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职业危害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2024-04-28

抗肿瘤药物职业危害风险管理研究论文(共9篇)

篇1:抗肿瘤药物职业危害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抗肿瘤药物职业危害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是通过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分析风险,从而有效地控制风险,用最经济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最佳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1]。随着抗肿瘤药物应用量的不断增长及国家对抗肿瘤药物的应用管理越来越规范,各级医院陆续将各科室抗肿瘤药物集中至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进行配制,以减少对临床医务人员的职业伤害。此举虽然减少了病房护士接触化疗药物的机会,但对PIVAS调配人员而言,每天接触大量不同种类的抗肿瘤药物,参与排药、混合调配、审核等人员也不可避免地接触其中,职业暴露风险大为增加[2]。为了保护PIVAS人员的健康,增加防护意识,我们运用风险管理方法来减少PIVAS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危害。

1风险管理

1.1风险识别

在集中调配抗肿瘤药物前的准备阶段,由护士长、药学岗长、科室骨干及肿瘤护理小组、感控科核心成员组成风险控制小组,对所有涉及的相关人员进行访谈,并使用肿瘤护理小组提供的职业防护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调研,了解PIVAS人员防护知识掌握情况及需求。同时查询相关资料文献,采用“头脑风暴法”,讨论分析PIVAS抗肿瘤药物接触的所有环节,查找可能发生危害的部位。1.1.1识别抗肿瘤药物的危害相关研究发现,抗肿瘤药物可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体内,导致脱发、月经失调、口腔溃疡等现象产生[3]。接触时间长短、抗肿瘤药物的类型及剂量大小与产生的危害程度有关[4]。抗肿瘤药物一旦发生溢出,处理不当将直接对操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1.1.2识别风险环节(1)抗肿瘤药品进入PIVAS:抗肿瘤药品由厂家生产,经流通经营渠道送至医院,存放库房等环节,终端运送至PIVAS进行使用。在运输、贮藏等环节均有可能发生药品破损。如果接触药品的人员在这些过程中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尤其是在打开外包装发现药品破碎时,可直至导致工作人员吸入粉尘或被液体药物污染,导致职业暴露风险。虽然储运中产生危害的可能性比较小,却不容忽视。(2)抗肿瘤药品存放:抗肿瘤药品进入PIVAS后,需要按照药品的性质要求进行贮藏,药瓶表面可能残留部分粉尘,这与药物生产过程有关。因此,在抗肿瘤药物的贮藏保管环节中,若药品保管不当,未封闭贮存而长期暴露于敞开环境中,也存在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3)排药核对:在排药、核对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可避免地接触药瓶,许多PIVAS人员的危险防护意识较差,尤其处于上述岗位人员,有些甚至徒手操作[5]。若未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不小心打碎药瓶,将直接造成呼吸道和皮肤的伤害。(4)抗肿瘤药物调配:调配过程中最容易发生抗肿瘤药物的溢出。针头从西林瓶拔出时,使用针头、针筒转移药物时,打开安瓿,从针管中排气,针管中药物过多(大于容积3/4)时,很容易造成药物喷溅或外泄溢出[6]。而在安瓿打开及注射器扎入输液袋口加入药液时,易发生利器伤害而导致职业暴露风险。(5)成品核对:仓内配制完毕的抗肿瘤输液需封入密封袋内,密封袋的包装均由仓内调配人员在每袋输液调配完毕时封袋,再放入药筐中传出仓外核对,此时接触密封袋和药框的手套上可能携带残余的抗肿瘤药物,若仓外核对者防护措施不到位,亦可能直接导致暴露污染。(6)抗肿瘤药物的输液打包运输至病区:核对完毕的输液,由专人负责打包封箱运送至病区,此环节操作人员若未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也有可能象上述环节同样的原因导致暴露污染。(7)清场和清洁消毒环节:抗肿瘤药物调配完毕30min方可进行清场工作,配药仓内外各个有可能接触抗肿瘤药的角落都可能存在药物残留污染,往往重视仓内的清场工作,却对仓外的环境清场意识不足。(8)抗肿瘤垃圾处理环节:在上述的每一个环节中都会产生和抗肿瘤物品相关的垃圾,而国内普遍的“指南”只规范了仓内配药过程中产生的抗肿瘤垃圾的处理,《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及《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只提及医疗垃圾的处理,未具体提及关于抗肿瘤垃圾的特殊处理要求。因此,在处理垃圾的过程中,若处理人员没有较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相应的防护措施,发生垃圾处置不当、垃圾袋破损等情况,均可能导致职业暴露危害。(9)仪器维护:仪器维护人员多为仪器厂家或院内设备维护人员,对于抗肿瘤药物的危害及防护知识缺乏,往往不进行防护就作业,而仪器内面无法清洁部位,如生物柜排风管道即可能存在药物残留,易导致职业暴露危害。

1.2风险评估

以上9个环节,运用风险管理工具—FMEA风险指数评估系统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职业暴露风险发生的频度、严重度和风险可侦测度(风险易被发现的可能性)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计算:风险指数RPN值(riskprioritynumber)=发生频率(O)×严重度(S)×可侦测度(D),即RPN=O×S×D,确认风险指数大小,风险指数RPN越高,说明风险水平越高(见表1)。根据表1,风险控制小组人员讨论打分,记录每项均分,再计算风险指数,针对风险识别到的9个环节进行了风险评估,见表2。

