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中义务教育论文

2022-04-22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首先,要明确小学语文美育的任务;其次,要充分挖掘课文中的美育内容(含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再次,要通过各种途径实施美育(包括在感性形象中感受美、在画面与音乐中享受美、在教师的真情实感中理解美、在朗读中体会美、在讨论交流中探索美、在写字中表现美、在写作中创造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育中义务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教育中义务教育论文 篇1: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的特点与教法初探

【摘要】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所采用的教材大多都是部编版教材,该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编订的,在全国各个地区的小学中都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其中的内容也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同时也给我国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一些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并结合一些相关的理论内容,对小学语文部编版教学的主要特点及优势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结合当前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部编版教材的教学方式展开了系统的梳理,提出系列可行性的教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部编教材;特点;教法初探

引言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也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特色成为我国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专用教材,而且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的应用与普及,可以说是很好地顺应了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有效实现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更是将我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重要载体。对于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的实践教学,每个语文教师都要加强对它的重视,并能够投放更多的精力对于教材的主要特点和教法进行学习和研究。下面我们以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为主要探究对象,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其特点与教法进行探究,希望能够给相关的语文教学工作者更好地开展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部编语文教材的特点分析

当前,各个小学都在使用的语文部编版教材,其中所涵盖的内容都是经过专家学者不断地研磨和挑选的,既能够有效地体现出研究者的文学素养以及教学能力,还能够更好地将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中的魅力及优势最大限度地凸显出来。

(一)阅读为重

和以往的小学语文教材相比较,部编版教材中新加入了一个“语文天地”的模块。这部分的内容中主要涵盖了一些比较新颖的阅读的主题形式,如“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近年来,一直都在宣传“提升全民阅读意识,培养全民阅读习惯”的理念,这在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也有了详细的体现,这部分教育教学的内容也从一定程度上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关系都更进了一步,而且通过和大人一起阅读,也增强了学生和父母以及亲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都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学生为了完成和大人一起阅读的任务,这也是对家长的阅读的一种监督,更是能够间接推动全面阅读活动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

(二)识字为核

小学阶段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习经历都很少,所以识字是一个很关键的教学部分,在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识字教学也是最具亮点的一个部分。为了能够促进幼小衔接、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顺利开展,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对于识字部分的设置也有其独有的优势特点。例如,教材中的识字教学部分和以往最大的区别就是将识字和写字进行分开教学,教师先带领学生进行识字部分的学习,然后再开始拼音部分的教学,这样的教学设计也和幼儿阶段的识字教学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是学生比较能够适应和接受的最主要形式,所以给小学语文教师开展识字教学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部编语文教材的教法初探

经过一些相关的教育专家以及教研工作者的不断研究与课堂实践,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小学语文部编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相比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将这些差异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给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理论经验。

(一)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各地区的学校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模式创新,学校领导和教师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和见解。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已经被各年级的语文教师赋予了新的内涵,也开始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寻求更新型的教学方法,让阅读教学能够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成绩,培养学生的三维学习能力。因此说,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育深入开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能够得到各个学校和教师认同和喜爱的最根本原因。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更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组织学生开展师生共读、同学共读以及班级全体朗读等,以此来激起学生对于阅读的喜爱和热情。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引导学生和老师进行共同阅读。在课堂上,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游戏环节,让学生能够在有趣的游戏的驱使下,积极加入到阅读的行列当中,并以此来让学生对阅读学习产生更加浓烈的兴趣,这样也能很好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每一周中选出一节课的时间,并以班级为主体,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课文阅读课比赛。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也可以参与比赛,和学生一起阅读、一起比赛,而且要求学生所选择的比赛文章必须是本周所学习的课文。在比赛结束后,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并选出几名阅读得比较有感情、有节奏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这种方式的阅读,既能够让学生对本周所学习的课文有一个更好的巩固,而且通过教师的奖励,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参与热情。

