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初中数学论文

2022-04-28

摘要: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当作为学校教学中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对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点理解,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面临的问题;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必要性;让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初中课堂;开展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综合实践活动课初中数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综合实践活动课初中数学论文 篇1: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要坚持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基本原则,通过讲解实践活动计划、内容、应用学习小组等诸多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融入到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最终完成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

关键词: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

综合实践课对发展学生数学能力,强化学生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学科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综合实践课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有序参与其中并在实践、综合的过程中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并尽可能帮助学生调动自身知识储备解决实际数学问题[1]。如何实施综合实践课,调动学生参与是教师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具体实施方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原则

1.综合性

综合性是初中数学综合实践的主要特征,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具体的实施思路,具体综合方式包括:首先,在学习的空间上,综合性学习强调了课下、课上一体化的教学,课外学习不再是简单的课内学习的延伸而是转为了综合性学习的重要部分;其次从学习的方式来看,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参与、学生实践、学生探究,其本意就是要打破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模式,注重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并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拓展和解决实际问题;最后,综合性教学强调学生的合作,强调通过学生合作的方式找寻数学知识的内容和梳理知识的脉络,通过合作的方式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性

实践性是综合实践的核心内容,强调数学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性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数学与学生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实践性的方式引入数学知识和内容,首先实践性要突出生活情景,根据数学内容塑造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联的情境内容;其次要做好实践性的讨论,鼓励学生根据生活情景讨论数学知识和内容,通过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参与其中,最后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不急于讲解运算顺序,而是再一次提供生活场景的实践案例,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知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效果[2]。

二、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

1.做好计划说明,了解实践内容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教学计划的说明,通过计划引导让学生了解实践的过程和具体内容,明确实践的方向从而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计划说明要以教材的设计和安排为主,在指导中让学生提前了解每一章节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和价值。

以七年级上册为例,每一章节都有数学活动,包括第二章有算“24”第三章有月历中的数学;第四章有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调查等,每一个章节都有综合实践的具体活动。教师通过明确一个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内容让学生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充分认识到每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此外教师在介绍综合实践活动时要明确一点,初中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以社会调查、学生实践、数据分析、模型构建为主而不是简单的课堂活动,通过明确数学实践活动类型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前做好活动准备并认识到初中数学活动课与小学数学活动课的不同,在活动中强调自身参与、自身实践。

2.创设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分析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创设生活场景引导分析符合初中生的学习基本特点,在教学指导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完成所学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有序调动自身知识储备,既要知道如何解决问题又要了解解决的基本方案和思路。生活场景的创设需要教师从数学学科内容入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场景,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如学习了有理数的知识以后,数学活动算“24”就是一个很好的生活场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接触过扑克牌,因此在介绍算“24”时教师可以对其进行约定:约定扑克牌中J、Q、K分别为11、12、13,A为1,然后阅读黑色数字为正数,红色数字为负数,如红桃J和黑桃9则分别为-11和+9;约定具体游戏规则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实践一下,实践的内容包括将一副扑克牌平均分给每一个人,每人每次出4张牌,根据牌面所表示的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最终得到24的结论则为+2分,反之则为0分。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拿出四张牌以后需要自己分析,自己研究,对每一个扑克牌的数字以及可能的有理数加减乘除进行广泛分析,想方设法利用有理数加减乘除的方法得到24的结论,在这一活动实践过程中学生尝试的内容都是有理数加减乘除而不需要教师过多地干预和指导,有效提升了学生对有理数加减法的认识。

3.组建学习小组,实现积极讨论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组建学生学习小组,通过学习小组的方式实现积极讨论和拓展的目标。学习小组对学生数学学习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数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分析数学的现象并鼓励学生用数学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数学分析能力。

以《月历上的数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利用电子屏幕展示月历的内容让学生直观看到月历以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用3×3的框架图说明在某个月的月历表中可以得到几个这样的框架?你能说明这样的3×3框图中的9个数字的和一定是9的倍数吗?如果是4×4框图呢?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用代数式的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小组进一步的讨论,讨论内容包括①3×3框图中9个数字和与方框正中心的数字有什么关系?②不改变带阴影的方框大小,将方框移动几个位置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学生对教师提供的内容进行了广泛的分析和研究,积极寻找月历中对应的规律和内容并尽可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核验,最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到实践课的活动当中。

