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内容整合的药学专业论文

2022-04-22

摘要药学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在医药专业方向应用广泛,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而民族院校的药学英语教学应具有民族特色。针对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与对策,以提高药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教材内容整合的药学专业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教材内容整合的药学专业论文 篇1:

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文章充分阐述了高等院校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目前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的特点,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在研究生专业英语信息化教学方面的优势和实践。高校教师通过课程改革和探索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课程目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培养研究生科技论文阅读、写作和学术交流等能力,使研究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其教学参与度和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学者参与国际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如何培养精通英语和专业技术的行业精英,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成为高等院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是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和电路与系统三个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作为基础英语的延伸,该课程涉及文献查阅、科技文献阅读、学术论文写作/修改/投稿、学术报告等,该课程的学习培养研究生学术英语的运用能力[1-2]。但是,由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研究方向包含了MEMS / NEMS技术、传感器技术、功能材料与器件、集成电路设计、光纤传感与通信、光电检测及应用、激光超快、SoC设计与测试、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教师在教授专业英语课时,还有部分专业必修课同时授课,学生尚未系统地学习完全部的研究方向相关专业知识;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通常包含许多复杂的专业术语、长句、难句,研究生英语基础薄弱就会引起学习积极性差等问题;再加上课时少,教学形式单一,授课内容陈旧等问题,使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受到高度重视。

对于高等院校研究生来说,除了掌握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掌握大量的专业英语词汇,查询和阅读科技文献,并且熟练运用专业英语撰写科技论文、报告和英语学术交流的能力[3],以及与国外公司或同行进行产品设计、生产、交付方式等环节沟通交流的能力。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着力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能力进行科研工作,讲授先进学术思想理念和科技前沿成果,承担起将研究生英语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重任。如何真正发挥研究生专业英语的作用,培养一批具有扎实英语基础、精通专业技术,并服务于科技、军事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高校需要投入更多努力。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中国高等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几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逐渐形成了课前预习、课内消化、课后巩固的信息化教学工具辅助教学模式。

一、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传统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中,教师多使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对于大量科技英语教学内容,学生可能只是一知半解。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研究生没有获得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使专业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对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探索的研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课程目标不明确。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在培养计划中被安排在研一阶段,但在这一阶段,研究生掌握的专业知识较少,知识面较窄,课程目标如果只集中在教材内容的英译汉和专业词汇的背诵上,研究生理解和运用专业英语的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降低了其对理论知识和英语语言学习的兴趣、动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绝大多数专业英语教学是对学习材料的翻译和教师“灌输式”地讲解词汇,这种方式导致研究生被动地学习,有的甚至恐惧或排斥专业英语的学习。此外,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英语涉及学科比较广泛,研究生的英语基础和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在学习专业英语的过程中容易力不从心。

缺乏高质量教学内容。专业英语课程主要授课内容是科技论文阅读及翻译,通过教授一些常用的科技英语,使研究生了解基本词汇,掌握基础语法,单纯的翻译不利于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自学能力;缺乏专业背景知识介绍,缺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加之研究生科技英语基础薄弱,从而导致其对专业英语学习产生很大的抵触情绪;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一门科学前沿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授课教材内容陈旧无法满足新时代高水平人才的培养要求;将专业英语当基础理论课程讲解,以汉语教学为主,使研究生学习专业英语的效果大打折扣。

考核方式无法全面衡量研究生专业英语能力。传统的专业英语期末考核方式陈旧,仍采用“一卷定分数”的考核方式,无法真正体现研究生运用学术英语的能力,这样的考核方式更会抑制研究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

二、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改革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作者结合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教学建议。

明确课程目标,增强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建设。基于研究生的英语基础和专业能力,从大量的科技论文中筛选出学习资源,在有限学时内指导学生实现高效、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作为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该课程要使研究生掌握文獻查阅方法,并能够具备文献阅读和总结能力;通过学术论文写作、修改和投稿等培养,使研究生具备撰写英文学术论文的能力;利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学术报告的事例性教学,培养研究生具备制作海报和进行Oral学术交流的能力。

