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误区教学改革论文

2022-04-17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变革中,各种先进的教学经验得到了推广与运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迈向了发展的快车道,但是,在教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教学改革中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主要针对这些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建议。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几个误区1.信息手段功能无限放大。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语文误区教学改革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误区教学改革论文 篇1:

走出语文教学改革的误区

近来,我校语文教研活动中,频繁而单调的听课、评课满天飞。上行下效,总有一些话语非常流行:什么“穿新鞋,走老路,摆脱不了传统教学模式;如果不与传统教学理念绝裂,语文教改将是死路一条”。诸如此类的话听起来特别令人忧心。说这些话的教师总觉得他们的教学非常课改化,新课程化;思想颇为年轻化;眼光十分前位化。但是他们对于“走老路”又说不清道不明,对传统教学的精髓又浑然不知,却要摆出一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靓丽面孔。

静下心来一想,这种所谓的“走老路”可能是指现代文教学中的理解文体知识,划分结构层次,筛选文章信息,概括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提炼主旨,欣赏语言特色;文言文教学中的背景介绍,字词解释,语句翻译,故事启迪的道理等,要花去一定的时间讲解。于是有人上课评课就老在教学技巧上玩花样,以老师的话要少,学生的话要多为教学成功的标志。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叽哩哇啦”地闹,天南地北地侃天,无限制地吹牛,搞得沸沸扬扬,热火朝天,这就是最优质的课。还美其名曰: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体现了课改的新思路,简直上出了特级教师的风采。

殊不知特级教师是在全面把握文本的基础上,熟练地驾驭着教学流程,紧握教学内容这条主线,有目的地与学生进行轻松的对话,与上述的所谓“对话”有着本质区别。更不必说教学对话的含义是广泛的,即使一节没有学生声音的课也可以是有价值的。有的教师不管文本是何体裁,管它长短,一律要求学生一气齐诵完。当读完课文时,此节课已经是风烛残年了。有的教师要求学生写点评时,面对才七八年级的学生,将自己研究了几个小时的内容一笔滑过,却让学生用十来分钟写好点评。结果学生乱点鸳鸯,引起一阵哄堂大笑。执教者也不管它是道教、巫教,只希图搞得热闹,便满面春风地高举着课改猛士的旗帜,勇往直前了。

如此可悲可怜的现状实在令人担忧,课改之路究竟通向何方?课堂教学究竟随来做东?当这些“课改先行者”们津津乐道于教学花样如何新颖时,是否应该回过头来想一想,再新颖的教学技巧,如果每堂课都周而复始地套用,那么它很快就会变旧的。大家都知道,这些仿效的教学模式在过去某个时间、地点,早已有教师用过了,况且教学方法是不能机械、简单地移植的。淮南柑橘移植到淮北只会结桔,水土不同,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因为自己没有见识过就认为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教学武器。更可怕的是越来越多的教师误解新课程标准而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一系列的教学手段与技巧上,变相效尤;而将语言教学的本质属性(工具性和人文性)抛在一边,陷入一种置学生需要而不顾的危险境地。

纵观古今,从春秋战国到当代,所有教学方式中,传授法首当其冲。诚然,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的话较多,学生的话较少,但初涉教坛的教师首先必须过好这一关。只有在全面驾驭语言,能够逻辑严密地讲好文本的基础上,再去创新标异,构造自己的独特风格,才会“为有源头活水来”。否则,即使“花架子”模仿得再优美,也只不过是“墙上芦苇,山间竹笋”。

新课标制定已经好几年了,大家都学过了,现在正处于大面积实施阶段。其教学观念是“以学习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大家应该吃透其内涵,准确地把握其主旨,为学习这个中心服务。千万不要因为参加了几次时髦的培训,搞了几次流于形式的交流之后,就像无头苍蝇般乱飞乱钻。只有像专家那样,在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基础上,才可能达到高层次的教学要求,切莫把眼光放在形式花样的模仿上。我们要扎扎实实的

钻研教材,结合校情、班情,因课制宜,因材施教,继承和发扬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吸收当今世界先进的教学经验,创造出独特的教学风格。不要糊涂判断,盲目崇拜,机械模仿,流行“时装”,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其实,新课程理念源于传统教学精髓,它与传统教学理念并不相斥。

传统教学理念既然“传”而“统”之,必然有其延续的价值。教学改革思路要“改”而“革”之,必然有其霉变的症疾。面对新课程理念,我顿生良多感悟。叶圣陶先生说:“学我者活,类我者死。”这好比初习武之人,要严格学好套路的一招一式。有了基本功才能活用套路,吸取古今中外百家之长而有所建树,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通观当今的教育大家,都有各自独特的教学模式,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宁鸿彬的启发精讲五步法,洪镇涛的三主一副教学模式,都是在继承传统教学思想精华的基础上而创新的。在教改中,我们对待传统教学思想的态度应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像蜜蜂那样,采成千上万朵花,才能酿出优质的蜜来。

