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风险管理

2024-05-05

试析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风险管理(共5篇)

篇1:试析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风险管理

试析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风险管理

在公共财政管理模式下,经济领域的许多公共风险都可能转化为财政风险,引发财政危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必须全面分析地方财政风险的成因、性质、类别,探讨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的方法,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作 者:张翔翔 Zhang Xiangxiang  作者单位: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河南,郑州,450016 刊 名: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PAPTY SCHOOL OF CPC ZHENGZHOU MUNICIPAL COMMITTEE 年,卷(期): “”(3) 分类号:F239.65 关键词:财政金融   开发区   财政风险   债务  

篇2:试析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风险管理

郑州市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

第一条 为加强郑州市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6]56号)、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04]3号)、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06]160号)及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结合郑州市科技项目经费管理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是指支持各类技术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支出经费。主要包括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与扩散、其它技术研究与开发等内容。

第三条 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的支持对象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我市各类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企业集团及在我市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的企事业单位,并安排配套资金支持由国家和省安排的重点科技项目

第四条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坚持集中资金、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注重效益的原则,并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和专家在管理与决策过程中的评议和咨询作用。

第五条 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为市级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由市财政局、科技局共同管理。

第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和中央、省追加我市的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

第二章 经费的用途

第七条我市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难题攻关;

(二)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

(三)企业新技术开发,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

(四)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研究、示范和引进;

(五)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六)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软科学的研究与应用;

(七)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项目,用于购置先进的研究开发、实验检测仪器设备的部分;

(八)国家、省有关科技计划要求地方匹配资金、符合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使用范围的项目;

(九)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或研究开发与合作;

(十)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十一)其他。除上述用途之外,经市财政局、科技局确定予以支持的科技研究与开发方面的其他方面。

第三章 管理职责

第八条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管理各方的职责:

(一)市财政局

1、负责核批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预算及各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

2、负责下达项目经费预算及项目经费的拨付;

3、参与配合科技管理部门做好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项目的评审和评估;

4、监督检查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二)市科技局

1、负责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与评审。

2、负责提出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支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安排建议;

3、负责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与评估;

4、监督检查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三)项目承担单位

1、负责编报项目申报书及预算;

2、落实项目约定支付的匹配经费及其它配套条件;

3、负责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4、负责向市财政局、市科技局上报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5、接受财政部门、科技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按要求提供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有关财务资料。

第四章 开支范围

第九条 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的开支范围一般包括购置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

(一)购置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专项经费要严格控制设备购置费支出。

(二)材料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三)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课题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四)燃料动力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五)差旅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六)会议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或课题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课题承担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

(七)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课题研究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

8、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9、劳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

10、专家咨询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课题管理相关人员的工作人员。

11、管理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对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以及其他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

课题经费预算在100万元以下的按照8%的比例核定; 100万元至500万元的按照5%的比例核定; 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按照2%的比例核定; 超过1000万元的按照1%的比例核定。

管理费用实行总额控制,由承担单位管理和使用。

第十条 项目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他支出,应当在申请预算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并由财政部门批准,否则不予列支。

第十一条 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用于与技术研究与开发相关的其他方面的支出,由市财政局核定,并据需要拨付。

第五章 项目及经费的申报、审批和执行

第十二条 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时,项目申报单位应当按要求编报项目预算,并提供相关资料。项目预算要求同时编制经费来源预算和经费支出预算,不得编制赤字预算。经费来源预算包括用于同一项目的各种不同渠道的经费。第十三条坚持公开、公平、科学、竞争的项目评审原则。项目评审由科技管理部门组织相关技术领域专家进行,同时加大外地专家评审本地项目的人员比例,建立专家咨询、科学评审评估、择优扶持的机制,严格评审程序,提高评审质量。未经论证和未通过专家论证的项目,不得安排为重大、重点项目。

第十四条需采用招投标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及其预算的,按国家科研计划课题招投标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经批准的项目经费预算一般不作调整,确有必要调整时,应按项目预算审批程序重新向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申报核批。

第十六条列入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支持计划的项目,按重大科技专项、重大、重点、普通项目四个层次分类立项管理。其中,对普通项目的支持额度控制在8万元以上(软科学研究项目2万元以上),普通项目所占全部经费的比例控制在5%以内。

第十七条对于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与项目单位自筹资金实行匹配制度。企业单位承担项目的,拨款与自筹资金应达到1:3的比例。

第十八条对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支持项目实行目标责任合同管理制度。项目合同由市科技管理部门、财政部门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作为项目检查、考核和验收结题的基本依据。各级财政部门根据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计划文件和项目合同办理拨款手续。

