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管理论文

2022-04-23

摘要:微信平台不仅是信息交流的平台,还可以通过二次开发使之成为化学课堂教学的平台。探讨了微信教学平台开发的基本方法与原则,设计了基于微信平台的化学教学流程,阐述了基于微信平台的化学教学原则。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管理论文 篇1:

中学化学双师课堂的构建探寻

【摘要】基于新课标开展初中化学教学,重点强调师生的有效互动和平等交往,强调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在沟通交流中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使学生在师生互动和自主探究中逐步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基于此,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对初中化学双师课堂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化学双师课堂;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质量

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许多一线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革新。双师课堂即“师生互动、师友互惠”的课堂教学模式,初中化学双师课堂的构建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实现专业成长,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大有助益。

一、双师课堂的内涵

双师课堂中的双师有着双重含义。双师课堂一般指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学能力较强的名师作为任课教师借助大屏幕进行远程直播教学,而辅导教师负责做好课堂管理、教学目标落实、课后答疑等工作。基于双师课堂,学生可以实现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互动。在教学实践中,两位教师分工不同,各有千秋,在不同教学思维的碰撞下,通过趣味盎然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在教学过程中,双师课堂也有其独特的隐性内涵,即学生都可以成为老师,师生都可以成为初中化学课堂的主人。教师扮演学生知识体系框架构建的引导者和解惑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名学生都可以成为小组其他成员的帮助者,从而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升的目的。双师课堂的构建是以导学案作为基础,以师生共研、师生互惠为原则,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师生之间在交流合作中掌握新知识,解决重难点。

二、双师课堂的实践意义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构建双师课堂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学习中去,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方式完成初中化学体系结构框架的建立。

對于学生而言,构建初中化学双师课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与知识获取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体验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当中,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实验探究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在平等的互动中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改进实验,验证猜想,使得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大大提升。采用双师课堂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教师可以关注到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和分层教学,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和训练的机会,有助于提高班级的整体学习效益。

对于教师而言,初中化学双师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师在课前深度解析教材,基于学情和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结合层递式理念设计导学案。课上“双师课堂”提倡以情境创设带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在有效提问的同时做到巧妙答疑,积极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获取新知识。教师之间的互动实现了优势互补,主讲教师负责讲课,辅导教师负责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真正实现了“以生为本”的个性化、差异化教学。此外,双师课堂的构建促使教师进行集体教研,增加了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做到取长补短,相互启发,相互提升。

三、双师课堂的构建探索

(一)借助信息技术打造双师课堂

初中化学学科双师课堂的构建,首先需要深入剖析新课标内容,解读教材,分析学情。选择由教学能力较强的名师担任主讲教师负责线上教学,由本校任课教师担任辅导教师负责线下教学。主讲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教案、学案与辅导教师进行分享,辅导教师提前将练习题下载、印制,由学生提前完成。在课堂上,主讲教师通过大屏幕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讲解教材内容、例题和练习题,辅导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给予个体化的指导、答疑和点拨。双师课堂的建立形成了师生的隔空互动与现实互动,实现了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更有利于教师了解学情,明确学生差距,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下攻克疑难,获取新知。

(二)双师课堂隐性内涵的体现思考

双师课堂隐性内涵的体现,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成为学习过程中的老师。孔圣人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萧伯纳也曾说过:“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个人可以拥有两种思想。”由此可见,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师生之间可以共同探究并互为老师,彼此交换思想,相互启发,共同进步。打造双师课堂,第一步应通过互助交流,由辅导教师进行旧知识的回顾,总结学生作业练习中的易错点与重难点,并将上述内容呈现在导学案中,由学生自主完成。辅导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导学案,并导入新课,启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此时,主讲教师开始出现在学生面前,在进行有趣的自我介绍和师生沟通后,主讲教师开始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辅导教师进行课堂监督。学生研读教材内容,熟悉导学案中的基础知识问题,标注疑难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两位教师均不讲解,不提示,辅导教师巡视班级掌握学生对基础知识问题的了解情况,明确本节课的疑难问题,并反馈给主讲教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主学习成果,由主讲教师负责引导、点拨。根据辅导教师的实时反馈,主讲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实施分层提高的差异化教学,进行知识拔高与拓展,举一反三,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随后,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这一环节可以由学生进行总结,使学生体会当“老师”的乐趣和责任感。最后设置巩固提升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内习题检测,小组成员互检互查,标注疑难点,请教其他组员或辅导教师解惑。最后由主讲教师展示习题答案、考查重点和多种解题思路,主讲教师与辅导教师共同沟通,根据每个小组的知识掌握情况布置分层作业。

