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应用论文

2022-04-26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应用论文 篇1:

浅谈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目前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一些不足之处和缺陷,指出了目前我国项目管理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并且根据笔者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解决这些弊端的相关建议。随后深入探讨了我国目前工程项目管理主要的三种模式,以及这三种模式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应用

一、 当前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弊端

1、 机构庞杂,管理人员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管理部分多为国家直属机构,管理体系较为正式,这种阶级式的管理体系虽然在安全性、组织性上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弊端也较为明显,具体表现就是工程项目管理相关部门机构都较为庞大、体系冗杂,上下级关系明显,进行具体监管行为时往往需要层层审批,这将严重影响工程的进度,并且这种层层审批、层层汇报的管理模式也大大的增加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成本,使得本身并不复杂的管理活动变得代价高昂。因而降低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总体管理效率和速度。

2、 无法可依,有法不依

目前的建筑市场实在混乱,各类大大小小的建筑公司为了能够在市场上存活,降低自身的建造成本,纷纷想出各种办法钻法律的空子、钻监管部门的空子。在我国,建筑行业的相关监管法律规定本身就不够充足,较发达国家的监管力度和法律规定都比较松懈。但是偏偏建筑行业的公司极多,因此使得各公司都存在有法不依的现象,明知故犯。监管部门很难监管市场中所有的建筑公司,因此,建筑公司受利益的驱使产生的偷工减料行为也很难被发现。这种情况严重的影响了消费者的利益,同样影响了建筑物的质量,轻则损害消费者利益,重则会产生重大建筑事故。可见我国建筑相关法律问题形式严峻。

二、 工程项目管理的三种模式

1、 设计—招标—建造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客户和建筑承包商之间之一种互相对立的关系,这种模式就是传统的招投标模式,顾客即甲方公司公开出自己对于工程产品的相关要求,由建筑承包商即乙方公司向甲方公司投标,报价最合理、工程质量最高者可以中标。这种模式下,建筑承包商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典型的竞争关系。在互相竞争的关系下,最能够认清自身实力和甲方公司要求者往往能够中标,一味的压低价格往往会舍弃质量,也容易使自身发生亏损。因此,中标的公司往往是最具实力和眼光的。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甲方公司担任的是监督和审查的角色,乙方公司执行具体操作任务。在甲方和乙方公司之间,由专业的设计人员充当桥梁的角色,负责协调甲方和乙方之间的需求与平衡,同时在二者之间建立起沟通的中枢,使甲方和乙方公司能够更好地建立沟通联系。而且,参与项目工程的工程师和建筑师都是被甲方公司所了解和信任的,他们在项目中的作用相当于咨询人员,使得客户和建筑公司之间更容易合作。因此,建筑师和工程师与建筑承包商之间是工作关系,而工程师和建筑师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则是业主/客户关系。可见,在实际实施项目过程中,甲方公司、乙方公司、工程师和建筑师(设计机构)之间的关系是互相独立的关系,他们各司其职,在各自约定的合同之下履行着自己的义务,都向着自己独立的目标而工作。

2、 设计—建造—交钥匙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表现在建筑承包商和客户,即甲方公司之间呈现出一种雇佣关系,这种雇佣关系意味着甲方公司雇佣建筑承包商即乙方公司全权负责工程的各项环节,包括施工过程中用到的设备、人员以及设计工程等工作。模式最后输出的结果为建筑承包商向甲方公司提交一套完整的设施。该模式主要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它具有高效性。当甲方公司与建筑承包商签订了合同之后,建筑承包商随即开始施工,而甲方公司则不再参与施工的过程,只是不定期的对工程进度、质量进行检查,这样就避免了两个公司共同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的交流、沟通和磨合的过程,为工程项目的开展节省了时间,也使得管理人员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而不是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在与对方公司管理人员的交流沟通过程上。第二,这种模式具有责任单一性。在该模式下,甲方公司与建筑承包商各司其职,建筑承包商行使施工任务,而甲方公司行使监督、审核任务。二者的任务不重叠,这使得两公司能够全心全意的负责自己的工作,使得工作更加专心、专业,同时,甲方公司与乙方公司各司其职也使得相关责任能够更加明确,例如,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失误、操作失误,那责任明显应由建筑承包商负担,而施工完成后检查过程出现的问题则应由甲方公司承担。这样双方公司出现问题时责任更加清楚,责任的划分也更加清晰明了。

3、 建造—运营移交模式

这种模式的兴起是在近期,首先由国外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后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逐渐发展而进入我国的一种新兴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依靠私人的资产进行建设基础设施的一种模式。以往,在世界各地,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由国家负责并且负担费用的,基础设施建成后也归国家所有,有国家承担各项相关责任。而BOT模式下,允许私人承包建设基础设施,其收益也部分由私人拥有。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私人承包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相当普遍,而在我国,虽然BOT模式已经在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各项政策限制,目前允许利用私人资金承包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仅仅停留在小型项目,例如:公共厕所、公共公园等项目,对于公路、天然资源等项目的建设我国目前还不允许私人承包建设。

三、 总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社会对其新的要求。同时,随着建筑技术的快速發展和提高,我们也需要大力改变以往对各个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运用,并且需要对已有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改进,这样才能够使得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更加的适应社会,同时满足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马光远. 谈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J]. 改革与开放, 2010(10).