改进教学模式,采用双语教学和信息化教学模式。鼓励研究生在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过程中尽可能地使用英语,全面提升并锻炼研究生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运用科技英语进行沟通交流。在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需要补充行业发展和科技论文的最新报道,让研究生紧跟科技前沿,增强其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在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针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还要增设各类专题的交流和讨论,课前布置专题内容,让研究生提前搜集相关的英文科技文献并制作PPT,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种方法打破了原有教学中以教师“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的教学模式,能瞬间点燃研究生的学习热情,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均被全面提升。

精心准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大纲,紧跟科技发展前沿,内容浅显易懂,专业词汇量充足。教材内容既要涵盖各个专业的主要研究领域,又能展现科技论文的表达习惯,同时还能体现电子技术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同时,为了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引入学术论文等英文资料作为教学素材,避免授课内容的枯燥乏味,将研究生科研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学术问题进行凝练、归纳和整理,对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的授课内容进行重新调整,如查文献、会议资料、硕博论文、基金、SCI、EI检索(2学时),投稿、改稿(8学时);英文学术论文阅读、写作、文章总结(12学时);模拟国际会议口头报告和张贴报告(讲授2学时,学生讲口头报告和教师点评8学时)。

专业英语的教学不应只侧重翻译,还要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要丰富教学形式,使教学方法更加多元。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如翻转课堂、微课等),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增加与研究生互动的机会,适当增设签到、提问、投票等多种互动环节,调动研究生学习热情,打破课堂沉闷的学习气氛。为强化教学效果并提升研究生实际应用专业英语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工具(如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促使研究生自主学习,形成“做—学—做”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多发问,促进研究生多思考,调动研究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如何运用精讲和泛讲,做到详略得当,采用精讲的方式讲解句式结构、构词法等常用的英语知识,采用泛讲的方式讲解科技论文大意、短语等。

考核方式多元化,更加全面体现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考核方式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最终期末成绩(满分100分)考核包括查阅文献(30分)、写一篇高水平英文文献的摘要(30分)、做一个会议海报(20分)、做一次模拟会议口头报告(20分)。经过一学期32学时的锻炼,研究生在英语基础和专业知识等方面均有所提升,将会更加轻松地进行接下来的两年研究生科研工作。

三、信息化教学工具在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倡导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的学习需要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不断回顾,仅靠每周90分钟的短时课堂学习无法满足需要,因此,要求研究生充分利用课后碎片化时间加强记忆。信息化教学平台用于探索碎片化学习模式为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使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具有以下两点优势。(1)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教师能为研究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学习资源,以此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从而摆脱原有课本学习的束缚。(2)新型教学手段的实施能够营造活跃有趣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研究生使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如手机APP,可以不再受学习时空限制和纸质教材制约,极大地满足了研究生个性化发展和学习的需要。基于互联网教学平台来实现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在于最大程度地实现“教”与“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是一种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连接信息化教学平台智能终端,方便快捷地实现“互联网+”时代的智慧教学管理,使“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个环节都给予师生全新体验。以线下课程为主,结合了签到、课堂在线测试、提交作业、问卷、分组讨论等信息化辅助教学功能,极大地增强了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信息化教學工具辅助教学实施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辅助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为研究生提供积极参与学习专业英语的机会。在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的过程中,使用信息化教学平台作为移动教学工具,提高线上教学的优势。

课前准备环节。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上,教师发布预习任务,要求研究生自主查找和分析资料,为课上展示预习成果做好准备。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教师能够及时了解研究生预习工作的完成情况,并起到督促作用。该环节还可使授课教师提前了解研究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充分了解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对他们在专业课程中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有准确的预判。在此基础上,教师按照教学目标的设定,适当地调节教学内容和模式,灵活地调整相应的配套教学计划并开展教学。借助信息化平台,教师能够完成的内容包括课程材料的完整发布、课堂在线检测、作业提交、学习任务追踪和通知发布等。为更好地改善研究生课程体验和参与度,授课教师有针对性地增添了多个环节,如发起学生翻转课堂及视频评比、适时发布课程要点或推送学术界最新科研或技术创新报告视频等。过程性评价考核将以平台的各项统计数据为重要参考依据。

