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周期试析论文

2022-04-16

摘要:我国失业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突出,是经济运行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对失业的含义和类型入手,分析失业产生的原因以及它对于经济的影响,可发现失业会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世界经济周期试析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世界经济周期试析论文 篇1:

关于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缺陷及改革的分析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联系汇率制的缺陷,包括外汇储备不能保证港币的稳定和兑付要求、美元利率和港币利率的偏差和不同步性日益明显导致利率套利机制失灵、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丧失等方面。接着指出在港币的估值中加入人民币的因素,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或者盯住人民币的汇率制度是未来香港改革汇率制度的趋势和方向。最后得出结论:改革联系汇率制度的前提是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当前改革香港联系汇率制的时机并不成熟,只有当人民币国际化进展顺利,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成为可能时,改革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才切实可行。

【关键词】联系汇率制 外汇储备 套息机制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建立于1983年,其制度安排是由政府设立一个外汇基金,发行本币现钞资格的银行必须按固定汇率7.8:1在外汇基金存入100%的美元储备,换取无息的负债证明书,作为发行港币的依据。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实施至今,对维持港元币值的稳定和香港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联系汇率制度在给香港经济带来稳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弊端。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随着美元的不断贬值和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大量国际投机资金涌入香港,使香港的联系汇率制承受着巨大压力,因此香港是否应该坚持联系汇率制以及如何改革香港的汇率制度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各种实证数据,分析了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缺陷,并对香港汇率制度的改革进行了思考。

一、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缺陷

1、外汇储备不能保证港币的稳定和兑付要求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规定的1美元兑换7.8港元的固定汇率只适用于发钞行与外汇基金之间的发钞准备,因此联系汇率制度只能保证对基础货币Mo有100%的美元储备,并不能保证整个货币体系中的港元M3都有100%的美元储备做支撑。香港外汇储备与广义港币供应量M3的比例关系如图1所示。

(资料来源: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网站http://www.info.gov.hk《金融数据月报》整理所得。)

由图1可见,香港的外汇储备基本上占广义港币供应量M3的40%至50%。如果市场对港元失去信心,将港元全部兑换成美元,则现有的美元储备将无法支撑联系汇率,即港元兑换美元将发生挤兑危机,联系汇率即告崩溃。因此,联系汇率制度实际上不可能完全依靠外汇储备作为担保,良好的经济前景所带来的市场信心才是维持联系汇率制的根本保障。

2、利率套利机制失灵

利率套利机制要求港币利率变动必须与美元利率变动步调一致,任何利差都会通过外汇市场上的资本流动而消除,从而使港币利率趋同于美元利率。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港币利率与美元利率逐步出现背离趋势。巴曙松(2005)指出,自2004年6月30日美元进入加息周期后,港币与美元利率差异逐渐明显。香港与美国利率变动先是同向不同步,差距逐步扩大。然后,在2004年11月10日二者出现了明显的背离,这是香港自1983年实行联系汇率制度以来首次与美元利率出现背离状态。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港币利率和美元利率出现上述偏离呢?本文认为,导致二者出现背离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强烈的升值预期。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资金,但由于中国存在资本项目管制,国外资本不能顺利进入中国内地,而香港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与中国内地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同时香港又是国际著名的金融中心,因此由人民币升值压力所引致的国际资金大量流入香港银行体系,使香港银行体系的资金短期内大幅上升,导致银行隔夜拆息和港币储蓄存款利率持续低走。

3、货币政策独立性丧失、财政政策受限

正如上面所述,既然香港联系汇率制承受了巨大压力,为什么不调整利率以缓解固定汇率的压力呢?根据三元悖论,香港一方面要维持固定汇率制度,又要允许资本的自由流动,香港的货币政策只能跟随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调节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但在联系汇率制度下,香港既不能运用利率手段来遏制通货膨胀,也不能用利率手段来刺激投资和消费。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如果中国经济周期与美国经济周期出现偏差,香港经济基本面和汇率之间就会出现矛盾,香港政府又因为联系汇率而不能通过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那么港币成为国际炒家的目标将是不可避免的。

联系汇率制不仅丧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且使财政政策的作用受限。根据Mundell-Fleming模型,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相对无效,财政政策相对有效。如果将赤字货币化,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和外汇储备的下降,是联系汇率无法维持。这正是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所阐述情况,即持续的财政扩张和赤字货币化使固定汇率制最终无法维持。此外,香港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任何刺激内部总需求的政策措施都将有很大比例转化为进口的增加,并导致国际收支平衡的恶化,所以很少见到香港政府主动运用财政政策来调控社会总需求,熨平短期经济波动。因此,香港财政政策的运用受到很大限制。

