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向素描设计教学论文

2022-04-19

摘要: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应与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相适应,在教学中及时更新家具发展的相关知识,强化项目教学的各个环节,强调学生实践设计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设计素质,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家具设计专业技术人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意向素描设计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意向素描设计教学论文 篇1:

设计素描教学之我见

目前我国各美术院校的设计素描教学,其教学模式都不尽相同:有的以绘画性素描的造型基础训练为主,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写实或具象表现的能力;有的以结构素描训练为主,以培养学生表现物象内外形体结构及构造组合关系的能力为主;有的以抽象性的创意训练为主,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与意向性表现的能力。当下,在设计素描的教学问题上,学校之间、教师之间都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知差异,有的认为设计素描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有的认为只要绘画性或写实性素描的基础很好,就可以完全解决艺术设计所需的素描造型。而笔者认为,各种形式的素描理念都是相通的,写实素描是设计素描的基础,设计素描是写实素描的拓展。众所周知,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而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学科的设计素描,它还有更多的实际意义。它不仅能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解决一系列的基本问题,同时也是有效训练设计专业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换言之,设计素描训练是发掘人的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方法,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造型基础课程之一。

笔者认为,设计素描教学,其教学目的的实现形式应该多样化。众所周知,设计素描概念的提出还不足一百年,它源于1919年德国公立包豪斯学校(后称包豪斯设计学院)开创的设计素描教学。而我国也是上个世纪80年代才开始将之引入,90年代才真正将设计素描列入设计教学体系之中,应该说目前设计素描在我国还处于形成与发展的时期,许多学术问题……以上见解,还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检验。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一点必须明确,即在设计素描基础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设计思维能力为主,因为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设计素描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敏锐的捕捉形体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特殊的观察方式的能力,掌握物象形体内外的构造规律,在画面中重构物象的空间构造,从中寻找设计构想,并进一步激发设计灵感,这样既有效地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设计素描基础教学的目标,应该是让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学生学习和创作的动力,进而达到培养创意思维的目的。那么,设计素描教学的教学模式该如何构建才能达到上述目标?这也是整个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在此谈谈个人的一些教学见解。

转变教学思路

我们知道,传统的设计素描教学与绘画专业素描教学并无二致,其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过分强调写实或具象造型,往往是教师在教室摆放静物,并以一种固定的观察方式和表现方式要求学生,从而弱化了设计意识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至今仍然被许多院校沿用。因此我们应打破常规,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因材施教、启发引导学生,给他们更广泛自主的空间,以此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让每个学生的特长与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来实现创造力的培养。例如,改变统一摆放静物组合的教学习惯,让学生自主选择描绘对象,让他们集体讨论、自己动手摆放他们感兴趣的静物,甚至可以摆放学生们自己的物品。因为他们的衣物、玩具、学习用品等符合他们的审美要求或能调动他们的审美兴趣,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自然界中隐藏着各种各样形式美的元素,所以在设计素描训练中应鼓励学生从自然界的各种物象中去观察和分析,而不应该仅限于课堂的有限空间。

其次,启发学生尝试多种观察方法。例如,舍大观小,即轻描淡写大而无用的整体,把原本很小的但形态、肌理都很有特点的局部进行突出表现;再比如,由内及外,忽略或剥离外部形态,把内部的结构进行外化表现,这样会让画面有一种新奇美、陌生美的感觉。这种“换个角度看世界”的方法具有转变传统观察方法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美、创造美。

再次,鼓励学生采用多种表现方法。即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画面效果表现同一命题。在设计素描练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加自由地、大胆地画,但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应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自由想象但不能缺少设计意识,否则就是盲目乱画。例如夸张要适度,要符合命题的要求;变形要有分寸,要抓住对象特征;添加要合理,要符合画面构成的需要;组合要有序,要让画面充满联系。第二,大胆描绘但要注意画面构成。构成是设计素描的灵魂,设计素描的重点不是所描绘的事物,而是整个画面的构成设计。通过改变画面中点、线、面、黑、白、灰的组合,可以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画面构成形式。通过多种表现方法的尝试,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设计素描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与无限可能性。

培养学生“发现”与“抽取”的能力

任何一门课程,其教学的过程都是由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发现的过程。如上所说,设计素描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重点是训练人的创意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学生主动训练在具象中发现抽象因素的能力。

