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学习社区知识管理论文

2022-04-24

摘要:针对传统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与具体课程相脱离的问题,提出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构建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新型Java虚拟学习社区,说明虚拟学习社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可提高教学效果。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虚拟学习社区知识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虚拟学习社区知识管理论文 篇1:

谈Web2.0技术在虚拟学习社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和Internet的迅速发展与普及,虚拟学习社区逐步成为学习者开展协作学习、知识建构和智慧发展的理想学习环境。Web2.0的到来为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一、Web2.0、虚拟学习社区、知识管理

1.Web2.0

Web2.0是相对Web1.0 (2003年以前的互联网模式)的新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BloggerDon在他的“Web2.0概念诠释”一文中提出:“Web2.0是以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s、Ryze、Friendster、Del. icio1us、43Things. com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

Web1.0到Web2.0的转变,从模式上是单纯的“读”向“写”、“共同建设”发展;从基本构成单元上是由“网页”向“发表、记录的信息”发展;从工具上是由互联网浏览器向各类浏览器、RSS阅读器等方面发展;运行机制上是由“Client Server”向“Web Services”转变;开发者则是由程序员等专业人士向普通用户发展。Web2.0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可读、可写、社会化”的互联网,是以人为核心的互联网。Blog、TAG、SNS、RSS、Wiki等社会性软件有效地支持着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也为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管理开辟了新的思路。

2.虚拟学习社区

虚拟学习社区是网络教育在现代信息技术和学习理论发展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它是建立在网络和通信技术之上,借助网络和通信工具,由各种不同类型的个体组成,通过教学、研究等活动建立一个虚拟的社会形态,以交互学习、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方式为主,使学习者获取知识、增进理解和提高技能,形成以此为目的的一个交互的自治区域。在这个环境中,人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合作。

3.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最初出现在管理学领域,其核心是资讯管理和知识创新管理。知识管理学说最早是由美国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德·格鲁克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提出的。所谓知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或个人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创新的管理过程。

二、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管理的特点

由于虚拟学习社区是一种动态的学习组织,因此对知识的有效管理是社区高效运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虚拟学习社区的动态组织性决定了它与传统学校在知识管理方面的不同。虚拟学习社区的知识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作为动态协同的组织,虚拟学习社区的知识管理系统必须为学习者提供统一的平台。第二,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来源于不同的社区学习者,各成员间的知识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一定的互补性。第三,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通常具有不同的知识文化背景,为了保证社区学习目标的顺利完成,虚拟学习社区通常会建立合作共享的文化氛围,通过建立有包容性的社区文化,促进虚拟学习社区知识管理的快速发展。第四,在知识的学习方面,虚拟学习社区的协作性也使得其必须建立一个多反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以促进不同学习者对知识的吸收、积累和创新。第五,虚拟学习社区进行跨空间合作的特性使得互联网成为其知识管理的主要技术支持。

三、Web2.0对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管理的技术支持

学习社区是运用和凝聚集体智慧的最佳环境,虚拟学习社区必须为学习者提供知识建构的支持和智慧学习的支持。知识建构的学习社区是一个培养学习者个体智慧和集体智慧的社区。Web2.0环境可以为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管理提供以下条件支持。

1.采用Web2.0环境下新的分类方法,构建完备的虚拟学习社区知识库

在Web2.0环境下,知识库的构建以Blog和Wiki中的知识为基础,以Tag标签分类和主题分类作为组织方法,将不同渠道的知识进行整理、去冗、组织和结构化处理,从而形成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集合。

第一,利用Blog确保知识的广泛性和全面性。学习者可以通过个人Blog发布有用信息、学习资源和链接。特别是记录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感受。通过浏览同伴的Blog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体会他人的学习感受和经验。书写Blog的过程不仅是观念更新、思维优化、自我认知深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创造知识、提升知识应用能力的过程。