4.强调自主过程,鼓励自主探索

自主是核心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做好具体指导,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并鼓励学生交流、讨论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储备和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围绕具体的内容和问题去研究,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帮助学生熟悉数学知识原理和内容。

以《一元一次方程应用调查》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索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场景和内容,学生搜集到的信息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分享。在自主探索过程中,不同学生的探索思路和角度是不同的,如有的学生搜集的是面粉仓库,具体的内容是面粉仓库因为生产需要将库存的40%运出去生产,剩余45000千克,问运出去之前一共有多少库存?有的学生以水果为例,苹果一小筐是60元,橘子一小筐是40元,某饭店采购一共采购了12筐,花费620元,问苹果和橘子各自买了多少筐?每一个学生调查的思路不同决定了学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搜集和整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学生整理以后可以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在生活、工程中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实例,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拓展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认识,提升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和理解。

5.开展教学评价,分析学生表现

综合实践课活动中部分初中生因为自我管理能力弱等原因在课堂上参与积极性不是很强,因此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开展教学评价工作,通过教学评价分析学生表现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考。开展教学评价要把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在指导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学习实践当中。

以《设计包装纸箱》为例,设计的内容是:某种产品的形状是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16cm、6cm和3cm。如果要放入30件这样的产品,问纸箱需要多大才能确保所用原材料最少?在计算过程中有的学生认为只要设计出纸盒就行,不用节省材料;有的学生说既然能放入30个肯定说明材料多少没什么问题,因此不愿意寻找更多的思路,而只是提出在长确定的基础上,将宽6×30即可;有的学生提出宽确定,然后长16×30即可;有的学生说可以确定长和宽以后将高3×30即可;有的学生提出可以是3层,即3×3,然后下面只需要放10个就行。针对学生的表现,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予积极的教学评价,既要点明学生说出的每一种思路都有实际操作的价值同时也要点明部分学生追求于寻找一种思路、一种答案而没有对多种答案进行对比和分析,没有以“所用材料最少”这一核心内容进行讨论,通过指点的方式让部分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参与后续的学习。

总之,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需要在坚持综合性、实践性原则基础上,通过计划说明、生活场景、学习小组、自主过程和教学评价逐步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当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方式、方法、思路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调动起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的广泛参与。

参考文献:

[1]陆长灵.浅谈前置式综合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1(03):82.

[2]何其茂.注重學习探究,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践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2):46-47.

[3]肖洪涌.探究“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J].问答与导学,2019(32):16.

【本文系泰兴市级课题“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与策略的研究”(课题立项号txjy2020105)的研究成果。】

作者:马吉荣

综合实践活动课初中数学论文 篇2:

对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点理解

摘 要: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当作为学校教学中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对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点理解,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面临的问题;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必要性;让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初中课堂;开展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

关键词:综合实践;必要性;意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其中,‘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因此,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已经被作为学校教学中一门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我们应当逐渐对此引起重视。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数学活动是贯彻执行新课程理念的具体形式,就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数学、巩固所学的知识。从目前的情况看,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堂教学还不够成熟,只是在课本章节后面偶尔出现,没有系统的理论性资料。由于受到中考的压力,一些教师过于看重分数,只注重知识点的教学而忽略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因此把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引入初中课堂很有必要。

一、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面临的问题

现如今应试教育似乎已经深入人心,虽然从很多年前就开始实行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受到中考和高考的压力,中学的教师、学生、家长大多还是以分数为重,因此重心都偏向于知识点的教学、解题方法的教学和解题技巧的教学,旨在如何提高数学成绩。对于学生数学素养、数学能力方面的培养无奈地忽略了。只有没有压力的小学课堂才真正开始活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轻松快乐。因此,只有减轻中考和高考的压力,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走进初中课堂。

