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控下企业投资论文

2022-04-21

近年来,我国企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投资管理不仅关系这企业的整体发展,而且对于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将企业投资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应对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企业投资管理内涵的分析,进而对企业投资管理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风险管控下企业投资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风险管控下企业投资论文 篇1:

企业如何构建“双重预防机制”

为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实现风险超前预知、超前控制和事故隐患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及时管住风险转化为隐患、事故的源头,2016年4月和10月,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先后印发了《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2017年3月28日,全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座谈会在甘肃兰州市召开。无论是上述两个文件还是座谈会,都对企业构建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提出了具体要求。笔者围绕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在推进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构建方法予以具体介绍。

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已提出很长一段时间,尤其在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后,很多企业开展了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工作,并做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问题也很明显,主要有以下6点:

1.风险管控意识弱

一些企业没有认识到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养成风险管控的意识。这些企业往往根据上级公司的要求或在同行业的学习中生搬硬套地开展本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其自身并不知道如何在工作中实施风险管控。导致的结果就是企业自身缺乏主动性,多因上级领导要求而机械性地开展工作,甚至认为此项工作没有意义,浪费时间。

2.形式多于实效

一些企业开展的风险辨识评估工作,形式多于实效,对提升员工安全意识,提高企业风险管控能力效果不大。在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时,这些企业的负责人将风险辨识评估任务分配到各个部门,各部门又将工作分配给部分员工,由这些员工各自辨识本部门存在的风险,然后将风险辨识结果转送安全管理部门进行简单汇总,经负责人签批后成为企业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这种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过程过于形式化,没有进行充分动员和学习,没有做到全员参与,其辨识评估结果也大打折扣。

3.辨识评估不充分、不全面

一些企业在风险辨识评估过程中,选取的辨识范围过于狭窄,没有覆盖全流程、全区域。部分企业片面理解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就是预防、控制人身伤害事故,也只围绕这一事故类型开展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工作,而对设备事故、自然灾害事故、公共安全事故等其他事故类型的风险辨识评估不充分、不全面,甚至没有开展风险辨识评估。此外,还有企业将辨识评估对象划分为若干个单元,逐个单元开展风险辨识,但常常忽略了单元之间的关联性,削弱了整体风险的辨识效果。

4.风险判定靠经验,少准则

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基本都对风险等级进行了划分,但常常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对同样的风险,不同的人员划分的风险等级不一样。這说明,辨识人员对风险等级的判定没有运用统一的准则,而是依靠自身的经验,当出现分歧时也没有进行仔细沟通。

5.不善用风险评估成果

一些企业制定的风险管控措施就是参照了安全规定中的某条规定执行的,内容极其简单,其管控措施不明确、不具体,也没有落实责任部门、实施人员。从这一点反映出企业不知道如何应用风险评估的成果,使风险评估变成“鸡肋”,风险管控流于形式。

6.隐患排查与风险评估脱节

一些企业开展隐患排查时,往往以规章制度的要求为依据,而不是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导致企业的实际风险点与隐患排查的重点存在偏差,甚至出现排查盲点。另外,企业在开展隐患排查或巡回检查时,往往不考虑排查对象的风险大小,导致一些风险高的危险点排查力度不够,及一些事故发生概率高和事故后果轻的危险点被忽略。

“双重预防机制”构建方法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应将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考虑,并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动态管控。笔者认为可从6方面着手:

1.建立领导机构

企业可根据自身组织机构特点,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领导机构。若企业规模较小,该“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领导机构可直接组织员工全员参与风险辨识评估、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若企业规模较大,可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领导机构基础上,根据部门、车间、班组、岗位或工艺过程再划分若干分支机构,各分支机构可组织员工开展其工作范围内的风险辨识评估、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风险评估管控

(1)风险辨识评估

企业需根据自身特点,参照相关制度和规范,制订科学合理的风险辨识评估程序,选用合适的辨识评估方法,组织全员参与,开展全方位、全流程的风险辨识评估。同时,企业也可根据自身需要,组织专家参与或指导风险辨识评估工作。