二、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

目前,学者们对联系汇率是存是废有着不同的看法。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要求改变联系汇率制的呼声日渐高涨。改革方案大致有实行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港币盯住一篮子货币制度、港币与人民币挂钩、港币同时以人民币和美元作为盯住货币的复本位制,以及香港科技大学7位教授提出的建立美元流动资金机制的方案和香港浸会大学的曾澍基提出的现代货币局方案等改良机制。

然而,目前改革联系汇率制的时机并不成熟。美元作为国际储备和清算支付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目前仍然稳固,在短期内还不大可能发生动摇。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经济对香港的影响以及香港经济对美国经济的依赖性短期内难以改变。但是,联系汇率制终究不是一种长久的汇率制度,在将来势必要进行改革,而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改革的方向就是在港币的估值中加入人民币的因素。其原因正如前所述,香港与中国内地经济的联系日趋紧密,中国经济发展的周期也越来越影响到香港经济的发展。目前,中国内地是香港最大的出口和进口地区,其贸易数额和增长率都远远超过了美国和其他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2001—2009年中国内地和美国占香港进出口总额的比例变化如图2所示。

(注:2001—2006年的出口额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并未直接公布,本文根据港产品出口贸易总额和转口贸易总额相加得出。)

(资料来源: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网站http://www.censtatd.gov.nk历年数据整理所得。)

可见,中国内地占香港进出口总额的比例将近50%,是香港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地区,且这一比例逐年递增。而美国占香港进出口总额的比例只有10%左右,且递减趋势明显。中国内地经济周期对香港经济的影响已逐渐超过美国并成为支撑香港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力量。从这个角度看,在港币的估值中加入人民币因素是香港汇率制度改革的趋势。

未来在港币的估值中加入人民币因素主要包括两种可能性。第一是借鉴新加坡实施的篮子汇率制度,将人民币引入篮子货币当中,港币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第二是港币盯住人民币的联系汇率制度。目前,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只盯住美元,但是其基本面受中国内地的影响越来越大,港币与人民币的联系已日趋紧密,所以将人民币引入篮子货币当中,港币盯住一篮子货币可以解决经济周期受中国影响、汇率跟着美国走的矛盾。但是,如果引入人民币作为篮子货币,在人民币不能完全自由兑换、汇率形成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其汇率?可见,在中国尚未实现资本项目完全可自由兑换的情况下引入人民币作为篮子货币,确定汇率波动区间以管理汇率水平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当前联系汇率制度还不能改变,当中国实现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并实行灵活的汇率制度时,港币盯住一篮子货币制度才是切实可行的。第二种改革措施是实行港币盯住人民币的联系汇率制度。港币盯住人民币无疑可以反映香港与中国内地经济的紧密性和同步性。同时,港币盯住人民币并没有忽略美元的因素,因为中国目前实施的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政策本身就包含了美元的因素,所以港币盯住人民币也就相当于间接地部分盯住了美元。但港币盯住人民币要求人民币是可自由兑换货币,所以当前实行港币盯住人民币是不现实的。另外,市场对于维持人民币作为盯住货币的信心还不足以和美元相比。2002年中银国际的报告中建议以人民币取代美元与港币挂钩,导致香港汇市异常波动,随后港府、IMF相继表示支持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市场。这说明市场对于人民币取代美元尚存疑虑,鉴于人民币的不可自由兑换以及内地的金融体系不健全,实行以人民币为名义锚的联系汇率制尚待时日。

三、结论

如前所述,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而美国经济处于危机后低迷的时期,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缺陷和弊端愈加明显。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内地经济与香港经济的联系日趋紧密,大陆经济周期与香港经济周期的同步性逐步显现,目前香港经济与内地经济的紧密性及互动性已经超过了香港与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人民币对对港币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在港币的估值中加入人民币的因素,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或者盯住人民币的汇率制度是未来香港改革汇率制度的趋势和方向。但改革联系汇率制度或者引入人民币对港币估值影响的前提是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因此,当前改革香港联系汇率制的时机并不成熟,只有当人民币国际化进展顺利,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成为可能时,改革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才切实可行。

【参考文献】

[1] 蒋清泉、顾庄华:试析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发展趋势[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3).

[2] 巴曙松、黄少明:港币利率与美元利率为什么出现背离——港币估值中的人民币因素研究[J].财贸经济,2005(8).

