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教育管理论文

2022-04-17

笔者走访凉山州“一类模式”学生的汉语文教育教学情况和实际成效,探索如何打破“重彝轻汉”教育理念的途径。一、现状分析(一)教学质量不尽人意如此对比分析,教育成效便一目了然,差距非常明显,这种发展令人担忧。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汉语文教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汉语文教育管理论文 篇1:

藏区中学汉语文教学问题研究

摘要:一类模式教学在藏区推行后有力地促进了中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但一类模式下汉语文教学水平还相对滞后。加强一类模式下汉语文教学,对提高一类模式教学功效,提高藏区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通过合理定位一类模式下的汉语文教学,全面推行并完善专门教材,培养专业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等来促进汉语文教学水平提高。

关键词:藏区;一类模式;中学汉语文教学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汉语在中国乃至于在全世界已成为重要的信息交流工具,在经济全球化,中国市场经济逐步一体化,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加快的时期,较差的汉语文水平对藏区长期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藏区双语教育背景下的中学汉语文教学,尤其是一类模式下中学汉语文教学。

一、加强藏区一类模式下中学汉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加强藏区一类模式下中学汉语文教学,这对提高学生的汉语文水平,提高学生社交、升学、就业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藏区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水平,促进个人收入增加和藏区经济发展,提高物质资本水平,促进各民族多元文化的交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藏区的人力资本水平

首先,良好的汉语文水平有利于学好藏文类科目。因此,学生掌握了良好的汉语文有助于顺利学好这些课程,同时,良好的汉语水平对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也有较大的帮助。其次,良好的汉语文水平有利于学生较好掌握职业教育的知识和技能。目前藏区开始大力发展适合本地区本民族的职业教育,如四川藏区已开始推行“9+3”免费教育计划,即通过9年免费小学和初中的基础知识学习后,把藏族学生,主要是农牧区的学生集中到本地或内地职业学校进行免费的3年职业教育,快速培养藏区发展人才。因此,对这些学生来说,没有良好的汉语水平很难较好地接受目前还主要以汉语文授课为主的职业教育。第三,良好的汉语文水平可促进藏区农牧区劳动力的转移。对藏区农牧区的学生来说,掌握了较好的职业技能,尤其是非农技能后,有较好的汉语文水平,就能顺利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或到内地工作,降低藏区的二元结构矛盾。较好的汉语文水平有助于藏文专业就读的大学生较好与人沟通,获得不同民族的文化和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毕业后可在全国各地就业,即使回到藏区工作,有良好双语水平,也能较好就业,并能在也有其他民族杂居的藏区胜任各项管理和技术工作。

(二)有利于提高藏区的社会资本水平

加强藏区农牧区学生汉语文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他们通过各种形式同其他地区、其他民族联系,延伸目前的社区交往范围,能在较大的社会网络平台中获得更多友谊、理解、合作和帮助,能把自己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更好利地用起来,影响并带动本地区形成外向扩散性的社会网络,整体促进社区与多元文化,尤其是汉文化的交流,促进思想进步,经济发展。因此,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一类模式下中学汉语文教学。

二、加强藏区一类模式下中学汉语文教学的对策建议

加强一类模式下的汉语文教学,提高学生汉语文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通过合理定位一类模式下的汉语文教学,推广并完善专门教材,培养专业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等来促进汉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合理定位汉语文教学

一类模式教学要达到“民汉兼通”,汉语文作为第二语言,如何进行定位呢?根据国家中学汉语文教学大纲精神和藏区教育的具体特征,应将其定位为基础性、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课程。中学汉语文课是基础课程,它的任务不是培养专业人才,而是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必需的基础。有些学校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学汉语文,启蒙迟,影响以后的学习。因此,应从小学一年级正式开始学习汉语文,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从幼儿园开始启蒙汉语文教学。

(二)全面推行并完善专门教材

目前还有许多地方汉语文教学仍然使用全国普通教材,显然这不符合藏族学生学习的特征和语言使用的熟悉场景,应该全面推广藏区双语教育下的汉语文教材。现有的汉语文教材还有缺陷,应在实际推行中不断完善。汉语文教材应体现这些特性:一是基础性和工具性。汉语文教材在小学阶段进行基本的字词句训练,进行简单的听力、对话和短小的课文阅读训练。教材最好配有朗读、知识讲析磁带或光盘,并建立相关网站,教师、学生可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在网络的辅导下教师提高备课质量,有条件的学生也能自学。