辨识评估准备。辨识评估人员在开展风险辨识评估工作前,需要准备必要的资料,熟悉物料理化特性、生产工艺流程、设备设施功能,分析本企业及相关行业企业事故资料。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一些生产人员和技术人员懂工藝、懂技术,但不一定懂风险辨识评估方法。为避免在风险辨识评估过程中出现偏差或错误,企业可根据风险辨识评估人员的知识结构、工作经验等,有针对性地开展风险辨识评估知识培训。

确定辨识评估范围和对象。企业可根据地理区域、自然条件、物料材料、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作业活动、人员行为等划分出辨识评估范围和对象。

实施辨识评估。风险辨识评估的方法很多,大致可分为定量和定性两类,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风险评估方法。在开展风险辨识评估时,企业可参照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 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充分考虑分析“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条件下的危险有害因素,以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及计算风险值。此处的“三种时态”是指过去时态、现在时态、将来时态。过去时态主要是评估以往残余风险的影响程度,并确定这种影响程度是否属于可接受的范围;现在时态主要是评估现有的风险控制措施是否可以使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将来时态主要是评估计划实施的生产活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影响程度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

“三种状态”是指人员行为和生产设施的正常状态、异常状态和紧急状态。人员行为和生产设施的正常状态即正常生产活动;异常状态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生产设施故障;紧急状态是指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重大危险,如发生设备事故、火灾爆炸事故。

同时,在进行风险辨识评估时,企业还应采用GB 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辨识企业中的重大危险源,将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纳入重大风险进行管理。

(2)划分安全风险等级

通常情况下,将安全风险从高到低依次设定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4个等级。辨识评估人员在确定安全风险类别之后,可利用风险辨识评估方法中的风险等级划分依据,将安全风险划分为4个等级。若选用的风险辨识评估方法不能直接划分风险等级或其风险等级划分不是4级时,可对该方法进行适当修订,由专家、熟练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分析,判断风险转化为事故的条件、可能性及后果,共同讨论确定风险等级。

(3)建立安全风险清单

在进行风险辨识评估和确定安全风险等级之后,企业需建立安全风险清单。安全风险清单包含风险名称、风险位置、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等内容。企业若存在重大安全风险,还应建立重大安全风险记录,重大安全风险记录包括重大安全风险名称、风险位置、工艺技术条件、技术保障措施、管理措施、应急处置措施、责任部门及工作职责等内容。

(4)绘制安全风险图

企业可依据安全风险清单,绘制安全风险图,将辨识出来的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在厂区平面布置图中分别用红、橙、黄、蓝4种颜色进行标示,当风险标注位置重叠时,除需标注颜色外,还应用简洁的文字予以说明。如资金、技术等条件允许,企业可将安全风险在GIS地图、三维立体布置图中利用4种颜色进行标示。一些无法在平面布置图、GIS地图和三维立体布置图中标示的风险,可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绘制风险对比柱状图、饼状图等图例标示。

(5)上报重大安全风险

按照《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要求,对于重大风险,企业应报告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监管部门。为此,企业可依据各行业或各地区设定的安全风险分级原则;通过对照分级,确定本企业需上报的重大安全风险。

(6)分级管控安全风险

企业需根据自身各级组织机构的安全职责,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实施安全风险分类、分级、分层、分专业进行管理,逐一落实企业、部门/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分别确定领导层、管理层、员工层的风险管控清单。

企业可针对安全风险的特点,通过采取消除、降低、冗余、闭锁、屏蔽、防护、警示等措施,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经营系统、作业场所、作业岗位还需制定专项风险管控方案,进行重点管控。

企业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同时考虑风险管控措施失效,风险增长之后须采取的预测预警措施。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从设备设施、人员行为、作业场所、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安全风险预测预警条件。达到预测预警条件,立即采取预警行动。为了在事故发生后能有条不紊地开展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企业必须分类、分级制定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处置措施,确定应急响应专业分工,并根据事故发生类型、应急响应层级实施应急处置行动。

3.隐患排查治理

风险管控措施失效或弱化极易形成隐患,酿成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是管控安全风险的重要手段,隐患排查的层次、深度、频率等可依据风险等级的高低来确定。通过隐患排查,尤其是针对存在重大風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排查,及时发现隐患;通过隐患治理,及时消除隐患,从而斩断隐患演变成事故的链条。

