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庭英语教育综述论文

2022-04-22

摘要:近年来,幼儿英语教学在我国获得蓬勃发展,幼儿时期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在幼儿阶段采用浸入式教学的理念已被我国教育者接纳。然而,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受到学校、教师、教材、家庭环境四大要素的制约。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改革传统的教学观、评价观、学生观有重要意义。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幼儿家庭英语教育综述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幼儿家庭英语教育综述论文 篇1:

影响英语基础教育的家庭因素研究综述

摘 要: 作者综合梳理近十年来国内英语教育与家庭影响的相关文献,从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文化环境、家庭教育理念等方面对影响英语基础教育的各种家庭因素进行分类说明。研究分析表明,良好的家庭经济条件将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经济支持;外部家庭环境、家庭文化活动和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孩子英语学习效率和效果;家长的英语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家长的导向作用和对英语的态度影响孩子的人生价值取向、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

关键词: 英语基础教育 家庭因素 家庭教养方式

一、引言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如今,在我国大部分城市,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都开设有各种形式的英语课程,同时各种英语培训机构也应运而生。《国家英语课程标准(2003)》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每个人从一出生开始,就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里,家庭环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

二、影响英语基础教育的家庭因素

有关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影响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874年英国学者对于父母职业对于孩子的影响。之后德国和其他很多国家的社会学家和语言学家对家庭因素和外语学习的关系进行过很多调查研究。在国内,沈菊仙等(2002)研究了家庭心理环境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李燕芳(2004)对汉语儿童早期英语读写能力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家庭英语读写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张晓晴(2006)研究了家庭因素对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影响,石涛阳(2006)研究了家庭背景对上海市基础英语教育的影响,王文辉(2007)针对中国文化环境下中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与家庭背景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牛建辉(2008)通过问卷和访谈等对家庭背景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影响作出研究,梁军(2008)研究了家庭、学校、学生综合因素与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效果关系,朱俐(2010)研究了儿童二语习得与家庭语言环境的关系。

研究国内外英语教育与家庭影响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迄今为止,主要是从三个方向谈论的:第一是相对性研究,即以英语教育为基点,探讨家庭因素及其他方面因素对于英语教育的各方面的影响(如环境因素对儿童英语学习的影响);第二是以影响英语教育和学习的因素为基点,讨论影响英语教育和学习的包括家庭因素在内各方面的因素(如影响英语学习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分析);第三是相关性研究,即围绕家庭因素与英语教育的关系展开(如家庭,学校和学生综合因素与基础英语教育效果的关系),并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不管哪种探讨方式,归根结底都是以学生为中心,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英语教育和家庭教育、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本文综合梳理了近十年来国内英语教育与家庭影响的相关文献,从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文化环境、家庭教育理念等方面对影响英语基础教育的各种家庭因素进行分类说明。

1.家庭经济条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从中国近现代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比较平稳快速的时候,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力度也在迅速提升。经济的发展会为英语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经济支持。

较好的家庭经济状况意味着他们有较高的经济支付能力,能够为其子女的教育投入更多的资金,从而能够为其子女提供充足和必备的学习资源,为他们提供课后练习英语的机会和学习英语所需的硬件设施。国内外对家庭经济状况与在校生学习成绩和个性发展的关系的研究一直都比较重视。牛建辉(2008)[1]在家庭背景对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收入越低,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也越低;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对子女教育的投资也相对提高。从家庭经济收入条件看,家庭经济状况稍好的家庭(月收入3000元以上)会参加其他一些有偿教育,如英语训练营、出国学习团等。月收入1500元以下的家庭在各项有偿教育参加人数上稍少于其他家庭。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英语学习的途径。

物质是基础。稳定有力的家庭经济状况是保障孩子的物质需要、学习环境、健康条件等方面的基础条件,客观上为孩子的个人成长和持续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保证。同时,优越的家庭背景能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各种形式的学习机会和资金支持,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

2.家庭文化环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最富有感情色彩的社会初级群体,家庭制度也是一种社会制度,家庭是人与社会关系的桥梁。家庭制度既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又反映社会文化。李培林在其《中国社会分层》一书中,把家庭文化背景主要分为:(1)家庭外部的社会环境,包括有形的社区和无形的人际关系;(2)家庭内部的文化环境,主要指家庭中父母所创造的文化环境。文化环境包括家庭文化活动,父母的关注和父母的语言基础。[2]家庭文化活动指读书看报、听音乐会、参观博物馆等文化活动,孩子跟着这样的父母,从小潜移默化,其学习能力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许多研究显示,教育程度越高的父母,越是关注子女的学业,期望较高,鞭策也较为殷切。而在影响个人教育程度的各种因素中,父母的鼓励所发挥的作用较大。不同阶层的父母在日常用语表达中,其语法和表达的复杂程度也不一样。教育程度越高的父母越用较复杂的表达方式对子女说话,这自然也会影响到子女的学习能力。

