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惩罚教育幼儿教育论文

2022-04-16

摘要:在国家对家庭教育高度关注的大背景下,我们从区域层面出发,立足自身优势,发掘教育资源,打造《85后父母学堂》社区教育特色品牌。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庭惩罚教育幼儿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家庭惩罚教育幼儿教育论文 篇1:

赵刚: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家长教育

赵刚,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东北师范大学家庭与学校合作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教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人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居于重要的地位,您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部门在家庭教育的态度上发生过哪些变化?

赵刚:家庭与家长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与作用我们无须再去讨论,我们都知道它在人的成长与发展中居于重要的地位。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认为教育部门对家庭教育问题的态度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79年这三十年。与这一时期政治、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是,以国家主办的学校教育形式占绝对主导地位,民间教育、私人空间的教育手段与影响微乎其微。尽管这一时期也有关于家庭教育的论述和政策性的表述,但与现在家庭和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无法相比。我是1980年考上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当时系里只有一个专业叫“学校教育专业”,从这个分类可以看出学校教育就是教育,代表了那个时期各级教育部门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态度。

第二阶段:从1980年到1998年这18年。因为这一阶段我国将“一对夫妻只生一胎”作为基本国策,每个家庭基本上只有一个孩子,造成追求子女数量不为政策所允许的局面。人类望子成龙成凤的本性,促发他们追求数量不成转而追求孩子的成长质量。家庭开始把精力和财力投入到独生子女身上,家庭教育这一传统注重孩子成人教导的形式,又极大地强化了指导孩子成才的训练。“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口号反映了这一阶段家庭对子女成长、高质量教育的强烈需求。1998年,高校扩招,正是国家对第一代独生子女对高等教育的强烈渴望这一需求的回应。

第三阶段:1998年至今。随着第二代独生子女的出现,家庭对子女成长的高期望值助推了家庭子女教育的投入、民间教育机构的发展和家校合作、亲师合作等教育形式。尤其是教育部门关于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提出,将家庭这个社会因素推到管理与法制层面,化家庭教育为学校教育的助力而不是阻力,成为日益突出的教育命题,也成为教育管理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无法回避的问题。这既是发展的必然,也是回归教育本源的反映。

当然,这个划分只是我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中国教师》:您认为大学在专业设置与课程安排上对家庭教育的倾向度如何?您是如何看待贵校该专业的设置与发展的?

赵刚:我觉得大学在专业设置与课程安排上对家庭教育的倾向度可以说是越来越大,这是一个好兆头。现在大学的幼儿教育专业,家庭教育学是必修课,其他专业多为选修课,也比较受欢迎。我在学校开选修课时,学生从开学时的25名增加到期末时的38名,一些外校、访学进修教师都很感兴趣。我校有个“净月论坛”,有一次,我做了一个名为《家庭教育学:一个对您未来教育工作与家庭建设都极有价值的学科》的演讲,报告厅座无虚席。我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提升一个人的人生质量与幸福指数。成家、立业是人生的两件大事,前者体现一个人在私人空间的生命意义,后者检验一个人在公共空间的人生价值。一个人家庭生活不幸福的所谓事业成功,不是一个有效而完整的人生。师范大学的学生进入教育岗位,面对的不仅是学生,学生背后的父母、祖辈和家族成员这个群体对他的影响与支持更大、更深远。一个漠视学生家庭因素与家庭教育的教师,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一定不会做出有效的工作业绩。那些有影响的教师,如被称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李镇西,不仅自身专业突出,而且在家庭教育、亲师合作方面成果丰硕,著述颇多。家庭教育这门学科,可以说是一门惠己惠人、提升工作质量的必修课。

据我所知,美国近30余个大学设有家庭生活学系,培养指导家庭生活建设的高端人才。我国有近四个亿的家庭,需求不言自明。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化、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高校改革与转型,这个专业会有突发性的增长。我校与国内多所师范大学都招收家庭教育学方面的研究生,正是要应对这个变化。但是在我国,由于体制性的各种积弊,作为一级学科的教育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分类,还停留在20世纪50年代的苏式教育思维体系中。今天的教育科学子学科分类,伴随着人权意识、新技术革命与家庭分层等因素的影响,亟须重新洗牌与划分。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与支持已不言自明,家庭在左右着我们学校教育的格式与管理,家庭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基础性体系,亟须从政府管理、学术理解、学者自强等多层面予以关照与提升。改变目前层次低、研究脱离现实需求等困局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相信前景会非常乐观。

《中国教师》:您认为家庭教育专业的特点与问题在哪?

赵刚: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基础体系。许多教育问题往往都归因于家庭与亲子关系等因素。由于我国师范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多进入学校等公共教育机构,而家庭教育多为私人空间的行为,并未出现有效的指导形式与就业、赢利模式,使家庭教育专业单独设置还有许多认识、市场需求、学理等层面的瓶颈。比如说,现在许多学校认为管理好学生是份内工作,并无硬性要求去管理或教育好家长。这个认识直接制约了有效的家校合作,家长与学校的对立多于协同。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核心内容是社会参与,让家长参与教育、民主监督。另外,学校这些公共机构有义务为家长搭建学习的平台,推动家长教育,提升他们的家庭教育质量。从发达国家教育的发展来检视我国教育的走向,尊重家长的教育权,并将家长看作重要的教育资源,家庭教育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与尊重。

《中国教师》: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众多问题,如过度保护与过分宠爱等,而且现在不少家长会让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或者兴趣班,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正确教育子女?

