化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生健康人格寝室文化论文 篇1:

新时代高校寝室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在校期间有近三分之一以上时间在寝室里度过,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对推进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现状及样本进行分析,探讨了高校寝室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寝室文化建设,推进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思政教育;理想信念;寝室文化;室风室训

[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面对新时代新形势,积极探索创新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方法新举措,对增强高校青年的理想信念、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寝室是高校育人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和第三课堂,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社交、娱乐的基本场所,是大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和思想品格提升的重要阵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校园文化尤其是寝室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强化寝室文化的育人功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核心素养提升、价值观培育等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寝室文化建设

高校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要抓好校园文化尤其是寝室文化建设。寝室文化包含寝室里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等多个层面,拥有良好寝室文化的学生寝室,成员之间往往更具有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成员之间相处和睦融洽,寝室的学习氛围往往也更加浓厚。在大学校园里,由于大学管理模式的变化,班级的实体性和中学相比明显弱化,同学们受寝室室友的影响也比班级同学影响更大,抓好寝室文化建设显得尤其重要。

相关调查研究也表明,优秀的寝室文化能够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健康人格的塑造和良好学风的形成;寝室一旦失去了良好的寝室文化,容易造成学校制度的失灵,学生偏离主流文化,价值取向和“群体参照”的偏失。和谐的寝室文化则有助于促进高校的学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因此,作为校园文化基础的寝室文化,直接影响着每个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人格的形成。

二 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现状及样本

(一)高校寝室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做法各有不同,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制定明确的寝室规章制度,内容涉及安全、卫生等;其次就是按照规章制度来对寝室进行检查评分,并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将寝室文化建设与学习挂钩,如对不符合规章制度的寝室进行通报批评,甚至取消对该寝室成员的各项奖励的评比等;再次就是举办各种类型的寝室文化节,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寝室成员间的交流合作,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目前来说,全国高校寝室文化建设内容比较单一,如何提升寝室文化建设的实效性还要进一步探索和提高。

(二)高校寝室文化在大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高校寝室文化在促进大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优秀的寝室文化能够约束寝室成员的行为举止,明确寝室的奋斗目标,帮助学生养成自律的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并且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优秀的寝室文化能够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激励的作用,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纠正错误的思想行为,也能进一步促进寝室成员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寝室文化还能够促进寝室成员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比如早睡早起,去图书馆学习等,还能够纠正原先错误的行为。

(三)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创新做法

在全國高校中,不少学校对寝室文化的建设做出了创新,比如北京大学成立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学生组织北大燕窝,连接同学和学校职能部门以及校友,主要致力于两个方面的工作:寝室软硬件环境改善和寝室文化建设。清华大学则在寝室文化建设中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精神,同时通过让中外学生共住同一栋寝室楼等形式,来加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浙江大学则采取了“五位一体”的管理方式来建设寝室文化:一是完善制度体系,实施教职工与新生寝室结对,建立了学生自治组织,聘请学生助管参与寝室文明管理;二是完善思政教育体系,通过举办寝室文化节,丰富学生宿舍文化内涵;三是完善生活服务体系,使用微信服务号,实时发布信息,实现寝室服务等网络化;四是完善支撑保障体系,为学生提供便利而贴心的服务;五是完善统筹协调体系,形成职能部门协同配合,院系大力支撑的组织格局。

浙江农林大学自2005年每年都会举办公寓文化节,从最初单纯的引导学生美化寝室环境,上升到凝聚寝室精神、营造特色文化氛围、打造品质和谐家园、弘扬社会公德的文化大主题,成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公寓文化节不仅团结整个寝室、美化寝室环境,也加强了寝室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弘扬了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此外,浙江农林大学还开设了专门的微信服务号、建立寝室微信群等,了解每位同学的生活状态,并根据学生的个性来及时调整工作,学生也能更加自主地参与寝室的管理工作。

