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创新语文教育论文

2022-04-22

内容摘要:在互联网逐渐发展的大背景下,语文教育的水平和教育质量与互联网的利用率密切相关。职业院校展开语文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形成综合素养,为其他一切学习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课堂中深入利用多媒体资源,有效利用互联网手段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师展开教育的重要方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职业院校创新语文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职业院校创新语文教育论文 篇1:

将传统文化融入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素养的创新研究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前人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遗产,需要我们一代代传承和发扬下去。在对学生的语文教育中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重要职责,也是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将阐述在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并提出具体的融合策略,供教师群体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职业院校;语文教育;创新研究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和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国内外越发关注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而作为中华民族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人,青年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既是历史使命,也是责任与义务。在此情形之下,在职业院校的语文教育中融入对传统文化的介绍也显得越发重要。

一、将传统文化融入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积淀,才有了如今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必须要一代代传承下去。而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广泛的优秀文化,并且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之下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更好的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二)有助于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不可否认,语文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但是仅仅依靠课本教材內容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只是对课本内容进行死板的复述而不加以拓展和延伸,学生很容易感到厌烦。而融入我国传统文化,实现了立足于课本却又高于课本,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多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学基础较薄弱,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学习能力较差。对此,教师要想提升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必须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语文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而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丰富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可以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从而让学生更专注于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二、如何在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

(一)加强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

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渠道,因此,要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语文课程,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首先,教师自身必须具备相关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师要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准确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融会贯通,巧妙融合。

(二)结合课本内容引入对传统文化的介绍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就要做到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的紧密结合。对此,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由课本教材拓展开去,衔接到我国传统文化。例如,在学习散文体裁的文章时,可以与我国古代的唐诗宋词进行对比,带领学生感受中国汉字独特的魅力;在学习《诗经》时,延伸到对我国古代诗词曲赋的讲解,让学生从先秦诗歌学到汉赋唐诗,从宋词元曲了解到明清小说;在学习《论语》时,拓展到对诸子百家的解说。

(三)加强传统文化与语文实践的融合

语文学科不仅综合性很强,而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入手。例如,在学习《核舟记》一文时,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制作我国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雕刻等;在学到介绍民族服饰的文章时,可以将我国传统的服饰带到课堂中向学生展示,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兴趣。

(四)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因此,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要注重在校园和教室中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例如,语文教师团体可以为学生打造文化长廊,张贴介绍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诸子百家、琴棋书画、传统节日、宗教哲学等等。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布置教室,如添置民间工艺品、古玩器物、山水画或是绘制班级板报等,打造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氛围,让学生时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五)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要想提升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举办语文知识竞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应变能力。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在班级内举行诗词大赛,通过诗词接龙、情景翻译、作者介绍等形式强化学生语文知识点。

三、结语

语文教育是职业院校的学生重要的学习科目。在语文教育中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既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文化素养、陶冶学生情操。因此,语文教师应当肩负起传承历史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华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罗艳梅.肩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责任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改革——以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文教资料,2020(09):37-38.

[2]李曼.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06):34-35.

[3]欧阳娟蓉.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06):219-221.

作者:代洁 代静

职业院校创新语文教育论文 篇2: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语文教育探析

内容摘要:在互联网逐渐发展的大背景下,语文教育的水平和教育质量与互联网的利用率密切相关。职业院校展开语文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形成综合素养,为其他一切学习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课堂中深入利用多媒体资源,有效利用互联网手段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师展开教育的重要方式。本文简要分析现阶段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困境,探讨如何利用互联网构建质量优良、效率超高的语文教育体系。