1.3制定调配管理规范

针对各风险环节的分析评测,发现调配过程为风险评估指数最高的环节,因此重点加强调配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制定了相应的防护、操作规范,并且制订了药品发生溢出时的处理规范。严格按照《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进行操作与防护,更加注重细节管理。1.3.1保证调配环境安全抗肿瘤药物调配必须在细胞毒药物调配专用的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操作前确保仓内温度≤18℃,同时还需保证调配仓压力稳定,要求配药人员入仓前检查温度及压力,确保参数在正常范围内方可入仓操作。生物安全柜每季度进行检测,按要求定期更换滤过器,确保运行状态良好,以防止药物外泄。1.3.2抗肿瘤药调配人员资质管理调配抗肿瘤药物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评估及专门培训,必须有充分的自我防护意识、熟练的药物调配技术及经验,经考核认证合格后方可从事抗肿瘤药物调配。1.3.3备齐完善的防护用物严格按防护要求备齐防护用物,包括一次性防护衣、双层无粉乳胶手套(中间加一层PE薄膜手套)、N95口罩、防护眼镜。并在调配间内备好无菌橡胶手套,要求操作中每30分钟更换一次橡胶手套。操作台上铺一次性一面防渗透、一面可吸收的垫巾,使用带鲁尔接口的螺口注射器,另备利器盒、封口袋、溢出处理箱等。1.3.4细化操作动作,提高安全操作水平人工调配要求:每次操作前首先旋紧针头,以避免注射器乳头与针头脱落分离导致药液溢出。操作中尽量避免排气动作,若必须进行排气,用单手回套针帽的方法,套上护针帽后再进行排气,以防止排气过程中药液溢出。调配西林瓶药物时,操作中使用负压抽吸技术,进针时西林瓶应与针筒呈45°角,针头洞斜面向上,稍用力进针。一旦针头穿过橡皮塞后立即使针头和针筒呈垂直状态[7]。此动作可减少针头拔出时的药液喷溅溢出,同时在整个抽吸药液过程中始终保持瓶内负压,以减少药物喷溅。调配安瓿药品时,用纱布包裹安瓿,反向向对侧打开安瓿以避免药物向操作者方向喷溅。操作完毕用酒精棉片及时清除输液袋口残余药液,避免对仓外人员以及病区护士的危害。1.3.5操作后垃圾处理每调配完毕一袋输液,立即将空西林瓶弃入操作台内的利器盒内;安瓿瓶装入厚密封袋内封口后弃入利器盒内;注射器不必卸下针头,整体直接弃入利器盒内;其余所有用物除印章及笔以外,一律直接弃入利器盒中;垫巾由四周向中间卷起包裹后弃入利器盒内。所有药物调配完毕将利器盒完全封闭,从生物柜内取出后直接放入双层医疗垃圾袋中,同时脱下外层橡胶手套及防护服弃入垃圾袋中。防护服脱下时需注意不要用手接触防护服的外面,用内面包裹外面后脱下弃去。将两层垃圾袋逐层扎好从指定的传递窗传出,保证出仓垃圾袋完好,必要时外层加套垃圾袋,防止污染仓外人员。1.3.6发生溢出事件的处理(1)药物喷溅溢出于垫巾上的处理:对于调配过程中,发生药物喷溅溢出至垫巾上时,将污染垫巾由四周向中间卷起包裹后弃入利器盒,立即更换新的垫巾继续进行调配工作。除此以外的溢出事件一律按照溢出事件处理流程办理。(2)溢出事件处理:对于所有的溢出事件,首先应确定为大溢出或小溢出事件,再进行处理。国内常规是按照污染量进行区分,宜遵循ISOPP建议,根据污染面积大小区分,避免小剂量药物在泼洒后可能造成的.较大面积污染。在调配仓内和摆药控制区均设置了溢出处理箱,箱内包括两付乳胶手套、护镜、N95口罩、胶带(标识污染面积)、吸附剂、塑料背面吸水垫、一次性毛巾及至少2只厚医疗垃圾袋、收集玻璃碎片的一次性刷子及利器盒。张贴了抗肿瘤药物溢出处理流程并配图说明,包括了11个步骤:①保持冷静;②按SOP操作;③穿防护服;④封闭污染环境,设置警示标志;⑤选用合适的方法清理;⑥二步清洁;⑦清理的废弃物丢弃在专用医疗垃圾袋;⑧防护服丢弃在专用医疗垃圾袋中;⑨仔细冲洗身体;⑩医生检查;輥輯訛记录。一旦发生溢出事件,只需根据流程操作应对处理。溢出处摆放警示牌,并用胶带围圈标识,严禁其他人员接近和扩大污染。溢出处理工作应首先从污染边界开始,逐渐向污染中心进行,以避免污染扩大。

1.4风险监控与系统管理

1.4.1建立职业暴露风险管控小组,并建立监督机制药学部、护理部、感染控制科,实施风险管理监督。由PIVAS护士长、药学岗长及科室骨干组成风险管理质控小组,定期检查各项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讨论现存及潜在风险,按照PDCA的程序进行持续管控。1.4.2建立培训考核制度相关科室定期对所有人员进行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与考核,包括药师、护士、实习生、后勤维修人员等,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方面,新进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认证考核后方可从事抗肿瘤药物调配。1.4.3防护要求制度化制定防护操作规范,要求所有人员在可能接触抗肿瘤药品的所有环节,必须戴橡胶手套,一次性口罩,一次性发帽。操作中动作轻柔,防止打碎药品导致职业暴露危害。1.4.4强化职业暴露后的支持系统,建立人员健康档案每年为工作人员进行体检,包括血常规、胸部X片、B超等,发生溢出或外泄事件直接导致皮肤或眼睛污染时,立刻进行检查,登记在溢出事件登记本上,同时上报保健科备案,并给予人文关怀。抗肿瘤药物调配岗位实行轮班制。对于怀孕、哺乳人员调离PIVAS岗位[8]。1.4.5建立反馈机制定期收集操作人员对于职业防护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听取反馈意见,做好持续改进工作。

2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风险管理应用前后风险指数(RPN)对比,均数比较应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描述,改进前后效果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效果评价

我院PIVAS在集中调配抗肿瘤药物工作准备阶段即开始进行了风险管理,开展集中调配抗肿瘤药物工作以来,未发生一起和抗肿瘤药物相关的职业伤害事件,也未发生过与抗肿瘤药物相关的环境污染事件。3.1风险指数RPN值比较应用风险管理进行风险控制前及控制后6个月,计算风险指数RPN值并进行比较,见表2。结果显示应用风险管理后,PIVAS人员对于风险及风险环节有了正确认识,主动在各个风险环节采取正确防护手段,主动防护意识明显增强,评估出的风险指数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对抗肿瘤药物危害及防护知识认知率比较开展抗肿瘤药物集中调配工作前及风险管理实施后6个月,对PIVAS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问卷调查,内容为专项知识5个方面,并统计每项内容答题正确率,见表3。结果显示,所有人员对抗肿瘤药物危害认知率和防护知识的认知率等明显提高,能做到主动缜密防护及规范调配操作,与应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讨论

4.1本研究认为,风险管理可以增强操作人员的主动防护意识,而防护意识不足主要来源于对风险的认识不足。包健安等[5]对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的研究显示,抗肿瘤药物对环境的影响随着PIVAS运行年限的增长,污染有自仓内向仓外扩散的趋势,且越来越严重,其结果和人员的防护意识不足及思想松懈明显相关。通过运用风险管理,通过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可以明显提高PIVAS人员对抗肿瘤药物危害的认知率,提高其对每个工作风险环节的主动防范意识,让每个人都能够主动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正确的应用防护用品,按规范标准进行调配操作。4.2通过长效的风险监控与系统管理,可以强化操作人员对抗肿瘤药物危害的风险认知,并对风险事件进行有效监管,对于人员的调度排班有明确的制度,有效地降低了抗肿瘤药物对接触人员的职业危害,保护了PIVAS的工作环境及操作人员的健康,可减少因职业危害所导致的经济损失。4.3风险管理的运用,调动了PIVAS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风险识别、评估、制定实施对策以及风险监控与系统管理多个方面,学会了风险管理的方法及管理工具的运用,树立预防为先意识,风险发生前做好评估并正确应对,使之有效降低风险程度。4.4随着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与调配量的不断增加,调配人员职业暴露风险日益增大,应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5]。虽然进行了风险管理,操作人员的职业暴露仍然存在,难免受到职业伤害,希望PIVAS管理部门能够制定统一的风险管理标准,提高防护要求,增加经费投入,比如增加自动调配装置,在PIVAS内建立缓冲区域,在风险环节增加防护设施等,以减少PIVAS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

参考文献

[1]李钧,李志宁.药品质量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

[2]HuangYW,JianL,ZhangMB,etal.AninvestigationofoxidativeDNAdamageinpharmacytechniciansex-posedtoantineoplasticdrugsintwoChinesehospitalsusingtheurinary8-OHdGassay[J].BES,,25(1):109-16.

