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业院校档案信息化论文

2022-04-28

摘要:该文以安农大工学院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为例,对比了当前教育体制下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与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优越点;以小班教学为试点对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总结了改革与探索过程中的的一些成功经验,为今后农业院校工科实验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等农业院校档案信息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等农业院校档案信息化论文 篇1:

“大数据+互联网”在地方高等农业院校教育信息化探析

摘要:现今“大数据+互联网”的教学变革时代成为研究的新热点.在国家创新体系发展的大背景下,以教育创新设计研究为切入点,分析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发展对地方高等农业院校教育研究的内容、教学路径、传播载体等创新设计教育理念及方法产生的全面而深远的影响.在教育教学领域,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促进了高等农业院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通过对信息化教学的特点以及当前教学现状进行研究,提出切实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师创新教学意识,完善“大数据+互联网”教学方法.

关键词:大数据;互联网;教育信息化;高等农业院校

随着5G时代来临,新时期的创新化教学需要将大数据和互联网有效的结合,新时代的教学应该在教育管理、教学研究和科研创新等领域渗透信息技术,搭建合理有效的网络平台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努力實现拥有信息化的教育传播途径,采用科技化的教育技巧进行教学,形成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方法[1].这些思想的实现都要以信息互网络下的大数据为依托,为实现精准化教学奠定基础.所以,增强“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成了必然趋势,是为实现健全高等农业院校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科技教育零距离的时代潮流[2].

1 “大数据+互联网”对高等农业院校教育教学的研究

高等农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研究充分利用中“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平台的创新有着重要意义,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教育平台和教育机制的数字化、信息化的构建.信息化教学形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缺陷,增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实时化,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构建可以全方位的实现教学信息传播最大化,教学资源应用最优化,是现今教育教学研究者实施最广泛,反馈效果最好的一种教学制度.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智慧教育的便利条件成为部分学生的首选,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实践和互联网平台中产生的大数据对学生进行定制化教学.

1.1 信息化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互联网+大数据”为教育教学带来的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网络系统辅助教学,目前比较有影响力的网络信息教学模式包含:微课、直播课堂以及慕课和反转课堂等,这些新颖的教学模式打开了教育界的新大门,把教学与网络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构建了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教学形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网络教学方法的运用能便捷有效地实现对学生学习成绩等数据的统计分析.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老师固定的教学时间内,在课堂上面对面的用板书的形式进行讲解,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目标教学,老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教学任务,在授课当中学生对知识点不理解不清晰的地方,老师可能没有办法及时一一解答,学生疑难问题越积越多得不到解答,就会丧失学生对这一科目的学习兴趣.而互联网教学方法以网络传输数据为媒介,通过笔记本电脑网页连接搭建一个高度学习自由化、环境舒适化、交流畅通化和管理全面化的教学平台.形成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群的网络互联教育教学研究机制.并且可以结合网络大数据分析系统,形成每一学期学生教育学习效果的教学质量跟踪调查报告,提高教学手段的“实用性”价值,教师可以将学生们一段时期的学习能力测评数据导入到大数据分析的系统中,根据统计方法可以知道某一知识点学生的掌握程度,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强化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点[4].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的,扩宽了知识视野,更新了知识结构,增加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学生学习的教材单一、思想局限的格局.

1.2 高等农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和教学管理

(1)高等农业院校教师能够通过互联网课开设智慧课堂,进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动科专业的实习课程需要学生近距离与一些家禽进行接触,可以利用网络直播等方式让学生也可以身临其境;另外一些植物学科需要进入原始森林等环境,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等特征,可以通过导师或研究人员录制的慕课等方式进行有效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保障学生人身安全.传统的学习方法不当,大多停留在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运用不灵活,掌握不透彻,运用智慧课堂、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增强的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高等农业院校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思路.

