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投资研究论文

2022-04-16

摘要:当前中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了休闲与度假时期,随着旅游业日益成熟的发展,旅游投资成为了当前的热门投资产品,其中酒店业以及旅游基础设施更是投资中的核心与热点。但旅游产业的特性决定了旅游产业的投资与其他产业有较大差别,文章对国内各界学者关于旅游投资及其模式的文献进行了分类研究,旨在给投资者和后续研究人员更为清晰的导向和借鉴参考。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旅游投资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旅游投资研究论文 篇1: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旅游投资环境评价研究

摘要:旅游投资环境是旅游投资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本文构建了包含经济环境、区位条件、政治环境、产业发展和社会环境等5个方面共27个指标的旅游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旅游投资环境进行了定量分析、综合评价与排序,在旅游投资环境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旅游投资现状进行了我国各地区旅游投资的空缺分析。本文可以为投资者选择投资区域以及受资区域改善旅游投资环境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旅游投资环境;评价;因子分析法;空缺分析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预计达到36000亿元人民币,旅游业将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而旅游投资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和关键所在。目前,我国旅游业投资尚存在结构不合理、决策不科学、投资具有盲目性和短视性以及投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限制了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造成以上问题的重要原因是对我国各地区旅游投资环境的分析和评价不足。旅游投资环境是指围绕投资主体和地点在一定时间、区域内的自然、社会、经济以及政治环境中诸多因素的有机统一体,对旅游投资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我国各区域差异较大,因此,准确评价我国各地的旅游投资环境对促进旅游投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投资环境分析与评价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外相关研究工作相对起步较早,侧重于投资环境的定量评价。国内研究方面,邓宏兵研究了投资与投资环境的关联问题;肖泽炎和李平分别研究了旅游投资环境的评价和优化问题;潘霞等和应望江等则进行了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工作;吴晓春等完成了陕西、辽宁、长三角地区、湖南、江苏、湖北、福建、山西等地区的旅游投资环境评价问题的研究工作。目前国内研究较多侧重投资环境理论性分析,研究范围限于各省行政区划内,从全国范围对各区域旅游投资环境的分析与评价研究相对较少。此外,现有研究工作大都在旅游投资环境评价研究的基础上给出研究区域的分类并进行相关类别(如环境评价级别)的说明,没有与旅游投资空缺分析相结合,导致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直观性和实际指导意义。

本文尝试构建我国旅游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31个省、市、自治区的旅游投资环境进行定量分析、综合评价以及排序,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地区旅游投资现状进行空缺分析,为投资者选择投资区域、受资区域改善旅游投资环境、优化投资政策,最终促进旅游投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一、旅游投资环境评价指标

体系的构建

对于旅游投资环境的分析和评价,评价指标的选择与指标体系的构建直接影响评价结论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与可靠性。本文基于全面性、科学性、差异性、系统性、简单性、可比性、综合性和可量化的原则,选取了经济环境、区位条件、政治环境、产业发展和社会环境5个方面共27个指标,构建我国旅游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旅游投资环境评价

(一)原始数据获取

本文选取我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作为因子分析的观测样本。选取的反映旅游投资环境的27个量化指标的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9)》和《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副本(2009)》。

(二)因子分析过程及结果

因子分析法是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一种重要的特征提取方法。通过因子分析法可以将原始的多个指标组合成相互独立的少数能充分反映总体信息的指标,从而便于分析问题的关键。本文所述的因子分析过程采用SPSSl 7.0统计分析软件实现。

计算主因子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选取前4个主因子作为旅游投资环境评价的主因子,如表2所示。累计信息含量为87.968%,说明前4个主因子基本包含了全部指标的信息总量。

由初始因子载荷矩阵通过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4个主因子的含义为:第一主因子主要由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人口比重、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铁路网密度、职工平均工资、人口密度以及每10万人口高等学校在校生数等变量决定,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能力、基础设施、社会文化环境对旅游投资的影响,因此,第一主因子定义为经济和社会因子;第二主因子主要由私人汽车拥有量、邮电业务总量、互联网上网人数、客运总量、入境旅游者人天数、旅游外汇收入、星级饭店床位数、星级饭店固定资产投资、旅行社总数、景区营业收入、景区固定资产以及旅游从业人员等变量决定,分别反映区位条件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因此,第二主因子可以定义为区位和产业因子;第三主因子主要由资源品味变量决定,定义为资源因子;第四主因子主要由资金来源非国家预算比重变量决定,定义为政策因子。

