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2022-04-17

《贞观政要》为唐朝史官吴兢编著,它记叙了唐太宗与朝廷大臣之间关于治理国家的谈话。该书内容丰富,哲理性强,篇篇都有作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创建名牌企业的借鉴之处。当代日本工商界高层经营管理者特別喜爱《贞观政要》,日本企业家经常在企业管理刊物上发表研究《贞观政要》的成果,本文仅就用人方面谈谈它对企业的作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魏征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魏征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篇1:

李世民的胸怀

幼年时读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总被他“真命天子”的众多传说所吸引,举凡其跨海东征时,四海龙王前来觐见,以至于风浪大作,船身摇晃,李世民手书“免朝”二字放入水中,风浪即止;以及由判官跪迎游地府,目睹十殿阎罗的善恶与轮回;甚至后来其两名大将,尉迟恭、秦叔宝因护驾有功,成为日后门神;神话之多,令人目不暇给。

长大之后,重读唐史,发现所有的神话似乎都在阐述一个中心观念,即唐太宗为真命天子;也似乎在为唐太宗的玄武门之变,逼退父皇兄杀弟而取得皇位的“不当手段”漂白,似乎希望借众多的神话,来呼应其为天命神授的“真命天子”身份,强调其皇位继承的正当性。

虽然玄武门之变,有其在伦理道德角度可受批判之处,不过唐太宗所建立的“贞观之治”,长达二十三年,成为大唐盛世的代表;而其个人领导风格,最令人称道的,当在于能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容纳不同的人才与意见,建立一个超越派系,甚至超越种族的管理团队。在唐太宗的胸襟与肚量之下,贞观之治将唐朝的国力推向了顶峰,为接下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以今日企业管理的观点来看,不乏可供我们参考学习之处。

首先是“用人唯才”,唐太宗的用人唯才甚至超过了自己的私人恩怨。王、韦挺曾经是其兄李建成的部属,曾经建议其兄先下手为强,除掉李世民。李世民登上帝位后,并未因此怀恨在心,反而仍然重用,成为贞观之治的栋梁人才。除此之外,更改进了科举制度的方式,大幅拓展了人才的来源,建立了令今日我们人力资源羡慕的充沛人才库。

其次,他能接受部属的建议甚至批评。最有名的当属魏征,一共上谏批评了两百多次,并未因此招罪,还被重用;甚至获得唐太宗“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来推崇魏征为其明镜。如同“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相信“魏征常有,李世民不常有”。如何学习李世民,能接受建议与批评,进而建立一个开放的沟通环境与企业文化,值得现今企业领导人思考。

以强调效率与竞争力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来说,一千三百多年前李世民所注重的人才济济的管理团队与开放的沟通环境,依然是企业重要的成功要素。在封建时代,吸引人才,取决于帝王能否以大格局来对待大臣;在现今企业,人才的加入,除了领导者的胸襟与肚量之外,也同时取决于公司的愿景与奖励机制,来吸引更多人才共同长期为公司的目标而努力。也就是说,现今企业要吸引人才,除了要有李世民的肚量,接受员工的建议之外,也必须规划公司的奖励机制与长程的愿景。

“真命天子”之神话说,可能真的只是封建时代的神话,但建立人才济济的团队,与营造开放的沟通环境,一直仍是千百年来王朝与企业的成功关键。而千古以来,此成功关键则一直建立在领导者的胸怀,值得我们参考学习!

作者:郭特利

魏征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篇2:

《贞观政要》用人之道

《贞观政要》为唐朝史官吴兢编著,它记叙了唐太宗与朝廷大臣之间关于治理国家的谈话。该书内容丰富,哲理性强,篇篇都有作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创建名牌企业的借鉴之处。

当代日本工商界高层经营管理者特別喜爱《贞观政要》,日本企业家经常在企业管理刊物上发表研究《贞观政要》的成果,本文仅就用人方面谈谈它对企业的作用。

政治之本,唯在得到人才

《贞观政要》第七篇《论择官》记载了贞观二年,唐太宗问右仆射封德彝:“政治之本,唯在得到人才,近来朕命卿举拨贤才,却不见有所推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寄望于谁?” 封德彝答道:“臣愚昧,岂敢不尽情尽力,只是至今未见有奇才异能。”唐太宗批评道:“前代明哲君在用人各取所长,而且都在当时求取,不是借用不同时代的人才,哪里能等到梦见傅说,偶遇吕尚,然后才来治理政事呢?而且哪个朝代没有贤能?只怕被遗漏而不知罢了。”

