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型酒店研究论文

2022-04-18

[摘要]巨大的市场潜力不仅使中国经济型酒店的本土品牌得到发展,还吸引了众多外资品牌进入。本文对本土和外资经济型酒店的核心竞争力从品牌塑造、客源市场定位、资本投入、人力资源管理、价格制定和网络营销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促进我国本土经济型酒店的可持续发展。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经济型酒店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经济型酒店研究论文 篇1:

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众旅游对国内经济型酒店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中国经济型酒店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在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价格竞争混乱、管理专业化水平不高、管理模式单一、没有统一服务标准等等。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对策,为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策略;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发展势头最强劲、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以其强大的经济拉动性、就业的带动性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性为人们所重视,视旅游业为支柱产业加大对其投入。旅游业迎来崭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庞大的中产阶级的人口数量与相对较低的收入,决定了中国中产阶层对经济型酒店的巨大潜在需求。1997年中国第一家经济型酒店——锦江之星上海锦江乐园店在上海诞生后,中国经济型酒店已经走完了十四年的历程。它以高出租率、高投资回报率、高成长率,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骄人业绩。据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已开业经济型酒店总数达到9 924家。与2011年底相比增加了2 610家,增长幅度为35.68%。统计中的9 924家经济型酒店分布于488个连锁品牌,客房总数达到981 712间。经济型酒店拥有广阔的增长潜力,尤其体现在它的可持续增长能力上。经济型酒店是中国酒店业中年轻的增长群体,具备强大的可持续增长潜力。

一、经济型酒店定义及特征

经济型饭店近年来已成为国内饭店业发展中的一个亮点,其低投入高回报引起了业内人士和广大投资者普遍关注。但国内业界对经济型饭店的认识争议颇多,有人认为价格低廉的饭店即为经济型饭店,也有人认为经济型饭店就是指国内三星级饭店以下档次的星级饭店等等。因此有必要统一业界对经济型饭店的认识,以利于国内经济型饭店的长远和良性发展。

经济型酒店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但是经济型饭店发展至今国内学术界并没有对经济型饭店给出一个完整的定义,总的来说:经济型饭店是一种新类型的饭店,规模小,设施有限,价格实惠。Lee(1984)指出,它是一种在饭店业发展最快的饭店类型,提供整洁而简单的房间;Bale (1984)指出美国的经济型饭店是只经营客房,大约150间左右,房价总体低于中等饭店的25%~50%;Gilbert与Arnold(1989)的定义是一种提供有限服务的旅馆,提供标准规范化的住宿环境:质量与三、四星饭店相当,但价格便宜25%~30%;在20世纪90年代初,Senior与Morphew(1990)认为经济型饭店是一种面向短途旅游而预算较低的旅行者的住宿类型;Justus(1991)把美国的Microtel饭店规则描绘成一种经济预算的住宿业,提供基本的设施,保持价格低廉,没有食品酒水服务,没有宴会设施、健身房和其他娱乐设施;Davidson(1993)指出,经济型住宿业具有所有连锁饭店业的优势,通过特定的设计和管理,以具备极具竞争的房价,以达到低廉的建筑成本及低廉的营运成本。对于经济型酒店的定义可以从广、狭两个方面考虑,广义的经济型酒店是指那些介于高星级酒店与招待所、旅社之间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达到或者接近一、二星级饭店水平的旅馆、酒店 、招待所等;狭义上讲经济型酒店是指那些投资不高、规模不大、功能单一、价格低廉,但又具有一定服务水平的较低档次的酒店。综合以上,经济型酒店可以定义为,以提供安全、卫生、舒适的客房服务为核心产品的,投资较低、服务有限、价格低廉、面向大众的、能够满足人们对酒店产品的一般性需求的、介于星级酒店和普通旅馆或招待所之间的一种酒店业态。经济型饭店的目标顾客不崇尚奢华,他们的核心要求很简单,一是卫生条件和睡眠质量要达到基本要求;二是支付的价格要比住星级饭店要低。故此,经济型饭店的经济并不单指价格低廉,而是指能适合普通大众消费、满足其基本住宿需求、提供良好设备、卫生清洁且具有现代国际水准的饭店业。

与星级酒店相比,经济型酒店具有投资数额少,经营活动成本低,重视设备的简单实用,突出“小而专”,提供社会化与专业化的有限服务等特点。经济型酒店作为酒店行业的一个新兴事物,其具有的显著特征具体表现以下几点:

1.价格经济实惠,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经济型酒店投入成本和运营成本低,因此价格经济实惠,容易为大众所接受,这可以说是经济型酒店的一个标志性的特征,经济型饭店在布局上,公共区域面积较小,设计简洁,装修不追求豪华。一般而言,开一家经济型饭店所需房产建筑面积5 000平方米即可,投资者可以通过长期租赁房产或进行旧房改造。同时,设备配置与维修养护上重视少投入、简单实用与低成本运行。所以经济型酒店的定价一般都在300元以下,如果成为会员还有更为优惠的价格,这样的价格仅为硬件设备相同的二、三星级酒店的1/2左右,因此,深受人们的欢迎。

2.设备简单实用,关注客人的舒适与卫生。从设施设备看,投资不高、规模不大、功能简单但又具备一定服务质量水准。硬件设施低于星级酒店,没有宽敞的大堂、游泳池、酒吧、娱乐室等休闲设施;但基本设施齐全,住宿安全、卫生、方便、舒适,讲究少投入、经济实用和低成本运行。与高星级酒店相比节约了大笔的硬件投入资金。产品的性价比经济型酒店仅靠低廉的价格是难以长期吸引消费者的,最为重要的还是要靠安全、舒适、卫生的居住环境和优质的服务质量来留住客人,因此这也成为了经济型酒店的又一特征。以优质住宿服务为出发点,强调“清洁、舒适、实惠、方便、安全”的专一化服务理念。

3.提供服务有限,突出“小而专”的特点。经济型酒店为客人提供的是有限服务,突出小而专的特点,把客房作为经营的绝对重点,这是经济型酒店与其他类型酒店的本质区别。有限的服务是指提供的服务项目少,比如不提供娱乐、健身等服务,但服务质量是有要求的,在必备项目和基本服务上,经济型酒店与高档酒店的水平应是一致的。经济型饭店提供的是相对于中高档饭店的全套服务的有限服务,主要体现在以提供住宿服务为主,力求在核心服务上精益求精,朴实无华却保证了核心产品的竞争优势,这是经济型饭店与其他类型饭店的本质差别。

4.精简人员配置,岗位职责实行一人多能。这是经济型酒店的组织特征,一般来说酒店的人员组织结构划分五个层级,由“总经理→部门经理→主管→领班→员工”构成,但是在经济型酒店通常只有三个层级,由“总经理→主管→员工”构成,这样就省略掉了两个层级,大大简化了组织结构,从而降低了酒店的人力成本,降低了客房的价格。使得在一般酒店里,需要占到总收入30%左右的人力成本,在经济型酒店中只占到了7%左右。

二、中国经济型酒店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国酒店业没有对经济型酒店执行一个国家统一的标准,从而导致了经济型酒店市场出现了一些混乱的局面。从目前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现状看,经济型酒店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价格竞争混乱、管理专业化水平不高、管理模式单一、没有统一服务标准等等,另外人们对经济型酒店的认识不足、经济型酒店缺乏知名品牌、国内尚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经济型酒店连锁企业。这些都成为经济型酒店发展的“瓶颈”。

