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改革研究论文

2022-04-16

由于以往的体制不完善、产权不清晰、企业机制不灵活等原因,目前的天山农商银行普遍存在历史遗留问题较重、金融服务水平较低、经营管理能力较弱以及人员素质偏低等难题,这些情况严重制约了乌鲁木齐市天山农商银行的健康快速发展。要解决这些难题,体制机制改革势在必行。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银行改革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银行改革研究论文 篇1:

经济新常态下银行监管改革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分析了经济新常态下银行监管整体形势的变化,指出当前银行监管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NS银行为例,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实现监管动态平衡、加快监管方式改革力度、建立健全银行内部控制机制体制四个角度提出了建议与对策,以期为实现银行监管有效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NS银行 监管 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银行业面对的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监管促进银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已成为银行业监管改革所必须解决的问题。NS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服务“三农”的重要机构,其监管改革也应在遵循商业银行监管整体改革的框架下,根据其特征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因此,有必要分析总结经济新常态下NS银行监管整体形势的变化以及当前银行监管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探寻和完善银行监管体系的具体对策,从而为实现银行监管的有效改革提供思路。

一、经济新常态下银行监管整体形势的变化

1.風险管控与服务实体经济的双重责任并重。不同于以往主要进行风险管控的监管思维,经济新常态下,监管部门对银行的监管同时承担着风险管控与服务实体经济的双重责任。这意味着银行业监管部门不仅要结合金融行业的总体风险状况,监督银行积极抵御金融共性风险问题,保障银行的稳定运行,而且应当多途径引导银行将主要业务内容投身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当前,随着经济新常态的来临,无论是在国际层面还是国内层面经济发展都面临十分复杂的环境形势,银行业发展改革也进入深水区,这就要求监管部门必须科学分析和把握银行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形式,在严格控制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基础上,努力促进银行的业务范围更有力地支撑当地实体经济的稳健发展。

2.监管政策与货币财政政策的结合力度更为深入。以往关于商业银行的监管政策,主要是从微观措施入手,以强化局部监管或事项监管为主要目标,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管理理念存在较大的差距。在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监管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在对信贷供给、经济周期性风险管理以及利率汇率变动等方面的互动性将会进一步增强,这就要求商业银行监管政策必须紧密结合国家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变化趋势,并与之形成密切配合,在维持金融秩序稳定与银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共同促进经济在合理范围内实现平稳前进。

3.监管模式将逐步适应银行业的创新发展。当前,尽管我国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但影响经济发展的各个要素仍然具备较强的创新潜力,其中包括银行业。回顾我国近年来银行业发展的历程,各主要业务的创新层出不穷。但结合总体情况来看,国内金融体系还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金融市场秩序仍需要完善,新兴银行业服务业务监管还未能全面普及。因此,如何构建科学而又行之有效的监管模式适应银行业创新发展的需求,已成为银行业监管部门思考的重要问题。新建立的监管模式既需要解决由于过度创新而带来的法律法规漏洞,又不能因为过度监管管控而影响银行创新发展的总体势头。只有做到放松管制与科学监管并举,才能真正的推动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技术监管有力的提升了监管的总体效率。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应用的日渐深入,依托信息技术来促进监管效能的提升,已成为世界各国银行业监管改革的大势所趋。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了更有效的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警,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监管部门纷纷从技术的角度加大了对银行业的监管。同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逐步普及与不断完善,与银行业监管密切相关的信用评估、压力测试以及高精度计量等银行业系统性分析方法的效率获得了大幅提升。这不仅使监管部门对于银行业的监管有了行之有效的系统性工具,银行业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以及多部门联合协作能力也获得了有效的提升。

二、经济新常态下NS银行监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NS银行的监管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类同于普通商业银行,尤其是在规范性监管以及风控监管方面是按照传统的金融监管体系来进行设计。采用共性监管的模式固然能够解决普遍性问题,然而其业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特殊性,特别是在经济新常态下,银行的个性化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因此,银行监管体系突出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监管法律法规体系滞后,可操作性不足。2015年10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重新修订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该法在法律层面对商业银行监督管理的实施部门、监管内容、监管范围等重新进行了规定。然而,具体到NS银行监管层面,目前适用的主体法律法规仍然是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3年9月12日颁布实施的《农村商业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其中很多监管内容已严重滞后于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目前,国内很多NS银行业务内容已超出了《农村商业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所监管的范围,尤其是许多需要从细节方面进行监管的内容,无法依据有效的法律法规组织监管实施。