马克·麦考马克《在哈佛商学院学不到的经营之道》中说:“要雇用比你更机智的人。”美国已故钢铁大王卡内基十分重视组建一个强有力的管理组织,别人给他写的墓志铭是“这里躺着的是一个善于使用比自己更能干的人来为他服务的人。”美国很多创业者谈“企业家创业入门要诀”,其中有一条为“雇用精明能干的员工,不但有助于业务的拓展,而且自己也可以向他们学习。”日本企业家为使自己的事业得到发展,非常重视人才的发现和选拔。他们认为人才是最宝贵的财产,他们的格言是“事业即人”。

日本企业经营特色之一是“年功序列制”,在发展和举荐人才上,他们却常常打破规矩,破格提拔人才。松下有句格言:“从普通人中得到非凡的成绩”。松下非常鼓励经理人员在员工中间去发现人才和有潜力的人,并将他们安排在适合他们的岗位上,松下告诫他的经理们说:“一名经理应从多方面来了解下属人员的潜力,以便在如何充分发挥他的潜力上做出正确的判断。”

政治之本在于审

《贞观政要·论择官》中还记载:贞观元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政治之本在于审,审量人才而授以官职,官员务必精简。《书经》说:‘任官唯贤才’。又说:‘官不必备,惟其人’。如果用对了人,人力虽少也足够了;如果不得其人,虽然人多又有何用?”

唐太宗的话讲的非常深刻,运用到现代企业的管理上,仍然是非常适用的。企业任用干部,必须以用对人为要,对于有贤能的人,可以让他身兼几职。所以,一时没有适当人才的时候,即使缺员,也不能勉强充数。一般说来,缺员不会产生什么害处,反而可能使其他员工积极努力,调整自己的行动,发挥内在潜力,使之接近或达到这一职位的要求。

贞观三年,唐太宗问吏部尚书杜如晦:“近来朕看见吏部择人,只重视其言词文笔,却不知其品行。过了数年之后,恶行渐渐败露,虽然加以刑戮,但百姓已受其害。如何才能获得人才?”杜如晦回答说:“两汉取人,都是从乡闾着手经由州郡推荐,然后启用。所以当时可以说人才济济。现在每年选集,为数千人,大家虚饰外貌文词,人品不可知悉,考选当局只能依据其阶品分派而已,这样的考诠选录,道理实未精辟,所以不能得到好人才。”

现代企业选拔录用人才大多采取考核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从积极方面看,通过考核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知识修养、才干和能力,以为录用的依据。从消极方面看,它可能助长一些人的假冒习性,有些人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份,迎合主考者的意向,达到被录用的目的,便伪造学历证书;有些人平时不修边幅,丢三落四,可一当面试时,便刻意打扮,装模作样,给人一种稳重可靠的感觉……这怎么能选拔到真正的人才呢?推荐也一样,如果推荐人出于公心、诚心为企业的发展着想,那么是能够选拔到好人才的。但是,如果推荐人出于私心,跳不出人情关系网的圈子,就可能导致“任人唯亲”“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后果。

在这方面,企业也许应该学习唐太宗的高明作法。唐太宗曾和魏征讨论用人的问题,唐太宗说:“为事择官,不可轻率,用一好人,别的好人都来了,用一坏人,别的坏人都跟着来了。”魏征说:“这是对的。天下未定,主要用人的才干,顾不得德行;天下已定,那就必须才德兼备才可用。

作者:老千

魏征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篇3:

向历史排名第一的CEO学管理

唐太宗的管理真言可用“屈己纳谏、任贤使能、恭俭节用、宽厚爱民”16字来总结。在今天的中国,有很多企业家、管理者非常推崇唐太宗的管理之道和个人魅力,他们推崇唐太宗李世民为中国历史上排名第一的CEO,并将他的管理之道借鉴运用到现代管理中来。

一、选才

对人才的重视、尊重和培养是唐太宗成功兴国的首要策略。他善于选贤任能,培养直谏的气氛,天下之才皆为他所用,集中大众的智慧。他相信“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秉承“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重要思想。在怀念一代名臣魏征时他还说过一段千古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些,都是唐太宗留给后人的闪烁着光芒的智慧和宝贵财富。他的领导艺术与管理智慧曾为历代统治者和有识之士所推崇。

企业用人,关键在于看得准、用得对。这样,人才就会立刻出现在你面前,否则即使人才就站在你面前,你也未必能看见。唐人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问题不在于是否有人才,而在于是否有发现人才的“伯乐”。