1.经济型酒店在管理方面:管理缺乏专业化、规范化。由于中国酒店业以前的发展是一个主要适应国外客源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酒店业内人士更多关注的是高星级酒店的国际标准和发展动态,无论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操作,从管理模式到建筑设计,无不将高档星级酒店作为模板,强化着人们的心理定式,而很少有人关注相对于高档酒店的经济型饭店。在政府管理、星级标准上、经济型饭店没有准确的位置,各为其主,独霸一方,经营和管理相对落后。

2.经济型酒店在设施方面:配套设施不完备,只提供有限服务。经济型酒店为了节约成本,主要提供住宿、洗浴和简餐。其余要么不是没有,有也多使用廉价物资或降低要求。

3.经济型酒店市场方面:一些服务质量不高、卫生条件差、管理不规范的饭店,也打出“经济型饭店”旗号,使得人们将经济型酒店同脏、乱、差的旅馆、招待所等同起来。所以经济型酒店市场相对混乱。实质上“经济型” 酒店是相对于高档酒店而言的,决不是脏、乱、差的代名词。这些酒店虽然在个别方面具备了经济型酒店的特征,貌似“经济”,实质是鱼目混珠,混淆视听。

4.经济型酒店品牌方面:缺乏酒店品牌。品牌知名度低是由于中国酒店管理业发展慢,还没有形成一定辐射范围的中低档酒店品牌。目前相对知名的北京如家、中江之旅和上海锦江之星等,也仅仅在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还谈不上知名品牌的程度。

5.经济型酒店在管理人才方面:中国酒店业缺乏大量符合国际标准的职业经理人,作为酒店业非高档的经济型饭店,经济型酒店要求管理人员,一专多能,但又不能提供高薪和良好的职业前景,这个问题会格外严重。

三、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原则

发展经济型酒店,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中国酒店结构优化和提供品质的需求。必须抓住机遇,强化内部管理、打造特色产品和服务,提升经济性饭店品质,走品牌化发展道路,同时国外经济型酒店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对于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有着指导意义,使中国经济型酒店在国内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差异化定位,差异化竞争的原则。目前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市场定位还处于初级阶段,国内经济型酒店大多定位于安全、舒适、卫生的普通消费群体,这样的定位辐射范围较广,市场基础最庞大,比较容易经营和复制。特别是一些民族品牌的连锁酒店,也还没有明确的目标市场,或者是对目标市场的细分工作还不够细致和完全,由此导致了市场重叠或过于宽泛,产品设计没有层次,缺乏针对不同细分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这种过于广泛的定位并不一定有利于百年品牌的形成。利用粗放式的规模经营形成的只是暂时的市场记忆,并非是百年品牌的开始。有些经济型饭店的客房硬件设施不亚于四、五星饭店,这类酒店针对的客户群多为商务人士及高知群体;而一些廉价饭店则在削减成本的思想指导下尽量简化设备,客房设施比较简陋,这类主要针对的是讲求经济的大众消费者。因此,当经济型饭店市场达到一定规模时,市场竞争必然加剧,饭店经营的差异化定位势必日趋显著,成为企业竞争、发展的关键。中国的经济型饭店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在产品方向、服务水平、经营策略、品牌定位等方面开成差异化定位策略,从而使饭店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连锁经营,注重品牌建设的原则。连锁和品牌是经济型酒店成功的两个重要条件:前者可以使企业作大规模,拥有市场影响力,后者可以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加客源,提高竞争力。品牌是经济型酒店实现连锁经营的生命,跨国酒店集团正是依靠其成功的品牌经营,借助客人对品牌的忠诚,保证其获得更好的利润,带来5%~10%房价上升。实证研究表明,第二个出现的品牌只能享有第一个品牌市场份额的75%,要想达到与第一个品牌相同的市场份额,平均需支出第一个品牌广告费用的3.5倍。品牌一旦创立,要很好的维护和发展,而且要善于推广和扩张。因此,经济型酒店要想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生存,必须要有品牌优势,企业文化是缔造品牌力的根本,而顾客满意、特色服务、情感沟通、品牌命名则是支撑其品牌的四大台柱。“如家”品牌的塑造首先具有明确的理念“适度生活,自然自在”,为广大工薪阶层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企业形象设计(CI)独具风格,客房摆脱普通饭店一贯形象,微笑服务体现酒店的亲情化。而饭店连锁加盟现已达40多家,处于国内经济型酒店的领导地位,这是所有经济型酒店要学习的。连锁经营已经成为世界酒店发展的主要趋势。而酒店业作为一种无形服务和有形资产紧密结合的行业,品牌的意义尤为重要,也是差异化市场定位的标志。经济型酒店在规模扩张的过程中必须完成、完善品牌形象的定位和内涵定义,目标市场的细分和顾客忠诚度的树立,产品设计的改进和服务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稳定的客源。

3.管理与服务标准化的原则。在连锁经营的条件下,管理、服务的标准化能够有力地推动经济型酒店的规模扩张和品牌形象的树立,提高客户的忠诚度。而且,由于经济型酒店“物美价廉”的经营特点,经营者必须寻求服务质量和成本控制的最佳结合点。许多新技术,如电子预订系统、财务控制系统,以及一些先进的管理制度,如前台管理、客户管理等,都能有效提高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根据经济型酒店的特点对现有成熟的酒店软件和管理体系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升级,势必促进经济型酒店管理系统的发展和完善。

四、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对策

坚持以上三大原则,有利于把握日后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方向,而面临中国当前经济型酒店小、散、弱的局面,我们需要有具体的应对措施来解决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1.对酒店业的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强化资金运营改革。在过去的二十年,由于政府没有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导致高档酒店的数量过多,增长速度过快,削价竞争降低了酒店业的总体效益,扰乱了酒店业的总体竞争秩序,因此,政府要对酒店业的结构进行调整。一方面限制高档酒店的过快增长,使各星级酒店在全国合理布局;另一方面,对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国家应给予相应的政策和金融支持。从国外的经验看,雅高集团在最初起步时,获得了法国政府予以饭店总投资额60%的支持,在后期的购并中,每次都能从资本市场上筹集到数以亿计的资本。国家政策和金融的扶持,可以为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本土经济型酒店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要特别注意资金运营的改革,使其更加集团化、专业化,从国内经济型酒店资金构成方面观察,锦江之星隶属于国有大型酒店集团,有充足资金势力,但略显僵化,而锦江之星的股份制改造有助于更好的竞争;中江之旅为民营资本组建,机制灵活但资本不够雄厚;“如家”属风险投资与传统酒店实体相结合。这几种模式,还是“如家”这种股权开放的模式更可取,能带来更专业、严谨的管理,而要壮大经济型饭店则需走上市的途径进入资本市场,以筹取大笔资金。未来国有和民营资本在产权融合的基础上,管理互相渗透才是改革之道。