企业应运用风险管理的思想,将隐患纳入风险管控的范畴,对隐患排查的结果按照风险评估的方法进行分析,划分隐患等级,按照分类、分级、分层、分专业的要求,制定隐患治理措施,编制隐患清单,并将整改责任逐一分解落实,确保隐患得到及时处理。同时,企业在制定和实施隐患治理方案时,要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对于企业无法依靠自身力量整改的风险非常高的重大隐患,可向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监管部门提出申请,协助整改。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四司曾印发《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该指南对隐患排查治理进行了系统阐述,可作为企业实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技术支撑。

(1)隐患排查

企业可采用日常巡查、专项排查的方式,对设备设施缺陷、人员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不良条件、管理缺陷等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并及时、准确和全面地记录巡查、排查中发现的问题。

(2)隐患分级

企业在开展隐患排查的同时,需对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级。隐患可分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一般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隱患。重大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企业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3)建立隐患清单

企业应将排查出的隐患建立清单,隐患清单包括隐患名称、隐患类型、隐患位置、排查发现时间、隐患基本情况、整改措施、整改负责人、整改时间等内容。

(4)隐患上报

企业应当每季度、每年对本企业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在规定时间向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监管部门报送统计分析表。对于重大隐患,企业还应及时报告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隐患的治理方案等。

(5)隐患治理

对于一般隐患,由企业及企业内部各部门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组织整改。对于重大隐患,由企业组织制定、实施隐患治理方案。重大隐患治理方案包括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所需的经费和物资、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等内容。

4.信息化建设

企业有必要建立安全风险管控数据库,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安全风险动态管控质量,达到可视化管控的效果。比如,企业可将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定期评估、变更评估、预测预警、应急响应,以及远程监测、自动化控制等数据信息,纳入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信息化管理;充分应用安全风险图对风险进行动态提示,实现异常自动报警,整改处理记录自动跟踪,达到安全风险可视化管控效果;利用计算机便利的统计功能,实现安全风险数据的自动分析及统计结果的自动更新,形成各类统计数据的对比研究,帮助企业提升安全风险管控能力。

5.动态管控

企业要高度关注运营期间风险点的变化情况,通过查找隐患和动态评估,及时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风险和隐患处于受控状态。比如,企业应定期开展风险辨识评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更新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清单、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和重大风险、重大隐患档案;企业各部门/车间、班组及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辨识出的风险信息和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隐患信息,应及时补录到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清单、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和重大风险、重大隐患档案中,并及时采取工程技术或管理措施予以处理;企业应及时分析隐患排查数据,若发现反复出现同种类型的隐患,应校核目前采取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是否已失效,确定是否需要提升风险管控层级;当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或职业危害事件,调整生产工艺和变更重要设备或关键设施,投资新改扩建工程项目,以及实施重大风险或重大隐患治理时,应对安全风险重新进行辨识评估,制定新的管控措施。

总之,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企业在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时,应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并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相互补充、融合建设;应坚持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动态循环模式,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建立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

作者:杨文涛

风险管控下企业投资论文 篇2:

企业投资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我国企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投资管理不仅关系这企业的整体发展,而且对于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将企业投资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应对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企业投资管理内涵的分析,进而对企业投资管理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旨在提高企业投资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保证企业实现投资利益最大化。

企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其为了确保能够获取最大的利益,会进行一系列的投资行为,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在投资上的规模越来越大,这种投资行为在给企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对企业的经营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性。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时,一定要针对整个投资行为做好风险防控,加强对企业投资的管理行为,提高企业的投资管理水平,保证企业经营能够稳定有序。

一、企业投资管理的内涵

企业投资行为是指企业在运营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对资本的优化配置活动,企业通过对市场中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和产品进行调查和分析,进而通过企业自身所具有的的优势资源对潜力企业和产品进行投资,来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的行为。企业投资主要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对内投资是指企业使用资金用于内部设备建设,提高企业的内部生产水平,而对外投资则是指企业对金融产品和其他企业、行业的投资行为。

