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账户管理慢改革论文

2022-04-15

摘要:当前,我国银行结算体系存在不少问题,如:支付清算系统缺乏统一规划,结算工具的多样性与功能发挥的局限性并存,银行结算竞争秩序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存在“四难”,部分人民银行基层行对银行结算的监督不够、处罚不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银行账户管理慢改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银行账户管理慢改革论文 篇1:

“互联网+银行函证”审计流程的再造与优化

【摘 要】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在“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在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取证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离不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撑。文章探讨了在会计师事务所实施“互联网+银行函证”程序的具体设想,通过建立银行账户信息数据库,搭建银行函证网络操作平台,实现银行函证程序的流程再造与优化。

【关键词】 互联网+银行函证; 审计流程; 流程再造与优化

银行存款函证程序是注册会计师直接从被审计单位之外的第三方获取审计证据,以证明被审计单位银行存款是否真实存在、合法完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常用方法[ 1 ]。作为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报告审计的一项重要审计程序,银行存款函证在支持审计结果有效性、保证审计质量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银行函证程序的创新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早在1999年1月就由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企业的银行存款、借款及往来款项函证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函证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 ],并提供了“银行询证函”和“企业询证函”参考格式。《通知》还明确要求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和其他有关单位要积极配合,据实填写有关数据资料,明确签署意见,认真做好函证的回函工作,并对回函信息的真实性负责。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颁发、2010年修订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从制度层面对函证审计程序进行了规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

然而,单单依靠制度的约束并不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由于目前银行函证还停留在纸质函证阶段,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如注册会计师在发放银行询证函时前期准备工作耗时较长,而银行审核程序繁琐导致回函速度慢、推迟在询证函上盖章的时间、银行收费标准不统一、函证效果不理想等不尽人意之处[ 3 ],不仅直接影响到整个审计工作的实施进程,而且关系到整个审计工作的质量。

2014年12月30日,财政部、人民银行召开银行函证改革会议——银行函证实务问题研讨会,专门研究函证规范问题。改革函证程序的呼声渐高,相关部门已采取实际行动,积极研究注册会计师在银行函证等实务工作中存在的困扰和问题,尽快提出相应解决方案。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规范银行函证程序,需要会计师事务所、被审计单位和商业银行三方通力合作,营造良好的函证环境,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平台,实现银行函证程序的再造和优化[ 4 ]。具体可以由人民银行牵头,联手中国银联提供强大的资金与技术支持,对银行函证程序进行流程再造与优化,实现商业银行客户账户信息联网,利用云技术实现账户信息云存储,并建立全国函证网络平台,使得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网络在线完成函证审计程序,既提高效率,又便于管理,还可以保证函证的准确性,让审计人员和银行工作人员从繁重的函证工作中解脱出来。

二、银行函证流程的再造与优化

要实现“互联网+银行函证”程序的革新,首先需要对函证流程进行再造与优化。目前的函证程序是基于纸质媒介的传统流程模式,较少甚至没有利用网络技术,流程繁琐,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函证程序的效果。进行函证流程再造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基于互联网媒介实现函证审计工作网络化,从而达到优化函证流程、提高函证流程效率与质量的目标[ 5 ]。

(一)银行函证流程再造的含义

所谓流程是指一系列的、连续的、有规律的活动[ 6 ]。从该定义中可以看出,流程是按照特定的顺序、以特定的方式进行的,其最终目的是创造价值。银行函证业务流程的价值创造体现在提高函证效率、降低函证成本上。

一个完整的流程包括六个核心要素:输入、供应商、过程、执行者、输出、客户。银行函证业务流程中,流程输入有被审计单位相关资料、银行账户信息、会计师事务所银行函证的需求,供应商是被审计单位、银行部门,过程是会计师事务所提交银行函证请求、银行进行函证的审核、审核结果的反馈,执行者有注册会计师、银行工作人员,输出的是审核无误的银行函证,客户是需要核实账户信息的被审计企业。

1993年,迈克尔·哈默与詹姆斯·钱皮在《再造企业:经营革命宣言》一书中指出,再造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重新设计业务的核心流程。对银行函证程序进行流程再造,就是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强大力量,利用网络巨大的存储空间,按照“互联网+银行函证”的思路重新规划函证程序流程,确保银行函证的高效率。