2.单体经济型酒店应及时加盟品牌连锁集团,走集团化发展道路。连锁集团化是发展经济型酒店的必经阶段,可以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宣传,有利于实现酒店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服务,还有利于资源共享,同时提高品牌影响力,增强竞争力。当前,国内已经形成了经济型酒店的三大阵营,那就是全国性的经济型酒店品牌、区域性的经济型酒店品牌和国际酒店管理集团。这三大阵营已充分利用自身在资金、管理团队、网络方面的优势于在中国市场展开了激烈竞争。当前国内散兵式单体酒店均未形成规模,抗击外来风险的能力弱,难以达到消费者心中“价廉、清洁、舒适、安全”的要求。所以应选择加盟大品牌,充分利用它们的质量管理与网络优势实现自身的发展,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中国酒店业正经历由单体经营向集团化经营的转化,但仍然处于高度分散的状态。目前中国酒店产业集中度不足3%,这与成熟产业40%的比例相差甚远。虽然中国酒店集团现在已经达到100多家,也有像锦江、凯莱这样跻身于全球酒店排行三百强的饭店集团,但仍然难与国际酒店集团相竞争。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国际酒店集团在中国管理的客房数占总数的10%,但行业利润却占到总数的90%。因此,加快中国酒店集团的成长已经刻不容缓。酒饭店集团在品牌、规模、质量管理、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通过集团的优势酒店将取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3.推行全面服务质量管理。经济型酒店服务质量水平的高低取决于酒店服务产品所能满足客人需求的程度,经济型酒店要提高服务质量水平,应找准定位,选择适合的目标市场,在正确理解顾客需求的基础上制定服务质量标准。针对当前经济型酒店存在的服务质量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切实提高经济型酒店的服务质量,增加顾客的满意度,从而获得竞争优势。首先建立完善的服务质量控制系统,使酒店质量管理活动系统化、标准化、制度化,把酒店各质量活动纳入统一的质量管理系统。其次加强现场控制。总经理的走动式管理要根据酒店不同部位的营业时间及员工的工作时间合理安排,以期最大限度保障服务质量管理效果。再次关注员工心理和成长。有满意的员工才会有满意的客人,酒店应设法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确保员工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为饭店提供高质量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引导顾客形成合理预期。由于部分客人的消费理念不成熟,不能客观地对经济型酒店服务质量做出正确评价,酒店应注重加强与客人的沟通和交流,采取适当的措施修正顾客的不恰当观点,引导顾客形成合理预期,提高顾客满意度。

4.树立创新意识。经济型酒店本身应突破传统饭店的普遍做法,要体现自身的活力,形成创新机制。随着技术的进步、信息的流通,经济型酒店不仅仅是销售酒店的客房,更可以与零售业相结合,出售温馨的饭店产品,如饭店的床、浴巾等,产品设计要舒适而有特色,这样才能扩大销量,带来效益;经济型酒店与房产的结合是可行的,走产权酒店的经营模式,投资人不仅拥有每年一定时间段的免费居住权,同时,在不住的情况下委托酒店管理公司管理,获取一定的投资回报,若产权酒店加入分时度假系统,将享有交换机构提供的所有服务,使其在度假或旅行时有多种选择。

5.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高效。组织机构的高效,体现在完成同样的任务情况下,部门设置尽量减少,或根本不设置部门。因此,经济型酒店的组织结构应从集权的金字塔型组织模式向分权的扁平式模式转变,总经理的指令下达给驻店经理,经由主管下达给员工,这样避免了中间环节过多导致执行不力的发生。另外人员配备力求精简,本土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瓶颈是专业化人才短缺,特别是中小酒店经理人短缺。积极编写培训教材,实行中小饭店经理人认证制度。同时培训员工成为“多面手”,一岗多职、一专多能,是经济型酒店的显著特点。经济型酒店所需要的人才需要事必躬亲,脱去工装就能去做具体服务,能够独挡多面。一人身兼数职,可以减少经营成本,提高劳动效率。但首要前提是保证酒店各项运作流转顺畅,特别是尽量避免员工的频繁流动,由于这种一专多能的员工需很长时间培训,所以要避免熟练员工的流失,更重要的是员工应具备责任感,减少损害酒店利益较好的方法是“酒店员工流动管理档案”,该档案真实反映员工在酒店工作期间的综合表现,规范员工在饭店的行为。“莫泰”金桥店总经理指出:“经济型酒店的部门少,要求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比星级宾馆还要高,因此要用较少的钱请较好的人是个难点。经济型酒店需要的人才首先要有绝对的服务意识,其次要有规范的从业理念,还要有星级宾馆的工作经历;最后,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青睐经济型饭店,与外国人的语言沟通能力也成了管理者的必备条件。”目前中国经济型酒店缺少专业人才是一个很大的制约瓶颈。

6.借鉴国外发展经验,谋求海外扩张。酒店业是中国第三产业中的朝阳产业,管理的理论研究基础来源于国外发达国家,经济型酒店更是近十年才开始发展,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发展该业态酒店的理论已经相当成熟,他们无论在管理模式,还是硬件设施方面,都有科学的标准。酒店是一个国际化、标准化特点强的产业,先进、实用的酒店经营模式会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过去,中国与国外的高档饭店交流多。现在对国外经济型酒店的学习、交流要增多。实际上,国外的著名酒店管理公司的起步发展大多是从经济型酒店发展起来的。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圣达特酒店管理集团名下6 400多个饭店,平均每个饭店客房数只有80多间客房,是典型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圣达特在世界酒店业中排名第一,设计和管理的高度专业化和规范化给该酒店集团带来了长久的收益。像这样的世界著名酒店都拥有一套成熟、合理、有效、系统的管理模式。因此,经济型酒店的从业者有必要向外国经济型酒店学习,增加交流,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方式,为推动中国经济型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作出贡献。我们只有不断地向他们学习,加强交流和合作,才有利于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在吸取国外经济型酒店发展优势的同时,我们也要发现外资经济型酒店正在谋划中国布局,中国品牌应尝试拓展海外市场。海外开店战略具有很大发展潜力,2002年中国公民境外出游人次高达1 667万,而2003年中国出境游达到2 020万人次,已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亚洲出境人数最多的国家,估计今年中国人欧洲游的消费总量将达20亿欧元。但是欧洲的酒店配套设施使得中国游客很无奈,要么住条件较差的廉价旅馆,要么住价格奇高且无针对华人服务的大饭店,只有两种选择,难以享受出游乐趣,受消费者强烈需求的影响,中国内地酒店在欧洲提供特色经济型酒店的卖点因而产生。国内北京首旅集团与雅高集团在欧合营两家酒店,锦江收购一家荷兰的饭店,这些海外酒店以出境旅游的中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收费相对较低,也属经济型酒店。赴欧开店也是发展经济型酒店的一个好办法。

7.建立销售网络,提高销售覆盖率。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的最大竞争优势在于全球订房网络,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才能提供强大的销售能力,而其旗下的经济型酒店正是利用这种优势不断获得客源。例如,假日酒店的预订系统Holidex电脑系统把遍布全世界的假日酒店联系在一起。假日集团24%的客源通过网络成交。喜达屋酒店集团网上客房预定额1999年约为1亿美元。经济型酒店要降低成本,重要的一环就是要靠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实现网络化销售。因此,国内也可以联手国内外知名酒店集团,借助其专业预订网络的支持,建立跨区域的销售网络,提高销售覆盖率。但是,要注意酒店的管理支撑,使得网络上带来的收入足以抵消基本的网络费。同时,更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并形成一套顾客集成信息系统,最终达到拥有稳定客源的目的。此外,与航空公司和旅行社合作,利用他们跨区域的营销网络,扩大自己品牌酒店的销售渠道,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8.慎重选址,突出酒店实用功能。酒店不仅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更是资金密集型企业、投资风险大,回报过程缓慢。因此,投资者必须在饭店设计之初就牢牢树立“成本”意识,将每一分钱都用在最能产生效益的地方,而不仅仅追求外在的规模、形式和经营项目的配套、齐全,而是要在酒店建造开始,就要进行科学的成本核算,牢固树立成本意识。

