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职院校语文学习逆反研究论文

2022-04-30

[摘要]中小学书法教育,是培养中小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身心健康、创造力等方面的影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改善书法教育的现状作一些有益的探索。[关键词]中小学书法教育对策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一种造型艺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专职院校语文学习逆反研究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专职院校语文学习逆反研究论文 篇1:

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师生关系探析

【摘 要】提高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水平是高职英语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而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关键。因为师生关系限定了高职教育教学过程的性质和组织学生的方法,也限定了教师和学生的知觉、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师生关系,并提出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 情感 英语教学 师生关系

引言

校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人际关系中最纯洁、最神圣的一种。然而,现在的师生关系却被某种利益日益扭曲,变得庸俗。一方面,学生对教师曲意逢迎,刻意讨好,向老师谋求一些荣誉及评优资格利益。另一方面,教师对待学生有厚此薄彼的倾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些高校教师掺杂了非工作因素及个人情感因素,在很大程度伤害了学生的感情和对老师的信任度,严重阻碍了良好师生关系的发展。在受不正当利益因素影响的师生关系中,受益的学生和权益受损的学生其实都是受害者,前者容易形成急功近利不劳而获的价值观,后者则可能因得到不公平待遇而对教师产生偏激的看法。

一、当前英语教学中师生关系现状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师生关系总体上比较自然、协调,提倡尊重教师、爱护学生。但是,相比普通初高中学校,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较少,交往渠道单一,师生关系显得比较淡漠和疏远。

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曾经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学生做过匿名问卷调查,题目是:“我心目中最喜欢的老师”。从问卷调查中可以听出学生们的心声:我最喜欢语文老师,因为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各种故事,上她的课是一种享受;我喜欢英语老师,因为她心境年轻,时尚,活泼,跟我们谈得来;我喜欢素描老师,因为她不言行高傲,从来不会像命令仆人似的命令我们;我喜欢的老师应该具有幽默感,每堂课要讲些当今时事让我们不会觉得乏味;我们喜欢爱学生并且不留作业的老师等等。从这些答卷看出,我们的学生对于老师有什么样的行为是有所关注并给予期待的。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老师。然而在高职院校,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学生不太喜欢课堂上书本知识讲解太多的老师,而且喜欢英语课的学生很少。由于高职的学生成绩不太乐观,学习兴趣不浓,他们课堂上对于教师在情感上的要求远远高于知识层面的要求,教师能否满足学生的这种情感需求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影响着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

二、 英语教学中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原因

从师生关系调查状况来看,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太乐观。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由于各种因素对英语提不起兴趣,对英语教师未建立情感。然而,我们知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和谐的课堂气氛。“罗森塔效应”证明:如果师生间出现了感情生活的隔阂,则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师生个人价值观念的改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利益思想四处渗透,连最纯洁的校园也不例外。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部分学生和教师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教书育人已不再是教师最纯粹的价值理念,师德不佳、修养不高、业务知识能力欠缺、责任心缺乏等等只会使学生产生蔑视厌恶的消极情感。所谓身正为范艺高为师,教师应当拥有并散发人格魅力的个性品质。而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已经与以往年代大有不同了,他们不再如饥似渴地追求知识。课堂上,笔者常听到学生这么说:我爸名下有多少家公司,毕业后直接去那工作,我来读书纯粹是混个文凭。由此看来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心理不言而喻,让教师不得不感叹学生对知识的轻视。

(二)当今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进入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已不再局限于学校教学,学生可以使用网络、图书等学习工具吸取知识,这种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大大削弱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程度。

(三)辅导员与任课老师分工的制度

高职院校中一般都设有专职的辅导员或班主任,这也使得师生在心理上共同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与学生交往、沟通是辅导员的工作,而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仅限于课堂教学中的学业方面,45分钟课一结束,这种关系暂可截止,师生之间仅仅保持着一种单纯的、平淡的教学关系。 因此,师生关系变得淡然。