2.监管平衡性不足,监管限制性条件过于严格。现代金融监管理念要求,对于银行业的监管需要在平衡安全与效率的前提下,促进各类银行的健康有序发展。但从实际情况看,当前监管部门监管理念过重偏于银行的“安全性”,忽略了对“效益性”的监管保障。NS银行作为服务我国农业发展的金融机构,其业务风险与我国农村薄弱的金融生态环境、较高的信用风险以及农业生产的周期性等因素息息相关。虽然严格的管控能够降低风险的发生,但是过度参照于限制性指标条件,如信用度测评、还贷周期、抵押担保条件等来对银行业务进行监管,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阻碍其业务开展的羁绊,进而影响银行的创新式发展。

3.监管方式方法滞后,技术性手段匮乏。目前,我国银行业监管部门对于NS银行的监管方式主要是以现场检查为主。尽管现场检查对银行发展中的一些隐蔽性的问题能够进行有效了解,但是从效率的角度看,这种单一的监管方式耗费的成本一般比较高,且检查遗漏的概率比较大,从而使得监管的效率大打折扣。虽然近年来监管部门逐渐强化了非现场监管方式的运行,但由于技术性手段的匮乏,在监管的实践中依然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与现场监管体系相对应的非现场监管体系尚未形成可操作路径。

4.内部控制机制体制不健全,執行力度不足。内部控制体系作为银行监管框架的重要组成部门,有助于从源头降低银行业风险的发生。纵观欧美发达国家银行业监管的改革历程,往往十分重视对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强化引导,通过合理科学的引导银行建立内部控制机构督促银行自身监管职责的履行。由此可见,构建完善银行内部控制机制以及内部监督防范体系,不仅是商业银行提高外部监管效率的关键,更是保证其各类业务顺利发展的重中之重。现阶段,随着NS银行业务范围的逐渐拓展、基层营业网点的普及以及员工队伍的逐渐扩大,内部控制制度落实的难度进一步增大。很多县域银行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缺乏实操性,潜在的内部风险无法从根源上得以解决。此外,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与现实商业银行运行的要求还有差距。

三、经济新常态下完善NS银行监管的建议与对策

1.完善银行监管专项法律法规体系,形成配套的执法流程。银行业监管与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之间息息相关,只有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才能够确保针对NS银行进行有效专项监管。纵观我国银行监管改革的历程可以发现,历次监管改革都是以法律制度的出台以及完善作为保障,循序渐进的推进改革。在经济新常态下,银行面临的发展形势更加复杂,需要依靠法律进行权益保障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因此,我国针对NS银行的专项监管更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从操作层面来看,应当遵循以下两个步骤:一是对我国现有关于银行监管的法律法规等进行梳理,查找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与漏洞,理顺各个法律之间的关系,适时启动《农村商业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的修订程序,使之更适合NS银行的总体监管形势。二是构建起一套操作性强的法律流程作为法律法规体系的配备,主要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市场准入机制、股权分配机制等主体内容。

2.转变监管理念,推动实现监管的动态平衡。保障银行业安全性与高效性平衡发展,是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对银行业监管部门提出的新要求。从实际情况看,在坚持审慎性原则的前提下结合NS银行服务农业经济发展的客观状况,科学合理地制定监管限制性指标是推动实现监管安全性与高效性动态平衡的必然路径。银行业监管部门应当结合当前“简政放权”的行政改革思路,主动下放监管限制性条件制定的行政权力,可由省级银行业监管部门结合本省NS银行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科学客观合理的监管评价指标,并随着业务的创新发展而适时进行动态调整。

3.加快监管方式改革力度,促进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管有机结合。在经济新常态下,NS银行混业经营的局面将会更加明显,推出的创新型金融产品也将日益丰富,这在客观上对我国商业银行监管部门的监管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管是业界公认的银行监管的两个有效方法。其中,现场检查从性质上属于事后管理,可以对银行机构的违规违法行为以及潜在的风险进行第一时间的处理。而非现场监管则是一种持续监测的过程,能够通过对银行机构相关报表、数据以及运行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测,从而更为有效地进行风险的监控与预测,一旦风险水平超过预警的范围,就能及时对银行进行提醒。由此可见,非现场监管具有事前监管的作用,并从监管成本方面看也具备优势。在经济新常态下,面对NS银行混业经营的新局面,监管部门应将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管在权重的分配上并重,并注重在实践中将两者凝聚成为一套相互交叉、相互配合、合理运用的监管模式。

