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发展国际贸易论文

2022-04-27

摘要:后金融危机时期,东北地区中小企业发展面临一些新的难题和挑战。本文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提出了后危机时期加快东北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产业升级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与出口贸易联系最为紧密的中小企业受到较大影响。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中小企业发展国际贸易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小企业发展国际贸易论文 篇1:

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近年来,我国虽然制定了一些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文件,200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还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并于今年起正式实施。但时至今日,各地多未有相应的配套法规出台,以至融资难、支持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制约其发展,亟待引起有关方面重视并尽快加以解决。

一、中小企业应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明确规定:“国家保护中小企业及其出资人的合法投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中小企业财产及其合法收益”,“国务院负责制定中小企业政策,对全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统筹规划”。“政府有关部门和机构应当为中小企业提供指导和帮助,促进中小企业产品出口,推动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国家有关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通过开展进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业务,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国家制定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到境外投资,参与国际贸易;开拓国际市场”。“国家鼓励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举办中小企业产品展览展销和信息咨询活动”等等条文。充分表明,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受到了高度重视,我国产业政策正在与世界通行做法接轨。

同时,该法借鉴国际通行做法,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在资金支持、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等方面均作出了规定。

如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得到明确,即:在中央财政预算中设立中小企业科目,安排专项资金,并以其为基础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的创立、信用担保、技术创新、专业化协作与发展,以及服务体系建设等;而地方人民政府亦“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为中小企业提供财政支持”。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今年正式实施,中小企业身处弱势的局面有望得到改变,其合法权益将得到有效保障,并将促进其在市场经济中的良性发展。

二、正视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在何处

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正蓬勃迅速发展,但影响中小企业发展关键的融资落实起来还是难,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阻障依然存在。

首先,有中小企业本身的问题要解决。一是担保问题,现在中小企业提供的担保抵押不符合有关条件,有的刚创办的企业甚至没有财产抵押。二是信用风险问题,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规范。由于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制度落后,信息不透明,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银行经营面临的风险较大。三是信息不对称,很多申请贷款的企业提供虚假的报表,隐瞒信息,增加了银行的工作时间和管理难度。

其次,在社会环境配套方面也存在问题。目前,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因为社会配套不完善,直接融资的渠道不多。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和信用评估体系也不健全,中小企业担保难、抵押难。企业要办理一笔财产抵押,需办理财产评估、登记、保险、公证等复杂的手续,涉及许多职能部门,并要提供多种相关资料,对于习惯进行灵活经营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会带来很大的制约。

(二)政府制定法律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已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目前,人民银行正引导金融机构适当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不少银行都设立了中小企业信贷服务部,进一步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中小企业促进法》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体现在8个方面:1.强调完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体系;2.增加信贷投入,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合理的资金需要;3.调整信贷结构,突出支持重点;4.支持再就业工程;5.加强配套服务,完善中小企业结算、汇兑、转账和财务管理等金融服务;6·提高工作效率,对中小企业提出的贷款要求,在15个工作日内给予明确答复;7.解决中小企业抵押、担保难的问题,简化相关手续,防止乱收费;8.严格把关防范信贷风险。

可以看出,1)2 t-支持主要是解决融资难。而几年前香港特区政府针对香港企业中小企业占98%的现实,曾推出50亿元信贷保证计划,让小型企业较易获得银行贷款,渡过经济难关。象美国等国家还设立中小企业银行,以及由中小企业自筹资金组建银行,扶持小型企业发展。这些具体措施均可资我国加以借鉴和利用。

三、强化地方政府支持体系

要真正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落到实处,还有赖于健全、完善的地方政府支持体系的建立。其主要构架为:

(一)构建中小企业组织领导体系

各地虽然曾经制定了一些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文件,但在落实方面远不尽如人意。因此,应迅速构建中小企业组织领导体系。因为中小企业问题涉及经贸、财政、外经贸、工商、科技、信息、技术监督、劳动、税务、人事、教育、国土等多个部门,单靠一个职能部门难以制定、推行并协调多个领域的扶持政策。这个中小企业组织领导体系包括成立市级中小企业发展协调委员会,作为市委、市政府推进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议事机构,负责全市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协调,下设中小企业发展协调办;成立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作为中小企业民间联合组织,反映中小企业的意愿和需求,维护和体现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建立功能强大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面的信息及咨询服务。改变原来的多头分散管理,建立一个相对独立又具有权威的中小企业政策制定和综合协调部门,并完善相关的执行和监督机制。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加强监管。