设计素描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创作形式,而艺术创作需要创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内心的感悟。我们知道,在绘画创作时,画家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搜集创作素材,寻找创作灵感。而最终画家要从大量的素材中选出具有典型性的材料,也即“抽取”。设计素描也是如此,所以,在设计素描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通过素描这一载体去发现和抽取生活中具有典型性的具象和抽象的符号,并进行归纳和整理,进而为艺术设计提供思路,这一点对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独立的思维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

让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品格,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一种能从普通物象中发现各种不同的艺术美感的能力,这是一种深层而有效的审美经验的积累。这一点对于设计专业学生以后的专业设计之路有着极大的帮助。

培养学生的抽象意识

我们知道,平面构成分自然构成和抽象构成。从具象的自然构成中解构出来的抽象的点、线、面是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而这些点、线、面的重新组合就变成了具有单纯形式美感的抽象构成。点、线、面是最基本的艺术语言的元素,具有完全独立性,它们有规律的组合可以表现各种自然物象。它们也可以不受客观物象的限制而独立组成具有抽象审美价值的画面。把具体的物象渐变到抽象的点、线、面的组合,是平面构成训练的一个必要环节,这可以训练人的抽象思维能力。而这一环节,在设计素描基础训练中是不存在的。但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尝试,即在设计素描基础训练中让学生从具体的静物或图片中,进行抽象的渐变,完成几张从具象到抽象的并富有构成感的素描作业,事实证明这一尝试的教学效果很好,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比以往的静物写生更积极、更主动,而且作业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更为丰富。事实证明,这一环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这对实现设计素描的教学目标具有实际的意义。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力

近几年教育界一直在强调“美育”,而很多中小学却并未重视,所以对于我国的学生来说,审美缺失是普遍的现象。加之近几年,美术院校的普遍扩招,致使美术生源的专业素质越来越低,这就在无形中加大了基础教学的难度。因此,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提高艺术素养,是首要任务。

“美术”是创造“美”的艺术,而要创造“美”需要具备发现美的眼睛,因此,较高的审美修养是美术专业人才必备的素质,培养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应渗透在艺术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设计素描基础课更应该注重这一点。

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利用很多方法来进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要让学生学会区分“现实美”和“艺术美”,了解什么是“有意味的形式”——形式美。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形式美:例如插花,通过精心的构思,巧妙的搭配,插在花瓶里的鲜花就比桌面上随便摆放的鲜花更具有形式感,这就是一种形式美;再如,一根简单的铁丝,通过各种弯曲方式,可以做出许多极具形式美感的铁艺作品,这也是一种形式美。这些生活中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通过这些实例可以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什么是“有意味的形式”。第二,在设计素描基础训练中鼓励学生尝试各种形式语言;利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制造不同的画面效果,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素描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的无限可能性。再次,利用各种媒介让学生了解国内外最新的艺术理念与审美趋势,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审美紧跟时代的步伐。通过以上几步的进行,学生在设计素描基础课程中所学到的不仅有手头的功夫,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审美的能力。

教学辅导应因材施教

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大世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尽力引导学生把他们独特的创意用在实处,避免出现那种“有想法、无章法”,以及大家千篇一律的作业。艺术没有固定标准,只有格调的高低。所以要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艺术个性,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当代审美的多元化决定了艺术表达的多元化,因此艺术教育也应随时代而动,传统的设计素描教学更应转变思路,鼓励创新意识不能只当作空喊的口号。

作为培养设计专业人才的艺术设计课程之一,设计素描更应该拓宽教学思路,改变原有的陈旧教学模式,以发展的思维进行教学改革。这就希望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校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美术系

编校:宋娟娟

作者:宋馨

意向素描设计教学论文 篇2:

对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考

摘 要: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应与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相适应,在教学中及时更新家具发展的相关知识,强化项目教学的各个环节,强调学生实践设计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设计素质,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家具设计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家具设计;创新;教学;课程

国内家具市场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家具的风格虽然多样,但缺乏自主设计的特色和文化底蕴,并且市场上的跟风现象明显”。2014深圳国际家具展的灵感主题是“设计无处不在”,任何产品都需要创新,家具也不例外。每次的家具展,都在强调“创新”和“设计”。创新是家具发展的原动力,没有原创设计的企业是没有未来的。曲美的设计总监袁媛表示:消费者越来越接受设计感强的东西,特别是年轻的消费者会很喜欢有设计原创的东西。要加强家具企业提高产品设计研发能力,必将促使家具产业对产品设计研发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加强对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为快速发展的家具行业培养高层次的家具设计研发人才。