第二,利用Wiki确保知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Wiki作为开放的协作和共享平台,教师、专业人员、学生以及其他人员都可以发布信息资源和学习内容。学习者不仅是资源的利用者,而且是创建者。他们可以随时发布自己已获得的有价值的资源和信息,并且可以展开交流。经过资源和内容的不断扩充,可以形成不同类别的在线学习资源库。

第三,利用Tag标签作为虚拟学习社区的导航工具。以Tag标签分类和主题分类作为组织的基础,使知识库更便于学习者使用,即使学习者对分类标准不十分了解,也可以根据平时阅读和写作所涉及的分类类别,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识。

2.建立Web2.0环境下新的知识管理平台

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管理,从主体角度可以分为个体知识管理和集体知识管理。对于个体知识管理,虚拟学习社区可以采取Blog的形式来搭建平台。对集体而言,可以采用Wiki作为虚拟学习社区内部或相关社区之间知识管理与交流的平台。

3.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知识共享服务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环节,是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前提。虚拟学习社区满足来自不同地域的学习者的需求,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知识共享服务,Web2.0的出现给知识共享带来了新的契机。

RSS是一种用于共享新闻和其他网络内容的数据交换规范,目前广泛用于博客、维基和网络新闻频道。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可以通过支持RSS的客户端工具或网络订阅服务订阅自己感兴趣、与研究相关的学习资源网站。RSS则可以根据学习者需求,自动浏览和监控这些指定网站的内容,将预定的内容推送给目标学习者并自动更新,使学习者获得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最新信息,达到信息共享、实时交流的目的。

采用Tag技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对资源进行分类管理。这种信息内容分类构建的个性化特征,可以适应同一学习者对各类资源的不同需要,也可以适应不同学习者对同一资源的不同需要,这使得信息资源之间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学习者在获取信息时,可以根据自定义的分类进行检索,从而提高信息共享的个性化程度。

RSS和Tag技术的运用,使学习者之间、学习资源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对同一主题感兴趣的师生还可以利用RSS技术聚集在一起,形成讨论群,通过RSS阅读器进行深层次的交流,进而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Web2.0的信息交流的开放性、松散耦合性促进了虚拟学习社区中信息的传递、知识管理模式的改善、知识共享环境的营造和创新空间的拓展,同时也促进了学习者之间的协同性。在Web2.0环境下,各种新的应用方式和平台的出现,为虚拟学习社区知识管理模式带来了许多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张建、胡政权.Web2.0及其教育应用[J].信息技术,2008(5).

[2]朱德利.Web2.0 的技术特点和信息传播思想[J].现代情报,2005(12).

[3]祝智庭、钟志贤.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Angel C,William C C,Jesus F S. Determinants of individual engagement in knowledge sharing. Th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06.

[5]陈明.Blog、Wiki在协作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6]祝小诗.RSS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1).

作者:李 群

虚拟学习社区知识管理论文 篇2:

基于知识管理的Java虚拟学习社区构建

摘要:针对传统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与具体课程相脱离的问题,提出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构建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新型Java虚拟学习社区,说明虚拟学习社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可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虚拟学习社区;知识管理;Java知识体系管理;个人知识管理

0 引 言

虚拟学习社区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局限,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E-Leaming的迅速崛起,虚拟学习社区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毋庸置疑,它的发展对辅助课堂教学有着积极作用。目前,支持虚拟学习社区开发的技术条件已经足够成熟,关于虚拟学习社区开发与设计的相关理论研究也十分丰富,但有关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缺少与具体学科的结合,忽视了不同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学习特点以及由此特点所引发的社区设计与开发的差别,对具体课程知识缺乏有效的知识加工与管理,导致虚拟学习社区在实际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因此,尝试应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知识管理的相关知识,构建课内和课外、课堂讲授和课后自学相结合的Java虚拟学习社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推广价值与理论参考意义。

1 概念辨析

1.1 知识管理

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阐述。一般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管理个人与组织有关知识的积累、应用、共享、交流和创新活动。知识管理最初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存在,现在将它应用于学习领域中,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通过知识管理可以将各种学习资源转化相互之间具有联系的知识集合,并对这些知识提供开放管理。