(2)“大数据+互联网”教育的信息化还表现在学生实名制管理平台的搭建.建立学生基本信息数据库,成绩档案数据库和学生提问交流心得自由发言的平台,并设置一定的奖励机制,例如上线学习时间达到2小时赠送一节PS兴趣课程等,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实现了从全方面多维度对学生个体信息的分析,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学生和教师都可以通过平台注册自己的信息,之后就可以查询相关的学习课程、成绩等级,平台会根据数据统计制定出数适合指定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极大地方便了不同学生可根据自己学习的进度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5],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2 “大数据+互联网”的特点优势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互联网教学成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之一,是借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分层次讲述知识点和关键技能点的一种教学形式,是一种高效的学生自学途径.本次教学研究,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的传播方式相结合,具有信息时代特征.探讨结合互联网+微博、微信和微课等方式阐述教学优势:

2.1 教学时间灵活,形式多样

没有固定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互联网的教学形式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微课、慕课、QQ群、邮箱等网络信息平台进行知识延伸与扩展.

2.2 对老师的素养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互联网时代的微教学可以让学生有更广阔的学习知识的空间,推动学校教学模式由封闭式课堂教学逐步发展到全开放的网络社会化课程的多元化的教学,老师通过互联网上传一些图片及课程信息,师生关系更加平等,可以互相学习,而且同学也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班级,可以有更广阔的交流思绪,来自各地的人在互联网平台微教学在线谈论进行交流式学习.另一方面微教学的学习并不是单单让学生自己消化学习对应的课程实践,而是达到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可以做到提前复习的目的,能够在听课过程中找到自己不懂不理解的地方,这样在上课的时候有针对地听和提问,能大大提高自我的学习效率和知识掌握的程度.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开展互帮互助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老师可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微视频的学习理解程度,制定每个人的学习计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3 教学内容精练

这种网络教学时间短,时长一般在10分钟之内.这个设计也符合了人注意力集中时限范围,在短时间内互联网微视频利用人注意力集中的规律,使知识接受达到高效的吸收.针对性强.由于时间短,微视频每次只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这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不容易混淆知识点;每次讲的知识点较少,而且以知识点为中心进行讲解,讲得透彻,学生对知识可以清晰地掌握.“互联网+微信”的教学提供了学生和老师课后沟通,探讨式的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进行问题的交流对分易就是一款模拟课后教学的微信课后学习交流平台,老师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留作业,学生线上提交作业.在讨论区可分享自己对于运筹学课程的学习体会与好的见解,可以与老师发信件及时进行查漏补缺的沟通.

3 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高等农科院校教育信息化的机遇与挑战

大数据时代下的互联网发展,促进远程教育发展,同时促进了“大数据+互联网”下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信息化教育教学的网络化形式融合了多种元素,引进了数据分析、网络通信,充分展现了现代化的元素在教育教学上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带动了教师教学思维的转变,能灵活地运用多个领域的知识使教學更加生动形象.传统思维只是一味地灌输给学生新的信息,大数据时代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开拓者和创新者.第二,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丰富了教学过程.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学到新知识,忽略了学生的动脑思考形成一种固化的思维,新形势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视频、图像的演示开拓学生创新性的思维理念.

“大数据+互联网”拉远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由于网络信息化水平日新月异的发展,使用互联网教学办公已经成为世界的主流,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经济花费在物联网上,继而减少了学生在现实世界的沟通,使人与人之间的变得陌生,在与老师面对面时变得冷漠,不愿意交流.而这种距离的遥远不仅指空间上距离的遥远,更多的是指学生与教师心与心的距离,主要是因为传统教学模式可能会加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代沟”.学生喜欢接触新鲜事物,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创新,从而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从网络复杂多样的大潮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更多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在这个包罗万象的时代中,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合理、高效的学习.