计算各主因子得分,以各主因子的特征值占4个主因子特征值总和的比值分别作为各主因子的权重,通过加权求和获得31个省、市、自治区旅游投资环境的综合得分。依据计算结果,对各省、市、自治区的旅游投资环境综合得分进行排序,计算和排序结果如表3所示。因子分析后得到的综合得分排序反映了各省、市、自治区旅游投资环境的吸引力。为后续的旅游投资空缺分析奠定了基础。

根据综合得分情况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旅游投资环境分为3级:

第一级:得分大于0。包括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天津、辽宁、福建和河北。以上省市旅游投资环境相对较优,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是国家经济发展活跃的地区,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发展水平较高,资源较好,旅游投资政策相对宽松,投资积极性高,是目前旅游投资环境吸引力最高的地区。

第二级:得分大于-40。包括四川,湖北、河南、湖南、吉林、内蒙古、重庆、山西、黑龙江、安徽、江西、陕西、云南、广西以及海南。以上省、市、自治区旅游投资环境相对一般,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无显著优势,相关产业促进作用不突出,资源实力相对雄厚,开发程度不高,政策相对投资鼓励的倾向性不够,是目前旅游投资环境吸引力较高的地区。

第三级:得分小于-40。包括宁夏、新疆、贵州、甘肃、青海和西藏,以上省市相对旅游投资环境较差,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相关产业缺乏支撑作用,资源具有相对的比较优势,需要制定更具鼓励性的投资政策,促进旅游投资的发展。

三、旅游投资空缺分析

所谓的旅游投资空缺是指旅游投资环境吸引力较高而旅游固定资产投资水平(旅游投入)较低,而旅游投资就是解决针对投资空缺投入相应的投资要素的过程。旅游投资的空缺分析是指分析和比较不

同地区旅游投资的空缺程度,从而提高旅游投资决策的针对性、合理性和科学性。长期看,持续的空缺分析可以作为旅游投资的动态检测方法,可以有效防止投资过程中的盲目性和短视性。通过旅游投资环境评价结果表征我国各地区旅游投资环境吸引力水平,采用旅游业固定资产增加描述投资现状,叠加分析环境吸引力和投资现状之间的差别,可以反映旅游投资吸引力水平与现有投资水平的空缺。

为便于结合国家对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宏观经济政策的部署和投资导向,按照分区(东、中、西、东北)进行旅游投资空缺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从各地旅游固定资产原值的分布来看,东部固定资产的增加较多,其它地区相对较少。从具体省市来看,东部投资水平较高的省有河北、上海、江苏,中部有河南、湖北、安徽,西部有四川、贵州、青海,东北有辽宁。

对比固定资产增加与旅游投资环境吸引力区内排名,可以分析得到旅游投资的空缺省市(忽略东部发达地区省市):

高度空缺区域:在该区域内,投资吸引力排名前1/3,投资水平排名后1/3,西部的内蒙古和重庆。

中度空缺区域:投资吸引力排名前2/3,投资水平排名后2/3,扣除高度空缺省市,中部的湖南和山西;西部的陕西,广西,宁夏以及新疆;东北的吉林。

低度空缺地区:扣除高度和中度空缺省市,中部的河南、江西、安徽以及湖北;西部的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青海以及西藏;东北的辽宁和黑龙江。

综上所述,结合地区发展情况,我国目前旅游投资的空缺省市主要是内蒙古、重庆、陕西、广西,宁夏以及新疆等。值得说明的是:我国各地区的旅游投资空缺程度的结论应该结合旅游业发展阶段等经济学意义进行分析,不能机械地将空缺分析结果照搬到旅游投资的实践中去。