因此,语文教学中的“以学习为中心”必须强化;“双基”教学要重视;发现式与接受式学习相互补充,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突出语言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师要致力于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会读书,会研究,会合作,会评价,会开发利用资源。这样课改才能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崭新局面,开辟出新课程教学的金光大道。

作者:唐仕昌

语文误区教学改革论文 篇2:

对语文教学改革几个误区的分析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变革中,各种先进的教学经验得到了推广与运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迈向了发展的快车道,但是,在教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教学改革中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主要针对这些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几个误区

1.信息手段功能无限放大。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手段具有一种迷信思想,认为有了这样的先进手段,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过于依赖教学辅助手段,甚至有的教师将出版社设计好的课件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线索,一切按照固定的流程进行,让信息化手段成为了教学的主导,反而忽视了师生的互动作用。

2.自主学习变为放任自流。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将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出来,一切活动都依靠学生自己进行,而学生受到自身思维能力、语文基础等方面限制,无法解决全部问题,加上教师没有进行及时的调控,整个课堂秩序处于一种比较混乱的状态,降低了教学效率。

3.激励为主变为表扬过滥。研究显示,积极的情感能够促进学生更加热爱学习,对于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促进作用。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滥用表扬激励,设置表扬激励的门槛过低,导致表扬激励在学生中的积极作用下降,改变了其初衷。

4.拓展活动变为游戏娱乐。课外拓展能够将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学习活动,拓展到课外活动之中进行,并且组织的形式更为灵活。但是部分教师在开展课外活动时背离了这一基本原则,导致教学拓展活动成了学生的娱乐和游戏活动。

二、对走出教学改革误区的几点建议

面对以上几个教学误区,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都应当进行深入的思考,尤其要对照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分析研究、查漏补缺,对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为教学改革活动的深入有效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1.科学运用信息手段,促进教学成效提升。毋庸置疑,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其运用一定要掌握要点,体现科学性,在使用频率、使用环节、使用方式等方面加以研究筛选。在使用频率方面,一般认为一节课使用多媒体手段的频率不应超过三次,每次使用的时间应当控制在三分钟之内,保持合理的使用频率能够为学生营造趣味性较强的语文课堂,同时避免了喧宾夺主的现象。在教学环节的选择上,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可以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作用,通过介绍作者背景、播放音乐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新课学习,为整节课的氛围奠定基调,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教学信息补充环节,多媒体手段发挥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一种教学工具所无法比拟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大容量和演示生动形象性,能够为语文课堂提供生动的素材,让学生的感知变得丰富,弥补生活中残缺的感知体验,提高教材内容与学生内心的融合度。

2.突现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突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必须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的载体上,应当建立起好中差结合的均衡学习小组,保证学生的学习活动扎实有效。在学习的线索上,教师完全可以将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学生探究学习为主,让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思考题进行分小组讨论,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梳理总结、汇报交流,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另一点要求就是在整个评判的过程中,也要放手让学生进行,无论是各小组学习成果的汇报交流,还是作文评改等环节,凡是能够让学生自主完成的,都尽量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完成。只有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具有更高的参与性,才能够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坚持分类表扬,发挥促进引领作用。在贯彻落实积极情感促进引导目标的同时,教师一定要掌握门槛原则,针对班级不同类型、不同基础能力的学生,分别设置相应的表扬激励门槛,要保障表扬激励活动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在优秀生学习活动中,只有完成了超出其能力的探究目标才给予表扬,而对于后进生而言,按照其学习目标如期完成基础性内容,就可以进行表扬激励,学生能力基础的不同,决定了表扬激励的门槛难度不一,让每一位学生在符合自身能力发展的基础与范围内,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

4.注重课内课外结合,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课外拓展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教师应当坚持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将语文教学从单纯的课堂向课外延伸。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外兴趣小组、专题研究等活动,满足学生的差异性需求,如以文学兴趣小组为载体,为优秀生提供切磋提升的平台,为后进生提供训练巩固的机会,针对不同的学习群体,赋予了相应的目标要求,教师也可以借助于各种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素材,为作文写作能力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一些薄弱环节客观存在,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当认真分析、寻找、改进不足,以更加科学的理念、扎实的措施,有效推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活动深入开展,全面提升语文教学成效。

(王晓玲 江苏省姜堰市蒋垛中学 225503)

作者:王晓玲

语文误区教学改革论文 篇3:

浅议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误区

在长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并没有全面、准确领悟课程改革要求与内涵,在教学中走进了误区。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几点误区

1.迷信信息教学手段,将其看成万能钥匙

一是多媒体体手段使用频率过高。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多次使用多媒体手段,之间相隔的距离较少,似乎认为多媒体手段使用越多越能体现教学现代化效果,实际上,过多地使用反而让学生的思维无法深入进行,影响了教学的实际成效。

二是多媒体体手段使用时机不当。通常来讲,多媒体手段在教学导入、信息补充、氛围渲染三个方面使用较多,但是部分教师在设计中并没有按照最需要、最精炼的原则使用多媒体手段,使用上具有随意性,在一些本不需要使用或者非重难点环节也进行使用,不仅无法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而耽搁了教学时间。

