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站建设设计论文

2022-04-19

如果我们还是将城市归于“家”的传统感觉。那么火车站还是我家的“客厅”;在经济时代。当我们的整个空间正在幻化为一个内容丰富的摩天大厦时,火车站更接近于这个时代的“大堂”。我们以“中国铁路客站集体影像”的角度来关注中国的铁路客站。这样的一份合影,个体影像有着胶片图像的凝固性。总体的影像却有着PPT模式的前行和变幻。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铁路客站建设设计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铁路客站建设设计论文 篇1:

雕塑和谐时代的艺术品

时代发展到今天,铁路客站建设已开始超越单纯的车站含义,而进化为综合交通的节点或枢纽,在站址的选择上更加注重与城市道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航空等运输方式的结合。铁路客站的城市属性也更加鲜明,新建客站已不限于解决交通问题,而开始兼顾城市开发的需求,进而为城市的改造和发展作出更多贡献,使客站本身的功能发挥和城市开发相互促进,达到双赢。

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志军曾感慨:“建国以来,中国新建了5万多公里铁路,大小两三千座车站,其中大型、特大型的有上百座,可是像北京站那样经得起运营检验、时间考验的优秀设计却屈指可数,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设计是源头性的工作,在今后的十几年里,我们要修建数百座功能完备的现代化车站,就必须贯彻新的理念,提高设计质量,决不能再留下大大小小的遗憾。”

正是基于此,刘志军提出了铁路客站建设的新思路,即“五性”: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这已成为新时期客站建设的原则。

按照《铁路“十一五”规划》和部党组推进和谐铁路建设的总体要求,“十一五”期间,将建设548座铁路客站。按照城市规模分,省会级城市客站25座,地市级城市客站95座,县级城市客站428座;按照线路类型分,客运专线客站158座,城际铁路客站83座,一般干线铁路客站292座,既有线改造工程客站15座。

“五性”原则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目前,按照“五性”要求,我国已新建成北京南站、天津站、青岛站、南京站、拉萨站、延安站等铁路客站,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此外还有新武汉站、新广州站、上海虹桥站等一批客站正在建设。

这些是已经赢得人们赞赏,或值得人们期待的艺术品,其中蕴涵的,是设计的艺术、建造的艺术、管理的艺术、使用的艺术。

艺术的魅力源自和谐。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和谐,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追求和谐。和谐的表征,是五音调和、五色调和、五味调和、五行调和。中国新型铁路客站所追求的,也正是“五性”的调和。

通过建设客站,铁路正努力将这种和谐的追求呈现给公众。现在和不远的将来,中国铁路的旅客会越来越“享受”车站,“享受”铁路。

功能性:新的公共空间格局

作为“十一五”期间铁路将建设的548座新型客站的典型代表,北京南站是目前国内铁路客站中规模最大、先进技术运用最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车站。

这座巨大的现代建筑,将成为中国铁路客站中“功能性”的标杆。国家铁路、地铁、公交车、出租车,全部集中在地下两层地上三层的空间里,将它们连接起来的,正是铁路客站。

大型交通建筑不可避免会遇到臃长的流线。新型铁路客站突出了流线组织,从而缩小了换乘距离。

以北京南站为例,站前广场、站房和站场被视为一个整体,用立体的建造手法将其他各种交通方式融入这一整体,可最大限度缩短旅客在站内及换乘行走距离。

同时,建筑布局应该符合旅客日常行为习惯,尽可能突出各种环境意向要素,再辅以直观的信息标识引导系统,使旅客在铁路客站内每一个方位都有明确的方向感,能够便捷地完成进出站的过程。

比如正在建设的新武汉站,通过中央大厅的设置,把站台层、候车层、进站通道和休闲区域融合在一个视线通透的巨大空间里。旅客一进入中央大厅,居高临下,就可以一目了然,甚至能看到自己将要乘坐的那趟列车。