(三)创新有效教学方法

当前,藏区一类模式下的汉语文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中可通过对话练习、讨论或讲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通过小作文、写周记或日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堂阅读或指定课外读物,并让学生在上课时讲解分析,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文学作品的欣赏、分析,联系实际谈感受或把作品编排为短剧表演,使学生从中获得思想和人文素质的熏陶。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多媒体教学,把声音、图片、视频立体呈现给学生,用各种感官刺激学生,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应鼓励学生课后多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多组织学生同其它模式的学生进行汉语交流,到汉文化相对集中的地方进行社会实践。针对藏族学生在汉语文方面个体兴趣和特长的差异,可举办兴趣小组等作为汉语文的延伸课程,因材施教地培养学生的汉语文演讲,写作、书法等特长,机动灵活地培养学生的文学和影视作品的欣赏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汉语文水平和人文素质。

此外,应积极推行寄宿制教育,通过集中规模办学,提高一类模式教学水平,提高汉语文的教学质量。在中学通过科学合理的统考制度,检验学生掌握汉语文的情况,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质量。高中阶段全面推行民族汉语文考试(MHK)制度,并将合格的成绩折算作为一类模式高考汉语文成绩。民族汉语文考试应突出考查学生汉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该考试制度来明确汉语文教学的具体目标,检验学生汉语文水平掌握程度,促进汉语文教学水平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泽仁邓珠.对四川甘孜藏区民族教育现状与改革的对策建议[Z].

[2]康亮芳.应加强甘孜藏区双语教育背景下的汉语文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0期.

作者:龚学平

汉语文教育管理论文 篇2:

提高凉山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笔者走访凉山州“一类模式”学生的汉语文教育教学情况和实际成效,探索如何打破“重彝轻汉”教育理念的途径。

一、现状分析

(一)教学质量不尽人意

如此对比分析,教育成效便一目了然,差距非常明显,这种发展令人担忧。同等地区的学生资源、师资力量、教育环境,在“一模教育”和“二模教育”两种教学形式下得出迥然不同的成绩,是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的。

(二)校长和教师缺乏精进精神

一是“一类模式”学校的校长和教师未认真悟透“一类模式”的观念,贯彻不到彝语文汉语文两条平行线同步发展的概念,侧重点失衡,却毫无压力。

二是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以此带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对汉语文的兴趣性。

三是校长对教学质量重视程度不高,精力用在了教育活动以外的各种检查督导和硬件建设中。

四是教师的责任心不够强,缺乏上进心,安于现状。

五是家长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意识到学习汉语文的重要性。

(三)学生汉语言基础薄弱

大多数生源都来自纯彝族聚居的二半山,汉语基础差,课堂理解能力一知半解,学习跨度较大。从没接触过汉语到一下子学习汉语言文字,难度相当大。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比较强,完全没有学习汉语文的环境和氛围。汉语文教师在面对投入大、效果差,艰辛付出百倍收获甚微的客观现实面前,压力相当大,甚至心理反复受挫后失去信心而丧失了教育积极性。

二、思考与建议

(一)领导、专家和校长要转变观念,重视“一类模式”汉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汉语文教学质量提高难,究其原因,一方面,领导、专家和校长对汉语文教学质量重视程度不够高。第二,教师自身素质原因。第三,在学校里完全没有学习汉语文的环境和氛围,缺少训练。

彝族学生学习汉语文本来就有一定的困难,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的教育专家、领导和校长要高度重视“一类模式”教育的汉语文教学。专门安排调研“一类模式”学校学生的汉语文水平并拟定合理的汉语文教学质量提高计划,定期进行“一类模式”汉语文教研课,交流课,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目前“一类模式”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二)校长要有为民族教育工作奉献一切的精神

校长要重视汉语文教育教学质量,要做出合理可行的提高汉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计划和奖励机制,并落到实处。校长要带领全体教师,积极努力地探索适合“一类模式”学校汉语文的教学方法,要经常走进课堂,深入教学一线听课、评课,甚至也要亲自站在讲台上为学生授课,这样才能深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汉语文教师队伍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一类模式”汉语文教师队伍,是大幅度提高一类模式学校汉语文教学质量这一整体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这支队伍要具备很强的责任心、坚实的汉语文功底,更要有不畏艰苦的奉献精神。

1.教师队伍的管理

常规管理要制度化、人性化、民主化。考核、评职晋级等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尽量做到任人唯贤,公平合理,坚决杜绝论资排辈。让教师看到自己的成长空间,有“望尘可及”的感受,从而常怀长期安心从事本职工作的情怀。打造一个安于现职、乐于教学、愿意奉献的专业团队。

2.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

学校要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并与考核挂钩。创造并鼓励教师多渠道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努力提高教师的汉语文教学能力

积极组织交流学习和培育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教育教学技能,开拓创新意识,发掘汉语文人才。