(二)巧用多媒体设备

在小学语文部编版的教材中,其中所涵盖的内容形式是比较多元化的,比如有识字、拼音、古诗词、寓言故事等等。这同时也给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新课的备课以及课堂教学内容的实践时,也要对不同的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要做到有的放矢。当文章的形式不同时,教师所要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也要不同,而且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也要做出区分,并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课堂以及学生的听课情况进行变通和调整,确保能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千万不能忽略,就是学生年龄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都相对较小,对于学习的经历也比较少,所以他们对知识和内容的理解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并且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也不够完善。如果在语文课堂上,只是单纯地凭借语文教师的口头讲述,学生是很难真正了解教师所说的这些内容和知识的,这对学生更好地获取语文知识也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但是,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开始在各个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得以有效地应用,这也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所出现的问题。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形式,凭借其直观、清晰、形象等特点和优势,也深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推崇。例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有一篇文章叫《比尾巴》,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这篇文章的教学时,为了能够让文章的内容看起来更加形象、直观,语文教师就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并在备课期间搜集一些小动物尾巴的图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展示给学生看,也可以让学生去猜一猜这是哪种小动物的尾巴。通过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体会课文的内容,并且这样的课堂带有一定的趣味性色彩,也比较受小学生的喜歡,学生也能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加强识字教学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也是人们抒发情感的一种常见形式,识字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基础,而语言的学习则是促进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必要条件。不管学习哪个学科,学好识字都是最基础的。目前小学阶段所使用的语文教材,低年级段学生在没有深厚的拼音基础的情况下,要面对大量的汉字识记,所以这对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而且即使能够一下记住大量的汉字,也只是短暂性记忆,很容易遗忘,这也给教师的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以致用的自豪感,进而能够激发学生好好学习的态度。因此,识字教学也是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教学内容,而且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不斷地学习和研究,对识字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以及增加学生文字的储备量。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积极顺应教学的发展规律,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要先培养学生识字的方法,并能够引导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通过创建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快地对汉字进行记忆。例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的一年级教材的具体教学中,教师首先就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研读,并明确教材中的教学关键点,严格遵循教材的布局和结构规律,从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先进行拼音教学,再进行识字教学,转变为现代的先开展识字教学,再开展拼音教学的教学形式;另一方面,尤其是针对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年龄相对较小,其身心发展也尚未完善,思维能力的发展更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一些知识点和内容的理解上也会存在很大的困难,而且由于其对文字掌握的数量较少,所以表达能力也有待加强。文字的学习和寓言故事等内容的学习相比,本身就缺乏一定的趣味性,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枯燥、乏味的内容也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耐心。对此,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互动,通过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共同努力、共同监督来增强小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此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影子,包括我们的日常交流,也是离不开语言的表达,所以在任何地方都能够接触到汉字,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生活就是语文最大的载体,给语文教学提供了素材以及媒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小学生去发现生活周围的事物,做一个细心观察生活的人,将生活当作学习的大课堂,进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处在低年级阶段的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对于知识的遗忘程度大于记忆程度,而且他们的天性就比较活泼好动,如果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进行生字的抄写来加深记忆,那么学生必然会出现厌烦情绪,教师只有找到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才愿意主动去识字,而且识字的效果也会更好。除此之外,语文教师也可以先找出一部分学生已经比较熟悉的汉字,并在这些汉字的基础上进行加减,使其成为一个学生没见过的字。例如:“口+木=呆”“一+日=旦”“姐-且=女”等,然后教师可以出题让学生进行回答:“星-日=?”“女+子=?”这种类型的字中,大部分都是形声字,而且加减法例子特别多,学生能够更好地通过这些不断变化的文字学习到更多的新汉字,以此增加自身的文字储备。

三、结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各个地区的小学都在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内容上更加丰富,而且其中涵盖了一些国内外名著名作。其在编制的过程中目标清晰,教材的特点和优势也都很好地体现出来,更加能够满足当代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此,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也要通过不断地学习研究,积累教学经验,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充分对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挖掘和掌握,将切实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识字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任务和目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还要积极、高效地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给小学生创建一个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和环境;同时要加大力度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通过一些趣味性的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语文的课堂学习中,并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小平.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阅读和口语交际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J].教育视界,2017(9).

[2]徐轶.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特点分析[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10).

[3]虞伟丽.把握部编教材特点 培养语文核心素养[J].内蒙古教育,2017(10).

[4]邹馥阳.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探究——以“部编本”教材为例[J].科教导刊(下旬),2017(3).