[3]胡连英,梁素芳,林杏连.抗肿瘤药物对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4(11):19-20.

[4]张丽芹.抗肿瘤药物的危害及接触人员的防护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3(8):141.

[5]包健安,沈国荣,缪丽燕,等.多中心PIVAS集中调配人员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评估[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36(9):701-6.

[6]胡雁,陆箴琦.实用肿瘤护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58.

[7]范静,王国全,翟红岩,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化疗药物集中配制的管理[J].护理学杂志,,24(3):19-20.

[8]施欢欢,程芳,王薇.浙江省护士化疗职业暴露自我防护风险矩阵的构建与分析[J].护理研究,,27(10):3192-5.

篇2:抗肿瘤药物职业危害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来源:创新医学网

作者:韩志慧

作者单位:北海市人民医院放疗科,广西北海,536000

【摘要】 危害护士执业安全的因素有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心理性,工作环境[1]本文从心理社会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生物性危害等方面分析肿瘤科护士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护对策。

【关键词】 肿瘤科护士,职业危害,防护对策

随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加重,环境污染及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肿瘤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以死亡率统计仅次于心血管疾病而占第二位[2]。综合治疗已成为当前肿瘤治疗的主要方向,而肿瘤内科治疗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随着医学发展,各种新抗癌药增多及高新技术推广使肿瘤科护士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之中。目前,护士职业防护日益受到重视。现分析肿瘤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职业危险因素

1.1 心理社会因素 肿瘤科护士面对的是各类肿瘤患者,病情各异,并有些伴有各类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甚至烈性传染病原携带者,这均可导致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增加;另一方面,肿瘤患者既要承受来自疾病和治疗的痛苦,还要随时面临死亡的威胁,常出现抑郁、焦虑、绝望,甚至精神崩溃现象,因不堪忍受疾病的折磨和经济的窘迫常无端发脾气或不配合治疗,训斥护士;肿瘤科护士经常面对患者痛苦的表情、无助的眼神、悲伤的情绪,为晚期肿瘤患者送终等,这些不良刺激严重地影响着护士的心理健康。美国卫生界人士普遍认为:尽管护士有体谅患者、进行周到护理的满腔热情,但这种热情因某种原因被长期禁锢,以至丧失热情,护理变得表面化、机械式、出现不能对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给予帮助现象[3]。

1.2 化学性危害因素 大多数抗肿瘤药物为细胞毒剂,在正常组织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缺乏选择[4],近年来,文献报道使用抗肿瘤药物可诱发二种癌,尤其是烷化剂的癌诱发作用和致癌作用[5],经常接触抗肿瘤药物的医务人员的体细胞染色体有较多的异常现象[6]。这对长期接触抗肿瘤药物的肿瘤科护士具有极大危害性,抗癌药物能在空气中挥发,经皮肤吸收、呼吸道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人体,造成护士白细胞减少、月经失调、自发性流产率增高、畸胎、脱发、头晕等职业危害风险。

1.3 物理性危害因素 放射治疗也是护士职业损伤危险因素之一,在治疗子宫癌行腔内放射治疗所采用的放射性核素为钴60,而释放出的γ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其穿透能力很强,如果放疗护士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接触放射线,会造成机体损伤,如白细胞减少、不孕、放射病、致癌、致畸等[7]。护士给病区空气消毒及配制消毒剂时,如果防护不当,紫外线会使眼睛、皮肤受损。

1.4 生物性危害因素 随着无症状病毒携带者的增多及细菌致病力传染性增强,护士受到职业危害性更大。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过程中,常接触到肿瘤病人的血液、体液,尤其是针刺伤时常有发生,通过血液、体液可能被传染多种疾病。病房环境细菌污染机会增多,易感染各种传染病,如开放性肺结核等。随着抗肿瘤治疗领域发展,生物治疗中的病毒制剂已广泛用于临床,因此增加了肿瘤科护士病毒感染的机会。防护对策

2.1 避免心理、生理疲劳 职业心态是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决定因素,管理者应充分合理调配人力资源,科学弹性排班。使护理人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能得到劳逸结合;积极营造促进护士身心健康的环境氛围,定期组织护士的福利性娱乐活动,以集体出游、KTV等生动活泼形式,使护士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彼此交流、营造和谐关系,释放心理压力,保持良好身心状态。护理人员应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继续教育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丰富知识内涵,提高与患者沟通技巧及能力,加强自身修养,减少身心疲劳。

2.2 加强职业防护意识培训 培养护理人员树立自我防护和“慎独”意识,执行化疗的护士必须经过相关化疗防护专业培训,建立相关工作制度、措施及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学习与考核。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并针对性地熟练运用自身防护技能,当危害发生时能及时处理。管理者应对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应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且同时进行轮岗制,以减少接触化疗药物的时间。

2.3 化学性危害因素防护 肿瘤科护士首先应熟悉各种细胞毒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化学特性、不良反应、对人体造成危害及操作防护。把接触抗癌药操作规程制成简表,挂在配药室醒目的位置,提醒护士注意。配制化疗药物操作流程是:洗手一穿一次性手术衣一戴一次性口罩、帽子一戴双层手套一打开粉剂安瓿时用无菌纱布包裹;瓶装药物稀释后抽取时插入双针头,排除瓶内压力一配制结束。用75%酒精擦拭操作台一弃置于专用袋内集中封闭处理一洗手[8]。

2.4 物理危害因素防护

2.4.1 防锐利器损伤 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时应规范操作,割玻璃安瓿时,用纱布垫于安瓿与手指间,用力均匀;各类针头、锐利医疗废物严格按《医院废物处理条例》进行分装、集中处理。

2.4.2 参加放射治疗护士必须掌握防护知识和有关法规,经培训考核合格;进入放疗场所必须佩戴个人剂量仪,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2.5 生物危害因素防护 护理人员在治疗护理操作中,应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预防,采取相应防护措施,严格遵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对手卫生要求。定期进行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种,提高机体抵抗力。小结

肿瘤学在医学领域中新的理论、新的诊断、治疗方法和新抗肿瘤药物不断出现,护理工作范围日益扩大[9]。需肿瘤科护士不断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具有高度职业危害防护意识,重视抗肿瘤药物在化疗过程中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危害性,注重工作中细节,增强自我保护和环境保护意识,生活中还应加强体育煅炼,增强体质,才能胜任工作,充分发挥护士在肿瘤防治工作中的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3:抗肿瘤药物职业危害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1 目前的职业防护现状

近年来, 随着医学科技的逐渐成熟与发展, 其针对各类肿瘤疾病的药物也随之增多。其中则不乏化学治疗的药物。而就对于此类药物的防护问题则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因安全教育受重视程度不够, 防护制度、配置不健全, 对废弃化疗药物管理不善等原因很难做到有效防护。