三 高校寝室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视不足

当前许多高校虽然已经意识到寝室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仍对寝室文化缺乏足够重视,寝室文化建设往往成为学校思政工作的薄弱环节。特别是不少高校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后勤工作人员的思政观念不强,管理理念传统守旧,在寝室文化的建设上缺乏创新。同时,很多大学生也没有意识到寝室文化对自我成长的作用,认为寝室只是一个休息的地方,轻视寝室文化的建设,甚至对学校寝室管理制度和措施产生反感情绪,抵触学校管理干预。

(二)高校寝室文化建设不够深入

高校寝室文化建设还存在不够深入的问题,有的高校未将教育理念深入学生日常生活,很多时候都是办活动走流程,表现为对寝室文化内涵认识不深刻、理解不到位;有的高校对寝室文化的建设仅仅停留在表面,比如安全、纪律及卫生工作方面,在具体活动上没有结合学校特色、学生个性、课程设置等;有的高校寝室文化建设,存在照搬照抄等现象,缺乏创新精神,导致各校寝室文化建设缺乏自身的特色。

(三)高校寝室文化建设参与面不广

自主性和参与性既是宿舍文化建设的创意源泉,也是消化寝室矛盾的良药。许多高校在寝室文化建设过程中都只是“上对下”的命令式传达,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制定了制度规划以及活动,传达给学生,而很少倾听学生的反馈和意见,学生也很少主动与后勤部门进行沟通,学生和后勤部门沟通不足,学生参与寝室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足。

(四)高校寝室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脱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高校是先进思想文化迸发地,学生的成长需要良好文化氛围的熏陶、优秀文化的启迪,高校寝室文化的建设必须深深地融入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目前,高校的寝室文化建设出现了文化底蕴不足、缺少对传统优秀文化继承的情况,使一些传统文化只在书本上学到而缺少传承。高校应该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体会传统文化,进而可以抵制网络快餐文化的冲击。

(五)高校寝室文化建设面临新时代新挑战

随着互联网、手机、电脑的高度普及,寝室已经成了学生上网的重要场所,几乎每个学生在寝室里都有大量时间上网玩手机。由于大学生的自制能力相对较弱,导致不少大学生过度投入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忽视了现实世界,忽视了与寝室其他成员的交流沟通,从而使寝室人际关机变得紧致淡漠,寝室缺乏学习氛围,这对寝室文化建设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即使有的高校采取了断电、断网等措施,依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新时代的寝室文化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四 加强高校寝室文化建设推进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

新时代,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高校寝室文化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们结合时代特征、学生特性,不断创新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寝室文化建设既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在传承的基础上积极创新,从多个方面不断加强寝室文化建设,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成效。

(一)完善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

高校要加强寝室文化建设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首先要完善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明确分工,整合资源,形成学生、后勤、教职人员共同参与管理的机制,特别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成立学生自治组织,让学生对寝室文化建设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进来。寝室文化建设的前提是制度建设,制度的完善是寝室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制度建设要深入学生,要建立一套学生认可的并愿意自觉遵循的制度。在完善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强化寝室的育人功能,将寝室文化建设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

(二)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大学生是寝室文化建设的首要受益者,在加强寝室文化建设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就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最优的效果。提升寝室文化建设实效,高校要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寝室文化建设,让寝室文化的思想价值符合学生自己的利益,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通过参与寝室文化建设,学生也能够直接体会到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使寝室文化建设更加繁荣,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三)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两手抓

寝室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能够影响精神文化的建设,精神文化反过来也能够促进物质文化的建设。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繁荣发展的基本保障,重视寝室文化建设就要完善寝室硬件设施,营造更具人文关怀的住宿环境,将寝室的布局、设计上增添人文气息,在公寓楼中增设公共活动区域如健身房、活动室、自习室等,优化寝室的服务职能,增强寝室文化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同时,高校要积极利用寝室廊道文化来丰富精神文化建设,引导学生美化寝室、建设室风室训,宣扬传统美德、优秀典型,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来充实学生寝室。