课上环节。研究生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签到进入课堂。教师根据统计结果不但能够准确了解研究生的出勤情况,而且能及时反馈研究生前一堂课的上课状态。每章教学内容结束后,教师设计并发布在线测试题,可实时统计答题情况,依据研究生在线测试答题结果,了解研究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课程进度和教学方法。一旦发现研究生在某一知识点上有疑惑或不足,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利用发布作业和分组讨论等功能,帮助研究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教师利用投票功能评选最佳小组或个人,这样的教学环节能够强烈地激发研究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实现良性竞争和有效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信息化教学平台上发布的课程内容,有不懂之处或有疑问的地方,研究生可以进行标记并发问,教师随堂答疑解惑。

课后反馈环节。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信息化教学工具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可以对研究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和实践情况,进一步调整之后的教学计划。教师要将课前和课上的教学效果达成度作对比分析,通过整理课程中研究生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工具所反馈的数据,综合剖析每节课分项考查的成绩。

如何整合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已有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性、综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国际化视野,为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主要强调课前沟通与准备、课上互联网与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后综合反馈。文章根据高等院校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特点以及研究生科研与就业方向,明确教学目标,实现双语教学,并精心选择了紧跟科技发展前沿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因材施教并引入各类专题讨论,充分调动研究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同时还采用翻转课堂、微课等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改变“灌输式”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将枯燥的专业词汇与深奥的专业知识结合演变成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升了研究生学习科技英语的主动性和运用专业英语进行学术沟通交流的能力,真正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殷树娟.浅谈集成电路类专业英语课程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7(18):102.

[2]  王佳,胡小英,张玉虹,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分阶段教学方法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9):223.

[3]  雷英杰,朱涛,丁玫,等.支架式策略在药学研究生英文文献综述写作教学的应用[J].中国轻工教育,2019(1):63.

■ 编辑∕丁俊玲

作者:李蕾

教材内容整合的药学专业论文 篇2:

民族院校药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药学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在医药专业方向应用广泛,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而民族院校的药学英语教学应具有民族特色。针对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与对策,以提高药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 民族院校;药学英语;教学方法;教材;多媒体教学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harmaceutical English Tea-ching in Colleges for Nationalities//ZHOU Li, PENG Lingjun

Key words ethnic colleges; pharmaceutical English;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material; multimedia teaching

1 前言

对药学类专业而言,药学英语是一门辅助性质的学科,在医药学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济全球化也对药学类师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掌握药学英语的写作特点,积累专业词汇,熟练利用工具书,熟练阅读外文文献,这已经渐渐成为药学类专业学生的一项基本要求。民族药学逐渐成为民族类院校的特色专业,药学英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通过药学专业英语的学习,药学专业类学生不仅可以整合公共英语知识,改善语言结构,而且可以扩展专业知识,提高参考外国文献的能力,增强撰写科学论文的能力,从而增强科研能力。

但民族院校开设药学英语课程存在一系列的挑战。例如,由于学生组成的特殊性,要求授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同时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这就对师生及授课内容提出较大的挑战。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药学英语课程对教学的要求比较高,因为不仅需要英语教学,还需要药学专业知识作为支撑。如何将英语和药学两个专业范畴的共性糅合成药学英语课程的个性,如何找到课程教学的平衡点,等等,带给授课教师一定的考验。虽然在药学英语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前设有为期两年的通用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夯实语言基础的先导课程,但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认为药学英语课文专业生词太多,阅读难度较大,想学好却心有余而力不足,課堂积极性不高。这种客观现象也督促民族院校加强药学英语课程教学建设。

综上所述,本文将从学校重视程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基础及主观能动性等方面对药学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对解决问题提出可行的建议。