2 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造成的职业危害

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造成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呼吸道、皮肤、黏膜、消化道等途径带来的[2]。如护理人员在配制化疗药物时, 粉末、微粒类药液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护理人员在配制或注射化疗药物时未带防护手套而溅出的液体由皮肤、黏膜吸收至人体;护理人员在手接触化疗药物后未彻底清洁, 通过进食由消化道进入人体。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造成的职业危害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脱发、月经异常、孕期流产、生产畸形儿等。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能够抑制骨髓, 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贫血、乏力等;化疗药物对皮肤的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脱发, 脱发原因是头发毛囊中上皮细胞生长活跃, 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强, 随着药物剂量的积累, 脱发会更明显;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可导致原发卵巢功能衰竭, 引起月经异常, 有研究资料显示, 护理人员因接触化疗药物而经期异常者达80%;化疗药物在抑制、杀死恶性肿瘤细胞的同时, 也会杀死正常细胞, 尤其是生长旺盛的细胞如生殖细胞, 而造成孕期流产、畸形儿等。

3 制定防护对策

3.1 化疗药物方面的接触

护理人中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药物接触;完善设施、设备、防护用品等以减少化疗药物的放射性污染。如配药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配药应合理使用手套、口罩和防护衣裤, 手套每隔30 min更换1次。操作时穿不易渗透的隔离衣, 必要时戴防护眼罩[3]。

3.2 加强护理人中的安全管理措施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化疗药物的操作规程, 遵守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对肿瘤科护理人员每年定期体检, 合理安排休息, 定理更换岗位;做好职业防护监测, 发现危害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使职业危害程度尽可能降低。

3.3 妥善处理废弃的肿瘤化疗药物及物品

如使用过的化疗药物抹布避免重复使用;使用过的注射器、输液瓶、手套等医护用品应严格封闭处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4]。

3.4 加强护理人员防护知识宣教

护理人员应熟悉肿瘤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及防护知识, 能够自觉遵守安全管理制度, 确保出现意外伤害时, 能够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5]。

综上所述, 就现今医院肿瘤科室中, 护理人员接触化疗药物的职业危害程度与化疗药物的接触时间、药物类型及剂量的大小成正相关。长期与化疗药物接触而出现的慢性损害可能是癌症、生育问题、或基因改变造成流产和畸胎。所以制定防护对策, 完善防护设备, 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对减少职业危害性具有关键性作用。只有在保证护理人员健康安全的条件下, 才能做好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田永洁, 王玲.浅谈肿瘤科护士的自我防护.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8, 11 (1) :49-50.

[2]高春菊.化疗护士安全防护的探讨.中国实用护士杂志, 2008, 21 (6) :3.

[3]孟庆萍, 孔斌.肿瘤医院化疗科护士的自我防护.职业与健康, 2012, 18 (9) :33.

[4]Pruss A, Giroult E, Rushbrook P.卫生保健废弃物的安全处理.王振刚, 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51.

篇4:抗肿瘤药物职业危害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关键词】 化疗药物配置;危害及防护

【中图分类号】R97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199-02

化疗药物在配置过程中可能对操作者皮肤和细胞产生不良影响,长期接触可产生巨大危害。了解药物的主要危害,加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建立一套规范科学的操作流程和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对于减少化疗药物的危害有重要意义。

1 化疗药物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1.1 化疗药物的危害途径:

护士在化疗药物配制过程中,当打开粉剂安瓶抽取药液时,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具有毒性微粒的气体、溶胶体或气雾逸出,配置、注射、静脉滴注操作过程中手直接接触或操作不当溶液溅到皮肤上,污染化疗药物的手未彻底清洗,残留的药物污染食物和水以及针刺等会使化疗药物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侵入人体造成危害。化疗药物在使用過程中,静脉注射前排气、排气时针头衔接不紧、输液时输液管衔接处药液外溢等均可造成危害。化疗药物使用后的处理过程、药物空瓶或剩余药物的处理不当,可污染工作环境和仪器设备。患者的呕吐物、汗液、尿液中含有低浓度的化疗药物,被其污染的衣物、被服处理不当,直接接触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或其他污染物,也会危害护士健康。

1.2 化疗药物的职业危害: (1)化疗药物对人体最严重的危害是骨髓抑制,静脉输注时有骨髓抑制的危险。

(2)对皮肤的损害:过敏体质者皮肤接触后可发生过敏反应。 (3)对内脏的损害:长期接触有导致内脏器官恶性肿瘤的危险。

2 防护措施

2.1 注射器针头避免垂直刺入,与瓶塞保持30°斜角,可明显减少瓶塞微粒的污染。

2.2 减少穿刺次数。

2.3 配制人员穿戴专门的手套、净化服、护目镜和口罩,只将双手伸入生物安全柜内进行配制,避免在洁净的空间内作剧烈动作,避免在配制时咳嗽,打喷嚏或说话,应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操作规则。

2.4 玻璃挡风不得高于20公分,生物安全柜打开30分钟后方可使用,使用前后用75 %乙醇和无尘抹布擦拭以减少局部微粒。

2.5 配制时在生物安全柜内的所有操作应在工作台中央部位进行。配制西林瓶的化疗药物时要避免强正压或强负压操作,避免产生药物的气雾,可用相当的气压将瓶内的药物吸出。安瓿在打开前应轻轻敲击其颈部和顶部,以保证没有药液或粉末留于该处;打开安瓿时要用一块无菌的纱布包绕安瓿颈,溶解药物时应将溶媒沿安瓿壁慢慢地加入,以避免药物粉末的散出。

2.6 配制后废弃物的处理 配制完成后药物空瓶,用密封的塑料袋封好弃于带盖防漏的专用桶里,每天配制完毕后及时按医疗垃圾处理。用过的注射器及针头放在专用带盖的垃圾桶内,配制完后封口,由专人送供应室毁形处理。

3 试验材料的放置

Ⅱ级生物安全柜前端开口处严禁被纸张、设备或其他物品覆盖。物品放入生物安全柜后,表面要用75%的乙醇擦拭。柜内应备有一块浸过消毒剂的毛巾,以便蘸吸溅出的液体。试验材料尽量放在柜的后面,笨重的物品放在一边,产生气溶胶的物品也应放在柜的后面。试验器材应按顺序,排放从清洁的到污染的。污染的试验材料不应随时拿出柜外,操作者的手也不应频繁地进出安全柜。

4 操作和维持

大多数的生物安全柜设计成一天24h开机,调查发现连续开机有利于控制实验室灰尘和粒子。Ⅱ级A型不用时可以关闭,Ⅱ级B型在使用时要维持实验室空气平衡,一天中若有数个操作过程,建议间隙期不要中断运行。实验开始前5min应启动生物安全柜,净化局部空气。使用中若出现任何故障,应及时向上级人员报告并请专职技术人员维修。

5 紫外线

生物安全柜中不需要紫外灯,假如要用,每周应对灯管作清洁,除去尘埃,以保证杀菌效果。定期监测紫外灯的辐射强度,要防止紫外线对眼睛或皮肤的灼伤。

6 清洁和消毒

工作完毕后,柜中所有的物品都应移出柜外,柜内工作台表面和柜的内壁应用漂白粉或75%酒精消毒。若用腐蚀性的化学剂消毒后,还应该用灭菌水再擦洗。关机前再运行5min,以便对残留气体进行净化。

7 净化

滤膜更换之前生物安全柜要由专业人员用甲醛熏蒸消毒。

8 个人防护设施

使用生物安全柜的操作人员应穿工作服。在生物安全1~2级实验室中工作的人员应穿外套式工作服;在3~4级实验室工作的人应穿手术衣式的工作服,手套应能包住腕关节上的手术衣,必要时应戴面罩和眼罩。

9 警报

生物安全柜有发出一种或两种警报的功能。当窗框移动时,警报会响,表明操作者将窗框移到一个不合适的位置,纠正以后警报解除。气流警报表明柜中正常气流运行模式中断,对操作者的保护作用和对样品防污染的作用减低,存在危险。警报响时,立即停止工作并迅速报告上级人员。作为制造商,应在产品使用说明书的操作部分详细论述这一内容,在对有关人员使用生物安全柜的培训材料中也应有此内容。

参考文献

[1]杨婉花,蔡卫民,徐斌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初探[J].中国药房,2005.