[2] 曹琦, 袁小雷. 浅析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4(08).

[3] 戚效敏.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J]. 安徽建筑, 2005(12).

[4] 王军. 谈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 企业技术开发, 2015(01).

[5] 高友弟. 工程项目管理及激励措施的研究[J]. 时代经贸, 2007(6).

[6] 邝卫平.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BOT项目中的融资和风险问题[J]. 中外建筑, 2003(10).

[7] 邹蔷.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6(04).

作者:梁文煜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应用论文 篇2: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与应用的探究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电力行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因此为了能够促进其更好地发展与进步,就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相应改进工作,从而推动企业自身的改革与管理模式创新,同时技术手段等方面也都需要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和质量,以便于实现企业内部结构更加合理化、科学性以及规范性等等相关要求,进而使得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效率得到不断提升,最终确保电力施工项目的整体效果得以达到。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创新与应用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也在逐渐走向成熟化,项目管理模式创新已经成为了当前工程建设项目中最为重要且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同时由于项目管理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相关人员对于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往往会有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存在。所以在进行项目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制度、规范和标准。首先需要明确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对项目管理工作重要性及必要性;其次就是加强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以及专业技能水平等方面;最后则是要做好监督工作并及时反馈信息给相关人员以确保其能够顺利开展相应工作,才可以有效促进管理创新发展进程的加快推进。

二、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在对企业内部进行改革和完善,将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通过不断地学习研究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同时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应该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并积极的应用先进科技,将科学技术融入到企业生产和运营中,使其能够有效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进行施工过程当中,还需要对相关技术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来保证。此外,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者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水平与能力方面,才可以更好地为项目实施提供有力保障。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引进先进管理模式并加以利用,从而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多收益和价值[1]。

三、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創新存在的问题

由于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在我国发展时间还不是很长,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我国的企业对于项目的整体规划、设计以及施工等过程中都缺乏统一性和规范化。首先就是在技术上不成熟,我国的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自己独立开发设计团队进行研发工作流程规划以及相关软件配置等方面问题;其次就是施工现场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监管力度不够及技术交流不及时等等一系列问题出现的原因都是由于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与应用过程中缺少相应制度和措施,这些因素都导致了该领域内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

四、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

(一)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特点

电力工程项目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系统性较强的工作,它涉及到了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因此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其内部结构体系,同时还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合理配置与调度以及资源优化配置以达到最优效果;其次还要注重人才培养计划及技术引进来保证企业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用电环境,从而促进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应用水平提升工作效率,为提高电力行业服务质量奠定基础和前提条件。

(二)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中的应用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中的应用,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将与之前传统方法相比较,其主要表现为:首先对电力施工企业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革,从这一层面上来讲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对相关人员、资金等资源配置优化;其次就是对于整个项目的流程以及内容都要不断完善;最后则是通过相应手段来有效提升项目管理效果和质量水平的目标,同时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也可以采用新技术与方法来促进管理工作效率提高并且使其更加符合电力工程建设发展需求。

五、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实践措施

(一)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应用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单位是否具备良好的技术团队,能否在实际中运用先进、科学有效地方法和工具来解决复杂问题,因此要想提高我国电网项目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重视对人才队伍建设。首先需要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其次是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以及具有丰富经验特点的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人员队伍,为其提供良好而充足的学习机会与实践环境;最后从技术角度入手提高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效率以及对工作人员素质要求等方面,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确保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二)完善项目文件的管理体系

首先在项目建设中,要重视对项目组织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不断提高团队的技术水平;其次是建立起符合工程实际情况,适应能力较强以及能够满足电力系统需求等特征的文件体系;最后是完善好文档管理制度以及相关工作程序流程图等等一系列文件载体及规范化工作机制保障措施,来确保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对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最高水平,从而保证在项目的整体质量控制方面做到最优化。同时还要通过不断完善合同条款,使之更加规范化进而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控制[2]。

六、总结

随着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的快速发展,对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应积极采用新的方法和手段,实现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控制。首先是建立一套完整地文件体系,将每一项目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都一一列出并标注清楚,责任明确;其次就是要进行项目跟踪与报告分析工作和风险评估等一系列重要措施,来保证各项计划能够顺利完成;最后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各种文件格式、规范和内容。

参考文献

[1]田珂.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OL].粘接,2019(10):143-147.

[2]李明.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模式创新及应用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21(08);116.