(四)当前教师的教学方法处于滞后状态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有不少英语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过多依赖母语,这样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再者,教师教学依旧使用一支黑板、一块粉笔和一本教科书的单一教学模式,而没有使用现代教学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来进行英语教学,这极大地限制了一堂课的语言输入。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挑战性和没有成就感,就无法对教师产生敬佩感和亲密感。而且知识性和趣味性也不能进行有效的结合,这都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 英语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一)加强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思想品德、修养、知识能力、教育态度等无一不影响着每位学生。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理想的师生关系,必须严于律己,恪守师德,做好学生的表率。英语教师还要努力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培养调动课堂气氛的能力,能在课堂上传授各种层面的知识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一个知识渊博、笑容可掬、对学生充满关爱的老师是绝对受学生欢迎的。

(二)完善英语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能力

填鸭式的教学法已不再适应当今的高职课堂,英语教师应积极学习现代科学和网络技术,充分利用网络查阅课外知识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其次,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善用交互式英语教学法,这种教学主要是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再者,教师要具备幽默的教学语言能力。在高职院校,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是改善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学生在教师含义深、有趣的语言召唤下,能进入审美的愉悦之中,同时受到思想、知识等多方面的教育。比如:我们在学习一篇题目为《Places》的课文中,导入课文我们可以这么说:现在我们随着××教材Unit ×一起去游玩世界吧,在出发之前,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准备工作怎样。而一般的老师会讲:下面我们来学习第几课等之类比较单调乏味的语言。同样的课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学生所带来的学习感受和学习效率全然不同。

(三)课前除了备教材也要备学生

备教材是英语教师课前备课的主要内容,然而要上好一堂高效率的英语课仅仅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了解和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使45分钟的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备学生”主要是了解和掌握学生个体的思想品质、兴趣、需要、学习动机和态度、英语知识水平乃至学生的家庭状况等等。

(四)建立多个渠道与学生沟通

作为教学中的指导者、组织者,教师理所当然要掌握与学生沟通的主动性。除了课堂中与学生的交流之外,教师更应该珍惜课外的时间和空间。比如课前,提倡教师课前十分钟进教室,主动与学生交流,寒暄学生的生活起居,仔细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心情,积极关心情绪低落的学生等等。再者,教师可利用目前盛行的交流工具,如QQ,微信,微博等等增进与学生的情感。

结语

提高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水平是高职英语教育的关键,而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关键。每位高职高专的英语教育工作者都应不断地思考、探索、改善。改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只有这样,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才能日趋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朱平珍. 文艺与教育的交响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2]项茂英.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外语界,2004.

[3]王根顺,陶春莉.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再认识.社科纵横,2005.

[4]邰文华. 英语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探索与体会. 四川新闻网,2008.

作者:李新

专职院校语文学习逆反研究论文 篇2:

浅论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及对策

[摘要] 中小学书法教育,是培养中小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身心健康、创造力等方面的影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改善书法教育的现状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中小学书法教育对策

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一种造型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也是世界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支奇葩。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对我们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书法教育是汉字书写方法的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能较好地接受汉字书写方法与技巧的训练,从而有效地提高汉字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在推行艺术教育的今天,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学校教育中更加充分地凸现出来。它既是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又是推进艺术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切入点。书法教育对于艺术教育的促进,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其效果虽然不一定在短期内直接地、一一对应地显现出来,但只要在施教时把握好艺术教育的方向和特征,它不仅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全面提高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对书法艺术发展的本身,其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从目前书法教育的现状看,整个社会对书法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还没有形成一个全民学习书法普及书法的教育气氛。

中小学的书法教育,是培养中小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身心健康、创造力等方面的影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行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今天,以现代教育的观念和立场重新审视一下中小学的书法教育,发现中小学的书法教育还处在陈旧的传统教育模式的困境中难以自拔,不能不引起人们深深的忧虑。

经过调查发现,我国当前中小学生、大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普遍较差,错别字多、书写潦草,使人难以辨认。这不能不说明我们当前的书法教育特别是中小学书法教育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

那么造成目前这种情况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一、儿童早期练字没有形成良好习惯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家长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孩子读好书,学好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但他们在教孩子写字时对孩子的写字姿势、执笔方法和笔画笔顺规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要知道,孩子在学龄前时期和整个小学阶段,足以让一种或者几种不良习惯根深蒂固。然而,要纠正这些不良习惯,我们的语文老师和书法老师又不知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