(二)“互联网+银行函证”流程的构建

笔者认为,进行“互联网+银行函证”流程的再造应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1.流程规划

在进行流程规划之前,首先针对银行函证流程的目标与要求,全面分析银行函证业务流程的根本特点。进行银行函证是为了确保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掌握的客户银行账户信息与银行掌握的客户账户信息一致,保证账户信息的真实可靠,满足客户对自身银行账户信息及时了解的需求。其次对业务流程规划进行说明。在准确把握银行函证业务核心价值要素的同时,要兼顾整体业务的完整性,不可缺失任何一个重要的环节。最后对函证业务流程进行有效分类,同时考虑和照顾配套管理体系的要求,以便达到提高流程运作水平的目的。总之,银行函证流程的再造要从满足银行的经营管理需要、照顾客户的需求出发,兼顾效益与成本,实现流程的最高效用。

2.流程描述

银行函证流程再造首先要进行基本数据的准备,即建立银行账户信息数据库,搭建函证程序网络操作平台,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搭建数据库需要强大的资金与技术支持,人民银行可联手银联,强强联合,共同打造全国的银行账户信息网络系统,研发专门的银行函证操作系统,实现在线银行函证工作。其次就是函证流程的搭建,用图1具体对银行函证工作流程再造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从会计师事务所开始,注册会计师先要取得被审计单位的银行对账单,在银行函证操作平台上完成相关账户信息的填写并提交银行函证申请,申请通过后提交银行处理。银行工作人员在银行账户信息数据库中核对函证相关信息,审核无误,将信息反馈给审计人员;如果函证内容与银行中账户信息不符,将正确账户信息反馈给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人员收集审计证据,流程结束。

在进行整个银行函证流程的搭建时,有两个环节需要重点关注:一个是注册会计师提交银行函证申请,另一个是银行工作人员审核函证信息。这两个环节是函证业务流程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设计合理与否,关系到整个流程的实施效率。此外,还要高度重视对提交银行函证申请与审核函证信息的风险控制。加强这两个环节的风险监督控制力度,有效遏制其风险源头、降低其发生风险的可能,是保证整个流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3.流程配套设计

保证函证流程的顺利运行,离不开流程配套设计体系。主要包含:流程中心型组织变革,即根据流程执行的需要,对组织职能、岗位设置进行调整与优化;在流程制度设计的基础上,充分细化和规范流程运行过程中的配套制度;基于流程的表单设计,将流程输入、过程和输出信息进行及时、准确、有效的呈现,便于监控;流程管理团队的建设,函证流程的设计与执行离不开专业的员工队伍,培养与建设一批专业的流程管理团队至关重要。

(三)“互联网+银行函证”程序的优势

1.高速便捷,实现了信息数据的网络传递

优化后的银行函证流程是基于数据库技术的新型函证模式,它实现了函证审计程序的无纸化操作,高速便捷。在现代网络环境下,注册会计师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进行银行函证工作,得益于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信息数据库的海量存储空间为银行账户信息的网络存储提供了可能,还给审计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审计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完成函证程序,从网络操作平台直接获得外部审计证据,真正实现了信息数据传递的网络化。

2.保证了函证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

银行函证程序的网络流程化为银行函证的规范化执行提供了手段,同时极大地提高了银行函证审计程序的运行速度,让注册会计师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审计证据,大大缩短了审计时间,实现了函证的高效率,保证了审计工作的质量。此外,由于应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减少了在收集审计证据、进行审计人员安排和利用审计资源上的浪费,因而降低了审计费用支出,节约了成本。

三、顺利实施“互联网+银行函证”程序的关键

(一)转变思维模式

互联网时代进行银行函证业务流程再造,需要进行思维模式转型,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定义。首先,树立大数据思维,建立大数据平台并提升大数据运营能力。大数据是互联网时代的特征,互联网时代进行银行函证业务流程再造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自身大数据平台建设与提升大数据运营能力,这一点是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的关键因素。其次,树立平台思维,让银行函证程序的各方参与者在同一个平台上“共舞”。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搭建网络统一操作平台,审计工作者通过登陆网络平台直接提交关于被审计单位银行账户信息的银行函证申请,系统根据被审计单位银行账户的归属地进行划转,由归属地银行完成银行函证的审核与反馈工作。