关键词:互联网+ 职业院校 语文教育

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逐渐走向智能化、多元化,社会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也逐渐增加。在教育教学中融合互联网手段也越来越频繁,学生在互联网中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越来越强,但随之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在语文教育方面,不少学生很难正确的判断互联网中积极的语文知识,还有不少教师很难灵活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一.互联网时代下职业语文教育的变化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学科都在积极搭乘互联网这一时代列车,展开丰富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职业院校的语文教育也不例外。在利用互联网展开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出现了几方面的变化:首先,师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有所变化,学生从传统中的教学被动地位逐渐转向学习主动地位。其次,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师生的语文知识来源不再单一,学生也可以作为知识的主动搜集者,在互联网中广泛搜集相关的语文知识,教师不再完全依靠课本内容,语文知识和教学内容有所延伸。第三,互联网时代不仅为语文教育带来了资源,也为语文教育提供了改革思路,素质教育下职业教育虽然同样以职业为前提,但对于语文知识这种纯理论性的学科的重视程度也有所增加,职业院校在展开语文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也在尝试利用学生喜爱的互联网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不仅让职业院校的学生更有兴趣,也让教学体系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第四,语文教育评价手段有所改变,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还加入了有关互联网、网络教育的内容,根据学生对网络的使用率,对网络的正确使用评价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了解学生的潜能。最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方式有所增加,互联网环境中教师可以利用微信,QQ等职业院校学生喜爱的即时交流工具展开对话和互动,不仅在线下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在线上微信、QQ的交流中,分享语文资源,展开二次学习。

二.互联网教育环境下语文教育的弊端

(一)教师对互联网教育的利用率不高

在信息技术逐渐发展的今天,语文教育利用互联网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仍有一部分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没有深入理解互联网教育的优势与弊端,认为利用互联网教育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而且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课知识较为薄弱,并不热爱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一味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自觉性,并没有真正利用互联网展开语文教育。有部分教师将互联网当做留作业、布置任务的地方,互联网的使用率较低不仅会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枯燥无味,也会让教师的教学能力日渐下降[1]。由于互联网比较考验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管理能力,因此,有效利用互联网不仅对学生的语文知识有所帮助,还会让教师本身提高专业能力,获得专业发展的途径。

(二)学生对互联网教育的认识不清

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更多依靠教师的教学指导和教师搜集的资料,几乎没有主动性和自主性。在语文教育与互联网结合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利用互联网玩游戏、听音乐,但从来没有认真思考有关的语文知识,自主寻找语文素材的能力较弱。部分学生认为语文知识在课堂学习就好,并没有意识到生活中;互联网中广泛的语文资源,长久下去,造成语文学习能力逐渐降低,而且依赖性越来越强,很难正确利用互联网展开语文活动。

(三)职业院校互联网教育氛围不浓厚

互联网辅助语文教育活动的利大于弊,而当前职业院校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只意识到教育方法、教育体系的转变,并没有意识到教育设备的转变。有部分教育设备比较老旧,很难与互联网连接,会导致互联网的使用率较低,不能促进语文教育的顺利开展。还有部分学校虽然更新了教育設备,但并没有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导致一部分互联网教学设备的闲置和浪费,不仅无法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质量,也无法保证语文教学活动的效率。

三.互联网+对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的重要影响

(一)积极影响

在互联网加入语文教育之后,语文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不再受到教学环境的限制,学生的学习资源十分丰富,学习核心地位十分突出。学生可以在随时随地的与教师展开双向互动,弥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能动性不强的问题。而且在互联网与语文教育融合之后,先进的思想观念、最新的理论知识都可以进入语文教育体系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道德观念。总之,互联网与语文教育的整合既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也赋予职业院校语文教育时代的特征,让语文教育紧跟时代的步伐,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二)消极影响

互联网的利弊关系十分明显,虽然好处众多,但互联网中信息的繁杂多样仍是语文教育活动展开的难点。语文教育在整合互联网信息时,部分学生会接受到消极有害的信息,加上职业院校学生年纪较小,正处于青春时期,辨别是非的能力与思想道德观念尚未完全成熟,在接受消极信息之后,不利于个体的健康成长。而且现在网络用语十分流行,学生学习和接受信息的速度较快,如长时间浸润在网络用语的范围内,会对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规范性有所影响。有不少网络中存在错别字、一词多用的现象,学生在学习后很可能会降低学习质量。

四.互联网时代下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的创新策略

在互联网范围中,传统的语文教育方式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趋势,为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社会要求,培养新时代的职业人才,教育新时代的职业内容,还需要依据互联网这一载体。如今,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入到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之中,因此,语文教育必须通过互联网加以创新,才能培养出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人才,才能让人才更好地进行职业活动,创造价值。因此,语文教育中需要通过融入互联网概念、融入互联网资源、融入互联网教育思维三个方面完成创新,通过建立更完善的知识结构,延伸学生的知识层次,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完成语文教育任务。