牛建辉(2008)将家庭文化分为家庭文化资源、家庭文化活动。家庭文化资源就是指书籍、文具和电脑等读写工具。家庭文化活动包括孩子和家庭主要成员一起进行的读写活动,包含了他们所有的家庭读写经验。家庭文化资源通过家庭文化活动作用于学生,并发挥其积极效用。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影响家庭文化,影响父母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态度和帮助,主要表现在能够对孩子的英语学习进行指导。Burstall 1975年对英国一所小学学生的法语学习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在法语听、读、写方面,平均分高的学生父母一般职业社会地位都高,平均分低的学生父母职业社会地位相应的低。王文辉(2007)[3]运用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方式,借助SPSS软件,针对中国文化环境下中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与家庭背景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父母的学历和英语水平与中学生英语学习有紧密关系。总体来说,父亲的学历和文化程度越高,孩子的英语听、读、写成绩越高;父亲的学历和文化水平越低,孩子的英语、听、读、写成绩就低。一般孩子英语程度好的,父亲受教育程度也高。父亲的英语水平对孩子的英语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孩子的英语成就。父母的英语水平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满足指导孩子学习英语的需要。同时,研究表明,父母对于英语知识的兴趣越高,孩子的英语成绩越好。

可见,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是改善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举措。良好的外部家庭环境如优良的社区环境和家庭与社会其他人的和谐关系,积极的家庭文化活动和对孩子的合适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效率和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3.家庭教育理念

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聘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进行教育。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父母的英语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父母的教育指导作用都对孩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家庭成员对学习英语的重视程度,父母对孩子英语学习的关心重视、父母对于高水平英语学习成果的态度、父母对孩子英语学习成果的期望、都对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成果产生影响。李丹(2006)[4]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采用问卷法、观察法和关联研究法,对某所小学五年级两个班随机抽取的6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家长非民主教养态度,工具型教育价值取向和儿童消极的单独文化活动更容易导致儿童外在学习动机的形成。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是改善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举措,而父母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同时加强培养其自我实现意识和健康的内在素质又是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突破口。牛建辉(2008)通过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发现,对英语不感兴趣、那些从不关心英语的家长,他们对孩子的英语活动从来不参加到经常参加所占百分比呈降序排列;而非常关心英语对英语很感兴趣的家长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活动从来不参加到经常参加所占百分比呈升序排列。

由此可见,家长的英语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家长的导向作用,以及对英语的态度影响了孩子的人生价值取向、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积极营造家庭教育氛围,可激发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所有家庭成员积极参与的合作学习模式对英语家庭教育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

4.其他相关家庭因素

家庭心理环境也叫家庭心理氛围,它是指在一定的家庭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下,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感受、情绪和态度等心理状态的总和。它由家庭的人际关系所决定,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据相关问卷调查和访谈表明,一部分小学生因为家庭心理环境的影响,受父母的重视程度、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习英语的热情降低。相对城镇学生而言,农村学习英语的环境较差,特别是对于家长的文化水平及所处的环境而言,家长观念较为陈旧,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致使农村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受诸多心理因素的影响,如对英语产生恐惧心理,英语学习兴趣降低,缺乏学习英语的进取心,等等。

还有家庭英语语言环境,家庭的地理位置,孩子数量,出生次第,日常生活的规律,父母的最高学历,父母有无学习英语的经历,父母的长期职业,父母对西方文化的兴趣等都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影响英语基础教育的家庭因素有多个方面,其中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起着主要作用。但同时,付美榕(2007)研究发现,优越的家庭条件不在于财富带来的奢华与富足,而是事业稳定、知书达理的父母营造的良好氛围。[5]几方面在影响英语基础教育的同时,又相互影响。孩子的个人成就更多取决于家庭的文化环境而非物质环境。社会教育界要从几个方面采取系统措施以提升促进孩子的学业成就和个人发展。

三、影响英语基础教育的家庭因素研究现状及其不足的建议

尽管英语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是个人活动,孩子们是主动的学习者,但其学习必须得到周围人的引导;父母、教师和生活中的其他关键人物通过提供中介学习经历对孩子们的学习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家庭因素影响的实证研究方面,国外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有较长的历史和丰富的调查数据分析,同时很多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家庭经济和社会阶层与孩子语言学习的关系方面,但多数欧美国家都是基于同一印欧语系内的研究。由于受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同民族、国家、地区的家庭形态又有不同的特点,呈现出差异性。具体到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有必要因地因时进行具体实际的研究。

