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前演讲探讨论文

2022-04-18

摘要:培养听障生的口语、书面语能力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听障生切身利益的需要。如何通过语文教学切实提高听障生的口语、书面语表达能力是听障生语文教学可持续研究的课题。本文探讨了听障生的语文课前演讲活动,分析了听障生课前演讲活动的可行性及演讲活动的实施内容、步骤、意义和应该注意的地方。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语文课前演讲探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课前演讲探讨论文 篇1:

语文课前五分钟演讲探讨

在以高考为指挥棒的传统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多通过多读、多写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了读、写、听、说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我们长期以来,对语文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训练,可以说是有目标,却没有明晰的序列,其训练也就很难落到实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新课标的精神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要求语文老师通过课堂,依托教材尽最大的可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新课标》对“口语交际”教学做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其主要内容包括:“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可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必须而且必要的。因此在新一轮的教学中,我制定了三年的演讲训练计划,希望通过这个系统的训练能够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一、“课前五分钟演讲”的训练过程

高一,第一节课就提出课前五分钟演讲的概念和要求。按照学号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第一轮演讲。演讲内容由学生自由选择,可以是在报刊杂志上看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只要是感触深的内容都可以。第二节课由老师示范。我选择了《开学了,你的心情是什么颜色》这一话题,分析了刚入高中起始年段的学生的心理状况。这篇有针对性的演说,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一古训在今天显得尤为灵验。《人要为自己的样貌负责》《最大的空虚叫做虚无》等优秀的演说在课堂上一一呈现。学生为了做好演讲翻看了大量的书籍,看到的好文章也随手保留了下来,而不是像以前看一篇忘一篇。一轮演讲下来,学生交换了四十多篇优秀的演讲辞,拓展了他们的阅读空间。同时对班风,学风的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轮演讲,我结合《必修一》的课外阅读要求,限定学生此轮演讲的范围是说《论语》。每人选择一则语录,上课前就把语录抄到黑板上,演讲时先翻译,,然后讲自己的理解,最后谈谈这则语录在现在还有没有现实意义。通过这个环节,学生既复习了文言知识,又对《论语》中许多值得我们去探讨的东西进行了个性化的解读,结合现实、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了分析。在此轮演讲的进程中,学生都觉得《论语》可讲的内容很多,理解也可多角度,往往一位同学刚讲完,另一位同学就迫不及待地要发表自己的感想。演讲后的评论,渐渐发展成争论,演讲进入了佳境。这不仅训练了学生讲的能力,也锻炼了他们听的能力!学生受益匪浅。集体要求二论《论语》。

时间的车轮来到了高二,学生说话能力有了提高,为巩固课前五分钟演讲的成果,继续激发学生演讲热情,开发说话潜能。我们的演讲也进行到了第三轮。这一轮的演讲不再是自由发挥了,我出了四十多个演讲题目,由学生抽签,每人抽取一个题目,回家准备,演讲的顺序是按照班级的座位从前往后进行。这一次我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开讲之前要对前一位同学的演讲进行点评。《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要养成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让学生“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安排点评正是为了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我发现,每一位同学(第“1”号同学除外)在“评讲”的过程中,探究质疑,学习别人的优点,吸取别人的教训;但也会暴露出自己的缺点,如不当的肢体语言,下意识的小动作、口头禅,这些也是点评范围,通过这轮训练,大多数学生演讲时的仪表,仪态日趋规范化,语势,语调也开始讲究起来。

我不断地鼓励,不断地变换演讲的话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切切实实地培养同学们演讲能力,让他们讲得充实,说得具体,还必须从课内外获取知识,叩开思维的门扉。第四轮演讲我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两个演讲话题,放在一个盒子里,演讲的同学提前一天从盒子里抽一个题目回家准备。“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劝勉我们乐读书,博览群书,在读书中送走时光而其乐融融。学生们有目标、有选择地阅读,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获取了演讲的材料,思维的快感。