(二)保证网络安全与授权管理

银行函证流程再造以在线操作平台为主要工作系统,因此保证银行客户账户信息数据库的安全至关重要。要不断开发与提升安全技术,制定安全机制,定期进行维护,以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与安全,从而确保函证工作的顺利完成。此外,实行分级授权管理,严格控制事务所工作人员和银行工作人员权限,制定授权管理机制,防止出现越级违规操作现象,规范银行函证审计程序流程。

(三)加强信息技术的创新与专业人才的培养

银行函证流程再造是基于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互联网+银行函证”程序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相关信息技术的开发,要保证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实现对函证平台的持续更新。此外,保证银行函证网络平台的正常高效运转,需要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新型银行函证业务流程是审计工作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只懂审计或者只懂计算机技术的人才不能满足需求,所以亟待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 7 ]。通过多元化培养方式,提高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从而为“互联网+银行函证”程序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总之,注册会计师行业要充分发挥现代经济生活中“经济警察”的作用,必须紧扣时代脉搏,审时度势,不断进行审计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大力发展“互联网+银行函证”,改进与优化银行函证审计程序,这也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需要的一项有益举措。

【参考文献】

[1] 刘利霞.银行存款函证应重点关注四大问题[N].财会信报,2013-08-26(B04).

[2] 谢慧伟.CPA实务中的函证运用误区及应对策略[J].新会计,2009(11):51-53.

[3] 成可,康淼.银行函证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商场现代化,2015(13):174.

[4] 屈涛.银行函证规范化进程“提速”[N].中国会计报,2015-01-09(02).

[5] 张庆彬.论提高审计活动的函证效率[J].管理观察,2013(10):103-104.

[6] 水藏玺.互联网时代业务流程再造[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32.

[7] 黄胜.审计信息化的理论与应用现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22-23.

作者:陈郡 郭祎

银行账户管理慢改革论文 篇2:

关于银行结算体系建设的思考

摘要:当前,我国银行结算体系存在不少问题,如:支付清算系统缺乏统一规划,结算工具的多样性与功能发挥的局限性并存,银行结算竞争秩序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存在“四难”,部分人民银行基层行对银行结算的监督不够、处罚不力。因此,应建立高效、安全、覆盖全国的清算网络,规范银行结算竞争、提高结算服务质量,提高账户管理的专业化和技术化水平,加大检查监督力度。

关键词:结算体系;清算网络;结算工具;账户

一、当前我国银行结算体系建设情况

作为支付体系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监督者,中国人民银行一直致力于推进我国支付体系的建设:完善支付规章制度,鼓励推广和创新非现金支付工具,防范支付体系风险,加快中央银行支付系统建设,促进支付服务市场化,推动中国支付体系改革发展的进程。

(一)基本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支付清算网络体系。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完成了大额支付系统在全国的推广运用,系统直接连接全国1500多家金融机构,涉及6万多个银行分支机构,日均处理跨行支付业务45万多笔,金额多达7000亿元,每笔业务不到1分钟即可到账。同时,还成功实现了与中国外汇交易系统、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中国银联信息处理系统、城市商业银行汇票处理系统等多个支付结算系统的连接。大额支付系统的建成运行,实现了我国跨行资金清算的零在途。

(二)广泛运用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随着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以及技术与金融融合趋势的加强,非现金支付工具在我国支付体系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2005年1-6月,全国非现金支付交易总金额超过500万亿元。银行卡的发卡规模和交易规模持续增加,银行卡支付功能不断完善,银行卡支付网络开始参与全球支付体系。银行卡已成为我国个人使用最为广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票据作为我国企事业单位使用最为广泛的支付工具,其使用和流通量也稳步上升。2005年1-6月,全国支票签发额约为160万亿元;银行汇票签发额约为31万亿元,商业汇票签发额2.08万亿元。此外,网上支付等创新支付工具和方式也不断涌现。2005年上半年,我国网上支付总交易额超过了50万亿元。