第十九条为促进项目自筹资金按期到位、项目顺利实施,对资金数额较大、跨实施的单个项目,实行分期拨款制度。项目考核达到进度要求的,自筹资金得到落实的拨付剩余经费;对完不成进度计划、财务管理混乱、资金使用不当且限期整改不力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停拨剩余经费,追回已拨经费。

第二十条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安排的设备购置部分,符合政府采购目录的,要逐步纳入政府采购计划,实行政府采购。

第二十一条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经费的拨付按财政预算资金拨付的有关要求办理,可一次性拨付或分批()拨付。经费形成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等),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二十二条未完成项目的结余经费,结转下一继续使用;已完成并通过验收的项目结余经费,经市财政局、市科技局批准后用于补助单位科研事业发展支出。

第二十三条项目因故终止,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项目管理的有关程序报经市财政局、市科技局批准后,将剩余经费按原渠道归还,剩余资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

第六章 监督检查与管理

第二十四条项目承担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和项目合同书的要求,加强对项目经费的监督和管理,并对项目经费实行单独建账、按照项目资金预算支出科目单独核算。

第二十五条项目组织单位和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向市财政局、市科技局报送经费使用情况及项目完成情况的总结报告。对于不及时报送的将停拨经费或不再受理其他项目的申报。

第二十六条项目完成后,应当按照要求进行项目验收或鉴定(评审)。在项目验收或鉴定(评审)时,项目承担单位除提供有关验收或鉴定(评审)报告外,还需提供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的总结报告和项目完工决算表。

第二十七条市财政局、科技局负责对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并逐步建立项目经费支出绩效考评制度,考评结果将作为项目承担单位以后申报项目资格审查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八条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项目合同书的要求落实匹配资金,并严格执行项目预算。分执行的重大、重点项目经费预算,应当按照要求进行中期检查或评估,中期检查或评估结论作为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调整项目预算的参考依据。

第二十九条 项目承担单位在接受检查考核时,应提供下列材料:

(一)项目执行情况报告(中期检查考核)或总结报告(项目完成后)。对照项目合同约定,重点阐述技术攻关计划的完成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

(二)相关技术资料如实施方案、工艺规程、技术标准、专利证书、样机样品实物或照片图片、特种行业许可证、技术鉴定材料、有关获奖证书、产品性能或质量检测报告等;

(三)项目产品的生产记录、销售合同或其他取得销售收入的证明材料;

(四)上及上月财务报告;

(五)与经费拨款有关的帐目及原始凭证。

第三十条 加强对承担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支持项目的监督和指导,对其财务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规范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第三十一条 凡使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的科研、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应于科研课题完成后编制项目决算表(包括项目名称、批准文号、起始日期、投资情况、支出明细、效益情况及分析,技术成果鉴定等),并上报科技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对专项经费5%内且总额不超过2万元的项目结余经费,经市科技局、市财政局批准后可以留做承担单位用于补助科研开发的支出。对于项目经费结余超过5%或结余在2万元以上的项目按资金拨付渠道上缴市财政。第三十二条 因特殊情况,需要中途撤销或更改的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项目,在科技管理部门做出撤销或更改项目决定一个月内,项目承担单位必须作出经费决算,连同固定资产购置情况一并上报原拨款财政部门核批,剩余的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应全额上缴原拨款财政部门,由科技管理部门继续用于安排其他科技项目。

第三十三条 承担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项目的单位,其所承担的项目到期需考核、结题、验收的,应主动申请项目考核、结题、验收,否则,视同放弃申请以后申报项目与拨付经费的权利。对承担2项以上市级科技项目,又未按时考核、结题、验收的科研人员及单位,原则上不再受理新报项目。

第三十四条严禁编报虚假预算,套取政府财政资金。严禁项目经费脱离承担单位财务部门监管。项目执行各方应高度重视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工作,保证项目经费的合理使用和会计核算的真实、准确、规范。

第三十五条依法惩处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使用与管理方面的违纪、违法行为。对项目承担单位及有关部门转拨、挪用、挤占、克扣、不正当使用科技经费的行为,依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及《郑州市科学技术投入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十六条对于违反财经纪律,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科技研发资金项目经费的行为,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可以根据情况采取通报批评、停止拨款、终止项目、取消申报资格等措施予以相应的处罚。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科技局负责解释。

篇3:试析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风险管理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科技创新

