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档案信息化管理论文

2022-04-28

摘要: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程中,对各行各业的工作形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就我院档案管理方式来说,已经逐渐从传统的纸质档案朝着数字化的档案存储形式转变,且档案管理方式也已经形成了完全全面的电子化管理体系。在这一背景下,文章对我院医疗设备档案的电子化管理进行一定的研究。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医疗设备档案信息化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医疗设备档案信息化管理论文 篇1:

医疗设备档案信息化管理及新技术应用

档案是对某一行业部门在进行一项具体工作任务时的真实资料记录,为后期对资料数据的提取利用或者其他工作部门的工作开展提供科学可靠的档案资料。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诸多新的方式方法。现代科学技术的水平逐步提高,我国的医疗设备水平不断提升,各种高新技术设备器材引入医疗行业,在这一背景下,医疗设备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本文将主要围绕着当前我国在医疗设备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工作进行讨论分析,并针对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进行新技术应用探究。

一、医疗设备建档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医疗设备等方面得到更多的发展与突破,各种高新技术医疗设备被引入医疗行业中,一方面在促进医疗水平迅速发展,提高我国医疗卫生部门的服务水平,缓解我国紧张医患关系的同时,也为我国医疗设备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题,现代医疗设备设施的发展将档案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进行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从医疗设备购置环节到医疗设备的使用、维修、报废等全程的使用记录,可以通过图片、影像资料以及医疗设备的相关审批文件进行档案记录,在某台医疗设施的档案记录中要包括从申请论证直到使用报废全过程的文件,具有较强的追溯性是医疗设备档案的重要特征之一。(关于做好JCI认证中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王成玉,邢晓东,汪星,王彬.医疗卫生装备.2016(06))其重要意义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为设备维修维护提供可靠数据资料

医疗设施档案记录的内容中包括对该设备从购置开始的使用全程的记录,也括在设备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故障的记录,在此基础之上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为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做好准备工作,对设备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故障以及出现频率进行的分析,最大程度上降低医疗设备维修的费用以及设备停机的频率,并且可以为实现设备的远程维修打下重要的基础。

(二)为医疗设备的再采购提供依据

对医疗设备进行具体档案记录,包括医疗设备从购买到使用过程以及最终报废,全程的使用记录,赋予档案记录较强的可追溯性,当医院在进行医疗卫生设备购置时,可以通过对具体某一医疗设备的使用数据与使用效率进行对比分析,既可以有效避免医疗设备的重复购置,也可以实现避免购买劣质医疗设备的效果,为医院领导进行购买决策时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资料支持,有效的为医院规避风险。

(三)有效解决医疗纠纷事件

医疗设备的档案记录可以通过真实客观的数据、图片影像资料等方面的真实档案记录,解决医疗纠纷事件,或医患冲突事件。

二、医疗设备档案建立的过程

医疗设备的档案内容包括医疗设施设备使用的全过程,大概可以将医疗设备的建档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浅谈信息化管理让设备档案发挥更大作用[J].李云.办公室业务.2015(11))

(一)第—阶段

在医疗设备建档的第一阶段主要是进行设备的申请购买、论证以及医疗设备验收。在第一阶段需要纳入档案管理的资料内容包括设备申请、论证报告、调查研究报告,购买项目的申请书、购买设备的其他相关记录以及使用说明书,招标以及投标文件、验收报告,可以通过图片、光盘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归入档案,为设备的来源追溯提供重要的依据保障

(二)第—阶段

在医疗设备建档的第二阶段主要记录在医疗设备验收后的整个具体使用过程的记录,在本阶段需要在医疗设备档案中出现的内容包括记录文档、测试报告等,形成的档案记录要包括对该医疗设备使用操作人员的培训记录,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以及故障频率的记录,维修维护记录以及计量质量控制检测记录等,在第二阶段的记录可以为设备的维修维护提供可靠的保障。

(三)第三阶段

在医疗设备建档的第三阶段主要是对设备报废相关数据资料的记载,在第三阶段需要具有的资料内容包括医疗设备的报废单以及设备报废相关的审批文件,通过以上内容可以为设备资产追溯去向的过程提供合理的依据。