二、偏重应试教育,学校和老师对书法教育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由于大多数中小学偏重于应试教育,没有对书法教学引起引起足够重视,致使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到三年级,随着科目的增多,作业量随之增加,尤其是家庭作业过多,学生为了完成作业,应付老师的检查,敷衍了事,平时作业求快、求对,不求好。甚至有些老师进行强化练习,一旦抄错做错,罚抄罚做多少遍,机械重复,极大地伤害了学生书写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了逆反心理,破坏了他们的专注力,严重影响了写字的质量。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书写潦草的坏习惯。

三、电脑汉字输入法和多媒体教学的影响

电脑汉字输入法的发明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书写效率,丰富了教学方法,但它让绝大多数学生和老师产生了依赖性,疏于书写、疏于练习,甚至于对汉字陌生起来,也对学校的书法教育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诚如著名硬笔书法教育家庞中华所说“电脑普及固然是一个大环境,但电脑不能代替手写。书法不仅是一种书写工具,还能培养大家耐心细致的品行,带来审美的愉悦,倾注书写人的情感,这都不是冷冰冰的机器可以做到的。”

四、教学评价制度不合理

长期以来,我们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成绩,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是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为依据。一味地追求学科成绩,就难免挤占技能学科的教学时间,干扰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书法教学本应是中小学阶段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但因不能直接反映学科的教学成绩而被轻视了。语文老师和书法教师本身知道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写好字,但这样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纠正一些学生已经养成的不良习惯,为了挤时间,赶进度,进行大量的复习,于是抓抓放放,写字教学不见实效。其他任课老师似乎觉得,写字教学是语文老师和书法老师的事,与自己无多大关系,对孩子的潦草字迹态度漠然。这样下去是很不利于书法教学的。

五、专业书法师资队伍紧缺,专业水平不高

师资是创办教育的首要条件及核心力量。书法教育同其它教育一样,只有充足数量及高水准的专业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而目前我们大部分中小学没有专职书法教师,大都由一些语文教师或其它学科的老师来教书法课,且数量不多,专业水平又不高,这又怎样能培养出书写水平高的学生来呢?

另外,还有诸如教材建设、课程开设、教学设备及资料不合理、不健全、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都是制约当前学校书法教育教学发展的因素,造成了这种令人忧心的局面。

综上所述,中小学书法教育发展落后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建立一个健全的书法教育体系。教育部的通知也明确指出“写字是小学阶段基本训练之一,这对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和进一步学习未来的工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故原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炳森先生也曾讲道:“书法教育包含着美育和德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孩子们应从小就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拥有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老师们首先应身体力行,重视书法教育。日本、韩国的少年儿童有许多在书法方面就很不错,如果我们的书法教育跟不上去,就会落后别人”。如此看来,建立一个健全的书法教育体系是我们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书法教育工作者目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之对策:

一、制定中小学书法教育大纲

目前,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为中小学书法教育制定出适合不同年级的书法教育大纲与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编写一套统一的书法教材,这是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首要问题。

如果国家教育部门制定出教学大纲和书法教学计划,编写出统一的书法教材,就可以规定书法教学的质量、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和范围、教学方法的要求。

二、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

中小学书法教学有否严格按照书法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课程设置是否流于形式,教育主管部门就必须加强对学校的监督,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书法教育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比其他学科更强调评价——反馈——矫正的教学模式,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就可以有效地促进书法教育教学的有序发展。

三、培养配备一支高水平的书法教育师资队伍

教育部的“通知”指出:提高师资水平是上好写字课的关健。没有师资,加强书法教育将是一句空话。师范院校是输送师资的主要渠道,因而师范的书法教育要走在最前面,师范院校学生掌握书法水平直接影响到中小学书法教育,所以师范院校不仅要教好书法,而且要使学生掌握书法课的教学技能,从师资课时的设置,教学时数诸方面予以保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与当地书法协会等有关社会书法团体联合举办培训班或讲座,对学校专职,兼职写字(书法)课的教师进行培训。教师进修院校在组织语文或美术教师(有书法基础的)培训时,把学习书法的有关理论及书法教学技能作为一项基本功。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此应提出明确要求。在职的中小学语文或美术教师亦可通过继续教育的多种渠道,加强书法训练,逐渐适应书法教学。