二、用才

谏议大夫魏征就是一个典型的“逆才”,他经常对唐太宗的缺点和不足犯颜直谏,多次让唐太宗威仪扫地。他于贞观十三年所上《十渐不克终疏》,尖锐地指出唐太宗十个方面的过错和缺点,令唐太宗非常尴尬。可唐太宗一贯将魏征作为难得的贤士善待之,重用之,甚至于尴尬之后,将《十渐不克终疏》列诸屏风,朝夕瞻视,并作为其当朝执政的座右铭。正因有魏征之类的“逆才”和唐太宗善待“逆才”的雅量,才会有大唐基业的稳固和贞观盛世的出现。

在企业中只有相信下属,用人不疑,才能与下属建立起密切关系,上下一心,做好事情。每一个下属,都渴望获得领导者的信任。如果领导者高度信任下属,让他们放开手脚大胆工作,那么,下属就会受到激励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积极肯干,变革创新,表现出极大的工作热情。

三、爱才

唐太宗选贤任能不论亲疏,不避怨仇,不囿派系,更不问出身。在唐初上层管理集团中,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兄长,房玄龄是隋朝旧臣,张行成原是一介布衣,马周本为中郎将常何的门客,魏征则是政敌李建成的谋臣。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中流砥柱的人物,为唐朝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唐太宗既重用士族地主杜如晦、高士廉等人,也重用庶族地主张亮、侯君集诸人,打破了魏晋以来任用士族地主为官的定制。更为可贵的是,他敢于冲破民族偏见的藩篱,选拔少数民族人才。如贞观六年,任铁勒族酋长契何力为领军将军;贞观十四年,封突厥族阿史那忠为大将军;后又封突厥执失思力为安国公。

李嘉诚由一个出身微贱的打工仔成为香港首富,“长江”企业由一间破旧不堪的小厂成为庞大的跨国集团公司,他的巨大成功离不开其用人之道。李嘉诚的企业取名“长江”,就是基于其不择细流,有容乃大。精于用人之道的李嘉诚,不仅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大胆起用不同才能的人,而且在企业发展的同一阶段注重任用经验丰富、极具专长的“客卿”。他的“智囊团”里既有朝气蓬勃、精明强干的年轻人,又有一批老谋深算的“客卿”。

四、用真情

“先存百姓”这一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眼看到庞大的隋朝迅速崩溃,为避免重蹈隋亡覆辙,安邦定国,唐太宗首先确定了治国的大政方针。这种“存百姓”的思想就是他吸取隋亡教训、探讨历代兴亡更替得出的最重要的治国思想。他深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从而认识到存百姓就是要让百姓生活安定,只有安定百姓,国家才会长治久安,才能富强,这是最重要的“为君之道”。

而遗憾的是,今天很多企业管理者对自己的下属表现得不够尊重。他们发布强硬的命令,进行粗鲁的指挥、控制和监督,甚至对下属随意地斥责、诋毁,毫不顾及下属的感受,更不会理会他们的想法和意见。他们认为这样可以使自己更加高高在上,更加智慧、理性、有权威。事实上,这种做法并没有使他们显得更加睿智,相反却很愚蠢。

五、找激情

在初唐统一战争的历次战役中,李世民冲锋在前、身先士卒的事例是不胜枚举的。在同王世充的对阵中,他令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别统率骑兵轮番向敌阵发起冲击,而他本人则轮番参加每一次冲击并率队为前锋。李世民总是身先士卒打头阵。有一次,他带五百骑兵巡视前方地形,结果被敌人骑兵包围。敌将单雄信挺槊直取李世民,尉迟敬德跃马而出,将单雄信刺落马下,掩护李世民突出了重围。

只有领导者率先示范,以身作则地努力工作,这种热情和精神才会影响其下属,让大家都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形成热情的工作氛围。可以说,领导者的榜样作用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最好的示范,对部下的行动是一种极大的激励。

从一定意义上讲,领导者在群众中,是一级组织的代表,领导的言行对群众影响非常大。在很多情况下,领导者说之无心,而群众却能听出你话里的弦外之音。领导者一定要慎言,不该说的不说,不该讲的不能乱讲;要约束自己的言行,做到言必适时,言必适情,言必适度。只有这样才会一点一点的积累自我的权威,才能铸就卓越的管理!

作者:谭小芳

上一篇:机电安装建筑工程论文下一篇:智能建筑行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