(三)出现了一批专门处理支付信息的新型支付清算组织。近年来,除了传统的票据交换所等支付清算组织外,我国陆续出现了一批专门处理支付信息的新型支付清算组织。为了进一步改善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清算服务,中国人民银行将批准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为农村信用社提供资金清算服务,并支持成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金清算中心,以进一步畅通中小金融机构汇路。

(四)实行了有效的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目前,我国已制定了《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度,完成了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在全国的推广应用,银行结算账户的清理核实亦已完成。

(五)进一步完善了银行结算体系监管框架。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国际通行标准,积极参与支付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例如,在现代化支付系统设计中引入“实时全额结算”机制(RTGS)和“付款交割”机制(DVP)等国际通行做法。根据《重要支付系统核心原则》等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开展我国支付体系的自评工作,积累了支付体系评估经验。同时,我国支付服务网络与境外支付服务网络的联系日益密切,国际结算业务发展态势良好;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支付结算合作不断加强,边贸结算方式不断规范,边境贸易本币结算范围日益扩大。我国支付体系逐步融入全球支付体系,成为全球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银行结算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支付清算系统缺乏统一规划。近年来,我国各国有商业银行相继建立了系统内的电子汇兑系统,目前包括人民银行的电子联行在内,共有五个覆盖全国的异地清算网络。这些支付清算系统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存在不少问题。首先,五个系统功能趋同,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其次,系统资源分割,作用有限。由于商业银行电子汇兑系统自成体系,不能解决跨行清算问题,这些相互独立的系统只能局部发挥作用。而且,电子汇兑系统也没有解决市县两级清算速度慢的问题,造成各行承诺的“全国24小时到账”不能完全兑现。再次,进一步改进难度大。主要是各行在系统建设时,软、硬件没有统一的标准,数据信息格式不统一给系统横向联网造成极大障碍,进一步改造须投入大量资金。

(二)结算工具的多样性与功能发挥的局限性并存。目前,商业银行不仅建立了以银行汇票、商业汇票、本票和支票为主体的结算制度,同时还办理信用卡、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会计结算业务。结算工具的多样性适应了单位和个人进行货币给付及其资金清算的需求,但这些结算工具,主要是票据功能发挥不够。一方面,票据化结算程度不高,票据使用范围不广,票据结算业务量少。《票据法》虽然已实施多年,但票据没有成为主要结算工具,票据市场欠发达,除了人们对现金主观偏好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票据结算控制较严,手续繁琐。此外,有的银行只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不办理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只办理本系统的票据贴現,不办理跨行票据的贴现,影响了客户办理票据业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部分票据的流通功能弱,支付兑现能力不强。

(三)银行结算竞争秩序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目前我国银行结算竞争秩序还不规范,主要体现在跨行结算业务上。第一,时间长。同样一笔结算业务,跨行业务同城要晚一至两天,异地要晚三至四天。第二,问题多。对代理解付的银行汇票吹毛求疵,如印章不清、密押有误等,搪塞拖延兑付。在转汇业务中,也经常以各种理由退票等。第三,查询难。银行之间的结算业务查询,电查函复或查而不复现象较为普遍,对客户直接上门查询也是马虎了事,极不负责。第四,举报多。部分行把跨行结算作为竞争手段,肆意压票退票,这类违规占到结算举报近九成。

(四)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存在“四难”。

1.假身份证、假营业执照和假税务登记证识别难。由于银行与工商行政管理、税务、公安等相关部门没有建立企业注册登记信息、税务登记信息和个人身份证信息查询关系,因此银行一线工作人员很难对假证件进行有效识别,无法保证开户资料的绝对真实。

2.对存款人违反规定处罚难。《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六十四条和第六十五条分别列举了存款人违规开立、使用和撤销银行结算账户的行为,并提出相应的处罚规定,但对存款人的处罚主体、处罚程序和处罚过程中商业银行该充当什么角色未作明确规定,也未对商业银行“不作为”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罚规定。