像这样的公共空间,具有“可读性”,无论进站或出站的旅客都可清晰地看到将去往的空间和行走路线,始终心中有数,不会迷失。

系统性:新的综合交通体系

从天安门往南,穿过前门,沿北京中轴线到永定门,便能遥望到屹立于距此西一公里处的北京南站。南二环外的北京南站,实际上位于北京城市地图的中心位置。

很多发达国家都采用铁路引入城市中心方式。在东京,主要铁路客站大多分布在距城市中心5公里范围内,而莫斯科则在3公里至5公里范围内。这些客站大多数是集铁路、地铁、公共交通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意大利都灵火车站是在这方面为世人所称道的一个案例。这个车站首先被视为一个城市的公共空间,这里面有咖啡馆、商店等等,还有各种各样的交通方式,形成一个换乘中心。各种功能在这个区域里集中,给市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新客站的建设正在影响和推动着所在城市的发展。

正在建设的新广州站,位于广州和佛山都市圈的中心地带,衔接武广、广深港铁路客运专线、广珠城际铁路等。广州地铁和佛山地铁等多条轨道交通线以及各种城市交通,均在客站内紧密接驳。

经过两年的规划与总体方案研究,已经开始建设的上海虹桥站,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交通枢纽。该枢纽同时涵盖了虹桥机场,连接虹桥、浦东两座机场的磁悬浮列车以及多条轨道交通均在车站中得到合理布局。

先进性:新的未来发展意识

“和谐号”动车组列车的开行,已经使中国公众体验到了新时期铁路所代表的先进性。新时期的铁路客站建设,也将先进性作为一项至关重要的指标。

站场规模是制约运输能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新的铁路客站,到发线与站台数量将保证将来能具备充足的运输能力,为旅客提供的站内通道和滞留、等候空间,将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尤其是永久性的工程,在把握上将充分体现前瞻性,例如:宽敞的通道、大跨度的柱网布置、易于分割的候车空间,同时,建筑材料和设备选用将与技术标准的确定相适宜,确保科学合理。

新广州站的设计,就是充分考虑了将来发展条件的一个范例,已经开工的贵广铁路和规划中的南广铁路,将来都可以轻松引入到这个站场上。

完善的公共安全技术是客站先进性的重要内容。铁道部已明确,对于一些造型独特,结构形式复杂,大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大型客站,必须高度重视结构安全,慎重对待结构方案,防范工程技术风险。

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将在新建的客站中得到广泛运用。节能降耗方面,将综合考虑气候条件、建筑传热方式、建筑物朝向、墙体材料的性能、门窗性能以及采暖空调等建筑设备的选择与使用,对建筑能耗进行有效的控制。

在这些方面,北京南站同样将成为典范。它所采用的关键技术中,有一项是冷热电三联供和污水热泵,其发电量占到整个车站用电负荷的56%。这项技术受到北京市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已经纳入到国家863计划中。另一项技术是太阳能板。北京南站铺设了大量的太阳能板,既能发电,也能隔热、保温、采光,是多种功能集于一体的一项先进技术,不同于普通民用的太阳能技术。

屹立在青藏高原的拉萨站大面积采用了太阳能采暖系统,这项技术在国内尚属首次投入实际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拉萨乃至西部地区太阳能采暖的使用起到了示范作用。

文化性:新的历史文脉传承

即使在欣赏过沿途壮美的高原风景后,几乎所有的青藏线旅客在抵达终点拉萨站时,还是会深深地为这座客站而着迷。整体布局以中间屋顶为对称轴,呈三段跌落式,白色、红色和金色,以及斜面的墙体,包括梁木结构,都是非常典型的西藏建筑文化语言。

其实,文化性已越来越清晰地成为人们的建筑审美标准。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提出“有文化的建筑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建筑”。

新时期铁路客站建设中的文化性,重点在于追求客站的交通功能、时代特征与地域文化的完美结合,做到形神兼备,和而不同。

汲取北京天坛造型元素的北京南站,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中心主体建筑突出,两侧逐渐跌落的雨棚,与整体建筑和谐统一,在城市中形成优美的轮廓线。

青岛站是我国现在建设的为数不多的尽端式车站之一。整体规划中,胶济铁路上德式风格的百年老站得以保留,它不仅是历史文脉,而且成为新车站的中心和控制点。新建筑仍然采用了德式建筑风格,与原有建筑非常协调。车站的绿树红瓦,和青岛这座滨海城市的蓝天碧海相得益彰。