四、结束语

初中化学双师课堂改变了传统以化学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更多强调发挥教师的专长,实现优势互补。在教学设计方面,双师课堂博采众长,使初中化学课堂趣味十足,内容更加丰富,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尤其适用于初中化学实验课与抽象性较强的概念教学。初中化学教学模式的转变与创新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在双师课堂构建的过程中也会存在诸多问题与困难。作为初中化学学科的教师,我们应积极面对教学实践中的挑战,把握“互联网+”、大数据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机遇,灵活运用双师课堂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曾爱媛.初中化学教师该如何打造高效课堂[J].中国教师,2014(S2).

[2]王钰.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互动与合作[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04):129.

[3]刘水峰.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与学, 2013(02):47-48.

作者:欧远新

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管理论文 篇2:

基于微信平台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摘要: 微信平台不仅是信息交流的平台,还可以通过二次开发使之成为化学课堂教学的平台。探讨了微信教学平台开发的基本方法与原则,设计了基于微信平台的化学教学流程,阐述了基于微信平台的化学教学原则。

关键词: 微信平台; 教学流程; 教学原则; 教学设计

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有多种MOOC/SPOC教学平台,但基于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涉及英语、物理、化学史、教育技术等学科,研究表明微信平台能够提高翻转课堂的实施效率,因为微信丰富的功能为翻转课堂教学构建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1~3],本文探讨如何建构基于微信平台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1  微信教学平台开发的方法与原则

1.1  微信教学平台的开发方法

微信教学平台包括微信公众平台功能模块和微信功能模块两个基本部分。这些功能模块可以有效地应用在化学教学中,实现化学教学资源的发布、管理与共享、学习者管理、交流互动、数据分析、学习评价等化学教学活动。

首先,微信公众平台功能模块需要对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二次开发,而且必须申请后台服务器。只有拥有了后台服务器才能在公众平台和微信用户之间建立起信息相互传递的桥梁,才能使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相关插件,这样微信公众平台功能更加齐全,能满足化学课堂教学实施的条件和要求。

以新浪云为平台搭建微信后台服务器。完成后台服务器与微信公众平台的对接后就可以对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相应的设计开发。微信公众平台为订阅号提供了平台和微信用户之间的互动功能,比如简单的自定义菜单、自动回复、关键词回复等。为了便于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施,需要对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二次开发。运用计算机相关知识对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软件支持,使微信公众平台功能更实用,内容更丰富,菜单更清晰,交互更简洁。还可以实现相关辅助功能,如微考试、微调研、成绩查询等。

其次,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基础上,就可以开发微考试等能满足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微信功能模块。微考试模块中既可以设置考试起止时间,也可自由测试。教师只需将考试内容上传至后台服务器中,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学生就可以进行相关测试,后台会自动对学生作答进行批改,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进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2  微信平台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

微信公众平台的界面设计应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因此要遵循功能明确、菜单清晰、交互便捷这项基本原则。

1.2.1  功能明确

微信平台自身已经划分出大致的功能区,并且根据使用者的不同,微信公众平台还分管理者界面和订阅者界面两种不同界面,由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各自功能特点使这两个功能有一定的区别,但各有优势。不过部分功能在微信及公众平台存在重叠交叉现象,如交流互动及资源共享部分。总体来说,微信平台具备学习平台的潜力,因此,在进行功能设计时,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教师发布学习资源的主要平台,课前学习活动主要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微信作为师生交流答疑的辅助平台。教师必须合理利用这些功能,才能使微信及微信平台适合课堂教学。

1.2.2  菜单清晰

微信公众号为方便信息的获取及管理,提供了菜单导航功能,在开发者模式下,可以对自定义菜单进行编辑,它承担着引导学习者获取资源、与微信后台人机交互的功能。本文设计的自定义菜单包括“微课堂”和“微资源”两个一级菜单,其中与“微课堂”关联的是当次课前学习内容,没有设置二次菜单。“微资源”则包含“往期资源”和“测试题”两个子菜单,“往期资源”是以前学习内容的汇总,“测试题”则是以前课前练习的汇总。这样设计的界面简洁,包含的内容明了,学生一看就知道如何操作。因此,合理设置自定义菜单,让公众号界面简洁,减少杂乱信息干扰,方便学习者使用。