赵刚:这个问题较大,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明。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家长教育,国外又称“亲职教育”,即增进父母自身职能。一个家长自身的价值观、人生态度和对未来社会就业走向等问题的把握,决定子女的人生质量。所以,家长要善于学习,要有家庭教育的大情怀与大格局。家长要知道过度保护与过分宠爱只会使孩子永远置于优秀的社会人之外。人生更多的时间是在职场,而不是学校这个小考场。违背孩子意愿与兴趣的强制训练与辅导,效果只能适得其反。今天很多青少年问题,究其实质,多是家庭原因与家长因素造成的。比如前一阶段颇受国人关注的李天一案,就反映了这个实质因素。有人撰文说,李天一获刑十年,从一个可爱的孩子变为囚犯,他不是让检察官送上法庭,也不让法官送进监狱,而是让他的家长送入牢房。他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只能吞下自酿的苦酒。有相关数据表明,“文化大革命”以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社会犯罪的30%,近年,青少年犯罪上升到社会犯罪的70%~80%。某法院对135名违法犯罪青少年进行调查,发现因父母教育不当导致的占91%,所以说,青少年问题多源于家庭,显示在学校,危害在社会。教育问题学生是治标,教育问题家长是治本,改变中国的教育必须从改变家庭开始,从教育家长开始。

《中国教师》:您认为如何平衡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怎样才能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较好的衔接?

赵刚:教育是一个综合体系,家庭教育是基础体系,是一个人习得适应社会、为人处世等生活能力最重要的场所,学校则是一个人掌握专业性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机构,而社会则对以上两种教育进行反馈与检验,影响人的终生。这三种教育中的任何一种教育都不能摆脱另外两种教育而独立存在。学校教育一家独大,既有历史性原因,又有当前应试教育等深层次原因。随着素质教育、终身教育、信息技术及社会用人制度的改变,学校原有功能已大为减弱。一个欠缺优秀家庭教育的人的人生注定是灰色的。家教不好,送孩子去再好的学校也没用,孩子更无法立足于社会。所以,今天我们要促进“三教”的有机融合,要从国家管理、法规强制、家长观念转变、学校与家庭合作等多方面综合发力。

我在2011年参与了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持的一项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并在年底向教育部党组递交了《关于我国家庭教育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的报告》,受到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在这个报告中,我们提出教育行政部门要真正管理家庭教育,组建中国的教师家长联盟,建立中国家长学院或全国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尽快进行家庭教育立法,确保家庭教育的管理体制与支持体系,真正把家庭教育市场管起来,打击家庭教育中的假、伪、劣,提升家庭教育事业水平,适应教育改革,真正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中国教师》:我国很早就有“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多半是“严父慈母”的情况,那么您认为父母所扮演的角色对孩子成长有哪些影响?

赵刚: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的生产、生活形态无形中把养、育混为一体,变成女性的职责。男性只管挣钱养家而放弃对子女的管教,这是一个民族的陋习。“严父慈母”体现了性别特点,并不意味着男性视教育孩子为婆婆妈妈的小事和女性的责任。一个人的成长如果欠缺父性元素,会对他的自信、胆量、生活智慧都有极大的影响。这个结论既有人类成长史的例证,又有相关研究的佐证。男性、女性对教育孩子具有同等责任。凡无视孩子教育的父亲,尽管他积累很多家产,如果子女无能,这些财富也要归于零。优秀的家族之所以世代兴盛,大多注重后代的教育与引导,深信孩子才是家庭最重要的财产,而不是什么房子、票子、车子……

我访问过以色列,看到犹太教义上有一个重要训诫:父亲是上帝送给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明确规定了男性的教育责任与义务。如果放弃或失责,都会受到上帝的惩罚。犹太人失去家园两千余年,流落之地,许多公共教育资源不对他们开放,但犹太人通过家庭教育这一有效形式来培育后代。这个民族不仅没有灭亡,反而愈发强大。全球一千余万的犹太人拿走了诺贝尔各种奖项近乎四分之一,犹太人今天成为智慧与财富的代名词。犹太人这些优秀经验值得我们反思与学习。

《中国教师》:从一线教师的角度进行思考,您认为在家校联合方面,他们应该怎么做?

赵刚:如同上面我提到的李镇西老师在专业与家庭教育方面取得双丰收,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一榜样作用对广大一线教师会产生这样一个启示:只做确定了的工作是在做职业,做了深受学生、家长欢迎的工作是在做一项事业。从教师升华为令人尊重的教育家,一定是带着一棵爱心,从家校共育、亲师合作的共同角度来对待工作对象,让每一个鲜活各异、身心不同的孩子具备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更是连接家庭与学校重要的纽带与桥梁。随着广大家长对学校质量要求的提升,必然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与水准提出更高的要求。一个好的教师就必须面对这样的需求,从学习家庭教育相关知识入手,有与家长分享教育成果、共担教育责任的意识,既要把传统的家访、家长会等联系方式办好,又要运用新技术手段开发更有效、丰富多彩的亲师合作方式。另外,教师要充分将家长这个群体资源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参与决策、教育教学、义工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这在许多学校和教师工作中都有成功的范例。一个好的教师,不仅体现在专业能力的评价上,更表现在家长的口碑中。

《中国教师》:您对我国家庭教育有哪些寄语?