[3] 王凯丽:我国内地的外汇体制改革与香港联系汇率制的前景[J].特区经济,2005(12).

[4] 李世刚、杨荣: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困境与改革方向[J].生产力研究,2008(8).

[5] 罗翔: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利弊及可持续性分析[J].亚太经济,2006(3).

[6] 周滟:浅谈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未来的选择[J].当代经济,2009(5).

[7] 徐芳、马晓青:香港货币局制度的理论基础与可维持性分析[J].上海金融,2003(9).

[8] 林斐婷: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及其前景分析[J].当代经济,2008(6).

[9] 朱孟楠、陈晞:全球金融危机下的香港联系汇率制:困境、持续性及改革方向[J].南方金融,2009(1).

作者:王 钰

世界经济周期试析论文 篇2:

浅析我国失业问题对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摘 要:我国失业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突出,是经济运行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对失业的含义和类型入手,分析失业产生的原因以及它对于经济的影响,可发现失业会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基于此,结合中国的一些基本情况,分别从调整产业政策,增加工作机会;加大教育资本投资力度,提升劳动者素质;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咨询渠道四个方面,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失业问题;经济;影响;对策

人口基数过大、人均资源不足、劳动力相对过剩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情况。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逐步转变,越来越多的人的知识和技术水平无法适应这种转变,我国的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并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稳定性的重大挑战。

一、失业的含义和类型的界定

(一)失业的定义

失业,顾名思义,即失去工作,通常是指人到了适合工作的一定年龄段以后,拥有了工作的能力,但是却没有工作机会,也可以说是找不到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失业问题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都会面临的难题,中国也不例外。中国在失业调查期间内所统计的失业人员是那些已经失业或正在找工作的适龄人员。

(二)失业的类型

1.自愿性失业。即自愿性失业,是一种自主放弃就业的类型,造成这类人群不愿就业的原因是多方面,比较常见的是由于社会风俗习惯、个人过分挑选、薪资未能达到期待值等原因。这部分人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就业机会,衣食住行普遍全都靠父母,依靠父母去享受优越生活。

2.非自愿性失业。非自愿性失业是与自愿失业相对的一个概念,是一种被迫放弃工作的类型,是由非主观原因造成的,例如工人们由于技术跟不上等原因不得已放弃自己的工作。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指的是由季节更替或者是技术原因导致的失业,又可称为季节性失业或是技术性失业。技术性失业是由于企业技术变革引起的失业,企业员工无法适应新经济体系的要求。季节性失业,顾名思义,必然是与季节相关的。例如,冰饮企业的员工夏季需求量必然是多于冬季的,此时员工面临的就是季节性失业。这意味着有些人不得不转移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中去,而其他没有被及时转移、在等待转移的人就属于失业。这种失业类型通常是十分短暂的失业,是过渡性的。

二是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主要是由于现有劳动力的知识水平、技能、思想和区域分布等不再适应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劳动力基础与市场需求不再匹配而引发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是长期性的,通常是由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引起的,某种特殊劳动力的培养必然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因此这些调整和变化也会导致特定市场需求和特定类型劳动力在某段时间内的短缺。

三是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由整个经济周期的波动而导致的劳动力总需求不足引起的,这时的失业率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相对应的。经济极其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环境是否稳定、政策是否适应经济发展等等,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经济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周期性失业率会在经济繁荣期内下降,而在经济衰退期则会大幅上升。经济衰退过程中,由于社会需求不足,前景黯淡,企业就会纷纷减产裁员,从而导致一大波人面临失业。

四是隐蔽性失业。隐蔽性失业是失业的一种新形式。它是指一种工作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全员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或者工作的生产率低于自己所能达到的标准。例如在经济危机期间,雇主通常将雇用的技术工人作为普通工人使用,将普通工人降级为更低端的工种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减少他们的工作时间等等,这样工人们也就不能发挥出自己真正的价值,这也是某种特定意义上的失业情况。

二、我国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经济根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为了适应经济的这种快速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改革,对劳动力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多,经济快速增长与劳动力质量不符的矛盾在不断加深。当劳动力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跟不上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时,大批的劳动力就会开始面临失业问题。即使是现学新的技能和知识,也是需要一段很长时间的过渡期的。此时面临的失业通常是非自愿性失业,如结构性失业、隐蔽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等等。即使是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也大多只具有理论层面的知识,实际动手能力很弱,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不能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