2 民族院校药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民族院校对开设的药学英语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药学、药物制剂、药物分析等药学类专业在各大高校药学院均会开设,民族院校的药学院也不会例外,但所有专业均使用同一本没有针对性、只含有药学笼统内容的专业英语教材。例如,药物分析专业等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英语词汇有比较大的差别。同时,教材的内容也不够丰富,没有很好地体现民族院校的教学特色。更重要的是,药学英语课程在不同专业的学时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时数相比安排得少些,这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这门课不是很重要”的错觉,学生态度上的重视没有真正落实到课程学习中,最后这门课的学习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也就决定了教师对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

目前,国内各高校药学英语课程普遍选用的教材主要涵盖药品说明书、药典、药物安全性、新药研发、临床药学等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忽视不同专业的差异性的现象,从而使得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药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吃力的现象,进而排斥这门课程的学习。

药学英语专业教师缺乏,教学方法有待创新提高  对于药学英语课程,在国内院校,尤其是民族院校,专业级的语言和专业知识的储备都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笔者认为现阶段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部分药学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虽然能够达到熟练运用,但并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英语语言教学方面的培训,多数虽然拥有药学专业知识,却难以胜任英语教学工作,教课有难度,学生听课也有困难,教学效果难免不尽如人意;二是专业的英语教师又没有掌握系统深入的药学知识,所谓术业有专攻,没有专业知识的指导,备课存在一定困难,传道解惑时也有一定挑战。

药学英语课程是将基础英语作为前提的专业基础课程,而其中的特殊性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和教学因素变得无比棘手,也就导致药学专业英语这门课程的“专业”与“英语”无法真正结合,或者说两者结合存在较大的难度与挑战。这就不可避免地让师生不满意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降低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对药学英语专业课程的良性发展不利,这就使得这门课程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

同时,在药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缺乏英语教学培训的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通常是像大学通用英语教学那样的方式,即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或者直接沿用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如教读单词、讲语法等。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时并没有将学生听说写译能力的培养放在同等位置,像这种类似于小初高的英语教学模式显然是不适用于大学教学的,也就间接导致目前国内药学英语教学形式单一。这也从侧面展现出一种现象:教师没有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没有充分使用数据库以及互联网资源。虽然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但若对教学方法加之创新,必然会有所改善。

民族类院校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兴趣难以提高  民族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弱,学生自律性不够,学习习惯没有培养好,对英语学习有畏难情绪,再加上药学英语教材中的专业单词词汇量大、句子结构复杂、课文篇幅长等特点,这些困难综合在一起,导致大多数学生兴趣不高,课堂反应冷淡。目前,各大高校药学英语课程选用的教材内容主要侧重于药品说明书、药典、药物安全性、临床药学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忽视不同专业差异性的现象,如针对药物分析等不同专业可能用到的轻微差异的英文词汇。同时,教材的内容也不够丰富,并没有体现民族院校的教学特色。更重要的是这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开设时,不同专业设置了不同的课时,这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这门课不是很重要”的错觉,课程得不到重视,学生学习效果较差。

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不足,过级目标影响学习动力  目前,我国高校将英语四、六级作为大学英语水平考核指标,除了将425分作为四、六级合格线外,还会增设其他数值的分数线,作为大学生毕业的指标之一。院校学生多数存在将通过英语四、六级作为英语学习终极目标的问题,甚至会出现刻意刷分的行为。这种过度追求分数的行为很容易使高校学生比起如何学习英语而言更加注重如何通过应试考试,也会进一步导致学生重视基础英语课程的学习而忽视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对应到药学类专业学生群体,他们被过级目标蒙蔽双眼而无法正确认识药学英语课程学习的意义,即存在缺乏或丧失学习药学英语的主观能动性的问题。这是药学英语课程教学现状的症候所在,也是调查中绝大部分学生对药学英语这门课程的态度认真,实际效果却不好的原因之一。

3 解决民族院校药学英语教学问题的对策

精选教材,增加学时,提高重视  药学英语课程教学面向的主体是药学类专业学生,他们通过教材学习课程,授课教师通过学生检验授课效果,因此,教材的难易程度、实用程度、与专业的关联程度以及是否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药学英语课程教材的选择合理,课程就更加适用于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和学习效果就会更上一层楼。