医疗设备档案建立的三个阶段可以分为两个类型,静态档案与动态档案。第一阶段与第三阶段主要是对医疗设备的相关使用说明、厂家资质、合格证明等各种文件的记录,因此是可以归结为静态档案类型中的。而阶段二的方案管理是在医疗设备的具体实际使用过程中的使用记录以及对设备故障的距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相对具有一定的不可预知性,因此在进行设备的应用过程中,需要要求设备操作管理人员定期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等工作,并纳入档案归类。

三、对医疗设备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一)医疗设备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醫院在进行医疗设备应用时,需要对设备的使用进行论证招标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就不断产生大量的档案,例如:各种文字资料、影像数据资料、图像图片等各种不同类型的资料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为管理人员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与挑战,在进行传统的医疗设备管理的过程中,通常是使用台账化的管理方式,但是面对当前医疗设备多种类型的海量资料数据时,采用以往的档案管理的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的档案管理现状。(关于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赵莉娟.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0))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医院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模式革新提供了可能性,从医疗设备的申请购置到最终的报废,全程动态监督管理,实现了档案归类整理与资料查阅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利用电子信息对档案数据进行归类整理,能够通过档案备份的方式,保证资料的完整性与可靠性,避免因突发事故而造成的资料缺损。其次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医疗设备的档案整理,以网络平台为基础构建医疗设备档案网络化平台,不同科室之间进行便利的交流沟通,实现各科室之间的数据资料共享,方便各科室部门之间的工作,增加设备的利用率,真正发挥医疗设备的作用,为病号及时就医提供有力保障,最后高层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数据资料的科学统计,掌握设备运行的整体状况,保证分析的准确性与客观性。

(二)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实现

在进行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将档案的类型分为静态档案与动态档案两大类型。其中静态档案中包括关于电子设备的各项审批文件、纸质资料、磁盘资料以及影像文件等,通过扫描将数据资料整理为电子文档的形式进行存储。而在动态档案中使由医疗设备的使用科室针对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设备故障进行设备网络报修,保修内容包括医疗设备的基本信息、设备当前的状态以及对设备出现故障进行描述,将以上信息经过电子设备扫描后传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平台,保修单送至医学工程科,经过医学工程科审定该设备是否院内维修以及进行维修所需要的费用估算,最后是设备的维修环节,并将维修环节中涉及到维修维护人员的信息资料、设备故障识别的信息、故障排除情况以及实际进行维修维护所花费的费用,以上各阶段所涉及到的内容都需要进行电子扫描纳入档案整理。

(三)在设备运行中运用医疗设备档案信息化管理

进行医疗设备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包括医疗设备购置环节,具有重要的追溯作用,在医疗设备的具体运行过程中,医疗设备档案信息化管理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样做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两部分。首先,在进行设备操作人员培训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医疗设备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进行线上培训工作。在进行医疗设备的信息化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会对医疗设备的购置以及在调试阶段使用说明书进行分类整理,以文字说明、影像资料或者图片等形式将信息共享到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中,通过线上网络平台,操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浏览,学习设备具体操作和使用。通过该种方式有效提高了医疗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效率,节省培训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其次,通过网上数据资料共享到形式进行培训直接减少了由于操作人员的更换而造成设备使用失误设备损坏事件的发生。最后,实现了对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的动态化与高效化管理,通过对设备以往维修档案的分析,快速确定设备故障并确定解决措施,这对有效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时间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从设备开始投入运行时,针对其具体使用状况进行记录与分析。并保持一个动态维护管理的模式,有效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四、在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中的新技术应用

利用传统手段对医疗设备进行建档的过程中,需要不同类别的档案进行分装整理,最后再由人工撰写档案目录信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并且工作效率极低。随着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现代化互联网的发展,在不断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化的过程中,对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从单机记录逐渐过渡到融入医院HIS之中,实现对医疗设备档案的远程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并逐渐将该种信息管理模式推广。在进行数字化医院建设的过程中,不应仅是局限于每个医院个体自身的数字化,更应该是建立各大医院之间的医疗卫生设備资料信息档案的共享,并将该目标定位未来的发展走向。其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出现,随着技术的成熟与发展逐渐在医疗卫生设备的信息化档案管理中引进该技术,自动识别技术是一个典型的RFID系统,包括射频电子标签、读写阅读器、天线三部分。该项技术的使用原理是通过对无线电波对标记媒体进行读写识别,实现非接触式数据采集的方式,随时随地进行档案名目的查找,有效的提高医疗设备档案信息化管理与数据应用查找的效率。