二、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必要性

经常听一些高中的教师说:“有些学生以非常好的成绩进入学校,但是高中成绩一直很不理想,潜力都被初中教师挖掘完了。”确实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初中成绩很优秀的学生进入高中后成绩不好,高中成绩很优秀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变得很平凡,还有的尽管成绩很优秀,但是除了学习,其他什么都不会,即人们口中的“书呆子”。这其中原因很多,但绝非是潜力被挖掘完了,一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我想中学阶段过于重视知识点、解题方法、解题技巧的教学,忽略了真正重要的学习能力,整体素质的培养应该是其原因之一。而在数学教学方面,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形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形式。因此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引入初中课堂很有必要。

三、让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初中课堂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传统的数学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很少关注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也不善于用数学眼光去思考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造成了知识与生活,知识与能力的脱节。于是有些学生认为数学知识太抽象,不容易理解。數学课堂可以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从做中学”“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我曾经在课堂上上过一些活动课,现在举几个例子如下:

(一)利用游戏与魔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著名的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在第二十四届数学家大会上给广大少年数学爱好者题词:数学好玩。好玩是数学的真谛,數学有较强的趣味性,如果把它和游戏、竞赛活动巧妙结合起来,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到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等,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许多学生来说,“游戏”和“扑克牌”是很感兴趣的内容,也具有现实性,即回归生活——让学生感知学习数学可以为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学习的数学应当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1.游戏

学习完“代数式”这一章,在课堂上带学生做数字游戏,游戏规则:两名学生心里各想一个0到9之间的数字,学生A将他所想的数字先乘以5再加上7再乘以2得到一个结果,并将这个结果偷偷地告诉学生B,学生B将这个结果加上自己刚才所想的数字之后,把结果告诉老师,老师就能知道两位学生心里所想的各是什么数字。几轮游戏的成功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了,他们开始主动思考,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将这两个不确定的数字使用字母a,b来表示,通过计算会得到结果是10a+b+14。只要将结果减去14,十位数字就是第一位学生想的数字,个位数学就是第二位学生想的数字。接着将游戏升级:三名学生心里各想一个0到9之间的数字。学生A将他所想的数字乘以2再加上3再乘以5再加上7得到一个结果,将这个结果偷偷地告诉学生B,学生B将这个结果加上自己所想的数字后再乘以2再加上3再乘以5得到第二个结果,并将这个结果偷偷地告诉学生C,学生C再将这个结果加上自己所想的数字后告诉老师。老师能够直接说出这三个学生心里所想的数字。学生可以主动思考,根据刚才的经验探索出神奇游戏背后所隐藏的数学知识。明确这其实就是整式加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扑克牌魔术

学习到“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时,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扑克牌的魔术,让学生震惊于魔术神奇的同时,也让学生动手学习这些魔术,学会之后教师布置任务:“小组合作主动探索出魔术中隐藏的原理。”教师适时引导,和学生一起共同发现魔术的“奥秘”。明确这其实就是方程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主动探索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1.七巧板

在学习到“几何图形”这一章时,给学生安排了一节七巧板的数学活动课。课前事先让学生准备一些材料:一副七巧板,正方形的卡纸,剪刀,刻度尺,铅笔,彩笔。第一,让学生欣赏一则用七巧板制作的寓言故事,通过观察让学生感知七巧板的组成。第二,带领学生了解七巧板的历史。第三,让学生仔细欣赏七巧板的制作过程,了解之后利用手中的材料现场动手制作一副七巧板。第四,带领学生欣赏一些用单副或多副七巧板制作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七巧板的神奇。第五,开始进入学生动手环节,教师展示给学生三幅作品,学生模仿拼图。第六,是整堂课的高潮,学生小组合作,自己创造七巧板作品。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轻松快乐,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一个又一个有趣有内涵的作品。这节活动课让学生体会到“我们身边那些美丽神奇的图案都是由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组成的”,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学生为自己的作品感到骄傲。

2.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在学习到“全等三角形”这一章时,我给学生上了一节莫比乌斯带的活动课。课前事先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莫比乌斯带的一些基本知识并准备材料:几根长方形的纸条,直尺,彩笔,剪刀。课堂上让学生现场动手做实验:

(1)将长方形纸带扭转半圈,粘接纸带的两端做成一条莫比乌斯带,在这个带上任取一点,从这一点出发沿着带走,一直走遍整条带子的两面走回原处,而不要经过带的边缘(可以使用铅笔做实验),即发现带子只有一面。

(2)在长方形纸带的正中央画一条虚线,扭转半圈粘接纸带两端做成一条莫比乌斯带,沿着带子中央的虚线将带子剪开,你看究竟会发生什么情形?——学生实验后会发现结果是一条宽度为原来宽度一半,长度是原来长度两倍的莫比乌斯带。

(3)在长方形纸带的中间部分,用颜色涂一条占长方形纸带三分之一宽的狭带,再将这纸带扭转半圈,粘接两端组成一条莫比乌斯带。用一把剪刀沿着有色狭带两边各自剪开,你会得到什么结果?——学生实验后发现结果是一条宽度为原来三分之一,长度为原来两倍的莫比乌斯带套着一条宽度为原来三分之一,长度和原来一样的莫比乌斯带。这节活动课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

3.勾股定理的证明

学习“勾股定理”这一章的时候會涉及勾股定理的证明。大家都知道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多种多样,在这里我安排了一节活动课。课前事先将学生分成8组(每组6人,一共48人),每个小组回去查阅资料,至少准备3种以上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自制证明所使用的材料(PPT或者黑板上可以展示的手工材料)。课堂上让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讲解,小组之间竞争,看哪些小组使用的方法最多,讲解的最清楚明白。通过这节活动课,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让他们在竞争中获得知识,获得快乐。

还有,学习完尺规作图之后,让学生动手用尺规作图制作五角星;学习过轴对称图形之后,让学生制作轴对称图形等等,在很多数学知识学完之后都可以设计相对应的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四、开展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

现如今对于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识和探索还有待加強。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开展数学活动,激发并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但如何提高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日常事务等问题,对我们来说仍然有很大的挑战性。总之,我们要尽可能通过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数学认知领域,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沈和平.关于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教学与研究考试周刊,2012(39):62-64.

编辑 孙玲娟

作者:徐克静

综合实践活动课初中数学论文 篇3:

浅谈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本文围绕“剪一剪、拼一拼”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可以充分经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无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无理数等内容的理解。

首先教学以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如何在塑料棒上剪出长度为1dm的一段”来导入新课,这个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在正方形网格上画出长度为无理数的线段,为下面图形的剪拼作铺垫;接着让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对图形进行剪拼;最后,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再引导学生设计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从而让学生感受图形剪拼的意义,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剪拼,这样可减少“无序”的尝试,使过程得以优化,规律得以揭示。

综合实践活动,既立足于学情,考虑到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活动经验,又不忘数学学科的本质,实现了从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的建模、解释、应用过程。在具体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并不是单纯地通过模仿来完成活动,而是在操作与思考的过程中,真正形成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小组合作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下面,笔者设计了一个教学活动,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合作意识。

活动:现有两个边长都为1的小正方形纸片,如图1,请你剪一剪,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

分析:由于大正方形是由两个小正方形拼成的,因此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原来的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和,即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大正方形的边长应为.通过这些条件可以想到如下的剪拼方法。

方法1:分别沿两个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剪开,得到4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如图2.

方法2:把一个正方形沿两条对角线剪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然后将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在另外一个正方形的四周,从而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如图3.

此活动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简单的图形的剪拼入手,在操作和思考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到:剪拼前后,图形的面积不变;让学生根据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其边长,根据所要裁剪的边长找出裁剪线;通过应用与反思,加强对所学知识和图形剪拼方法的理解,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这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图形的剪拼,充分感受无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本课以四人小组活动的形式呈现,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优化;再通过“操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动手实践,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同时加强小组合作的意识,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思”;最后以“问题—思考—操作”的形式使本次活动得以升华,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增长智慧。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成功开展不仅需要教师智慧地引导,也需要学生间的默契合作。这对教师来说虽是一种挑战,但却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我们的数学教学开启了新的一扇窗。

作者: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