家具设计课程,既然是设计为主的一门课程,那么在课程整体设计上应与其他类型课程的教学思路相区别。应根据家具设计过程来设计课程,注重学生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养成设计的习惯,这样学生在毕业后就能很快地熟悉并进入工作角色。那么如何实施呢?我认为可以分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统筹规划,利用课程资源

1.1 与前期课程相衔接

学生在学习家具设计课程之前,学过素描、色彩、AutoCAD,具备画家具造型的能力及色彩搭配的能力。

1.2 与平行课程相促进

学生在学习家具设计课程的同时,还在学习家居空间设计、人体工程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家具和家居空间相联系,让学生设计家居中使用的桌、椅、床、储物柜等。学生可以将自己设计的家具应用到自己设计的家居空间中,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增强学习兴趣,及时将学到的人体工程学知识应用到家具设计中。

2 现场教学,拓宽学生视野

第一,要全面提高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不断进行多渠道开展实践教学的探索,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例如,积极组织学生到家具市场进行调研,如宜家家居、红星美凯龙等知名家具商场。实地了解家具的流行趋势,家具的造型、功能、材料等。

第二,采购一些典型的家具样品,让学生进行拆装。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家具除了外观和使用功能之外,它是由一些部件根据一定的结构组装起来的,他们需要掌握结构设计。

3 项目教学,激发设计思维

项目任务载体的教学设计是任务引领课程。家具设计专业要建立项目任务载体的教学设计,关键是要在知识与任务之间建立联系,使课程教学从以知识讲授为主变为以知识应用为主;从以理性思维为主变为以能力训练为主;从以教师讲授和课本知识为载体变为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从学生被动听讲变为学生主动参与操作、积极参与新知识探索;从以教师讲解为主变为以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环境和条件为主。

家具设计课程根据家具的分类,设计多个项目,让学生逐个去尝试设计,让他们觉得他们就是设计师,进入设计的角色,养成设计习惯。项目环节可以分为家具的调研、造型设计、材料设计、结构设计、尺寸设计、效果图、模型等。每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或者课后在学生QQ群中提出,要求学生及时改进。每个环节获得的成果也需要及时跟学生们分享,鼓励做得好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让他们相互学习,不断进步。

3.1 家具调研

家具的调研可以采用到家具市场进行实地调研,也可以采用网络调研,针对家具的造型、功能、材料、尺寸等,形成图文并茂的调研报告。实地调研效率比较低,家具覆盖面比较窄,但是可以增加学生对家具整体、全方位的认识,比较适合前期项目采用,因为这个时候学生对家具的认识还不深刻。实地调研过程中学生还可以进行消费者调研,了解消费者的购买意向,为设计指明方向。网络调研效率比较高,家具覆盖面广,但是学生对家具认识停留在平面上,不能直观的全面了解,比较适合后期项目采用。

3.2 造型设计

向学生展示国际国内最新的家具发展趋向和设计理念以及相关的获奖作品,如国内相关主题的家具设计大赛作品赏析、意大利米兰家具作品赏析、德国科隆国际家具展销作品欣赏等。同时,解读优秀家具作品和市场上畅销产品的设计特点,以及产品是如何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如何满足消费者的使用要求或为消费者创造使用价值的。

在调研之后,学生积累了很多家具设计灵感。造型设计就是灵感爆发的过程。要求学生从目标群体的生理特征、审美需求和居住空间的特点出发,在设计家具产品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家具产品中充分体现人体工程学的要求,以家具提高生活品质为目标进行创作,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家具设计能力。每个学生设计不少于3个方案草图,要求设计图应有明确的设计理念、造型新颖独特,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每个方案都要进行小組讨论,修改完善。通过学生相互点评设计作品,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自己的作品和别人的作品中有所收益。通过这样反复的锻炼和不断的积累,学生的创作水平和设计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逐步提高。

3.3 材料设计

材料设计就是为设计的造型选择合适的材料。材料设计也可以有几个方案,不同的材料可以赋予同一个造型不同的魅力。根据材料的价格不同,可以将家具进行不同的定位。为了培养学生的家具成本意识,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的设计作品,对家具制作涉及的基材和装饰材料,独立拟定材料清单(含材料的规格、价格、厂家、商场名称及相关的备注说明)。