价值工程理论认为:“酒店价值大小决定于功能和成本之比,既提高功能,又降低成本是最理想的增大价值的方法”。特别作为经济型酒店,更应紧紧突出“经济”二字。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经济型酒店最能打动消费者的是其低廉的房价和优质的服务。经调查,在中国目前来看,人们普遍可获得经济型酒店的房价在200元以下。因此,上海锦江之星、新亚之星,北京中江之旅、如家连锁等饭店,都以客房经营为主,服务项目不多,只提供餐厅、酒吧服务,卫生间、房间装修力求简洁、实用,但在房间淋浴、床具的卫生和舒适上下功夫,房价也控制得相当合理。所以,经济型酒店为保持竞争优势,应该坚持自己的市场定位,真正体现“经济”二字。

经济型酒店选址要合理,注重交通便利,多在机场、火车站和交通主干道附近。周围应有较多的社会餐饮、娱乐、休闲场所。这样,它可以借助城市的配套设施,使建设和运营费用降低。如曼谷的经济型酒店多数分布在闹市区周围。国外十分流行B&B模式饭店,是经济型酒店的一种。它十分重视住(bed)和早餐(breakfast)。这样,酒店集中精力把客房和早餐做好,甚至早餐也可以与周边配套共享,其他的配套服务都可以借助城市的功能来完成。

客房服务是经济型饭店最重要的一部分,客房的面积也显得尤为重要。酒店内客房空间面积比例是依据饭店的等级、性质而调整的。以欧洲饭店为例,经济型酒店客房占总面积比例为80%,中等级酒店客房占总面积比例为77%,高等级酒店客房占总面积比例为71%~72%。这样的比例对投资者来说是最有利的,回报率也高。

在设计建设中,经济型酒店的功能布局要简洁、明快,注重实用和方便,不要成为大型豪华宾馆的“微型化”。要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以实用提高功能,以够用控制成本,重点突出住宿条件,保证客房的舒适和卫生。客房的空间布局以睡眠区和盥洗区为重点,弱化和省略其他的起居区、书写区等。切实地将酒店的经济和顾客的经济融合在一起,将酒店的利益和消费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真正做到“双赢”。

五、结论

本文归纳并明确了经济型酒店的内涵:有限服务型酒店,其规格和硬件设施要低于商务型酒店。房价不高,干净、舒适、安全、实惠,以优惠的房价和优质的服务为最大卖点。采取连锁经营、特许加盟等形式实现品牌延伸,各连锁店之间统一品牌形象、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物资配送、统一市场推广,限制投资标准和精简设施配套。而在必备项目和基本服务上,与高档饭店的水平应是一致的,着重在基本的管理服务质量上下功夫。经济型酒店无论从旅游需求还是从供给角度来看,都将成为今后中国旅游住宿设施发展的热点,并有助于改变整个酒店业的格局。中国每千城市人口拥有品牌经济型酒店客房数为0.5间,而美国是8.2间。中国2008年的城市化率为46%,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53%,城市人口将增长至7.28亿。兴业证券的研究报告表明,若以国内游规模、消费者住宿消费额意愿、中档住宿单位数量三个指标测算,如果中国的人均出游率、人均中档客房数达到美国一半的标准,中国目前的经济型酒店行业的客房供应量还有近70倍的增量空间。

参考文献:

[1] 文吉.城市星级酒店的发展模式研究[J].特区经济,2005,(7).

[2] 王群,杨继东,高宏.经济型饭店经营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3] 邹统钎.经济型酒店的关键成功因素与经营模式[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4).

[责任编辑 刘娇娇]

作者:刘丽君

经济型酒店研究论文 篇2:

本土与外资经济型酒店核心竞争力比较研究

[摘要]巨大的市场潜力不仅使中国经济型酒店的本土品牌得到发展,还吸引了众多外资品牌进入。本文对本土和外资经济型酒店的核心竞争力从品牌塑造、客源市场定位、资本投入、人力资源管理、价格制定和网络营销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促进我国本土经济型酒店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 本土 外资 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张俐俐 (1952—),女,河北阜平人,经济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韩晶晶(1984-),女,山西大同人,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酒店管理。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人均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和交通条件的改善,近些年来大众旅游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经济型酒店作为一种特色酒店应运而生。对本土与外资经济型酒店,进行分析比较,对创新本土经济型酒店管理,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一、相关文献综述

1.对经济型酒店概念的认识。经济型酒店用英文表述为Economic Lodging或Budget Hotel。目前学术界对经济型酒店还没有形成比较一致的定义,一般都是以低投入、低成本、低价格和小规模为判断标准。国内大多数学者认可的经济型酒店定义是,相对于传统的、提供全面服务的酒店而存在的有限服务的酒店业态。冯东明(2006)认为,对经济型酒店界定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性价比高,二是节约成本,三是客房数与员工数的比例为1:0.5以下,酒店的基本功能可简单到仅提供床和早餐(B&B)。赵建强(2005)指出,我国对经济型酒店涵义的理解集中在三方面:首先是从星级上划分,指三星级及以下或没有星级的各类酒店;其次是从档次上区分,指中低档次的各类酒店;再次是从规模上区别,一般是指300间客房以下的中小型酒店。

在进行本土和外资经济型酒店比较时,要特别注意中外对经济型酒店理解的差异。赵炜(2007)强调,国外的经济型酒店不包括青年旅社、汽车旅馆、家庭旅馆等酒店业的补充业态,但我国的青年旅社属于经济型酒店的范畴。胡林等(2006)也认为,我国的经济型酒店应包括青年旅社、进入市场的招待所、假日旅馆和经济型旅馆几大类型。

以上观点表明,低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的概念比较容易混淆。为此,笔者赞同孙静(2005)对经济型酒店的看法:经济型酒店不应该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它是个特定、动态、均衡的相对概念。经济性酒店首先应该是企业,其次应该是指投资不高、规模不大、功能简单、租金适中,但又具备一定服务水准的中低档次运行模式的一种酒店业态形式,其核心在于服务有限、设施简约、价廉物美,客源目标市场定位于社会大众、一般商务人士、中小企业主和普通自费旅游者。

2.对酒店核心竞争力概念的认识。吕群超(2006)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为: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胡林(2006)根据哈默尔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指出,酒店的核心竞争力是在酒店内部经过整合的技能和知识,是酒店内部关于如何协调服务流程和制度管理的汇总,是酒店在某一细分市场长期拥有竞争优势的能力资源。

酒店与工业企业最大的区别就是,酒店业的主要产品是以设备设施为依托提供的人员服务,是提供给顾客的无形体验,其生产程序是无法物化的。廖兆光(2007)为此提出这样的观点:对酒店企业而言,软性的、无形的、基于服务和管理的核心能力尤为重要。我国经济型酒店必须围绕品牌塑造、市场开拓、经营创新来展开竞争,即可以从产品层面、营销层面、战略层面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经济型酒店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的经济型酒店最初发展于1996年7月,上海锦江集团下属的“锦江之星”成为中国第一个经济型酒店的民族品牌。中国经济型酒店的扩张是在2004年,主要表现在既有“锦江之星”和“如家快捷”等以自建、连锁、管理输出等方式进行的快速扩张,也有多家外资经济型酒店品牌的进入,这一年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经济型酒店“元年”。 自“锦江之星”和“如家快捷”等民族品牌迅速从上海、北京扩展到华东、华北、华南等地区的城市之后,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各类品牌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许多外资经济型酒店如“马瑞卡”、“美兴”、“宜必思”、“速8”、“快捷假日” ,自2000年以来纷纷进入中国市场,首先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展开“圈地运动”。已经有30多年经营经验的美国品牌“速8”于2004年4月份进入中国市场,到当年年底时已开了6家店,其中国区总裁曾预测,“速8”在中国用15年时间就可以发展到2000多家加盟店的规模。“宜必思”2004年在天津投资3500万元开了第一家店,其后将重点拓展区域放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洲际酒店集团的“快捷假日” 作为全世界领先的经济型酒店品牌,在全球已拥有超过1500家酒店。“快捷假日”中国区旗舰酒店于2005年11月在香港开业,目标是在中国二线城市大力发展“快捷假日”品牌,与跨国酒店巨头雅高集团旗下的“宜必思”以及美国的“速8”经济型连锁酒店一决高下。