(二)制定中小企业发展条例

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及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有关中小企业的政策、法规,使中小企业在法制范围内拓展生产经营活动,规范企业行为,同时保护合法经营、合法收入、合法权益;也使政府各职能部门有法可依。当务之急是,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尽快制定《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促使政府各有关部门在制定或推行政策时,主动、积极地考虑有关措施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三)大力完善融资服务体系

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可以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用于中小企业结构调整、改制改组、技术进步以及中介机构的扶助。建立市、区、街道办(镇)三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

在直接融资方面,一方面通过抓紧培育新型资本市场,为初创期的科技小企业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另一方面完善受政府资助的创业投资体系,明确受政府资助的创业投资机构的功能和投资范围,建立配套管理办法。

通过成立中小企业融资联席会议制度,使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进一步发挥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作用,通过适度增加注资提高其担保能力;发展各类民间信用担保公司和社区金融互助合作组织,面向市场扩大担保业务;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制定配套政策,鼓励金融机构进行中小企业贷款资产证券化试点等方式来扩大间接融资的覆盖面。

目前也可以由各级商会牵头,由中小企业筹资组建一批信用社,在国家金融机关调控下,专门为其服务,采取自我供血、自我供氧、自我发展、自我制约的办法,缓解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

(四)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鉴于当前为中小企业提供培训、信息资讯等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应大力扶持提供审计验资、评估、管理咨询、代理记账、人才培训等服务的中介机构的发展;逐步建立信息中心、检验中心、试验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扶持中小企业成立行业协会开展调研;建立专业园区和开发区等,发挥集聚效应;建立共享的信息资讯服务平台。

(五)建立统计分析制度

建立中小企业统计评价分析制度,加强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动态分析和监测;编辑出版地方《中小企业发展白皮书》,及时反映中小企业的经营业绩,准确把握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应对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和水平。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留学归国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创业都有相应的地方法规和优惠政策,但多数地区中小企业还在等待有利其发展的相关的地方法规出台。

作者:杨行健

中小企业发展国际贸易论文 篇2:

后金融危机时期东北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及对策

摘要:后金融危机时期,东北地区中小企业发展面临一些新的难题和挑战。本文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提出了后危机时期加快东北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产业升级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与出口贸易联系最为紧密的中小企业受到较大影响。后金融危机时期,尽管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减退,但对东北地区中小企业仍产生一定影响,使东北地区中小企业发展面临一定困难。

一后金融危机时期东北地区中小企业面临的难题

(一)停产破产企业数量增加,中小企业重新洗牌

1.产品品种过于单一,技术水平不高。很多东北中小企业产品差别化程度不大,品种过于单一。产品技术含量低、技术人员少、技改投入少,其技术多数来源于模仿,自主知识产权匮乏,造成产品档次低、产业升级慢、产品消耗大、成本高、效率差、环境污染严重、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缺乏竞争优势,其生存和发展主要还是靠要素的投入和投资的拉动,而不是通过技术、流程和工艺的创新来实现。加之缺少创新意识,墨守成规,造成企业技术落后,产品品种和质量都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导致企业市场竞争力高度弱化,面对激烈的竞争以及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这样的企业首先会被淘汰。

2.企业行为短期化问题严重。很多东北地区中小民营企业只重视短期策划,而不重视长期发展战略。往往没有根据自身的实力选择一个可以发挥自身特长的经营领域,经营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后,仍无法明确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定位,总是跟在其他盈利企业的后面,跟风性质的投资生产。结果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处于利润最少的下层,一旦市场出现问题,很容易被淘汰出局。此外,在产业价值链中多数中小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底端,丧失了发展的主动权。它们多是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型和能源消耗型企业,因此多数都不符合政府产业调整倡导的方向,国际金融危机只是加速了其衰退,所以说,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东北地区许多中小企业都经历了重新洗牌的考验。