3.4 结构设计

不同的材料适合用不同的结构,学生可以根据造型的需要进行结构设计。在CAD中做出结构设计图、零部件设计图。

3.5 尺寸设计

根据人体工程学的要求,进行尺寸设计,尺寸在CAD三视图中体现出来。至此,学生对家具的设计已经基本完善。

3.6 做效果图

效果图可以分为手绘效果图和电脑效果图。手绘效果图作图相对比较快,但是略显粗糙且不易修改。电脑效果图可以用3dsmax三维软件建模渲染得到逼真的多角度效果,但是对于一些曲面类家具建模比较费时,而且难度大。这时可以考虑用平面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等来做效果图。具体用哪一种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

3.7 模型制作

模型可以真实呈现设计的家具,但是必须要借助一些加工设备。制作起来比较费时、费力,而且学生没有经验制作起来难度也很大,所以不易实现。对于一些优秀的作品,可以考虑由工厂来加工成1︰1的实物模型。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检验学生的课程设计作品,发现设计过程中未考虑到的设计因素,从而为后期的改进提供明确的方向,进而促进产品设计逐步趋于合理。

4 项目实训,提高设计能力

课程结束之后,让学生进行一个项目的完整设计。这是建立在他们之前积累的设计经验基础上,去做更详细的设计。

实训内容可以针对家用家具,也可以针对一些设计竞赛。为了使最后的作品更加丰富,可以将5~6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分组,每组选出一位组长,负责监督小组成员的设计进度以及向全班汇报成果。

在整个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发挥着主体的作用,教师主要负责在每个环节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索。

总之,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应与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相适应,秉承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在教学中及时更新家具发展的相关知识,强化项目教学的各个环节,强调学生实践设计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设计素质,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家具设计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刚.家具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 .大众文艺,2011(1).

[2] 周辉煌.室内设计专业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重点探析[J].文艺生活,2014(12).

[3] 司阳.家具设计课程一体化教学探索[J].科學时代,2012

(15).

[4] 李晓飞.高职院校家具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9).

作者简介:徐齐(1982—),女,浙江嘉善人,硕士研究生,南通科技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主要从事装潢艺术设计、广告设计的教学和研究。

作者:徐齐

意向素描设计教学论文 篇3:

工业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改革与建议

摘 要: 实践教学是工业设计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理论知识、概念创意应用于实际设计体验的重要过程。工业设计的专业性质和就业环境要求学生具有足够的创新思维,能很快适应实际的工作岗位。针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就业形势,工业设计教育进行实践性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 工业设计专业 实践性教学 校企联合

近年来,在企业和政府机构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已发展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工业设计教育大国。今天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就是明天的设计师,但从毕业生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一方面是学生就业率不断下滑,工作不稳定,另一方面是设计公司和企业招不到理想的毕业生。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高校设计专业教育方式、内容滞后,导致整个社会工业设计的滞后,所以工业设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目前设计教育界共同探讨的热点课题。工业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专业,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足够的创新思维,又能很快适应实际的工作岗位。因而,在各大设计院校的教学改革中,都把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放在首要位置。

一、国内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到今天,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正处于成长阶段,教育模式和方式还不成熟。一般本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都设立在艺术学院和机械学院,也有一部分学校已经成立专门的工业设计学院,但其课程设置基本类似,大部分高校仍然采用由造型基础、设计基础、专业设计三大块组成“三段式”的设计教学模式。一年级以公共课和美术基础为主,二年级是专业基础课,三年级和四年级开专业课。教师的授课方式通常是先讲授理论部分,然后把设计课题布置给学生,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凭空做设计,也有一些老师会直接让学生参加设计竞赛作为课程作业。还有一部分设计专业理念较领先的院校如清华美院、广州美院等,纷纷引入了“导师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机制改革的建议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得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的设计专业学生步入社会后,因缺乏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而难以应付工作上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高校逐渐意识到实践性设计教学的重要性。相比起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更能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与创新能力。因此,在深化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同时,必须把实践教学环节放到重要的位置上,积极营造创新型人才培养氛围。