(四)强化寝室的室风室训建设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脉,优秀的家风家训曾在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应该积极借鉴优秀的家风家训文化,大力发展以室风室训为核心的高校寝室文化,不断加强和改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室风室训是寝室文化的核心内容,和学校明确制定的寝室条例规范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拥有良好室风室训的寝室,往往学生的自制力更强,相互之间更能够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特别是在涉及寝室成员的共同利益和要求时,更容易相互激励、强化和支持。

(五)发挥网络新媒体作用引导学生行为

随着网络新媒体对传统文化冲击越来越大,学生的寝室文化生活也受网络新媒體影响越来越大。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简单地将网络和教育分割开来,而是要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引导,因势利导,使网络成为思政教育的工具。要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作用,积极为学生搭建网络平台,将寝室网络建设成为线上学习平台,利用微信、QQ、微博等载体深入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同时也主动分享优秀文化,使网络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同时也要注重加强校园网络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行为,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优秀文化,抵制不良文化的入侵。

总之,高校寝室文化建设是一项包括涉及学生、老师、后勤人员,涉及精神、物质、行为等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优秀的寝室文化能够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健全人格的养成,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寝室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高校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因此,在高校寝室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使寝室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切实发挥良性作用,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陈大敏.大学生寝室文化现状分析[J].毕节学院,2011(10).

[2]陈胜伟.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3).

[3]瞿明勇.高校寝室文化的功能分析及整合[J].中国高等教育,2010(21).

[4]董亚钊,巩毅. 创建文明寝室,关注自身修养——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为例[J].文教资料,2013(15).

[5]臧连兴,张光宇,管莹莹.浅谈高校寝室管理问题及对策[J].现代交际,2013(10).

[6]赵杰艺.普通高校文明寝室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7]程利江,倪田金.大学生寝室卫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6(19).

[8]俞晓婷.大学生寝室生活与生活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15(02).

作者:陈胜伟 胡祖吉 霍婷婷

大学生健康人格寝室文化论文 篇2:

德育生活化视域下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路径

【摘 要】德育生活化,就是强调高校德育要以大学生的生活为中心,使德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都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寝室是大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场所,寝室文化建设是高校德育生活化的重要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实现文化育德方面要充分发挥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加强寝室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是德育生活化视野下加强寝室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德育生活化;寝室文化建设;路径探索

德育生活化,是指思想道德教育要融入学生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寻求和开发教育素材,引导大学生使其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回归自我的大学生活,通过大学生的自我道德生活实践,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格和道德行为习惯,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生活质量而进行的道德教育。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高校德育工作的重心不斷下移,当前的德育工作更多地是关注学生的生活时空和衣食住行,寝室这一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便成为高校德育的主阵地、主战场,这就要求高校要结合大学生的生活需要,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关注寝室文化建设,形成集教育、服务和管理于一体的寝室文化建设工程。通过寝室文化建设,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为实现高校“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新路径。

一、加强寝室物质文化建设,为大学生成长营造美好家园

高校校园的一屋一舍,一草一木都记载着学校发展的历史,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及特色。基础工程的建设作为高校寝室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外部环境的打造和内部设施的完善。在大学生成长中优良的寝室物质文化能够净化心灵、提升素质,优美的寝室环境能够陶冶情操、激发潜能、催人奋进。

(一)加强寝室名品工程建设

一是要注重楼舍的历史传承性。要保护好传统的人文景观,彰显学校建设和发展中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体现出独有的大学文化精神和独特的办学特色,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历史文化传统的熏陶,增加对学校精神文化家园的归属感;二是要彰显时代性。高校寝室物质文化建设要融入时代的元素,比如寝室楼体的美化设计、寝室生活设施的摆放,都要有时代感,要满足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当代大学生的需求;要勇于创新,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生活方式布局和设计学生的活动区,营造出发奋学习、快乐生活的积极向上的环境和氛围;三是要富有现实性。要根据校园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周边环境等因地制宜的去规划和建设,充分利用校园资源优势,打造一品一景工程,发挥校园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合的功能,增强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四是要体现人本性。要立足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做到以满足学生需要为根本,以愉悦学生身心为目标,构筑人性化的寝室生活区,增强大学生主人翁责任感。