4.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体制,提升内部监管执行效率。NS银行作为服务于基层的主要商业银行之一,其内部控制机制体制的建设有其特殊性,结合实际情况应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推动内部控制机制体制的完善:一是不断健全银行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银行监管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人力资源作为核心的内容需要对整个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通过不断改进人力资源分配方式,引入市场机制,招聘优秀的人才,采取竞争上岗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商业银行人才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实现与岗位的匹配,进而提升银行内部控制水平与效率。二是建立平衡制约机制。对自身的工作流程进行明确,以此为基础构建起岗位责任制度,通过工作环节的层层分解实现相应的责任追究,进而形成良好的平衡制约机制,特别是对特殊岗位应当进行重点监控,坚决杜绝内部腐败事件的发生。三是形成内部稽核监督制度。应当在保持稽核监督体系独立性的基础上,不断的完善稽核方法与程序,并通过标准化管理方案的实施降低稽核工作漏洞的发生,提高内部监管执行效率。

四、结语

经济新常态下,针对NS银行等特殊商业银行的监管,既是一种理论活动,更是一种实践活动,尤其是农业商业业务不断创新、服务对象需求多变的现实情况下,监管改革更是一种动态的捕捉与大局的把握,这就需要监管部门能够准确、及时地作出相应的决策,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来逐步建立起更为高效的监管体系。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责任编辑:宋 爽

作者:李潇涵

银行改革研究论文 篇2:

乌鲁木齐市天山农商银行体制机制改革研究

由于以往的体制不完善、产权不清晰、企业机制不灵活等原因,目前的天山农商银行普遍存在历史遗留问题较重、金融服务水平较低、经营管理能力较弱以及人员素质偏低等难题,这些情况严重制约了乌鲁木齐市天山农商银行的健康快速发展。要解决这些难题,体制机制改革势在必行。在明确改革目标后,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构调整为手段,风险控制为前提,以加强经营管理,创新经营机制为突破口进行乌鲁木齐市天山农商银行体制机制的改革。

乌鲁木齐市天山农商银行体制机制存在问题以下几个问题

一、内部管理缺乏约束,体制的不健全导致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未能形成。由于大多数的干部只上不下,内部职员易进难出,这些都使得其在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向上意识方面严重缺失。其次,内部管理及运作的混乱、执行能力和财会、规章制度的不健全等,导致天山农商银行的整体运行状况欠佳,不足以应对时代的挑战。

二、缺乏高素质复合性人才导致内部人才结构老化。主要表现在,缺乏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又熟悉金融业务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由于对金融业务的不熟悉,就会使工作效率和客源受到直接影响,也会导致信用社各项业绩下降,从而使信用社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另一方面缺乏精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拥有较强科技应用能力的技术人才。

三、内部知识结构老化严重。前些年来,乌鲁木齐市天山农商银行一直以来都较少公开向社会招收大中专学生,甚至更高学历的人才。导致天山农商银行人员自身素质、业务素质较低的一部分原因就是信用社干部职工入社后很少参加有组织的系统性学习培训。

四、监督机制不完善。乌鲁木齐市天山农商银行的现有激励考核机制不够健全,金融服务比较单一,执行和评价内容较少,主要查看是否接受过投诉等。首先,乌鲁木齐市天山农商银行没有准确的评价员工工作质量及服务水平的评价体系,没有很好实现服务水平与个人收入直接挂钩的机制,从而出现部分员工不办理他行业务、不代理中间业务、不愿意兑换零烂残损币钞等现象。此外,天山农商银行对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水平考核没有反馈及沟通机制,缺少对违反文明服务规范的员工进行惩罚的机制,仅仅采取口头警告、说服教育的方式显然不够。

天山农商银行体制机制改革是必由之路。发展才是硬道理,沿着“以现有的天山农商银行为基础,遵循以大带小、以弱富强、以富帮穷、共同发展的原则,初步组建成地区一级的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方针,乌鲁木齐市天山农商银行必须按照突出重点、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进一步细分市场,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特点、产业优势和经济发展状况,实施有差别的市场定位,确定了县域天山农商银行以取得市场份额和竞争能力的绝对优势为发展目标;经济发达、城乡一体化程度高的地区,在坚持服务“三农”宗旨不变的前提下,在客户选择、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的设计等方面都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标准运行,通过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以城哺农,城市金融反哺农村金融”的运行方式,提高天山农商银行的社会美誉度和核心竞争能力。