4 信息化教学研究展望

“大数据+互联网”对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尤其是对教师教育模式的改变、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都起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在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中,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走向进行分析,未来应该融入更多元素,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微课、翻转课堂与多样式的数学模式有效的融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开发学生的创新性的思维,活学活用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特点的新模式.值得思考的是,“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在信息发展的大潮中脱颖而出,在给农业高等院校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也通过大数据反映人们当今社会学习教育存在的问题,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因此,不仅要看到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新的生机,还要看到教育变革对信息时代的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封彬.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为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影响[J].信息通信,2015(10):156-157.

〔2〕杜萍.关于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为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影响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2):4.

〔3〕郝凝辉,覃京燕.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化:传播新环境对创新设计教育的启示[J].现代传播,2016(10):164-151.

〔4〕李成芳梁涵.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智库时代,2019:181-182.

〔5〕郭小洁.浅析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技术对教育信息化的影响[J].计算机与应用,2017(10):6-7.

作者:李卓识 刘清荣 王娜 田霞

高等农业院校档案信息化论文 篇2:

农业院校电气工程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摘 要:该文以安农大工学院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为例,对比了当前教育体制下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与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优越点;以小班教学为试点对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总结了改革与探索过程中的的一些成功经验,为今后农业院校工科实验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农业院校;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Open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Jin Dingzhou et al.

(College of Engineering,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230036,China)

Key words: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Opening;Experimental teaching;Reform and exploration

1 我院工科实验现状与背景分析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学年制正在向学分制转化,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为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知识型、应用型的复合人才才是当代的天资娇子。实验教学无疑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然而传统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下的实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达不到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传统的实验教学只注重对学生共性的培养,忽视了其个性发展空间,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另外,如何解决学分制下不同专业同学间、同一专业不同学生间知识结构差异下的教学问题,如何解决高校扩招后教学硬件设备与学生数比例失衡的问题等等[1]。传统的工科实验室构建形式和教学模式很难解决上述矛盾。我们必须寻求一条新的农业院校工科实验教学的道路,使之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2]就是将实验教学资源向全校师生开放,可以使学生有所选择和侧重地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可以有效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率,缓解高校扩招后学生数量上的增加与实验设施相对缺乏的矛盾。开放式实验教学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是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2 实验教学改革和探索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授,根据拟定的实验内容、方法和步骤完成对既定实验数据的测量,如果没有按照要求完成就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想象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所以在开放式实验教学手段上,我们必须“给老师减负”,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如图1所示),老师只提供必要的辅助性教学指导。因此开放式教学要从以下几方面保证教学质量。

2.1 教学方法上要求灵活多样 在教学形式的开展上可以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学习,即学生可以通过自主设计问题、进行问题探索并能及时得到评价反馈;以教师为先导的导学式学习,即教师把实验内容按层次、按模块分类。学生选择实验题目,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相关知识、查阅相关资料、独立完成实验任务;以学生学习小组为群体的协作式学习,即可以根据实验题目的要求,组织若干名学生构成一个实验课题组等等。实验教学应该根据实验教学内容特点,灵活运用各种形式,增大教学的开放程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2.2 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实验效率 实验课程除了涉及到知识点外,主要让学生尽快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能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能更加形象直观地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也是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减轻学生自主学习的负担。图2所示就是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多媒体课件,从中可以很快让学生了解面前的仪器设备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从而快速进入实验状态。完成实验项目的测量。

2.3 网络平台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网络教学辅助平台建设也是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网络教学平台存储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可以针对性的提供很多学生感兴趣的科学知识,如课程文档、元器件性能介绍、测试题等,更大程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图3所示,平台中的论坛也便于师生交流互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索的积极性。