3.个人银行结算账户运作难。《储蓄管理条例》规定,储蓄机构只能办理储蓄及代发工资和代收房租、水电费等服务性业务,不能办理转账结算。而根据《办法》第十五条规定,自然人“可以在已开立的储蓄账户中选择并向开户银行申请确认为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用以办理个人转账收付。但作为一种新的账户种类,具体应如何操作,并未明确,使个人结算账户在运作中遇到不少困难。

4.开户资料的合规性审查和规范难。《办法》施行后,由于缺乏与工商、税务、各级财政和部队等部门的协调,给开户行在审查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财政批文和部队批文时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有的工商营业执照年检换证,有的增资扩股以后换发新证,存在旧证已经开户,新证再开户的现象。有的税务部门未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在先开户再办税务登记、还是先办税务登记再开户问题上存在分歧。再如各级财政实行集中核算、集中支付,行政事业单位在开设零余额账户后原账户该怎么处理等问题上缺乏一致性规定,使得银行在开户审查时存在较大的疑惑,开户资料的规范比较难。

三、加强我国银行结算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高效、安全、覆盖全国的清算网络。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当前银行结算功能只需一个清算网络就能实现,这是我国银行支付系统的发展方向。具体思路是,由各家银行成立会员制清算机构,重组现有软、硬件资源,实行投资分摊、资源共享,建立一个高效、安全、覆盖全国的清算网络,承担银行的所有清算业务。采取统一清算能节约投资与运行费用,而且能减少人员、便于管理等。一是在纵向管理上,建立和充实从总行到基层行处的结算管理机构,一级抓一级,可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横向服务上,减少多部门、多环节结算服务机构,配备结算专管员,负责本行处结算的组织、宣传、账户管理、柜面服务、质量检查等工作。二是健全结算管理规章制度,如“结算岗位责任制”、“结算业务处理流程与操作规程”、“清算系统管理规定”、“机房、微机使用管理规定”等。在制定这些规章制度时,必须包括以下内容:1.权限管理。即对账务处理实行分级授权,禁止越权操作。2.密码管理。防止非法人员介入系统。3.目标责任管理。对各级人员实行岗位分工,并制定详细的目标责任制。

(二)最大限度发挥银行结算工具的作用。现金结算使流通中现金增多,同时增加了诸多不安全因素和人为的重复劳动,因此,发挥银行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作用十分必要。我国已形成了以汇票、支票、本票和银行卡为主体,汇兑、定期借记、直接贷记、网上支付等结算方式为补充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体系,应针对这些结算工具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三)规范银行结算竞争,提高结算服务质量。要实现结算服务由无差别向个性化转变。一方面要稳步开展优势传统结算服务;另一方面要积极开拓新的服务种类。1.开展结算信息咨询服务,设立结算咨询服务台和查询系统等,帮助客户解决结算疑难问题,鉴别票据的真伪,提供结算账户的存款信息等,并且信息要科学、准确,对提供虚假信息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2.实行承诺服务。包括时间承诺、质量承诺、态度承诺。3.提供节假日服务,增加节假日结算营业窗口。4.设立大户结算专柜和大户接待室,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5.提供上门服务。

(四)提高账户管理的专业化和技术化水平。应在实行统一的账户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开发账户管理与大额支付系统、同城清算系统,实现网络资源的信息互动,完成银行账户网络授权申报、审批开立、撤销、变更和信用信息查询的全程自动化处理,利用账户数据库实时对非法账户和违规违法支付行为进行预警和监控,通过系统之间银行账户信息的相互比对,实现对未在人民银行账户数据管理库备案的违规账户及异常变动账户的实时监测,有效防范利用银行账户逃避债、税及进行诈骗等犯罪行为。

(五)加大检查监督力度,维护银行结算管理的严肃性。一要成立支付结算专管部门。随着会计核算“四集中”系统和现代支付清算系统的推广使用,人民银行基层行的会计业务日益萎缩,会计从业人员也显著减少,把银行支付结算监管职能从会计营业部门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监管机构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可充分发挥中央银行支付结算监管职能。二要按“属地原则”行使结算监管权。银行支付结算监管权宜放至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機构。三是对于较严重和屡禁屡犯的问题,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必要时,可同时停止违规金融机构对外办理部分支付结算业务,严肃银行支付结算纪律。四是建立非现场监管报表、分析资料的专人签收制度,实行台账管理。本着实用原则,完善结算统计报表的种类。加强结算报表的科技投入,利用计算机管理和采集结算业务信息,减少人为差错,提高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付平.我国支付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N].金融时报,2005-9-6.