[2]蒋瑾秀.化疗药物防护方法及现状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9.

[3]岳志丽.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护[J].职业与健康,2008.

[4]胡显玲,王卫康,夏晓清等.临床护士化疗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分析.护理与康复,2009.

[5]王勇慧,雷静,陈民肖.护理人员化疗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及分析.基层医学论坛,2008.

篇5:抗肿瘤药物管理办法-修订

一、本管理办法中抗肿瘤药物特指细胞毒药物及靶向治疗药物。

二、组织领导

(一)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定期开展合理用药培训与教育,督导临床科室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

(二)医务科、药剂科定期组织专家对抗肿瘤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分析,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三、基本原则

(一)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肿瘤药物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重要手段,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鉴于部分抗肿瘤药物有明显毒副作用,可给人体造成伤害,对抗肿瘤药物的应用要谨慎合理,需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权衡利弊,确保患者最大获益;

2.明确治疗目的,适度治疗;

3.治疗前应签署知情同意书;

4.参照规范,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5.个体化治疗;

6.密切监护并正确处理不良反应。

四、使用管理

(一)药品调配:调配抗肿瘤药物须凭医师开具的处方或医嘱单,经药师审核后予以调配,复核无误后发放。

(二)用药复核:护理人员在患者使用抗肿瘤药物前应核对患者信息、药品信息,并仔细检查药品的外观状况,确认无误后方可给药。

(三)渗漏处理:医护人员应掌握抗肿瘤药物药液渗漏发生时的处置办法。一旦出现给药部位药液漏出,需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症处理,以减轻对患者造成的局部损害。有较大刺激性的药物应采取深静脉给药方式。

(四)安全用药:医护人员应掌握抗肿瘤药物的相关不良反应及处置办法。在选择和使用抗肿瘤药物时,应注意与其他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应立即对症处理并及时上报。

(五)人员管理:

1.应用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医师须具有主治及以上职称;

2.配制和使用人员应根据情况选用一定的防护措施。孕妇或疑已怀孕者,应避免处理细胞毒药物。

(六)贮存管理

1.医院各药房抗肿瘤药物的存放应与药品储存要求相符,细胞毒药物要求有专柜或专区存放并有明显标识,不得

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药名和外包装相似药品应有标识区分。

2.病房不得存放细胞毒性药物,现用现领。

3.化疗废弃物应放在指定的黄色塑料袋中,双层包装,并标明“化疗废弃物”,送至专门地点处理。

六、监督管理

(一)医务科、药剂科定期检查处方医师资质。

(二)加强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

(三)药剂科定期组织专家对抗肿瘤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报医务科,反馈至使用科室,并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干预,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检查情况纳入科室综合目标和个人考核。违反本办法者,1人次扣科室综合目标0.5分。

附:细胞毒药物外渗、溢出的处理

一、细胞毒药物外渗的处理

(一)一旦发现细胞毒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输入,可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尽量回抽漏于皮下的外渗药物,然后拔除针头。

(二)发生化疗药外渗后要及时通知分管医师及护士。

(三)用0.1%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既可以稀释外漏的药液和阻止药液的扩散,又起到止痛作用,封闭液的量可根据需要配制(具体药物的处理参见《抗肿瘤药物特殊不良反应处置方法》)。

(四)外渗24小时内可以用冰袋局部冷敷,冷敷期间应加强观察,防止冻伤,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液向周围组织扩散。

(五)避免患者局部受压,外渗局部肿胀严重的对症治疗。

二、细胞毒药物在配置、运送时应配备专用用具,包括防护衣、鞋套、乳胶手套、口罩、毛巾、垃圾袋,当发生溢出时:

(一)如果患者的床单被< 5ml化疗液体或48小时内接受细胞毒药物患者的血液、呕吐物和排泄物等污染,应戴口罩、手套后将污染床单卷入干的床单里面,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按化疗废弃物处理。

(二)当溢出量≥5ml或药品破碎时,应立即穿戴个人防护设备(防护衣、鞋套、乳胶手套、口罩),将毛巾平铺于溢出液体上,完全吸收溢出液,清扫溢出区。

(三)如果人体接触到细胞毒药物,应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受污部位;如果手或手套严重污染,立即脱去手套,洗手;眼睛接触到细胞毒药物,应撑开眼睑用水冲洗受累的眼睛至少5分钟。

篇6:抗肿瘤药物职业危害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近年来,医院越来越重视各科室的质量控制水平,但是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特别是随着医患关系的紧张,医院如何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再次被提到了新的高度。口腔科工作职责主要围绕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展开,作为口腔科护理人员需频繁接触各种口腔医疗器械,且受检人群多为流动人群,从而导致口腔科护理人员具有较多职业暴露危害因素[1-2]。因此,总结和分析口腔科护理所面临的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并且根据其总结和归纳出针对性安全管理,在临床护理中具有较高地位。

关键词:口腔科;职业危害因素;职业暴露;安全管理

口腔科与其他临床科室不同,接受患者就诊量大,就诊周期长,各项诊疗活动需使用较多器械,受检的人群中存在着较多未知危险因素,并且患者多处于张口状态,也极大增加了医护人员直接接触患者唾液及血液的感染途径,致使医务人员具有较普通科室更多的职业危险因素。口腔科护理人员除了配合医生利用各种器械完成较多技术操作外,还需要处理大量被污染的医疗器械。为促进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在口腔科护理工作开展中,归纳总结出一套科学、系统的安全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3]。笔者在广泛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基础上,再结合自身科室经验,归纳出了口腔科护理中面临的常见职业危险因素,并据此分析,深入探讨应对措施,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特报道如下:

篇7:抗肿瘤药物职业危害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米金霞1(综述)/汤家铭1/张 婷2(审校)

(1.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上海 201203;2.亚生(上海)医药研发有限公司,上海 201203)

【摘要】 随着中草药开发与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结合,发现越来越多的天然植物提取物具有抗肿瘤的功效,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以及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酶等,为研发新药提供了新的领域。天然抗肿瘤药物必将在肿瘤治疗新药的研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综述大豆异黄酮、白藜芦醇、薏苡仁酯等几种新的具有开发前景的天然抗肿瘤药物。

【关键词】 抗肿瘤; 大豆异黄酮; 白藜芦醇; 薏苡仁酯

中图分类号: R97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616X(2008)03-0245-0

