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研究论文

2022-04-17

摘要:古诗词教学作为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了解与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手段。本文以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例,基于经验归纳与总结,就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点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应注重兴趣培养、情境创设、资源整合、活动体验,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效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语文新课标研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新课标研究论文 篇1:

高中语文新课标伦理内涵研究

摘 要:现如今,社会把人的道德品行看的非常重要。在新课改之后,尤其是高中的教学任务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本篇文章主要研究了高中语文教学伦理教育的目的,以及伦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标;伦理教育;方法

一个人思想伦理的道德观决定了他会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处世交际以及解决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因此说伦理道德观的培养非常重要。据统计,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在中学培养的道德观念,可见将伦理教育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有多么重要。

一、伦理教育在高中语文新课标教学中的体现。

1、伦理教育在语文课程中实现了人的社会需求

在当今这个社会大集体中,语文课程作为主要课程是不可或缺的的科目,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实现了人们的社会需求:

(1)实现了人与人沟通的需求。在社会中,假设人和人之间没有办法沟通交流,那么他们之间就会中断联系,没有交流的社会将会在不久的将来瓦解。语文课程正是通过对语言的传输,教授学生如何与别人进行正确的交往和沟通。语文课程教学主要是对听、说、读、写这四大能力进行训练,听、读能力的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一种准确理解外部信息的能力,而说与写的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具备正确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能力。

(2)维持社会的整体和谐。人在这个社会中不仅仅需要与他人进行沟通,更重要的是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和谐的沟通,只有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谐,才不致因为不良的交际方法而引发社会出现混乱。语文课程中伦理教学的目的正是训练学生使用规范用语和文明用语,使他们具备交际伦理的素养,在与人沟通时做到尊重自己的同时尊重他人,除此之外学习交际的礼节礼法以及交际的技巧,伦理教学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教会了学生用优美的语句去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的感情,并形成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伦理教育在语文课程中实现了人的生物超越

语言是一种表达形式,是人与世界取得联系的中介,人类创造了语言,但同样人类也因为语言而生存。人所具备的内在思维是需要借助语言来展开的,而人们如果想把自己的内在思维表露出来同样也需要依靠言语,因此说语言是人们生存的重要标志。语言使人们获得了新的人质化意义,使人们超越了自身的动物性,并且使自己有别于其他的生物。人们把自己的文化通过语言一代代的相传、相教,就形成了教育。在众多的教学科目中语文课程就是对语言文化的传授,学生通过语文教学中伦理教学的学习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熏陶,开启了心智,培养了逻辑思考能力,并从文字中学到了高尚的伦理品质,意识到了自己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区别以及自身所具备的独特之处,这就是我们说的理性,理性让人们实现了对自我生物性的超越,从而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二、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伦理道德素质培养的方法

1、以伦理情感塑造为中心

有句话说“理智无力欲无眼”,一个人所具备的理智控制力和人对欲望的控制力比较而言作用还是举足轻重的。人的欲望,尤其是伦理情感的需求是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重要因素,所以人必须要具备具有一定规范的伦理情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坚持将伦理情感塑造作为教学的中心,课程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贴切,让学生用自己的恻隐仁爱之心面对生活与学习。例如《我与地坛》,在这篇文章中,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理解亲情,学会感恩;在《小狗包弟》这篇文章中,要引导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进行探讨和拷问,进而使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如何让学生具备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厚德载物博爱众人的道德观念,如何在语文伦理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塑造正确的情感意识,这些可以以老师为教学的主导,利用活动时间进行伦理道德观念的培养,让学生全方位的接受伦理道德教育,渗透伦理道德思想,提高自身的素质。

2、以塑造追求幸福、热爱生命的意识为目标

追求幸福,战胜逆境是每一个人所渴望的,也是每个人所感兴趣事情。当然高中的学生也不例外。我们可以从这点入手,与学生一起学习交流《热爱生命》这一课,课程很自然地就能过渡到追求幸福、热爱生命这个伦理教育主题,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顽强坚忍、热爱生命的深刻含义,进而体味到了“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地不感到死之苦恼”“战胜生命绝望的力量在于生命本身”的道理。另外,还可以带领学生品读汪国真的《热爱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树立他们战胜困难,顽强追求生命光彩的信心。

语文课程不只是将基本的文化素养传递给学生,重要的是推动学生的精神发展,使他们的审美情操得到陶冶、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提升。因此将理论教学融入到语文教学中非常的重要,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节操和理想。只有完善学生的精神品格,他们才能够朝着自己的理想不断进步,才能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不懈的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唐代兴.生态理性哲学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戚万学.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3] 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作者:黎佳蜜

语文新课标研究论文 篇2:

高中语文新课标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古诗词教学作为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了解与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手段。本文以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例,基于经验归纳与总结,就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点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应注重兴趣培养、情境创设、资源整合、活动体验,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效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语文教学