二、企业投资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投资战略缺乏科学性

企业的投资战略是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在制定的,企业在进行投资行为时首要保证是要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进而根据现有的经营情况进行投资行为。企业开展投资活动是为了使企业的剩余资金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因此,企业在制定投资战略中,要对投资目标进行仔细调查,有些企业由于只顾眼前利益,使得企业的资金受到风险,如乐视贾跃亭负债事件中,乐视总裁贾跃亭在乐视电视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受到无人驾驶汽车利益的影响,使得乐视转而加大投资无人驾驶汽车领域,造成乐视集团出现负债危机,进而造成破产现象。企业投资战略的制定过于片面,会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益,使企业由于投资不断出现资金断链的问题,进而影响企业的整体经营。

(二)资金投入缺乏前瞻性

企业在自身经营状况和资金状况良好的条件下对其投资资金进行规划管理,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投资金额以及对企业外部的投资金额进行预先管理,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保证企业能够正常运行。企业通过对资金进行预算能够有效控制其资金使用状况,对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合理科学的预测。如果对企业的资金投入缺乏前瞻性,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整体资金运作情况,造成企业资金在实际运作中出现资金不足、断链等现象,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

(三)投资管理缺乏监督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大多数企业对投资项目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融资工作,但是对投资项目缺乏后期监督管理工作,进而影响企业整体运营。大多数企业都不重视监管投资项目,使得有些企业的投资项目无法与企业产生联系,对企业的预期收益造成影响,加大了企业的投资风险,同时企业对其的投资风险的管控工作也缺乏实际应用,大多数的企业在风险防控上都是迫于公众和国家的审计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监管审查行为,缺乏对企业投资项目的科学、公正、切实可行的监管公正。

(四)技术投资缺乏市场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投资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只有投资产品与市场需求相一致,才能保证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保持竞争能力。但是,有些企业对于技术投资项目中产品定位和产品性能等市场关注重点缺乏重视。有些投资项目的技术成果不够成熟就进行生产使用,导致产品出现问题,进而影响企业的投资收益,如三星Note7爆炸事件,三星企业为了抢占苹果手机市场,对于产品的研发工作不够严谨,导致投入使用的三星手机出现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品牌信誉,导致该投资项目市场收益大大减少。此外,我国大多数企业对于技術研究的经费投入不足,项目在前期运营中就受到限制,对于后期的发展造成了影响,而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的投资风险也在逐渐扩大。

三、企业投资管理应对策略

(一)构建科学的企业投资战略

企业要依托自身的经营状况来构建科学的企业投资战略,按照规定的投资战略进行投资工作,才能够保证企业投资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首先要对投资行业的前景和投资企业的资金状况、发展方向、国家政策等因素进行系统的调查了解,其次,企业根据对上述内容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对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构建科学的企业投资战略,使得企业的投资行为能够安全有效,确保企业能够在投资中获取经济利益。

(二)建立资金预算系统

资金预算系统对企业经营发展具有重要的规划作用。企业在经营中要根据自身当前的经营状况,将企业当前的所需要的资金和未来所需要的资金进行具有前瞻性的预算,尤其是企业在投资中对每个部位所使用的资金情况要进行详细的预算,如前期建设资金、人才投入资金、设备投入资金等方面都要做好科学的预算管理,对投资中整体资金运作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了解企业整体运营情况。

(三)加强企业投资监管工作

首先,政府要建立专门的投资监管部门,为企业的投资行为提供科学的监管流程,通过专门的监管流程和人员对企业的投资项目进行监督和管里,对企业的投资风险防控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次,企业本身要完善内部监管制度,强化对投资项目的审查工作,定期对投资项目进行审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保证投资项目顺利进行;最后,企业要讲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结合,共同对投资项目进行监督和管里,实现投资利益最大化。此外,企业对投资项目要进行成果验收工作,保证投资项目能够可持续发展。

(四)强化市场技术研究成果投入

技术投资项目是当前企业发展的重点,企业要强化市场技术研究成果投入工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技术成果投入使用。首先,企业在其技术项目投资时,要对市场进行细致的调查,对市场需求信息进行收集,使得投资项目满足市场需求;其次,要加强对技术研究人员的引进和配置工作,重视对研发设备和研发部门的资金投入,保证技术投资项目能够顺利进行;最后,要对技术成果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管工作,对于研发部门所研究的技术要优化选择,对于不符合市场需求以及创新能力不高的成果不予继续投入。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企业投资管理内涵的分析进而分别从构建科学的企业投资战略、建立资金预算系统、加强企业投资监管工作、强化市场技术研究成果投入四方面对企业投资管理应对策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仍然存在投资战略缺乏科学性、资金投入缺乏前瞻性、投资管理缺乏监督性、技术投资缺乏市场性。因此,未来仍需要加强对企业投资管理的研究工作,为提高企业投资水平,促使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进而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为四川华蓥山广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胡绍文