赵刚:家庭教育是一个人组建家庭、生儿育女后的基本职责与刚性需求,它不仅是一家一户的私事,更关乎民族素养与国力强盛。今天忽视了家庭教育,我们的学校、社区、单位会为明天的劳动力素质不稳定、效率低下而付出代价。人们应该重视家庭教育与家庭的力量,这会助推我们的学校教育质量,促进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

(责任编辑:孙建辉)

作者:孙建辉

家庭惩罚教育幼儿教育论文 篇2:

85后父母学堂:探索区域推进婴幼儿家庭教育的实践路径

摘  要:在国家对家庭教育高度关注的大背景下,我们从区域层面出发,立足自身优势,发掘教育资源,打造《85后父母学堂》社区教育特色品牌。一是对年轻一代的0~6岁婴幼儿的家长开展系列培训,提高年轻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二是增加亲子陪伴的时间、提高亲子陪伴质量;三是增强育儿自信和教育责任担当;四是教授早期教养、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技能;五是在家庭、幼教机构和社区之间架起一座共育婴幼儿的桥梁。我们努力在区域层面探索出推进0~6岁婴幼儿家庭教育的实践路径,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0~6岁婴幼儿家庭教育品牌。

关键词:父母学堂;婴幼儿家庭教育;实践路径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每个人所接受的教育首先都是从家庭开始的。社会成员最初的智慧启蒙和文化开蒙也肇始于家庭,因此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是起点。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此法明确了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法律责任等,并将每年5月15日国际家庭日所在周定为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可见国家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已经体现在用法律的形式加以保障和约束。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多数年轻父母不懂教育、不会教育甚至将教育子女的事情转嫁到老人身上,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2016年11月29日,《0~6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现状调查报告》中指出,0~6岁阶段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家长面临很多困惑和问题,需要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1]。年轻一代的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家庭教育认识不足,重养轻教;二是家庭教育责任心不足,缺乏担当;三是家庭教育时间不足,缺少陪伴;四是家庭教育经验不足,缺乏知识积累和方法掌握。基于上述时代背景,我们打造《85后父母学堂》就是要帮助区域内0~6岁婴幼儿的父母,明确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所应承担的责任,缓解焦虑、树立自信。帮助其解除在教育子女方面的困惑,不断完善做父母的角色行为,提高做父母的综合素质,从而能够胜任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帮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

一、区域推进婴幼儿家庭教育的顶层设计

(一)《85后父母学堂》的名称由来

在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指出,以幼儿园和社区为依托,为0~3岁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指导[2]。作为区级开放大学,我们有义务为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将社区内外可用于社区教育的各种资源加以整合、开发和利用。我们从2018年底着力打造《85后父母学堂》,目的就是在区域层面,协助专业的托幼机构和社区对年轻一代家长开展科学系统的培训,支持婴幼儿教育,指导家长科学育儿,胜任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与孩子共同成长,伴人生幸福起航。從《85后父母学堂》的名称不难看出,这个品牌服务的对象主要是0~6岁婴幼儿的家长。因为在品牌建设的初期,这些家长大多出生于1985年以后,后来就泛指年轻一代的婴幼儿家长。

(二)《85后父母学堂》的行动目标

第一,激发年轻家长对家庭教育主动担当意识。年轻一代的家长大多初为人父或初为人母,由于各种原因,容易忽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和亲子陪伴。再加上现在的老一代父母有时间、有精力,往往会主动承担起对第三代的养育任务,就更容易让年轻父母缺乏主动担当意识,有的甚至还觉得自己是个孩子。殊不知,亲子关系的培养应该趁早,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其他人所无法替代的。《85后父母学堂》首要行动目标就是要激发年轻家长对婴幼儿家庭教育的主动担当意识。

第二,引导年轻家长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现在的年轻家长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容易受到各种教育理念的影响,但由于缺乏育儿经验,容易生搬硬套,采取拿来主义。其实不管是哪一种育儿理念,首要关注的应该是婴幼儿的身心发展。因为在0~6岁这个阶段,是一个人身心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有很多好的习惯,健康的心理往往从小养成,正所谓“三岁看八十”。对子女的教育可以借鉴他人的方式方法,但关键要为我所用,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正所谓“适合的才是最好的”。《85后父母学堂》次要行动目标就是要引导年轻家长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第三,帮助年轻家长掌握科学高效育儿的方法。在不正确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家长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很容易走极端[3]。一是过度娇宠,包办过多,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剥夺了孩子自主意识的确立和自立能力的锻炼机会;二是过度严厉。对孩子要求过高、限制过多,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骂不成才”[3]。在这种情况下,性格倔强的孩子,常表现出较强的抵抗意识,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变得性格暴躁,行为粗野;性格怯懦的孩子,则会产生恐惧心理,表现出软弱顺从,胆小怕事;富有灵性的孩子,则用欺骗撒谎的手段,对付父母的惩罚与训斥,变得年少虚伪,失去童真[3]。这些都是由于教育方法不当所造成的。《85后父母学堂》的第三个行动目标就是帮助年轻家长掌握科学高效的育儿方法。

第四,架设起家、园、社三方共育的桥梁。201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教育孩子是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法定职责。家庭作为婴幼儿生活的主要环境,家长作为家、园、社区协同教育的重要主体,家长的教育理念、责任意识、教养知识的掌握直接制约了协同教育的推进进程和实施效果。在家、园、社区协同教育中,家长作为最重要的责任主体,要切实承担起自己的教养责任,积极参加社区、幼儿园组织的相关培训、体验活动,树立正确的育儿意识[2]。在2021年10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四章第三十八条中明确指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可以依托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立社区家长学校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配合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组织面向居民、村民的家庭教育知识宣传,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4]。《85后父母学堂》的终极行动目标就是要在家、园、社三方之间架起一座互通的桥梁,形成教育合力,为0~6岁婴幼儿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助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伴人生幸福起航。