当前国内外关于儿童二语习得的研究焦点集中在课堂教学研究,并且该领域有关的社会文化研究只局限于儿童双语研究领域。很少有人关注家长对学生的影响,对于家长的教育观念、社会和个人在知识构建中的相互依赖关系研究相对薄弱。同时,尽管家庭教育长久以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但现有国内研究很多是谈家庭因素对于孩子学习的影响,具体到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二语习得的研究还较少,很多看法也不成熟。对于影响英语基础教育的家庭因素的分析还不够细致深入,有关家庭因素影响英语基础教育的理论分析还不够坚实。

家庭因素对孩子的英语教育有重要影响,他们能够直接影响孩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孩子英语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希望此篇综述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于影响英语基础教育的家庭因素引起重视,更希望理论研究和英语教育实践能够有机结合,使对于家庭因素和英语学习相关方面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孩子的个人成长,使家庭为孩子学习和成长提供更为有利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力,促进个人、家庭、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牛建辉.对家庭背景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影响[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2]李培林等.中国社会分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393-424.

[3]王文辉.针对中国文化环境下中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与家庭背景的相关性[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4]李丹.性别、家庭收入和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6.

[5]付美榕.家庭影响与20世纪美国顶尖人才的成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2):133-139.

本文是影响河南省英语基础教育的家庭因素实证研究(2010年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JKGHAZ-005。

作者:王玉敏

幼儿家庭英语教育综述论文 篇2:

多元智能系统与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整合

摘要:近年来,幼儿英语教学在我国获得蓬勃发展,幼儿时期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在幼儿阶段采用浸入式教学的理念已被我国教育者接纳。然而,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受到学校、教师、教材、家庭环境四大要素的制约。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改革传统的教学观、评价观、学生观有重要意义。文章试图通过一项长达12个月的个案研究,验证多元智能系统与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整合的有效性,并对改进这一培养模式提出了具体建议,包括:尊重个性化学习,找到孩子优势学习管道;建立多元评价系统,关注幼儿智能发展过程;以语言学习为媒介,培养孩子综合技能。

关键词:多元智能系统;幼儿英语;浸入式

中加教育合作项目“英语浸入式教学研究”课题组自1997年开始在西安具有不同代表性的八所幼儿园大班和中班开展“英语浸入式教学研究”的试验结果显示,儿童二语学习宜采用浸入式教学模式。近年来,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在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理论方面,有研究学前教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浸入式课堂中的师生关系、课堂中对儿童的情感教育、幼儿双语语音意识发展;实证研究方面,有对幼儿园英语教学现状大规模的调查研究、改进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大都只关注宏观教育环境或教师、教法等外在因素的研究,很少有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这一内部因素做切入点来研究。多元智能理论与浸入式教学的结合则能很好地弥补上述研究的不足,国内目前将多元智能与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结合的实证研究也几乎属于空白。因此,笔者试图通过一项个案研究,来验证两者结合的有效性,并对改进这一模式提出一些建议。

一、多元智能系统与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

1.多元智能系统。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多元智力理论》一书中正式提出。他认为,人的智能包括一系列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创造问题的能力——即人类有八种智能类型:语言文学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指掌握并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指的是逻辑推理、数学运算以及科学分析方面的能力;视觉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指针对所观察的事物,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模型或图像,从而加以运用的能力;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指运用全身或身体的某一部分解决问题或创造作品的能力;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指感觉、欣赏、演奏、歌唱、创作音乐的能力;人际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指了解他人、与人合作的能力;内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指自知、自处、深入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能力和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指自然探索、科学研究的能力。他指出,这八种智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而且是彼此互补统一运作的。人与人的差别只在于这些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发展顺序、发展程度不同,不存在孰优孰劣。按照他的理论,每个儿童都是天才,只要给予正确的激励和教育,每个人的智能都可以达到较高的水平。

2.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浸入式(immersion)教学法的前身是直接教学法,其基本含义是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运用母语学习的方式,无论学生的基础如何,教师讲解和指导均以全英文的形式进行,学生被“浸泡”在英语语言的环境中,在听说读写英语的活动过程中,自然习得英语。根据乔姆斯基儿童语言自然生成说,儿童具有获得语言的天赋能力,儿童的第二语言,可以不依赖于母语而直接获得,即儿童的英语教学可以直接以英语为教学语言,不必以母语为中介。浸入式教学是一种英语学习的理想状态,其实对此我国早已有相关的实践,如封闭式英语夏令营、高校双语课程等。而幼儿时期是人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开展浸入式教学能让幼儿在纯英语的环境中通过各种模拟性的社会活动,获得良好的语感和使用英语的经验,从而自然习得英语。