革命圣地的车站——延安站,其造型借鉴延安窑洞的建筑元素,立面为清水砌筑配以灰玛岩进行装饰,比例上严格遵循古典构图比例,整个建筑显得非常稳重、大气、质朴,且不失现代感。

火车站不仅是铁路的起点,也常常是一个城市的起点。作为过往旅客进出的门户,车站建筑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成为地域文化的载体。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纽约曼哈顿的中央车站,已成为美国城市建设史上被人津津乐道的篇章。

经济性:新的合理投资观念

一些精心的设计细节和全新的建设理念,在越来越多的新客站亮相时显示出了中国铁路的追求。

立体化的交通枢纽、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都将成为中国铁路客站的新气象。尤其是新武汉站,建成后不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还将发挥整合和过滤城市空间的作用。

然而,在城市的中心区域修建铁路客站,一般都会遇到很大的用地压力。在统筹规划与科学安全的前提下,铁路部门遵循空间节约化的原则,依据普通铁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等不同铁路客站的客流特点,以及客站的效率来确定客站的建筑规模。

在这方面,北京南站依然是典范。北京南站对站场布局进行了多次优化,对站台的宽度、长度和股道间距、到发线有效长度等也精确定量,达到了节约用地、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

铁路客站建设用地在客站总规模确定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不同功能区域的面积比例。铁道部的思路是,将公共区的规模与设施水平做到最优,而对非公共区,是在保证基本使用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压缩规模、降低造价。公共区域和旅客之间相关的区域,将采用较高的建筑标准,而办公与设备区则应遵循实用、简洁的原则。

此外,铁路客站的全寿命成本由建设投入和运营维护两部分费用构成,一次投入和维护费用的多少,都会影响投资的效益。

“为避免因初期投资限制,造成客站建成不久就因规模不足、标准落后而需改造,甚至是废弃,在铁路客站规划与建设中,既要解决当前的矛盾和问题,又要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在技术标准选择、规模确定、工程设施配备等方面,兼顾近远期的发展需求。按照未来发展趋势控制工程规模与投资,通过近远期的有机结合,确保铁路客站建筑百年不落后。”铁道部副总工程师郑健对记者说。

尾声

铁路人正从事的客站建设事业的深远意义,在建筑美学家的语言中得到过彰显:“建筑物是过去记忆的载体,并且承载着成为明天记忆的今天。我们既要保护过去传下来的建筑,又要创造可很好地将现在的精髓传递到将来的建筑。”

几年来,中国铁路客站建设正发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一批功能强大、设施先进、服务一流的现代化铁路客站逐步走进国人的生活。这些具有时代魅力的建筑,屹立于古老的神州大地上,向世人展示着迈向现代化的中国铁路的新面貌。

文/ 本刊记者 林晓莺

编辑/汪鹏

作者:林晓莺

铁路客站建设设计论文 篇2:

城市的客厅,时代的大堂

如果我们还是将城市归于“家”的传统感觉。那么火车站还是我家的“客厅”;在经济时代。当我们的整个空间正在幻化为一个内容丰富的摩天大厦时,火车站更接近于这个时代的“大堂”。我们以“中国铁路客站集体影像”的角度来关注中国的铁路客站。这样的一份合影,个体影像有着胶片图像的凝固性。总体的影像却有着PPT模式的前行和变幻。在凝固和变幻之中,我们已看到了中国铁路客站可以称为卓越的未来气质。

城市的车站 车站的城市

在老中国的建筑影像中,一个是火车站、一个是铁路局或铁路公司的办公楼,在中国的不同区域彰显着份量,而直到今天,车站仍然理所当然是区域性的地标建筑。这是铁路在经济中的力量带来的独特之处。对于像郑州、石家庄这样铁路带来的城市,潜意识里他们或许更愿意认为自己是火车站带来的城市。如果铁路不在此设站,它们的人生会像那些钢轨通过而火车不停留直到今天依然沉默的乡野样。