教材内容难度较大,不利于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学习药学英语课程,易使其产生畏难情绪,进而排斥学习,影响授课效果。因此,选择教材应根据学生的普遍英语水平的实际情况来择优选择,而且授课内容应注重难易度的平衡,让所有學生能在上课过程中听懂并产生兴趣。这就使得授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难易分配,不能一味地讲授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而使得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也不能一味地讲授容易的知识点,而使得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感到乏味,缺少学习兴趣。

对于药学英语课程教学设置的学时数,各药学类专业应统一,并要设置充足的学时,既能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点,又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学生对药学英语课程的重视程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不同专业的针对性应略有差异。药学类不同专业的药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应与本专业培养方案、目标、领域及就业方向等方面紧密结合,重点讲述与本专业相关的药学英语范畴,其他专业内容略有涉猎,使学生对药学英语有较宏观的认识。必要时可以在参考药学英语通用教材的基础上自行编写教材,甚至可以根据民族院校开设药学类专业所具有的民族药学特色,选取民族药学专业领域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献编入教材,在突出民族药学特色的同时,达到课程贴近学生、提高学生兴趣的目的。在教材编写中还要兼顾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基础较弱的现象,注意控制词汇和内容的难易程度。

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最大动力。学生对药学专业英语的学习不仅仅只是学习表面的专业词汇和翻译大量的文献,更应该专注于课程的内容。但晦涩难懂的内容加上单一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使他们因为课程的枯燥而失去学习的动力,进而失去对本课程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活跃课堂气氛,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明确本门课程开设的目的与学习内容,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深入学习。同时,掌握专业英语有利于学生未来就业,教师也可以从这方面切入进行教学,引起学生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自觉地形成学习欲望和动力。具体的做法包括增加阅读英文文献,撰写英文摘要,翻译日常能见到的药品说明书等。此外,学校的相关教学部门也应了解各专业实际应用的需求,提供符合需求的书籍和教学大纲,因材施教,明确教师教学目标。

改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由于药学英语包含大量专业名词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学生应该立足于熟练掌握相关药学专业知识及其专有名词,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另外,随着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各学科教学实践中的广泛运用,教师可以运用图文结合等方式,通过画面、声音等方式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识记相关专有名词,提高专业语言的学习质量。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提前做好教学设计,让学生熟悉课堂任务,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师生互动环节,教师为调节气氛,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趣味性活动。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还应布置相应的活动任务或者作业练习来巩固课堂教学,通过课后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在交流、写作、专业论文翻译等方面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课堂表现对教学进度进行实时调整,有重点有目的地讲解,切不可随性而发。

培养学生学习自律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由于长期传统授课模式的影响,大多数学生被动教收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已然成为一种习惯,而主观能动性是学习最主要的动力来源,是学生学习中自觉、主动性的态度体现,促进学生在意识的驱动下有目的地进行自愿学习。然而,当代大学生中少有具备此态度的学生。大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强,将会给其未来发展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影响。所以应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好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探索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此外,学生主动思考,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给予积极反馈,在提高自身专业英语学习效率的同时,也能很好地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林玲.高等医药院校药学英语教学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0(8):190-191

[2]吉日木巴图,策力木格.关于民族医药院校开设药学英语课程的思考[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4(S2):887-889.

[3]王旭华.高职院校药学英语创新教学模式探析: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0):134-136.

[4]都建颖.专门用途英语的批判性探索:中国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几个概念问题与争议[J].外国语文,2011(2):123-127.

[5]陈菁,史志祥,张宇辉,等.促进基础英语向专业英语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以药学英语为例[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4(1):191-193.