在我国,已有不少地方性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开设了针对幼儿的英语浸入式教学实践,然而,由于这些教学实践受到学校师资、硬件设施和教材配套等方面的限制,其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检验。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应为幼儿创设英语语言环境,包括教室或幼儿活动范围内,如走廊、操场、板报、宣传栏等突出英语的使用,用英语标出相应物品的名称,同时,在课上、课下日常交际中强化英语的使用。从教师方面来说,必须选拔既有专业英语知识、又掌握系统的幼儿教育理论且立志于从事幼儿教育的老师任课,并且加强教师的职业培训和定期考核。从教材方面来说,教材内容须体现幼儿身心特点,贴近幼儿生活,并且保证幼儿对活动的参与性,应囊括幼儿阅读画册、学习卡、检测卡、教学挂图、录音带、教学光盘、在线学习系统等,构建全方位的学习资源。从家庭环境来说,有条件的家长应多用英语和孩子交流,创设良好的英语环境。并且家长与应英语老师保持交流,配合教师做好复习、监督、激励等环节。

二、多元智能系统与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整合

多元智能理论说明,人都有多种不同的智能,而各项智能都能得到足够的发展,因为每个人每天都不自觉地运用各种智能,并且会应用自己最擅长的智能来进行学习,所以必须找到孩子的强势智能,并应用在学习上,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就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来说,只有从学校、教师、教材、家庭环境四大要素入手,激发孩子优势智能,开发孩子弱势智能,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升学习效能。

为了更好地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笔者构建了一个二者整合的框架,见下表:

三、个案研究

为了验证多元智能系统和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整合的有效性,并对改进这一培养模式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笔者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了长达12个月的个案研究,研究方法包括观察、访谈,试图找出其多元智能发展的规律,并描述其浸入式学习的轨迹。对于这项个案研究,有几点需要说明:①笔者的孩子从2010年1月开始学习英语,年龄4岁2个月,正处于语言习得的关键期,研究截止日期为2011年1月,历时12个月。②幼儿参与浸入式教学的学校为安博·德普施英语学校广州分校。③研究结合上表,以八大智能和浸入式教学四大要素学校、教师、教材、家庭环境为切入点,由于我国不属于印欧语系,大部分家长不能在家庭环境中为幼儿提供浸入式学习环境;本研究中,笔者作为高等学校英语教师能够为幼儿营造浸入式学习环境,属于特例,不体现普遍性。本研究的结果包括两个部分,即浸入式学习前和浸入式学习后:

1.学习前。入学前,该幼儿没有接受任何正规的英语教育,在家庭环境中接触到的英文儿歌、字母表等也属于零散的输入,不能形成有效的浸泡。入学第一周,该幼儿接受了学校皮纹测试,该项测试主要是通过皮纹采样设备,收集幼儿指纹,了解大脑细胞的分布,从而得知孩子的优势潜能。测试结果显示,八大智能中,该幼儿的人际交往智能和身体运动智能最强,其次是内省智能和语言文学智能,最弱为自然观察智能。据此,幼儿的优势学习管道属体觉型,即通过表演、实验、竞赛、操作能更好地刺激学习。

2.学习后。幼儿每周接受两次、每次90分钟的英语学习。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全英文教学,教学过程通过摄像头输出,因此家长能全程监控教学情况及幼儿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手段较灵活,包括图片展示、游戏、表演、竞赛等,每次课程结束会进行简单的总结,对每个孩子的课堂表现进行鼓励、赞扬。课下,教师会通过热线电话和英文博客网站与家长进行交流,并更新学习资料。

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能做到布置英文主题板报、墙报,开设英文超市等表中列出的主要内容,但仅优秀学员评比和夏令营活动能对幼儿形成有效激励,在12个月学习中,该幼儿1次被评为全校优秀学员,参加了2次校内考试,1次考试在评比为优秀学员前,综合评比为班级第四名;1次考试在优秀学员评比后,综合评比为班级第一,说明该幼儿内省智能较强,对自我的正面认识能激励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同时幼儿第二次考试时由于和老师有良好的互动,获得额外加分,因此得到了班级第一,说明幼儿的人际交往智能也促进了浸入式学习。