在具体学习领域,关于知识管理可以从学科知识管理、学习者个人知识管理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学科知识管理主要目标是根据具体学科的特点,以特定的方式组织知识,以方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个人知识管理则是知识管理的自主性和个性化,是帮助学生完成意义建构的重要途径。

1.2 虚拟学习社区

虚拟学习社区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个体,通过教学、研究等活动所建立的一个虚拟社会形态,它是学习社区在网络空间中的一种映射,也是一种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更是一组共享语言和价值的学习者借助网络进行学习的平台。与网络上种类繁多的社区相比,虚拟学习社区的主要关注点是对学习活动的支持。在如今的网络背景下,虚拟学习社区的恰当应用,能对现实世界教学活动产生极为有利的影响,而学生作为虚拟学习社区的主体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因此在虚拟学习社区的开发中,不应仅局限于学习者的交流互动,而是应以学生为主体,尝试从学习者知识管理、知识建构的角度来设计虚拟学习社区,同时通过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过程,共同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实现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3 知识管理与虚拟学习社区的关联

知识管理与虚拟学习社区有一定的关联,在知识管理情景下的知识获取,与虚拟学习社区情景下的知识获取过程,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学习者习得知识、完成个体知识建构的过程。在研究中,如果将知识管理和虚拟学习社区的融合,将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应用于虚拟学习社区的建立中,运用知识管理的方法与工具,将知识管理工具融入学习基础设施中,促进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共享、知识创造,让学习者更加方便地获取所需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也能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

2 Java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管理

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对编程普遍具有畏难情绪,缺乏学习的积极性,究其根源,主要在于学生缺乏对Java知识的有效建构,不能将知识很好地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Java课程本身具有实践性强、知识前后关联紧密的特点,如果学生在某一阶段没有能够有效地掌握相关知识,将导致后续程序编写工作无法顺利完成。因此需要运用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重新组织、整理知识,理清Java课程自身的体系结构,以帮助学习者进行有效的意义建构。在所开发的Java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管理将从两方面开展,Java知识体系管理和个人Java知识管理。

2.1 Java知识体系管理.

Java知识体系管理主要指Java结构化知识体系。在虚拟学习社区建立之初,根据Java虚拟学习社区成立的目的,从Java课程体系的角度出发,针对Java程序设计的特点,同时考虑到教学具体需求,例如按照次序可以把Java课程分为Java基本语法、面向对象编程、图形用户界面3大知识板块,在各大知识板块中,再将知识点细分,如Java基本语法部分可以分为数据类型、常量与变量、运算符与表达式、数组、字符串等几个知识点。此后,将各大小知识点按编程的逻辑体系组织和呈现,供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吸收知识。

实际操作中,对Java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划分,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各个知识点以动态的卡片方式来呈现,将知识之间的关联通过概念图的方式进行关联,形成一棵“知识树”,学生在虚拟学习社区中,能够清晰地看到课程的体系结构,深化对课程的理解,提高实际编程能力。

2.2 个人Java知识管理

学生个体的编程能力有着显著的差异,因此在Java虚拟学习社区中,以学生的学习心理为基础,结合建构主义理论与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强调不同个体对自身的知识管理,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完成自身程序设计知识的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个人Java知识管理方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实现对知识的管理,需要一些知识管理工具,将学生所拥有的资料、掌握的信息、学习的内容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帮助学生存储与吸收新知识,最终完成对编程知识的理解,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在所创建的Java虚拟学习社区中,提供的个人知识管理方式有协作互助讨论区、学习日志、个人知识地图、学习热线等,以实现知识的个性化管理,促进知识的吸收与内化。