在铁路客运站规划中,“十一五”期间,铁路系统将投资1500亿元新建或改建548座客站,其中在全国建成六大枢纽性的客运中心和十大区域性客运中心是最吸引眼球的内容。那么多的历史和当下的感觉已例证,能成为铁路枢纽客运中心,将吸引来巨大的人流、物流。城沉默,人有欲望。

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为全国枢纽性客运中心毫无悬念,另外两个花落西部:成都与西安。这其中有西部大开发的国家意念,也是西部的幸福。10个区域性客运中心则归于哈尔滨、沈阳、济南、郑州、南昌、福州、昆明、南宁、兰州、乌鲁木齐。

548这个数字中,按照城市等级分,有省会级以上城市客站25座,地级城市客站95座,似乎高级别的车站并不算多。但是如果按照铁路等级来分,“548”中包括客运专线客站158座、城际铁路客站83座。与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相关,其实已表明了车站水准,而它们的数量已近总数的一半。

城市的交通史常常指代了这个城市的发展路径。贵为首都的城市北京,清光绪二十一年(1901年),在离皇家住处不远的前门瓮城建起了火车站,标准的名称是京奉铁路正阳门东火车站,这是北京站的前生,今天的北京铁道博物馆的馆址。在2008年前,北京城里的火车站大的有北京站和北京西站兄弟俩,两者分立城东西,前者是1959年国庆十周年的十大献礼建筑之一,后者是1996年竣工号称当时亚洲最大的火车站。至于南北的北京南站和北京北站,好面子的北京人不愿提起,身处首都的它们,如果忽略那些有历史的老建筑,就局促和单薄得几乎如县级的公共汽车站。

2008年后,场景转换,北京南站的到来引来了惊艳,一年后它迎来了北京4号线地铁;北京北站高大的风雨棚把100年前京张铁路木制风雨棚收在怀中,然后与北京西直门巨大的交通枢纽牵手。至此,北京铁路枢纽初步形成了“四主两辅”的格局,即北京南站、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北站四个主要客站和北京东站、丰台站两个辅助客站。国际化大都市如纽约、东京、伦敦等至少都有6座车站,有1200多万人口的北京开始拥有和它相配的火车站。

在南方,曾经“十里帆樯依市立”的武汉慢慢远了码头,宠爱于火车站和航站楼,这个最多时市区有大小23个火车站的城市今天看重了质量。2007年底,有着古典式楚宫外形的新武昌站建成,汉口站和武汉站的建设紧随其后,武汉站是我国第一座特大型高速铁路高架车站。对有着“千年鹤归”式造型的武汉站,生活在“九省通衢”之地的人们认为体现了自己这座城市新的格调和品位。

城市的火车站,当火车站给了城市铁路枢纽的身份,当火车站与地铁、公交、社会停车场实现了从平面到立体意义上的“零换乘”,铁路与城市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其他交通工具实现了无缝衔接,车站真正成为城市的交通枢纽,这时在交通意义上,这个城市成为车站的城市。

城市的车站,车站的城市,对于车站和城市来说存在着共同的幸福感。2009年底,数据说,中国在建和已经建成的火车站有312座。2008年枢纽及客站建设完成投资297.13亿元,比上年增加148.87亿元、增长1倍。到2012年,将有804座新客站投入运营。

钟声响起时代 后钟声时代

40年前,当串联是真情而不是时尚时,北京站的大钟整点报时后,《东方红》的音乐响起,广场上红卫兵多时,大家会和着音乐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那些当年唱歌的人们多已是60多岁的人们了,每天早晨七点或晚上九点,每到正点,北京站那边的钟声响过后,《东方红》的音乐还会再起。只是高楼围绕之下,只在方圆一公里内留心才能听得到。

1959年建成的北京站的钟声选用了《东方红》,1977年7月1日建成通车的长沙站,依然配有高63米的钟楼,也以《东方红》乐曲报时,还在塔顶上建起了革命的象征火炬。

不仅仅是伟人的故乡和生活的城市的火车站喜欢钟楼和钟声,欧洲古典火车站全有钟楼,火车是当初强化时间概念最有力的工具,火车站头顶一个大钟出现,实质作用是给旅客以时间提醒,也像是对自身准时品质的宣扬。