[2]许臻.中国支付结算体系及其统一性[N].金融时报,2003-5-22.

[3]王建威.银行结算风险防范对策[N].金融时报,2002-3-25.

[4]陈雨明.如何监管银行支付结算[N].中国经济时报,2003-7-3.

[5]郭家春,梁清豹.浅议银行结算业务存在问题及对策[EB/OL].农行网,2004-11-5.

[6]唐闽湘.目前银行结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EB

/OL].中华财会网,2003-12-12.

[7]马清华.银行支付结算业务中存在的问题[EB/OL].中国金融网,2003-11-27.

(责任编辑:于健)

[收稿日期]2006-04

[作者简介]王志方(1965-),男,河南安阳人,本科,经济师;郭存江(1963-),男,河南林州人,会计师,本科。

作者:王志方 郭存江

银行账户管理慢改革论文 篇3:

疫情下的直销银行静思

2020年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整个社会来个急刹车,给人们带来了惊慌失措,也带来了沉静思考的时间,思考未来的方向,大到国家、社会,小到人生、商业,当然直销银行也不例外。

自从中国第一家直销银行——民生直销银行2014年2月28日上线以来,中国银行业成立的直销银行已经有100多家。第一家独立法人的直销银行——百信银行2018年开业也已经一年有余,报道称已经实现盈利。监管部门前几年已经批准开业了十几家互联网银行,经营模式和经营效果差异较大,股东背景是互联网巨头的银行,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等经营情况均不错。与此同时,保险业也批准了几家纯线上保险公司,经营情况各有千秋,IT能力出众的如众安保险虽有起伏,但整体发展势头还不错。

直销银行是什么

客观的讲,直销银行承担了传统银行甚至金融业的互联网、数字化转型的试验田、先行者的角色。从前几年的一拥而上,到现在趋缓,有必要全面盘点一下直销银行,为了将来能有更好的发展。这里需要澄清的一点是直销银行并不是个名实相符的好名字,当时没有更好的选择,时间又紧,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直销银行推动了银行业个人账户的创新

在2014年2月28日前,中国公民想拥有银行账户,只能去银行营业场所开立,这一天开始可以在线上开立银行账户,当时叫电子账户,当然这得到了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应该说这对个人可能是一小步,但却是银行业的一大步,放眼全球,这也是一大步。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文进行个人银行账户的改革,将个人账户分为I、II、III类,I类户可以简单对应我们的银行卡,为全功能账户,II、III类户为纯线上开立的银行账户,功能受限,主要是在入金来源、账户余额、支付限额、转账等方面进行了限制,目的是防范资金风险。同期,中国人民银行也对支付机构的支付账户进行了规范,将个人支付账户分为III、II、I类,III类支付账户功能最强,I类功能最弱,这其中的微妙可见主管部门的用心,功能不同主要是余额有上限、累计支付有上限。比如我们经常使用的微信支付、支付宝账户是支付账户III类户,余额上限是20万元,年累计支付额为20万元。银行账户、支付账户构成了比较完备、互相补充的个人金融账户体系。近期中国人民银行也在推进法人账户的改革,简化开户流程,减少行政干预,更多体现开户人的意愿,满足企业的需求,线上开立企业电子账户估计在不远的将来也可实现。

也许有人会说不就一个银行线上账户吗?有什么了不起?对个人来说可能的确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对银行和企业来说却大不同,原来的银行是坐商,现在可以变成了行商。现在大热的赋能、场景、生态、平台、融合、新零售等就有了依托,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就可以嵌入企业的流程中了,在II、III类账户之前银行是生态、场景的看客,需要掏钱时你掏钱就是,其他的和你无关,快捷支付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有了II、III類账户后情况大不相同,银行就可以成为生态、场景的主角了,起码也是主角之一。