四、建立书法教研机构,开展系列教研活动

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后,全国各地也应相继建立各级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把广大的书法教育工作者组织起来,形成组织机构的合法化、系统化,使组织活动权威化、制度化、正常化,真正形成一个网络,有效地推动书法教育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

五、创办权威性的书法教育刊物

书法教育刊物的创办,可为书法教育研究提供阵地,也是书法教育发展的“窗口”,提供信息,交流经验,发表教学成果。

六、加强书法教育理论队伍建设

现阶段书法教育迫切需要建设一支书法教育理论队伍,从理论上多层次、多角度去探讨书法教学、指导教学,尤其是在书法教学的观念上、方法上应该有新的发展和突破。同时应该参照吸取心理学、教育学、美学、艺术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原理,建立一个全新的书法教育体系。

七、搞好硬件建设,解除后顾之忧

教学设备、教学资料的配备是我们从事书法教学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硬件搞好了,才能保证我们的书法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发展书法教育事业任重道远,令人欣慰的是国家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优秀传统文化是国民素质不可缺少的内容,中小学书法教育更应摆上位置,我们应该从民族文化素质的高度来认识书法教育的紧迫性,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书法基础教育会得到更好的普及。

作者:康敬涛

专职院校语文学习逆反研究论文 篇3:

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趋势下高校思政工作新契机

[摘要]近年来,“学科交叉”越来越流行,用人单位更加青睐复合型专业人才。在此背景下,国内高校采取多种方式为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开辟路径,在校学生也倾向于通过选择复合型专业或通过校内校外的辅修、双学位等形式实现跨学科学习。在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的趋势下,区域内跨学科发展平台逐步构建,学生流动性变强,生涯规划选择多元化,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党团建设、学工队伍成长等方面,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高校思政;复合型专业人才;全员育人

[文献标识码]A

当下,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使得国内高校积极探索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成为复合型专业人才也是在校大学生所追求的方向。目前我国大学本科阶段促进学科文化融合的措施主要是:开设双学位实验班,允许学生个人修习第二学位课程,创建特殊本科生院。不仅如此,基地班进行的交叉学科培养也是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在这一趋势下,国内各高校正在积极探索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办法。学生专业意识的边界也变得日渐模糊,他们跨专业、跨学院甚至跨院校的流动性有所增强。

在鼓励依托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趋势下,思政工作增添了新的平台与机遇,针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也增加了有力抓手。眼下,已经有专家学者关注到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趋势给思政工作带来的机遇,有的学者从课程改革人手,认为可以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融合能力,在思政课中融入更多专业课知识;有的学者认为,可以强化思政课向专业课的浸润,在课程思政中实现育人;有的学者着眼于学生工作队伍的培养,注重思政辅导员群体跨学科素养的培育,在强化思政辅导员“核心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其“对象学科”知识。就整体而言,学界已经关注到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趋势下高校思政工作所蕴含的新契机,但这个认知仍不完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根据总书记的要求,思政工作应当渗透到学生在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趋势下,学生接触的信息量急剧增加,教师得到的知识训练和跨学科交流得到了极大加强,师生间互动也更加有活力,这为思政工作带来了更多活力。寻求开展思政工作新平台、找到思想引领新抓手是本文的研究着眼点。

一、推动课程思政的新发展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23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说:“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在此基础上,课程思政成了各个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阵地。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与发展动力。

(一)促使课程思政导向更加明确

目前,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或导向,与党和国家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相契合,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产业息息相关。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在“多语种+”的人才培养目标下,学校紧扣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重视多语种思政课程体系的建设,开设了“波斯语时政翻译实践”“阿拉伯语政治外交与对外关系”“印度尼西亚语文化与政治时文选读”,在强化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这既是对学生专业素养的熏陶,也是通过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强化外国语言能力的基础上了解政治学、外交学方面的知识,满足学生在未来从事外事外交或者外贸工作时对国情和世界局势了解的需求,于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国情教育课。

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离不开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不同的学科门类各具特色,“学科的特点直接影响课程的内容、结构及其稳定性”,因应学科特点,在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趋势下促使课程思政向前推进尤为重要。