(一)更新互联网教学观念

为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更新教师对互联网的认知观念,结合互联网更新教学观念。抓住互联网这一教育契机,随时应对新的变化和新的挑战,语文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在传统以职业为导向设置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在语文教学中加入理论性的知识和元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广泛搜集与语文教育内容,语文教育计划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帮助学生拓展文化素养。依托学生的核心地位,发挥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管理能力,以最新的互联网教学观念创设最和谐的教育环境,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下展开自主学习。

职业院校需要定期开展培训活动,让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方式,学习利用互联网组织教学的方式方法,以便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这一载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置语文教学内容,展开语文教育活动。在教师形成正确的互联网教育观念之后,会间接影响学生对互联网的认知。

(二)创新教学内容

语文教育实际上是从生活中汲取出来的文化知识,教师在展开语文教育活动时,可以将互联网当做课外拓展、课外阅读的工具,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干正事。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根据语文教育的内容,搜集有关传统的经典文化、生活中的语文素材,并让学生在课后利用互联网进行阅读,利用互联网工具标注阅读过程中的好词好句,既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能让学生在积累好词好句的过程中养成正确的互联网习惯。利用互联网学习知识、展开阅读,在语文课堂中利用互联网的多种资源,如声音、图像、3D动画等,使语文知识立体化,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语文教育内容,更有兴趣学习语文知识。通过传统和互联网的碰撞,既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教育的多姿多彩,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三)创新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既是职业院校在教育改革中的必然要求,也是互联网环境中的流行趋势。语文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依托互联网构建学习平台,通过开放性的语文教育课程扩大语文教育的影响力。教师可以在网络中通过设置微课、慕課等视频资源,既考虑到所带学生的知识层次,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习计划自由选择微课知识进行学习,也可以利用慕课视频,打造精品的职业语文教学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接受到优秀的语文教育资源。另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方式的创新,多层次的构建新的考核机制,利用互联网生成线上学习报告,为教师提供更全面、更真实的评价参考。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职业教育需要考虑到自身办学条件的基础上,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充分、深度的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语文服务。

参考文献

[1]聂广桥,张蕃.互联网背景下医学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6.8.

[2]高冉."互联网+"背景下的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创新新思考[J].考试周刊, 2018(24):50-50.

[3]马文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育的利弊及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20(35).

(作者单位: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武小元

职业院校创新语文教育论文 篇3:

探究职院教育改革中如何发挥创新与传统的共同作用

摘 要:该文所论述的教育课题是:如何在职业学院教育改革中运用创新教育理论并结合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共同为职院教育改革发挥先掘作用。这里的创新教育理论是根据我国进入新世纪后,中国要建成创新型国家和培养创新型人才而提出的教育理论中的新理论,但创新教育理论的提出并不意味着传统的教育都不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也不是要把传统教育全都摒弃,通过探究发现,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如《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传统的国学文化教育对于提高职业学院学生的精神素养、素质水平和探索知识的创新能力及对于职院教育改革都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借此如果在职院教育改革中把传统文化教育与创新教育理论有机的相互结合,为职院教育改革共同发挥作用,这将是教育改革的重大革命。

关键词:创新教育理论 语文传统文化教育 结合 发挥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提出了创新教育理论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为职业学院教育改革发挥先掘作用的新课题,那么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并相互促进才能实现教育改革的共同愿望呢?下面将从以下五点进行详细阐述。

1 创新教育理论的内涵

“创新教育”是一个新的词汇。先说“创新”一词,早在《南史后妃传宋世祖殷淑仪》中就曾提到过,是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的意思。但现在更多的是引用国际上经济方面的创新理论。它一是指前所未有的,即像现在说的创造发明的意思。二是引入到新的领域产生新的效益也叫创新。而创新教育理论则不仅包含了以上两点涵义,而且还赋予了创新更新更深更远层次的涵义。这可以理解和解释为在创新教育理论指导下教育产品所获得的包含以上两点即创造发明和新经济效益外更多的更长远的科技与人才方面的蓄备力量。也就是通过创新教育即教育的创新模式为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空间。通过以上阐述不仅从狭义上更从广义上进一步理解了创新教育理论的内涵,自然它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了。