中国火车站这种借鉴了斯大林时期苏联建筑风格,又结合了中国式情感所形成的建筑风格,或者说是习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洋溢在这个国家许多地方的核心建筑上,火车站的大钟是表现的场所之一。

北京站和长沙站入选新中国60年经典建筑之列,表达了人们对那个年代建筑时至今日的认同和赞赏。而直至20世纪东,火车站的建设总是对钟楼情有独钟。

10年前,从中原腹地郑州出发沿陇海线向西一直向西,郑州火车站有大钟直面你眼前,西安火车站的脑门上也有一个大名钟,记得好象是青岛的一个牌子。沿着兰新线到了最西边的大站乌鲁木齐站,出站抬头,还是一个大钟。

可以说,大致是以世纪为分界点,对于火车站,20世纪建设和改建的,属于钟声响起时代,而之后的,则相对地属于后钟声时代——直观的形式上,火车站的大钟消失了。

后钟声时代的火车站,因为新技术的到来,内容明显区别于钟声时代的火车站,特别是对那些新建的大型客站来说。

2005年9月29日,在第十届全运会前开逯的南京站,在铁路客站建设中第一次采用大跨度桅杆斜拉索设计与施工技术,第一次运用大跨度悬挑钢结构空间结构体系,大规模应用点支玻璃幕墙技术、大温差分层空调系统、智能消防水炮技术和自动化管理信息集成系统,让玄武湖畔这个有着帆船造型的车站有“环保车站”之称,这艘“帆船”也成为火车站建设和改建的引航者。

这一年的前一年,主持北京南站设计工作的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的周铁征,和他的同事们开始了北京南站这个京沪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起点站的设计,冷热电三联供加污水源热泵、自然光应用、太阳光伏发电、轨道减振降噪、真空卸污技术这些建设新技术,在北京南站的设计之初即开始生根。

3264块太阳能电池板布设在北京南站中央站房的屋顶,

每年可发电约18万千瓦时,并且具有隔热、保温、采光的功能。通过使用太阳能这样的绿色能源,北京南站一年可减排100多吨废气,替代60吨标准煤。

车站建设正在向生态车站靠拢。2009年北京南站开通运营一年后,冷热电三联供技术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运用,仅电力一项一年节约600万元。

年轻的周铁征被评为共和国铁路楷模,作为后钟声时代火车建设的主力,他的名字和茅以升同时在名单里出现。从这个角度,公众给了近十年来车站建设一个肯定。

在建的京沪高速铁路和由此而来的以上海虹桥站为代表的系列车站、广州新车站和深圳福田站会是继北京南站后的新亮点,它们拉开的会是车站建设的另一个时代。

时尚抑或格调 时尚和格调

只有1万平方米的县级站淮安站建设时,方案出来地方政府和铁路的分歧很大,地方政府想要一个现代感的车站,玻璃幕墙当然会成为主要材料。而铁路倾向的是一个主体有曲线感、有圆弧形的落地窗、20根灰白的柱子连续站立的方案。几乎没有采用光亮材质的淮安站建成后端庄、秀丽,小站不小不俗,有了厚重和韵味。这是业内公认的小型车站建设的经典,以至中国铁路客站国际交流会专门选在这个小站召开。

同样是中小型车站代表作的延安站,面积2万平方米。结构简单,取意于延安窑洞的造型,用古典式的三断式比例,风雨棚的柱子刻意地选得很细,传统和细节共同发力,让这个革命圣地的火车站在宝塔山下优雅地呈现。

北京城里的“鸟人”《中央电视台新址》、“鸟巢”(国家体育场)、鸟蛋(中国大剧院)以不可阻挡之势、以时尚的精神登场,时尚是不得不并线的快车道,而格调是上品。对于车站与地域文化和历史的结合,是同时实现时尚和格调的便捷键。

面对车站这样一个总是城市里人口密度最高、环境最复杂的构筑物,其造型、色彩、质感、尺寸以至所谓的“味道”的评价指标,真的是复杂而又如此地难以讲清。可是,即使在这样一个最多元的时代,总会有一些建筑能打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将已有百年的老青岛站的钟楼小心移动,三面合围形成新建筑,德国建筑的红屋顶继续沿用,平视和俯瞰而去,新建的青岛站都有着那样的一些动人。