在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可以从已有的学科向前延伸,实现以课程思政为导向、以跨学科为基础的纵向研究;在自然科学领域,由于学科跨度较大,难以实现课程思政基础上的延伸研究,因而既可以把握“自然科学类课程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坚强后盾”这一重要定义,也可以将理工学科的交叉发展与国家新时代特征相结合,突出时代性、先进性、政治性。此外,还可以结合科学领域的时代楷模等的先进事迹,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总之,学科交叉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国家发展的需要,不能够脱离国情社情而独立存在。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学科纵深研究以及对国情与理想信念的横向宣传,能够很好地丰富课程思政的内涵,拓展课程思政的影响面。

(二)推动课程思政质量提升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固定的思政课程主要对学生实施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是思想引领的核心课程。近年来,思政课程也在不断创新之中。例如,在思政课程里加入关于学生生活的调研项目等,旨在提升实践育人的成效,但是仍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反映由于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知识缺乏融合性,因而缺乏学习兴趣。而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和“逆反心理”。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趋势下的课程思政因其涉及更为多样的学科门类、更为广阔的学术视野以及对专业学习具有更为直接的指导作用而更易受到学生群体的青睐。

但是课程思政的设计往往由任课教师单打独斗,一方面,囿于教师学科门类限制和知识水平的局限性,容易存在思政课和专业课“两张皮”的现象;另一方面,如果在设计课程时没有融合恰当,有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想破解这一难题,就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亲和力。“亲和力、针对性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基本因素,也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课程的努力方向”。在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趋势之下,在学校跨学科人才培养渠道日渐畅通的情况下,校内资源能夠得到更好的挖掘,课程间互相支持,做到“主专业+交叉专业+思政课”的融合,更易于让学生群体接受,有利于提升课程思政质量和育人成效。

校内注重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实际上是为课程思政质量和效力的提升准备了文化、制度基础。注重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院校,各个教学研究单位有着相对完善的沟通、合作条件,能够为师资的备课交流、学术研究奠定基础。如此,在授课质量提升的情况下,学生更易接受课程思政的教育,在学好课程的基础上接受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引领,成为专业合格、思想过关的优秀学生。

(三)实现课程思政教师的自我教育

课程思政的备课过程也是任课教师自我教育和学习的过程。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要回归课堂,要用足用好课堂。因此,“这一阶段的重点变成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这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更应该牢记这一“根本问题”。

目前,高校教师的来源与构成日益多样化,针对教师内部的理论学习和理想信念教育除了入职培训和日常的定期理论学习外,数量相对不足;还有部分教师由于常年留学在外,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不足,不能够很好地适应课程思政的要求。

在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的氛围下,教师有了更多沟通、合作的机遇与平台,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比赛、召开论坛、开展教师结对等活动,促进教师内部的跨学科交流和沟通。这样既可以提升课程思政的质量,也有利于让理想信念牢固的教师发挥模范作用,带动教师群体筑牢政治基础,严守师德红线。

(四)发挥思政学科强校的龙头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这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育人成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人文学科不同,教育的实效性是其关注的核心问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必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因素结合起来,重点解决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负面因素,创造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优质环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弱势院校的思政教研水平尤为重要,在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趋势下,这些相对弱势的院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些例如外语、商科、理工、农业等专业院校相对于综合性大学和人文社科强校的思政教研水平来说比较低,因此,在跨校辅修日渐成为潮流的当下,本区域内思政专业强校可以发挥优势,利用本校优质的思政教学、研究资源,在辅修、双学位课程中强化课程思政的作用,实现对区域内其他院校的学生的思想引导。这也有助于实现整合片区思政资源,促进区域内思政教研水平协同式发展。

总之,在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趋势下,不仅校内资源得到了整合,区域内教学资源也获得了整合机遇。由于不同层次学校的发展层次、学科设置不同,思政课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思政教研强校可以充分发挥作用,通过跨校教学的方式影响更多的学生,通过跨校合作的方式增进横向合作。

二、带来学生工作的新机遇

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不同于以往的固定学院、专业教学,学生们的流动性增强,开始出现跨学校、跨学院、跨专业之间的流动,特别是选择辅修和攻读双学位的学生,往往在其他院校或专业又多了一重身份。据笔者了解,目前很多院校还没有针对辅修、双学位班级群体的党团建设以及思想引领出台相关举措,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仍是以学生主修专业学院为中心开展的。因此,针对这块空白,开设辅修专业的相关院校根据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探寻学生管理的新模式确实有必要,这也是为了贯彻好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