2.4 开放式实验教学内容的创新 开放式实验教学在项目内容设置上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注重基础性与综合性相结合,验证性与设计性相结合,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首先要满足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的对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趣味性、实用性的实验培养学生对实验的积极主动性,利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来锻炼和提高学生主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如在电子技术实验的内容中我们加进了电子秒表的设计,电子拔河比赛装置的设计,以及智力竞赛抢答装置的设计等内容,这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的、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5 开放式实验教学时间安排 开放式实验教学不仅体现在实验项目的开放,更体现在时间和设备的开放,实验室要全天候对外开放,在正常教学时间外,学生可以通过提前预约,在课余时间、晚自习、周末、节假日等任意时间来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室按照预约可以随时开放,更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2.6 开放式实验教学效果评价 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不仅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肯定,更是对实验教学效果的一种评价。我院目前所有实验课程都是采用考查的方式对学生成绩进行认定,没有统一的标准,存在很多主观因素的干扰,缺乏科学、客观性,大锅饭式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实验积极性的培养。因此建立与完善实验效果评测体系,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公正客观的评价能激励学生的学生积极性。为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有效监测实验教学质量,参考兄弟院校的做法,特制定评分标准,如表1所示。评分标准设若干个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根据其在整个项目所起的作用不同给予不同的分值。评分成绩采用等级分制登记,设4个等级,即优、良、及格、不及格。

实验效果评测应是综合性、多样化的[4],其中实验考核方法应包括自评、互评和总评,考评标准应兼顾客观性和主观性,同时应把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作为主要考核内容。

3 结语

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可以比较出其优越点:(1)可以满足分层次和个性化的教学要求。(2)使学生更加灵活的安排个人的学习时间。有效解决理论课与实践课时间冲突的问题。(3)更大程度的提高现有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4)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的实验态度。(5)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和实验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改进实验教学,采用引导式、启发式教学方式,展现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师生互动的学风,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科学作风以及综合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确保开放实验教学质量。

通过实行教学改革与探索,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实现了校内资源共享。从而改善农业院校工科实验教学的环境,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拓创新意识创造有利条件。

在以后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必须进一步理顺各种关系,为了实现工科实验教学的全面开放,统一管理,必须制定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包括实验体制和管理手段、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安全制度、学生实验守则、档案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并实现实验教学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和自动化。

参考文献

[1]金定洲.开放式电工电子实验室建设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2):111-112.

[2]张伟峰,闫大顺.地方院校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11(4):128-130.

[3]宋继田,李占勇.对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理解与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1(2):34-36.

[4]刘冰.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尝试[J].科教园地,2011(4):282.

(责编:张长青)

作者:金定洲 马德贵

高等农业院校档案信息化论文 篇3:

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高校档案是对高校发展历史的记录,在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档案工作意义重大,能让校园文化的建设有迹可循,更能发挥档案的文化功能。因此高校需认识到档案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探究加强档案工作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校园文化建设中,需充实档案资源的价值,并能从中挖掘适合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内容,展现其文化功能,体现高校文化特色与内涵。

关键词:高校;档案;校园文化;建设途径

高校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挖掘档案资源中的可用资料,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支持。高校档案是对高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与活动的记录,存在形式为文字与图形等,不仅有高校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历史与文化,更代表着高校的特色与精神风貌。高校档案管理資源的深度挖掘与利用,能为校园文化的营造,以及高校历史文化的延续提供帮助。

1.档案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需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在各类文化资源中寻找文化建设的元素与素材[1]。其中档案资料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基础,在无形中能引导广大师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师生的人格培育。档案资源中蕴含着高校发展的历史文化密码,能对一代又一代的师生精神风貌产生影响。在校园育人文化建设中,很多都是高校历史名人、专家留下的原稿、照片等资料,是他们自强不息精神的代表,将其运用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能激发学生树立起远大理想与抱负。同时高校档案是建设校园学术文化的指南,是校园环境文化的起点,所以高校需重视档案资源的挖掘与利用,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可靠支持。