进入到高三,我们的演讲要为高考的总复习服务。虽然说的能力影响写作,但演讲毕竟不是写作,要想把演讲能力转化为写作能力,就必须给他们搭建一个有效转换的平台。第五轮演讲,我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每位学生讲一件时事,分析这件时事适用的作文话题。我记得非常清楚,有位学生讲了2006年世界杯法国队与意大利决赛上齐达内的“世纪一撞”。这位学生是个铁杆球迷,他通过对这件事情分析得出了诸如关键时刻要冷静,瑕不掩瑜,公平与公正,尊严等八个话题。通过这一轮演讲,学生积累了作文材料,锻炼了学生对材料的解析能力。对于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的讨论,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才、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度,扩展了分析问题的广度,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最后一轮演讲,我为学生圈定了16个话题:人生哲理、人生观、人与自然、学会认识、为人处世、传统美德、教育改革、直面现实、道德法制、集体观念、心理健康、人文关怀、与时俱进、感情或理性、读书做人、时尚热点,把全班学生分为16组,每一组准备一个话题,每个话题找3件时事,并且要分析这件事如何反映话题的,话题中内含的实质是什么。

二、效果分析

经过三年探索,课前五分钟演讲取得了始料不及的效果。课前演讲能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支持欢迎,是因为它不仅在形式上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在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完善人格的培养方面具有实效性。

演讲总共进行了六轮,每位学生都上台演讲了七次(《论语》讲了两次),很多学生第一次不愿意讲、不敢讲,上台时手足无措,语无伦次,经过第二次、第三次锻炼以后,能积极准备演讲稿,声情并茂地演讲。从一开始的不知道如何评价别人的演讲,到准确地评价同学的演讲;有些学生还锻炼了速记的能力。三年下来真是收获颇多,超出了我的预期!

1、提高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为了写一篇让人耳目一新的演讲稿,学生常常为了找到自己最欣赏、最精彩的名言警句、名人轶事、优美诗句或经典论据,广泛地浏览、查阅,精心地摘取。通过课前五分钟演讲有效地锻炼了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2、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在演讲实践中,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得到强化。第四轮演讲时,有位学生抽到的演讲话题是一位韩国明星的名字,一时之间有些不知所措,但是后来这位同学的演讲非常精彩,还配有PPT,事后了解,原来是班上一位“高手”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伙伴完美过关。演讲还可以锻炼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演讲前的相互切磋是合作,而演讲后的唇枪舌剑既是竞争,也是在合作。大家都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3、提高了评价、分析能力

高中生应该具备对一件事科学地分析问题并做出准确判断、评价的能力。但由于目前的高中生学校家庭两点一线,普遍存在知识面狭窄的问题,致使他们看问题常常偏激,每每以偏概全,顾此失彼。在一轮轮的演讲中,通过热烈的讨论,加上教师适时点拨,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得以迅速提高,尤其是第五轮演讲,学生通过对时事的分析谈自己的看法,辩证地看待问题,增强了作文审题的能力,作文切题率有较明显的提高。

三年来,“课前五分钟演讲”系列训练就象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经过我与学生的不断努力,互相鼓励,日渐成熟,但是要使之完善,仍有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探索过程。需要语文老师拨动学生的心曲,踏着时代的节拍,为课前五分钟演讲系列训练赋予新的乐谱!

张傲阳,教师,现居福州晋安。

作者:张傲阳

语文课前演讲探讨论文 篇2:

听障生语文课前演讲活动的实施

摘    要: 培养听障生的口语、书面语能力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听障生切身利益的需要。如何通过语文教学切实提高听障生的口语、书面语表达能力是听障生语文教学可持续研究的课题。本文探讨了听障生的语文课前演讲活动,分析了听障生课前演讲活动的可行性及演讲活动的实施内容、步骤、意义和应该注意的地方。

关键词: 听障生    语文课前演讲    活动实施

1.引言

“语文课前演讲”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语文课开始前的几分钟内上台演讲,师生予以简评的学习活动。听人的演讲活动是口语能力训练的重要形式之一。笔者在这里探讨的是听障生的课前演讲活动,听障生存在听力障碍,口语清晰度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主要采用手语沟通的方式。笔者所讲述的课前演讲与听人的课前演讲存在表达方式、呈现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探讨听障生语文课前演讲活动的开展,供大家参考。