3 Java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

虚拟学习社区主要由社区首页、知识显示与习得、知识评价与进阶、知识检索与应用、协作互助平台、个人知识空间6个模块构成。

3.1 社区首页

在Java虚拟学习社区的首页,提供注册登陆模块。默认情况下,正在学习Java课程的学生可以根据所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直接登陆,登陆后,后续的互助小组划分和协作学习均在以自然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群体中进行,学生也可以根据需要修改相应的密码。其他需要访问相应资源的访客,则需要注册完成实名认证,由任课教师来处理,进行相应的授权操作。此外,在首页还提供了站点内容分布导航以及导学教材,帮助学生尽快地了解社区的功能,以便更好地开展学习。

3.2 知识显示与习得

在大学Java课堂中,每节课教学内容繁多,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学生不能完全消化吸收,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在虚拟学习社区中,提供了一个知识显示与自主习得的环境。知识的显示不是简单地向学生呈现学习内容,而是按照知识管理的思想,将Java课堂知识以结构化的方式呈现。

在此模块的构建中,需要教师先梳理出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学生在课后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登陆后,选择需要学习的相应知识点,温习教学视频。这里的视频不是简单的课堂实录,而是以微课的方式呈现,通过录屏的方式,结合各个知识点,对相应知识点、或者重点、难点进行针对性地讲解,并经过多媒体软件编辑制作完成。

3.3 知识评价与进阶

对所学知识综合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所学的状况,在Java虚拟学习社区中,考虑到知识前后的关联性,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采用“知识进阶”的方式,完成相应的知识点学习后,学生可以根据所习得的知识点进行自我学习测评,掌握情况较好的同学,可以直接进行测评。测评完成后,将测评情况在线提交给教师,教师进行对应的修改,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对进一步学习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测评合格,学生已掌握前面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后,方可点击进入下一个知识点学习与测评。例如要进入“抽象类”知识点的测评,学生必须先理解“类”的基本概念,掌握类的定义与对象创建的方法,并通过相应测评。

3.4 知识检索与应用

除前面所述对知识点的视频讲解,在Java虚拟学习社区中,还需要创建课程所涉及的若F知识卡片,各卡片与相应的知识点相对应。在诸多知识卡片中,提供知识检索功能,方便学生在诸多的知识点中,快速便捷地找到自己想要了解和学习的知识点,并根据需要展开学习。

在检索到对应的知识点后,社区提供与知识点对应的案例应用区。这里的案例不是单纯的代码展示,而是从学生的思考角度,将每个案例从分析、设计到编码、调试的过程展示给学习者。例如在讲授完可视化图形界面中的“页面布局”这一知识点后,在案例应用区中即以“计算器”为案例,引导学生如何应用“网格式”布局管理器完成计算器的布局设计,后续再分别针对不同的按钮注册监听者,继而编写事件代码,并列出调试中的常见错误与解决方法,逐步完成程序的开发工作。

3.5 协作互助平台

在Java虚拟学习社区中,根据自然课堂中学生的情况、学生的成绩基础、结合性格特征,充分考虑到组中成员的差异性,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混合编组。而平台则提供包括从简单的“画板”、“多文本编辑器”到复杂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多个Java项目案例,每个小组在虚拟学习提供的协作互助平台上,选择需要合作完成的项目案例,学生可利用平台在线合作完成,在完成过程中编程能力较好的同学可以对其他学生进行实时解答与帮助,学生之间讨论、协商、互助,直至最终完成项目的开发工作。

3.6 个人知识空间

在Java虚拟学习社区中,个人知识空间模块的功能十分重要,它的功能主要包括几个方面。①学习日志:记录每次登陆所学习的内容,所需的时间,完成测评的情况,完成作业的情况,这些将为后期教师的学情分析提供基本信息。②个人知识地图:学生在完成相应知识模块的学习,通过测评后,在个人知识地图中添加相应内容。对比Java知识地图,学生能够知道自己已经掌握了多少,还有多少知识点尚未掌握。③知识学习指导:教师在阅读学生编写的程序,结合学生测评的情况,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基本的学情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对学生进行恰当地指导。④学习热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任何的问题或者疑惑,都可以利用个人知识空间中的学习热线,借助于平台的即时消息功能,向教师求助,以获得解决的方法。⑤协作互助讨论区:学生能够在此区域查看到自己所在的小组以及小组所承担的项目、各人的分工与完成情况。