2迄今为止,已发现很多天然植物的提取物具有抗肿瘤的功效,有的已经从实验室研究进入了临床应用,如喜树碱、长春新碱、紫杉醇等,它们在肿瘤治疗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已占据了抗肿瘤药物市场的主要地位,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几种具有开发前景的新型的天然抗癌药。大豆异黄酮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中重要的非营养素成分,近年来研究显示其具有抗氧化、抗肿瘤、保护心血管、防治骨质疏松等作用。早在1990年6月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曾组织全美著名学者研讨了大豆的抗癌防癌效果,肯定大豆异黄酮是最佳的天然抗癌物质。大豆异黄酮抗肿瘤机制主要为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形成过程中的酶如酪氨酸蛋白激酶和拓扑异构酶、抗氧化、调节细胞周期等。

新生血管的形成是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的前提条件。因此,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开发成为了肿瘤治疗研究的一个热点。这可能是大豆异黄酮抗肿瘤的途径之一。河福金等报道大豆异黄酮可抑制人乳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该作用主要与减少肿瘤血管的生成有关。张义等[1]用高、中、低剂量大豆异黄酮进行体内抑瘤实验,发现高剂量大豆异黄酮对小鼠肝癌、乳腺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瘤率分别为54.4%和61.3%(P<0.01),而且大豆异黄酮对乳腺癌的抑制作用强于肝癌[1]。大豆异黄酮也能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及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主要是通过调节iN0S的基因表达。马吉祥等报道大豆异黄酮通过诱导凋亡对人食管癌EC-7906裸鼠移植瘤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是通过下调bcl-2的表达和上调bax的表达[2]。

提高机体免疫力也是开发抗肿瘤药物的途径之一。余丽梅等在研究中发现大豆异黄酮能明显抑制小鼠淋巴瘤细胞YAC-1和小鼠ESC艾氏肉瘤的生长,同时也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对正常雌性小鼠免疫功能也有增强作用。

大豆属于常用食品,安全性较高,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亚洲国家居民的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的发病率显著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主要与大量摄入豆类食品有关。可见,大豆异黄酮作为抗癌药物开发有着巨大的潜力。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1940年Takaoka从毛叶藜芦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多酚化合物,是植物为抵抗外界刺激如紫外线、真菌、病毒感染或机械损伤而产生的一种植物抗毒素。白藜芦醇在植物界中分布广泛,目前已发现70多种天然植物中含有白藜芦醇,包括藜芦、决明、虎杖、葡萄、何首乌等[3]。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抗氧化等生物学作用。尤其是白藜芦醇的抗肿瘤作用已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研究。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而VEGF 是促进血管增生和形成的最重要的因子

之一。曹文涛等通过体外细胞试验发现白藜芦醇能够抑制SGC-7901胃癌细胞增殖,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机制主要是降低胃癌SGC-7901细胞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4]。以白藜芦醇作用于小鼠Lewis肺癌模型,观察到Res中、高剂量组瘤重和肿瘤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抑瘤率分别为39.04%、49.66%,而且Res中、高剂量组VEGF表达水平及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降低,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升高,提示白藜芦醇抑制小鼠Lewis肺癌生长的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表达、降低微血管密度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为一种仅在增殖细胞中表达的多肽,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肿瘤细胞增殖越活跃,其PCNA表达水平亦相应增高,因此,PCNA的表达水平反应肿瘤细胞的增殖水平。田雪梅等研究发现白藜芦醇能显著抑制肝癌HepG2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率达38%;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组织中PCNA的表达率为33%±6%,明显低于对照组87%±7%;同时Bcl-2蛋白表达也降低了,提示白藜芦醇对人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与细胞凋亡有一定的关系[5]。由于细胞凋亡是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自主性的死亡过程,细胞凋亡后形成的凋亡小体会被巨噬细胞吞噬,不产生炎症反应,因此开发具有诱导细胞凋亡活性的药物也是肿瘤药物研究的一个新热点。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最普遍的一种生物学行为和最本质的特征。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容易发生早期转移。肿瘤转移的机制较为复杂,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及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 TIMPs)与肿瘤的侵袭及转移关系密切。董德刚通过体外实验发现白藜芦醇可抑制HeLa细胞MMP-

2、MMP-9两种酶的表达、释放及酶的活性,提高TIMP-

1、TIMP-2两种酶的表达、释放、并增强其酶活性,使得肿瘤细胞穿过人工基底膜的能力下降,最终抑制了宫颈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6]。这些现象提示:如果宫颈癌患者使用该药物并达到有效血液浓度,有可能抑制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能力,这对进一步研究抗转移药物具有积极的意义。

大量体内外实验还发现白藜芦醇通过各种途径对皮肤癌、乳腺癌、胃癌、结肠癌、肺癌、神经母细胞瘤、肝癌、前列腺癌、纤维肉瘤、胰腺癌、白血病等瘤细胞均具有抑制作用,可见白藜芦醇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广谱天然抗肿瘤药物,一旦其抗肿瘤机制研究明确,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薏苡仁

薏苡仁是禾本科薏苡属植物薏苡Coix lachryma-jobi L.的干燥成熟种仁,具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的功效。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外学者陆续报道了薏苡仁的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糖血钙、降压、抗病毒及抑制胰蛋白酶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其中以薏苡仁的抗肿瘤作用研究最为深入。

鼻咽癌的治疗一直以放射为主。但是近几十年来,鼻咽癌细胞对射线不敏感或抗拒,导致临床治疗效果的降低。李毓等以薏苡仁酯(coixenolide,CXL)预处理人鼻咽癌细胞CNE-2Z裸鼠移植瘤模型,再进行γ射线外照射,发现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肿瘤生长缓慢,放射增敏率为7.19%~26.28%[7]。由此可见CXL对人鼻咽癌细胞裸鼠移植瘤具有放射增敏作用。CXL还能选择性的增强化疗药物平阳霉素的细胞毒性作用。

薏苡仁是一种通过多途径起作用的抗癌药,不仅能增强癌细胞的敏感性和放、化疗药物的毒性,而且还能直接杀伤癌细胞、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可用于鼻咽癌、肺癌、胃癌、肝癌、肾癌等癌症。

细胞凋亡是多细胞生物体一种重要的自稳机制,薏苡仁的抗肿瘤活性也与诱导细胞凋亡密切相关。薏苡仁能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直接抑制SGC-7901胃癌细胞的生长,对胃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陆蕴等以5.4 g/kg薏苡仁油对昆明小鼠移植瘤S180肉瘤的抑制率均达到30%以上;1.8、5.4 g/kg剂量的薏苡仁油对小鼠移植性HCA肝癌的抑制率也达到了30%以上[8]。

冯刚等研究表明,薏苡仁具有明显抑制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生成的作用,实验组S180瘤内微血管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薏苡仁大、中剂量组还可下调S180瘤内VEGF、bFGF的表达,提示抑制肿瘤血管增生,下调肿瘤的VEGF、bFGF的表达是薏苡仁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之一[9]。

薏苡仁不仅在体内外实验中证实具有抗肿瘤功效,而且在临床应用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康莱特注射液(KLT)是从薏苡仁中提取的抗肿瘤制剂,诸多研究表明该制剂对多种肿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确切疗效。史周印观察到10 μl/ml KLT治疗中晚期肝癌时,患者肿瘤缩小率为46.30%,同时对化疗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且显著减轻患者肝区疼痛症状。在改善癌症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薏苡仁也显示出明显作用,黄美欧将KLT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治疗中晚期肺癌58例,临床有效率为53.6%,明显高于对照组(20%),且生活改善率为78%[10]。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中国东南部癌症发病率较低,研究认为可能与当地人喜食薏苡有关。