二、区域推进婴幼儿家庭教育的实践研究

(一)合作共赢打造品牌

2018年底,学校立足区域发展优势,依据《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中提出,鼓励相关行业企业参与社区教育。引导一批培训质量高、社会效益好的社会培训机构参与社区教育。探索开放、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共享模式,不断扩大社区学习资源供给[5]。经过多方考察、交流、遴选,最终决定与0~6岁儿童专业教育机构三槐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此机构确立为玄武开放大学家庭教育课程基地,联手打造《85后父母学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三年多来,《85后父母学堂》主动承担起了对区域内0~6岁婴幼儿家长培训、指导的责任,深受这部分家长的欢迎,已逐步成为幼儿园认可、家长信赖的社区教育品牌。在家庭教育课程基地的精心组织下,采取“面—线—点”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方式开展系列家庭教育培训,每年培训家长、教师均在2 000人以上,即使在2020年疫情严重时期,《85后父母学堂》的培训也没止步,而是利用网络优势,开展了多场线上培训,探索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实现了“父母学堂走进幼儿园,教师家长共筑同心圆”的目标。“《85后父母学堂》,伴人生幸福起航”品牌宣言已深入人心,得到了广泛好评。2021年《85后父母学堂》被评选为南京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二)稳步推进逐层深入

第一,主题培训,吸引家长参与。品牌建设初期,我们采取的培训方式主要是主题培训,即依托家庭教育课程基地和各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主动邀约全区0~6岁婴幼儿的家长前来接受培训,通过定期开展主题培训,转变年轻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培训前,通过在微信公众号上宣传,邀约家长前来学习,由家庭教育课程基地组织婴幼儿教育专家授课。先后邀请到南京溪荷蒙特梭利教育学院0~3岁、3~6岁专业培训师Linda老师,带来主题讲座《儿童语言的组成部分和发展进程》;福禄贝尔绘本馆馆长何伟老师,带来专题讲座《走进阅读,走进孩子的心灵》;江苏省学前教育研学中心专家、儿童文學作家孙莉莉老师,带来专题讲座《蛋是怎么生出来的》等。一年多来,培训场次达十多场,参与培训的家长达2 000多人。《85后父母学堂》的品牌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实现了让更多家长知晓、受益的初步目标。

第二,菜单培训,实现家园共育。主题培训吸引了一部分家长前来学习,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但由于家长来自不同社区、孩子又在不同的幼教机构,相互之间的交流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学习的主动性欠缺。为了调动家长的学习积极性,让培训更具有针对性,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我们采取了送教进园的菜单培训方式,提出了“父母学堂走进幼儿园,教师家长共筑同心圆。”品牌宣言。最先选择了区内三所相对靠近的幼儿园进行试点,由家庭教育课程基地邀请专家进园培训,巡回授课。

每学期开学前,由区开放大学、试点幼儿园和家庭教育课程基地三方来商量制定培训菜单,菜单内容主要针对园方提出的家庭教育需要来制定,实现“家长需要学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内容。”“幼儿园有什么教育期望,我们就尽量满足。”菜单式培训因为更加聚焦不同幼儿园的家长,更方便家长学习,促进了同一家幼儿园家长的自主学习、伙伴学习,学习氛围更浓厚,学习效果更明显。一年来,《85后父母学堂》根据园方、家长的需求,采取菜单式培训的方式,给三家幼儿园提供了充分选择的空间。先后制定了关于婴幼儿身体健康、绘本阅读、亲子关系、运动休闲等主题的菜单。培训内容涵盖:《宝宝食育怎么做》《婴幼儿运动、饮食、睡眠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早期阅读》《走进阅读,走进孩子的心灵》《如何正确处理隔代教育》《家长如何正确地抚触按摩幼儿》《带孩子去户外玩什么》《用废旧材料创造更多可能》等。每家幼儿园全年培训均在五场以上,仅三家幼儿园接受培训的家长就达2 000多人次。菜单式培训,拉近了社区、幼儿园与家长的距离,培训的指向更明确,真正实现了家园共育,构筑起了教育的同心圆。同时在区域层面上的培训也在继续,区内各街道轮流安排0~6岁年龄段婴幼儿家长到家庭教育课程基地、到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参与培训,使培训做到了面和线的结合,扩大了《85后父母学堂》的品牌效应,实现了家园共育。

第三,深耕培训,开发课程资源。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深知要想让《85后父母学堂》的实践脚步走得更实、走得更深、走得更远,除了继续开展主题培训、菜单培训还要进行深耕研究,开展深耕式培训。通过前期调研和实地考察,最终遴选一所幼儿园作为深耕培训实验点,培训对象也从幼儿家长辐射到幼儿教师、社区教育工作者。并且,组织教师、家长、社区教育工作者代表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前期培训的意见和今后学习的需求,为他们量身打造为期一年的深耕培训主题,培训的主题直接指向个体的发展,关注到每一个教师、家长和幼儿。由于是在一个点开展深耕式培训,培训的主题具有个性化,既有专业性较强的《蒙氏教育操作》《幼儿体能韵律游戏》《幼儿园如何开展劳动教育》,也有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论文撰写与发表》《如何开展案例研究》,还有家长更加关注的《幼儿科学饮食与健康》等。