一、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创新现状

(一) 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概况。

1991年, 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 是中原经济区内唯一一家省会城市国家级高新区, 也是国家科技部部署创新体系首批4个重要战略支点之一。按照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总要求, 高新区紧扣建设“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高新城”这一目标, 全力打造以电子信息、软件、动漫创意为核心内容的千亿级新兴主导产业, 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城区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成绩。2010年, 被国家标准委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2011年2月, 被河南省政府评为“2010年度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现有8个国家工程中心、21个院士工作站、8个部属研究院所, 市级以上各类科研机构278家, 在建国家重点实验室3家。研究及开发领域涉及软件开发、动漫、医药、新材料等方面。

(二) 高新区自主创新成果丰硕。

凭借强大的创新优势, 高新区20年来累计转化科技成果3, 000余项, 列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1, 600余项, 150余项成果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 申请专利3, 400余件, 全区拥有在全国领先水平的自主创新产品100余种。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坚持以高端项目、大项目的引进和培育为重点, 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五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产业, 形成了电子信息、软件服务外包、网络安全、新能源、仪器仪表、生物制药、超硬材料等七大特色产业集群。其中软件产业集中了河南省70%以上的骨干软件企业;新材料产业集中了郑州市80%以上的同类骨干企业;生物制药产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核心区, 诊断试剂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二、郑州高新区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 人才结构失衡。

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人才状况在省内相比优势比较突出, 但是与省外的高新区相比, 人才状况并不是很乐观。由于历史的原因, 河南是一个人才匮乏的省份, 缺少研究密集型大学和重点科研院所, 整个河南没有一所985工程大学, 使高新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能力相对不足。同时也缺乏学术带头人、技术带头人和高级管理人才, 相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而言, 郑州高新区引进并留住人才, 的确不易。

(二) 创新资金投入不足。

从研究经费内部支出上看, 2010年, 郑州高新区研究经费内部支出为30.85亿元, 仅占武汉高新区的39.2%和西安高新区的59.2%。从高新区研究科技经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上看, 郑州高新区为2.4%, 低于武汉高新区;与中关村、上海张江相比, 差距更大。由于企业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力度较小, 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进而也会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如果用专利申请的质量和数量来反映企业的创新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相应的数据来看到高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薄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企业的现代管理制度不完善, 导致企业缺乏推动创新的内在动力;企业主要领导缺乏创新意识, 或试图避免创新所带来的风险, 没有创新动力, 企业也没有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另外,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风险偏高, 很容易出现长时间的投入而没有产出, 再加之融资渠道不畅, 导致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不高, 技术创新投入少, 造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四) 创新服务体系不健全、质量偏低。

在现有的创新服务体系中, 存在如下的问题:一是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占有较少部分的依托市场建立的民营科技中介机构的作用还比较弱, 服务市场的活力较差。二是服务层次单一。科技中介服务是一种非常专业的工作, 由于受人员素质的限制, 多数科技中介机构难以满足企业技术创新对资金、人才、创新战略等方面的需求, 仅能提供一般性咨询、培训和技术交易服务。

三、郑州高新区产业集群创新的对策与建议

(一) 建立创新补偿机制, 提高产业集群创新的积极性。

政府通过对影响高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科研的扶持和奖励, 可以促进高新区产业集群的创新, 这也是国家科技战略规划的一部分。比如, 开展产业集群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提供共性技术支持和行业技术支撑平台, 进而为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支持和服务。

(二) 要通过中介机构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公共服务。

政府可以通过一定的政策措施引进一部分中介机构, 通过中介机构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及时地传递科技信息、市场需求信息, 鼓励金融机构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并且能够分担创新风险等, 这些都会导致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较容易进行。政府要通过中介机构的作用加强产业集群内的公共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个人之间的联系, 增进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信任, 协调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行为, 引导集群内不同主体共同形成竞争与合作的网络关系。

(三) 加大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型企业。

一是要建立吸纳和使用创新型人才的制度和机制, 创造一切条件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二是大力引进培育创新型企业, 特别是从国内外引进“种子型”的创新型企业;建立培育本地创新型企业的机制, 支持企业创建国家、省级创新型企业。三是要构建人才服务创新体制。构建人才信息资源库, 培育相应的人才培训基地, 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和人才库。

(四) 构建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硅谷地区一开始就鼓励冒险、创新, 对于失败给予特别的宽容, 企业与银行、风险投资机构之间形成了一种乐于合作、善于合作、敢于合作的创新氛围, 这也是硅谷之所以成功的关键因素。印度的“硅谷”———班加罗尔地区广泛与世界各地开展国家交流与合作, 形成鼓励创新, 宽容失败的氛围, 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由此可见, 构建鼓励创新、敢于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对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的发展意义重大, 有可能成为该产业集群得到较快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 积极引进金融、风险投资机构, 拓宽融资渠道。