药物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从天然植物中寻找低毒抗癌活性成分的研究近年来受到广泛地重视。很多中草药单体或有效组分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已经得到公认,因此加强筛选中草药有效组分及其组方,并联合化疗药物来提高抗肿瘤的效果,探明其抗肿瘤作用机理的研究,是目前乃至今后的研究热点,不仅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及依据,也将为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提供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张 义,赵春燕,孙亚芹.大豆异黄酮的抗肿瘤研究[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6,22(1):60.[2] 马吉祥,王勤忠,苏军英,等.大豆异黄酮诱导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J].中国肿瘤,2004,l3(1):34-37.[3]Jang M, Cai L, Udeani GO,et al.Cancer chemopreventive activity of resveratrol, a natural product derived from grapes[J].Science,1997,275(5297):218-220.[4]曹文涛,廖爱军,曾 斌,等.白藜芦醇对胃癌SGC-7901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10):52-54.[5]田雪梅,张展霞.白藜芦醇抗肝癌HepG2裸鼠移植瘤的活性[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9(2):161-164.[6]董德刚,郭恩绵,张 瑶,等.白藜芦醇对宫颈癌HeLa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剂的影响[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7):489-493.[7]李 毓,胡笑克.薏苡仁酯对人鼻咽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J].华夏医学,2005,18(2):147-148.[8]陆 蕴,张仲苗,章荣华.薏苡仁油抗肿瘤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9,15(6):21-23.[9]冯 刚,孔庆志,黄冬生,等.薏苡仁注射液对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血管形成抑制的作用[J].肿瘤防治研究,2004,31(4):229-230.[10] 黄美欧,刘 涛,袁平.中药康莱特联合化疗药物治疗中晚期肺癌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251-252.收稿日期: 2008-01-22;修订日期: 2008-02-29

篇8:抗肿瘤药物职业危害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关键词:肿瘤化疗药物,护理人员,职业危害,防护对策

肿瘤化疗药物治疗是恶性肿瘤患者的常用治疗手段, 化疗药物在对恶性肿瘤细胞起到杀灭作用的同时可对正常细胞形成损害, 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化疗药物不良反应[1]。化疗药物除了可对患者本身产生影响外, 也可使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医护人员产生职业危害, 如导致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脱发、皮肤损害等, 远期影响则包括致癌、致畸及致突变危险[2]。近年来, 随着我国肿瘤患病人数的明显增多, 肿瘤科室医护人员接触化疗药物的种类与剂量也呈现明显增多的趋势。由此可见, 了解肿瘤化疗药物对于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情况, 并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3]。对我院100名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的10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中50名长期接触化疗药物 (>2年) 的护士纳入观察组 (依据有无危害异常分为异常亚组, 无异常亚组) , 将未接触过化疗药物的50名护士纳入对照组, 所有护士均为女性。其中观察组年龄26~48 (29.36±7.32) 岁, 工作年限2~26 (6.48±2.63) 年, 学历为本科14例, 大专21例, 中专15例;对照组年龄26~46 (30.25±8.68) 岁, 工作年限2~25 (6.37±2.38) 年, 学历为本科12例, 大专22例, 中专16例。2组护士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问卷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方式了解2组护士在神经系统症状、皮肤损害、脱发、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异常生育等方面情况。同时了解化疗护士防护现状, 并据此制定防护对策。

1.2.2防护对策: (1) 加强职业防护培训, 对肿瘤化疗门诊护士定期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涉及到各种化疗药物作用、毒性、不良反应、正确用药途径及方式、医护人员自身防护措施、正确应对化疗药物保留、正确使用防护用具、化疗药物废弃物正确处理、加强化疗药物管理等。对新入科室护士应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与能力, 减少职业暴露。 (2) 建立应急预案, 科室内针对可能存在化疗药物喷洒、污染等情况制定对应的化疗药物暴露突发应急预案。如化疗药物不慎溅入皮肤、眼、口鼻等, 应立即以清水或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化疗药物不慎洒到桌面或地上时, 应立即以纱布吸附, 再以清水冲洗干净, 经污染的纱布应置于专用袋内密封后处理。 (3) 规范防护措施, 生物安全柜的设计需针对药物特性来进行, 考虑到安全柜垂直风压力>配置间空气压力, 注意任何物体均不可阻挡吸风口, 保持空气流通一致, 维持相对负压。操作前护士应穿防护衣, 佩戴一次性口罩, 避免化疗药物由呼吸道吸入人体, 戴乳胶手套、一次性帽子与护目镜, 减少皮肤接触。配药时, 打开粉剂安瓿时, 需以无菌纱布包裹, 在溶解药物时, 应沿安瓿壁将溶媒缓缓注入瓶底, 等待药粉浸透后搅动。在采取大头针注射器进行药液抽取时, 抽取的药液不应超过注射器容积2/3, 避免药液溢出。在锯安瓿前轻弹其颈部, 打开安瓿时以无菌纱布绕在安瓿颈部, 避免划破手, 或防止药液外渗。输液结束或加药完毕拔针时, 应戴手套。将接触过化疗药物的用具与污物及时放入专用袋中封闭处理。顺气流方向仔细擦洗台面, 避免药液残留。配制化疗药物与脱掉防护衣后, 护士需仔细采取六部洗手法对手部与面部进行彻底清洗, 有条件的淋浴。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化疗药物对护士的职业危害

观察组护士骨髓抑制、皮肤损害、神经症状、脱发、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2 化疗护士防护现状

50名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中有40名护士受到化疗药物危害并有异常表现, 10名护士无异常。异常亚组护士防护意识薄弱、操作不规范、管理体制不完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异常亚组护士 (P<0.05) 。见表2。

3 讨论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 化疗药物可通过杀死肿瘤细胞来抑制其生长繁殖, 促使肿瘤细胞分化, 但化疗药物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导致正常组织器官受损, 故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也就存在用药安全问题, 这种安全问题不仅表现为患者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还表现为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4]。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 肿瘤化疗药物可对医护人员产生一系列损害, 如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及DNA受损、妊娠并发症与不良妊娠结局、月经异常与脱发等[5,6]。本研究中, 通过对比长期接触化疗药物与不接触化疗药物的护理人员常见的化疗药物对人体的损害发现, 接触化疗药物的护理人员骨髓抑制、皮肤损害、神经症状、脱发、消化道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接触化疗药物护理人员。而通过分析原因发现, 医护人员防护意识薄弱、操作不规范、管理体制不完善是导致职业暴露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针对此, 本研究制定了几项防护措施。

其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培训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 明确积极采取防护措施的重要性, 进而提高防护措施执行的依从性。通过培训, 护理人员能掌握正确的防护措施, 对于新入科室护理人员而言则可有效防止因经验及知识缺乏而引起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建立应急预案可使护理人员了解化疗药物使用过程中常见的职业暴露风险事件, 并能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对策, 降低职业暴露对人体形成的损害。而通过规范防护措施可有效防止护理人员由于操作不规范或制度不完善而产生的职业暴露。

综上所述, 对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护理人员加强职业安全教育, 提高防护意识及防护能力, 可减少职业暴露对护理人员造成的损害。

参考文献

[1]李玉玲.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30 (14) :46-48.