三、区域推进婴幼儿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是重点关注如何教授家长符合中国当下家庭实际的正确教育观,缓解家长的育儿焦虑,提升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引导家长在孩子0~6岁这个年龄段,能够根据其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敏感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同步实施在社区、幼儿园和家庭之间架起互通的桥梁,共同构筑起教育的同心圆。三是在区域推进婴幼儿家庭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优势,将成熟的家庭教育课程资源做成视频,挂在网上供家长点播收看。定期组织线上直播,在直播中安排学员讨论与专家对话等环节,增加学习的互动性,同时对直播内容进行录播,方便学员回看,提高学习效率。开展线上培训和线上资源开发在后疫情时代非常有效。四是根据不同社区地理位置特点,组建家庭教育学习圈,建设家庭教育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很好的尝试。由社区或幼儿园牵头,不定期地组织家长进行线下集中学习,将沙龙研讨、读书交流、主题分享、情境教学、实物实操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依据培训主题的不同适时引入其中可以满足不同区域家长的学习需要。五是作为品牌建设,还应发挥教育联盟的优势,与跨地区的专家、学者、同仁进行互动,分享学习资源,交流学习感悟,取长补短,从而进一步完善品牌建设,彰显品牌优势,以期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四、结语

从家庭教育立法,可见国家对家庭教育高度重视,为家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持,也为家庭教育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区域推进婴幼儿家庭教育的道路上,我们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可供借鉴的实践路径。《85后父母学堂》在未来大有可为,今后我们还将在区域层面持续推广,不断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积累培训经验、提升培训效果,让更多的0~6岁婴幼儿家长从中受益,为区域推进婴幼儿家庭教育助上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儿童中心发布.0—6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现状调查报告[J].中华家教,2017(Z1):20-21.

[2]卢艳.0—3岁婴幼儿家、园、社区协同共育困境及策略探析[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0(3):60-65.

[3]张梅芳.幼儿成长与家庭教育[J].幼儿教育,2004(20):10-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N].人民日报,2021-10-25(13).

[5]滕杰.城镇社区农民工教育需求表达机制研究[J].成人教育,2020,40(1):54-57.

(责任编辑:董维)

作者:业冰 马超俊

家庭惩罚教育幼儿教育论文 篇3:

美国亲职教育实践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 要】亲职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作为最早提倡亲职教育的国家,其亲职教育在经过长期发展后逐渐走向成熟,在亲职教育立法、组织体制、内容、模式、师资水平、父母学习意识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先进的经验。吸收和借鉴美国的亲职教育经验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亲职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发展亲职教育应积极立法、尽快建立多元主体的实施体制、丰富教育内容、运用多样化教育方式、探索亲职教育新模式、培养师资队伍、提高父母学习意识。

【关键词】美国;亲职教育;实践经验

【收稿日期】2016-07-02

【作者简介】王艳辉(1989—),女,河南开封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 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人口大国,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中国的家庭教育正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许多家庭子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逃课辍学、亲子矛盾、网络成瘾、打架斗殴、校园凌霸、冷暴力、未成年人犯罪等问题,很多中国家长面对这样的教育难题感到焦虑迷茫。笔者认为,家庭教育的困惑迫切需要亲职教育来解决,只有不断提升家长的教养能力和水平,才能有效解决当前中国家庭教育的困境,化解亲子矛盾与冲突。美国较早推广并发展亲职教育,在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其做法和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一、亲职教育的内涵

“亲职教育”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父母教育提倡者托马斯·高顿(Thomas Gordon)提出的,其基本含義是“对父母实施的教育,其目的是改变或加强父母的教育观念,使父母获得抚养、教育子女的知识和技能”。①家庭教育从狭义上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庭中的长者(主要是父母)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泛指家庭成员之间的影响和教育。②亲职教育有别于家庭教育,亲职教育的教育对象一般是父母,而家庭教育更偏向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亲职教育理论研究现状表明,亲职教育成效会直接对家庭教育水平产生影响。美国的一项对长期接受亲职教育的父母跟踪调查显示:常与家庭教育指导师沟通的父母,其孩子在小学期间的适应性明显高于父母未接受过指导的孩子,且孩子的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更强;在孩子中小学阶段常与家庭教育指导师沟通的父母,其孩子的认知、记忆和智力发展速度高于其他儿童。③

二、美国亲职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1.构建较为健全的法律体系

美国各级政府为亲职教育的有效实施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了降低青少年的犯罪率,1995年美国10个州联合制定《父母责任法》,该法案进一步明确了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并赋予法官在合适范围内自由裁处青少年犯人父母的权力。2002年,美国政府颁布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明确规定:各州和学区均有义务向家长公布有关学校发展的相关情况,并为家长们提供支持和帮助。2007年美国政府通过《Pre-k法案》要求通过实施家访、发放育儿手册等方式,为父母提供适当的教养经验和方式。美国州政府也用法律形式保证亲职教育的实施,1996年4月18日,美国亚利桑那州在修订法规中制订了有关亲职教育的相关条款,它规定每一位孩子的父母或养父母在申请离婚时若想获得孩子的抚养权和监护权,则必须参加由法院强制执行的亲职教育课堂。2003年秋季美国纽约市政府制定《孩子第一——改革计划》决定建立一套新的家庭服务体系,每所学校设有一位家长协调员,专门负责父母与学校的沟通,参与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传授育儿知识,为父母提供教育方法,解决父母遇到的难题。通过立法,美国各级政府积极地履行对亲职教育的引导和监督的职责,加大了美国亲职教育的覆盖面,有效地提高了亲职教育的质量。

