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实验课程设计论文

2022-04-19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摘要:《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是食品专业学生所学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本文就对新形势下《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意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其在具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改革发展路径。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工艺实验课程设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艺实验课程设计论文 篇1: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工艺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增加实验学时,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做实验及分析处理实验结果;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长做研究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完善实验考方法,使学生重视实验,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关键词: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

广东海洋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依托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已建设成为海洋水产特色鲜明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基地,为食品领域输送了一批批优秀人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学生知识结构发生变化,必须对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否则不能有效调动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出的学生将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因此,实验教学改革已显得十分迫切[1]。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食品工艺学》包括食品保藏原理及以保藏原理为基础的各种食品生产工艺知识二大部分,主要内容是介绍食品变质的根本原因及其防止方法、食品保藏加工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包括冻藏、罐藏、干制、腌制及化学保藏等,同时介绍国内外食品加工的新工艺和新方法。开设的专业课程有水产食品学、食品工艺学、食品添加剂、烘培食品工艺学等,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修读本课程,掌握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控制途径,掌握食品保藏的机理,了解各种食品加工工艺及保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通过《食品工艺学》课程实验,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制定食品加工的工艺条件,研制开发出各种食品,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增强对食品加工和食品卫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文章对目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实验教学的改革几点思路,为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 实验教学的现状

1.1 实验方式、内容有待改进

《食品工艺学》实验课主要是操作型实验为主,开设实验课有:罐头食品加工、罗非鱼片干燥、果酱加工、调味海带丝加工、半湿贝肉加工、感官检验等实验。当前开设的食品工艺课程实验中,验证型和操作型实验占了绝大多数,由于验证性、操作性实验内容过多,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主动、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2 实验课学时偏少

目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工艺学》总学时数为72 学时,其中实验学时数为12学时,因实验课学时偏少,在实际实验教学过程中,往往安排些简单的实验内容,学生是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实验,而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动手能力也得不到充分发挥。

1.3 实验考核方法有待完善

《食品工艺学》实验课考核方法主要是考核学生的出勤、动手能力、工作态度、实验报告的质量,缺少实验技能和实验结果的考核。有在实验过程中,有少部分学生不动手实验,写实验实验报告时抄袭别人实验结果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的真正表现无法给出客观评定,将助长部分学生的依赖和侥幸心理,并且影响其他学生的实验积极性[2]。

1.4 加大对实验室开放力度

实验室开放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制度、人员的配备等问题,需要去完善。目前实验室需然有开放,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开放的时间,主要是在正常上班范围内。周六日、节假日还没有完全开放,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实验室开放力度。

2 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路

基于以上情况,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探索,提出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路。

2.1 调整实验教学方式

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尤为重要。食品工艺学实验在原有实验的内容上进行新改革外,也要注重教学方式改革,将过去实验课由指导老师事先准备好,学生按照统一模式进行呆板的实验操作,改为实验教学方式采用由学生按照实验要求自行准备试剂,自行设计方案。同时,在实验教学中增加与实验内容有关的分析内容,使实验不再是一个单一的结果,而是包含着实验的较完整数据,如:食品加工方面,涉及到食品加工工技术,食品保藏技术,分析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控制办法等技术分析数据。

2.2 调整实验教学计划 增加实验学时

关于增加实验学时,做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2009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90名学生,在90份有效问卷中认为目前的实验学时有足够时间做实验的有28人,占31.1%,需要增加学时的有53人,占58.8%,维持现状有9人 占10%。从答卷中得知,超半数学生认为需要增加实验学时,因为实验学时较少,除老师讲课占用时间外,实际动手操作的时间不多,实验结束后,更没有时间与同学、老师讨论实验过程遇到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增加实验学时,满足学生的求学需求,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做实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如: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艺学实验课的改革,就是把食品工艺学、饮料工艺学、食品工厂与机械、水产食品加工学四门实验课归纳一起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实验,实验教学集中安排在3周内完成。通过调整实验教学计划,对学生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也大大提高,达到实验教学大纲要求。

2.3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是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关键性作用。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激发学生对实践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的重要一环。

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是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由以往单一实验模式改变为多元化实验模式。学生根据老师给定的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拟定实验程序,选择实验仪器与材料,在同一个实验项目采用不同的原材料,制作出不同产品,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比如:罐头食品的加工,选用不同水果作为主原料,可以制作出不同产品,让学生对不同产品的特点、性能作综合分析评价,加深对实验课的认识和理解。而操作性、验证性实验教学是同一个班学生同做一个实验内容,比如:罐头食品的加工、果酱的加工等实验课,主要是操性实验,实验原料只有一种,而且制作产品单一,产品没有可比性,学生没办法判断该产品与其它同类产品有何优缺点。通过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完善实验考核方式