现在,档案管理设计的范围以及资料类型的增多,面对档案管理工作时,对档案管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当前我国医疗设备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发展,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发展的必然性,并不断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技术的更新。

作者:杨凯

医疗设备档案信息化管理论文 篇2:

浅谈我院医疗设备档案的电子化管理

摘要: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程中,对各行各业的工作形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就我院档案管理方式来说,已经逐渐从传统的纸质档案朝着数字化的档案存储形式转变,且档案管理方式也已经形成了完全全面的电子化管理体系。在这一背景下,文章对我院医疗设备档案的电子化管理进行一定的研究。首先阐述了当前电子化档案管理的特点,之后总结了我院在医疗设备档案的电力管理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并对相应的管理效果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电子化档案管理

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深入,大型综合性的医疗机构中所使用的医疗设备数量不断增加,针对医疗设备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对于医院中整个档案管理体系都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医疗设备中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分基础的部分,而电子化、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方式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管理形式。近年来,医疗设备的电子档案数量正在飞速增长,在管理过程中,难免出现归档混乱、不合理分类以及分类不及时导致查找困难、甚至丢失等现象。可见,医院医疗设备的电子化档案管理对于医院管理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医疗设备电子化档案管理的特点及作用

档案的电子化管理是通过网络、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等手段,档案资源为主要对象,档案工作为主要的依托,以档案管理学当中的最新理论和研究作为指导,按照信息社会以及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颁布的相关要求,来开展档案收集、整理以及保管开发等工作,这一现代化的管理过程,就成为档案信息化管理。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具有操作较为方便,存储占用空间较小,表现形式多样化且在复制的过程当中不会轻易出现信息的丢失,资源共享更加方便等等。档案的电子化管理方式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的档案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

國内各医疗机构当中的档案电子化已经十分普及,新型的诊疗设备数量不断上升,且设备更新的周期也在不断缩短。随着大量新技术和设备的引进,设备档案管理的难度也不断增加。医疗设备的电子化档案管理应当建立更加严格的相应的规章制度,让电子化管理有章可循,在信息共享和交流的过程中保证档案资料的安全,这些都是医疗设备档案电子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医疗设备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在当前医院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处理医患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因此,为了提升医疗设备档案的电子化管理水平,应当加强管理力度,建立起健全的电子档案管理相关制度,保障医院的信息一体化,充分发挥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在医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我院医疗设备档案的电子化管理措施

2.1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首先,在全院范围内建立起医疗设备电子档案的管理制度,并在全院统一实施,规范电子档案进行制作、收集整理以及归档等操作的时间及具体方法。明确划分了保管期限,统一规定文件载体的形式以及质量、规格等等。在该管理制度当中,针对医疗设备文件的有效性以及完整性进行了确立和划分,在存储档案的过程当中所保存的内容、结构以及背景信息都应当完善,并认真填写归档登记表。另外,对于已经存储的医疗设备电子档案应当定期进行检查,对计算机以及存储所用的移动硬盘同样要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光盘则应当以4年为期进行机读检查,确保光盘文件的有效性,一旦发现问题就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来加以解决。

其次,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还制定了关于医疗设备档案的信息网络以及信息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电子档案对应的应用系统安全性;网络安全性以及电子档案的管理人员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不仅如此,还应当设立医疗设备电子档案备份以及系统恢复等的记录系统,实现对电子档案的全面保护。