幼儿所用教材为《迪士尼神奇英语》系列,配套有图书、DVD、CD、测试卡等。家长每天在幼儿睡前和清晨醒来前为幼儿播放CD,每天播放15分钟的DVD,每周末对照图书帮助幼儿复习,同时设计游戏用英文与幼儿互动。观察发现,幼儿在连续播放CD情况下,会对学习内容有帮助,但是若出现中断,幼儿习得的内容很快遗忘,这是由其音乐节奏智能不强造成的。幼儿对于对照课本的复习方式很厌烦,这是由其视觉空间智能较弱造成。幼儿比较喜欢在游戏中学习英文,这不仅表现在于家长的互动中,也表现在课堂中,幼儿在游戏环节会异常活跃,而在正规课堂讲授时,尽管教师是全英文输入,幼儿会表现得心不在焉、经常与同座打闹,这种情况在教师多次提醒后仍得不到改善。他的这种行为模式是由其身体运动智能较强造成,教师也反映,虽然幼儿不能全程集中注意力,但是对于教学内容仍掌握得很好。由此可见,要实现有效的浸入必须考虑到幼儿的多元智能特点。

四、结论与启示

1.尊重个性化学习,找到孩子优势学习管道。从个案研究中,笔者发现,高效的浸入是建立在幼儿优势智能开发的基础上。尽管学校、教师、教材、家庭构建了一体化的英语环境,但若不能针对幼儿优势智能因材施教,只能是事倍功半。关注幼儿智能特点,既能提高其自信力和学习能力,又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2.建立多元评价系统,关注幼儿智能发展过程。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考试成绩或分数是唯一的评价标准。这一做法严重挫伤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也抹杀了学生智能发展呈多样化、个性化的事实。对于幼儿浸入式教学来说,对幼儿的评价不应仅以语音、语调、单词或表达法的掌握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学校应建立多元评价系统,如在本个案研究并中,人际交往能力也被列入考核。笔者也发现,课堂上尽管有的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较弱,但能根据教学内容完成绘画,表现出较强的视觉空间能力,教师此时就应给予肯定。教师与家长应定期对孩子智能发展情况进行跟踪、记录、评价,了解孩子智能的发展情况,并共同商议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

3.以语言学习为媒介,培养孩子综合技能。浸入式教学,英语不仅是教学的内容,也是教学的工具,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媒介。儿童学习的不仅是语言,还有学科知识。在此过程中,儿童的自我意识、情感以及各项智能也得以发展。因此,单纯的语言学习不再是浸入式学习的目标,学习内容应该兼顾语言、科学、艺术、文体等各领域的内容,创设趣味性、多样性的教学环节,让幼儿在习得英语的过程中获得其他技能,包括人际交往、自我评价、逻辑分析等。这就迫切需要学前教育界能开发出一套针对幼儿多元智能的英语教材,也需要教师深刻理解多元智能理论,将其贯彻在教学环节中。

参考文献:

[1]方俊明.双语获得的认知过程与浸入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心理科学,2004,(5):523-527.

[2]付延焱.学前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个案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7.

[3]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23-24.

[4]叶思宁.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的英语教学[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79.

[5]张雪梅.幼儿双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09,(S1).

[6]赵琳,强海燕.儿童早期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与课程建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2,(04).

[7]赵微.我国早期英语浸入式教学实验研究综述[A].心理素质与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

作者:周晓

幼儿家庭英语教育综述论文 篇3:

云南省学前双语和三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

摘要:对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及三语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后发现,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双语或三语教学,云南省学前双语和三语教学还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还需要解决政策扶持、经费投入、师资配备、教材编写、学术研究、教学实验等一系列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应对策略的思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 双语教学 三语教学 少数民族教育

1 研究背景

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毋庸讳言,经济的腾飞和拥有高素质的劳动者密切相关,而高素质的劳动者只能通过教育来培养。云南“桥头堡”战略的实施是一个长远目标,它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因此,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对于实现“桥头堡”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云南地处西南边陲,是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从某种意义上说,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和经济的发展是云南省“桥头堡”战略成功与否的关键。

新中国成立以后,少数民族地区一直实行“民汉兼通”的双语教学,这从某种程度上克服了少数民族语言功能上的局限性,提高了少数民族汉语学习的效率,传承了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提高了少数民族教育的质量,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然而,以往的双语教学主要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随着完全免费义务教育的实施和普及,人们发现作为非义务教育范畴的学前教育成了教育的短板,成了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所在。为此,在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中,学前教育的普及成为了新的关注焦点。为了和中小学双语教学接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也必然采取双语教学的形式。对幼儿而言,双语中的两种语言既是他们的学习对象,也是他们获得其他新知识和参与各种活动的语言工具。