随着金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乌鲁木齐市天山农商银行目前取得了较大成就,现已成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力量。然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乌鲁木齐市天山农商银行所累积的各种体制机制内外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其竞争力提高和快速发展的瓶颈。根据上述对天山农商银行体制机制改革的分析,只有通过明晰信用社的性质及产权治理结构,确定天山农商银行的服务方向和经营宗旨,只有通过构建新的体制框架,培养高素质的从业人员等,从而对天山农商银行体制机制进行改革,才能不断提高自身实力,才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现针对乌鲁木齐市天山农商银行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天山农商银行改革的具体目标和突破口,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一)选拔与培训人员

作为提供服务的主体,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服务水平的优劣,进而影响企业的良好形象。因而,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要想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作为信用社业务发展的基础,就必须拥有一支业务水平高、思想境界较高的职工团队。具体来看,天山农商银行应做好如下工作:第一,坚持以“德才兼备”为标准选拔人员,严把“入口”,引进高等院校人才,并逐步调整信用社的文化结构,提高高等学历比重。第二,信用社主要领导的任免,应坚持竞争上岗,加大约束力度。第三,加强目前信用社在职人员的培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文化知识的学习,增强主人翁意识,采取在职培训等多种形式进行业务和技术学习,努力造就一批不仅懂得宏观调控,又能了解微观经济分析的现代化金融人才。

(二)激励机制的多样化

在某种意义上,乌鲁木齐市天山农商银行作为企业来说最终的竞争力来自员工,因此,在目前的经营时代中,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激励模式,才能够提高天山农商银行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来说,应从如下方面入手:首先,改革收入分配机制。应使员工充分认识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机制,深入细致地落实机制的实行,坚持以效益为目标,在利益共享的同时,要共担责任和风险,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其次,采取工作自主激励方式调动员工积极性,这就需要让经营者清楚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和权利,并在工作当中赋予一定决策权,通过参与工作目标的制定,自主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方案等,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快消化吸收不良贷款

1.逐步消化历年的不良贷款。乌鲁木齐市天山农商银行的不良贷款大多是陈旧的历年贷款。对待这种贷款,应该采取逐步消化的方式,应不断地做到实处,同时还需要争取行政部门及其他部门的配合,从而争取尽早将这部分贷款收回。

2.积极做好央行不良贷款置换工作。央行不良贷款置换工作就是为了减轻信用社的历史包袱,以“花钱买机制”的办法来促进信用社逐步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信用社应抓住这难得的机遇,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信用社自身的发展,以达到洋行的要求。

3.加大对置换后的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除了按正规手续走账外,还派专人把原始借据专门专夹保管,以防丢失和损坏;另外对专夹保管的借据,一一列出清单分给包片信贷员让他们做到置换不死账;最重要的还要信贷员通过下发催收通知书、起诉、抵贷等方法进行处置,真正使置换的不良贷款没有置于账外。联社对于置换的不良贷款也进行了考核,加大清收力度,从而争取使不良贷款的比例达到央行票据置换考核标准。报告期不良贷款比例与基期相比降幅不低于50%;或报告期不良贷款比例不高于5%。这样从根本上使信用社摆脱不良贷款的制约,从而进入良性循环发展。

三、改善农村信用环境

不断加强建设农村信用环境,应从农民的信用意识的培养,农民信用观念的提高,以及农民对天山农商银行的负面看法的改变入手,要以天山农商银行业务的进一步拓展为目标。一方面要重视制度性变迁,信用社可以将农户的借贷信息录入征信系统,充分利用该征信管理系统的优点,同时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以期建立健全的奖罚机制;另一方面也不可忽视非制度性变迁。应积极宣传政策文件,强化诚信还贷的观念,然而改变农户的信用观念并非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金融、法律和政府部门长期的共同努力才来实现。此外,在宣传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农户贷款进行商业化管理,逐步培养农户的信用意识。(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乌鲁木齐市天山农商银行)