直销银行是开放银行的真正实践者

怎么能成为主角呢?答案是开放。直销银行是纯线上开放银行。开放银行是英国竞争和市场管理局在2016年提出来的,特征是用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和SDK(软件开发包)输出金融产品和服务。2014年民生银行直销银行成立之初就在用接口方式输出电子账户和金融产品如意宝。如意宝是类似余额宝的货币基金活期余额理财产品,其主要创新点是T+0赎回垫资,正常的货币基金赎回是T日赎回,T+1日资金到账,如意宝采用了银行垫资,赎回实时到账,当时的每人日垫资额度是500万元,极大地满足了流动性和高收益的市场需求。银行电子账户和金融产品以接口形式嵌入了中国电信旗下的天翼支付和国家电网下的国网电商等合作伙伴的APP中,合作伙伴可以重新命名、包装,客户的有限信息在合规合法、且在客户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在APP间进行必须且最少的信息传递。

开放为银行转型打开了一扇窗户,信息技术包括接口、H5页面、小程序等为银行产品和服务更深、更广地进入场景和生态提供了无限空间。在开放模式下,一个客户既是平台的客户,也是银行的客户,经营好客户是双方或多方共同的目标,利益共同体就形成了。当然,开放有很多层面,观念的、业务的、技术的,彻底的开放是客户需要什么产品和服务,就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哪怕这个产品和服务来自竞争对手也要提供。开放也需要时间,需要大环境,一批企业都想明白了,都想这么做,才具备条件这么做。

为什么需要独立的直销银行

笔者前几年接待了许多兄弟银行的领导,问的最多的是“我已经有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了,为什么还需要直销银行?”,我一般的回答是:把直销银行看成一条鲶鱼,如果需要这条鲶鱼就搞,如果不需要确实没有必要单独设立直销银行。

对所有企业来说,创新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特别是面临大趋势时,诺基亚、柯达殷鉴不远。在现有框架中,如果实现创新没有障碍,最好就是在现有框架中创新,如果不行就需要建立独立的直销银行。当然,长远来看,银行转型无疑是需要直销银行独立运行的。

银行已经错失互联网时代的C端市场

互联网对2C市场的影响有目共睹:移动化、线上化是普遍趋势。客户向大平台集中,赢者通吃,通过烧钱大打价格战、补贴战,筑高护城河,提高准入门槛,先圈地、后盈利。当然,更多的是带来的正能量,客户体验至上,真正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和实惠。但是,商业的逻辑并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获客、留客、活客、提客。就像开饭馆,看似简单的四个字——好吃不贵,做到了就一定基业长青。2C市场对银行的影响主要是:支付市场节节败退,存款搬家不可遏制,数据风控裹足不前,小额信贷甘当资金奶牛。对信息技术的应用,10年前银行是走在所有行业的前列,现在几乎成了保守的象征了。现在几乎所有的银行出现转型焦虑,原因是银行错失了2C的互联网潮流,特别是支付市场阵地的丢失,导致与C端客户越来越远。根本的原因是慢,市场敏锐度不够,认识到问题了,快不起来,大中小型银行都在进行尝试,突破不明显,体制机制的约束是主因。

银行不能错失工业互联网时代的B端市场

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以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的广泛应用为主要特征,信息技术、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最为深远。银行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行业,服务对象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的银企关系将无法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信息技术、互联网对2B的革命性改变已经拉开大幕:个性化、自动化、智能化,销售、设计、生产一体化是变革方向,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永恒的主题,行业间的边界愈加模糊,但商业的基本逻辑依然不会变化——经营客户是王道。行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是这场革命的主战场。这场革命对银行的影响主要有:企业的金融需求碎片化,供应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银行是在线的、随需随用,因此银行一直的优势批发市场将发生动摇。开放、融入、随需而变是唯一可行的路径。账户、支付、信用、IT等是银行可利用的工具,也是银行提供给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目标客户是企业本身、企业的客户、员工、供应商、经销商等。这与2C的逻辑是一脉相承的。如果能在既有的框架中适应这个变化是不需要独立的直销银行的,但银行在C端的困境尚无明显突破,在更复杂的B端市场更加需要有实验田。