4 技术实现

基于知识管理的Java虚拟学习社区在总体设计上采用MVC模式架构,具体开发时,以Visual Studi0 2014为开发平台,后台数据库为SQL Server,结合跨数据源于数据格式的LINQ技术,使用编程语言C#以及Ajax技术,结合使用脚本语言javaScript完成程序的开发。知识卡片、知识地图、概念图部分全部采用Flash、Authorvvare、PhotoShop、Camtasia Sudio等多媒体软件制作完成。

5 结语

在对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中,与具体的课程相结合,充分考虑课程自身特点,打破传统网络教学平台单纯呈现知识的机械性,能很好地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Java课程教学过程中,配合使用基于知识管理的Java虚拟学习社区,效果显著。学生对虚拟学习社区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学习质量与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Java程序设计课程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构建与应用对其他课程虚拟学习社区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技术对平台进行优化,更好地实现对学生个人知识的管理与学情分析,完善社区的建设,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作者:吴冬芹 杨威

虚拟学习社区知识管理论文 篇3:

运用知识管理优化虚拟学习社区

摘 要:虚拟学习社区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应用,然而分析目前大多数虚拟学习社区一系列问题。为此,我们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试图。虚拟学习社区的目的在于学习者通过自学、协作、交互和共享来实现集体智慧,促进知识建构,促进团体和个人的知识,这与知识管理的内涵是相符的。此外,知识管理理论旨在促进学习者知识活动的建构、加强学习者的协作、交流来促进知识的共享以及学习型组织的形成,因此,运用知识管理理论来指导虚拟学习社区构建过程中的问题的优化是可行的。

关键词:知识管理 虚拟学习社区 优化

目前,虚拟学习社区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知识管理[1]是研究人类获取、传播、共享、利用和创新知识的活动规律,管理有关知识的各种连续过程,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也就是说知识管理的活动包括知识的共享、知识的应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换以及构造这样一个知识交流的环境.。因此,笔者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从从激励、优化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1 提供合适的学习技术,重视知识活动的构建

虚拟学习社区可以弥补传统学习方式的不足,但大多数虚拟学习社区面临着学习者使用率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的窘迫。究其原因,一是学习者缺乏元认知策略,在社区学习中走马观花,缺乏应有的深入思考,容易发生“迷航”,不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另一方面,社区本身的资源建设、社区设置不够完善、没有提供良好的学习技术和高效的搜索机制的支持。一些学习社区的资源老旧、多年难以更新,或是一些学习社区的资源没有做到真正的无偿化,学习者在免费试用前几节资源后,核心的、关键的部分需要学习者进行购买。资源是学习社区赖以生存的土壤,在“源头”这个资源上就难以吸引学习者。加之没有良好的学习技术和高效的搜索机制的支持,这使得学习者更难以自主知识建构,易在出现学习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半路折返”。从知识管理的角度,虚拟学习社区能对学习者的个人知识建构和组织知识建构提供学习环境支持。学习者从学习社区的资源库中获取所需要的资源再进行知识建构,从而完成显性知识到隐形知识的转换。因此,虚拟学习社区应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提供一系列的技术、资源支持来促进学习者的知识

建构。

1.1 建立合理的分类机制,强化社区资源优化聚合

首先提供高效的搜索、筛选机制。可以对资源进行较细致的分类,例如英语学习社区可以分为“听力”、“口语发音”、“四六级”、“美剧”、“翻译”等板块方便学习者迅速定位自己所需的资源。并可以按“关联度”、“最新”、“最热”等排序,方便学习者搜寻。另外,还可以提供便捷的关键字搜索,或是发帖、视频等对学习者进行高效的搜索引擎培养。其次,可以提供RSS阅览器功能,学习者就可以了解其他学习者所感兴趣的资源、获得的最新资源以及所发表的看法,还可以利用分享功能收藏自己所需要的资源。[2]