(二)中小企业融资更加艰难

由于目前大多数东北地区中小企业仍依赖于传统融资方式,没有采取更为灵活的间接融资方式,这使得中小企业长期融资渠道狭窄、资金不畅,过分依赖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据统计,东北地区中小企业流动资金中的自有资金所占比例为58%,银行贷款占比24%。当金融危机爆发后,资金回笼慢,资金链条吃紧,企业应收账款拖欠严重,资金周转受到影响。整个企业现金流陷入了危机,随时会导致企业现金链的崩溃,使本就资金相对不充裕的中小企业陷入入不敷出的状况,进一步推向破产的边缘。另外,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实行了从紧的货币政策,银行类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减少了信用贷款额度,收紧公司类贷款审批权限,要求利率上浮或收取融资费用,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了40%~50%。

(三)企业成本上涨、利润下降、投资减少、发展步伐放缓

首先,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的全面上涨,而环保的压力迫使政府开始强化环境保护的执法和惩治力度,企业的环保支出也明显增加,这都造成企业成本上涨压力加剧,利润下降。其次,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出口减少,尤其是以外贸出口为主要经营业务的中小企业订单大幅减少,库存增加,生产陷入困境。而在国内市场中,由于缺乏品牌知名度,品牌推广费用有限,缺少专业的营销人才,市场对于东北地区中小企业的产品接受度较低,国内市场所占份额较小,市场的萎缩也造成了东北地区中小企业利润大幅减少。

二、企业应建立自我发展机制

(一)加快产业升级,优化产品结构,塑造品牌形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巨大变革,中小企业应在变化中求生存,利用其规模小,机制灵活,符合同际市场细分、小额、快捷、及时化的要求,积极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模式,迅速调整产品结构和经营方向,开发新产品、发展专有技术。加大对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走深加工、高附加值、上档次、创名牌之路,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中小企业要加大研发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关键设备的力度,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业,培育新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进一步促进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依托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项目、科技人才、创新氛围,加强与各高校、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从企业自身出发,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重视对员工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促进产品从低附加值向高科技含量转变,培育具备小规模定制、个性化生产、低消耗、高附加值等特点的企业,塑造自己的高科技高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此外,东北地区中小企业应该抓住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我国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有利时机,瞄准市场加快产业链的延伸与扩张,淘汰落后的产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环保生态产业,加快兼并重组的步伐,实现优胜劣汰。通过创名牌,塑造其在国际贸易和国内市场中的形象和地位。加快品牌建设,培育名牌产品,提高核心竞争力。

(二)充分利用企业集群和区域经济优势,实现效用最大化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内外需求萎缩,中小企业凭借自身能力很难获得国际订单,这就要求各中小企业通过实行统一对外促销、规范品质标准、认同专项技术、推广共同商标、共享集群信誉等措施,得到更多政府产业政策的优惠,获取更多订单。同时,通过集群协作,中小企业要建立起相对稳定的供销渠道,减缓市场竞争压力,降低经营成本,并且将企业从低端环节跃升到高端环节。

(三)把握中央扩大内需政策,牢牢抓住政府采购的契机

根据我国《政府采购法》第九条中要求“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包括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中小企业要以此为契机,把握住在政府采购的招标过程中,给予中小企业的优惠。积极参与政府采购竞争,勇于投标政府购买项目。同时,凭借中央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发新产品占领国内市场。

三、政府要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给予融资支持

信贷支持是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东北地区中小企业最迫切的需要。对于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即短期资金流通困难,政府应该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政府应该增加中央财政对优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从最初的贷款担保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等方面的财政支持,一直到产品销售阶段,增加政府采购的额度和降低企业税负等,实

行全面系统的服务,以保证后危机时期优质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

要实行区别对待的信贷政策,适当提高地方性金融机构的放贷额度,为地方中小企业提供更为宽裕的资金支持。对不同规模企业的贷款有所区别,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尤其要加强对高成长性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加强对中小企业节能环保、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应为优质的中小企业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如,政府要扩大市场准入,鼓励、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充分发挥优质的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

(二)在配套服务方面给予一定支持

1.实施各种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帮助中小企业减轻成本上涨压力。积极推进增值税转型,扩大中小企业增值税抵扣范围;对于技术创新能力强、节能降耗、就业规模大的中小出口企业,各级地方政府应给予税收优惠,可以采取加速折旧、放宽费用列支标准、设备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等多种税收优惠形式;对技术开发的中小企业进行财政补贴;继续调整出口退税政策,适时提高纺织、玩具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2.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搭建服务平台。在中小企业相对集中和具有产业优势的地区,重点创建一批为中小企业创新提供设计、信息、研发、试验、检测、咨询、培训等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以政府部门为龙头,各类民间商会为桥梁,社会服务中介机构为依托的多方社会资源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尤其要在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切实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降低中小企业运营成本。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持,合理配置人力、土地、资金等要素市场,在政府采购、招投标体系、业务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为中小企业公平竞争营造良好环境。