四、结论

本文基于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进行了旅游投资环境评价研究。构建了旅游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确定了经济和社会、区位和产业、资源以及政策等4个主因子,给出了各省、市、自治区旅游投资环境综合得分及排序。精确、定量明确了我国各地旅游投资环境水平。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旅游投资现状,针对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四个区域,通过对比各区域内省、市、自治区旅游投资吸引力和现有投资情况,进行了旅游投资空缺分析,指出我国目前旅游投资的空缺省市主要是内蒙古、重庆、陕西、广西,宁夏以及新疆等。

作者:赵黎明 邢雅楠

旅游投资研究论文 篇2:

旅游投资模式研究述评

摘要:当前中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了休闲与度假时期,随着旅游业日益成熟的发展,旅游投资成为了当前的热门投资产品,其中酒店业以及旅游基础设施更是投资中的核心与热点。但旅游产业的特性决定了旅游产业的投资与其他产业有较大差别,文章对国内各界学者关于旅游投资及其模式的文献进行了分类研究,旨在给投资者和后续研究人员更为清晰的导向和借鉴参考。

关键词:旅游投资;投资模式;旅游投资模式

一、引言

在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日益紧张的今天,人们对于旅游的渴求越来越强烈,而上涨的生活水平以及各种小长假的闲暇时间更是膨胀了人们旅游观光休闲的欲望。在国家各种鼓励政策的支持下,在国民内部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的带动下,中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休闲与度假时期,旅游业的发展愈加蓬勃,而旅游投资也成为了金融界以及关联区域炙手可热的话题。

二、旅游投资模式发展现状

(一)旅游投资的现状

从投资主体看,民营资本和外资引进占据旅游投资的很大比重。从投资政策来看,目前对外资的优惠政策:一是土地政策的优惠;二是税收政策的优惠;三是外汇兑换的优惠;四是相应金融政策的支持,五是必要的财政支持。

从投资流向看,首先,大型项目显著增多,目前旅游投资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宾馆饭店、各类景区、旅游车船、购物设施等方面。其次新兴项目大量涌现,呈现出时尚化、休闲化的趋势,高尔夫球场、温泉酒店、滑雪馆、大型度假酒店等项目成为投资和建设的重点。最后,旅游高端项目也备受青睐,温泉、高尔夫、游艇、赛车以及相关的俱乐部、会所开始占据显著位置,一些豪华奢侈的品牌酒店也开始攻城略地,并迅速在市场中赢得声誉。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可以忽略目前旅游投资的短板。首先,旅游投资的政策环境仍需改善。其次,投资管理多头,缺乏统一规划,投资环境也欠缺平衡。这种情况在欠发达地区的饭店和景区建设上尤为明显。再次,投资人才储备不足,缺乏又不注重培养既熟悉旅游经济规律又具有投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

(二)旅游投资模式的现状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投资模式有风险投资,BOT投资,PPP投资模式,私募投资模式等。兰英英(2011)认为我国旅游企业可以运用的投融资模式有以下几种:一是成立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筹集资金;二是产业投资基金,在实际应用中多见于基础设施及建设;三是旅游资产证券化;四是PPP融资,是政府、盈利性企业、非盈利性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相互合作的关系;五是BOT融资。目前BOT投融资模式比较受各界研究人员看好,关于BOT的含义下文将会详细阐述。

三、旅游投资模式的研究现状与综述

目前国内关于旅游投资模式的文献研究不多,笔者于中国知网上,用高级搜索搜索旅游和投资模式两个关键词,相关涉及文献共9篇,经过笔者筛选出有用文献共7篇。用旅游和投资作为关键词,共搜出相关文献329篇,提取有用文献共20篇,以此为基础进行文献综述。不同专业背景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旅游投资模式进行了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一)旅游投资概念以及特征概况

旅游投资是指在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根据旅游经济发展的需求,以现金、实物和管理等方式投入到旅游发展项目之中,以获取一定回报为目的的行为。从理论上来说,它包括新设旅游企业的投入资本、现有旅游企业的资本投入、非旅游企业的旅游业务资本投入和对旅游企业的收购四个主要方面。