2.创建完备的亲职教育实施机构

美国的亲职教育是在以学校为依托的基础上,政府、学校、PTA中心、社区、企业、亲职教育专家共同组织和实施的。

政府对亲职教育的推动主要是通过立法、行政指令、财政拨款等方式进行。如美国半数以上的州要求在师范教育中增加或加强亲职教育的内容,提高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能力。德克萨斯州政府为其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提供大量经费以便于培养出高质量的家庭教育服务人员。许多州政府卫生部门和社会福利部门定期进行家庭访问,主要为了了解儿童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为家长提供必要的帮助。

学校作为推动亲职教育的主要力量,其承担的主要活动包括:开设家长教育课程、培训亲职教育讲师、开办短期父母培训班、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召开家长会议、制定家庭指导计划等。例如:加州父母中心为全州父母提供教育援助,制定具体的家庭指导计划,让父母更好地履行教养职责。

美国PTA(Parent and Teacher Association)是美国最大的面向儿童的志愿者组织,主要职能是为家长提供使孩子素质全面提升的服务,同时为家长提供公开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PTA会采用家长邮件群的形式,每周日电邮下周学校的重要事件、课程变动、同一学区初中和高中的相关活动、所在社区及全市的儿童活动等。每学期PTA会有几次家长见面会,家长可以借此机会请老师解答疑问或者与其他学生家长交流分享教育经验。

美国社区公益团体经常向父母提供家庭教育方案,有时也会财力支持某些单位或个人的亲职教育。譬如,国际儿童教育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Childhoo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ACEI)是一个全球性的社区组织,专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知识和信息。该组织主要是由教育专家、父母亲及其他对儿童教育有兴趣的社会人士组成。ACEI的一个重要职能是组织亲职教育实践活动,也就儿童成长过程中遭遇的具体问题给予指导。

美国部分企业通过建立家庭友好型政策,鼓励员工多参加亲职教育培训和配合子女在学校的活动,这有力地促进了亲子关系的和谐。另外,美国亲职教育专家通过座谈会、讲座、讨论会等方式向家长灌输科学的亲职教育理念,为家长制定科学的家庭指导计划。

3.促使亲职教育的内容与模式多样化

美国亲职教育内容很广泛,按阶段划分为婚前亲职教育和婚后亲职教育,婚前亲职教育内容主要是婚前心理咨询与指导、身体健康状况检测、孕前指导计划等;婚后亲职教育内容主要是依据不同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以7—12岁儿童为例,这一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主要是儿童身高和体重处于比较迅速的发展阶段;外部器官有了较快发展,但感知能力还不够完善;儿童处于从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阶段;情绪情感方面表现得比较外显。针对这一阶段的儿童发展特点,亲职教育内容应包括:做好儿童健康监测,预防常见疾病发生;将生命教育纳入生活实践之中;培养儿童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儿童的劳动观念和合理消费习惯;引导儿童学会感恩父母、诚实为人、诚信做事;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美国于1965年开始实施的“提前开端计划”是联邦政府投资最大、开始最早、影响最为广泛的早期儿童项目。提前开端计划主要是为低收入家庭3—5岁儿童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和发展服务,主要活动包括:为儿童提供医疗服务;在家庭教育方法上为贫困家庭父母提供帮助;为儿童心理发展服务;帮助贫困家庭父母为孩子进入小学服务。据调查统计,在1965年提前开端计划让536 180位贫困家庭儿童受益,到1972年增加到了100万人以上。提前开端计划有力地促进了幼儿父母自身的发展,增强了他们对教育孩子成才的自信,也使千千万万的美国贫困儿童受益,因此被誉为“美国最美好的事物”。④

父母效能训练是美国最为普遍的一种亲职教育模式,它是在1970年由托马斯·高顿在加利福尼亚州创立的,后来在美国其他地区和国际上得以广泛的运用和推广。父母效能训练的核心内容是将父母训练成为能协助子女健康成长的咨询师或辅导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积极倾听、使用“我—信息”和积极沟通。通过父母效能训练,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无障碍的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为孩子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等,这些都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其他类似活动项目有:加强家庭计划(Strengthen Family Program)、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指导计划(Home Instruction Program For Preschool Youngsters )、“家长即教师”计划(Parents as Teachers)、“先行计划”(Project Head Start)等。

4.家庭教育指导师具有较强的专业指导能力

为了推动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早在2006年,美国家庭关系委员会(the National Council on Family Relations)对家庭教育指导师申请资格做了如下规定:(1)申请者必须具备学士或学士以上学位,若所获学位是家庭教育或儿童教育领域,则需具备两年以上家庭教育经验;(2)申请者必须具备学士或学士以上学位,若所获学位不属于家庭教育或儿童教育领域,则必须具有五年以上家庭教育实际经验。⑤以上两项只是美联邦政府对申请者资格的一个宏观的基本规定。事实上,美国作为一个典型的“地方分权制”国家,各州均有权在不违反联邦政府规定的前提下制定适应自身发展需求的入业资格标准和细则。如美国蒙哥马利州规定: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师必须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并专修特殊儿童教育学,有过担任学校教育顾问,或从事心理、教育等方面咨询工作的经历。其他各州在家庭教育指导师入职资格方面也都有专门要求。