作者简介:沙明丹,女,1992年生,江苏盐城人,本科,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作者:沙明丹

小学语文教育中义务教育论文 篇2:

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有效策略研究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首先,要明确小学语文美育的任务;其次,要充分挖掘课文中的美育内容(含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再次,要通过各种途径实施美育(包括在感性形象中感受美、在画面与音乐中享受美、在教师的真情实感中理解美、在朗读中体会美、在讨论交流中探索美、在写字中表现美、在写作中创造美)。

关键词:美育;语文教学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各种美的手段,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历代中外哲学家、美学家、教育家们都把它看作是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的情感教育。

在我国,美育有着优良的传统。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用“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教授学生,注意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其中“礼”与“乐”置于优先地位。这已涉及到美育的内容了。到了近代,蔡元培、王国维、鲁迅等都曾大力提倡美育。在1912年的时候,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当中确立了以美育代宗教这一理念,同时指出“美育是一种重要的世界观教育”。鲁迅同样也倡导美育,在他的观点中,美是有着伟大力量的,而且能够实现“美善吾人这性情,崇大吾人这思想”的目标。进入现代之后,人们对于美育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提升。在2018年9月的时候,习总书记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对教育培养目标规定的显著性变化。由此可见美育在现行教育中的重要性。

語文是小学中所占教学时数最多的一门学科,也是教学内容极为丰富、美育因素较多的一门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早就提出,语文教学要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把审美教育明确规定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利用优秀文化的影响,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审美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必须以提升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为己任。但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怎样高效的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呢?

一、明确小学语文美育的任务

目前来说,语文新课改中对于审美教育是比较关注的,它在语文课程改革中有着重大的影响。从目前的语文教育情况入手进行分析,提高审美教育是必须进行的。那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美育应该涵盖哪几方面呢?

(一)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力

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对美有更清晰的感知。一些研究人员指出,美是要通过心灵的创造才能生成的。而学生的“心灵的创造”,则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故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感受课文中的自然美、社会美、形象美、语言美、文化美等,使他们遨游在美的海洋中的同时,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二)提升学生对美的评价力

相对来说,这是学生审美水准的逐步提升,不仅仅可以感受美,同时也能对美的本质产生深入的理解。在这方面的教育中应该赋予学生相应的审美标准,比如说崇高感、优美感、悲剧感、以及丑陋感、蔑视感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充沛的情感、坚定的意志、正确的标准去追求美、抛弃丑。

(三)提升学生对美的创造力以及表现力

在这一方面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日常中表现美的能力,这属于美育的最高等级,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增长知识、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创造美和表现美。

二、充分挖掘课文中的美育内容

纵观小学阶段十二本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差不多在每篇课文中都可以找到美育因素。这些因素贴近学生生活,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审美教育。教材中有关美育的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描写自然美的

国内很多的知名作家使用生动、有趣的文字来描绘自然之美。如老舍先生的《草原》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的辽阔、壮美渲染得淋漓尽致;萧红的《火烧云》描写的就是夕阳西下时,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不断变化、多姿多彩。学生在一篇篇具体的课文中,看到了坚固美观的赵州桥(《赵州桥》)、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潮(《观潮》)、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富饶的西沙群岛》)、一年四季景色诱人的小兴安岭(《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些美文,犹如一幅幅旖旎多彩的自然山水画,让学生沉浸于美好的事物当中,感受自然的美所带来的愉悦。

(二)反映社会美的

语文教材中的内容,编排了不少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物思想的作品,蕴含着大量的道德美、形象美等因素。课文以生动的描述,向学生表明应当提倡什么和批判什么,肯定什么和否定什么。如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里《雪孩子》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给小白兔带来了快乐的可爱的雪孩子,最后为了从大火中救出小白兔而舍弃了自己的童话故事。文章为学生懂得助人为乐,舍己救人提供了鲜活的范本,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心灵的熏陶和净化……

(三)表现艺术美的

语文是最富情感性的学科,它以优美的文学熏陶、浸润着学生的心灵、怡情养性。在语文教材中,有故事、童话等体裁的作品,学生可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如《桂林山水》中“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这一段文字多么美,作者通过诗化的语言,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把漓江水又清又静又绿的气势描绘出来了,学生从中领会到语言文字和表现手法在文章中的特殊作用和独特魅力。另外,教材中多数课文都配有相应的图画,显出整体和谐的美感,它具有审美和启发学生智力的双重功能。比如《邓小平爷爷植树》文中邓小平爷爷与小学生一起给树浇水的特写镜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另样红”荷花美景图等,都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人物、景致的美。

这一篇篇教材所蕴含着的美育内容,都寓于具体的语言文字所表现的人、事、景物当中,构成一个有机的美育的整体。教学时,教师要好好驾驭这些教材,细致挖掘这些内容,充分发挥隐性资源内在的教育功能,让学生感知课文的形象,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素质,从而学会感受美、评价美、创造美和体现美。