风险管控下企业投资论文 篇3:

企业投资风险管控的探讨

摘 要:本文在对企业投资风险进行简要概述的基础上,对企业投资中存在的具体突出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的企业投资风险管控措施分析探究,为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实际中的投资风险管控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投资风险;管控

企业投资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正确的投资可以扩大企业规模、产生稳定的投资收益以及显著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投资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投资风险也相伴而生。如何正确规避风险,切实保证投资风险管控工作的有效实现,是企业在投资工作中需要尤其注意的重要问题。

1 企业投资风险概述

企业投资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投资选择成功与否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投资的分类调整,有利于企业对投资的掌控和对投资风险的有效管控。通常情况下,可以依据不同标准对投资进行分类。按照投资目标,投资分为实业性投资与资本性投资;依据投资方向,投资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投资多元化有利于企业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前提下,多渠道地获取收益,与此同时,也意味着更多风险的存在。

投资风险可分为系统与非系统两类。系统风险具有普遍性,其重点强调宏观层面各种指标的变更所引发的投资风险。系统风险难以规避,具有很强的客观性,诸如通货膨胀、金融危机等都属于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更多表现为个别属性,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可以运用相关措施进行化解掌控,因此,是企业进行投资风险管控的方向和重点。

2 企业投资中的问题

当前在我国企业投资工作的进程中,存在各项问题,对企业发展与投资风险掌控起着消极影响。其中突出存在的问题如下:

2.1 盲目扩大投资

盈利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和发展的保证。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存在很严重的盲目扩大投资行为。很多企业为追求高额利润,在缺乏理性分析的状况下,向陌生产业领域尝试投资,以期达到扩张经营范围、寻求高额回报的目的。一些企业在投资中,严重忽略实际情况,盲目进行跨地域、行业的投资行为,从而大大增加了投资风险发生的几率。

2.2 风险意识淡薄

企业管理层在投资方面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面对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态势,很多企业依旧没有及时树立完备的风险理念,在投资中缺乏足够的风险管控和预警意识[1]。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秩序混乱、漏洞百出的情况,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无法提供详实紧缺的数据,在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工作上存在缺陷和滞后问题。淡薄的风险意识会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而在企业投资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隐患。面对投资风险,缺乏足够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的企业无法做到切实的应变调整,从而致使投资亏损和失败,不但会削弱企业受益,甚至会对整个企业的发展带来灾难性的打击。

2.3 管理水平滞后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企业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均尝试开展多元化经营模式,从而降低投资风险,保证企业的平稳运营发展。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一些企业管理层在投资管理中缺乏足够的科学指导理念,使得投资过程存在盲目性并且效率不高。企业投资进程中,要运用科学管理理念对投资项目进行管理,对项目的资金、质量、进度、安全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工作,切实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把关工作[2]。企业缺乏完备的科学管理理念会直接导致管理水平的滞后,致使投资进程出现混乱,项目无法正常运转,使利润收益远低于投资预期,在财务管理方面造成严重的风险负担,甚至导致企业亏损,出现严峻的财务危机。

3 提升企业投资风险管控能力的措施

3.1 增强投资宏观分析水平

企业在开展投资工作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投资发展战略与规划,强化战略导向作用。其中包括:对投资环境和规模进行切实的宏观分析工作,了解候选投资行业和项目的市场环境,避免项目中存在极端垄断现象,选择竞争程度适中的行业进行投资工作。同时,企业要正确对自身实力进行评估,量力而行,保证投资方向的准确可靠。企业管理者需要充分掌握市场所占份额、市场需求等信息,保证投资的稳妥精准,有效规避投资风险的出现。投资规模方面,需要保证对投资规模进行明确的掌控工作[3]。针对企业中普遍存在的规模效益缺失情况,企业需要在保证财务可承担的风险范围内,合理扩大企业投资规模,从而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保证企业在不断增强竞争力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投资风险。