负责中国铁路客站建设的铁道部总规划师郑健对车站建设有一个很通俗的评价说:建筑意图明析——现代的方案和建筑精神——建设中细节能不能管得住、做不做得到最好。这是车站建设的标准总流程,这位做了数十年铁路建筑规划设计的专家在最后总结,建设就是建立中国车站建筑文化。

车站的气氛,车站的味道

多多少少的一些焦躁之地。如果寻找和回忆对火车站的情绪印象,多半会是这个。当中国的列车越来越快,舒适和快捷成为事实后,火车站,这个火车旅行开始和结束的标志、这个行程中的必经场所也必然会跟随改变。我们发现,无论是在建设理念、建筑风格和建筑体量上,新建的都与以住的火车站有了明显的区别,从个体的感受,那种车站必有的匆忙杂乱的气氛在悄然减少。

从北京站大厅的扶梯上升到二层,直接面向站台的快速进站通道两边,铁艺和大理石雕刻组合装饰的欧式风情店铺连成一片,水吧、面包房和快餐厅。进站口的木制大门上,铜拉手圆润厚实。站台上有田园风格的座椅,花坛也出现了。

北京南站通透的穹顶下,中央共享大厅里那种酒店里常出现的靠背椅围绕着热带植物摆放,如果人流少些,这里有酒店大堂的味道。这是我们希冀了那么久的车站味道。

老式铁路客站过于专注运输功能,而忽略了旅客感受。加上功能单一、设备陈旧、建筑造型不够美观,由此在旅客大脑里形成的车站气氛并不好。被新一批客站建设则是参照北京南站的建设理念,即最大限度地满足旅客需求,对此文件中将其定义为实现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和经济性。这个“五性合一”让旅客去感受,就是在新一代车站里能享受到更多的方便、舒适的乘车环境。方便是硬功夫指标,而舒适,更高的层面是说这是车站有了味道。

而味道,肯定不是摆几盆花、放点好看的椅子就能得到的。在国外,车站和一些高级酒店连为一体,咖啡厅多,坐下来,没有逃离的欲望,只有留下来的想法。这是车站味道的高境界,我们只是刚刚开始。

而眼前的现实是,中国的车站要面对这个星球上最大的客流,人多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下对环境、气氛、味道这些东西都是一把利刃。

中国车站面对的现实有独此一份意思,这让它的状态和未来也独特和充满意味起来。这里是城市的客厅,也是时代的大堂。它们的集体影像,注定建筑是表现,而气场是我们这个所处的这个时代的想法、意念、精神。这一切值得慢慢体味。

知识加油站:国外火车站掠影

作为铁路线的节点,火车站不仅承载起中转物资和运送旅客的任务,更成为了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地区的名片。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内部陈设,很多国际知名火车站别具匠心的构思,都令旅客过目不忘。

1 曼哈顿:纽约大中央车站

位于曼哈顿中城的纽约大中央车站始建于侣71年(1913年翻修),历经百年的风雨仍然屹立不倒,并跻身于世界最繁忙的火车站之列,每天发送旅客量逾50万人。大中央车站拥有44个月台和67条铁轨,全部位于地下。车站的中央大厅里矗立着赫尔墨斯、墨丘利等神话人物,拱顶的星空图出自法国艺术家黑鲁,2500多颗星辰散布其中,其位置由灯光标出,一通电源便蓬荜生辉。食品大厅位于中央大厅的下面,可以直通底层铁轨,各种速食店和高级餐馆林立其间,令人应接不暇。

2 远东:海参崴火车站

该站是海参崴这片远东土地上最具俄式建筑风格的一座建筑,令人联想起17世纪俄罗斯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品。它外观精美古朴,充满贵族气息,主入口采用三联拱门形式,屋内为冰刀状屋顶,有许多小帐篷顶点缀其中,给人以复杂多变的视觉美感。站台上陈设有一列蒸汽火车头,它在二战期间发挥了很大作用,如今用来纪念卫国战争时期牺牲的铁路工人。