三、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策略

结合美的本质进行分析和理解,因为对于美而言,他是一种情感上的教育,我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是可以通过情感的开发来提升我们人生价值境界的。并且,美的形象特征在很大程度上还能够决定它的境界。而美的无概念性,则决定它在情感上的体验,美并不是理性的说教,而是对于情感心灵上的一种升华,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所以,教师要审美地组织教学,使课堂富有形式美而生动活泼,让学生在自由、平等、和谐的心境下学习,获得学习情感的体验。

(一)在感性形象中感受美

在审美关系中,核心是“美”,审美的感性形象正适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小学生的年龄都非常小,所以导致鲜明的形象对于他们而言影响并不是很大。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的存在,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才应该将学生带入到教材的形象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特定环境产生感性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情感。《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五壮士英勇顽强、勇于献身的英雄事迹,这对于学生而言是具有很强感染力的,并且对于今后的发展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文章中细致的描写了英雄们是如何痛歼敌人的,其神态、动作等都很具体、很形象地把他们的光辉形象展现于学生眼前。结合这些情境,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生动的语言对孩子进行心灵上的启迪,利用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入情入境,与五壮士“同呼吸,共命运”;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抓住五壮士的语言、行为、神态进行分析,在心领神会中体会人物坚强不屈的形象,勇于獻身的精神。这样从感受形象出发,从中受到美的感染,让他们产生敬爱的的情感,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二)在画面、音乐中享受美

如教学《月光曲》一课,教师在讲读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月光曲》那段课文时,可利用电脑软件,在学生面前展现一幅美丽的画卷: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一轮皎洁的月亮冲破云层,升上了天空。通过这样的描述,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促使他们对课文中的形象有直觉的整体把握,帮助学生体验画面的美。当学生进行课文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配上《月光曲》这首悠扬的钢琴曲,让学生在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美妙的乐曲中,获得美的感受,激起情感的共鸣。

(三)在教师的真情实感中理解美

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的诱发,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得体大方的教态,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生动清晰、抑扬顿挫的语言等,都会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陶醉于艺术的享受之中。教学《匆匆》一文时,一位教师就设计了这样的情景:燕子去了,会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还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但是,来的燕子还是之前的燕子么?新开的桃花还是之前的桃花么?以此来引起学生们的深思,从中可以看出,教师所提出的疑问是让学生们懂得珍惜美好的今天,因为时间一但过去了就真的不会再回来了。教师用自己的激情去调动学生的感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强烈持久的情感感染。由此可见,教师鲜明、丰富、跌宕起伏的情感形象,会使课堂教学放射出美的光彩。

(四)在朗读中体会美

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是由一定优美的句子连缀而成的,它具有音乐感、流畅感、形象感、情意感等。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传达出他们对这些句子的感悟和理解。如《陶罐和铁罐》一文中这一句:“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从话语中可以看出,带有一丝轻蔑的神气。《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这些优美的句子,学生通过朗读,可以感受到它们表达的感情是不一样的。可见,朗读是可以提高学生感悟优美句子的能力。

(五)在讨论交流中探索美

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事实上,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审美交流,既能使学生养成乐于合群、善于与人交往、和睦相处的心理素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尽情倾诉,充分体验,从中感受、领悟教材中所蕴含着的美育因素,这本身就是一种美得无法言喻的情感教育方式。如《草原》一文中写有:“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这样优美的句子,教师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小组中谈谈自己读了这个句子后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并且说说这个句子美在哪里?学生畅所欲言,在欣赏美的过程中锻炼了思维。值得注意的是,当学生在群体中对审美对象进行讨论交流时,他们都同时感受到了对方独特的审美感受、审美个性。彼此之间一下子成了对方审美的启发者,以致形成了一种尽可能完美的集体美。

(六)在写字中表现美

在一年级起步阶段,就要打好写字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具体指导学生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使学生初步体验汉字的形体美,明白把字写得美观漂亮是一种美的体现。例如指导学生写“思”字,重点要指导“心字底”的写法:左点不能写成撇,中间一点要写在竖中线上,右点要写在卧钩的外边,卧钩一定要“卧倒”,不能写成“竖弯钩”。教师通过这样细心的指导,有利于让学生体验到汉字的优美,激发学生对祖国汉字的兴趣和热爱。