引言

在新课标下,古诗词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审美理念、艺术特征等成为学生认识与了解传统文化,进行语文素养、人文精神、审美观念等有效培养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古诗词类型丰富、言简意赅、意境深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陷入理解困境,降低学生学习兴趣与效率。对此,有必要加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研究,以研究指导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为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奠定良好语文古诗词教学基础。

一、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落实于兴趣培养

基于教学经验归纳与总结,发现:要想学好古诗词,需要先热爱古诗词,对古诗词始终保持好奇心、探索心、研究欲、创作欲。而爱好起始于兴趣。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在组织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时,需以古诗词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为着力点,进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探讨与落实,便于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与提升。

在此过程中:一要,让学生对古诗词具有全面的理解,使其在教师引导下知道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伴随着中华民族长期发展,古诗词的艺术形象、艺术风格、情感思维、审美理念等已经深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了解古诗词有助于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演变,探寻民族魂、民族义、民族礼、民族情。二要,有效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本身所具有的美,包括韵律美、格式美、语言美、意境美等,使其能够在古诗词阅读、聆听中感知美、体验美,进行文化素养强化的同时,实现审美能力的提升。三要,有效引导学生指导探寻古诗词背后的故事,明确每一首经典诗歌皆蕴含着一段或凄美、或经典、或曲折、或平凡、或偉大的故事,诉说作者的情感、精神或体会。当学生对古诗词及其学习意义具有一定了解后,其兴趣将被调动,积极、主动参与古诗词教学活动中,去了解、发现、挖掘、探究、体会古诗词之美、之情、之境,并结合生活经验,在联想与想象作用下,深入古诗词世界,爱诗人之所爱,想诗人中所想,乐诗人之所乐,悲诗人之所悲,求是人之所求,苦是诗人之所苦[1]。从而将兴趣转变为爱好,在爱好驱动下,发起行动。

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落实于情境创设

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是古诗词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对此,我们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根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一秉性,可将古诗词艺术特征学习由劣势转变为教学优势,如利用情境教学法营造诗之意境,让学生在意境体验中,获得情感感知、思维启发,从而降低古诗词理解难度,增强古诗词有感情阅读水平、经典古诗词记忆能力。

以李商隐《夜雨寄北》为例,我们根据“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所阐述意境,借助多媒体“声、文、图、像”并存优势,进行情境再现,即“孤寂的夜色中,一人独坐窗前,望着这月、这夜、这窗、这烛、这雨打芭蕉,思绪万千,随在案前,但心已经飞到远方亲友所在之地,满心期待与亲友再见之日。”让学生在感官体验下,进入联想与想象,体会异地他乡与亲友离别的思想之前,从而使学生情感与作者情感达到共鸣,加深学生对古诗的记忆,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三、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落实于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利用是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空间,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新课标对学科教学改革提出的客观性要求。对此,高中语文任课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中,应以资源整合为着力点,落实古诗词教学策略,以提升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与效率。

例如,以高中语文教材为基础,进行教材内部教学资源整合,实施分类与归纳教学,培养学生知识总结能力。即,学生在对古诗词体裁、艺术形象、艺术风格等具有一定了解后,引导学生按照一定标准对高中古诗词进行分类,开展群文阅读活动。如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王实甫《长亭送别》等友情诗群读中,体会友情的价值、内涵与意义;在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文天祥《过零丁洋》等爱国主义情怀诗群读中,体会民族精神内涵,树立热爱祖国,保卫国家的意识[2]。

又如,以古诗词情感、理念为基础,挖掘生活素材,实现课外资源整合利用。以《孔雀东南飞》为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将《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引入《孔雀东南飞》文化背景探究活动中,使学生对中西方古代婚姻制度、女性地位、爱情观念、情感追求等具有准确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联系像是,结合当前人们对爱情、对婚姻的追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情感观、生活观、价值观。

再如,立足古诗词教学内容,根据艺术之间存在的关联性,进行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整合,丰富语文古诗词教学形式,实现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例如,根据古诗词韵律美特征,将古诗词阅读教学与音乐相结合,让学生伴随着音乐,有感情朗读古诗词,体会古诗词所蕴含着情感,感知古诗词阅读的魅力所在;根据古诗词意境美特征,将古诗词教学与绘画相结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通过联想与想象,为古诗词配画,提升古诗词教学趣味性、开放性,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热情。