从云南省双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些成绩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在学前双语教学方面还缺乏具体的政策和措施,缺少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实验。为了完成国家学前教育改革试点的任务,实现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对学前双语教学的要求,促进云南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完成好“桥头堡”的战略目标,有必要对全省学前双语教学的现状和需求进行一次调查研究。

2 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次调研所用的问卷是在文献综述、咨询专家、个别访谈等定性研究的基础上拟定,经过试测并作了修改之后定稿而成。问卷中涉及到的“学前教育”主要指3~6岁的教育阶段,“双语教学”主要是指幼儿的民族语言和汉语普通话两种语言的教学,同时也包含少数民族地区城区幼儿园进行的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教学。“三语教学”主要是指幼儿接受的民族语、汉语和英语三种语言的教育。本调查问卷发放的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幼儿的家长;另一类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的教师。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双语和三语教学的现状,包括学前双语和三语教学的政策、需求、观念、经费、师资、水平、方法、环境等等。

为了使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调研对象的选择从区域上兼顾了全省的不同区域,从经济发达程度上兼顾了好、中、差三类地区,由此在全省抽取了文山、版纳、怒江、曲靖四个地州城区、乡镇、村寨三个层次的幼儿园11所,从2011年4月中旬到5月初对这11所幼儿园的97位教师和118名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此外还对上述四个地州的部分教育行政领导、幼儿园园长、附设学前班小学的校长、以及幼儿园教师进行了学前双语和三语教学方面的访谈。

3 调查数据的分析

3.1 学前双语教学方面的投入不足

从收集到的数据来看,在学前双语和三语教学方面,政府虽然支持,但是投入不足,没有制定出具体的政策。因此,虽然家长对政府在学前双语和三语教学方面的政策和投入持肯定态度者居多(达到70.4%),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对政府投入的认可度也比较高,但是幼儿教师们的整体认可度偏低,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和三语教学支持的力度,尤其是要加大经费投入,专设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和三语教学的专项经费,并制定出具体的双语和三语教学政策,加大双语和三语教学的宣传。

3.2 学前双语教学的质量有待提高

对于学前双语教学的质量,家长认可,但是教师们觉得亟待提高。家长们对学前双语和三语教学的氛围、师资、教学水平、语言水平都很认同,但是教师们对幼儿园双语和三语教学的满意度普遍偏低,他们认为既没有具体的双语和三语教学政策,也缺乏明确的双语和三语教材及教学目标,双语师资更是匮乏,大多数教师对自己的汉语水平比较满意,但是在民族语水平方面却没有信心。此外,幼儿园对双语教师的重视不够,缺乏引进和留住双语教师的措施,对双语教师也没有任何特殊待遇,教师们也基本上没有参加过双语教学方面的培训。

3.3 学前双语教学的开展很有必要

从功利上看,少数民族更希望学好汉语,但是也并不想完全放下民族语。首先,教师们普遍表示喜欢本地区的民族语言,并认为少数民族幼儿很有必要学习他们自己的民族语言。其次,对于学前双语及三语教学的必要性,无论是正向提问还是反向提问,家长和教师们几乎都持肯定态度,几乎所有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能够学好汉语,并希望孩子学好汉语,也舍得对孩子的汉语学习进行投资。第三,尽管少数民族家长迫切希望开设学前汉语课程(占96.9%),但还是有63.5%的家长赞成在幼儿园开设民族语课程,绝大多数家长还认为少数民族幼儿只有掌握了他们的民族语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和文化,因此只有27.9%的家长同意幼儿园完全使用汉语。

3.4 学前英语教育的需求十分迫切

对于学前英语教学,家长和教师们都觉得十分必要。绝大多数家长反对英语对于少数民族幼儿来说太难的看法,几乎所有家长都认为少数民族幼儿能够同时学好民族语、汉语和英语三门语言,并反对先学好汉语普通话再学英语的提法。在少数民族幼儿和汉族幼儿英语学习的标准上,几乎所有家长都反对降低标准对待少数民族幼儿。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人都反对使用民族语来教授英语,也不赞成由少数民族教师来教授英语和汉语,可能是家长们认为汉族教师教授英语和汉语的水平要高于少数民族教师。

4 对深度访谈的分析

本次调研还对调查地区的教育局行政领导和幼儿园领导以及教师进行了双语和三语教学方面的深度访谈。为了便于分析,下面把他们的谈话进行了归纳总结,分为学前双语教学、学前汉语教学、学前民族语教学、学前英语教学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4.1 学前双语教学值得期待