(二)价值观的变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教育的普及化,人们对于就業的期待值越来越高,不喜欢的工作不干,薪资不高的工作不干等等,不论是眼高手低的原因还是怀才不遇的原因,都是由人们的主观性意愿决定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自愿性失业现象就越来越多。当就业单位规模和收入预期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时,大部分拥有高学历的人就会选择失业;而低学历的人又大多不满足技术型企业的要求,失业日趋严重。

(三)人口原因

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人口数量过于庞大,不仅人口基数大,劳动力人口也增长得非常快。人口越来越多,人口增速越来越快,工作岗位却没能随着人数的高速增长增多,国家能提供给劳动者的岗位远远少于实际需求,这时候必然会导致劳动力过剩,失业也就无可避免。

三、我国失业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失业会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众所周知,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分别是投资、消费和出口。居民消费水平下降是失业的必然结果,自然会连带性地影响经济发展。

失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需求的问题上。失去经济来源的居民必然会在各个方面削减开支,因此失业直接带来的问题就是人们的消费水平下降,对于物资的总需求自然也就慢慢减少了,进而带来产能过剩的问题加剧,企业无法维持自身发展,不得已而持续裁员,甚至倒闭。久而久之,居民消费刺激经济的效果就慢慢变弱,企业失业人数也会慢慢变多,两者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持续制约经济发展。

一方面,失业率直接反映了资源的浪费率,失业率越高,对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率就会越低。另一方面,失业者失去了自己的工作,就会更依赖于社会保障,这时社会保障成本就会增加,国家财政压力也会随之变大,同时也会阻碍国家其他方面的发展。

四、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对策

(一)调整产业政策,增加工作机会

我国人口基数大的基本国情是无法改变的,人口保持不断增长的趋势也是无法改变的,对于工作岗位的需求量必然是巨大的,因此必须加大对产业政策的调整,多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鼓励自主创业,增加劳动者的工作机会。自主创业需要资金,政府应加大对于自主创业的资助力度,由此激发更多人的创业热情。这样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就业压力,也有助于自我价值更好地实现。

(二)加大教育资本投资力度,提升劳动者素质

经济结构快速调整,高新企业越来越多,对于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劳动者由于不能满足企业的技术,知识水平要求而被迫失业,这种非自愿失业情况是可以有效减少的。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资,教育发展的程度应该跟得上经济发展程度。工作创造是一个发展和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他们不仅在工作上做到勤奋,而且在思维层面要善于创造。没有工作,人生就没有财富;没有创新,社会就不会进步。人的发展就是不断创新的工作和创造,在工作中创造,在创造中工作。我们可以通过加大教育投资力度,不断地提高工作质量,在工作中实现梦想创新。

(三)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念

1.受现行升学体系的影响,学校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都是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完全不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导致现在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成了书呆子,一脱离书本就丧失了所有的动手能力,无法独当一面,无法满足企业对于职工的要求,自然会在毕业之后面临大数量的失业。

2.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猛,人们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年轻人在家普遍养尊处优。初入社会,无法接受脏活累活,觉得拂了面子,也无法一下子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家庭环境过渡到又累工资又不高的工作环境中去;有些从名校毕业的学生,好的工作岗位没竞争到,差一点的工作又觉得配不上自己的高学历,也在家待業等等失业人口自然而然地就多了起来。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以确保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咨询渠道

每项工作需要的工作技能都是不同的,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更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国家和企业应多增加技能培训机构,使得劳动力在经过培训后更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更能够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

除了劳动力技能要跟得上以外,国家也要拓宽就业咨询渠道,使得失业人员能够更广泛全面地了解岗位信息,准确分析自己的岗位适合度,又准又快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总之,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充分就业才能创造全民美好生活。生活好了,可支配财富自然会不断增加,消费水平也能跟着日益提升,消费这驾“马车”才能成为持续快速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要素。因此,必须要加大对就业问题的关注度,多方入手积极解决“就业难”问题,以促进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宏英.我国当前的失业问题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4):4+6.

[2]  徐晓丽.当前我国失业问题的结构性分析[J].理论界,2008,(10):211-212.

[3]  曾玲.中国失业现状分析及就业对策[J].大众科技,2012,(6).

[4]  董巍.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10).

[5]  高原.中国经济增长下大学生失业原因分析——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视角[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2.

[6]  杨艳.我国经济发展与就业相互关系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7]  王金玉.“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的哲学阐释[J].劳动哲学研究,2020,(00):193-203.

[8]  贾尧天.浅析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J].汉字文化,2019,(12).

[9]  刘振涛.就业预期、失业预期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与对策[J].对外经贸,2017,(12):91-93.

[10]  徐秋慧.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劳动教育与当代启示[J].汉字文化,2020,(8).