1.2 提供合适的学习技术,提高社区资源利用效率

提供合适的技术支持使得技术的透明化,为学习者提供实用性和易用性的软件,使得学习者在学习社区更灵活自在地学习。比如要及时更新帖子和资源,吸引学习者兴趣。可以在首页设置一个“最新帖子”的版块,老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内容进行学习,新学习者也可以进入自己感兴趣的进行阅读,从而保持老的学习者学习新鲜感和吸引新来的学习者的兴趣。

1.3 加强资源质量监管系统,提高社区学术专业性

由于很多社区是基于兴趣而形成的,社会流动性较大,因此对用户加强监管制度就显得很有必要了。一方面,资源上传前、帖子发表前必须通过管理员批准才能进行上传或发表,与学习主题无关的内容应减少上传,提高社区的学术专业性、做到从源头上对“信息污染”进行治理。另一方面,已经上传的资源需要学习者们共同监督,每个页面上设置“举报”和“纠错”按钮,学习者下载后对其进行评分或是评价以启迪后来学习者。

2 建立良好的社区氛围,强化学习者的协作交流

目前一些虚拟学习社区比如教育技术专业的论坛—教育技术论坛就存在着发帖数量不多、回帖少,主题帖更是寥寥无几,而其中的精华和热门贴也集中在一些软件技巧贴中,对于教育技术学术深入的讨论则不多。由于缺少协作与交流,这样的学习论坛像一潭死水,难以吸引学习者。交互性不强的学习社区,学习者在其中的学习难免像单调的人机对话,易产生缺乏学习兴趣、孤独感等消极因素,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转移注意力,在社区中的活动比如发帖、回帖就难以增多。而其他的学习者发起的行为如发帖若回应人寥寥无几,难免感到孤独,问题也不不到讨论和解决,则会减少在此社区的活动,则互动愈少。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学习者各自的隐性知识是较难发掘、传递和储存的,而通过学习者间的交流、协作才能使“冰山下的冰川”显露出来,使得隐性知识显性化。虚拟学习社区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情感交流与资源共享的一个场所,而活跃的学习氛围是学习者进行交互的动机之一,因此社区应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学习交流、协作。

2.1 建立答疑版块答疑板块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各种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很容易半途而废,而沪江网特地开设的这个板块,学习者可以在线及时的询问,在一问一答中加强交互,也容易拉近距离,建立信任的关系,消除不适的感觉。比如做的成功的英语学习社区—沪江网就设立了“小Q答疑”互动版块。

2.2 建立不同的学习小组

沪江网按学习者不同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等建立各种小组如“从零开始学英语”、“韩语学习”等进行学习,有相同兴趣和需求的学习者彼此间更易交流,在互相交流、协作中不仅学习到新的知识、提高技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拉近了彼此的感情,促进了学习者的交互。小组应该设置小组主持人,组织成员讨论主题、布置任务,学习者相互交流协作后,主持人对此总结并将学习成果共享。

2.3 社交网络交友,增进学习者交流

增加社交网络的功能,学习者彼此之间可以进一步加强了解,从而拉近距离,消除空间隔离带来的陌生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一直相互陪伴,并可以看到各自的学习进度和问题等,这样相互促进、相互监督、共同进步,以弥补情感交流的不足。沪江网为每个用户设立了各自的部落空间,学习者可以相互“拜访”,并设有“名人社”、“访问脚印”等栏目,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来互相交互、联系,以增加彼此感情,弥补虚拟学习社区时空分离带来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黎加厚.知识管理对网络时代电化教育的启迪(上、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1(8、9).

[2] 苏建华,苏贵民.高校图书馆虚拟学习社区归属感初探[J].图书馆论坛,2010,30(5).

作者:童敏 王清 孙柯

上一篇:网络经济运行竞争管理论文下一篇:电子商务证书培训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