对于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来说, 要想在创新方面有所突破, 必须积极引进金融、风险投资机构, 拓宽投资渠道, 解决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短缺问题。除此之外, 也可以建立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发展银行, 让发展银行利用自己的地域优势, 针对企业个性化需要, 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贷款、创新技术的担保投资和信托投资、创新技术的无抵押等创新业务。

参考文献

[1] .王季旻.郑州高新区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D].郑州大学, 2011, 1

[2] .许圣道, 李翠翠.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探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3, 4

[3] .李飞.郑州高新区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2, 10

[4] .李莉.高新区产业集群创新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08, 4

篇4: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建区八年来,在12.49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域内,基础设施覆盖面积达8平方公里,实现了水、电、气、路等"七通一平",7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内布满了项目。截止2002年底,累计批准进区项目700个,建成投产企业200余家,形成了电子信息、电力器材、印刷包装、食品加工等四大主导产业。荷兰飞利浦公司、德国曼公司、韩国LG公司、台塑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海尔、安彩、乐百氏等国内500强企业纷纷入区投资。2002年底,河南省目前最大的合资项目--由安彩集团与荷兰飞利浦公司出资约30亿组建的安飞电子玻璃有限公司建成投产;预期2003年底,郑州宇通客车有限公司与德国MAN公司(世界500强)合资组建的猛狮客车有限公司也将建成投产。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欢迎国内、外企业、留学归国人员投资郑州,选择开发区。与周边各省、地、市各类环境相比,我区有得天独厚的投资优势,具体包括:

区位优势: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郑州城市总体规划中东部外向型经济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独立于市区,又与市区紧紧相连。企业在此投资,既可利用开发区的基础配套,又可利用郑州的基础设施、商业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分布在开发区周围。开发区距天下名刹"少林寺"80公里,到古都开封、洛阳也只有1个多小时的路程。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郑州市的东南部,是"郑东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以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国家级开发区的政策支持和特色鲜明的个性化服务带动"郑东新区"开发。郑州东部地区是郑州市最活跃的智力、人才、教育和科技中心,汇集着郑州市70%以上科研机构和科技人才,可为进区企业提供良好的智力和人才支持。

交通优势:开发区周围铁路、公路、航空等设施配套齐全,便捷程度之高在内陆开发区中十分罕见。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22公里,距陇海线上的圃田车站3公里,距郑州铁路一类口岸郑州东站1.5公里,距郑州公路货运中心站2.5公里。京广铁路、陇海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连霍高速公路环绕开发区四周,区内主干道就是郑州市迎宾大道--航海路。至天津、青岛、连云港港口铁路运输最多不超过12小时。

环境优势:开发区科学制定并实施城区景观规划,引入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绿地率是郑州市最高的地区之一,形成了"净、绿、美、阔"的环境特点,"洋、文、灵、秀"的建筑特色。在内陆开发区中第一个全面导入CI,增强区域形象吸引力。郑州市占地600亩的"世纪公园"、郑州国家森林公园、航海广场分布于开发区周围。

土地优势:开发区位于昔日的黄河古道上,93.6%为沙荒地,耕地少,地势相对平坦,地面2米以下为坚实的土质,符合基本建设用地标准和国家土地开发政策,可以为入区企业提供配套条件良好的大面积基建用地。

服务优势:坚持"以事业统一思想,以发展凝聚力量,以实干树立形象",按照"宁肯自己千辛万苦,不让企业一事为难"的服务宗旨,创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做到了"企业提供资料,中心全程办理"。按照"服务到永远"的理念,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以项目服务中心为主体的项目进区服务队伍,以建设局为主体的项目开工建设服务队伍,以计划经贸局为主体的项目经常性生产经营服务队伍。

区内服务支撑体系完善,设立了工商、税务、金融、邮电、通讯、公安等分支机构,并逐步完善法律、咨询、信息、医疗、文化、教育、体育等公众服务设施,可为企业和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政策优势:开发区拥有国家赋予国家级开发区的一系列扩大开放、吸收外资、鼓励出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可以对符合产业政策和导向的内外资项目提供有力支持。郑州出口加工区,将为出口创汇企业提供充足的政策支持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篇5:试析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风险管理

为明确财政分配关系,增强开发区自我发展活力,促进经济开发区更好更快发展,引领全县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决定》(发„2014‟号)文件精神,结合现行财税体制政策,县政府决定从2015年起,建立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