[11]  贾尧天.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人才思想的创新与实践[J].汉字文化,2019,(15).

[12]  陈育.中国失业问题原因分析[J].理论月刊,2004,(12).

[13]  范庆涛.失业的经济影响及促进就业的政策选择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8):68.

[14]  乔永平,吴宁子.浅析中国发展的历史文化——读《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有感[J].汉字文化,2019,(11):60-62.

[15]  于婉华.试析习近平人才思想对高校人才培育的启示[J].戏剧之家,2019,(28):127-128.

[16]  郁烨.浅论新时代人才思想内涵及对当代青年的启示[J].汉字文化,2019,(12):159-160.

[17]  李德偉.中国经济增长与失业治理问题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8.

[18]  任艳,荆世杰.大学生就业心理成因及对策分析[J].汉字文化,2019,(12):191-193.

[19]  黄子萱.习近平教育公平思想研究文献综述[J].汉字文化,2019,(24):121-122.

[20]  曹昱.对“发展与教育”模型的哲学阐释[J].汉字文化,2020,(22):192-193.

[21]  殷秀才.经济转型中我国失业问题再认识与治理新思路[D].武汉:武汉大学,2005.

[22]  任安静.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再审视[J].汉字文化,2020,(11):159-160.

[23]  谭永生.经济新常态对中国青年失业的影响及趋势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6,(9):105-109+49.

[24]  马承凤.浅析葛兰西知识分子理论及其当代启示意义[J].汉字文化,2020,(4):146-147.

[25]  赵紫叶.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必要性的研究[J].戏剧之家,2019,(29):161+163.

[26]  杨广承,刘中亮.关于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探析[J].戏剧之家,2019,(24):149-150.

[27]  高健,郑光耀,徐伟悦.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略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0):73-74+78.

[28]  贾尧天.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基础与人的全面发展[J].汉字文化,2019,(14).

[29]  张铁军.缓解失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负面影响的探讨[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4):37-38.

[30]  刘萍,刁永祚.新经济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2):156-160.

[31]  方福前,孙永君.宏观经济政策对我国产出—失业关系的影响分析[J].教学与研究,2010,(12):20-27.

[32]  熊祖辕.中国失业治理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4.

[责任编辑 毛 羽]

作者:芮映琳

世界经济周期试析论文 篇3:

伊斯兰银行经营模式探究

摘 要:2007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并未波及伊斯兰金融机构,它们在此次危机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本文认为不论是在存贷款方面,还是在表外业务方面,伊斯兰银行都具有优越性,因此在利率市场化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视伊斯兰金融。此外文章结合马来西亚成功建立伊斯兰金融市场的经验,认为政府在推动伊斯兰金融发展时至少应在法律与金融市场两个层面给予支持。

关键词:伊斯兰金融;马来西亚;非利息收入

一、引言

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很多金融机构在此次危机中难以独善其身,但是伊斯兰金融在此次危机中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据金融杂志《亚洲银行家》报道,2008年全球最大的100家伊斯兰银行资产从2007年的3500亿美元增加到5800亿美元,增长率高达66%,而同期亚洲最大的300家银行资产增幅仅为13.4%。近几年伊斯兰银行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据会计师事务所安永2012年发布的报告称在过去的三年里全球前20家伊斯兰银行资产仍能实现16%的增长。

伊斯兰金融在金融危机中良好的表现引起学界的关注,学者关于伊斯兰金融基础知识的介绍揭开了伊斯兰金融神秘的面纱。所谓伊斯兰金融即符合伊斯兰教义的金融活动。它的基本原则包括:1.禁止收取利息。伊斯兰教法认为利息是一种高利剥削,“与本金的偿还期和数额有关,即经过担保而无论投资业绩如何的任何固定的、事先确定的利率都被认为是利息,而被禁止。”①2.禁止投机。“伊斯兰教反对囤积和一切形式的钱财物资窖藏,因为这被视作为一种投机行为;同时,它也禁止不确定性和高风险的经济交易,因为这些活动等同于投机行为。”②3.投资要符合伊斯兰教义。任何不符合伊斯兰教义的经济活动都是不被允许的,例如对从事酗酒、赌博等活动的投资都应该被禁止。4.风险共担,利润均享。无论是伊斯兰银行还是其客户,作为资金提供者时最终都以投资人或股东的身份参与利润分享。