根据2007年4月商业部商业改革发展司与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07中国经济型饭店调查报告》提供的估测数据,截至2006年底,中国住宿业市场上共有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型饭店连锁品牌近百家,其中已开业店数在5家以上或已开业客房数在500间以上的连锁品牌近40家,开业店数已超过1000家,开业客房数已超过100000间。

我国经济型酒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很多问题,综合多位学者的观点,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制度安排不合理,在体制方面尚未全面普及现代企业制度(孙静,2005);组织形式上仍以单个企业经营为主,分散经营致使经济型酒店始终处于市场竞争的被动地位(冯冬明,2006;孙静,2005);运营管理长期沿袭传统的经验型管理模式,缺乏专业化的经营管理,还没有完全树立自己的特色品牌(冯冬明,2005;孙静,2006;武红,2006;赵炜,2007);有些投资者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经营理念还不够明晰,从而使投资没有控制在经济型酒店的上限之内,造成了一定的亏损(武红,2006);以价格战作为最重要的竞争砝码,酒店的服务与品质不统一;现有的高星级酒店专业人才往往无法适应经济型酒店一人多岗、一职全能的技能要求(赵炜,2007);同质化趋势严重,无论是在产品促销方面还是品牌宣传方面, 就连网站的风格都十分雷同,提供的具体服务都是大同小异的(赵炜,2007)。

三、本土与外资经济型酒店比较分析

从目前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状况来看,外资经济型酒店成熟的品牌经营策略、雄厚的资金人才储备、发达的营销网络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对本土经济型酒店构成巨大的威胁,本土经济型酒店在服务水平、管理机制方面存在较大的发展和提高空间。

1.品牌塑造方面。许多外资集团依托其强大的资金、技术以及集团品牌的号召力,瞄准中国经济型酒店这一需求潜力巨大的市场,使其在中国的扩张具有相当优势。我国经济型酒店虽然已有多个民族品牌,但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存在着品牌形象不鲜明、知名度低、缺乏文化内涵,不能体现酒店个性特色,片面模仿高星级或国外成功酒店品牌等现象,这说明我国本土经济型酒店的品牌格局还远未形成。同时也未能形成规模效应。即便是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头羊地位的“如家”、“锦江之星”等品牌,也难以形成拥有上千数目网点的酒店集团。因而,目前本土经济型酒店难以与外资在降低成本、扩大客源市场及影响顾客消费行为等方面竞争,更不用说让顾客形成对本企业品牌的忠诚。

2.客源市场定位方面。国外经济型酒店行业,将客源细分为商务、观光、家庭和学生等市场。便于向不同消费群体提供产品和服务,采取对应的营销手段和促销方式。目前,在我国的外资经济型酒店大多定位于商务市场,而本土经济型酒店也是同样定位,市场定位重叠,竞争激烈。但本土的经济型酒店通常缺乏必要的商务设施,提供的服务也相对落后于外资,不但吸引不了商务客人,也忽略了对观光和休闲游客市场的开拓和培育。加上本土经济型酒店大多缺乏品牌优势,又是单体作战,处于被动状态。

3.资本投入方面。随着经济型酒店市场的新进入者日益增多,进入的成本也逐渐提高,特别是获取土地的成本提高更快,可供经济型酒店投资者选择的优势区位资源越来越少,特别是对开拓价格敏感型游客市场的经济型酒店来说,这无疑是最大的不可控因素。但从另一方面看,本土经济型酒店如果选址正确、物业产权明晰、租赁合同时间长、设备设施使用年限长、行政区域规划合理,就会比外资经济型酒店更具优势。此外,我国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低星级酒店改建为经济型酒店,这些店面占据良好的位置优势,不存在租赁时间长短的问题,具备了经济型酒店成功经营的重要因素甚至决定因素。相形之下,本土经济型酒店比较受资本市场的青睐。近年来,无论从门店数量还是在市场覆盖度上,本土品牌扩张步伐明显加快,并迅速反超外资品牌(见表1)。“如家” 目前在北京市场上占据20%以上份额,数量优势比较明显。

表2是2006年度中国经济型酒店前十强的数据,表明本土品牌的经济型酒店已占据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在全国的网点布局已经由点及面形成气候,而外资仍处于试水阶段。

4.价格制定方面。价格是本土与外资经济型酒店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通常本土经济型酒店房价要低于外资。但近年来由于土地和固定资产租赁成本提高很快,本土经济型酒店的房价与外资基本持平,以“锦江之星”和“速8”的房价为例做比较,本土经济型酒店特有的价格优势正在丧失(见表3)。

5.人力资源方面。高素质员工是经济型酒店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筹码。经济型酒店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强调一人多岗,一职多能,客房数和员工数之比控制在1:0.3到1:0.35之间,专业化的服务水平和能力是节省成本的保证。外资经济型酒店由于有正规的员工培训系统,员工一专多能的创造力和服务技能相对较好,酒店管理层的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很高。相对而言,本土经济型酒店员工的文化素质和服务竞争力较弱,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归属感都比较低。但是在劳动力成本方面,本土经济型酒店有一定优势。外资经济型酒店的中方部门经理月平均工资在4500~8000元左右,普通员工则在1200~2500元左右。本土经济型酒店部门经理的月平均工资水平则在2200元左右,普通员工为600~1200元。据调查,在我国经济型酒店从业人员中18%为农民工、10%为城市下岗再就业人员,这为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优势。

6.网络营销方面。外资经济型酒店比较注重网络营销,在酒店的网上预定环节中尽量满足顾客的信息需求,提供充足的信息参考。本土经济型酒店也逐渐注重网络这个新的媒介系统。以外资经济型酒店“速8”和本土的“锦江之星”网站内容作比较(见表4)可看出,双方都比较关注网页设计的人性化,各方面的信息都很详尽。

尽管本土经济型酒店在网页内容上逐渐与国际接轨,但网络营销与外资经济型酒店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品牌吸引力强的外资酒店拥有全球电子系统,包括全球分销系统、免费电话、电传、传真以及互联网等,信息实时互通。但是,中国现存的大量经济型酒店由于没有统一采购系统、订房系统,在市场旺盛的情况下可以衣食无忧,一旦市场趋于饱和,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四、本土经济型酒店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思路

本土经济型酒店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与外资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本土经济型酒店不能依靠低层次的价格竞争,而应当谋求长远的发展。

1.面对外国品牌的竞争,应注重融入地方和自身特色。例如,经济型酒店一个最大的特点是要客人在入住以后感到舒适,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同一品牌酒店其客房设施标准要遵循当地的生活习惯,客房设计也应具有当地文化特色,而且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标准应不断改进和提高。