作者:周莉 彭铃钧

教材内容整合的药学专业论文 篇3:

ESP视角下医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和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复合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许多医学院专业院校对大学英语教育进行改革。文章以蚌埠医学院医学专业英语改革为例,从教材的制定与选取、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实施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出发,对ESP教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给予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如增加授课时数,充实师资力量,规范教材选取,开发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等,以促进我校的医学专业英语改革进程。

关键词:ESP;医学英语;课程体系;自主学习;评价体系

隨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各界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医学,作为一门发展迅速、与国际密切接轨的学科,受到了各方重视。而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也是国际间交往和进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英语在医学专业发展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医学院校的教育目的不仅是培养高等专业技术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2010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就已经明确提出要“坚持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1]要求医学院校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方式,要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来全面指导教学工作。

一、专门用途英语的国内外发展

大学英语教育应顺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从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简称EGP)教育逐步转变为学术英语,或称专业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简称ESP)教育。20世纪60年代,Hallidya、Mcintosh和Strevens首次提出了ESP这一概念。其后,于20世纪70年代末,Machkay & Mountford编著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ESP专著。80年代末,Hutchinson & Waters提出了ESP的教学方法;Strevens也详细论述了ESP的四个根本特征和两个可变特征[2];Dudley-Evans & St. John则提出了ESP的教学目的,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扩展和修改[3]。虽然不同学者对于ESP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但是他们都一致认同,专门用途英语与特定的职业有关,必须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和特定需求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而我国学者对于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相应较晚,虽然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杨惠中教授就已经在发表的论文中介绍了ESP的概念及其国内外发展,但是直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急需大量外语人才,同时也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ESP教学研究才得以全面复苏发展。ESP教育近年来在我国呼声很高,尤其是复旦大学的蔡基刚教授,他在给《光明日报》的一篇文章中指出,2014年国际英孚教育公布了全球成人英语熟练度指标报告,报告中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的英语熟练度分值明显弱于日本、韩国,甚至越南等国家。他得出结论,中国的高校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无法适应国家的国际化战略需求。因此,高校英语教学应该做出重要转型,把教学内容定位为专门用途的英语教学,以期培养出具有国际化人才素质的大学优秀毕业生。[4]

二、蚌埠医学院医学英语课程体系

(一)以通用英语教学为基础,全力发展医学专业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课程根据教学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类别: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和通识教育类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Education)。[5]不同层次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本校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模块,并确定各课程所占的比例。

医学英语是专业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教学是以英语的实际使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作为医学专业院校,蚌埠医学院以培養临床医学、护理、检验、影像、预防、药学等高端专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开展通用英语课程,从听、说、读、写、译各方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基本应用能力。同时,对高年级在校学生进行专业医学英语的教育。通过不断发展,学院的医学英语已形成特有的课程体系。学院制定了非常明确的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即学生能为将来进一步的深造或参加工作后专业知识的自学打下语言方面的基础,最终能以英语为工具,自由阅读专业文献,进行国际间的交流,顺利获得专业所需的外文知识。这一目标既符合教育国际化的要求,也符合社会的需求和学生自身的需求。我校的专业英语教育相较于大学通用英语的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课程设置上,学院领导除了安排阅读、口语表达的课程之外,更将文献翻译和学术写作纳入教学内容,成为教学的侧重点。

我校在前四个学期为所有的学生设置大学通用英语的学习,助力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笔试及口试。在学生的通用英语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于五、六两个学期开设医学专业英语的学习。以这种方式设置英语课程,使学生掌握通用英语的各种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让入校新生了解医学英语,增加学生对医学英语的学习兴趣,重视医学英语的实用功能。

(二)优化专业英语师资力量

Dudley-Evans和St. John认为,一名合格的专业英语教师需要充当五种角色:合格的英语教师;合格的课程设计者和教学资料提供者;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合作伙伴;合格的教学研究人员;优秀的评估者。[3]由此可见,专业英语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教师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目前,我校专业英语教师团队职称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专业英语团队的教师积极参与专业英语的项目实践活动,积极申报相关课题并撰写论文,并成功申报多个相关课题,在省级期刊上发表多篇相关论文;经常申请参加相关会议,并与与会相关人员深入探讨专业英语教学的相关问题;积极争取自学进修的机会,广泛阅读与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相关的文献,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总结各方经验教训,并在实践当中加以取舍和运用;专业英语教学研究组经常进行集体备课,同行之间互相进行经验交流,资源共享。