(三)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激励机制

只有增强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调整完善经济结构,才能真正地增强我国中小企业经济发展。通过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和培育相应的专业化投资队伍来支持中小企业实行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完善的激励机制要求中小企业向专、新、特、精方向发展,以提高它们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使中小企业真正地拥有“体内造血”功能的制度创新和激励机制,而不是一味地求助于政府和金融机构。如果盲目追求政府救市,使一些本应凭借优胜劣汰机制淘汰的劣质企业得以存活,却影响了未来中小企业的正常经营机制,最终破坏了通过扶植优质企业以拉动就业和内需的初衷。

综上所述,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中小企业的订单必然会因此减少,生产锐减,给东北老工业基地本就薄弱的中小企业带来很大的冲击。但换另一个角度看,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说,也不能不说是一个机会。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凭借政策的指引,东北中小企业借此实现产业升级,技术革新,抢占国际国内市场,实现东北地区中小企业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世辉.中小企业要走专业化创新发展之路[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

[2]罗英,侯霞,李原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研究[J].消费导刊,2008,(12).

[3]李晓英.金融风暴下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J].中国商界,2008,(9).

[4]方芳,相悦丽,何杨光黑龙江省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

[5]宫剑,李政冻北老工业基地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与困境解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7,(10).

(责任编辑:晓轩)

作者:林木西 张菁

中小企业发展国际贸易论文 篇3:

影响新疆中小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建议

摘要: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一个企业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竞争力强,就能有效抵御市场风险,立于不败之地;反之,则企业被激烈的竞争大潮所吞噬,更谈不上什么发展前途。新疆中小企业发展起步于改革开放,加速发展于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但总体看来,目前新疆的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取得较大成绩,但也面临诸多困难。本文探讨了新疆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提高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对策建议

1 影响新疆中小企業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分析

按理说,由中小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它应该是市场竞争较充分的群体,通过充分地自由竞争能使中小企业在总体上保持足够的活力和发展潜力。目前,新疆中小企业竞争力的现状总体上看是不容乐观的。从新疆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和条件看,影响和制约其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产权关系改革滞后是新疆中小企业竞争力先天不足的重要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从新疆中小企业的所有制结构调整来看,尽管已经呈现产权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总体卜中小企业结构的功能还不充分。所有制结构不合理表现在国有和集体企业比重大,处于绝对主导地位,非公有制企业比重过小。据统计,新疆国有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为87 %,大大高于非公有制经济相对发达的四川省。并且,新疆对非公有制的发展一直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没有在私营经济改革上放开手脚,也没有在中小企业领域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其结果是既不利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和发展,也束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使一些在市场竞争中显示活力的非公有制经济在完成原始积累后,没能及时上规模,向高层次扩张,以调整、完善中小企业所有制结构功能。另一方面,新疆国有企业改革进展缓慢,国有中小企业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在原有体制框架下沿袭旧的产权关系和运行模式。从1984年以来,全国经历了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经济责任制、利改税、承包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等几个重要阶段。但这些改革总体上是围绕着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展开的,对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则没有得力的措施加以推进,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国有中小企业丧失了改革和发展的机遇。几十年统收统支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给新疆国有中小企业留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冗员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经营范围封闭,造成了国有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先天不足。相关配套改革的滞后又使中小企业无法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作出新的改革动作。这自然就使其竞争力进一步弱化。

1.2 政府对企业的宏观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影响了新疆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发挥。一方面,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出台的经济政策大多向大企业倾斜,忽视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另一方面,传统的大产业管理体制还严重地牵制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这表现为:在原来大产业的等级体系中,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到付诸行动时,市场往往早就发生了变化,这使中小企业在经济运行中缺乏竟争力;大产业的行政管理,增加了中小企业领导层对有关政府主管部门的依赖性,从而缺乏开拓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大产业内部的中小企业大都被限制在系统之内,条条分割,助长了“小而全”的发展,制约了专业化生产的发展,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竞争力的发挥。同时,因产权主体缺位,由代理人对企业经营进行管理的形式也影响了中小型企业的竞争力。另外,与管理体制相联系的是,我国政府宏观政策导向上的欠缺和支持力度的不足,也是影响新疆中小型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一面。金融政策、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等方面明显地偏向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缺乏应有的公平原则。