2.2管理人员

针对医疗设备的电子档案进行管理,应当安排专门的计算机来对电子档案进行存储,才能更好地保证档案资料不受到其他类型资料的干扰,保证有效性和完整性。随时对档案进行归档并了解网络的运行情况、信息的发布情况等,定期对网络的运行工作状况进行检查,防止档案出现缺失、遗漏或是遭到病毒侵袭等现象。档案管理处应当对档案进行备份,备份档案进行封存保管。建立起来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系统实行电子及纸质的档案归档双轨制,这样能够更好地保护档案完整、准确以及安全。档案管理处编写相应的电子档案登记表让,内容主要包括:载体形式、单位、文件名、时间、硬件软件、保管期限等等。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的记录,能够方便每年对档案的清查工作,让档案的检查工作变得更加精确、快捷,让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进入信息化管理的范畴。

2.3建立完善的电子档案共享平台

在我院内部已经设立了局域网,在全院范围内的中层以上干部以及各个科室的业务骨干都可以通过上网专线,设立独立的密码来对医疗设备档案进行查看及管理。通过基于局域网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平台,能够对医疗设备档案进行远程传输以及查阅等,在档案管理方面可以以科室为单位来建立相关的档案目录,在每个目录下又根据年度来对档案类别进行划分,同时,建立起医疗设备的电子档案自动上传平台,安排专门的档案管理员来对有用的医疗设备档案信息进行收集捕捉,再通过医院专门的局域网传输到档案管理部门,用电子数码签名的方式来进行封签认证,档案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负责对其进行接收等级,接收之后应当立即对其进行编码,编制唯一档案号,给出相应分类号,归档的时候完成主题词的标收及著录工作。通过上述编制,用户在对档案进行查阅时,只需要提供分类号或是主题词就能够找到相应的档案及附件,减轻档案人员工作量,实现各个科室之间及科院之间等的资源共享。

2.4档案服务方式的创新

在我院内部建立相应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专门的服务网页,一方面单位可以通过该网页来制作并对外发布信息,另外能够对网上有用的信息及数据等进行手机,为院内外的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不仅能够扩大社会影响,对于医院来说,也拓宽了服务的范围。院外的认识可以通过注册登记的方式来成为档案管理中心的会员,之后就可以通过远程注册的方式,获取到经过权限许可的查阅内容,可以查询相关电子档案信息,或是进行登记借阅以及缴纳查询费用。医院在对新设备进行采购论证时,可以借助网络对于设备的外观大小、其他各种指标性能以及功能等来对系统进行整合,让使用科室能够对相应的设备具有充分了解,通过比较来选择针对自己科室的合适的医疗设备进行使用,同时,医院领导也能够据此作出更加明智和有效的选择。设备安装调控以及后期维护等的资料数据都可以由厂家通过该服务中心直接传输,利用网络联合的方式来同厂家共同进行设备的维护,建立起专门的医疗设备报损报废的网页选项,将需要报废设备的相关信息都上传,让可是通过网页来对设备的电子申请报废单进行填写,再传输到设备管理部门,经过相关领导的审核之后,科室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来查看报修报废设备的世纪情况,确认有损后由台账管理部门直接将已报废及损坏的医疗设备及时进行核销,报废后的信息不能立即删除,而应当留存在档案管理系统中,方便日后查询。

3我院医疗设备档案的电子化管理措施实施效果

通过对设备申购到报废整个过程构建了完整的电子化档案管理体系,对于医院医疗设备的信息资源来说提供了完整了供应链。院领导可以通过院内的局域网来设立医疗设备电子档案的专门区域,以供本院内部能够随时了解医疗设备的分部以及使用的情况、维修记录以及保费管理等等,为设备更新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主动学习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以及岗位意识。各个科室内部不同阶段的经办人员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将医疗设备资料进行上交,让设备档案收集工作更加及时、更加完整。医疗设备电子档案的利用率同样由原来的五分之一增加到五分之四以上,转变了重管轻用的传统管理局面,实现全员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完善了档案工的工作职责,优化工作流程,同样也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设备维修信息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同厂家分享设备数据,实现问题共同查找,能够有效节约时间及成本等,避免出现医疗事故。医院所购置的各种医疗设备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及效率等都大大提高,医院推行医疗设备档案电子化管理的过程当中,也贯彻了医院精益管理的理念,提升医院竞争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取医疗设备档案的电子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我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收获了较好的成效。因此,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应当继续提升医院医疗设备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并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弥补相关系统和平台的质量。