目前学界关于伊斯兰金融的研究集中于对其原理,特点的介绍,比如马继洲(2012)、蒙志标(2012)。本文主要从业务层面分析,认为伊斯兰银行在存贷款和表外业务方面都比传统银行更具有竞争力。然后以马来西亚伊斯兰银行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与其他国家伊斯兰银行对比,希望对影响伊斯兰银行发展的因素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传统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探究

传统银行的营业收入包括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长期以来,利息收入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呼声越来越高,金融市场化改革逐步加深,传统的商业银行已经开始调节收入结构,非利息收入的地位愈发重要。非利息收入通常包括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以及其他非利息收益。

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其非利息收入一直保持正的增长率,而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从2006年的9.5%升至2013年的24.81%。图一显示虽然非利息收入的增长率波动幅度很大,但它自2007年以来就保持了正的增长率。而近七年来中国工商银行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大致呈上升趋势,非利息收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在2012年有小幅度下降,从2011年的23.7%下降到2012年的22.2%,下降了1.5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2011年工商银行非利息收入中的其他非利息收益涨幅高达157.6%(其中租赁收入就增加了11.13亿元)。所以工商银行在2011年非利息收入增长率高达45.9%,而2012年其增长率仅为5.9%,这也就导致了2012年工商银行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有了小幅度的下降。从非利息收入增长率和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这两方面都可以看到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态势良好,而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绩效的正效应也得到了一些学者的论证。

图1 中国工商银行2006年-2013年非利息收入占

营业收入比重及非利息收入增长率

数据来源:中国工商银行年报

盛虎,王冰(2008)用我国14 家上市商业银行2003-2007 年披露的年报数据,对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进行研究,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打破原先主要依靠存贷差产生利润的局面,非利息收入不论在绝对数还是占比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产品结构日趋丰富,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他们又利用回归分析表明,非利息收入增加对银行资产收益率有明显的正效应。魏世杰,倪旎,付忠名(2010)基于Bank scope数据库2003~2007年间中国40家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与银行资产收益率数据研究银行非利息收入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认为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份额的增加有利于提高银行绩效,但是投资收入份额增加则不利于提高银行绩效。

伊斯兰银行与传统银行最大的区别在于伊斯兰银行遵循伊斯兰教义,不允许从事与利息相关及违背伊斯兰教义的业务。除此之外,伊斯兰银行经营的业务与传统银行的某些业务有相似之处。比如与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相关的业务,以及融资租赁等业务。银行的利息收入依赖于利率变动和经济周期的变动,但是现在我国利率自由化呼声越来越高,银行以高额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需要逐步转变。而以费用收入为基础的非利息收入可以提供多样化收益,比净利息收入更能稳定银行利润。商业银行具有众多网点,它们可以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与客户建立起持久全面的关系,继而给银行带来综合收益。所以伊斯兰银行虽然不被允许进行与利息相关的业务,但是其盈利空间十分广阔。下文以马来西亚伊斯兰银行为例分析伊斯兰银行经营情况。

三、马来西亚伊斯兰银行经营状况探究

“2005-2009年,马来西亚伊斯兰银行数量由6家迅速增长至17家。”③伊斯兰银行表现良好,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中,马来西亚规模比较大的3家伊斯兰银行仍能保持正的资产增长率。图2显示了这三家伊斯兰银行在金融危机中资产仍保持正的增长率,特别是CIMB Islamic,在2007年其资产增长率高达257.27%,2008年其资产增长率也达到了107.52%。

图2 三家银行2007~2009年资产增长率

数据来源:各银行年报

“西方的媒体和学术界一致认为,马来西亚是世界上现代化最成功的伊斯兰国家,同时也是伊斯兰世界中民主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④马来西亚伊斯兰银行在金融危机中的良好表现与其经营方式是分不开的。伊斯兰银行注重实际资产,合同要求有真实的交易发生,对风险持保守态度。在伊斯兰银行中银行与客户注重信任和公平,共担风险,共享利润,风险并不是由交易的一方独自承担。这样客户才有动力监督银行运作,使银行远离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同时规避道德风险。“这种利益分享机制降低了银行风险,使得伊斯兰银行具有内置的稳定性。”所以在2007年由次级债引发的金融危机并未波及伊斯兰银行,远离投机这一信条使得伊斯兰银行在危机中屹立不倒,并蓬勃发展。