企业转型如凤凰涅,需要开路先锋

十几年前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有个报告,预言所有的公司将会变成软件公司,现在看来这个预言是有前瞻性的。公司当然也包括银行,所以银行转型的方向是软件公司,只不过是持有银行牌照的特殊软件公司,这个软件公司根据监管指标比如MPA、CAMELS,可以实现“自动驾驶”。现在的银行业务对软件的依赖充分证明了这个方向的正确性,数字化、智能化、未来银行、BankX.0等都是这个方向的标签而已。现在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可以满足银行的转型要求。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就像凤凰涅,在现有的银行体制内完成这个完整的过程几乎是不可能的,直销银行完全可能承担这个使命,原因就是开放的基因。

科技在金融的运用需要新思维、新战场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在银行的应用需要新思维、新战场。银行是为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集成技术为我所用,也为客户所用是目的,有偿使用也是应有之义。嵌入场景和生态对银行也提出了这个要求,2B市场的开拓,所有人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云计算是落脚点,云计算的要义是一切皆服务,重点是软件即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都是如此,与银行业务、客户业务集成然后云化、微服务化、產品化,嵌入客户的流程中。因此,从银行业务、客户业务角度重新设计IT系统,构建“快”为核心竞争力的IT体系,即为银行自己也为客户。也只有独立自主的直销银行才能担此重任。

怎么做好直销银行,一个字——“快”

之所以需要直销银行独立,就是为了更快构建核心竞争力——“快”。“快”包括,捕捉有效需求快,从灵感、直觉、客户、数据中能快速捕捉到有效需求。大多数时候,把握住需求,尽快满足需求,企业就立于不败之地了,更进一步的是能够引导需求,最高级的是创造需求。实现需求快,构建随需而变的产品和服务体系,理想的是今天提出需求,明天上线,关键是提前洞察需求,建立随需而变的业务、技术架构。需求迭代快,线上开放银行的生命力在于降低迭代周期。IT系统的建设需要围绕“快”字的要求进行革命性的重构。

风控体系快

风控是直销银行的立身之本,风控的核心是把握好客户准入关,利用大数据准确判断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给好人放款即使出现不良也是暂时的,给不良人放款就是损失。反欺诈是线上风控系统的重中之重。迄今为止,银行在利用数据方面进行风控已经落后,对公、对私都是如此,形式上的风控动作多,对实质风险的关注少。线上风控系统的“快”就是数据管理、模型开发、优化、迭代、部署实时在线进行,根据风险状况及时调整。风控体系所有的“快”的前提是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而不是消除风险。

随需而变且有温度的产品体系

俗话说“货不全、不赚钱”,完整的产品体系是直销银行的根本,与传统银行相比需要更大的灵活性、更好的产品体验、更有温度的服务。心诚则灵,用心为客户设计产品和服务,客户是能够感觉到的。线上经营虽然不如线下直接,用心、温度依然可以通过网络传递。未来的银行是一种存在,会隐入各种场景、生态中,适应场景、生态的需求,满足客户体验,是对速度的一种要求。

体制机制

既然要做软件公司,就要有软件公司、互联网公司的机制体制,股权激励、能者上、庸者下。另外,建立内部的良性竞争、红军/蓝军、复盘等机制。建立前中后台一体化的协同运行机制。体制机制需要围绕“快”来设计。

宽容的监管

创新就有风险,因此需要监管给予一定的宽容度,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前提下,应该借鉴沙箱监管的做法,给予直销银行一定的创新空间。直销银行的诞生本身就是监管大力支持的结果,近几年直销银行发展进入停滞,与大环境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随着新冠疫情的结束,环境应该有一些积极的变化。服务实体经济、小微企业,建立面向未来的开放银行,积极探索银行转型的路径,是工业互联网大潮对金融服务业的要求,也是实业界的要求,直销银行-线上开放银行值得期待。

(作者系中国民生银行直销银行部副总经理)

作者:贾凤军

上一篇:纳米材料的应用研究论文下一篇:第三方物流发展趋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