(二)完善寝室内部设施建设

一是建设理念上要注重人性化。大学生寝室楼的建设与维修,要坚持人本理念,注重寝室区生活的安全保障,比如校园网络的全覆盖,为大学生网络学习与社会实践创造条件;宿舍门窗设施要保证质量安全,为大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提供保障,室内通风良好、没有噪音的困扰、没有潮湿漏雨现象等等。二是布局设计上注重私密性。保护个人隐私,保证物品放置的安全,使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在与室友交往的过程中也有自己可以独处的角落,把宿舍打造成心灵的港湾和驿站,犹如家里一样的温馨,增强大学生获得满足感、幸福感和依赖感,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美好家园。

(三)打造品牌文化宣传专栏

在寝室区设立文化宣传板报,在寝室内部如走廊、过道、大厅等要建立文化长廊,让大学生随时随地融入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以优秀校友事迹为素材的宣传展示,能够激励大学生奋发进取、昂扬向上的学习热情,能够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和生活情趣。

二、加强寝室精神文化建设,为大学生成长提供精神动力

“现阶段,学生已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德育工作对象或是单纯的被动接受者,而已成为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在生活中。学生主动融入道德教育的全过程,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在生活实践中得到提高,精神世界变得更加充实丰富,人生信仰和信念在耳濡目染中得到确立”[1](P.11)这就要求高校寝室精神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为大学生成长提供精神动力。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将寝室精神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紧密结合,寝室精神文化建设的内容要密切关注大学生的生活需求,紧紧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大学生个体,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寝室精神文化建设,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从生活的实际出发,在亲历生活的实践中,在情感上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寝室文化活动

通过寝室文艺体育等课余活动,通过体现生活情趣和生活技能的创新创业大赛,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培育大学生健全的人格,鼓励大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增强寝室成员间的互信感和认同感,锻炼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三)营造温馨和谐的寝室氛围

以文明寝室建设为载体,挖掘寝室精神文化建设的内涵,创新形式,拓展载体,构建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增强寝室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升大学生集体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引导大学生在个体生活实践中形成完整的精神生活,帮助大学生理解个体生活的目的、价值和意义,让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劳动创新的生活,把握好大学时代的生活,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受生活。

三、加强寝室制度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高校寝室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寝室制度文化建设包括大学生寝室管理的一系列制度、条例、公约等。“加强寝室制度建设,一是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二是加强寝室管理工作的力度。三是加强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P.77)加强寝室制度文化建设,有利于大学生行为的规范和管理,促进大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加强寝室管理的制度化建设

要健全和完善寝室管理的规章制度,如大学生寝室行为规范,文明寝室的评比制度,寝室的卫生检查制度,寝室安全制度,寝室时间制度,等等,并使这些制度常态化。要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约束大学生,并使其主动自觉践行,在生活中内化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 加强寝室管理队伍建设

要为寝室制度文化建设提供保障,要将寝室管理作为学校校园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要培养高水平的寝室区管理队伍,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管理队伍的职能,要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组织的建设。

(三)提升寝室制度化建设的水平

要依法依规完善寝室管理的规章制度,要依据学校和学生生活的实际提升寝室管理的質量和水平。要提升广大师生的防灾防险的安全意识,完善防危体系建设机制,完善处理突发事件的管理机制,确保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井然有序。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职能,实现高校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的合力功能。

四、加强寝室行为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自我完善和发展

马克思说:“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个性的核心。寝室是大学生的家,寝室文化建设是为大学生成长服务的,因此,要做到以大学生为本,与大学生丰富的生活相结合,要让大学生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认识生活的本来面目,进一步学会并参与社会生活。通过寝室行为文化建设,关注、指导和引导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从而真正对大学生产生影响。