3 柏林:中央火车站

2006年5月26日,德国柏林中央火车站正式竣工,为即将到来的世界杯献上贺礼。车站位于柏林墙旧址以西不远的施普雷河畔,为五层钢结构玻璃建筑,耗资130亿欧元,历时10年才宣告落成。尽管占地面积较大,但中央火车站造型并不笨拙,半透明屋顶由9117块玻璃面板拼成,东西走向的铁轨从中央穿过,辅以450米长的地下月台和320米长的地面轨道,犹如机场航站楼一般气势恢弘。此外,火车站还能起到综合服务区的作用,从吃喝玩乐到购物读书,旅客的要求均能得到满足。柏林报纸将其誉为“庞大的玻璃宫殿”。

4 火地岛:乌苏怀亚火车站

大多数人也许对乌苏怀亚闻所未闻——它位于阿根廷和智利共同拥有的火地岛上,也是世界最南端的城市,而它的火车站也被人们称为“世界尽头的火车站”。20世纪初,许多囚犯从这里被运往劳工营,火车站至今还保存着“小囚犯”列车模型。如今,随着旅游业的兴盛,与南极大陆隔海相望的火地岛已经成为热门旅游胜地,游客可以搭乘乌苏怀亚的豪华蒸汽火车,领略天水一色的天涯海角风光。

5 伦敦:滑铁卢火车站

滑铁卢火车站是伦敦市内重要的客运中转站,曾是“欧洲之星”列车的始发站。它位于泰晤士河南岸,伦敦眼、西敏寺、大本钟等著名地标建筑物都在其附近。由于拥挤和混乱等因素,滑铁卢车站在历史上几经扩建,并衍生出滑铁卢东站和20世纪90年代兴建的滑铁卢国际站。车站以大厅中央悬挂的四座大钟而闻名,大钟下方也是人们相约出游或是迎接亲友的主要场所。影片《魂断蓝桥》中,罗伊和玛拉首次相遇并一见钟情的地方便是滑铁卢火车站。

作者:石 静 赵妮娜

铁路客站建设设计论文 篇3:

大型铁路客站电力安全供电技术初探

摘要:电能是大型铁路客站运行中最基本的资源.因此,需要结合客站实际需求设计合理的供电方案.在本文的分析中,首先对大型铁路客站防灾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总结供电方案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以期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借鉴,提高客站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

关键词:大型铁路、客站、电力安全、供电技术、

一、大型铁路客站防灾设计存在的问题

1、备用电源不能满足长时间供电要求

大型铁路客站一级负荷多,通常情况下均引入两路可靠独立电源。为满足特别重要一级负荷的供电要求时, 通常采用EP S和UPS作为备用电源。选择备用电源供电时间,一般只考虑在火灾工况下,满足消防和人员疏散需要,通常不超过90 min。

遇到雨雪冰冻灾害,使南方部分地区电网垮塌,铁路供电中断。备用电源不能满足长时间供电要求铁路沿线车站不得不临时调集柴油发电机,为与行车指挥、客运专线铁路运营管理密切相关的通信、信号、综合调度系统等主要设备供电。

2、 电源线路不能满足灾害天气下安全供电要求

大型铁路客站通常情况下均引入两路可靠独立电源, 其电源线多为架空与电缆混合敷设方式,受冰雪及地质灾害影响较大,不能满足灾害天气下安全供电的要求。在雨雪冰冻灾害中,地方各类电压等级的电力架空线路由于严重覆冰,杆塔倾覆、电力导线断线等,造成与其交叉或邻近的铁路配电所电源线、 1 0 k V贯通线等铁路电力线路倒杆、断线,并引起短路、接地或断路故障而断电。严重覆冰的树木倾覆,侵入铁路配电所电源线、10 k V自闭贯通线等,造成铁路电力线路倒杆、断线,并引起短路、接地或断路故障而断电。由于地方电网因灾故障,引起铁路电源线停电,造成铁路配电所、变电所断电。