2.强档案工作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2.1利用好档案资源

高校档案馆或者档案室,长期以来一直得不到高校的重视,处于边缘化状态,其文化功能被弱化,无法将其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所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要积极挖掘与利用档案的文化功能,为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提供支持[2]。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提升主观能动性,要能利用好各项政策与技术,围绕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整理、分类各类文献资料、图片等,并在合适的时机将其运用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比如可在国庆节、建党日等重要节日,在高校展出与这些主题相关的档案文化资料,激励广大师生树立起争取价值观,感受到校园文化对于自身发展的作用。在档案资源中有着丰富的育人资料,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人文素养提升中能发挥重要作用。让学生在利用与学习档案资料时,能看到高校名人的成长脉络,不断激励自己也要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

2.2加强创新力度

在高校档案资源中有着丰富的内容与资料,蕴含着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档案的编研是一项重要工作。第一,在编研过程中,深度挖掘档案资源,并利用好档案资源,让档案资源能服务于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3]。第二,档案编研选题需合理,有针对性,撰写的内容包括校史、学校大事记等,并利用校园文化平台、新媒体平台等做好档案资源的宣传工作。第三,重视人才假设。高校档案编研工作需要创新型人才,要求人才在档案资源挖掘与创新中的作用,能利用现代化的视角,创新档案资源的利用,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丰富的资源。档案资源的创新,不仅要对选题、内容与传播渠道进行创新,还要求高校档案资源能紧密结合高校及我国当下的发展现状,为人才培养以及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支持。“文化自信”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认识到档案资源的重要性,并能讲好故事,让档案资源中的人文精神、思想价值走进校园,走入广大师生心中[4]。

2.3搭建平台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具有特色性,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出发,充分发挥档案工作的作用,让档案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并能随时随地服务于广大师生。所以档案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期间,需应用好信息化管理技术,做好档案资源的收集与存储,并能将编研好的档案内容及时发布到网络平台,便于师生的查阅与利用。档案资源信息量巨大,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能利用好网络平台,在网络平台上定期上传与发布档案资源,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可靠支持。在校园文化网络平台上,专门设置档案专栏,定期更新专栏文章、视频与照片,同时也要在专栏中展示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的活动,比如探寻校史文化等,让档案资源中的育人价值得以发挥。

2.4丰富馆藏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不断创新,丰富文化内容与元素,所以为发挥档案资源的作用,要求高校档案馆丰富馆藏,优化结构,加强对档案资料的积累与存储,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与连续性。档案馆可向广大师生征集档案资料,将照片、文件、信件、物件、视频等收集与整理,形成档案资源。在丰富馆藏期间,还需重视特色档案建设,要确保档案管理建设形成特色,符合高校发展与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在丰富的馆藏下,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能对档案资源进行分类与归纳,按照不同的形式予以存储,并与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沟通与联系,主动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只有在丰富的馆藏下,才能寻找适合校园文化建设的资源,也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档案资源的文化功能,为广大师生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

3.结束语

高校档案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德育价值,能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帮助广大师生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在档案记忆中蕴含着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档案记忆的熏陶下,自觉成为校园文化的继承者与发扬者。未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利用先进技术与理念,挖掘与利用好档案资源,让档案资源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与基础。在档案资料中可回顾过去,感受现在,展望未来,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王薇. 唱响校园文化主旋律 引领校园文化新风尚——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J]. 当代教育科学, 2021(3):1.

[2]麦宇红. 以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为着力点助推高等农业院校"一懂两爱"人才培养实践——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0(15):4.

[3]葛玉红. 基于校史档案视角下的大学生文化认同教育研究[J]. 江苏高教, 2021(3):4.

[4]刘一颖. 推进校史文化建设 培育大学生档案意识——以南京师范大学档案馆为例[J]. 档案与建设, 2019(9):3.

作者简介:陆宏花(1990-),女,广西武宣人,壮族,本科学士,研究方向:高校档案系列方向

作者简介:江先卡(1986-),男,广西来宾市兴宾区人,汉族,本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档案系列方向。

作者:陆宏花 江先卡

上一篇:农户诱致性创新农业技术论文下一篇:公路施工技术精细化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