一、基本原则

(一)财权与事权统一原则。根据经济开发区事权范围,合理界定财权,实现权、责、利相结合。

(二)促进和保障发展原则。创新发展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与财力增长同步,充分调动培植财源、增收节支的积极性。

(三)财力给予倾斜原则。经济开发区属地范围内取得的各项收入,倾斜用于经济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四)科学透明原则。体制设计公开透明、科学简洁、便于操作、利于结算。

二、主要内容

对经济开发区实行“定收定支,收入分成,核定基数,保障重点,自求平衡”的财政管理体制。自2015年起在经济开发区建立一级财政,设立一级金库,完善预、决算制度,单独核 算财政收支。

(一)收支范围。

1.收入范围的划分。经济开发区属地范围内实现的各项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纳入县与经济开发区财政收入范围。其中:工业企业实现的税收,县与经济开发区3:7分成; 房地产及建筑业实现的税收,县与经济开发区8:2分成; 其他行业实现的税收,县与经济开发区5:5分成;为促进园区企业土地集约利用,土地使用税收入全额留给开发区。

2.支出范围的划分。经济开发区主要承担自身范围内机关运转所需的支出,以及辖区范围内经济发展所需的支出。具体包括: 人员经费支出、基本运转支出;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征地拆迁及安置支出、支持企业发展支出、社会事务支出及其他应由开发区承担的支出。

(二)财政收支基数及补助(上解)基数。

1.收入基数的确定。按以上经济开发区税收收入范围的划分,以及2014年税收收入实绩,确定开发区的收入基数为 万元(见附表)。

2.支出基数的确定。根据经济开发区事权范围的划分,以及各项支出的标准,确定开发区的支出基数为 万元(见附表)。

3.补助和上解基数的确定。根据经济开发区的收入基数和支出基数,确定财政补助或上解基数。收入基数大于支出基数 2 部分定额上解;收入基数小于支出基数部分定额补助。经核定,县财政对经济开发区补助基数为 万元(见附表)。

(三)其他事项。

1.财政体制确定后,财政收支基数原则上不作调整,遇政策变化需调整基数,报经县政府批准后执行。

2、经济开发区收入基数确定后,在体制执行期间,依据经济开发区入库地方级收入实绩,超收入基数部分,全额返还经济开发区使用。

3.经济开发区属地范围内纳入公共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扣除县调控部分,剩余部分留给经济开发区,用于相关的支出。

4.列入县建设计划的土地征迁及建设类项目支出,开发区自身财力不能保障,经县政府批准后,由县财政调度资金借给开发区,确保项目建设进度需要。

5.经济开发区属地范围内取得的基金收入缴入县金库,扣除按政策计提的专项资金后,剩余部分统筹使用,包括用于经济开发区土地收储相关费用,各项基础建设支出,归还前期项目借款等,具体数额根据县政府批准的项目支出计划确定。

6.经济开发区属地范围内涉及的农村财政财务管理方面收支,按县对镇(场、街道)有关政策执行。

(四)结算办法。

县与开发区财政结算实行“按月结算、分月调度(或上解)、年终清算”的办法。经济开发区金库设立前,县财政依据税务 3 机关及县非税局提供的收入归属统计,计算经济开发区分成收入,纳入县预算管理系统,分月下达用款计划;开发区金库设立后,按属地范围组织的税收收入及非税收入缴入经济开发区金库,经济开发区财政按照行业范围税收归属统计,按体制分月上解县金库。年终进行财政体制资金清算。

三、配套措施

(一)建立预决算编制及审批制度。经济开发区财政体制建立后,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要求编制财政预算、决算(草案),报县财政局审查,县财政局在向县人大报告本级预算、决算时,一并报告,批准后执行。经济开发区财政局要在县财政局的指导下,设置会计岗位,建全预算、决算管理制度,并按时向县财政局报送有关报表和资料。

(二)完善税收征管体系。为加强经济开发区属地范围税收征管工作,县国税、地税部门要在开发区设立派出机构,经济开发区属地范围内产生的各类税收,由派出机构负责征收,并按月编制经济开发区税收入库情况报表。

(三)加强财政收支管理。经济开发区要按照财政管理有关要求,建全现代财政管理制度,加强财政、财务收支管理;建立政府采购审批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按照“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硬化收支预算,明确支出顺序;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保证人员经费、机构运转及重点项目支出需要。规范项目管理,加强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建设,不断 4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行预算信息公开制度,推进阳光财政建设。

上一篇:写人的作文400字五年级漂亮姐姐下一篇:统筹城乡推进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