旅游产业投资,与其他产业的投资有较大的差异,这是由旅游产业及旅游产品的特殊性决定的。段二丽(2006)认为旅游行业自身的特性决定了旅游投资具有社会性、政策性、风险性、强依托性、投资大和效益高的特点。

(二)投资模式分析研究

投资模式的要素包括对项目的投资总额、投资结构、投资分期,投资方式等方面的设计。投资模式从投资资金来源构成性质划分,可以分为私人直接投资,政府贷款和银行贷款等;从投资渠道来看,可以分为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和委托投资等;从投资形式来看,分为风险投资模式,BOT投资模式,PPP投资模式等。

在实践中,一个投资往往具备数个投资模式的特点。目前有一个颇为成熟的旅游投资商业模式的分析方法——3L坐标分析法,是由三个角度——旅游业价值链,旅游开发运作链,旅游产业联动链——出发的链条构成的坐标系,旅游产业中所有可能的商业模式,都能在该坐标系中找到位置,发现赢利点,并由此形成商业模式的框架,旅游企业现有的模式也可通过此方法分析得出自有模式的不足之处以适时调整。

选定主投资模式,从政策、法律、人才、管理、企业自身理念等方面进行提升与完善,根据企业和投资方向的自身特点,最适合最匹配就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模式。

(三)旅游投资模式比较分析研究

1、旅游企业投资模式。旅游企业的投资主要包括旅游景区、旅游酒店和旅行社的投资。黄鹂(2005)总结出我国旅游景区的分级投资模式,即遗产景区的投资模式,国家级重点景区的投资模式,和一般景区(省级和县级景区)的投资模式。周蓓(2011)将国内外公共旅游资源景区投资模式概括为三种:国家公园投资模式、国有民营投资模式和直接上市融资模式,建议分级管理。

国内的研究者们多倾向于将旅游景区投资模式分为三个层级,进行分级投资模式管理,这个可以效仿很多国外,比如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公园的投资管理模式。

对于旅游业盈利的主要经济增长点——酒店来说,近几年高星级酒店与经济型饭店成为了当前的热门投资产品,与其实际运作联系较大的投资方式是证券投资、项目投资和产权投资。目前经济型饭店的投资出现了两对矛盾和三类风险,分别是速度与质量,长线与短线的矛盾和成本风险、品牌控制风险与投机风险这三大风险,在投资过程中要注重平衡缓解矛盾和规避分担风险(2007,唐娟)。而关于旅游社及其他旅游企业的投资分析目前还很少有相关的研究文献。

2、旅游房地产投资模式。随着国家对房地产政策控制的越来越严格,旅游房地产成为地产商新的投资标的。黄猛(2006)将旅游房地产投资策略分为三类,即整体性投资策略、应变性投资策略、靶向性投资策略。黄小芳(2010)将旅游房地产投融资模式分为了自筹模式,合作模式和BOT模式三种。王静(2007)认为旅游房地产发展需要开发商的资金实力支持其发展。

3、旅游项目投资模式。旅游投资项目是指为旅游活动或以促进旅游目标实现而投资建设的项目,有单项的,也有多项组合而成。从建设内容划分,有景点、景区项目,饭店建设项目,游乐设施项目,旅游商品开发项目、旅游交通建设项目、旅游培训教育基地项目;从建设的性质划分有新建、扩建、改建、恢复建设项目等。

杜俊义(2007)将我国旅游资源可分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四种类型,支持分层管理模式。段二丽(2006)认为旅游项目投资的幼稚期以品位高、可进入性好的产品开发为主流,成长期为可进入性较差品位较高、品位一般或可进入性一般,或资源禀赋好但开发难度大的产品开发为主流,在收入模式和盈利模式确定后开始设计投资模式。

4、旅游投资模式效益预测研究。国家在旅游投资效益方面,一般通过地方政府工作总结或通过旅游综合收益进行估算,没有较系统的研究。旅游投资效益分析可以运用不同的预测方法来分析财务效益状况的主要指标和利润率指标。学者们多关注于投资模式效益的评算方法。段二丽(2006)认为旅游投资应同时关注社会、经济和生态的综合效益。张静(2010)就以上三大效益分析了江苏省专项资金在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资情况。池彭军等(2005)研究了旅游资源开发投资效益预测的五种预算方法。最后王云才(1997)提出其他三种预测方法,逻辑类推法多适用于从事区域开发的地理工作者;会计行为法多适用于财务分析人员(如注册会计师等);系统分析法多适用于经济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