[2]顾菊凤.肿瘤科护士健康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J].医学与社会, 2012, 1 (25) :27-29.

[3]丁建玲, 张诚, 曹晓林.肿瘤相关科室护士化疗药物职业暴露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15, 30 (11) :24-26.

[4]艾建红, 张志娟, 王家彦, 等.医护人员对抗肿瘤药物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 12 (7) :1366-1368.

[5]陈朝英, 郭蓉.化疗药物对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9) :29.

篇9:抗肿瘤药物职业危害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重要手段之一,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化疗药物会对接触化疗药物的人员健康造成威胁与危害。抗肿瘤药物在配制过程中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逸出,形成含有毒性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通过皮肤或呼吸道进人人体。研究证明职业接触肿瘤药物可导致月经紊乱、脱发等不良反应。2008年5月运用型号为BSC-ⅡB2-1101生物安全柜用于化学药物的配制,并制定了化疗药物配制流程图,规范了操作的各个环节。为减少化疗药物对操作者和环境的危害,建设合格的、独立的药物配置室,运用垂直层流生物安全柜用于化疗药物配制,配备完善的防护用品与设施,制定并实施规范化的操作防护规程和化疗药物污染的应急处理措施。自从规范了操作的各环节的防护措施后我科护士脱发、月经周期紊乱、白细胞下降现象减少60%,每半年1次的体检未出现肝功能损害者。

化疗药物危害的途径

玻璃瓶、安瓿在操作时不慎打破,药液溢出;粉剂安瓿打开和瓶装药液抽取后拔出针头时,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溢液形成含有毒性的微粒的气溶胶和气雾;使用橡胶皮塞小药瓶时存在压力增强以致药液喷出;把注射器里的空气排出时,药物散发到空气中;安瓿中未被使用的药液被敞置在操作台上;操作过程中有时针栓脱落,药物溢出;用过的安瓿或瓶盖投入垃圾中或注射器内多余的药液被挤出,都可能导致药液散发到空气中;患者尿液或其他分泌物中都含有小剂量抗癌药。以上情况的发生均可使化疗药物经过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或消化道摄入,而致护理人员职业损伤。

化疗药物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

国际权威机构为接触化疗药物的医务人员制定的安全防护措施规定;配置所有化疗药剂需在垂直层流生物安全柜(BSC内)进行。并提出化疗防护的两个原则:①尽量减少工作人员与抗肿瘤药物的接触(皮肤、呼吸道接触);②尽量减少化疗药物对室内外环境的污染。

基础防护措施:加强专业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教育:执行化疗的护理人员必须经过化疗专业培训。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对化疗药物潜在危险的认识,使护理人员全面掌握并规范化疗防护操作程序,增强防护意识。落实护理人员保健措施,对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护理工作者应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怀孕的护士应避免接触抗肿瘤药物,以防胎儿畸形。护理人员要注重饮食调养积极参加体育锻练,增强体质。

配制化疗药物

配制前准备:配制人员应熟练掌握化疗药物的药理知识,遵循现配现用的原则。作为专业护士应熟悉各类化疗药物的知识,以便配制过程有效减少用药错误。同时还要熟练掌握化疗药物的安全使用方法。

配制人员的准备:配制化疗药的护士操作前应穿长袖防护衣,一次性口罩,帽子,双手套。

配制环境的准备:①操作台上铺一次性防护垫,减少药物污染,一旦污染或操作完毕立即更换。在操作开始之前,应先将无菌棉球、无菌纱布、75%酒精棉球、无菌镊子、碘伏、棉签、外套厚专用塑料袋圆筒2个,化疗药物置于安全柜内,尽可能地减少手和双臂进出前面开口的次数。所有物品应尽可能地放在工作台后部格栅。②工作前30分钟打开紫外线灭菌灯进行柜内灭菌消毒,20分钟后打开安全柜风机组进行自净,10分钟后关闭紫外线灭菌灯即可正常使用。

化疗药物配制方法:割锯安瓿前应轻弹其颈部,使附着的化疗药物降到瓶底。打开安瓿时应用无菌纱布围绕安瓿颈部;瓶装药物稀释及抽取药液时,应插入双针头。并且要求抽取药液后,在瓶内进行排气和排液后再拔针,不使药液排于空气中。抽取药液时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腔较大的针头,所抽药液以不超过注射器容量3/4为宜。抽吸稀释药物时要确保用药剂量准确需稀释的药物应完全溶解后再抽净,液态或油态药液抽吸时要反复用稀释液冲洗药瓶后再抽吸干净。抽吸用的空针,应避免排空药液后空针中药液的残留量。一般12号针头能容纳0.15~0.30ml液体,因此此尽量反复多次用稀释液抽吸排空,使药量在药瓶和空针内“零残存”。

药物外溅的处理:立即标明污染的范围,避免他人接触,处理工作应首先从污染边界开始,逐渐向污染中心进行。处理时绝不能用手直接触碰污染区域。污染区域及时用生理盐水加去污粉清洗3次。使用过的一切污物放入专用袋中封闭处理。在冲注化疗药时,如小瓶内压力高,不慎溅到工作服上,要立即更洗。如果皮肤接触化疗药,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外套及手套,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用肥皂清洁被污染处,避免引起任何皮肤刺激。如被针尖刺伤,立即用肥皂和流动的清水洗手,并挤出伤口的血液,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若眼睛被污染,则用大量生理盐水或用洗眼剂或等渗溶液冲洗受污染眼睛15分钟,并尽快到眼科接受治疗。

化疗废物的处置:配制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如安瓿、密封瓶、一次性注射器及多余药液等,用后必须放置在防渗透专用袋中封闭处理。所有污染物,需经1000℃高温焚烧处理;非一次性物品,如隔离衣、裤等应与其他物品分开放置,经高温处理。

讨 论

多数化疗药物选择性较差,在杀伤或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生长的同时,对正常组织细胞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特别是对一些生长旺盛的细胞如骨髓细胞,胃肠黏膜上皮细胞,生殖细胞等,损害严重则可能导致骨髓抑制,致畸、致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可能致癌的药物分为4级:1级:无论在动物实验或在人类均有充分的致癌证据。例如,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苯丙氨芥、塞替派,尤其是治疗霍奇金病的MOPP 方案。2A级:具有动物实验的充分证据,但在人类流行病学方面证据有限。例如,卡莫司汀、顺铂、阿霉素、氮芥及甲苄肼。2B级:3级:属于致癌可能性极小的一类药物,有放线菌素5、氟尿嘧啶、甲氨蝶呤、巯嘌呤和长春新碱类。因此,对于1、2级化疗药物配制、使用时必须要有高度的警惕性,做好确切的防护措施。自从规范了操作的各环节的防护措施后我科护士脱发、月经周期紊乱、白细胞下降现象减少60%,每半年1次的体检末出现肝功能损害者。?使药物配制工作更加规范,药品使用更加安全,使患者得到更高水平的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双莲.临床肿瘤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80-82.

2 刘璇.化疗科护士的职业防护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12(7):7027-7028.

上一篇:现场意识下一篇:民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