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实验课重视程度的有效手段,实验考核应以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考核指标,而不应仅仅以实验报告为考核指标,考核应覆盖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等全过程[3]。只有采取严格的考核措施,才能使学生重视实验。

实验考核方式分为二部分,一部分考核学生的出勤、操作能力、工作态度、实验报告的质量;另一部分是考核操作技能和实验产品的质量指标与性能等。具体方法是各小组自对产品进行综合分析与自评,同时每个学生轮流到讲台上讲述本组的实验操作过程以及产品的性能、特点,并回答师生提出的有关问题,然后由指导老师组成评定小组对实验结果进行点评和评分,并且评选出优秀实验方案,给予加分的奖励。比如,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艺课实验考核是采用该考核方法收到良好效果,最后,指导教师对实验做全面总结。 通过实验严格的考核,加深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的重点、特点、难点的理解,同时对今后毕业论文答辩和就业打好基础。

2.5 全面开放实验室 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实验室全面开放,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实验室开放不仅对学生的技能训练,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3]。 全面开放实验室,应该从时间、实验场地、实验室资源上以学生需求为本,全面向学生开放,同时也要配备一套实验管理制度和实验室开放度时间表,方便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时间到实验室进行课程实验和创新实验。

实验室的开放, 给予学生一个良好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时间与空间,同时充分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药品及原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长做课程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或科技创新实验。改变学生由原来被动式做实验转为积极主动做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对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4],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比赛,比如,参加全国大学创新实验、“食品杯”水产食品加工创意大赛、“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等,通过参加各种比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技能水平。

3 结语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与生产紧密联系的专业课程。通过实验教学改革,修改实验教学大纲,增加实验学时,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完善实验考核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独立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校提出培养“三能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文龙.水产食品加工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6) 26:31-32

[2] 王志江.对食品工艺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农医,2011(2):117.

[3] 曾祥燕,赵良忠.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 (7):26

[4] 史彭,张伯乾.实验室开放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8,15(4):38-39.

作者:吴文龙 曾少葵 邓楚津

工艺实验课程设计论文 篇2:

新形势下高校《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摘要:《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是食品专业学生所学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本文就对新形势下《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意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其在具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改革发展路径。

关键词:新形势;《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

一、高校《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的教学改革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递增,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在这种环境下,国家开始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每一位高校毕业生利用身边资源进行创新、创业,拓宽毕业择业范围。在双创不断发酵的新形势下,《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作为食品科学及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兼具实践性与理论性,学科综合性较强,但要想适应新形势而不断发展,必须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首先,有针对性地创新实验考核方式、教学方式等,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宽学生理解问题的角度、思维,不断增强实践能力与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是一门与现实联系紧密且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仅仅重视理论教学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也无法满足社会对实践性人才的需求。因此,对《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检验所学知识,验证所研究问题的正确性、有效性,熟悉仪器和实验室操作设备等的应用,是高等教育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

最后,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国家对实践性、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大。高校作为向国家、社会输出人才的重要端口,为了适应国家对人才发展的需要,针对新形势下学生的学习和培养标准对《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进行改革,增加动手实践和创新理念的培养。这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国家、社会输送一批兼具实验科研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国家对食品生物行业的人才需求。而且,对学生自身来说,他们在实验学习中能够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具備相应的科研技能,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求职信心,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二、高校《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内容设计落后

由于《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实验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但由于许多高校较早地就招收食品科学及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这门课的开设时间也比较早,因此对实验教学培养方案的设计也比较早,容易让高校多年来因循守旧,未能根据时代变化、课程改革需要等对实验环节进行改革,使实验教学内容停留在诸如传统的手工工艺发酵、简单的发酵食品制作等方面。同时,由于资金不足,学校很难在实验教学环节引进新型实验设备,开发、设计与当下电子化相关的新的实验教学内容。这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压制,另一方面让他们与社会脱节,不能适应并追赶时代发展潮流,使高校培养出的学生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