(一)学生管理有了新抓手

针对辅修班级学生的思政工作暂时处于缺失狀态这种情况,开设辅修专业的院校可以为各个辅修班集体选配专兼职辅导员,强化对参与本校、本学院辅修学生开展日常管理和思想引领工作,填补这方面的欠缺。

新组建的辅修、双学位班集体的学生大都来自不同的学校、学院、专业,对于所参与的辅修专业学习有着一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在此基础上进行班级建设,适当开展班级活动,既契合学生的内生需求,也便利学生的日常管理。例如,如果学生辅导员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日常班会、谈心谈话以及班级制度建设加以规范引导,可以有力扭转部分院校辅修、双学位班集体学风涣散的情况,提升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总之,在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趋势下,学生流动性增强,结成了新的“学习共同体”,高校思政工作可以尝试通过选派专兼职辅导员,组建临时班集体、团支部等方法,做好学生日常管理,提升跨学科育人的成效。

(二)党团建设有了新平台

目前,部分高校的学生参与党建、团建工作热情不高,而且新媒体带来的信息开放平等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的地位变得愈来愈平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教育者的主体身份地位。这便给理论育人和组织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趋势下,学生的学习空间、学习组织得到了拓展,对班级组织也有着内生需求,党团活动拥有了活动开展的新平台。

从辅修、双学位班集体学生的专业背景来看,他们往往来自不同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不同方向,因此开展经常性的思想交流,不仅能够丰富朋辈交流内容,也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在提升党建、团建活动质量的同时增强其丰富性。

从辅修、双学位班集体学生的需求导向来看,一些有利于加强班级凝聚力和学生交流、师生交流的党建、团建活动更易受到青睐。例如,笔者曾从学生群体中了解到,不少学生认为所在班级仅仅是一个“学习共同体”,而在学习活动结束之后,班级同学间就往往缺乏交流。针对班级学生渴望增加班级活动这一需求,可以开展“红色景点参观”活动、组织“户外团体拓展活动”等集体活动;在理论学习、探讨中引导不同专业的学生组队合作完成小组作业,会有利于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总之,学生在新的“学习空间”中有了新的“集体构成”,形成了更具特色的集体氛围,这给高校党团建设带来了活力与机遇,如果加以恰当的引导就能够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团建与提升育人成效。

(三)择业规划有了新活力

虽然思政辅导员承担着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的指导工作,但是在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的背景下,学生往往对学科交叉基础上的未来发展方向有更多的了解需求,也倾向于和自己所跨学科的教师有更深程度的交流。因此,学生的就业、创业引领拥有了一股“新力量”。

院校可以针对跨学科学习的学生开设专业的职业规划引导课,邀请专业课教师就跨学科学习、未来发展方向、职业规划进行专业指导,邀请毕业校友返校开展职业发展经验分享,组织师生结对等,引导跨学科学习的学生更好地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进行规划。

总之,进行跨学科学习的学生相较于单一学科学生,对于大学生涯规划和未来择业有着更多的需求窗口。针对这些需求窗口,整合校内教师、在校朋辈、校外校友等各方面资源,既有利于学生在择业时懂得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也有利于学生规划好在校时光,少走弯路、少碰钉子,从而更好地成长、成才。

三、助力学工队伍的新成长

在全国各类院校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趋势下,学科转型融合发展迎来了新机遇。顺应新的人才培养趋势,搭建学生工作队伍间的交流平台,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和专任教师团队之间关系,激励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充分发挥作用,成了促进学生工作队伍成长的重要途径。

(一)促进学工队伍交流学习

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趋势之下,高校思政工作迎来了新契机,跨学科的学习和交流,不仅带来了学生群体流动性的增强,增进了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能够增进不同学校、院系的辅导员之间的合作与信息沟通,助力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成长。

从大类培养模式来看,学生在低年级进行大類基础课的学习,能够很好地解决知识面狭窄和全面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且专业分流一般在大二甚至大三之后。大类培养往往容易存在后期专业分流冷热不均的情况,这就导致教育资源浪费甚至热门专业“唯成绩论”以及学生专业归属感不强等各种问题。辅导员如何引导学生安排好专业大类培养期的学习生活,少走、不走弯路,尤为重要。对此,学生管理部门可以考虑为大类培养辅导员和各个分流专业的辅导员构建对话平台,帮助从事低年级学生管理的辅导员了解不同专业未来的发展机遇和趋势,以便于他们为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