作者:韩晔

医疗设备档案信息化管理论文 篇3:

东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摘要】 目的:开发构建东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东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方法:利用全市妇幼信息网络为基础,结合互联网,构建采血单位信息管理、物流管理、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信息管理、家长查询、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五大管理模块,各模块间实现数据的实时无缝对接,共同构成完整的东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管理系统。结果:全市实现采血单位、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间数据的实时互联互通;实现家长宣教、标本采集、标本送检、标本验收、筛查检测、初筛阳性召回确诊、治疗随访、数据统计等全流程的信息化闭环管理;为新生儿家长提供宣教、结果主动推送服务和便捷的自助查询功能。结论:应用该系统能使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整体管理水平。

【关键词】 新生儿疾病筛查 信息管理 软件开发

[

[Key words] Newborn Screen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oftware develop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 Dongguan City Maternal & Child Health Hospital, Dongguan 523002,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0.18.037

新生兒疾病筛查(简称“新筛”)是指医疗保健机构在新生儿群体中,用快速、简便、敏感的检验方法,对一些危害儿童生命、导致儿童体格及智能发育障碍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进行筛检,在患儿出现临床症状前做出早期诊断,结合有效治疗,避免患儿机体各器官出现不可逆损伤,保障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一项系统保健服务[1-2],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一项重要内容[3],是我国目前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第三级预防主要措施[4-5]。新筛覆盖面广,是集组织管理、实验技术、临床诊断和公众教育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包括新筛网络的组织与管理、质量控制、人员培训、宣教、采血、标本递送、筛查实验室管理与检测、结果反馈、治疗随访等各个环节[6]。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人力投入大,效率低,易出错[7-8]。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各环节、各部门间信息的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才能实现强有力的规范化管理。如何实现新筛工作信息化管理与应用,全国不少地方均有探索和报道[9-16]。

本地区从2002年7月起全市开展新筛工作,目前年筛查量约13万人次。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新筛中心内部工作流程已部分实现信息化管理,但与采血单位、卫生行政部门间仍存在信息割裂、家长对筛查结果查询不方便等问题,已无法满足全市新筛工作的整体管理要求。因此,2018年7月-2019年6月东莞市新筛中心在原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管理系统(简称“新筛系统”)基础上,结合全市筛查工作实际,重新自主设计和开发了全新的东莞市新筛系统并初步投入使用。现报道如下。

1 系统网络基础

以全市成熟的妇幼信息网络为基础、结合互联网,确保新筛系统运行通畅及数据安全。

2 系统网络架构

为保障数据安全和兼顾系统性能,整个新筛系统网络采用三层架构设计,分为核心数据库层、中间应用层、系统客户端,架构见图1。系统部分客户端不直接与核心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通过COM/DCOM通讯与中间应用层建立连接,再经由中间层与核心数据库进行交互,从而保障数据的安全。

新筛系统客户端分五大模块,分别为采血单位管理模块、物流管理模块、筛查中心信息管理模块、家长查询模块、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模块。筛查中心信息管理模块为整个新筛系统的最核心模块,其功能体现了整个新筛业务流程的闭环式管理。为保障数据安全和兼顾系统性能,筛查中心信息管理模块、微信公众号业务后台的开发,采用C/S架构,实现在内部局域网内访问,交互性强、响应速度快、利于处理大量数据,大大提高系统的性能。采血单位管理模块、物流管理模块、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模块、家长查询模块采用B/S架构,实现三层架构,确保数据安全,无需安装客户端,在浏览器上即可登录访问,具分布性强、维护方便及维护成本低的特点。

3 系统安全保障

3.1 网络安全保障 通过设置网络防火墙访问规则及端口控制、验证码的校验及定时漏洞检测机制保障网络安全。

3.2 数据库安全保障 通过采用三层架构设计;数据加密、构造动态SQL语句防止SQL注入;数据库不同访问权限设置及定时备份、受到恶性攻击时自动切断连接等方式保障数据库安全。