美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考核、资格认证和日常评估工作由家庭教育协会或家庭教育中心承担,由政府授权的民营培训机构也可以承担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工作。家庭教育协会或中心设置了科学、严格、规范的考试与资格认定程序,共分为笔试、面试、论文和实践四个环节,申请者经考评合格后可获得《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资格证书》。对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评估采取个人自评、指导师互评、群众评议和专家评审相结合的办法,主要从案例处理、科研成果和个人总结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不断地促进家庭教育指导师专业化的发展。

由此可以发现,美国一方面对家庭教育指导师申请者的学历学位要求非常高,申请者需要有大学或大学以上学历并取得学士或学士以上学位,这将为家庭教育指导师的高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美国要求家庭教育指导师申请者必须具有相关职业工作经验,确保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具有较强的实践和操作能力。

5.美国家长接受亲职教育的积极性较高

美国家长普遍具有较高的学习意识,他们清楚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为人父母后,一方面会尽快地进行自身的家长角色定位;另一方面会积极地通过各种方式接受亲职教育,学习如何为人父母。由于美国亲职教育系统非常完善,有能力为有需要的家长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乔治亚州家庭教育中心提供了一组数据,从有记录可查的电话求助来看,在1997—1998年间,美国家庭教育指导师就通过电话为家长们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450次,1999—2000年增加到700次,2001—2002年电话服务激增,指导师们共通过电话为1 000个家庭服务。这组数据能从侧面反映出越来越多的美国家长开始重视运用亲职教育服务体制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⑥

三、美国亲职教育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1.颁布亲职教育法令,推动亲职教育发展

亲职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律的长效保障,加强立法工作是尽快推动亲职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美国自推行《父母責任法》以来,各州为强化父母责任意识、推动亲职教育发展采取了相关措施并且成效显著。譬如,俄勒冈州的夕威顿镇自1995年元月起开始实施《父母责任法》,该法案明确规定:针对因管教不善导致的青少年犯罪,其父母必须接受相应的惩罚。惩罚方式是:初犯的父母必须接受亲职教育;再犯的父母将被处以罚金并赔偿相关费用;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青少年,其父母将被实施“连坐法”。1995年,该州有15位父母依“连坐法”坐牢,青少年犯罪率下降39%。⑦《父母责任法》的出台促使美国家长切实地履行好监护人的职责,注重教养能力的提升。

目前,我国出台有关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类的法律非常多,如《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等,这些法律按照未成年人权益最大化原则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以及如何有效保障儿童的权益不受侵犯。近些年来,我国教育界人士和家长都开始意识到亲职教育的重要性。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纲要要求按照依法保护、儿童优先和儿童最大利益的原则切实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主要目标包括完善儿童监护制度,保障儿童获得有效监护;保障儿童参与家庭生活、学校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儿童家长素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提高等。2010年2月8日,教育部与全国妇联、民政部、卫生部等相关部门联合制定了《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成为全国各级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者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依据。但目前法律体系中涉及到亲职教育方面法律法规还很少。因此笔者认为,为了将亲职教育正式纳入法制化轨道,《父母责任法》和《亲职教育法》的出台是十分必要的。父母不是生来就是合格的家长,很多人对于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意识比较模糊。因而,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亲职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和明确父母的职责和义务等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利于父母更好地履行家长职责,也为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保障。

2.建立多元主体的亲职教育实施体制

我国的亲职教育缺乏系统科学的实施机构体制。特别在广大内陆地区,只有少数发达城市有针对父母开设的家长学校,且教育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城市的早教机构开设有面向家长的教育服务项目,社区、企业或地方图书馆不定期会举办家庭教育讲座,但从整体上说,亲职教育科学的实施体制在我国还未形成。

亲职教育的发展需要更广阔的土壤,因此,必须尽快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依托的多元主体的实施体制。首先,政府应出资在各市、县建立高水平的公立家长学校,任何有意识、有需要的家长都有权进入学校免费学习。其次,各师范高校尽快开设有关亲职教育的专业和课程,制定培养方案,对该专业学生进行4年规范化的教育和指导,为家长学校储备高质量的师资资源。另外,高校可定期(如每周六周日)设立开放式课堂,由学校专业老师任教,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父母都可以到高校接受教育和培训。中小学一方面要积极开发针对本校学生家长的校本课程;另一方面要定期举办亲职教育实践活动,如家长日、家长座谈会、家长与老师交流会、亲子运动会等。再次,以企业和社区为代表的社会力量要为员工和居民提供必要的亲职教育服务。企业设立针对员工的亲职教育与家长指导中心,定期举办讲座,宣传科学的亲职教育理念,为员工提供具体的实践指导计划。社区建立亲职教育社区服务站,对社区家庭进行定期访问,免费发放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在社区宣传栏刊登亲职教育文章等。

3.进一步丰富亲职教育的内容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陶森(F.Dodsen)曾公开指出:“生育和抚育是两回事,生了孩子并不意味着具有了抚育子女的智慧和本领,要尽到为人父母的职责,必须彻底地了解儿童的成长过程。许多父母只是从经验中用许多错误换来这份了解,其实如果事先就对儿童发展下功夫,有许多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⑧这表明,只有学习和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对儿童进行正确的教育。美国的亲职教育内容主要包括5个方面:子女发展不同阶段的知识(包括生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等);父母角色的认同;教养态度和方法;良好的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预防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中国的亲职教育内容由于受传统成才观的影响显得过于单一和狭窄。中国父母普遍将教育重心放在教育孩子和如何培养孩子成才上,把孩子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家庭荣誉捆绑起来,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自身素质和教养能力的提高;不够重视孩子的生理健康和心理成长。一项研究显示,中国家长选择各类教育讲座的比重依次为:关于培养儿童智力、关于如何让孩子更健康、关于如何指导子女学习、关于培养孩子性格、关于如何指导孩子交朋友。⑨由此可见,中国许多家长认为提高儿童的智力水平和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孩子的个性发展、社会交往、正确人生观的树立则是次要的。