2.采取多元化客户细分策略,大力发展低端散客和团队观光市场,如国内企业的公差人员、自助旅游者、大学生背包旅游者、家庭游客等。针对低端散客市场的特点,本土经济型酒店在硬件设施和服务配套方面要人性化,在价格方面要远离200元的定位集中区域。大学生背包游受寒暑假时间限制,经济型酒店可以为其提供寒暑假优惠价格,采用连锁经营的经济型酒店可以实行服务跟踪化和全程化,保证大学生出游期间一直居住在该品牌酒店。

3.发挥在人脉、选址、测算建设标准、利用资源和经营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在原低星级酒店改造过程中妥善处理原酒店布局不合理、超编制员工安置等问题,使经营管理达到经济型效果,以争取比外资经济型酒店更大的优势。

4.应当注重和国内旅游技术学校的合作,培养在校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为今后的用人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在职员工,要注重对高素质员工的培训和深造,从长远角度提升人力资本。

5.应避免与外资经济型酒店网站内容的雷同化,根据客源定位的不同,有针对性地推出详尽的信息,定期通过邮件等方式给会员顾客发送酒店的信息,确保忠诚顾客能最大化发挥口碑效应。

总之,对于本土经济型酒店来说,提升自我品牌、增强人力资本的优势、提高管理的绩效水平仍任重道远,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赵炜.经济型酒店的现状与发展策略探析[J].生产力研究,2007,(11).

[2]冯东明.经济型酒店:发展·问题·策略[J].旅游学刊,2006,(7).

[3]周凤翠.中国经济型饭店SWOT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12).

[4]武红.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9) .

[5]孙静.浅谈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现状与发展策略[J].商业研究,2005,(9).

[6]袁亚忠,陈辉.论我国经济型酒店核心竞争力的培育[J]. 生态经济,2007,(4).

[7]吕群超.中国经济型酒店核心竞争力提升探析[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8]廖兆光.经济型酒店的竞争态势与创新对策[J].商业时代,2007,(3).

作者:张俐俐 韩晶晶

经济型酒店研究论文 篇3:

基于SCP范式的中国经济型酒店产业组织演进研究

[摘要]经过10年发展,中国经济型酒店正处于爆发式增长的前期。本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的主流研究范式SCP框架对中国经济型酒店的产业组织现状及演进趋势进行梳理和系统研究。作者认为,在中国旅游市场快速增长的影响下,经济型酒店的市场结构将呈现出集中—分散—集中的演进趋势,旅游方式的改变催生产品差异化,市场进入壁垒将不断提高;市场行为将朝着价格趋于稳定,价格联盟运步形成,合作行为深化,竞争以品牌建设和服务提升为主的趋势发展。根据分析结论,笔者对低星级酒店的转型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经济型酒店在中国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1997年中国第一个经济型酒店连锁品牌“锦江之星”出现。经过10年发展,国内自主品牌和国外知名品牌大举进入中国经济型酒店市场,整个行业呈现出快速成长的态势,2006年在如家、锦江之星两大中国经济型酒店巨头分别上市的推动下,经济型酒店成为市场关注的一大热点。在预见中国经济型酒店即将爆发式增长的时刻,我们需要从理论层面对10年来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实践进行回顾,进而推演出未来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本文拟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的主流研究范式“结构—行为—绩效”(SCP)框架,对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进行梳理和研究,归纳出该行业的产业组织演进逻辑,进而推演出产业组织的未来发展趋势,并由此对目前中国饭店的主体——低星级酒店的转型提出建议。

二、理论综述

(一)SCP研究范式综述

SCP范式是产业组织理论的主流学派——哈佛学派的核心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手段,构建出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其中,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市场行为又决定了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市场结构是导致某些产业部门的价格长期高于平均成本,但同时潜在进入者也不愿进入该产业的非均衡状态的主要原因,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和进入退出壁垒。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的关系基础上采取的各种决策行为,包括产品定价行为和产品决策、广告策略、研究开发、排挤竞争对手等非价格行为。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结果,评价指标主要有资源配置效率、利润率水平、销售费用规模、技术进步水平、以及产品的质量水准、款式、变换频度等。

运用SCP范式对某一具体产业的产业组织进行研究,能够较为系统地从结构层面人手分析结构对行为和绩效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推演出产业组织的演进规律和趋势,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中国经济型酒店相关研究现状

目前对中国经济型酒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从管理学角度分析经济型酒店的经营现状、发展战略、竞争策略。邹统钎(2003)研究了经济型酒店的关键成功因素与经营模式,指出专业化规模经营是成功的根本,而成本控制、区位、配套能力、品牌与网络则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冯冬明(2006)的研究指出,要准确进行市场定位,精心塑造品牌,强调拓展连锁和特许经营,形成规模经济,利用网络营销等发展对策。赵建强、郭伟(2006)运用SWOT分析法对中国经济型酒店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指出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机会远大于威胁,但是优势与劣势同在,应采取扭转型经营战略适应市场竞争。

综观这些研究,对管理层面的问题探讨呈现多元化特征,而从产业层面对经济型酒店进行的研究数量很少,且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支持。因此,有必要运用具有代表性的产业组织理论对经济型酒店的产业发展形态和趋势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这正是本研究的出发点。本文运用SCP范式进行相关研究,以期获得有价值的研究结果。

三、基于SCP范式的中国经济型酒店产业组织现状研究

(一)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市场结构

1.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是表示在某一具体产业中,买者或卖者具有所拥有的相对规模结构的指标,市场集中度越高的产业,越容易形成产业中的垄断势力,削弱市场竞争性。

截至2005年年底,国内成型的经济型酒店品牌大概在50个左右,已开业酒店总数大约600家,客房50000间。而全国星级饭店在2004年年底已达10888家,客房123.8万间。相比之下,经济型酒店的市场规模尚小。截至2005年年底,前10家经济型酒店品牌共拥有超过36144家酒店,约占目前经济型酒店市场容量的70%。前10家品牌中,锦江之星和如家快捷的客房数量比重和饭店数量比重相当,两大品牌的饭店总数占到前10大品牌饭店总数的52.8%。从区域分布看,目前中国经济型酒店主要集中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区。

计算市场集中度,通常采用CR4或CR8指标。根据经济型酒店的市场规模,我们计算CR4指标。

行业总销售额:平均房价×客房总数×出租率

2005年经济型酒店行业RevPar(房价×出租率)为138元,总房间数50000间。由此得出行业总销售额为690万元。

CR4=(136.3+123.8+67.3+55.2)/690=55.4%

根据贝恩的产业结构划分法,经济型酒店市场属于寡占Ⅲ型(CR4∈[50,65]),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

但从品牌成长速度看,前10大品牌中,除锦江之星外,其他品牌进入市场均在2001年以后,发展时间短,目前正处于快速成长期。从表2看,莫泰168、城市之家、速8酒店等品牌的发展速度远超过锦江之星和如家快捷。因此,虽然目前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但品牌之间的竞争依然激烈。

2.产品差异化

产品差异化是指在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在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和信息提供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产品之间的不可完全替代性。

在产品功能方面,较之传统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剥离了传统酒店的休闲、娱乐、会议等功能和设施,而突出住宿的单一化功能。不同经济型酒店的功能定位都以此为基础,因此功能差异较小。在选址方面,经济型酒店大多集中于闹市区、商业区、改造发展区或景观优势区,选址的差异化也不大。以上两个方面产品差异较小的原因与经济型酒店的目标市场有密切关系。根据国外经济型酒店发展的经验,最主要的目标市场是商务旅客,其次是休闲旅游者。从供需角度看,商务旅客和休闲旅游者的大量