4 系统各功能模块

根据新筛系统的使用对象与服务对象及部门职责分工,将整套系统划分为五大功能模块,分别为采血单位管理模块、物流管理模块、筛查中心信息管理模块、家长查询模块、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模块,各模块间实现数据的实时无缝对接。各模块主要功能,见图2和图3。

4.1 采血单位管理模块 采血单位作为新筛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筛查宣教、筛查信息录入、标本采集管理、协助筛查阳性召回确诊、筛查费用结算等工作,该模块主要功能如下。

4.1.1 筛查资料录入 为提高筛查资料录入的准确性,系统能在资料录入时对一些重要的资料信息提供逻辑判断功能。系统预留通用接口,可实现采血单位HIS系统与新筛系统对接,通过住院号调取资料到新筛系统中,新增其余的信息保存后即可完成筛查基本資料的录入。录入资料保存时自动生成唯一的采血卡号条形码,筛查资料可以打印后粘贴在采血卡上进行后续采血。筛查资料能实时显示不同的状态,状态与该资料对应的标本处于的筛查流程对应,如录入状态、递送状态、接收状态、核收状态、回退状态等。对于未满足采血时间要求提前出院或因特殊情况需要延迟采血时间者,系统可以生成并打印《延迟采血告知单》,并提供后续跟踪管理功能。

4.1.2 标本递送 采血单位工作人员在标本递交至物流人员送检前,应在新筛系统中逐一扫描待送检筛查标本资料中的采血卡号条形码,形成该批次的送检清单并打印,连同送检标本一起转交标本收检物流人员并双方签字确认。在系统中可以随时查询物流接收情况。为确保标本采集后按技术规范要求及时送达筛查中心进行筛查检测,系统能对延迟送检标本信息及时做出提醒。

4.1.3 不合格标本处理 用于接收本单位不合格标本信息并及时做好重采血送检工作。

4.1.4 召回管理 及时查看本单位初筛阳性召回名单与随访名单,协助筛查中心做好相应的初筛阳性召回及随访通知工作并做好登记。

4.1.5 报告查询及打印 经筛查中心审核批准后的报告,可通过多种不同的查询条件(如母亲姓名、采血卡号、住院号等)查询到相应筛查报告并打印。

4.1.6 活产数录入 用于本单位每月度活产数上报。

4.1.7 物资申领管理 筛查采血单位通过系统发送筛查物资申领计划至筛查中心,筛查中心收到申领计划后发放相应筛查物资并做好相应发送记录,采血单位收到物资后做好相应的接收登记。

4.1.8 财务管理 接收筛查中心按照标本接收日期生成的本采血机构每月的筛查数量、筛查清单和相应的筛查费用并可查询筛查费用的付款情况。

4.1.9 消息通知管理、资料下载。

4.1.10 查询统计 查询统计本单位筛查情况,包括录入信息统计、初筛结果统计、复查确诊统计、质量监测指标统计等。

4.2 物流管理模块

4.2.1 标本递送情况查询 查看各采血单位等待送检标本情况。

4.2.2 标本接收扫描登记 在采血单位现场接收标本后,完成标本接收扫描登记。

4.2.3 标本核收情况查询 查看筛查中心关于标本最终核收情况。

4.3 筛查中心管理模块 该模块作为整个新筛系统最核心部分,涉及筛查标本信息管理、筛查实验检测及质量控制、筛查阳性召回管理、诊疗随访管理、筛查统计、质量监控,科室管理记录等,其功能介绍如下:

4.3.1 筛查标本信息管理

4.3.1.1 标本核收登记 完成核收标本数量及质量确认,粘贴筛查标本实验编号(采血卡号和筛查实验编号均可作为标本的唯一性标识,采血卡号可作为新生儿家长后续自助查询筛查结果依据、筛查实验编号作为后续实验检测结果对应的依据,两者的使用,实现了筛查信息和筛查结果的完美统一对应),标本核收信息登记(包括标本接收日期、送检单位名称、标本总数,合格标本总数、不合格标本总数、废弃标本数、起始及结束筛查实验编号、筛查项目),不合格/废弃标本详细信息记录等。