四、旅游投资模式研究综述总结分析

笔者将国内旅游投资模式研究的内容归纳如下: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明显不同的特征差异,决定了一般的投资模式不完全适用于旅游产业的投资,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投资模式有风险投资模式,BOT模式模式,PPP投资模式等,适合旅游产业的投资模式归纳起来有证券投资,项目投资,产权投资,BOT投资,PPP投资等方式。而旅游投资的效益不仅仅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社会和环境效益,预测旅游投资的经济效益的方法多是用财务状况指标作为评判标准。各界学者对旅游投资模式的改进建议也多是从政府政策支持、行业自身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投资规划等方面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业投融资现状与前景评价[DB/OL].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2010-11-30.

2、兰英英.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投融资模式探析[J].甘肃农业,2011(1).

3、段二丽.旅游项目投资的综合效益分析[D].天津大学,2006.

4、黄鹂.旅游景区投资模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5.

5、周蓓.公共旅游资源景区投资模式及其改革思路探讨[J].生产力研究,2011(3).

6、唐娟.中国经济型饭店的投资模式与投资风险[J].饭店现代化,2007(7).

7、黄猛.我国旅游房地产投资策略研究——以深圳华侨城为例[D].湖北大学,2008.

8、黄小芳.我国旅游房地产投融资模式比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9、王静.中国旅游房地产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云南大学,2007.

10、杜俊义.旅游项目的分级投资模式[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2).

*本文系安徽大学创新项目“产业转移与安徽旅游业承接问题研究”(项目编号:yfc09012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商学院)

作者:肖练

旅游投资研究论文 篇3:

基于制度变迁的浙江省民营资本旅游投资行为研究

[摘要]制度变迁实质上是一种制度创新的过程。浙江省通过制度创新,引导、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旅游业。投资住宿、餐饮等中小型旅游企业、大中型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开发自然或文化旅游资源是浙江省民营资本进入旅游业的主要渠道。目前在浙江省,住宿餐饮业、景区景点、旅行社等旅游环节民营资本均占有重要地位。民营资本的进入促进了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对中西部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投融资等制度创新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制度变迁;民营资本;旅游投资;浙江省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制度变迁(Institutional Change)是指对构成制度框架的规则、准则和实施的策略组合所作的边际调整,包括制度内容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制度变迁可以理解为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新制度的采纳必然伴随着旧制度的改变,对现有制度的修正也是一种创新活动,制度变迁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制度创新(Institutional Innovation)过程。人们的交易行为,是在一定的制度安排、组织约束下进行的,不同的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对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影响不同,从而对经济绩效的影响不同。只要变迁主体从变迁中获得的收益超过付出的代价,制度变迁就可能带来较高的效率。制度变迁有两个来源:其一是内部来源,即制度本身衰退所造成的不适应性,使现存制度激励水平下降,交易成本上升,由克服这种不适应性的努力而引起的制度变迁。其二是外部来源,由于外在因素(如技术、市场等)的变化等引起相对价格变化打破系统平衡,形成潜在利润,潜在利润诱导制度变迁。内部来源的本质是制度存在内在缺陷,制度是上层建筑,这种上层建筑与其基础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制度适应经济基础就会促进经济增长,不适应就会阻碍经济增长。制度与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的不适应性,以及一种制度框架下的交易主体对制度内在缺陷的适应性都会导致制度激励作用下降,交易成本上升。不适应性是制度创新的动力来源,而制度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提高激励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外部来源是外在性变化,这种外在性变化可归纳为3种类型:市场容量的变化、技术变迁、政府政策变化(政府干预)。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旺盛的旅游需求,以及民营资本对旅游开发与投资的浓厚兴趣,直接导致旅游市场容量急剧扩大。政府以改变旅游政策的方式来推动旅游经济的增长,这在当今社会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其理由是当市场失灵时,即当某一经济活动的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不一致,或社会收益与私人收益不一致时,政府就会干预。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旅游采用单一的全民所有制,旅游投入主要依赖政府。随着改革的推进,1986年国家正式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产业。然而,受市场准入、旅游投融资体制等制度的影响,限制了民间资本进入旅游业。面对不断高涨的旅游市场需求,单一的政府投入难以满足旅游发展需要。作为沿海开放省份,浙江省民营企业发达,社会资金雄厚,市场化程度高,接受新思想、新观念能力强。浙江省通过制度创新,在投资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较早地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投资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条依靠“民资、民力、民智”发展旅游业的路子。