四、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落实于活动体验

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进行学生知识内化与转移的重要路径。对此,我们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利用实践活动,进行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鼓励与引导学生应用古诗词,从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组织学生开展“清晨与经典”朗读活动,让学生在每日上午进入校园后,在班级进行古诗词集体或个人朗读,一方面提升学生古诗词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语文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定期开展“诗词大会”、“经典共享”、“古诗词背诵大赛”等专题活动,为学生交流、研究、分享、竞技、展示等提供平台,开拓学生视野与思维;将语文古诗词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设立“国学经典研究社”、“诗词创作社”,并在社团带领下开展多样化社团活动,拓宽学生古诗词学习渠道,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古诗词内容,开展“我的诗中世界”剧本创作活动、“飞花令”游戏活动、“给诗填词”创作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古诗词学习乐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结论

总而言之,教学策略的科学、有效运用,对提升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存在重要影响。对此,任课教师应把握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机遇,在新课改要求指导下,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学习需求,不断探寻行之有效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在多措并举下提高学生古诗词学习热情,实现高效高中语文古诗词课堂的有效构建。

参考文献

[1]李元,施风花.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和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44.

[2]黄友章.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之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2(27):229.

作者:肖澍娟

语文新课标研究论文 篇3:

高中语文新课标体系“四位一体”的研究

【摘 要】 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任何一个学科的核心素养,都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明确新课标体系下各学段和各学科的具体教学目标。对高中语文学科进行新课标体系下“四位一体”的研究更是如此,培养高中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包括语文一线教师在内的众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新课标体系  四位一体  研究

在新课标体系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必须转变以往的灌输式教育方法,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重视学生创造性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有助于学生日后的健康成才和发展。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新课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含义有明确的定义,学科核心素养是任何一门学科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价值所在,是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教育使之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品格魅力以及相关技能。就高中语文学科来说,它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即: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和谐统一,构成了语文学科新课标体系的“四位一体”,对于高中语文学科来说,语言建构与运用是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所在,其他三个方面都是以此为基础,并在每个学生个人的语言经验和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

二、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应用策略

1. 开展差异性教学,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和锻炼,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认知和了解,对于语文学科的一些基本问题,通常能够自行解决和处理。但是由于一些学生还存在诸如基础薄弱、兴趣缺乏、知识储备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教师针对具体情况开展差异性的教学,促进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现。其实,语文核心素养不仅是单纯地学习语言的构建和运用,更包括语言技能的使用和训练,以及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所积累和沉淀的文化素养,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发展和提升,能够将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而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例如:《师说》是韩愈的一篇文言文,文言文作为一种难度略高于现代白话文的文体,一些掌握了文言文学习技巧的学生会喜欢文言文,但是更多的学生认为文言文比较难以理解,久而久之就会讨厌文言文,受这种厌恶情绪的影响,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对于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就会大相径庭。所以,笔者在讲解《师说》这篇文言文之前,就首先将学生分为三个组,同时给每组的学生定下一个目标:

(1)第一组的学生要了解“说”这一种古代常见的文体,同时了解作者韩愈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师说》的创作背景;

(2)第二组的学生要熟读课文并尝试翻译,了解文中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使用方法和意义,找到并理解文中特殊的文言文句式;

(3)第三组对文中所运用的正反面论证方法进行了解和掌握。

由此一来,使用差异性教学法使得三组学生分别了解了文章的作者及创作背景、文言语言的运用,实现了对文章深层次的剖析,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和理解思维得以提升,进而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迈向更高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区,实现了语文高效课堂的创建。

2. 抓好语文应用实践,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来说,教师应该转变以往局限于课堂和教材的教学方式,应该在注重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和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的自我主动学习过程中实现语文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语文思维的发展,实现审美能力的提高,最终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课外实践,感受到语文学习和文化传承的快乐所在。

例如《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教师要让学生在了解马丁路德金的基础上,再对文章内容涉及的有关民族平等的相关背景进行更加深刻的认知和了解,进而体会他的民族信仰和积极的献身精神。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主题,结合课文中演讲稿的特点,自主发挥想象,创作一篇对自我理想追求的文章。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得以增强,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学生与人交流合作共同进步的意识。

3. 转变教育理念,将人文教育融入教学

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高中的语文教学实际往往都是围绕“高考”进行服务的,这使得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的实现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某种程度上还只停留在“语言的构建与运用”的层面,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审美鉴赏能力的不到锻炼,对于文化的传承和理解往往也只停留在表面。在这一教育形势下,要求高中语文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學方式,积极树立人文教育的理念。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实现全面的发展,同时对新课标体系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位一体”进行深刻研究,也是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课程面临的又一大机遇和挑战。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的实际进行过程中,必须对语文学科素养的含义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同时结合具体教学实际,选用适宜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由此才会实现提高培育质量的目的,真正实现高中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玉栋.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认识和培养策略 [J]. 天津教育,2020(01):155-156.

[2] 黄朝辉.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9(52):44-45.

[3] 崔允漷. 追问“核心素养”[J].全球教育展望,2016(5).

作者:庄秉楠

上一篇:教育与权利研究论文下一篇:改革中人事行政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