标本核收信息登记记录保存后,系统自动完成如下两项工作:(1)在“筛查信息录入”处生成相应的筛查信息记录,包含送检单位、筛查实验编号、筛查项目。(2)系统按登记的筛查实验编号和筛查项目,自动在相应的筛查实验项目中生成需检测清单以便接下来的实验安排。

4.3.1.2 筛查信息录入 采用扫描采血卡上的采血条码调取相应的筛查资料进行保存;同时,资料保存时系统自动完成记录中已登记的采血单位和筛查项目与调取资料中一致性匹配。系统应能在资料录入时对一些重要的资料信息提供逻辑判断功能以保障资料准确性。

4.3.2 筛查实验管理 完成筛查实验排版、检测结果传输、室内质控判断审核、报告审核、结果查询及打印等管理,重点突出如下筛查实验质量控制管理功能。

4.3.2.1 室内质控管理 系统可根据实验室自身条件设定符合本实验室的室内质控判断规则,室内质控数据在实验数据导入过程中同步导入系统,由新筛系统记录该批次实验的质控情况,自动做出在控、警告或失控判断,以质控批号和实验日期进行分类管理,可查看当前实验批次的质控情况,并追溯历史实验批次的质控情况,及时发现、分析问题、生成质控报告,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

4.3.2.2 室间质评管理 包括一定区域内不同中心间室内质控的室间比对及第三方(如卫健委临检中心、美国CDC等)室间质评管理。

4.3.3 筛查阳性召回管理

4.3.3.1 筛查阳性召回通知登记 系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记录筛查阳性召回通知的情况,如电话、短信、微信推送等。

4.3.3.2 召回登记 此功能为登记相应的召回日期、新生儿姓名等信息。

4.3.3.3 召回复查资料生成 通过初筛实验编号或采血卡号,找到对应的初筛基本资料,登记复查采血时间保存后即可生成与初筛关联的召回复查资料,打印资料完成后续采血复查。

4.3.3.4 召回复查结果录入 如通过本新筛系统发放的复查报告,可实现复查结果自动录入;针对其他系统发放的复查报告,需手工录入至新筛系统中。

4.3.3.5 召回复查结果通知登记 登记将召回复查结果通知新生儿家长的情况。

4.3.4 诊疗随访信息管理 实现病历建档、治疗随访录入、治疗随访通知管理、病历归档及病历统计等功能。

4.3.5 筛查统计、质量监控管理

4.3.5.1 筛查情况汇总统计 统计本辖区及各采血机构的筛查情况,包括:出生数、筛查数、筛查率、筛查阳性数、召回数、召回率、确诊数等。

4.3.5.2 筛查结果统计 按不同条件统计各项目筛查结果情况。

4.3.5.3 召回结果统计 按不同条件统计各项目召回结果情况及与初筛结果相符性判断情况。

4.3.5.4 未召回信息統计。

4.3.5.5 工作人员工作量统计。

4.3.5.6 筛查结果区间统计 统计每个项目筛查结果数据的各区间分布情况。

4.3.5.7 切值统计 对各项目检测的初检结果生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获得其不同百分位数值,中位数值、平均值和标准差等参数,作为制定本中心各项目筛查切值的参考。