作者:严新海

银行改革研究论文 篇3: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及改革研究

摘要:金融业是支持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健康有序发展对于金融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传统的商业银行收入来源主要为存贷款利差,中间业务占收入的比重比较小,这样的结构应得到调整,并且商业银行日益增长的贷款规模和更加宽松的贷款门槛也带来了较大信用风险,这些问题也应得到解决。本文将着重探讨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及改革前景。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收入结构;利率风险;经济发展

作者简介:李宗林(1993-),女,河北秦皇岛人,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2012级金融系本科生。

一、引言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处于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面临着经济体制的调整和金融体系的改革,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软件的出现也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不小的挑战。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需要得到及时的纠正。在金融产品方面,商业银行缺少有效的创新,使其缺少前进的动力。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一)信贷规模不断增加,贷款结构发生新变化

根据数据显示,2013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目标为83万亿至85万亿元,下限基本与2012年基本持平;2013年社会融资总规模在16万亿至17万亿元。2014年贷款数额仍然持续增长趋势,1月22日,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1月前20天,工农中建四大行新增人民币贷款投放已达4400亿元,远高于去年同期3000多亿的水准。我国人民币的贷款规模有日益增加的趋势。

在贷款结构方面,首先,票据融资比重逐渐降低,2009年1至2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中票据融资占比超过40%,其中2月份当月高达45%。3、4月份,票据融资占比降至20%左右,逐步趋向合理。其次,外币贷款增加迅速,而外币存款负增长,同期全国外币存贷比达1292%。外币贷款需求增加,这主要与人民币升值和贷款利率提高有关。

(二)盈利能力大幅增长,收益结构有所改善

截至2013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151万亿元,同比增长133%,以招商银行为例,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132604亿元,同比增长1697%。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净利润51743亿元,比上年增加6475亿元,增幅143%;每股收益23元。招商银行净利息收入98913亿元,比上年增加10539亿元,增幅1193%;实现非利息净收入33691亿元,比上年增加8698亿元,增幅3480%。由此可见,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大幅度提高了。

从收入结构来看,虽然利差收入仍然是我国商业银行利润增加的主要来源,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中间业务增长迅速,所占比重日益上升,这表明商业银行对利息收入的依赖有所减少,是收入结构优化的积极表现。然而和国外对比,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比重均在40%-50%左右,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规模一般占其总资产的15%左右,同国外商业银行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三)业务及产品有所创新,电子银行发展迅速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上银行逐渐成为商业银行必然的发展趋势。2012年,企业的网银用户比例为36%,个人手机银行用户的比例为89%,经调查发现,45%以上的人愿意通过电子平台进行交易。这表明网上银行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人们金融知识的增加,网上银行将成为人们办理业务的主要方式。

网络平台为客户的业务办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的开通是商业银行对金融产品创新的表现。一方面,各家银行纷纷升级网络银行并大力发展手机银行业务,各式各样的电子金融产品也随之而来,给用户带来了更加方便快捷的体验。另一方面,用户对于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更多功能的期待也将推动电子银行业务的迅速发展。

但是,当前银行的产品创新缺乏深度,应用也并不普遍,一方面是缺乏对于金融知识的宣传,另一方面是网上银行的开发程度不高,对于用户缺乏吸引力。

三、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国有化程度高,内部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商业银行市场中,国有商业占有份额大,而国有商业银行一般都存在这种问题:首先,政府作为所有者在国有商业银行中存在明显的“内部人控制”问题。这种控制权和支配权使得经理层很有可能与员工合谋运用权力为自己谋利益。其次,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个人收益和其业绩之间的联系并不十分密切,这也就导致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

(二)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迎来新挑战

2014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再次迎来新的挑战,为应对此种情况,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可能加大。根据银监会发布的2013年度监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921亿元,比年初增加99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比年初上升005个百分点。

不良贷款率的升高主要受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其中尤以中小企业的还贷率较低。2014年,关注类和逾期贷款的较快上升,表明未来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仍有下行压力。另外,银行为增加利差收益,不得不向风险较大的一些行业投资,然而这带来的是日益增长的不良收益率。对此,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处置不良资产。