1.2.3  交互便捷

交互设计一方面要减少认知资源的使用,避免认知负荷过载,另一方面要保证效率,避免交互时间过长影响学习者的短时记忆。定义交互行为时应采用简洁直接的方式。最好能做到一学式交互(即一次交互操作完成一种交互功能),避免出现步骤较多的交互定义。根据移动设备的技术特性,可以将最常用的交互行为定义为手势交互(轻敲、双击、移动、滑动、长按、旋转等)以减少屏幕空间的占用,例如设置的自定义菜单主要通过点击即可获取关联的学习资源,推送的图文消息通过上下滑动就可阅读全文。当需要输入文本信息时,如关键字自动回复等来减少学习者思考的时间,通过文字简单介绍了公众号所提供的学习资源模块,对学习者相关操作进行引导,方便学习者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学习活动。

2  基于微信平台的化学教学流程

基于微信平台的化学课堂教学流程,包括教學资源开发、课前知识传递、课内拓展提升、课后评价反馈等四个环节。现以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类”为例,阐述基于微信平台化学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

2.1  教学资源开发

例如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学资源开发主要是PPT制作、视频的录制和上传习题。PPT的制作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课前学习PPT的制作,主要内容是介绍物质分类的方法与依据、氧化物的定义、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及物质间的从属关系,是为了达成课前教学目标服务的;另一部分为扩展材料,提供拓展性的阅读材料,主要内容是有机化合物介绍,提高学生区分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认知。微视频制作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有PPT制作、录屛软件、笔记本电脑和爱剪辑。微视频主要是对PPT内容的讲解,根据知识点将微视频分为三部分,分别是物质分类的方法与依据微视频、氧化物的定义微视频以及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微视频,每个视频时长控制在3分钟左右。

练习题的设置是为了检测学生课前学习效果,也是为了课后重测,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物质的分类”一共设置了12道练习题,限于微考试功能只能对选择题自动批卷判分,因此12道均为选择题。在微信公众平台功能界面选择微考试,然后选择新增试卷,可以进入新试卷设置,在该页面可以填写试卷标题、试卷说明,设置考试时间等内容。习题设置好后点击提交后便可进行编辑,习题的编辑是逐题进行的。在该界面可以设置题目类型、正确答案及分值等内容。

2.2  课前知识传递

学习资源设计制作完成后,便可以上传至微信公众平台。由于微信公众平台不支持PPT格式的文件上传,因此将“物质的分类”课前学习PPT处理成图片,然后上传至微信公众平台素材管理中的图片素材中,如图3所示。

录制的视频也同样上传在素材管理中,与图片上传过程不同的是,视频素材上传需要按照平台视频上传的要求填写相关信息后才可上传,并且腾讯公司会对视频进行审核。

学习资源的上传只是课前知识传递的第一步,教师要将上传的资料整合后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消息推送功能发布出去,供学生通过微信客户端接收学习。“物质的分类”课前学习内容包含了制作的学习内容PPT、讲解视频以及拓展阅读材料。将编辑好的素材通过群发功能推送至全班和全校12名科学教师。学习内容推送后,为了便于学生查找学习资源,设计了包含微课堂、微资源两个一级菜单,往期资源和测试题两个二次菜单的自定义菜单。其中点击微课堂菜单,将会跳出当前学习内容的图文素材;点击往期资源的菜单将会跳出与往期资源相匹配的关键词回复素材,学生回复相关关键词便可接收相应的学习资源;点击测试题菜单将会跳出与测试题相匹配的关键词回复素材,学生回复相关关键词便可接收相應的测试题开始练习。

在学生完成学习内容的学习后,就可通过回复关键词“2”,开始“物质的分类”课前测试题的答题,教师通过统计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查看学生课前测试的分数及错题内容,设计课堂学习活动。

2.3  课内拓展提升

根据课前测试的结果,可以判断学生在课前学习是否基本上达成了课前学习目标,根据结果

对课堂教学时间和顺序做一微调,这样上课更具针对性,课前10分钟的主要任务是教师将共性问题进行提问,由学生来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和反馈,教师的反馈和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遇到的个性问题进行必要的辅导,并对习题中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讲解。课内学习环节,全班学生分为6组,这样的分组设置有利于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汇报活动成果时每个小组也有足够的时间。“物质的分类”课内设置了物质分类的不同标准、对常见的物质进行分类这两个学生独立活动和根据分类标准不同设计分类方法、完成分类图讨论分类标准、通过实验对物质进行分类这三个小组合作活动,目的是提供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的机会,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活动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促进与相关知识的巩固和内化,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则做好引导作用,及时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在小组汇报活动成果时,教师要根据汇报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或更正,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参与到成果展示中来,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点的内化提升,达到本环节拓展提升的目的,达成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2.4  课后反馈评价