当然马来西亚伊斯兰银行资产保持高速度的增长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马来西亚拥有一个完善的伊斯兰金融市场。由于涉及利息的金融工具是不被伊斯兰教义允许的,伊斯兰银行很难在传统的金融市场融资,虽然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伊斯兰银行,但是他们却没有推出伊斯兰金融市场,所以在这些国家的伊斯兰银行会遇到融资难题。马来西亚拥有一个相对健全的金融市场,无论是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远期和期货市场还是抵押信贷市场,都有符合伊斯兰教义的金融产品在市场上流通。马来西亚是全球发展伊斯兰金融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其独特的伊斯兰银行与传统银行并存的双轨结构吸引了全球大量的石油资本。马来西亚人口约3000万,其中62%的人口信仰伊斯兰教。马来西亚的伊斯兰银行既有国内忠实的伊斯兰民众作为客户,又可以在国内的伊斯兰金融市场投融资,其发展势头良好,马来西亚也在为将其打造为国际伊斯兰金融中心而不断努力。

表1 各银行的资金用途分布表

资金用途 A B C D E F G H

现金 42.2 28.2 8.9 1.6 6.3 4.0 5.9 5.9

融资 38.5 39.4 75.7 38.7 57.5 73.0 58.4 51.1

投资 15.6 26.9 10.6 0.4 6.7 0.1 11.3 4.3

固定资产 0.5 0.6 4.5 2.7 4.6 1.1 0.8 1.5

其他资产 3.2 4.9 0.3 58.6 24.6 21.8 23.6 37.2

总计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数据来源:《伊斯兰金融和银行体系——理论、原则和实践》

其中A为马来西亚伊斯兰银行,B为巴林沙密尔银行,C为孟加拉国伊斯兰银行,D为印度尼西亚伊斯兰教义银行,E为科威特金融公司,F为土耳其Albaraka Turk,G为迪拜伊斯兰银行,H为伊斯兰国际阿拉伯银行(约旦)。

首先由上表我们看到各伊斯兰银行将很少的资金运用于固定资产,这是因为银行为了保证充分的流动性不能持有过多的固定资产。而过多的固定资产也会导致银行每年的折旧率很高,降低其利润。所以一般银行的固定资产持有率低于2%,但科威特金融公司和孟加拉国伊斯兰银行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比例达到了4.5%。其次马来西亚伊斯兰银行、巴林沙密尔银行、孟加拉国伊斯兰银行和迪拜伊斯兰银行将较多的资金用于投资购买伊斯兰证券,这是因为这些银行可以将资金投资于符合伊斯兰教义的政府债券中,特别是马来西亚,其完善健全伊斯兰金融体系为伊斯兰银行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投资空间。巴林和迪拜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自然为其伊斯兰银行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70年代末,随着巴林离岸银行中心出现后,一批伊斯兰银行受当地优惠条件和业务机会吸引,纷纷移师巴林,使巴林成为世界伊斯兰银行中心,巴林成为世界上伊斯兰金融机构最为集中之地。所以巴林的沙密尔银行将26.9%的资金用于投资也不足为奇了。但是其他国家伊斯兰证券并未普及,投资机会有限,只能将资金集中运用于为企业融资上,比如土耳其Albaraka Turk。

马来西亚最初开展伊斯兰金融业务与其国内伊斯兰复兴运动密不可分,后来随着石油价格持续高涨,为吸引来自海湾国家的石油资本,马来西亚对伊斯兰金融的兴趣越来越高涨。马来西亚自建立第一个伊斯兰银行至今已有三十年历史,其伊斯兰金融系统有独到之处。

首先在于马来西亚特殊的伊斯兰银行与传统银行共存的双轨系统。伊斯兰银行是完全按照伊斯兰准则建立的,其旗下还有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分行、柜台,除此之外普通银行也设有伊斯兰窗口,它们不仅为穆斯林提供金融服务,也吸引着大量的普通民众。虽然在建立初期,伊斯兰银行与传统银行相比手段落后、效率低下、交易品种有限,客户也局限于中小企业与贫穷民众,但是在政府的支持下,现在马来西亚伊斯兰银行业拥有比其他国家伊斯兰银行更为齐全多样的产品,目前所提供的产品已能覆盖传统银行90% 的产品,而且伊斯兰银行资产也在高速增长。其次马来西亚拥有一个健全完善的金融市场。在马来西亚伊斯兰银行设立初期,政府、央行发行的符合伊斯兰交易的金融工具并不多,但是后来马来西亚政府通过央行发行了使伊斯兰银行能够根据优良贷款原则进行认购的债券,称之为“政府投资证券”。在年末,发售方会按事先约定的比率向债券持有人赠送礼金。政府投资证券的发行拓宽了伊斯兰银行的投资渠道,使其资产结构更加合理。再次,马来西亚伊斯兰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得力于其市场的开放性,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马来西亚政府鼓励外资银行在马设置分支机构,巴林、沙特等阿拉伯国家已经在马来西亚设置伊斯兰银行分支机构,此外还将外资在本土伊斯兰银行的持股比例上限由49%提升至70%,为本国伊斯兰银行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鼓励本国的伊斯兰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事务,马来西亚伊斯兰金融小组与香港金管局达成共识,希望促进跨境伊斯兰金融合作。马来西亚一直在将把自己打造成新的伊斯兰金融中心不断努力。最后,马来西亚政府为伊斯兰金融市场不断扩大提供了法律保障。马来西亚政府审时度势, 适时制定或修改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并完善伊斯兰金融法律框架。在国内首家伊斯兰银行设立之初颁布了《伊斯兰银行法》《政府基金法》《伊斯兰保险法》,建立了较为齐全的伊斯兰金融法律框架,而且随着时代的变革对它们进行及时的调整,这都为马来西亚伊斯兰银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马来西亚正逐渐成为区域性的伊斯兰金融中心、穆斯林的金融圣地。”⑤