三是多媒体体手段使用形式呆板。大多数教师在多媒体手段使用中,还是停留于直接运用成品课件,没有能够发挥自主创新的作用,整个课件运用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度相对较远,关联度不高,影响了多媒体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2.课堂教学改革流于形式

一是学习小组成为点缀花瓶。部分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模式组织语文教学中,对小组的编排缺乏深入的研究,还是按照座位的顺序,容易出现优秀生扎堆、学困生成团这样的现象,没有能够实现小组学习实力的均衡,导致目标任务无法落实下去。

二是研究提纲缺乏深度广度。部分教师在小组合作模式教学中,为了达到所谓的目标达成度效果,降低了思考探究提纲的深度、广度,并没有能够全面囊括教学目标以及突出重点难点,教学互动过程中看似学生完成了研究提纲,实际上并没有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三是小组探究活动劳而无功。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借助于小组这样的模式引导学生探究,在学习成果梳理环节并没有让学生相互补充完善和提高,而是以自己补充讲解的方式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变相地采取满堂灌输的模式,导致探究活动成效不够明显。

3.未能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一是教学目标难度偏高。对所有学生按照“一刀切”的模式制定教学目标,这就导致班级中后位置的学生觉得学习难度过大,所制定的目标容易让这些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二是教学互动覆盖不广。在教学互动中,教师应当着眼于每一个层面的学生,最大限度地照顾学生整体发展。部分教师设计的提问难度过高,为了保持课堂氛围的轰轰烈烈,将提问的对象局限于优秀生群体,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部分冷、部分热,覆盖面不广。

三是教学考核标准单一。许多教师在教学考核中也是按照“一刀切”的目标,忽视了学生存在的差异性,导致学困生永远处于考核的后列,长期以往容易让学生产生自卑、封闭的情感,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4.课外拓展模式单一

一是活动的载体狭隘。许多教师提到课外拓展活动,脑海中潜意识地就会认为等同于课外兴趣小组,语文拓展活动仅仅局限于写作兴趣小组这样的载体,没有能够拓展思维,吸纳更多的学生参与。

二是活动的指导不足。在部分教师眼中,课外活动等同于学生自由活动,没有能够针对学生学习课外活动中的要求进行点拨引导,学生的活动处于一盘散沙状态。

三是活动的范围不广。部分教师对课外活动的理解还是局限于校园内部,没有能够实现校内外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外活动成效的提高。

二、有效突破语文教学改革误区的几点探究

作为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准确的领悟新课程理念,把握教学改革要求,科学有效地开展教学改革工作。

1.科学使用信息手段,发挥画龙点睛作用

信息教学手段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辅助工具,只要使用得当,能够发挥明显的促进效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把握精炼、恰当、有效的原则,首先要保持多媒体使用频率适中,每节课原则上不宜超过三次,总的使用时间控制在三分钟以内,防止过多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其次,要注重体现自主性和创新性,尽可能地进行教学课件的自主设计,让课件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基础;另外,教师还要立足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特点,将其优势体现出来,例如运用多媒体手段为课堂教学补充丰富的信息,影音展示的形式能够让学生有效提高学习兴趣等,教师要通过科学使用多媒体手段,为语文教学成效提升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2.注重改革实际成效,促进教学深入进行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应当以追求实效为目标,不能满足于形式上的轰轰烈烈,要力求效果上的实实在在。教师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方面,一定要注重搭建科学的载体,将学生按照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分别占一定比例的方式,打破座位限制组建学习小组,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还应当设计涵盖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的思维提纲,要求学生按照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在其中进行巡视点拨,既要解决学生的个性问题,也要对共性问题开展启发。在学习成果梳理环节,教师不能充当裁判员,而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辩论、分析、研究,实现学习成果的提炼、补充与完善,依靠学生自己的努力完成全部学习目标。

3.实施分层模式教学,兼顾学生发展差异

运用分层模式是兼顾学生学习参与性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首先要制定差异性的教学目标,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位学生的目标与能力基础基本吻合;其次,教师在教学互动过程中,一定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层级设置相应的思考题和提问内容,确保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充分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另外,还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开展分层考核,对学困生降低考核难度,保证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目标要求,通过不懈的努力取得满意成绩,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激发学习动力。

4.整合课外教学资源,构建立体教学体系

教师要将课外活动作为提升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实现课内外紧密结合,构建立体教学模式。首先,活动的载体要拓宽,不仅要立足于兴趣小组、研究小组这样的载体,还要借助于网络手段让学生随时开展互动,随机开展互动,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活动的灵活性、便捷性;其次要强化活动指导,教师应当在学生确定活动主题、明确活动措施方面予以指导,提高学生课外拓展活动的针对性和深入性;另外,教师不仅要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拓展活动,还要勇于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加感悟,深化理解,同时也为写作活动积累丰富的素材。

作者单位: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25009)

作者:李霞

上一篇:合作学习初中语文论文下一篇:写作教学小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