(三)重视教材建设

教材在各教学环节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6]医学专业英语教材应考虑到语言和医学专业的有机结合,考虑到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应强调其思想性、实用性、专业性和趣味性。有些语言学家提出了应以“需求分析”作为评价教材的标准,他们认为教材应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和学习目的等方面的需求,教材的编写要始终围绕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7]

目前我校针对临床、口腔、麻醉、影像、护理专业开设医学英语课程,在教材的选取上注重针对性、系统性及与通用英语的衔接性。教材内容细化了医学各专业,其内容更丰富,选材更专业权威,知识面更加广泛。

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英语(临床医学)》教材改变之前教材内容太笼统的通病,此套教材在总述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人体的九大系统,把医学专业知识和英语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其中每个单元都有两篇文章(Text A和Text B),Text A的选材专业性比较强,比较有深度;而为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Text B的选材灵活,都是与医学有关的人文、历史、人物、社会等等,文章富有哲理,具有很强的思辨性,提高了即将走上医务工作岗位的学生的专业服务意识。在课后练习中编排了广受欢迎的criss-cross(填词游戏),使课堂充满了知识性与趣味性。

《实用护理英语》内容丰富实用,每个单元的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对话,课文和阅读材料(两篇)。其内容编写立足于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之前专业英语即专业阅读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听、说、读、写、译等各种能力的培养寓于教材内容之中,不仅许多大专院校将之作为高等护理教育的教材来使用,也有很多有志于提高自身英语水平的临床护理人员将其作为自己的自修教材。

(四)开展合作教学模式,建立综合教学评价体系

Dudley-Evans指出,专业英语教学与普通英语教学是不同的,因为专业英语教学的对象有两个普遍的特点:他们都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并且有某个专业内学习和工作的经验和认知能力。[8]因此,在专业英语的教学当中,不管教师是否具有该专业的知识,专业英语教学都应以任务为主。

我校一直都比较重视英语教学,并且注重英语教学的延续性,然而以往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传统,着重医学词汇中词根词缀的讲解及医学文献阅读与写作知识的输入;评价机制采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

因此,我校进行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采用了新的项目式学习和合作式教学模式;并在期末采取项目评价和课程评价相结合的科学教学评价体系,给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1. 项目式学习首先需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来确定学习目标。教师首先以大班为单位,建立自媒体群(QQ群或者微信群)。虽然仍然是大班教学,但是在学期初,任课教师就把一个大班的学生平均分成若干小组,并把各小组称为合作小组并编号。教师在每次上课之前,都要针对下次课的内容提前给各合作小组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并在课堂上予以展示。这些作业的形式可以是电子幻灯片(PPT)、口头陈述报告(presentation)、角色扮演的小短剧(role play),甚至还可以是音频、视频等。项目活动结束后,要把项目的分工、各种准备材料等汇总上交留底,作为期末学生评价的参考。多种形式的项目展示,不仅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此教学模式受到学校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并得到专家认可,2017年该医学英语教学团队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 David & West指出,专业英语教学中主要有三种基本测试形式:定位测试,学业测试和能力测试。[9]教学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依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手段,对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判断的过程。[10]客观且全面的教学评价,不仅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可以对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予以预测。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体就是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就是期末考试的成绩,学生的平时表现如何,并不能通过最后的考试成绩进行完整的体现。我校对教学评价进行全面改革,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完善评价机制的客观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学生的期末教学评价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反映了整个学期整个合作小组的总体表现,包括课堂表现、合作学习等方面。这其中又体现了教学评价机制中的又一个亮点,就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往的教学评价主体单一,只有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而教改过后,学生也成为了评价主体,包括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小组自评和小组互评。教师从旁记录并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价。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这一块占到最终成绩的40%。二是期末考试的成绩,即期末的闭卷考试,考试内容包括听力,医学词汇构词法、阅读理解、翻译和作文,这一部分占最后总成绩的60%。把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结合起来,就是学生的最终成绩。这种综合的多元性评价机制,兼顾到了学生方方面面的表现,是学生真实综合能力的体现。