通过课前和课内环节的实施,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相关知识点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感知和理解,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相关知识点的巩固和应用,也为了了解学生的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需要通过微信平台进行课前练习的第二次测试,通过两次测试能够更好地检验课堂学习效果,分析学生有效学习的程度。课后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重测成绩对每位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对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进行课后单独辅导。

学生反馈的情况是,学习资源方面,学生主要反映课前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流程不够清晰、课前练习关键词不明确。针对以上情况,学习资源和课堂教学活动做了相应调整,针对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这一问题,将学习目标做成图片,放在图文消息最前页,使学生学习前能够一目了然;针对学习流程不够明确这一问题,在每个学习模块的末尾增加操作提示,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流程;针对课前练习关键词不明确这一问题,笔者将课前练习相应关键词直接做成学习资源的一个内容模块,标题即“‘物资的分类’练习”,做到了简洁明了,意义明确。

3  基于微信平台的化学教学原则

基于微信平台的教学设计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以外,还要贯彻以下教学原则。

3.1  探究性与个性化相结合

在基于微信平台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应注意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连同家长做好监督管理工作,虽然是学生自主学习,也要教师做好引导。课内环节是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的有机融合,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解决问题,教师可适当个性化辅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内学习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解决疑问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协作学习,以保证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学习资源的难度和种类应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到资源的多样性,“物质的分类”课前学习内容包括图片、视频、文字、测试题等多种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在课前学习过程中通过微信平台解答学生的疑惑,满足每位学生课前学习的需求。在课内教学时采用教师答疑、小老师辅导,小组合作等形式做到个性化辅导,帮助每一位学生掌握知识点,达到教学目标。

3.2  “碎片化”与系统性相结合

基于微信平台的课前学习,具备碎片化学习的特点,但学科教学非常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若只重视碎片化学习,学生不知道知识间的联系,一门学科的知识就会支离破碎,不利于学生的掌握。如何使系统化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相得益彰是基于微信平台的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资源设计时应做到,教学目标单一明确,学习内容精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将知识内容模块化处理,要以问题为导向,以教学重难点为聚焦,以教学重难点有效突破为目的,展开主题式学习。“物质的分类”课前学习内容包括PPT和讲解视频,其中PPT是完整的学习内容,而讲解视频将PPT的内容根据知识点分为4部分,录制了4段视频,每段视频只讲解一个知识点,然后将4段视频同时呈现在学习资源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需求去观看视频,通过这种方式,将“碎片化”的知识串在一起,使其具备系统性。

另外,要发挥翻转课堂教学的特点,利用好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课堂学习,将课前碎片化的知识连接成一个整体。

3.3  适量性与及时性相结合

适量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课前学习资源的适量。由于课前是学生通过微信平台对新知识的自主学习,为使学习者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学习资源呈现形式应简洁,内容应有一定的概括性。其次是课内活动要适量。通过课内丰富的活动促进学习者进一步内化知识,但是并不意味着课堂变成活动的堆砌,教师应根据课前了解的学习效果和教学内容特点合理设计课内活动,做到学习活动为知识学习而设置,在精不在多。最后是练习设置的适量。不论是课前自主学习后的微测试,还是课后的作业量,教师都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做到作业量适中,作业难度适中。

教师的及时反馈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有直接影响。以此,在课前自学时,教师要留意微信后台学生发送的消息,及时反馈,让学生知道即使在自学,教师也一直陪伴左右,给予他们信心;通过微信平台的微测试功能在学生做完课前练习后给出分数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学掌握程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表现,鼓励良好的学习行为,遏制与学习无关行为,多表扬、多鼓励。课后,教师要及时批改学生作业,有必要的话对个别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对学生做出总结性评价。

参考文献:

[1]田爱丽. 借助慕课改善人才培养模式[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4, (2): 13~15.

[2]王红, 赵蔚, 孙立会, 刘红霞. 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经典案例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 2013, (8): 5~9.

[3]吴忠良, 赵磊.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 中国电化教育, 2014, (4): 121~126.