4.要有奉献民族教育、献身“一类模式”教育的精神

全身心投入民族地区教育工作,没有转行之意、没有跳槽之想,一心一意为“一类模式”教育服务,孜孜不倦,重视成果,做到“桃李满天下”的好成绩。

(四) 营造浓厚的汉语校园文化氛围

1.通过校园刊物、校园广播、名人名言等潜移默化

2.举办校园各种活动

如汉语文演讲比赛、汉语作文比赛、课本剧表演、讲童话故事比赛、我是小小导游等等。

3.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如创设校园汉语口语交际角,鼓励所有孩子在汉语角大胆说汉语,大声读汉文书,用汉语聊天、唱汉文歌,创设各种日常汉语口语交际内容进行表演训练。

4.充分利用早读课,强化训练汉语讲读能力

本人就是一位“一类模式”教育的受益者。“一类模式”教育在传承彝族传统文化,发展彝族教育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只要打牢小学的汉语文基础,初、高中学生的汉语文综合水平自然会跟上。所以,想要提高“一类模式”汉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就要从小学抓起,从现在抓起。此举虽然任务艰巨,时效较慢,但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责任重大,势在必行。随着我州“一村一幼”的推行,“学前学会普通话”等政策的实施,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电视的普及,“一類模式”学生就读一年级时的汉语基础不再是零。只要我们找准问题的根源,解决问题。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我们的汉语文教学质量服务,我相信“一类模式”汉语文教学质量会有很大的进步,“一类模式”教育会有更广阔的天空,“一类模式”也会给全国的教育工作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会被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所接受和认可的。

作者:马海 伍牛

汉语文教育管理论文 篇3:

小学汉语文教师如何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汉语文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笔者在本文中就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小学汉语文教育进行简要分析,以期给相关教育工作者改进工作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小学汉语文;新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吹入校园,带给我们一个明媚春天,离开了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实施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课程改革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汉语文教学,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努力进行汉语文教学改革,实现学生爱学汉语文,课堂气氛活跃的可喜局面。

一、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教师要努力成为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教育过程的研究者。在新形式下,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应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要摒弃“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教学观学生观,树立“学生是汉语文学习的主人”的学生观。汉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汉语文素养必须靠自主的汉语文实践才能提高。汉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汉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有比较充足的识字写字的时间,读书思考的时间,讨论交流的时间……,并且做到人人投入、全员参与,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生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因此,在汉语文教学中,我们的教师要重新定位师生关系,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平等自由交给学生,教师要从“独奏者”角色过渡到“伴奏者”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要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要降低“教”的“富营养”,增强学生学习的“饥饿感”,该学生干的事老师绝不插手,更不“越俎代庖”,努力做到“书”让学生自己读,“问”让学生自己提,“果”让学生自己摘,“情”让学生自己抒,“话”让学生自己说,“写”让学生自己评;要引领学生“实话实说”、“焦点访谈”,在“误”中“悟”,“错”中“磋”,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汉语文,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加,在“探究”中创新,逐渐步入“教”与“学”互促互动,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轨道,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汉语文教学模式,推动汉语文教学活动由教向学转变,使严肃的俨然法庭的课堂教学荡漾着“天关云影共徘徊”的悠然氛围。

二、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

汉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是比较灵活的,而真正学习汉语文知识的时候,应该是比较安静的环境,这样学生才能进行很好的思考。经过一些实践研究表明,讲课过程中是需要一定的激情的,但是如果教学的氛围比较活跃,其实也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和思考情况。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汉语文知识的时候,要让学生多进行一些思考,将听到和看到的知识进行整合,这样才能很好的从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学生形成了自己思考的习惯,也就可以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进行独立的思考,有利于进行汉语文的课程学习。汉语文的教学需要切实的进行讲解,老师和学生都应该摒弃一些浮躁的学习心情,静下心来进行汉语文的学习,这样就可以减少在学习过程中外界的影响度。汉语文课堂的教学就是应该将汉语文知识的教授作为重点,因而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进他们学习汉语文的兴趣。

三、着眼于汉语文的广泛延伸性,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

汉语文的广泛延伸性是指学习汉语文不只局限于课堂和课本,它可以延伸到社会生活和语言实践中学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不管是思维还是想象,都要有丰富的感性材料作为表象。而《课程标准》提出一个基本理念:汉语文综合素养,这一理念是汉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提高汉语文综合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将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的追求。因此,要学好汉语文,就必须要有丰厚的文化积累作基础。我们必须树立远大的汉语文教学观,以课堂和课本的汉语文学习为中心,狠抓双基,让学生切实掌握课内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学习技能。同时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把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向广阔的课外天地。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其言语和表象。并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和语言实践中学习汉语文。

总之,“教无定法,各有各法”,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在教改的路上越走越宽,才能更好的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它和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创新改革,勇于探索,持之以恒,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国荣.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推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年17期

[2]吴守起.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之我见[J].教育界,2011年11期

作者:包朝鲁门

上一篇:药剂学案例教学论文下一篇:信息化班级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