(二)考核标准单一化

传统的实验教学中,由于实验操作的烦琐性和教师有效监控操作人数的有限性,使得对实验操作的考核标准仍以实验结果数据和实验报告为主,这就让许多学生出现“搭便车”的行为,直接誊抄他人实验数据,在尚未完成或压根没有进行实验操作的条件下“钻空子”完成实验报告。这一方面让其他认真做实验的学生觉得不公平,另一方面也使一些学生没有通过实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水平,对其今后发展必定产生不利影响。

(三)小实验为主,综合性实验匮乏

当前《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的教学设计和课程设计,仍旧沿用传统的书面实验,即教师以书面小实验作为实验教学指导方针,通过设计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实验,列举出实验步骤,让学生只需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验步骤和教科书的实验指导按部就班地完成即可。这种做法极大地束缚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压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一旦他们习惯了这种嗟来之食,很难再会主动思考。由于缺乏高层次综合性实验的培养,学生的实验研究能力明显不高,综合实践能力发展受限。

(四)沿用传统教学方式

目前,《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的课堂教学大多沿用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尤其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仍采用事前为学生设计好实验内容、具体操作步骤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指导进行实验操作,使得学生在整个课程环节中只是被动地跟进而没有创新。

此外,许多高校在对本科生《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的课时安排上忽视实验课所占的比重,致使学生真正能动手实践的机会有限,允许其在实践中修正错误进而不断成长的机会有限,不能培养出真正的实践性人才。

三、高校《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的教学改革路径

(一)创新实验内容设计

新形势下,《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的教学改革首先要做的是创新实验教学内容。传统的手工工艺的酿造、发酵制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深学生对整个过程的认识,但当前课程实验内容要跟随时代发展不断更新,在有条件配置现代化实验设备和仪器的前提下,通过购进现代化的发酵设备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设备的更新,会在一定程度上升级学生的实验操作内容,不断培养出符合现代化发展的实践性人才,增强社会竞争力。

(二)考核标准丰富化

为了监督每一位学生标准化地进行实验操作,必须对实验考核标准进行改革,将传统的单一化的考核标准丰富化,健全相应的监督机制,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实验操作确由其本人亲自完成。

具体做法是:扩展考核标准,如将之前的单一的实验结果、实验报告作为考核标准变成对实验结果、实验报告、操作技能演练、实验创新点等多项考核指标进行一定的比重分配,力求各项实验内容都能体现在学生的分数考核表上,从多方面保证考核的公平和公正。这也使真正参与实验、认真操作、积极思考创新的学生在考核结果上得以体现,那些习惯“搭便车”的学生在这种监督机制下也能积极配合,完成实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具备相关领域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实验研究能力

根据《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不难看出,当前该课程的教学仍以教师设计实验为主,而且教师所设计的实验大多是单层次、易操作的小实验,这就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仍停留在简单的手工操作上,没有结合相关内容进行思考、创新。

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进行综合性实验的能力,教师要主动采用开放式的教育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设计整个实验环节,包括实验开始要解决的问题或要达成的目标、为达成目标要进行的实验操作、在实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等,都需要学生进行相关设计、准备和操作。在这种条件下,学生的思考、动手、实践及创新能力自然能得到提高。此外,教师也要主动地在课堂上引进一些多层次叠加的综合性实验来鼓励学生操作、演练,不断培养其综合思维能力,挖掘潜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四)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

新形势下,《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的课程改革说到底是为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培养其实践创新能力,增强解决综合性复杂问题的能力,学生是整个改革设计的主体。因此,要想使课程改革效果发挥最大的功用,就要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新课程设计、培养方案,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使其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例如,在课堂或实验中让学生进行PPT展示、操作技能展示,或向学生展示小组创新实验操作研究方法,要求每个小组参与其中,且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

参考文献:

[1]叶文峰.浅谈食品工艺实验教学的改革[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21(3):86-87.

[2]武运.发酵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2):376-378.

基金项目:2013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食品发酵工艺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简介:王青云(1975-),女(汉族),河南南阳人,在读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农产品加工及贮藏、食品生物技术。

作者:王青云 林亲录 周文化 龚吉军 郑仕宏

工艺实验课程设计论文 篇3:

基于企业工程实战的机械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改革

[摘 要] 对目前高职院校开展机械加工工艺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更加贴近企业工程实战的课程设计实施方案,重点从三方面对课程设计进行改革:引入企业实习环节、完善分层教学任务零件库、构建四方位交互教学评价体系。