1.3 企业本身的制度和内在经营机制的缺陷。我国国有和集体中小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就目前而言,大多还没有解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没有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制度基础。企业经营者的行为往往是短期的,难以有灵活的经营机制和发展后劲。就私营企业来看,尽管经营机制灵活,但也存在制度缺损的问题。许多以“血缘”为纽带的企业制度模式,具有机构小、经营灵活、实用性强等优势,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家庭作坊式的企业制度,显然与生产经营日益社会化的市场经济难以相适应。随着企业的发展,家庭管理式制度结构会因企业经营管理的独断性、盲目性而增大市场风险,影响企业稳定发展,从而也就制约了企业竞争力的有效发挥。

1.4 中国“入世”以后,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中国加入WTO将把中小企业直接推向世界的大舞台,与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直接竞争。而中小企业虽然已经经过多年的发展,并在国内市场之中初步接受了市场经济的洗礼,但由于其发展仍处于幼稚阶段,加之其自身特点所带来的局限性,使其在面对国际竟争市场时,压力很大。首先,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式受到挑战。中小企业最初大多是以弥补市场空缺的方式发展和壮大的。但随着市场分工越来越细,市场空隙越来越小,特别是中国“入世”以后,大量外企的涌入,必然使竞争变得空前激烈,填补空白的发展方式不得不让位于通过竞争优胜劣汰的发展方式。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企业的科技实力和资金投入都远不及发达国家水平。粗放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仍占多数,如此生产出来的产品自然难以与发达国家相抗衡。其次,中小企业本身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受到挑战。从企业管理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面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步伐是在渐进式改革中缓慢的变化下进行的。但加入WTO后所面临的体制和规则的改变,将使这较为宽松的外部运行环境荡然无存。来自外部的强制性竞争压力将使国内中小企业既不能,也不敢在管理上掉以轻心。从员工素质上讲,中小企业不像国有大型企业那样有先天之利,如占有数量可观的优秀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中小企业的职工素质难以满足企业发展要求,甚至有的中小企业老板本身便是文盲出身。虽然生意场上经验丰富,但由于缺乏系统知识,很难在高素质外企人员面前不被击败。再者,西部人才“孔雀东南飞”现象普遍存在。新疆是西中之西,人才流失最为严重。自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流失的各类人才达20万人左右。1997年新疆直接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仅占劳动力的0.19%,其中直接从事科研开发的人员仅占社会劳动力的0.057%,是同期全国平均数的1/2。科研的落后,人才的匾乏和严重流失,正是导致新疆中小企业发展滞后和缺乏竟争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2 提高新疆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从上面对影响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和新疆中小企业竞争力的现状来看,我们认为,要增强新疆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关键在于要采取相对应的政策措施,具体落实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加快国有中小企业改造、改制、改革步伐,推动和促进混合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以构造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权明晰、机制灵活的基础。通过各种形式的改革,加大公有制中小企业制度创新力度,清除对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积极弥补其缺陷,扶持其发展;通过消除歧视,扫除阻碍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障碍,改善其生存环境,建立政府支持中小企业的完善政策体系。新疆中小企业要在生存、发展和壮大中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必须实行产权改革。国有中小企业应率先进行大规模的制度创新,以解开产权制度改革的“死结”,真正解决企业所有者缺位问题,使企业有真正承担经营风险的产权主体,以形成完整的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从我国中小企业已有的改革实践看,建立在彻底的国有产权制度变革基础上的企业改组,效果都非常明显。而采取过渡方式改革的企业效果就不太明显,还须进一步地进行产权改革。这表明,产权制度的改革是解决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问题。所以,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框架中,国有中小企业必须进行战略性改组。国有经济将大部分退出具有竞争性的中小企业领域,由此而形成的活动空间应由非国有经济主体来填补。这意味着非国有经济的产权模式将在中小企业中占主导地位。而非国有经济的组织方式、经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中小企业的产权组织形式必须是产权主体多元化的混合型经济。