无论是学前民汉双语教学还是英汉双语教学,都很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界人士的重视。在少数民族为主的地区,学前民汉双语教学显得尤为急迫。据昭通市盐津县教育局副局长介绍,盐津县有两所苗族小学,在低段不得不实行民汉双语教学,因为没有学前双语教学做支撑,小学低段的双语教学难度很大。西双版纳勐海镇中心完小的周校长和打咯镇小学王校长都认为,可以通过学前双语教学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先学会使用汉语,为向小学过渡打下语言基础。在城区,不少幼儿园在进行英汉双语教学而不是民汉双语教学,比如泸水县幼儿园的英汉双语教学就已经开展了五年,形成了办园的一个特色,家长和教师都比较满意。文山州西畴县第二幼儿园园长也谈到他们开展的双语教学是英汉双语教学,但是由于缺乏英语专职教师,开展得并不理想。

4.2 学前汉语教学颇受重视

无论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区还是偏远村寨,汉语都是最受重视的语言。在城区,由于经济发达,汉化严重,汉语环境好,入园的幼儿们汉语水平都很高,完全能够接受汉语教育,尤其是州立幼儿园或者机关幼儿园。在少数民族为主的地方,正如西双版纳敏捷幼儿园园长所言,学前民汉双语教学非常重要,幼儿园办园的第一目标就是帮助幼儿通过汉语普通话这个语言关,保证所有幼儿能使用普通话,为此不得不配置能够说民汉双语的幼儿教师(比如傣、哈尼、布朗等族的幼儿教师),帮助幼儿们尽快通过汉语关。一般来说小班由于刚入园,必须用民汉双语教学,但是到中班、大班基本上都讲汉语,只是有听不懂的地方才用民族语稍加解释。

4.3 学前民族语教学过于忽视

相对而言,民族语言在幼儿园不怎么受重视,学前民语教学几乎是空白,有也只是作为向汉语教学的一种过渡。在城区,幼儿园基本上没有专门针对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学,比如文山州幼儿园就没有民族语言的教学。但是有些城区幼儿园有民语教学,不过也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日常用语,比如怒江州贡山县城区幼儿园。西双版纳州勐海镇中心完小周校长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在幼儿园进行民语教学,因为少数民族幼儿在家就在讲少数民族语言,即使想在幼儿园进行民语教学也由于缺乏教材而难以进行,因此最好是让能说一些少数民族的语言的教师帮助幼儿尽快掌握汉语,把民族语言作为学习汉语的辅助工具。

4.4 学前英语教学需求巨大

西双版纳州机关幼儿园的教师们普遍认为,幼儿家长们对英语教学的诉求很高,参加访谈的幼儿园园长们也普遍认为英语在未来的学前双语教学中将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需要把英语教学纳入到少数民族学前教育之中。实际上,幼儿园都想开展英语教学,但是由于师资缺乏,不得不等待,比如贡山县城区幼儿园园长认为很有必要开展英语教育,但是由于软件硬件缺乏而没有实施。有师资的幼儿园都打出了英语教学特色的牌子,比如文山城北幼儿园就把引进的“花儿朵朵”英语教学宣传为本园的办学特色。有些地方甚至开始实行民汉英三语教学,比如西双版纳州机关幼儿园实行了英、汉双语教学为主,少数民族语言为辅的三语教学模式,因为家长对学前英语教学比较渴望,大大超过对民族语言的诉求。

5 应对策略思考

5.1 分地区实行不同的学前双语教学

调查中很遗憾地发现,云南省双语教学主要是削减型,也就是逐渐消除教育中民族语言的使用,慢慢过渡为全汉语的教育模式,这与当前国际上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当前国际上认为少数民族的语言是一种资源,是一种资本,是少数民族自身身份认同和经济发展的根,在少数民族教育中不应该抛弃本民族语言的教育,而应该在保持民族语言的同时添加民族共同语。为此,可以采取分层次的形式来进行学前双语教学。

对于那些有自己语言和文字的民族来说,可以进行民汉双语双文形式的学前双语教学。由于有自己的文字,便于编写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学前教材。对于那些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文字的民族来说,可以进行民汉双语单文的学前双语教学。在幼儿园同时使用民语和汉语,但是在认读方面只教授汉字,把民族语作为辅助汉语教学的工具,同时把民语作为传承本民族文化的语言工具。对于那些汉化程度较高,且居住在城区的少数民族幼儿来说,他们更急迫地想学好英语,那么可以开展英汉双语教学,同时可以把他们的少数民族文化通过汉语和英语进行传承。