增加是催生经济型酒店的根本原因。图1显示,目前商务散客、公司协议客户和休闲旅游度假客是中国经济型酒店最主要的客源结构,三者合计占80%。商务旅客对酒店的功能要求主要是舒适的住宿环境和早餐,以及上网、打印等简单的商务功能,但一般要求酒店靠近商业中心,方便出行。因此,以商务旅客为目标市场的经济型酒店突出了功能单一化、服务简洁化特点。而普通休闲旅游者对酒店价格非常敏感,价廉物美、地处闹市区的经济型酒店自然成为其出行住宿的选择。经济型酒店的目标市场呈现出以商务旅客市场带动休闲旅游市场发展的态势,产品功能、选址的差异化较小。

目前中国经济型酒店的产品差异化主要体现在品牌和营销网络两个方面。在品牌方面,连锁经营的经济型酒店,其服务品质、品牌知名度等方面显著优于单体经营的经济型酒店。而不同的连锁品牌在服务、环境、风格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在营销网络方面,便利快捷的预订系统以及完善密集的酒店网络布点会产生网络的扩散效应,迅速结集大量顾客;并且通过会员制,不同品牌都在培育忠实顾客群,进而稳固营销网络,使不同品牌的产品产生一定的差异化。但以上两方面的产品差异化只有达到一定的市场规模,才能从规模经济中体现出来。

3.进入与退出壁垒

(1)进入壁垒

贝恩认为,进入壁垒包括规模经济、必要的进入资本需求量、政府限制和绝对成本优势。斯蒂格勒认为由纯粹经济力量形成的壁垒很少见,真正的壁垒多半来自政府干预。综合二者观点对经济型酒店的进入壁垒进行分析。在规模经济方面,连锁经济型酒店品牌的规模经济的确存在,但目前整个经济型酒店的市场规模较小,行业处于快速演化阶段,规模经济并未成为限制其他进入者的壁垒,反而刺激更多潜在进入者进入市场。在资本需求量方面,连锁经济型酒店品牌的资本需求量较大,但其投资方式一般为循环支付物业租金,非一次性高资本投入;而单体酒店较之连锁品牌的资本需求量则更小。在政府限制方面,目前我国尚无对经济型酒店的限制性政策,不存在进入的政策壁垒。在绝对优势方面,技术、低成本原材料供应等绝对成本优势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得以实现,因而也不存在壁垒。

(2)退出壁垒

退出壁垒是指企业消减或停产其所从事的特定业务,从特定市场退出时的障碍。退出市场就意味着企业停止生产原来的产品,将资产转让或转为他用。经济型酒店的主要实物性资产是酒店物业和房间内各种设施。目前经济型酒店大多通过租赁或收购破旧楼房进行改造的方式获得物业,这为退出提供了便利。其他硬件设施和管理服务、品牌等无形资产的资产专用性不强,可以转为他用或者转让。因此,经济型酒店的退出壁垒亦不高。

综上所述,目前中国的经济型酒店呈现出相对较高的市场集中度,已初步形成市场领导者,但市场整体规模尚小,存在大量现实和潜在进入者;产品差异化较小,主要体现为品牌和营销网络,且要通过规模经济才能实现;市场进入限制少,退出壁垒不高。市场结构处于由相对集中向相对分散的过渡阶段。

(二)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市场行为

1.价格行为

2005年全国经济型酒店的平均价格为154元,不同品牌之间的价格差别较小。寡占程度相对较高、产品差异化较小的市场结构,决定了行业领导者具有较强的定价能力,而市场中的进入者必然是价格的接受者。那么领导者提价和挑战者低价两种策略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呢?

首先分析领导者提价策略。由于经济型酒店的目标市场主要是中低消费层次的商务旅客以及部分休闲旅游者,价格定位受到很大限制,因而若领导者采取提价策略,则客源将流向其他进入者;另一方面目前经济型酒店的市场进入者发展迅速,如果领导者自行提价,则其原有市场很可能被后进者抢占。

其次分析进入者低价策略。厂商行为理论认为,影响定价的3个因素有成本、竞争和顾客价值。经济型酒店是典型的服务产品,顾客价值在定价决策中的影响十分突出。相对于成本和竞争,顾客更关注他们从消费中得到的好处,这种好处取决于使用价值与消费成本。具有良好口碑的商品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及心理上的额外价值,且不需支付搜寻成本,也就是说,具有良好口碑的商品对消费者的“价值”高,消费者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对于价格定位较低的经济型酒店,所谓低价与高价的差距并不大,因此消费者对具有优质服务管理、便捷预订系统、良好品牌效应的连锁经济型酒店愿意支付高价,从而获得更高“价值”,减少消费成本的支出;而对于服务管理、预订系统、品牌效应不足的经济型酒店,尤其是单体酒店,即使价格便宜,对消费者也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也就是说,进入者低价策略并不能有效地抢占领导者的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目前经济型酒店的竞争策略中,价格行为并非有效的竞争手段,有助于中国经济型酒店避免出现类似星级酒店恶性价格竞争的状况。

2.合作行为

目前经济型酒店之间的合作行为主要存在于单体酒店之间,以及连锁品牌与单体酒店之间,而连锁品牌之间的合作行为不明显。单体经济型酒店之间的合作以战略联盟为主要方式。具体表现为经济型酒店联合体,即一些具有相似标准的单体经济型酒店结合起来,共同促销、预订和提供其他服务,成员酒店通过联合体获得单体酒店无法取得的重要资源,如预订网络等,或通过与社会专业化服务团体结盟,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享受更低价的成本。单体酒店与连锁品牌之间的合作方式主要为集团化,包括连锁经营(含拥有、部分拥有和租赁)、特许经营连锁加盟、委托管理、直营连锁4种具体形式。其中,特许经营与直营连锁是最主要的方式,单体酒店通过加盟连锁品牌,成为旗下成员。

3.竞争行为

目前经济型酒店之间的竞争行为集中表现为扩张速度、品牌和营销网络建设的竞争。锦江之星和如家快捷之间的竞争最具代表性。

锦江之星成立于1997年,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经济型酒店品牌。成立之初鲜有竞争对手,锦江之星依托锦江饭店集团的酒店管理经验,迅速建立品牌形象并获得网点布局优势。但近几年,锦江之星以自有物业、自营为主的发展思路给企业的进一步扩张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在竞争中略显落后。为保持行业领导者地位,锦江之星逐步转向发展“租赁直营”。2006年在锦江之星的全部76家直营店中,55家为“租赁”,19家为“持有物业”。同年底,锦江之星筹划在香港上市,为企业的进一步扩张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相比之下,成立于2002年的如家快捷是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后进者,但从建立之初如家快捷就紧紧抓住品牌中预订系统的关键,依托携程旅行网的预订网络平台,着重培育可复制模式,快速成长为中国经济型酒店的领导者。如家快捷以“租赁直营”和“特许加盟”为主要的商业模式,2003年至2005年之间,直营和加盟的比例严格控制在3:1左右,大大

降低了企业发展的资金压力,使企业得以迅速扩张。2006年如家快捷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从而能更为充分地利用资本市场支持企业的发展。

归根结底目前连锁经济型酒店品牌之间的竞争是一种商业模式的竞争。谁先快速圈地扩张,树立服务品牌,扩大营销网络,谁就获得竞争优势。

(三)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市场绩效

1.经营绩效

我们从行业平均投资收益率与出租率、锦江之星房价与行业平均房价比较、锦江之星与如家快捷的利润率比较三方面对经济型酒店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