2.2 明确和培育新疆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发挥本土的独特优势,在市场中拓展自己的业务,增强企业运作能力并发展壮大。企业的竞争力体现在科学开发、技术创新、生产制造、市场策略、产品营销和售后服务等诸多方面,但哪种竞争力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根据企业情况而定。不同规模及不同行业的企业,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即使同一行业、产业的企业,因规模大小和产品特点的不同,其核心竞争力也各异。因此,从企业的总体上看,核心竞争力是呈现多样性的。竞争力的多样性,要求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竞争力作为核心竞争力,这就是核心竟争力的定位,新疆中小企业应从自身诸多竞争能力中,如科研开发能力、产品创新能力、生产制造上的相对灵活性、市场销售、售后服务等能力的对比中,选择自身具有发展优势的,在诸多竞争力因素中能起到主导作用的竞争力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明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后,还要进行培育和提升,同时,正确运用核心竞争力,发挥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的作用,同时发挥好一般竞争力,以形成新疆中小企业的整体优势。

2.3 发挥新疆中小企业的整体优势,积极推進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和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盘子小因而灵活,受资产专用性和沉没成本的影响较小,因而机会成本也较小,所以中小企业可根据市场的变化,较快地对产品结构、生产方向进行调整,从而较快地适应市场的新需求。同时,中小企业在管理组织结构_L相对灵活,在处理生产管理和人员安排等方面,比起层次繁多、组织机构复杂的大型企业来说要灵活、简便得多。这种特点,使中小企业在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在内部更易于统一思想,推进管理创新。市场经济要求新疆中小企业必须在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目标的大方向指引下,对未来的经营活动进行系统筹划,建立以市场为中心的对市场信息、宏观调控信息能及时作出反应的反馈应变组织系统。新疆中小企业的实际特点要求新疆中小企业应着重建立小型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建立系统全面的企业管理制度。同时,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还应监督并保障各项管理制度的切实落实,用制度确保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2.4 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营造适宜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首先,政府应制定出各种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并应用这些政策,通过财政、税收、信贷、利率等经济杠杆给予资金支持。通过调整政府管理机构和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完善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通过对中小企业的业务指导、新技术运用和新产品开发的支持来提升其竞争力。其次,宏观管理体制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政府要转变管理方式,健全指导和服务功能。作为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和市场经济的协调者,政府要转变观念,选择与确定以间接调控为主,以市场服务为主的管理方式与管理内容,参与培育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具有转型快、弹性大等特点。它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就在于不断创新。要使新疆中小企业能自由地在资产、资本、人才、技术、产品等方面不断变化、组合,在市场潮流中搏击,关键就在于要给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能自由竞争的宽松的市场环境。

2.5 中小企业要尽快熟悉和运用WTO的有关规则。首先,中小企业要尽快学习和了解WTO有关知识和规则。WTO的规则体系不仅为生产性企业和商业带来好处,而且赋予它们许多权利,有些权利可以用来投诉外国政府。但是,企业从该体系获利的能力依赖于对该规则体系的了解程度。我国虽然就加入WTO进行了十几年的谈判,但国内中小企业真正了解、熟悉有关WTO的人并不多。要想利用加入WTO带来的机遇,乘势而上,就必须认真了解、掌握WTO的宗旨、原则、规则、程度和实际运作。其次,要学会充分利用WTO的规则合法保护自身利益。近两年,我国民营企业借鉴国际上的一些通行做法,开始运用反倾销、反补贴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既符合PTO原则,也避免了不应有的产业损害。再次,要加快专门人才的培养。

WTO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贸易特权审议、税务解决、服务贸易中介、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不少规则涉及大量的法律问题,专业性也很强,对企业来说,往往只一般了解WTO的基本规则还是远远不够的。要采取多种形式,尽快培养大批熟悉世贸规则,精通外语,能够参与解决贸易争端的专用人才。这样,中小企业才能取得公平的国际贸易待遇,其产品才能有效地进人国际竞争市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才会得以增强。

参考文献:

[1]敬一竹.论西部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行为.理论与改革.2001(6).

[2]李玉刚.激活中小企业.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

[3]李广舜.新疆中小企业产业发展政策研究.新疆大学学报.2003(3).

[4]司正家.区域经济差距与协调发展[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

作者:买买提明·木沙

上一篇:从教材文言文中学写议论文下一篇:老年痴呆社区护士素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