2、浙江省投资体制演变与民营资本投资旅游业

1985年以前,传统计划体制尚未从根本上改变,以政府控制的所属国有企业为主导,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投资主体仍以政府及政府控制的所属国有企业为主体,民营资本主要投资个体餐馆、旅馆、个体运输车辆等。民营资本旅游投资规模较小、较分散,影响小。

1985-1995年间,虽然国际、国内旅游需求增长较快,浙江省旅游投资增长迅速。当时浙江省重点发展外向型经济,民营资本投入旅游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民营资本旅游投资增长缓慢。据浙江有关部门统计分析,1985到1990年间,旅游发展基本依靠政府投入,民间资本占总投资的比重不到2%;1990到1995年间,民间资本仅占旅游总投资的6.9%。这期间民营资本主要投资在餐饮、住宿、旅行社、娱乐、旅游商品生产和运输等领域,但投资规模仍然较小。

1995年以后,浙江省政府加快了投资体制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政策(表1),民营资本旅游投资迅速增长,逐渐成为浙江旅游投资的主要推动力。浙江各地为吸引民营企业投资旅游纷纷出台政策,促进了新的旅游投资体制的形成,打破了过去旅游业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的格局。如台州市、临安县等提出“资源让利”,即政府资源股只占开发总股份的20%或25%,在利润分配上让民营投资者占大头,并给予30年的经营权;温岭市对景点建设用地、非经营性基础设施投资等采取了“政策让利”;宁波市委、市政府将旅游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入旅游业,先后出台了《宁波市旅游项目建设补助奖励暂行办法》和《宁波市旅游企业服务创汇创收奖励暂行办法》。

同时,浙江省还加大了国有旅游企业的改革力度,根据“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点实施国有资产从一般性竞争企业中逐步有序的退出,积极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形成多元投资主体。为了给民营资本旅游投资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浙江省政府进一步优化相关的服务。各级旅游主管部门简化审批手续,转变服务作风,从规划、招商、开发、营销和管理等方面实行全程服务。建立了浙江省重大旅游项目库,编印浙江旅游投资手册,并通过“浙江之旅”网站向外发布投资招商信息,在浙江省旅游交易会和贸易洽谈会上进行招商,每年上、下半年两次邀请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出席旅游项目投资新闻发布会,为民营企业和旅游企业架建桥梁。

民间资本高投入对浙江原有的旅游发展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2000年“五一”黄金周,宋城集团下属在杭各公园收入2200万元,首次超过了西湖景区,占到杭州各景点门票总收入的40%。据浙江省旅游局的不完全统计,“九五”期间,在浙江已投入的旅游项目资产总额为86.2亿元,其中民营企业投资为46亿元,占53%;截至2004年年底,浙江投入旅游业的民营资本已经超过200亿元;2005-2006年,已有超过359亿元的社会资金投入浙江旅游业,其中投入在亿元以上的项目近80个。在浙江省最近确定的300多个总投资近亿元的重点旅游项目中,民营资本已占到了60%以上。通过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旅游业,浙江涌现出了宋城集团、开元旅业集团、宁波南苑集团、浙江绿客水务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浙江国旅集团和浙江白云伟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以旅游为主导行业的大型和特大型民营投

资企业,旅游投资规模逐步增大,品牌经营理念逐步深入,旅游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迅速提升。