2.教学现状

2.1语文教学的要求。

笔者所在院校听障学生的语文课程目标是: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听障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扩大他们的阅读面,提高文学作品阅读、欣赏能力,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也就是说通过语文教学要培养听障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2.2教学现状。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我院教师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和课堂改革。我院学生使用的是我院自编教材,每个单元有“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媒介素养综合实践活动”三个部分。“阅读与欣赏”是文本学习;“表达与交流”分为“写作”与“笔谈”两个部分;“媒介素养综合实践活动”是根据活动项目查找资料、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及综合素养。尽管根据文本开展了项目化教学,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但是大部分时间仍是以教材为文本进行内容的解读,除了课堂的发言提问外,学生能真正展示自己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听障生学习语言的特点是依文学语(依据文字学习说话),但必须遵循以语导文(以口语主导书面语)的语言规律。不能将语文教学片面地只从文字上下功夫,削弱口语的发展。如果书面语脱离口语,那么会增加学习者不必要的负担,因此,听障生的读写能力必须建立在发展口语的基础上。由此可见,目前的课堂还有可以提升的空间。

2.3教学中开展课前演讲活动的可行性

大部分听障生口语表达受限,但是努力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听障生听力受损,他们主要通过看来摄取信息,以目代耳。手语是他们主要的交流工具,作为他们的母语,除了地域上的差异外,大部分的手语打法相似。他们缺少的是把听(看)、说、读、写更好地融会贯通,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语文的课前演讲不仅提供了他们口语锻炼的平台,更是一种综合能力的锻炼和综合能力的体现。实践证明,通过语文教学的悉心培养,听障生可以根据个体不同的生理基础,掌握听(看)、说、读、写的实际能力,可以用说或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的。

3.演讲活动实施方法和步骤

3.1演讲的准备。

3.1.1演讲主题的选择。

在主题的选择上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在演讲活动进行的这几年中,通常是根据本学期的授课内容确定演讲的题目。一方面,有文本的引导,听障生能较快寻找切入点。另一方面,比较符合听障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符合实际。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第三篇课文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完这篇课文,笔者设定了一个演讲的方向,选择一位自己喜爱的、崇拜的人物作为演讲的内容。在第二个学期学完了《窃读记》《我的读书生活》,確定了以“书”为方向,可以介绍自己课外读过的一本书,也可以介绍自己的读书生活,可以介绍书中的人物形象等。给定一个总体的方向后,听障生再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切入点,选择自己的演讲主题。这样既给了听障生一个方向又给予了他们一定的选择权。根据演讲后的统计,听障生选择的自己喜欢的和崇拜的人物,有毛泽东、周恩来、秋瑾、鲁迅、齐白石、拿破仑、富兰克林·罗斯福、海伦·凯勒、凡·高等,只有一位学生选择了歌手陈奕迅。可见,伟大的人物虽然距离我们已经久远,但是他们的影响力是深远的,他们的精神、他们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也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取向。在读书活动中听障生选择的作品有《傲慢与偏见》《好好说话》《时间简史》《简·爱》《丰乳肥臀》《狼王梦》等。

3.1.2演讲的课外准备。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选定课题后再查阅资料—分析筛选—整理资料—制作PPT—准备上台演讲。虽然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着实不易。现在网络发达,手机智能化程度高,学生大多数是用手机查阅资料,部分学生去图书馆查阅。通过查阅再进行分析整理,找好了素材后,学生开始着手制作PPT,因为PPT可以让学生在演讲的时候更好地和同学交流,让来自不同地域的同学看懂自己所说的内容。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懂得如何制作PPT,因此在班级内组成互助小组,每组由至少一位会制作PPT的同学负责,带动并且教会其他同学制作PPT,因此这还是一个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培养锻炼了学生的领导、合作能力。最后,为了更好地演讲,展现自己,学生还要进行上台演讲的准备,准备好开场白、结束语、自己的仪表仪态、手语等。

3.2演讲的实施要求。

3.2.1制作PPT

因为大部分学生都用手语沟通,手语存在地域差异,如果全部用手语表达出来,就有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演讲的内容是什么,交流的效果会打折扣。因此,制作PPT,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手动的能力和计算机信息处理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和同学的分享活动中可以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你所讲的内容,以此达到演讲的效果。