从行业平均投资收益率与出租率分析,目前中国经济型酒店的行业平均投资收益率为20%,平均出租率达89%,均高于饭店业其他子行业。表明经济型酒店市场需求显著,投资见效快,经营绩效好。

从锦江之星房价与行业平均房价比较分析,2005年锦江之星平均房价为176元,出租率为83%,RevPar为146.08元,分别高于行业平均房价154元,Revpar138元。锦江之星作为行业领导者,具有一定的市场定价能力,但与其他经济型酒店的价格差异不大。

从锦江之星与如家快捷的利润率比较看.2005年,锦江之星利润率为15%,如家快捷利润率为23.4%。表明在竞争行为中,如家快捷物业租赁、加盟连锁、网络销售等方式进一步降低了成本,从而获得较高利润。

2.网络外部性

网络外部性指用户的利益取决于用户网络规模的情形下,一个潜在用户的加入对其他用户带来了好处。连锁经济型酒店品牌成功的关键就是店面网络,每增加一个区域的店面,网络规模就越大,网点越广泛而密集,从而消费者的可选择性越强,这个品牌的整体消费吸引力越大;另一方面,每增加一个店面,又能带来更多的消费者。因此,网络外部性十分显著。

四、中国经济型酒店产业组织演进趋势研究

(一)中国旅游市场发展对经济型酒店发展趋势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国内旅游市场需求增速在10%以上。2005年年末中国国内旅游收入达到5286亿元,国内旅游人次超过12亿人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消费升级推动国内旅游持续增长,预计未来5年国内旅游年均增长率将在10%以上,而其中休闲度假旅游需求增速将在15%以上。

商务旅游市场需求也将进一步增长。根据美国运通最新发布的2006年中国商务旅行调查报告,2005年中国公司用于航空旅行上的花费达到74.1亿美元,从而使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世界第4大商务旅行市场。

商务旅客和休闲度假旅游者是目前中国经济型酒店最主要的客源。但巨大的市场需求与经济型酒店整体供给的相对紧缺造成供求的失衡状态,因此,经济型酒店的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根据东方证券研究数据,预计未来3年国内主要经济型酒店品牌的酒店数量(客房)将以50%以上速度发展。

(二)中国经济型酒店市场结构的演进趋势

1.集中—分散—集中的市场结构演进趋势

伴随经济型酒店产业规模的扩大,市场进入者将快速增加,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正如前文所述,目前市场结构呈现出由集中化向分散化发展的态势。但随着市场的逐步饱和,必然要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洗牌。在竞争中胜出的将是注重企业核心能力培育的连锁品牌。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调查报告,经济型酒店的核心竞争力排序见图2。

其中,持续保持的产品与服务质量、预订系统与营销网络是最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两项竞争力正是连锁经济型酒店品牌的最突出优势。大量单体经济型酒店将加入到具有品牌服务、预订系统与营销网络优势的连锁品牌中,从而使市场结构由分散化向集中化发展,形成比较稳定的寡占市场。

2.旅游方式的改变催生产品差异化

在酒店类型上,国外经济型酒店包括商务经济型酒店、旅游经济型酒店和社区经济型酒店。目前国内的经济型酒店大多为商务经济型酒店。伴随休闲度假旅游的多样化发展,以充分体现旅游者价值为基点的旅游经济型酒店和社区经济型酒店将出现。而在酒店选址方面,伴随汽车自驾游和火车旅游等新型旅游方式的出现和发展,中国经济型酒店的选址将逐步由重点城市向高速公路、铁路沿线延伸。

3.进入壁垒将自然提高

中国经济型酒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即使国家不进行政策限制,市场的进入壁垒也会逐步提高。因为一旦具有竞争优势的连锁品牌的寡占格局基本确立,规模经济效应将十分显著;新进入者除非加盟到连锁品牌中,否则难以在规模、品牌和营销网络方面获得比较优势。

(三)中国经济型酒店市场行为的演进趋势

1.价格将趋于稳定,价格联盟将逐步形成

短期内,在行业整体市场看好的影响下,中国经济型酒店的价格会有所上涨。但从长期看,由于经济型酒店的特点决定其价格定位总体较低,上涨空间受到产品定位限制,且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包括品牌服务质量、预订与营销网络、规模布局等在内的商业模式竞争,因此市场价格将保持稳定。从维持超额利润的角度看,市场竞争中胜出的连锁经济型酒店品牌之间将形成一定的价格联盟,获取寡占市场收益,避免出现低星级酒店的价格恶性竞争。

2.合作行为深化,催生新品牌

连锁经济型酒店品牌之间的合作将出现,合作内容不仅局限于价格联盟;为进一步强化主业经营能力,增强市场垄断力量,连锁品牌之间会在服务外包、预订系统与营销网络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单体酒店之间的合作、单体酒店与连锁品牌之间的合作以及连锁品牌之间的合作均有可能出现收购、兼并等一系列资产重组现象,从而催生新的连锁经济型酒店品牌。

3.竞争行为将以品牌建设和服务提升为趋势

根据前文所述,目前经济型酒店的竞争行为集中表现为扩张速度、品牌服务和营销网络建设的竞争。而持续保持的产品与服务质量、预订系统与营销网络是经济型酒店最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从长期看,规模扩张和速度竞争将逐步淡化,而进一步强化经济型酒店品牌形象和提升服务质量、完善营销网络将成为今后经济型酒店之间竞争行为的主要趋势。

五、中国经济型酒店产业组织演进对低星级酒店转型的启示

目前中国饭店业市场呈现出“哑铃式”格局:豪华型酒店和经济型酒店的市场需求显著,市场份额逐步扩大,而居中的低星级酒店大多经营绩效欠佳,面临两难境地,一方面若追加投资,向豪华型酒店转型,重置成本过高;另一方面,如果不转型,则市场容量面临进一步萎缩的风险。因此,部分低星级酒店选择向经济型酒店转型。其优势在于:第一,经济型酒店的特点是功能单一化、服务简洁化,等方面的低星级酒店能够基本满足经济型酒店需要。因而转型的重置成本较低;第二,低星级酒店的目标市场与经济型酒店的目标市场具有一定的重叠性,能够减少转型中的交易费用。但是,从上文对中国经济型酒店的产业组织演进趋势分析看,未来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的是注重核心能力培育、具有规模、品牌、网络优势的连锁经济型酒店品牌,而大量实力不足的单体酒店将被淘汰出局。

因而笔者认为,低星级酒店的转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低星级酒店向经济型酒店转型,不宜采取单体经营的方式,而应加盟连锁品牌,获得连锁品牌的优势;或者与其他单体经营的经济型酒店合作,形成战略联盟。

其次,转型的方向除目前较为普遍的商务经济型酒店外,应着重考虑国内市场稀缺的旅游经济型酒店和社区经济型酒店,从而开辟新市场。

再者,经济型酒店突出的特征是功能单一化,受此启发,低星级酒店的转型可考虑对酒店的综合性功能进行模块化剥离与整合,强化酒店主题设计,建立主题型酒店,如博物馆酒店、民俗酒店等。该转型方向与目前国际酒店业发展强调的体验经济趋势相符合,且在中国国内市场此类酒店极为稀缺,其发展前景看好。

责任编辑 宋志伟

责任校对 宋子千

作者:赵小芸

上一篇:黄河水资源配置论文下一篇:信用证结算风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