3、民营经济进入旅游业的方式和途径

3.1以住宿餐饮等中小型旅游企业为切入点

由于投资相对较少,市场准入早,民营经济介入旅游业最为普遍的做法,一般以个体经营户经营形式为主。具体包括开办旅馆、餐馆、饭店、旅行社和商场,生产、加工、出售土特产品等。在完成最初的资本积累后,有的继续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扩大规模;有的转向资本投入高、利润率比较高的行业。

目前,浙江省内一些大型民营旅游企业集团就是以投资住宿餐饮等中小型旅游服务业发展起来的。开元旅业集团1988年从一家县政府招待所(现在的开元萧山宾馆)起步,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性大型企业集团。宁波南苑集团1992年从1家招待所性质的小饭店起步,逐步发展成为新兴民营企业集团。浙江国际旅游集团起步于1993年创办的三类旅行社——奉化华侨旅行社。

还有一些民营企业通过投资住宿业来推进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或为企业其他业务提供方便。如五洋建设集团按四星级标准独家投资建造了五洋假日酒店,开始涉足旅游业。2000年,浙江华元建设置业有限公司先后收购了杭州延安饭店和杭州“梦梁楼”两家老字号旅游服务企业,正式进入杭州旅游服务市场。

3.2以大中型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为切入点

休闲观光农业包括广泛利用农业资源和景观、乡村民俗风情及乡村文化等条件、以“农家乐”为代表的、具有乡村特色的乡村旅游业。这里一般是指规模较大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度假村等,平均投资额都在数百万元以上,浙江省不少民营企业开始以大中型休闲观光农业为切入点进入旅游业。如民营企业传化集团控股投资的浙江省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华宝斋投资5000万元兴建的中国古代造纸印刷文化村等。

据浙江省农业厅课题组的调查,至2005年5月,浙江省共有422个休闲观光农业区,已投资金36.49亿元(表2)。其中由各级财政投入的只有5.72亿元(省级为1.33亿元、市级为1.56亿元、县级为2.38亿元),仅占已投资金的14.44%。而这些资金是各级财政对休闲观光农业区前身(如农业园区、农产品基地等)的投入,而不是针对休闲观光农业区项目的。建设的绝大部分资金投入来自社会各界和工商业主,达29.67亿元,占全部投资的81.31%。

3.3以投资开发自然或文化旅游资源为切入点

目前,以取得自然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权为切入点进入旅游业是大型民营企业普遍的做法。此种方式的选择类型最多,资金来源最复杂,投资规模的差异也最大。早期的浙江民营企业投资此类旅游景区(点)时,采取的方式大多是部分参与、入股和合资等,而且仅仅依靠旅游景点的门票收入回收投资。如今民营企业对旅游业的投资力度日益增大,旅游景区(点)通常都由单个民营企业控股或独立开发。如红楼集团有限公司于2000年1月开始涉足旅游产业,在全国首家国有控股的旅游企业民营化改制中,公司通过公开拍卖方式以9000万元价格竞拍收购了浙江富春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49.6%的国有股权,在全国首开国有控股旅游企业民营化的先河。浙江天松集团于2001年8月成立杭州大明山风景旅游有限公司,开始进入旅游业,开发经营临安大明山省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浙江宝业集团在绍兴会稽山旅游休闲度假中心项目向社会公开招标过程中以26亿多元中标,开始涉足旅游业。

民营经济对文化资源开发的目的是实现文化资源商品化,也就是使潜在的文化资源成为可供大众消费的文化产品。通常的做法是建立大型人文主题公园或社区,一般要求投资者必须具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如宋城集团的旅游开发始于1996年5月18日开园的杭州宋城景区,浙江横店集团是以文化旅游业为切入点进入旅游产业的典型代表。

目前,浙江省陆续有民营企业集团以文化旅游业为切入点进入旅游业。如浙江大普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亚厦集团有限公司联手开发建设的以梁祝故事为主题、以山水风光为依托的“英台故里——祝家庄风情旅游区”;浙江南都房产集团开发建造的中国良渚文化村,依傍良渚文化遗址和绿地水网的生态环境,将建成一个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等多元的泛旅游卫星城镇。

