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

2022-09-11

1 拘泥于教学参考, 教学缺乏个性和创见

有些语文教师只会就课本讲课本, 或严格按照教学参考书上的观点去讲, 亦步亦趋, 不敢越雷池一步, 只会机械地照搬教学参考上的说法, 成为教参活的传声筒, 没有对课本进行深入的钻研和思考, 缺乏自己对教材独到的见解, 也不敢对原有的说法提出质疑, 长期习惯于抱残守缺。有时, 教参上的说法有些片面, 也要硬头皮讲下去, 牵强附会, 学生中有更好的更合理的见解也不敢大胆肯定。这样, 教师在教学中就丧失了教学应有的个性, 就会使教学的路子越走越窄, 教学上缩手缩脚。正确的作法应该是教师自己在深挖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 形成自己对于教材的理解和看法, 然后再综合其它的参考资料, 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观点。同时, 根据学情, 敢于对教参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风格。

2 面面俱到, 没有重点

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只要紧紧抓住这两个方面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就可以实现。可是教学中却有不少教师总是按照体裁、作者、生字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色等一成不变的进行教学, 讲解的知识点多而繁杂, 有的知识点学生经过预习, 早已理解掌握, 教师只要检查一下便可, 可是, 有的教师还要不厌其烦的反复讲解, 这样, 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如果一篇课文, 教师讲解了许多知识点, 强调这个重要, 那个也重要, 这个要背过, 那个要掌握, 强调课堂上讲解的所有知识都是重点, 其实这和没有重点是完全一样的, 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因此, 对一篇课文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教师在对教材深入理解的基础上, 根据学情, 决定教法, 确定少而精的教学重点, 围绕教学重点精讲精练, 通过教学, 让学生有所启发, 思维得到训练, 有收获即可, 这样, 课堂组织就会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3 重视理论, 忽视实践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学科, 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用, 解决生活中与语文有关的实际问题。例如作演讲, 写计划、总结、报告, 写海报、广告, 创作戏剧、小说、诗歌, 学会阅读和鉴赏等。有的教师只重视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 不大重视语文的实践活动, 也懒于开展语文的课外活动, 长此以往, 就会使学生眼高手低, 实践能力低下, 严重的会导致学生对语文课学习兴趣的丧失。这是语文教师的悲哀, 也是语文教学的悲哀。正确的做法是把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学以致用, 既重视语文理论知识的学习, 又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学完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单元, 就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模仿着创作简单的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学完各类演讲词单元, 就举办辩论赛、竞选演说、主题征文活动;学了调查报告, 就利用节假日, 深入工厂农村等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撰写调查报告;另外, 还可成立文学社团;创办班级小报;让学生给自己的作文集 (或日记) 写序言, 给学校广播室、校刊投稿等。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生活,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学以致用, 学用相长, 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4 重读写能力训练, 轻听说能力培养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中要着重培养的四种基本能力, 不可偏废。可是, 在平日的语文教学中, 我发现不少教师非常重视阅读和写作训练, 却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固然重要, 因为它是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 也是语文考试中重要的考查内容。写作能力就更不用说了, 它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 是语文教学中的重戏。因此, 教师对阅读和写作教学非常重视。但听说能力是否就不重要可以忽略呢?非也!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的听说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 能耐心专注地倾听, 能根据对方话语、手势、表情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2) 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做到清楚连贯, 不偏离话题, (3) 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 能听出讨论的焦点, 并有针对性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不少学生的语文成绩提不高, 和听说能力较差有很大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不少学生听别人讲话, 抓不住要领, 不会归纳总结;上课不敢发言, 说话缺乏条理性, 这与缺乏系统的听说训练有直接的关系。由此可见, 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能力的训练和阅读写作能力同等重要, 不可等闲视之。由此联想到目前中国的英语教学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学生英语的笔试成绩很高, 但听力和口语却很差, 这种情况, 被人们戏称为“哑巴英语”其实这也是只重阅读写作, 不重视听说训练导致的恶果。所以, 听说能力的培养是语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一定要通过多种途径着力训练和培养。

5 重应试教育, 轻素质培养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 一些学校和一些教师仍然紧紧围绕考试的指挥棒转, 考试考什么, 自己就教什么, 长期陷入题海战中, 虽然升学率提高了, 但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未真正提高。语文学科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 更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进步的人文精神、健康而丰富的情感、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这些都是让学生终生真正受益的东西, 同时, 如果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关注以上方面的培养, 语文教学成绩必然会大幅度提高。因此,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有目的的要求学生练习书法, 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赏析并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阅读一定数量的中外名著;欣赏经典的戏剧作品, 搞一些社会调查活动, 创办文学报、举办演讲赛、辩论赛等, 创造性的开展各种语文活动,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既避免了学生高分低能, 也可使学生多个方面终身受益。

6 研究教法多, 研究学法少

教和学是语文教学活动的双翼, 也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它不但要求教师善教, 而且要求学生会学。我曾经在班上搞了一个语文学习现状调查, 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分为好、中、差三种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 真正懂得怎样学习语文的学生不到3 0%。许多学生中学直到毕业都不知道怎样学习语文, 不知该如何听课, 如何运用, 积累什么和如何积累等等, 而语文教师却很少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指点, 他们只是很茫然地去学, 盲目地听, 糊里糊涂地用, 导致语文成绩长期在低水平徘徊。这种现象也给我们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敲响了警钟, 不仅要研究教法, 更要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上研究并教给学生恰当实用的学习方法, 这样, 教与学才能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以上就是我对中学语文教学误区及其对策的几点粗浅的认识和思考。当然, 由于语文教师每个人情况不同, 有个体差异, 教学误区和对策也不尽相同, 但我相信, 在教学中重视研究并努力走出自己的教学误区, 一定会有力地促进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常常会听到有些语文教师报怨, 中学语文课难教, 学生的语文成绩难以提高, 语文教师不好当等等, 难道情况真是那样吗?我认为并非如此,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语文教师在教学思想上有许多错误的认识, 导致语文教学走入了诸多误区, 本文分六个方面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

关键词:语文教学,误区,对策

上一篇:关于事业单位党务工作管理的探讨下一篇:严重脓毒症患者动脉乳酸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