(七)在写作中创造美

学生的作文是否具有审美的内容和情趣,是否表现了健康的审美观点和良好的思想品质,是衡量他们的作文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景致美、人物美、生活美等,获取作文题材;分析范文美的所在,掌握写作方法,提高鉴赏的能力;体验,激发审美的情感,产生表达的欲望;仿写美文,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通过这样做,就能培养学生的美育观念和审美情趣。学生在小学生活中受到美的熏陶而形成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等美好品质,懂得用美的目光去鉴赏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学会运用优美的语言去表达感情和内心感受,这与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审美教育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 蒋孔阳、朱立元:《美学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2] 顾明远、黄济:《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2版。

[3] 陈国雄、崔峦主编:《课堂教学艺术集萃》,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作者:蔡焕玉

小学语文教育中义务教育论文 篇3:

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并且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并且希望情境教学法可以被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所采纳。

小学语文教学情境教学法应用小学语文是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礎性课程,在小学教育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单方面的向学生讲授知识,学生学习热情被磨灭,并且教学成果难以提高。但是,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那么就可以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学生和老师进行互动,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成果,就必须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境教学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教学方法的含义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中,老师利用语言、物件或者是音乐、视频等辅助用品,给学生创造一个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感情容易被激发出来,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融入创设的环境下进行真实体会,从而树立学生的三观,促进学生进行团体合作,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创设情境教学法体现了我国新课改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表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教学法在教育领域,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

二、创设情境教学方法的流程步骤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1.在进行课本教学时,教师应该设立一个和课本内容相匹配的情景场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情境的体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课本的学习。

2.在对小学生进行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立一个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亲身体会,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多学生写作的素材,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3.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视频或者展示图片等方式创设情境,并且让学生融入到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课堂语文教学效果

4.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以上三种步骤来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具有重大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语文教学中作用创设情境教学,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鉴赏水平。情境教学法的关键在于通过音乐、视频或者图片,教师口头讲解等方式来为学生创设一个和教学内容相匹配的环境,通过这种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比课本更加形象生动的环境,通过情境教学法来打动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语文鉴赏能力的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融合进学生的真实生活经历,可以使得小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课本知识,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成果。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知识灌输,课堂气氛沉闷,但是通过创设情境法,将课堂和学生个人的生活经历相联系,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小学生思维活跃,自制能力较差,在课堂中难以集中注意力,而利用情境教学法,可以调动小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学习上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在小学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团体合作的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时常通过游戏来创设情境。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游戏来进行学习,一般的游戏大多为集体合作的游戏,这就需要小学生团结友爱,具有团队合作的精神。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游戏中,可以提高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锻炼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身体协调力。教师在课堂中开展不同的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且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由发挥,有利于维护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大脑。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1.教师在通过既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中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情境,如可以采用音乐、视频、图像等形象生动的表现方法进行,或者通过为学生讲诉一个故事来进行教学,创设情境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对创设的情境产生真实的体验。

2.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创设的情境中有真实的情感体验,从中教师在旁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师在创设情境教学中应该把课堂的主体归还给学生,通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后,教师应该让学生自身对课堂教学的重点进行联系、学习,而不是像传统教学一样一股脑的塞给学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

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通过创设的情境教授给学生课本知识,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启发,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并且可以将该情感体验联系生活,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去,从而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仅要对学生进行课本文章的教学,还应该给学生补充一些课外知识,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和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通过这些文章,学生可以很容易的将自己的生活和文章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消除学生学习的倦怠情绪。并且通过让学生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可以丰富学生的阅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很好地阅读课本上的内容。例如,在进行《打电话》这一篇文章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电话铃声,让学生感受到课本文章的生活气息,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模拟打电话,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5.巧妙地设置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很好地运用情境教学法,老师就需要巧妙的设置问题。一个好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教师在提问时必须要从学生的个人兴趣出发,并且将其结合课本知识对学生进行提问,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问题才是有质量的。而且教师在对问题的设计时,需要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融会贯通,主要对文章的难点、重点对学生进行提高。

6.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一定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儿童时期的动手能力可以有效促进个人思维和智力的增长,如果一个人光有一定的思维而不去采取活动,那么思维将停滞无法前进。因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进行创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本知识,如让学生剪春花、做纸船等,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7.利用多媒体设备形象生动教学。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难以很好地集中,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采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音乐或者视频,将书本知识转换为形象生动的图片显示出来,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感官体验,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使得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课本知识。

五、结语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境教学的方法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并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小学语文教育要想改变当前停滞不前的现状,就需要在教学中运用创设情境教学法,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05).

[2]赵艳梅.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价值[J].快乐阅读,2013,(22).

[3]宋亚环.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8).

作者:公丕范

上一篇:创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论文下一篇:影像医学应用于临床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