亲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家长提供科学的亲职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养水平和能力,促使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因此,亲职教育内容的选择应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发展为依据,主要包括:生理健康知识,健康的身体是未成年人顺利成长的重要前提,家长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生理健康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发展规律知识,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状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父母了解了心理学知识就能正确地把握孩子在每个阶段心理状态,在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正确地指导他们;沟通技巧,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尤其不愿意与自己的父母交流沟通,亲职教育为家长提供实用的家庭沟通技巧,指导父母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亲子关系方面,为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亲职教育需讲授有关亲子关系的知识并设计亲子活动模式,以便于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

4.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探索亲职教育新模式

亲职教育在方式上不应拘泥于传统的讲授式,探索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是十分必要的。为了满足不同家庭的多样化需求,应采取团体授课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团体教育可采用专题讲座、讨论会、演讲会、心理咨询会、慕课、网络研修等方式;家庭教育个别指导可使用电话咨询、家访、社区服区站定期指导等形式,尽力满足家长不同的学习需求。

此外,中國迫切需要成立指导亲职教育的权威机构,整合学术资源、人力资源、资金力量和行政力量,负责我国亲职教育模式的研发和推广,进一步丰富亲职教育实践活动。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妇联和学术协会的带头作用,在我国优先建立一批亲职教育试点,研发适合我国的亲职教育模式,待模式成熟后再推广至全国。在我国大陆地区的亲职教育模式中,辽宁模式比较典型和成功。它主要由辽宁省政府主导,联合省内的教育专家,调动各种人力物力资源,制定符合辽宁地区特点的亲职教育方案,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地方亲职教育中心,提高亲职教育质量。

5.建立师资培育机构,培养专业教师队伍

在教育领域中,教师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的优劣,亲职教育也不例外。在我国,培养亲职教育专业教师的学校和机构非常少,很多从事亲职教育的老师都是通过网络、图书、电视、讲座等形式进行自主学习,他们的知识结构体系严重不完整,这将直接影响到亲职教育质量。要想培养出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亲职教育教师,一方面必須依托师范院校开设亲职教育专业和课程,制定相关培养方案,本科学生经过大学4年的学习,毕业后可到家长学校通过竞聘的方式任教。 另一方面,政府需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中心,专门培养家庭教育人才,指导家庭教育实践。为了进一步激发老师教学的积极性,各地区和学校可定期举办教师知识竞赛、讲课大赛、模拟案例指导大赛等活动,由专家团进行评审,成绩优异者可获得一定的奖励,如物质奖励、教师评优评先活动、升职等。

6.强化家长角色意识,调动家长学习积极性

具有父母身份并不意味着就是合格的父母,也不意味着具有亲职教育的能力。在我国,人们普遍认为父母角色的形成是自然的过程,适龄人只要经过结婚、生子就自然成为了父母。他们不知道什么是亲职教育,也不清楚接受亲职教育能为他们带来哪些帮助,因而对接受亲职教育积极性不高。

在亲职教育中,必须要不断地强化家长的角色意识,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为人父母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义务,推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媒体、广告等形式大力宣传亲职教育对家长的重要性,采用试听、奖励、竞赛等方式鼓励准父母或父母接受亲职教育,尽可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在社区、工厂、企业、事业单位挑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人首先接受亲职教育的培训,再由他们向周围人展示自己学习成果和价值,进一步带动其他家长接受亲职教育的积极性,如此,我国的亲职教育普及化将能早日实现。

【注释】

①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K].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②赵忠心.家庭教育学:教育子女的科学与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③④⑤⑥袁淑英.美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9.

⑦白雪.美国实施《父母责任法》[J].世界教育信息,1997(3).

⑧⑨冯丹.中美两国亲职教育实践的差异性探析[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3.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家长教育学[M].杜志英,等译.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

[2]黄德祥.亲职教育理论与应用[M].台北:伟华书局有限公司,2006.

[3]Martin Davies. The Blackwell encyclopedia of social work[M].Wiley-Blackwell, 2000.

[4]谢娜.美国亲职教育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

[5]袁淑英.美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研究[J].教育评论,2009(8).

[6]袁淑英.美国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和指导师的主要职责[J].教育探索,2015(3).

[7]李路,蔡迎旗.美国针对幼儿父母的亲职教育及启示[J].教育导刊,2014(1).

[8]徐慧艳,张莉.幼儿父母的亲职教育发展状况及思考[J].幼儿教育,2011(12).

[9]刘子金.高校亲职教育研究[J].教育评论,2010(5).

[10]陈钟林.谈发展我国的亲职教育[J].青年研究,2000(8).

[11]盖笑松,王海英.我国亲职教育的发展概况与推进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2006(6).

The Experience of American Parenting Education Practice and Enlightenment to China

WANG Yan-hui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4, China)

【Key words】America; parental education; practice experience

作者:王艳辉

上一篇:专业对接产业酒店管理论文下一篇:安全管理煤矿采矿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