四、对中国发展伊斯兰金融的启示

目前国内仍有许多人对伊斯兰银行存在误解,认为伊斯兰银行就是穆斯林的银行,甚至对其存在抵触心理。马来西亚独特的双轨系统证实伊斯兰银行与传统银行是可以共存的。现在石油资本依然是各种热衷追逐的对象,我国现在处于经济转型期,需要借助外界资本发展经济,如果成功开展伊斯兰金融业务将会引入大量的石油资本,可为我国经济建设添砖加瓦。关于我国发展伊斯兰金融业务,本文认为至少应重视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正确认识伊斯兰金融。首先从存贷款业务来看,传统银行依靠巨额的利差就可以坐享其成,而伊斯兰银行不允许从事与利息相关的业务,所以其盈利能力一度遭到质疑。但是伊斯兰银行强调风险共担,利润共享:一方面在存款的投资账户中,银行为得到更多的利润分配其有动力为客户找到价值更高的投资品;另一方面在贷款的运用上,伊斯兰银行有动力去监督企业实现高额利润以便得到更多的分成。因此无论是存款或贷款业务伊斯兰银行都比传统银行有更多的动力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其实这也是一种很现代化的激励机制。其次从中间业务来看,现在我国利率市场化呼声越来越高,金融深化改革逐步加深,传统银行依靠利差获利的模式不能持久,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与非利息收入相关的业务地位在不断上升。而伊斯兰银行本身就不依赖利差盈利,其在设立之初就十分重视非利息收入,所以未来中国实现利率市场化的一天,伊斯兰银行比传统银行更加适应自由化的金融市场。发达国家的传统银行已处于利率市场化的市场,但是中国的传统银行未必能在短时间适应市场化,所以在将来伊斯兰银行将比传统银行更具竞争力,至少在中国应该是这样的。因此无论是从存贷款业务来看还是从中间业务看,伊斯兰银行都比传统银行有优势。

我们应该从马来西亚成功的例子中看到政府的作用。马来西亚政府至少在两方面为伊斯兰金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一是在法律制度层面,二是在金融市场方面。因此若我国希望成功的开展伊斯兰金融业务,首先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为设立伊斯兰银行扫清障碍,也要确定好其监管单位,保证伊斯兰银行从设立到运行甚至结束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其次孤木不成林,一个伊斯兰银行需要在一个健全完善系统的伊斯兰金融市场中才能更好的发展。否则由于不能从事利息相关的业务,伊斯兰银行投资渠道有限,很难保证足够的流动性,最终也将不能在传统的金融市场中存活。因此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不仅要在法律层面保证伊斯兰银行的顺利设立,也要为其营造一个完善系统的伊斯兰市场保证其正常运行。(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本文是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研究中心)重点课题——未来五年:伊斯兰金融在我国西北地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编号ASC2014ZD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宗祥.伊斯兰文化影响下的我国穆斯林民间借贷发展探析[J].甘肃金融,2009,06:22-25.

[2] 蒙志标.伊斯兰金融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2,03:6-8.

[3] 刘才涌,黄晓茜.马来西亚伊斯兰银行业的崛起与启示[J].亚太经济,2011,01:101-105.

[4] 许利平.解析马来西亚的伊斯兰金融系统[J].东南亚研究,2004,01:17-20.

[5] 赵洪.试析马来西亚伊斯兰金融业的发展[J].东南亚纵横,2006,07:49-52.

作者:杜晓雨

上一篇:网络教学网站设计论文下一篇:新政治经济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