三、对蚌埠医学院医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模式的几点思考

虽然自2009年以来,我校的专业英语课程改革已经顺利进行了近8年的时间,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改革中仍然存在着众多问题。

首先,医学专业英语的总学时量比较少,一个学期仅为51学时。而在这有限的学时当中,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各种技能,尤其是听说训练,作为培养学生在医学情境下的交际能力的医用听说课,每学期课时数仅为4。语言最基本的作用就是交流,这一课时数远远达不到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目标的需求,也达不到学生的需求。因此,笔者建议适当地增加医学专业英语的总课时量,以满足社会、行业和学生等各方的需求。

其次,就师资力量而言,医学英语教学团队中成员大多缺乏医学教育背景。医学知识的储备不足,使教师的教授过程具有一定局限性。尽管专业英语任课教师已意识到医学背景知识在授课中的重要性,但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没有额外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教授医学专业英语课程,对大部分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且由于教师资源的匮乏,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都是大班教学;其效果明显低于小班教学。

针对师资力量薄弱及医学专业知识不足这一现状,我校应对医学英语专业教师积极进行校本培训,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与医学专业教师互相听课评课,进行教学反思,开展行动研究,通过交互式学习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升自我素质;邀请相关ESP专家进行师资培训,对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每年选派教师访学研究,加强师资培训。

第三,由于系统性教材和教师资源的匮乏,无法做到针对不同专业开设不同的专业英语教学。虽然现在市面上已经有不同的专业英语教材,如《口腔医学专业英语》《预防专业英语》等,但是无法正规化、系列化,也使学院在教材的选取上存在了一定的难度。

第四,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质的变化。传统的课堂教育当中,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teach-dominated spoon-feeding),在新型的教学模式——项目式学习中,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student-centered heuristics)。为了能够把教师从繁琐的传授知识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行个性化教学,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11],笔者建议可以进一步深化教学模式,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有效资源,加强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师生网上交流互动。

最后,期末考试的形式还可以更加多样化,可以添加英语情景的口语测试,或者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用英文写一些医学应用文,如病历、出院小结等。让学生可以活学活用,避免学生临时抱佛脚来通过考试,让他们把英语学习当成一种日常习惯,能真正的学有所得。

四、结束语

本文是在国家的宏教育观理论指导下,以创新理论为指引,对蚌埠医学院的医学专业教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ESP教学是以专业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技能训练,是通用英语课程的延伸[12]。医学院校选择ESP教学符合国家发展对医学院校提出的新的目标和新的要求,可以促进医学院校的人才发展计划。大学英语改革势在必行,面对ESP改革中出现的更高要求和问题,只要大学英语教师愿意转变思想,肯于吃苦,这一过程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

[2]Strevens,1988. ESP after twenty years: A re-appraisal. In M. Tickoo(Ed.),ESP: State of the Art(pp.1-13).Singapore: SEAMEO Regional Centre.

[3]Dudley-Evans T, S John M.J. 1998. Developments in ESP: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M].Cambridge: C.U.P.

[4]蔡基刚.英语能力明显弱于他国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必须转型[N].光明日报,2015年2月3日.

[5]蔡基刚.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文件的制定与说明[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4):1-9.

[6]莫再树.专业英语教材建设:问题与对策[J].外语界,2003,96(4):66-71.

[7]Hutchinson T &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8]Dudley-Evans T and John M J S. The Development in ESP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9]馮瑗.外语教育技术初建背景下高校外语课程的机遇与挑战[J].外语电化教学,2014(1):78-79.

[10]柏美平.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ESP课程改革研究——以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福建:闽南师范大学,2016:55.

[11]Davies,D. 2001. Language for Specific Purposes Assessment Criteria [J].Language Testing(02).

[12]李放,魏新丽.提高医学生专业英语翻译水平之教学技巧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8):136-138.

作者:张海燕 权继振 郭书法

上一篇:高校专业群建设机电技术论文下一篇:临床护理路径中外科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