3、防雷接地措施实施困难

大型铁路客站功能越来越完善,体量也越来越庞大, 为使旅客在通透舒适的环境候车和乘车,大跨距结构层出不穷。同时,站房建筑美观越来越受重视。由此引起防雷引下线间距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及屋面避雷带设置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大型站房建设中所涉及的建筑物防雷接地问题是关系到人员设备安全,保证车站全天候安全运行的重大问题。

二、大型铁路客站安全供电技术措施

1、供电方案

外部电源选择。大型铁路客站外部电源采用两路独立电源,有条件时引入第三路独立电源。应急照明、消防水泵、喷淋泵、消防电梯、排烟风机、消防控制室等消防用电,以及通信、信号、信息、BAS、FAS控制中心等重要负荷配电均采用双电源末端切换。

2、电源线路选择

至少一路电源线路按电缆线路设计,其截面一般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主要按电压损失校核,同时需考虑客站及铁路周边负荷的发展预留,以及满足供电行业管理部门对末端用户电源线路的统一要求。

3、备用电源选择。

大型站房采用发电机组与蓄电池组相结合的备用电源方式,对相对集中的消防设备等负荷由发电机组提供备用电源,对相对分散的安全、应急照明采用经两路电源切换后的EP S供电,对通信、信号、信息等计算机设备则采用经两路电源切换后的UPS供电。

备用电源容量。备用电源容量根据站房特别重要设备的负荷计算确定。为充分发挥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的优点,克服蓄电池组作为备用电源受电池工作时间限制的缺点,在具体的设计中,宜将E PS,UP S,供电回路接到柴油发电机组母线上。

4、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置方案

根据不同站房的防火保护等级确定不同的设置方案。一级保护对象(建筑高度超过50 m 或24 m 以上部分的任一楼层的建筑面积超过1 000 m2的站房及所有地下车站)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要求:照明总配电箱(地下车库除外)进线处应设置电气火灾探测器;站房内人员密集场所配电箱进线处应设置电气火灾探测器;站房内的地下商店(场)的配电箱进线处应设置电气火灾探测器。

二级保护对象(建筑高度不超过 2 4 m ,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或每层建筑面积大于2 0 0 0 m 2、 但不超过3 00 0 m2 的站房)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要求:照明总配电箱(地下车库除外)进线处宜设置电气火灾探测器;站房内人员密集场所配电箱进线处宜设置电气火灾探测器; 站房内的地下商店(场)的配电箱进线处宜设置电气火灾探测器。

另外,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报警信号应设在消防控制室或有人值班的场所,应仅作用于报警,并可自成系统; 当并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应采用独立显示器。选用的剩余电流探测器额定剩余报警电流,应不小于被保护电气线路和设备的正常运行时泄漏電流最大值的2倍,且不大于1 00 0 mA。

5、防雷接地方案

分析计算:雷击车站架构时,雷电流分布给站内设备带来的影响;各楼层接触电势与跨步电势的大小,对人身设 备安全的危害程度。针对各车站具体实际,建立客站接地模 型,计算客站接地网的等效电阻、跨步电势、接触电势、地 表电位分布,从而得出当地网上出现雷电流时,对站房带来 的影响。根据上述分析计算,确定站房防雷接地措施是否满足要求。

总结:

根据新时期铁路客站建设的“五性”原则要求,铁路客站定位从单一的客运作业场所和“城市大门”向多元开放的“综合交通换乘枢纽”转化,并与所在城市或区域的交通规划融为一体。大型铁路客站功能复杂,地铁、公交、长途客车等多种交通被引入站房或站区,并且具有24 小时运营的特点。因此,铁路客站尤其是大型铁路客站, 对供电安全性的需求一般高于机场等交通建筑或体育场馆等公共建筑。研究大型铁路客站供电安全的影响因素,确定其安全供电技术标准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秦岭.大型铁路客站电力安全供电技术[J].铁路技术创新,2010(01):83-85.DOI:10.19550/j.issn.1672-061x.2010.01.023.

[2]陈建平.铁路应急电源设置方案及运行仿真分析[J].电气化铁道,2013,24(03):26-30.

作者:郭锐

上一篇:流行音乐声乐教学论文下一篇:勘察设计成本核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