4、浙江省民营经济旅游投资主要领域分析

浙江省民营经济投入旅游业已从单纯涉足宾馆、饭店经营、景点景区开发,发展到覆盖全省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

4.1住宿餐饮业

近年来,浙江省民营资本大量涌入饭店业、餐饮业。随着民营经济大量投资饭店业,民营企业在饭店住宿业已占据了半壁江山。据浙江省旅游局行业管理处2004年底的不完全统计,饭店所有制中,国有企业占39.5%,集体企业占6.27%,民营企业占32.38%,股份制企业占21.35%,外商独资企业占O.4%。随着企业转制的推进及投资主体的变化,民营和股份制比例都有进一步的上升。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私有民营饭店日益增多,饭店产权交易活跃(表3),改变了以往上规模饭店大多由国有部门所有或控股的比例。从餐饮业来看,全省80%的餐馆属私营企业。

随着浙江省民营资本大量涌入饭店业,浙江的饭店住宿业发展迅速(表4),至2006年底,达到1096家,比上年净增94家。在其中的19个五星级饭店中,杭州索非特西湖大酒店、杭州开元名都大酒店、杭州千岛湖开元度假村、南苑饭店和上虞国际大酒店等都是民营企业投资或参股建设经营的。

4.2景区景点

近几年来,通过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旅游业,浙江的旅游景区(点)快速发展(表5),已建成了一大批上档次、上规模的旅游项目,并迅速成长为旅游的热点和亮点(表6)。目前,全省80%以上的休闲娱乐项目都由民营资本参与操作。在国家旅游局公布的103家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中,浙江有11家企业人选,其中8家是民营企业,数量是全国之最。在全省17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中,民营企业占了70%强。

4.3旅行社

目前,浙江三类旅行社基本上都是民营资本,民营经济投资旅行社,是浙江近年来旅行社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据浙江省2005年旅行社年检通报显示,2005年浙江省旅行社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填报企业性质的1027家旅行社(含国际社和国内社)中,国有企业69家,占总量的6.72%;集体所有制企业29家,占总量的2.82%;股份合作制企业50家,占总量的4.87%;联营企业2家,占总量的0.19%;有限责任企业730家,占总量的71.08%;股份有限企业48家,占总量的4.67%;私营企业95家,占总量的9.25%;其他性质的企业2家,占总量的0.19%;港澳台商合资经营企业]家,港澳台独资企业1家,分别占总量的0.01%。其中,有限责任企业、私营企业分别比2004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在有限责任企业中,80%以上的企业为自然人控股,浙江省旅行社的性质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5、结论与建议

浙江省旅游经济发展的历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行为强制性与市场利益诱致性相结合、内部来源和外部来源两种动力相结合的制度变迁轨迹。民营资本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组织和实施的诱致性变迁,是通过政府主体的积极倡导和参与实现的。民营资本在制度变迁中扮演着第一行动集团的角色,政府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产包权的界定和保护,助民营资本一臂之力。这种带有明显市场主导特征的旅游经济制度,比较典型的表现形态是利益驱动、民营投资、自主决策。因此,一批民营资本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为获取潜在收益率先进行旅游景点的开发,并取得了巨大的利润。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其他行为主体响应获利机会,纷纷加入旅游开发的行列,以获取潜在的旅游净收益。政府主管部门因势利导,适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典型的是资源让利的政策。政府还对包括旅游管理制度、旅游收益分配制度、旅游促销机制、景点整合机制、景区门票制度等在内的一系列体制和机制进行了改革,这种行政性的改革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此外,政府在投资基础设施配套等公共旅游产品和准公共旅游产品上,为民营资本发展壮大做好了铺垫。

民营企业加盟旅游业是中国旅游体制投资形式多元化的标志之一。长期以来,中国旅游业受制于资金短缺问题的困扰,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在优势还远没有充分释放出来,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需求,成为旅游经济规模增长的最大制约因素。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旅游业发展方面的引导作用,积极推进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政府要通过制度创新,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治理结构、运作方式和管理机制,大力吸引民营经济投资旅游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以推进我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战略的实施。

作者:陆 林等

上一篇:看不懂的法学论文下一篇:中国音乐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