(三)按揭贷款和信用卡等粗放竞争带来的整体性风险不断积累

近年来,按揭贷款已经十分普遍,按揭买房、按揭买车在青年人中盛行。根据数据显示,仅2012年前三季度按揭贷款新增规模就达到2011年同期的74倍,商业银行为增加利益和提高竞争力,都大力发展按揭贷款业务。首先,银行贷款的门槛逐渐放低,对贷款人的信用不能作出有效评估就向其贷款,是具有很大风险的;其次,在房地产行业,国家对于房地产泡沫正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遏制,当房价得到控制时,贷款人的还贷积极性将大大减小,银行的贷款也将面临收不回来的风险。同样,在信用卡方面,一些银行将发卡门槛一再降低,对审核程序进行简化,对于用户承贷能力缺乏综合评估,这种不顾实际情况发放信用卡的行为给银行收回贷款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应该及时得到纠正。

(四)外币资产面临的汇率风险持续加大

第一,市场全球化和业务国际化也使商业银行拥有越来越多的外币资产和负债,世界不同经济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叠加了汇率等市场风险因素,局部国家和地区金融市场的震荡会迅速波及其他金融市场,并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造成冲击,从而使商业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增加。第二,现阶段外汇贷款需求旺盛和外汇存款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将导致货币配错问题严重,同时部分出口型企业利润下滑导致其偿债能力下降。

四、商业银行改革措施

(一)建立银行高管选拔、激励、约束机制

首先,应选拔出一批专业能力强、认真负责的经营管理队伍,以前的国有商业银行大都采取任命的形式确定银行的高管阶层,这不利于精英队伍的建设;其次,制定有效的高管人员考评体系,将银行的利益与员工的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最后,应当建立相应的高管监督约束机制,银行的问题由管理人员自己解决,谁出的问题谁负责。

(二)加强对贷款审批的管理,降低不良贷款率

应严格按照贷款审批程序,筛选还款信用度强的中长期贷款项目。同时进金融产品创新,开创新的利润增长点。①商业银行的资本规模与不良贷款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这表明银行资本规模的增大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风险。并且要配合资产负债结构,新增资金尽量投向流动性高、变现能力强的资产业务,同时保持资金拆借的灵活性,提高主动负债的管理水平。

(三)对网上银行、信用卡等新兴业务创新发展

在支付领域,银行面临着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软件的挑战,以余额宝为例,它操作流程简单,将钱转入后可每日关注其收益,且没有最低资金限制,可以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用的零钱汇集起来。与银行同期利率相比,余额宝利率相对略高,这也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将钱存入余额宝的积极性。

作为商业银行,应向支付宝学习其优点,加大对网上银行的开发力度,建立多元化的客户服务模式,满足多种人群需求,同时,加大科技投入,提供便利安全的支付环境,扩大消费网点,做到全国消费网店的全覆盖,并且,完善手机掌上银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在信用卡方面,完善信用卡的还贷机制,拓展信用卡的应用渠道。

(四)提高外汇交易水平,建立外汇风险管理制度

加强对外汇风险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细化汇率风险内控制及操作规则。首先,建立利率管理信息系统,这对于规避利率风险是十分重要的。商业银行的利率和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应该密切关注经济政策的变化,注意防范风险,并及时做出应对措施。其次,建立利率的风险规避机制,强化外汇业务内审管理,推进汇率风险管理电子化建设,增强对外汇交易风险点的实时监控;最后,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②对于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应积极抓住市场机会,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从自身实际出发,明确中间业务发展战略,稳步推进中间业务分阶段、有计划地发展。

(五)培养高素质人才,以奖励机制提高员工积极性

高素质人才是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提高银行的竞争力,首先是人才的竞争。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商业银行人员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应该对公司员工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职业技能培训,以让其更好的为公司服务。因此,要健全薪酬福利体系,建立市场化动态化的岗位薪资体系,加强员工队伍的考核机制,以此作为工资标准,并且要建立完善的商业保险、医保、企业年金机制。并且,要拓宽员工职业生涯,加强员工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到成功经营的银行学习、了解。与此同时,重视提高员工的服务质量,建立评分机制和客户反馈卡,以高服务水平赢得市场。

[注释]

①赵瑞商业银行风险规避[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72

②潘海英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管理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151-152

[参考文献]

[1]赵瑞商业银行风险规避[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2]邵学峰中国商业银行深化改革与管理创新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谷秀君贷款增量回落:结构发生变化更多贷款进入实体经济[N]金融时报,2009-05-14

[4]于文涛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04(12)

作者:李宗林

上一篇:创新经验应用论文下一篇:时间理论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