5.2 定向培养学前双语教学所需要的师资

目前云南省有一些高校比如昆明学院、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都设有学前教育双语方向,但是主要是培养英汉双语幼儿教师。建议在一些高校附设或由政府特殊批准成立少数民族地区教师语言教育专业,专门培养当地急需的双语(民汉)和三语(民汉英)幼儿教师,从根本上保证学前双语教师的数量和素质。有意识地招收那些思想品德好,懂两种语言,愿意献身民族教育事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师范院校学习,可以采取委托培养的方式,让他们毕业后分配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担任双语或三语教师。

5.3 有序编写学前双语教学所需的教材

没有学前双语教材,学前双语教学也就成了无米之炊。可以说学前双语教材是完成学前双语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在编写学前双语教材时应结合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尽量与少数民族生活实际相联系,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将少数民族的文化精华和特色融入教材之中,既考虑到汉语普通话的推广问题,又考虑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学前双语教材要具有综合性,将语言、数学、艺术、社会、自然等各方面的知识内容整合在一起,在同一主题之下进行多方面知识的扩展。学前双语教材编写完成后应该组织专家进行审定,经省教育厅备案后在进行双语教学的幼儿园中使用。

5.4 积极推进学前双语教学方面的研究

学前双语教学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不能盲目开展,比如怎样科学地界定幼儿母语学习与第二语言学习的关系,如何在保证母语学习的前提下进行双语教学,双语教学与幼儿发展的关系如何,双语教学中学科内容与语言如何整合,如何科学地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双语教学的特征,合格幼儿双语师资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开发和利用幼儿双语教学的资源,怎样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间和谐的双语学习环境等等,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学前双语教学政策的制定,也直接影响学前双语教学活动的实施,进而影响幼儿双语能力的发展。因此,加强学前双语教学的科学研究应成为学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要逐步形成学前双语教学的研究网络,展开对学前双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5.5 适度开展学前三语教学方面的实验

此次调查发现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着两种学前双语教学形式。一是民汉学前双语教学(主要是经济不发达且少数民族为主的地区),二是英汉学前双语教学(主要是在少数民族自治州和自治县的城区或者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同时还发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在开展民汉英学前三语教学。

从长远观点看,英语教育对于少数民族幼儿来说必不可少,民汉学前双语教学今后必然会走向民汉英三语学前教育,因此有条件的幼儿园在开设汉语教学和民族语教学的同时,完全可以开设学前英语教学。因为民族语作为少数民族幼儿的母语,有必要学习,否则无法走出家门与本民族的人们进行交际。汉语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通用语言,必须学习,否则无法走出寨门与国内其他民族的人们进行交际。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也必须学习,否则无法走出国门与世界各国的人们进行交际。

5.6 大力增加学前双语教学方面的投入

可以在少数民族特别集中的地区举办示范性的双语教学幼儿园,或者在幼儿园中设立双语教学班级,引领学前双语教学的开展。在经费方面,把双语教学经费纳入教育经费预算,设立双语教学的专项经费,保证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学的健康发展。调查中发现,少数民族地区比如罗平县布依族由于极度贫困,即便是每个月一百元的幼儿园收费,少数民族家长都无法承受,虽然想送孩子入园,但是也只能眼睁睁等着享受学前一年的免费教育,浪费了学前教育的大好时光。政府部门能否考虑先在这些地区逐步推行免费的学前一年到三年的双语教学,逐步普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前双语教学。在资助和补贴义务教育的同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前双语教学也进行补贴。鉴于不少幼儿家长迫于生计长期在外打工,也可以适度尝试举办寄宿制、半寄宿制的幼儿园,解决少数民族家长的后顾之忧。

总体来说,云南省的学前双语及三语教学还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缺乏有序的发展和规划,需要教育部门加以引导,并往保持型或者添加型模式发展,也就是在教育中推广汉语普通话的同时加强英语和民族语言的学习,为此需要在政策制定、经费投入、师资配备、教材编写、学术探讨、教学实验等方面进行思考,制定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及三语教学的发展和普及。

参考文献:

[1]马文华.正确看待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2]陶玉凤.幼儿园双语教育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年第4期,第89-91页。

[3]王进军、朱宏华.我国少数民族语言面临的危机及语言教育对策[J].《大家》2011年第6期(上),第130-131页

[4]王进军.《综合英语教学原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4页。

作者:王进军 丁晓东

上一篇:我国高校英语口语教育论文下一篇: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