2 创新教育理论在职业学院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探究创新教育理论在职业学院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前,首先要知道创新教育即教育的创新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创新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1)创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如:学生主体论、教育民主化、教育公平化、教育个性化、教育终身化等。(2)创新教育内容和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修订课程方案,更新教材内容。(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建立与培养创新人才相适应的新模式。(4)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与方法。采用讨论式、探究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开展研究性、案例性、实践性的学习等。(5)创新教育的评价和考核体系。增加创新型的考核评价内容。

总体概括一下为:创新教育不仅是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内容的增减,而且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方向,带来的是教育全方位的创新。通过实施以上五点来实现教育的全新转型。

具体来说职业教育要培养创新人才就要做出三个重大转变:一是变双基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再加上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二是变双能为四能:即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再加上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三是变单向思维为双向思维:即在培养演绎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再加上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

以上阐述了创新教育的基本内容,创新教育理论的作用则是在改革这些基本内容前提下所产生和体现的。创新教育理论在职业教育改革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和调动起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给传统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学生由原来的死记硬背知识和单向思维模式向灵活掌握与双向思维模式转变;使职业教育更加民主化、公平化、个性化;使应试教育的单一评价体系走向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调动起了大部分职业学院学生由于个体、认知水平等方面参差差异而失去的学习积极性。创新教育理论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更加重大且深远的意义则在于使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培养出了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适应国家经济形式要求的新型人才即具备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3 浅述职业学院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总结并涵盖的传统文化内容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在我国的职院语文教育课程设置中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仍然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是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在传统文化的宝库中,至今仍在语文教学中熟知并运用至今的有《弟子规》《三字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等其中的重要篇章,仍然是作为语文教学中激励同学们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确定人生目标和确立人生信念,追求人生理想和远大志向的教育理念和学习座佑铭。其中还包含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和在学习过程中如何知学、乐学、做学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感悟。如讲述做人道理的《三字经》文中有:“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此句原意是: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给人的启示则是: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再如《论语》中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以上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的教学生如何读书和做人的道理是职业院校教育改革中不可忽视与丢弃的宝贵经验,这些做人的道理和对待学习做学问的治学态度是职业学院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进行扎实学习与掌握各项学习技能的重要教育理念,同时这些也是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去发扬和传承的,而不是摒弃掉的。

4 职业学院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对于职院教育改革的重要作用

职业学院语文教学中的传统国学文化教学内容不可忽视更不可摒弃,它对职业教育改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原因是通过对同学们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可使同学们树立学习的信心,端正学习态度,扎实学习功底,启发同学们的学习心智,开拓同学们的思维空间,激发同学们勇于探索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可以培养同学们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这些也恰恰是职业教育改革中创新教育改革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所以传统文化教育看似传统,但在今天的教育改革中却有着非凡而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5 创新教育理论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与相互渗透

在有些教育界人士的片面认识中,职业学院教育改革中融入了创新教育,就要把传统的教育理论与传统教育内容全部摒弃,这是错误的教育观念与认识。正确的创新教育观则是:创新不等于抛弃传统,因为传统是创新的基础和依据;传统不是守旧的代表,更不是创新的绊脚石,创新会在运用传统精华元素的基础上实施创新与改革,让创新变得更有新意,让创新的步伐走得更大。因此创新与传统不相矛盾,也不相悖。职业学院教育改革只有合理利用,使二者有机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才能使传统与创新走得更远,结合的更加紧密,相互渗透的更为融合。总之,职业学院语文教育改革中创新教育理论与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两者在职业教育改革中共同发挥作用,为实现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新目标提供着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知识保障。

参考文献

[1] “创新”出自《南史宋世祖殷淑仪》[Z].

[2] 当代教育改革新理论及其改革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3.

作者:孙国峰

上一篇:会计分析商行信贷风险论文下一篇:国际贸易摩擦问题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