4.3.5.8 质量指标监控统计 包括国家制定的新筛质量监测指标统计与中心自行制定质量指标统计。

4.3.6 财务管理 负责筛查结算单的生成与发放、资金回笼登记、筛查费用催缴及资金回笼统计等功能。

4.3.7 物资耗材设备管理

4.3.7.1 筛查物资发放管理 筛查物资入库、出库发放、库存统计管理。

4.3.7.2 试剂管理 试剂出入库、报损、库存统计及采购计划管理。

4.3.7.3 设备管理 设备档案、使用登记、维护保养、校准、维修、报废管理。

4.3.8 日常办公管理 提供消息通知发放、资料下载、活产数录入审核等管理。

4.3.9 科室人员及文档管理

4.3.9.1 科室人员管理 包括人员基本信息、继续教育情况、培训记录、专业授权、设备授权、能力考核等记录

4.3.9.2 文件管理。

4.3.9.2.1 外来文件 建立管理目录,提供阅读查询。

4.3.9.2.2 体系文件 分审核、批准、发布、销毁申请、销毁批准、修改申请、修改批准、到期提醒等管理。

4.3.9.2.3 记录文件。

4.3.10 系统维护

4.3.10.1 职能管理 对系统所用到的职能模块进行管理。

4.3.10.2 人员角色管理 对系统各操作人员参数、职能授权、提醒授权。

4.3.10.3 系统参数管理 对系统基础配置参数进行管理。

4.3.10.4 系统选项管理 对系统所有需用到下拉框选择参数进行管理。

4.3.10.5 检验参数管理 对筛查项目、筛查组合、筛查设备通道、结果类型、结果判断、危急值预警、计算项目等参数进行管理。

4.3.10.6 采血机构管理 对采血机构参数进行管理。

4.3.10.7 资料逻辑管理 对录入的筛查资料进行逻辑判断参数管理。

4.4 家长查询模块 提供互联网查询与微信公众号查询方式。

4.5 行政管理部门模块 提供宏观筛查数据统计及筛查质量监测统计数据。

5 系统临床应用初步评价

该系统的初步投入使用,真正实现了本地区筛查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使全市新筛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全市新筛工作的整体管理水平;同时,简化了流程,有效地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使用成本。

当今,各行各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应用,医疗行业也不例外[17-19]。新生儿疾病筛查流程众多,涉及多部门、多环节管理,涵盖筛查宣教、知情告知签署、标本信息录入、筛查采血、标本物流递送、标本接收及不合格标本处理、筛查实验检测及实验质量管理、疑似病例的召回、确诊治疗及随访、数据统计上报、筛查质量监控等环节的管理。因此,信息化的应用在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新筛系统的构建,需围绕以上各筛查环节,体现上述各筛查环节从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全面质控为核心的闭环管理思路;同时,新筛系统必须建立各筛查环节的质量监控评估体系[20],保证整个筛查工作运行质量的持续改进。另外,新筛系统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系统架构的灵活性,以满足后期功能不断拓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正言,顾学范.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童凡,赵正言.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解读[J].中华儿科杂志,2019,57(6):494-496.

[3]顾学范,王治国.中国580万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筛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4,38(2):99-102.

[4]叶军.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发展及诊治规范[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6,8(1):6-13.

[5]曹春梅,桂春.预防出生缺陷危害的措施及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5):1179,1181.

[6]胡定波,蔡宗友,曹小英,等.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思路[J].现代医院,2012,12(6):147-148.

[7]李志悦,黄荣星,肖猛.基于汉信码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系统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2,12(4):139-141.

[8]邓雪芬,王桂英,骆淑华.信息化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实践效果[J/OL].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8,5(1):37-38.

[9]黄烁丹,宋春雪,曾德平,等.广东省梅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信息管理网站的开发与应用[J].广东医学,2009,30(9):1217-1218.

[10]裘蕾,丁辉,张玉敏,等.信息技术在新生儿疾病筛查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8):772-774,776.

[11]张丽霞,陈志,张义涛,等.信息化管理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6):815-816.

[12]王山杉,刘清明,汪国庆,等.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平台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4):404-406.

[13]董瑜,刘明明,孙新岳.信息化管理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校医,2014,28(7):550-551.

[14]曹小英,黄明珠,蔡宗友,等.新生儿疾病筛查中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平台的应用探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4):532-533.

[15]李凯振,王胜杰,赵学勇.郑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平台的搭建及其应用评价[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17):2629-2631.

[16]黄慈丹,刘秀莲,赵振东,等.海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23):5312-5313.

[17]魏陶圓.探讨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3):370.

[18]韩冰心.云计算在医疗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与挑战[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22):4088-4090.

[19]严尔隆.信息化建设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有效研究[J/OL].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17):37.

[20]王维鹏.新生儿疾病筛查与产前诊断实验室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收稿日期:2020-04-03) (本文编辑:程旭然)

作者:叶立新 钟玉杭 钟超珍 陈锦国 黄小玲

上一篇: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论文下一篇: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