国有企业中,对投资项目需要通过科学民主的决策流程进行投资项目的选择和决定工作。投资项目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重大项目则需要聘请外部专家进行评审决策。决策进程中,需要对资金投入与利润回收的科学性进行分析,并切实对投资回收期进行掌控。国有企业管理者与分析论证人员需要站在客观角度分析企业技术、资金实力在投资项目中的可行性,保证对投资项目进行正确的取舍。董事会作为国有企业的决策核心,需要对决策流程进行切实的规范工作,董事会需要最终就投资分析结论、方向、具体方式等做出决议,并对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工作,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客观性,防止个人意志和盲目投资对国有企业投资的消极影响。

中小企业则需要对市场宏观环境进行及时了解,认真研究分析市场环境变化,掌握变动趋势和规律,运用各项具体措施进行调整工作,不断更新财务管理措施,提高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应变能力。同时,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体系,通过增强财务工作人员业务素养、提升财务管理效率等方式,保证财务管理体系高效稳定运行。

3.2 健全投资风险预警机制

投资风险预警工作需要通过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作为基础,依据企业投资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设定一些容易引起企业投资波动的指标,从而保证对投资进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切实的管控工作。具体的预警机制中,需要保证预警组织的完备,使其可以保证预警工作的效率和持久功用[4]。在风险信息方面,需要严格进行资料数据的统计收集工作,在有效分析的前提下,有效发现潜在的投资风险。风险信息系统需要保持开放和顺畅,从而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实时精确的信息保证。风险分析层面上,需要保证分析的合理性,保证企业可以发现投资风险中的各项初期特性,并进行具体应对措施的制定,切实转移或规避投资风险,减少投资损失。

国有企业投资工作具有一定的规范要求,通过合理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切实保证投资的最终目的,即经济效益提升的实现。在投资中,需要合理进行风险控制,避免投资中的重复和低效作用出现。对已经扭亏无望的企业需要及时停止投资的追加;对资产状况不明朗、资信状况不佳的企业需要拒绝投资。通过各种措施保证国有企业投资的可行性,切实保证国有企业整体经济利润的有效提升。中小企业需要了解投资风险发生和存在的普遍特征,并对风险出现和作用机制进行具体研究。中小企业同样需要重视投资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切实防范潜在投资风险的逐步积累而导致的突然性释放,从而保证中小企业投资的安全性。风险预警体系中,中小企业需要重视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工作,对项目建议书、投资项目评估等工作进行合理设立和具体分析研究。

3.3 提升投资风险管理水平

投资风险管控工作需要科学的管理措施保证管理水平的提升。具体投资管理工作中,需要在企业中进行风险管理的文化建设工作,保证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在企业投资过程中担负起风险识别工作,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好每一处细节,保证风险管理文化的切实建立。企业需要在员工中宣传投资风险管控理念,同时定期进行风险控制管理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工作,提升整个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为企业投资风险管控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5]。

国有企业需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模式提升投资风险管控能力。在国有企业改革的新形势下,需要明确规范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决策流程,针对改革出现的新精神对企业管理层工作人员进行具体的要求,保证管理人员在切实领会的基础上可以严格施行各项措施,从而保证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管控的规范性和时效性。中小企业在投资风险管理方面,需要认识到风险与利润报酬的正比例关系,同时,实际投资中可以根据投资项目进行组合式的投资方式,保证在可能出现风险的情形下,通过分散投资,实现盈亏相抵或者依旧可以获取利润的情况。中小企业好可以运用兼并、联营等投资方式,切实规避风险,取得更高盈利。

4 结束语

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状况对投资项目的各环节要素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工作,在完善风险预警体系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培训工作,运用各项措施,对企业投资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及时的发现和控制工作,尽可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促进企业平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泉军.风险投资项目运行中的投资风险控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04).

[2]于静霞.新能源企业融资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3]程振峰.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1).

[4]沈继伟.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控制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2(12).

[5]程振峰.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6).

作者简介:方林(1978-),汉族,湖北人,本科,中级会计师。

作者:方林

上一篇:潜在风险与财政金融论文下一篇:企业管理创新必要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