(一)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寝室的行为文化建设涵盖着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外显于大学生学习交友等言谈举止的过程中,表现在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之中。在学习上要树立先进典型,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以及大学生生活技能竞赛活动,将一批意志坚定、勤学善思、成绩优异的先进分子,树立为大学生榜样,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报道,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同时鼓励身边的典型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触动和影响更多的学生不断进步。

(二)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生活中寝室成员之间交往较为密切,衣食住行常常结伴而行,朝夕相处既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有时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和误解。在寝室行为文化建设中要以大学生行为准则为规范约束自我,在沟通中化解矛盾,在共建和谐寝室中促进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三)加强自我管理,培育良好行为习惯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勤于思考,不受约束,这是当代大学生的群体特征,有其积极健康向上的一面,也有其我行我素的一面。由于当前课堂接受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更多的时间是用于课外的生活和学习。所以网上在线学习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的一种主形式,寝室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大学生网上学习的主要场所。在寝室进行网上学习,学习时间的安排,能否与寝室作息时间相契合,这就要求大学生通过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促进自身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邓奎伟.高校德育生活化路径新探[J].河南教育, 2012,(12).

[2]方小年,曹根记.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5).

[责任编辑:秦 超]

作者:贾甜夏 张琦美

大学生健康人格寝室文化论文 篇3:

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心理调适研究

摘 要: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社会要求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交往观念和方式、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较高的交往艺术、和谐的人际关系。高校是人才的培养基地,寝室是大学生学习、休息、娱乐、人际交往的主要场所。寝室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归属感,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成长,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寝室现状

在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愈加深刻的新形势下,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时代不仅要求人才具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人际交往能力。高校是人才的培养基地,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是高校必须承担的使命。寝室是大学生学习、休息、娱乐、人际交往的主要场所。据统计,大学生每天待在寝室的时间除了睡眠还平均长达5.8小时。寝室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归属感,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成长,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现状的调查

(一)大学生寝室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调查,目前全国尚无标准统一的问卷。笔者在对比文献中的几个调查问卷后,选用了西南大学吕鹏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市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调查研究》中所采用的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涵盖学校8个教学院系,4个年级,总计500名学生。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调查了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生源地、家庭经济状况、寝室停留时间5个可能影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变量;第二部分主要调查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方面,由人际认知、人际情感、人际交往3个一级因素组成,每个一级因素包含若干维度,共40个项目。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500份,回收的答卷全部有效。

(二)大学生寝室现状调查

笔者将本次问卷调查分别设计为客观选择题和主观问答题两部分,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在人际关系满意度方面,对“我的寝室人际关系满意度”的调查中,有72.2%的学生选择了较满意及非常满意,仅有3.8%的学生选择了较不满意及非常不满意。从这两个数据看,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整体状况良好。在性别差异方面,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在人际认知和人际交往这两个维度上,差异较明显,在人际情感方面差异不明显。在年级差异方面,4个年级均在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人际认知和人际交往两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人际情感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在生源地差异方面,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在生源地方面总体没有差异,在人际认知方面有差异,来自城市的学生人际方面的认知最低。在经济状况差异方面,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在人际认知和人际情感方面因经济情况不同也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人际情感方面差异巨大。在寝室停留时间方面,寝室停留时间的不同在人际情感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寝室停留时间的平均值可知,并非在寝室停留时间越长,寝室人际关系情感就越好。6~8小时是情感认同度最高的,其次是2~4小时,而停留时间低于2小时的寝室人际关系情感满意度最低。对于室友的人际吸引方面,为人坦率、待人真诚是大学生认为室友最吸引他们的主要特征,共有270人将该特征列为第一(占54.0%);其次是志趣相投,共有112人将该特征列为第一(占22.4%)。