作者:徐土根 徐良亮 徐晓庆

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管理论文 篇3:

农村初中在推进化学有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有效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由于民办初中的扩招,大量的优质生源和师资流向民办初中,尤其在农村初中,普遍存在着学生生源素质下降、基础薄弱,教师队伍弱化,教学环境差等问题。我以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十余年的感受,谈谈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一、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

综观目前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然而,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造成此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下降,教学效率极其低下。

(一)班级中学习差异悬殊,部分学生课堂实用时间少。

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而言是一样的,但课堂实用时间、学习机会和质量则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以化学课堂师生交流为例,不难发现,学生获得与教师课堂交流的机会有多有少,大约只有20%左右能力强、思维敏捷的学生能参与师生交流的全过程,60%左右的中等生长期只能得到部分参与师生交流的机会,还有20%左右的学困生因理解能力差而长期得不到师生交流的机会。现代教学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差异常常是课堂实用时间差异造成的。在一系列的连续学习中,初始学习中微弱的实用时间差异可能导致后续学习实用时间差异的扩大。因此说,课堂教学学生实用时间的不均是化学课堂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具体体现。

(二)化学课堂教学密度量小、质量差。

我调查发现,在农村初中中,普遍存在因学生违反纪律教师花时间处理,教师上课离题或用语啰嗦,师生教学准备不足出现大量无谓劳动等现象。有些化学教师片面强调提高特殊教学密度,忽视课堂理解、巩固和新旧知识综合贯通的教学环节,从而使学生因新知识掌握不牢而影响后续学习,造成教学效率下降。同时,教学密度不仅有量的大小,而且有质的好坏。同样的教学时间,既可用于记忆和理解,又可用于分析、综合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化学教学中用于低层学习任务的时间过多,用于高层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时间减少,使教学密度量大质差。题海式学习便是典型的高密度低质量。

另外,在农村初中中,化学教师尤其是年纪偏大的教师,继续教育的机会少,面对现代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已经不能胜任现在的教育,教学水平低、知识迁移能力差也是有效性缺失的体现。现代教学理论根据教学水平的高低把课堂教学分为记忆性水平、理解性水平和思维性水平三种类型。记忆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教师独讲学生被动静听,从教与学的逻辑关系看,常常是“有教无学”、“教多学少”,知识缺乏迁移性。理解性教学强调系统地理解、记忆讲授内容,但学生的理解是教师嚼烂后的被动理解,常常是“教多少学多少”、“学等于教”,学生缺乏自主创新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思维性水平的课堂教学不但要求学生进行必要的记忆理解,而且强调在教师循循善诱下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参与整个教学的思维过程,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摘桃子”的状态中,常常表现为“学大于教”。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往往停留在记忆性和理解性教学水平,达到发展性水平的极少。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思维普遍存在依赖性、单一性、无序性、浅露性和缓慢性的特点。

二、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对策

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在课堂上听得头脑发胀、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表面上看占满了课堂教学的所有时间,教师也感到尽心尽力了,但从学生学习的效能来看,这样的教学恰恰是低效教学。教师必须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以关注教学效益与质量的方法,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统一起来。同样,有效教学有一系列策略,本着以学生发展为宗旨,我谈谈实施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几条途径,以期对教学有所启示。

(一)教师应在化学教学中制定准确、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教学目标的准确应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知识的适度掌握,而且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当然,目标众多,并非时时处处都要一应俱全、面面俱到。具体到一个化学实验、一节化学课,可以适当增删,有所侧重。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指不要过于宽泛。在一节课上,哪些化学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化学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哪种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毫无疑问,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其次要有一定的层次。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上文提到的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级教学中学生之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在实践中,如能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因此,化学教学不能搞“一刀切”,让全体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

(二)教师应在化学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育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许多卓有成效的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其诀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民主作风能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学生自己的意愿,给课堂带来活力与生机,大大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但民主的课堂管理必须建立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必须建立在全班同学积极向上的基础之上。

(三)教师应在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程度。

尽管教学是教与学统一的过程,但是如果以为教师教的过程同时一定也是学生学的过程,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事实上,教师教的过程,学生未必在学,即使在学,也很可能是被动地学,低效甚至无效地学。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知识,而是让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师依靠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学生参与制订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质疑解惑、与他人合作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的全过程,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的状况,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

以上是我十多年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对有效教学的一些看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化学教师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自身的能力特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策略,从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谢 青

上一篇: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论文下一篇:创新教育下的小学音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