3.2.2图文并茂,内容丰富。

听障生听(看)、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演讲活动不仅培养的是学生的口语能力,还有写的能力。在演讲的PPT中,要穿插大量文字,这些文字的撰写与完善就是对听障生写作能力的训练。

3.2.3交流时手语清晰或口语流畅。

因为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手语的打法不尽相同,为了更好地和学生沟通交流,势必要在手语打法上进一步规范,这样能促进学生进一步规范自己的手语,和同学交流更通畅,可以融洽同学关系。演讲时“导入、结束自然得体,体态自然大方,有目光交流”,能锻炼学生的当众表达的能力。

4.演讲活动开展的意义

4.1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宽了知识面。

有资料显示人类接受知识主要是靠视觉和听觉。就其比例来说,视觉占83%,听觉占11%,味觉占1%。听障生因为生理原因,接受信息主要靠视觉。因此,听障生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好这83%,要更多地进行自主学习进行阅读,以拓宽知识面。另外,因为每位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不同,通过课前演讲不同的资源都带入了课堂,给课堂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从而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

4.2以说促写,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听障生书面表达能力相对较弱,从汉语语法的角度分析存在较多的语法问题。从二语习得的角度来说,听障生想要学好语文,势必要多读多写多看。根据选定主题进行阅读,查找分析整理资料,这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对学生書面表达能力的提高无疑是一种帮助。再者,听障生里面也有部分同学口齿相对清晰,但是平时的交流却很少说出来,更多的是依赖手语交流,因此为了更好地促使他们多用口语表达,课前演讲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3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当众演讲的勇气。

部分听障生存在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当要面对全班级同学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怯场,不知道如何开口说话;上台后他们会做扭捏状,如一些抓耳挠腮的小动作。有些学生可能从来没有上台讲过话,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因此,课前演讲这种锻炼也为今后走上社会打好了一定的心理基础。

4.4提高了学生信息查找、处理的能力。

信息时代,各种信息如潮水般涌来,若不能很好地甄别分析,那么今后将会在狂轰滥炸式的信息中丢失自我。因此,演讲活动虽然只是小小的尝试,但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助力培养查找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及走上社会后能快速地进行信息判断打下一定的基础。

4.5引导学生从“不成功”中发现闪光点。

并不是每个学生的演讲都是很完美很成功的。有的同学PPT制作精美,但是在台上的表现却一般,不能大方流利地把自己准备的内容展现出来。一些听障生在对别人进行评价时总是带着挑剔的目光,这从以往学生的各类评分活动比如语文素养综合实践活动的打分中可以看出,分数总是在六七十之间,有的低至三四十分,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同学的闪光点,“用放大镜看同学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同学的缺点”,寻找同学演讲过程中的与众不同之处,让每个同学都在锻炼中得到尊重,不断成长。

5.演讲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5.1加分刺激,并不是目的,只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手段。

活动尚未开始,学生就问,老师这个活动有没有加分的。当回复是有的,学生就很乐意做了,但是一旦回复没有加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受到打击。可以看出部分学生还是在作业上存在功利性,有利的才去做,没有利就放弃。加分,并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因此,通过类似活动可以让学生知晓学习上的利害关系,在思想上重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发掘并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5.2时间有限,系统性不够。

我院语文素养课程开设时间为一学年,每个学生上台的机会只有两三次,还不能很好地形成系统锻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前演讲只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多了一个锻炼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更多的拓展延伸、能力的养成就在课堂之外。

5.3教师的课外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当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后,还是需要教师在课前演讲前做一些指导,活动中发现个别学生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很好地完成演讲准备。个别学生只是把书上、网上查阅到的资料进行复制拷贝,而没有进行分析消化、归纳整理。这样并没有达到活动的效果,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学生上台后,会草草了事,达不到演讲的效果。

6.结语

课前演讲对听障生语文教学来说是一种有益的补充。通过课前演讲可以充分调动听障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等能力,锻炼他们的听(看)、说、读、写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听障生课前演讲的方式方法、内容的选择、演讲的呈现方式等都是值得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秦训刚,蒋红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季佩玉,李宏泰,主编.聋校语文教学200问[J].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3]何敏.高中语文“课前演讲”的系统性思考[J].当代教研论丛,2014(11).