对于学校开展寝室人际关系理论讲座的现状,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的5所学校开展寝室人际关系理论讲座的次数相当缺乏。在调查“学校或院系经常举办大学生如何处理好寝室人际关系的讲座”这一项时,选择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的仅有48人(占9.6%)。

二、形成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1.社会转型导致观念的转变。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的转变和发展,必然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2.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自1999年国家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我国的经济结构正在调整,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趋于紧张,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就业压力的增大引起大学生学业压力的增大,更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开始关注学习、考证、社会实践而忽视了人际交往,造成寝室人际关系冷漠和紧张。

(二)学校因素

1.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完善。高校后勤社会化后的后勤工作由社会力量承担。这样一来,高校后勤的经营理念、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直接与经济效益挂钩,学生生活区的设施配置和文化管理突出物质文明而淡化精神文明,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冲击,也影响良好寝室人际关系的形成。

2.高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很多家庭负担不起学生的学费。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每年拿出几亿元资金资助贫困生。由于部分高校管理制度不完善,奖助学金发放中易出现不公正不公平的现象,这也给寝室人际关系带来一定影响。

3.校園文化的偏差。一些学生之间缺乏诚信,存在利己主义、小团体主义、个人主义的现象。寝室人际关系由于有金钱关系、利益关系的存在,而缺少了人情和真诚,变得越来越功利性,给许多学生心理带来一定的冲击。

(三)家庭因素

1.家庭背景不同。由于家庭结构、人际关系、抚养方式、教育方式和家长素质的不同,导致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应对挫折、调节心理等方面的能力有所差别。有研究表明,不良的家庭背景、早期不良家庭生活经历,给不少大学生带来心理问题。

2.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对大学生的心理有潜在的影响。笔者调查发现,家庭条件过于优越的大学生和比较困难的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都存在障碍,家庭条件过于优越的大学生问题更突出。

(四)学生个人因素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个体主观原因所引发的人际交往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缺乏合理认知、缺乏自信。在上大学以前,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能获得他人的认可,也能满足被尊重的需要。缺乏自我意识与自我意识过强,缺乏社交技巧。大学生非常渴望与人交往,但是由于缺乏社交技巧,沟通能力不强,经常出现误会,从而影响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解决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心理调适方案

(一)国家和社会方面

1.正确看待社会转型出现的各种问题

社会转型是任何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都必须面临的问题。许多国外学者对西方发达国家所经历的社会转型历程的研究,发现有一些共性的地方,其中有一点就是社会成员格外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因此,我国的社会转型期出现这种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现象是正常的,我们对此也应该正确看待。

2.推进改革是化解社会转型之困的唯一出路

我国如何解决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问题?从目前的改革实践看,首要是让民众树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信心,重新构建对经济、政治改革的认知。

3.促进服务业发展,解决大学生就业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出路,在于切实促进经济模式的转变,实现国民经济从以传统制造业和农业为主,向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转变。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现代智力密集型产业转变的突破点在于放宽或取消对服务业的政策管制,并大力推进其发展。

(二)学校方面

1.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质,是实现我国高校办学模式的重大转变。高校在加快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中,不仅要优化学生住宿环境的硬件设施,而且要增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软件”建设。

2.完善高校各项管理制度

高校的管理制度应该随着时代、形势、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修订完善。高校在修订和完善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决策的积极性,认真听取广大教职工的意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讨论通过可行的方案;要在保障教师、学生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相关教育法规和各级政府规范性文件的要求,明确义务,认真落实强制性规则的条款,确保学校管理制度内容合法、程序规范。

3.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不仅要抓校园硬件的建设,而且应该注重校风、学风的建设,重视和强化学生法治意识、诚信意识、公平竞争意识、感恩意识的培养,即既注重物质文明建设,又注重精神文明建设。

4.完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机制

高校应加强引导大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的理论知识,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社团的指导,加强个体咨询与团体咨询相结合的心理辅导方式,培养大学生的信任感和归属感,使其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品质,改善情感体验,学会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