从辅修、双学位的培养模式来看,其参与学生来源广泛,一般来自校内各个学院,甚至可能来自本区域的其他高校。在此情况下,学生工作队伍之间点对点的交流与合作就不怎么方便,相关主管部门应站在更高的层面,为学生工作队伍交流对话“搭台”。在每年既定时间的辅修、双学位开学前,可以尝试开设专题培训会,帮助招收辅修专业的院系了解报名辅修、攻读双学位的学生的大致情况,以便于做好后续学生管理工作;同时,帮助有学生参与辅修、攻读双学位的辅导员了解相关学科知识,以便于其后续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引领和教育。

总之,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趋势下,不仅学生获得了发展的新机遇,各种培养方式也为学生工作队伍的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学生工作队伍跨校、跨院系、跨学科专业沟通搭建了桥梁。

(二)加强学工队伍和教师的互动

学生工作队伍和专任教师队伍合力育人,一方面可以使专任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下,优化授课进度、内容,提升课堂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增进辅导员对学生学习生活的了解,掌握学生学情,以便于开展学风建设工作、职业规划引导工作等。学工队伍之间、学工队伍与专任教师之间联系更加紧密,沟通更加频繁,也有助于学工队伍掌握领域更加宽广的知识,为相关理论、实践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打通学工队伍和专任教师的关系之后,通过专任教师了解学生学业基本情况、学科发展方向、毕业发展路径等信息,学工队伍可以更加充分地了解学生在跨学科学习的进程中可能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从而有利于其调整工作思路,开拓工作视野,优化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水平。

总之,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对学工队伍和专任教师之间的合作沟通提出了更高要求。畅通的交流不仅可以借助专任教师力量提升学工队伍日常工作的水准和成效,也有助于探索适用于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方式。

(三)发挥兼职辅导员的育人效力

高校学工队伍具有“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特色,主要由青年教师、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组成的兼职辅导员队伍在育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于专职辅导员,兼职辅导员往往在学生工作之余还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在学科发展方面与从事跨学科学习的学生有着天然的亲近性,能够很好地利用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和学科融合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工作。

高校青年教师经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学历层次的培养,接受过良好的学术训练,在学生学业指导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校园经历也往往比较丰富。他们能够很好地根据正在接受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学生的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专业优势,做好学风引领工作,并且为学生职业规划提出基于专业基础上的指导。同时,从事兼职辅导员工作的过程,也是对学校各项学生管理规定与学生特点充分了解和熟悉的过程,能够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把握学生群体呈现的新特点,有助于其在日后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做好课程教学工作。

兼职辅导员除了青年教师,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据笔者了解,在校兼职辅导员的选拔十分严格,往往对学生的政治素养、学习成绩、学生工作经历有着严格要求,学校也十分重视兼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兼职辅导员与学生在年龄上较为接近,对学生所处的生活、学习环境充分了解,便于结合自身经历发挥引领作用。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趋势之下的跨学科学习,既涉及学生未来道路的选择,也涉及学科融合发展的诸多知识,兼职辅导员在开展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学科融合发展的思考,有利于其拓宽自身视野和增强综合素质。

四、结语

在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趋势下,涉及课程思政、学生管理、思想引领、心理健康、大学生涯规划、职业规划、创业指导等各方面的思政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机。首先,在改革课程思政时注重跨学科发展背后的国内外情况与时代内涵,借助学科融合发展平台,激发思政强校龙头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各校课程思政建设,做到对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双重引导。其次,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趋势为学生工作带来了新平台、新机遇。因势利导,创新学生管理办法,顺应学生需求开展各类党建、团建活动,并且着眼学科发展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带来的新动力,能够有效解决目前思政工作在跨学科人才培养中渗透不够的问题。最后,跨学科人才培养带来了不同学科甚至不同院校学工队伍的联动机遇,增进了学工队伍和专任教师间的沟通交流,也有助于兼职辅导员队伍发挥作用。

[责任编辑:庞丹丹]

作者:武文杰

上一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问题分析论文下一篇:中美证券投资基金比较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