作者:俞芹

语文课前演讲探讨论文 篇3:

以课前演讲为载体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摘要:改善小学语文的教学状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现以小学语文课前演讲为切入点,对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课前演讲;语文;教学质量

目前全国的课程改革正在逐步深入推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老师的重要职责所在,也是衡量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准则。课前演讲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对此,笔者进行了以下探析。

一、激发演讲兴趣,培养自信心

开展课前演讲,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一项全新尝试,课前演讲,顾名思义,就是在语文课上课之前,请一名学生到讲台上进行三到五分钟简短的说话训练,题材不限,形式自由,花费的时间不多,但是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们的说话能力。

活动刚开始可能大部分学生都会比较害羞,认为上台演讲是件很难为情的事情,很难面对台下几十双眼睛的注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有效鼓励,比如教师可以先起一个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自己演讲给学生们讲解一下演讲的技巧、内容,然后找班上平时胆子比较大的同学上台,开始可能话不多,演讲没有主题、没有目的性,三五句话就结束了,语速也比较慢,但是没关系,结束之后教师要带头鼓掌,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对学生给予肯定,还可以准备一些“铅笔”“橡皮”等小礼物作为奖励,并做出适当的评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慢慢地就会有更多的同学喜欢演讲,开始关注演讲,有时教师开课时会忘记课前演讲,学生们就会提醒老师“老师,还有课前演讲呢”,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带动起来,我们的教學目的也就初见成效,既培养了学生们的自信心,也可以让学生在撰写演讲稿的过程中提高书面语言的运用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

二、开拓演讲主题,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科目的课前演讲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开展,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撰写,也可以诵读其他同学的优秀作品或者名言名句,还可以即兴发挥。以此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一次语文课前演讲时,有一位学生讲的是自己昨天晚上做的梦:“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很神奇的梦,梦见自己像哈利波特一样进入了魔法学校,自己也有一根魔杖,在梦中班里在进行考试,我遇到了不会做的题,于是魔杖一挥,答案就自动出现在了考试卷上,神奇无比;还梦见了体育课上的短跑比赛,同样魔杖一挥,我就拥有了神奇的力量,轻而易举就夺得了短跑比赛的第一名,同学们都围在我身边夸赞着我,正开心着,滴滴滴,什么声音?啊——原来是闹钟响了,我睁开眼睛,什么都没有了,自己还是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回到现实,原来是一场美梦啊”。这位学生演讲完毕,全班同学都笑了,教师在给予演讲同学鼓励的同时还要告诉大家,只有上课专心听讲才能解决考试中不会做的试题,只有平时多加练习才能夺得短跑比赛的第一名,赢得赞誉。课堂演讲不仅要调动学生们的演讲热情,还要从中发掘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更进一步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三、传承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小学语文的课前演讲还可以给学生们拟定主题,紧扣近期语文课本的学习内容,在学习古诗词时,让学生们去找一些古诗歌进行诵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例如,在学习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时,其中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句诗描写的是“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抒发的是作者对老朋友远走他乡的不舍之情,根据这些可以让学生们找一些描写送别朋友或者思乡的古诗词来诵读,比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王昌龄的《出塞二首》、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等。诵读完毕,可以让其他学生对古诗句进行点评、释义,比如《月夜忆舍弟》描写的是“白露时节作者对家乡的思念,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居一方,寄情书信也不知道寄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在锻炼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让他们在了解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反思文化现象,学会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同时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听、说、读、写四个字,其中说是最为基本的,说的功夫差不多了,听、读、写也就容易了”。通过语文课堂上简短的课前演讲,系统的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能够落落大方的表达自己,增加了自信心,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学习效果。同时,通过古诗词诵读、名言名句赏析,让学生能够更深入的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学会体悟生活、思考人生,在教师的带领辅助下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 陈熙凤.课前三分钟演讲,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J】.新课程学习,2010,(9):140.

[2] 李玉兰.如何提高课前三分钟说话的有效性【J】.青海教育,2016,(4):29.

(作者单位:新疆阿克苏市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玉斯屯克塔勒克村小学)

作者:黄艳君

上一篇:美术课堂教学艺术论文下一篇:环境空间艺术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