(三)家庭方面

1.家长认真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勇于承担教育责任

家长如果不懂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会使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遭遇坎坷,也会使其对父母产生复杂的情感。家庭教育中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是,一些家长担心自己学历层次不高,教育不好孩子,就高价请老师教、朋友带,他们认为花了大量的金钱将孩子送到各种培训机构学习,这样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殊不知,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勇于承担教育责任,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理念和方法,能够对大学生健康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2.爱孩子就让孩子感觉到爱的存在

中国的家长对孩子付出很多,但是孩子对家长却不满意,家长因此感到很委屈,原因就是家长爱孩子,孩子没有感受到。家长关爱孩子,需要做出来也要说出来,让孩子感觉到爱的存在。中国人信奉“说到不如做到”,家长总觉得为孩子做了就可以,不用再说。其实不然,积极地做、真诚地说以及充分的肢体语言的表达,三者都很重要。

(四)学生个人方面

1.改变不合理认知,改善寝室人际关系

大学生需要改变自己绝对化的认知,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定会发生或者一定不会发生的,事物的发展规律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认识到每个人都可能会犯错误,一件事失败了,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一个失败的人,更不意味着自己的整个人生都会毁灭;要认识到,即使碰到不好的事情,或者遭遇失败,也不是世界末日,生活还会继续,没有人的一生会一帆风顺,遇到问题很正常,没有必要把问题和困难想得那么糟糕。

2.克服自卑心理,提高交往信心

在寝室中,大学生之间各方面比较熟悉,容易产生对比心理。从高中进入大学后,学习上出现一种重新划分的格局,高中时的佼佼者可能会成为平庸之辈。生活方式、家庭情况、社会地位等的不同也会造成学生的自卑感。大学生要克服自卑心理,增强与其他同学交往的信心。

3.完善自我意识,培养健康人格

大学生常会有自我意识的分化,主要表现为主观我与客观我之间的矛盾,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冲突,独立与依附的冲突,渴望交往与心灵闭锁的冲突,自负与自卑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这些矛盾冲突,一方面会给大学生带来不安心理,另一方面又会促进大学生不断调整和发展自我意识,寻求统一点,整合自我意识,在不断调整发展的过程中,建立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越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越好,人格就越完善。

4.学习社交技巧,改善交往状况

大学生需要学习一些社交技巧,改善交往状况。第一,主动交往。大学生在面临人际关系危机时,可以主动解释,消除误解,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二,重视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是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人们从已知的特征推知其他特征的普遍倾向,就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第三,真诚关心别人。艾琳·卡瑟拉提出:“要让新结识的人喜欢你,愿意多了解你,诚恳老实是最可靠的办法,是你能够使出的‘最大的力量’。”关心别人,不可装模作样,要真诚用心地关心他人。第四,善用赞扬和批评。称赞是对他人的肯定,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肯定;不要随便指责别人,因为即使指责别人的初衷是为了指出别人的错误和过失,使其回到正确的认识和行为上来,这种指责行为也是对别人自我价值的侵犯。第五,帮助别人与有意求助他人。

5.塑造个人形象,展现个人魅力

社会交往是交往双方相互作用的过程。在你选择交往对象的同时,你也在別人的选择之中。因此,塑造个人形象,展现个人魅力,提高交往中的吸引力,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佘双好.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聂恺阳.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自我调适[J].现代交际,2021(6).

[3]戴仁卿.退役复学大学生心理调适路径研究[J].法制博览,2017(21).

[4]张洁,马磊.音乐心理调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效能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6).

[5]杜建清.当代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2016(3).

[6]何芬华.高校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现状调查研究: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1).

[7]房巍.高校辅导员有效干预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矛盾的研究[J].才智,2015(4).

责编:红 茶

作者:郭颖

上一篇: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管理论文下一篇:电力企业档案数字化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