1.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组成部分,是对理论课程很好的补充和完善,是学生由动脑到动手的重要实现过程。例如我校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从大一开始,每个学期都安排2—3周专题设计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按照工业设计专业的新型培养模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安排实习内容。一年级阶段开设基础课程如素描、色彩和速写等,结合所学知识安排写生实习,以提高学生的手绘能力;二年级阶段注重的是学生专业基础技能的培养,实践教学内容是专业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运用,通过概念性的设计课题或设计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技能训练,或是带领学生到工业设计前沿城市和地域进行设计考察,以开阔学生的设计视野;三、四年级阶段注重学生与市场接轨和应变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环节更多地考虑校企联合的培养意向。在与企业的联合实习项目中,邀请企业的设计师和技术人员举办讲座,到企业参观学习并了解相关产品的有关知识,并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产品项目开发中。由于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在企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等课余时间继续驻厂实习。

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聘请企业资深设计师担任外聘教师。

由于工业设计教育在我国尚处于成长阶段,很多学校近几年才成立此专业,由一、两名资深专业带头人和一群青年教师组成师资力量。有些研究生刚毕业就应聘进学校,没有其他工作经历,虽然理论知识丰富,却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因此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非常重要。比如组织青年教师参与一些实际设计项目,并加强与企业技术人员及设计师的交流和联系,提高他们的知识层次,扩大其设计视野。在教学方面,采取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或实行“助课”环节,在实践教学中,安排教学名师作为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传、帮、带”,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国外,很多艺术类大学大量聘请世界著名设计机构的资深人士做兼职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可以带来最时尚的设计资讯。工业设计是一门多专业交叉的学科,设计的内容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属于时尚行业,知识更新速度快。学校的专任教师本身教学任务繁重,其社会实践能力和某些专业化能力就可能不如设计机构和企业的专才。因此学校可以聘请这些企业或设计公司的资深设计人员担任专业课程或实践环节的外聘教师,这对学生的实际设计分析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有很大帮助。

3.发挥区域产业优势,校企联合培养,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设计环境中。

工业设计的实践教学就是要置学生于真实的设计环境中,用所学的设计理论知识进行设计实践,检验自己掌握与运用知识的能力,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加以学习与提高。实践教学的设置应该以地方经济建设为支撑,依托区域产业优势,加强与地区政府、企事业单位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签订产学研全方位合作项目,保证实习内容的规划与行业发展同步。如珠三角地区作为世界级的服务与制造业基地,尤其在家电、家具、玩具等领域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行业规模,在工业设计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企业发展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高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建立校企合作的关系就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各取所需。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可以结合当地特色产业,积累相关产品的设计经验,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根基。

4.建立专业工作室,贯彻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之路。

这几年高校持续扩招,如我校工业设计专业由一个班扩招为三个班,单年级学生数30人增加为75人。扩招导致学生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氛围懒散,师资和教学硬件设施滞后,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动手能力差,弱化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动手能力入手成立了专业工作室。工作室不承担教学任务,而是在课余以辅导的形式培养学生,学生自主报名,采取淘汰制方式由老师面试通过后方可进入工作室。工作室的运作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组织学生进行专题研究。(2)带领学生参加企业实际攻关项目。(3)辅导学生参加各类设计大赛。工作室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专业针对性和实际动手能力,将学生的优势设计资源和市场相结合,使设计教学有效地与行业先进技术和生产实际相结合,成为产学研的实践性教学的基础。

5.大力发掘社会资源,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旨,充分体现规范性和实效性,并把生产、建设、管理、市场营销等真实的职业环境纳入设计实践的教学范畴。高校在企业中建立实习基地,企业在学院中建立研发中心,是国内外许多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经验。近年来,各行业间竞争压力的增大,使得企业对设计越来越重视,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大力寻求与学校的合作。高校应该把握机遇,大力发掘社会资源,加强同区域经济之间的横向联系,与企事业单位联合筹办培训基地,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有实践的场所,在真实的市场条件下充分感受市场氛围,把实践的成果及时地转变为经济效益。

三、结语

如今工业设计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设计人才。为此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仅要传达“知”,更要注重“行”。即建立科学规范、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全新的工业设计教学模式,并将校内教学延伸到校外教学,把理论与实际、动脑与动手、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以满足用人单位“到手就能用”的人才需求,为学生创建一个全新的职业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王效杰.论中国设计教育的国际化[J].教育与职业,2006(21).

[2]王旭东.工业设计教育现状分析[D].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1).

[3]牛东方.关于工业设计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探索[J].艺术与设计,20l0(2).

作者:彭小鹏

上一篇: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论文下一篇:吸热本领实验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