[关 键 词] 机械加工工艺;课程设计;企业工程实战

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变革对机械类高职毕业生的工艺实施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目前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企业实战工艺开发流程不了解,照搬照套指导书模板严重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进行机械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时,都没有前往企业进行实地学习,对企业真实产品的工艺开发流程不了解,对企业在产品工艺设计过程中方案的选取依据、参数的取舍标准、细节的处理技巧毫不知晓。

(二)工艺设计任务难度未呈现出阶梯化的分层教学

目前,高职院校机械加工工艺课程设计的实施多将学生分为组,每组分配一个任务零件,组与组之间的任务零件类型不同,但是同组内所有学生的任务零件却相同,比如第一组如果分配到套筒类零件,那么该组所有学生都将做同一个套筒零件,组内不具备若干个难度呈阶梯排布的套筒类零件供选择。这种组内所有学生做同一个零件的任务模式未考虑学生知识技术基础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仍采用同质化的教学手段,直接导致“优秀学生不够学”和“普通学生来不及学”两种情况: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现有的零件难度不足以满足其对于知识技术的需求,影响了这类学生的学习深度;而对于较为一般的学生,现有零件的难度又显得过高,容易造成此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信心缺失,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

(三)“个别学生做、其余学生抄”的问题较为普遍

由于小组内所有成员同做一个任务零件的实施模式,目前的考核评价方案也基本上是根据学生课程设计结束时提交的工艺设计说明书直接给出相应成绩,很少将过程表现也纳入考核体系。以上做法带来的问题是一个组里只有组长和个别学生在做,其余缺乏自觉性的学生最后通过拷贝组长的说明书完成任务。“个别学生做、其余同学抄”的问题严重。

针对以上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反思和总结,提出了相关的改革措施,旨在构建一种更加贴近企业工程实际的课程设计实施模式,提高课程设计的真实训练效果。

二、基于企业实战的课程设计改革措施

(一)重新编制课程设计实施方案,加入企业实习环节

重新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课程设计实施方案》,第一天安排为企业实习。在企业导师的带领下,参与企业产品的工艺开发过程,参与企业产品的工艺评审,熟悉企业产品工艺开发流程;与企业工艺工程师积极讨论,体会企业的实际工艺开发过程和书本所学工艺设计过程的共性与区别。在掌握工艺开发整体框架的基础上,重点学习企业在工艺路线方案選取时的原则方法,以及查手册确定工艺参数时的技巧和规律。

(二)丰富教学资源零件库,开展分层培养

丰富课程设计任务零件库,使同组内具备难度成阶梯分布的零件可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例如,第一小组的任务零件为箱体类零件。改革前,组内的所有学生同做一个零件;改革后,将精选3个难度成阶梯分布的典型的箱体零件,第一层次的箱体零件为较为简单的基础箱体零件,第二层次的箱体零件具有平行孔系结构,第三层次的箱体零件箱体不仅具有平行孔系还具有交错孔系。改革完善教学资源后,分层训练的模式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点,提升课程设计的训练效果。

(三)引入企业工艺评审实战环节,构建“上下左右”四方位交互的教学评价体系

将企业工艺开发中的工艺评审环节引入课程设计。四方交互教学评价体系,其中“上下交互”是指组内做同类零件的成员,在完成各自难度零件的工艺设计编排后,由组长组织进行组内的工艺评审。每位组员进行各自零件工艺方案的阐述,其余组员根据《工艺评审表》展开讨论,将讨论过程做好书面记录。在组内工艺评审结束后,组长需根据本组评审讨论内容,总结出该组零件工艺编排的共性特征与注意事项。“左右交互”是指在各组完成了组内的工艺评审后,由指导老师组织全班的工艺评审,每组组长做该组零件的工艺方案的阐述,全班学生根据《工艺评审表》展开讨论,并做好书面记录。“上下左右”四方位工艺评审可使每位学生不仅对本组零件的工艺方案了如指掌,还能了解其他小组零件的工艺编排。工艺评审过程中每位学生的表现都将量化为考核分数,纳入最后的考核成绩。

本次课程设计改革在本校的试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企业实习环节中学习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受益良多;分层培养的零件库使每位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点,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四方交互的教学评价体系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消除了“个别学生做,其余同学抄”的问题。课程设计训练更加贴近企业实际,整体训练效果提升明显。

参考文献:

[1]苗剑,贺德强,邓建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改革与创新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21-22.

[2]于英华,张兴元.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7(2):94-95.

作者:陈中哲 叶巧清 应鸿烈

上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下一篇:会计准则改革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