作者:张建峰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应用论文 篇3:

全过程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在集成化、信息化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而且管理体系也逐渐趋于成熟,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和负责人员对建筑项目施工过程进行科学严格的管理和把控,以全过程管理模式来促进建筑项目施工的稳定快速发展,有效的解决当前管理模式和建筑行业发展不匹配的现状。本文主要分析的是全过程管理模式对于建筑项目施工过程的意义,并且还探讨全过程管理模式在施工项目前期、中期、后期的具体运用,以此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创新管理模式,为相关业内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全过程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应用

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保障建筑过程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可持续发展性,提高建筑的使用效果以及使用寿命,必须加强全过程管理模式在建筑项目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运用新思路、新方法来创新建筑项目施工过程管理模式。

1、建筑工程全过程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实现建筑资源的优化配置

首先,随着当前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每一个行业和个体所具备的劳动资源以及技术水平都是不同的、分散的,如何将这些分散的资源整合到一起,充分的利用到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这就需要引入全过程管理。通过前期的高效、严谨策划和后期的科学缜密管理来促使建筑施工项目能够有条不紊的实施,保障工程能够按时完成,使复杂巨大的建筑工程得以保质保量的完成。全过程管理模式可以将这些掌握在不同个体和领域之间的技术资源合理高效的整合,实现建筑资源优化配置,进而组成建筑项目施工的每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在建筑工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施工人员,而且每一个建筑工人所分属的技术领域和施工班组都是不一样的,为了保障不同的施工班组能够持续不间断的进行施工作业,实现高效的建筑施工,这就需要全过程管理保障不同作业面和作业班组之间的紧密配合,有效控制班组的施工周期和时间,调整和开展建筑施工以及各项生产管理活动,从而完成建筑施工的具体目标[1]。

1.2 有利于实现建筑项目的科学化管理

当前,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上还不太成熟,缺乏创新,而国外对于这一方面的管理学和管理手段的研究是比较先进的,随着国际化的发展进程,我国也逐渐借鉴和推广国外科学、先进的全过程管理理念。以全过程管理模式来促使建筑施工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并且能够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施工效率得以提升,进而缩短施工周期,增长建筑的使用寿命,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也给社会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国传统建筑领域都是以家庭作坊式的模式来进行的,这种模式下效率极低,全过程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转变就是建筑行业的一次创新和突破,能够使建筑施工的效率得到大大的突破,并且全过程管理模式是集约化、企业化经营管理理念的体现,能够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我国的建筑项目工程管理不断向着更加科学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2、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全过程管理模式的运用

2.1 对建筑施工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由于当前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各个领域新技术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在建筑领域随着施工技术、施工设备以及施工工艺流程的不断优化和创新,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也显现出了更多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及时地制定出完善的解决方案来应对建筑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对建筑施工的图纸和方案的制定和完善,并进行科学的测试、分析和评判,采用先进的BIM技术进行施工图纸的设计,保障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得以顺利进行[2]。其次,根据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编制合理、可行的应急预案,提高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应变能力。

2.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监管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监管对于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效率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该重视施工技术的监管,比如在混凝土的配比.浇筑.运输.养护等方面都是值得重视的内容[3]。需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标准来执行,任何一个工种和施工技术单位都要遵循既定的技术标准以及施工标准来保障建筑施工的质量。

2.3 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

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是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和重点内容,它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项目能否按时、保质、保量、顺利完成。随着当前建筑项目施工规模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也随之增长,为了减少事故发生的机率,在施工的全过程中都要通过严格的規章制度和规范标准来实施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对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等各个技术管理层级和班组进行相关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并形成上传下达的责任制度,以层级传达的方式传达并宣传安全管理意识和安全施工理念,帮助建筑施工单位制定正确、科学的建筑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也要按照制定好的规章制度以及技术标准要求来进行施工作业,各施工单位都要在此过程中相互监督、相互管理确保建筑工程能够顺利开展。此外,也要制定健全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对出现的安全事故要及时的处理,以免事态进一步恶化和扩大,从领导到建筑工程的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要形成强烈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管理理念。

2.4 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及素质

人才是建筑项目施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通过为管理人员提供充足的培训条件和学习环境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综合素质,使其能第一时间学习和掌握到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保证其有充足的时间和环境来充实自我,完善自身的工作技能和管理水平。此外,还可以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通过定向培养优秀毕业生来提升建筑施工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通过对管理人员技能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来不断优化和提升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5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后的过程管理

全过程管理模式要求在建筑施工完成后要科学严格地进行建筑工程的验收工作,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验收的标准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来执行,并且执行的标准也是多元化的,其中包括建筑物的质量以及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等方面,如出现质量不合格、使用功能不达标或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应该及时地提出整改意见,并规定整改时间,整改完成后再次进行验收,确保建筑项目工程施工的质量和使用功能符合设计和合同的要求。即算在项目验收交付使用后,全过程管理模式仍然可以发挥它的作用。项目移交物业后,如设备出现故障、电路不通、管道渗漏、结构加固拆改等情况,可以通过全过程管理的模块资料及时找出问题并进行维修、改造和修复。

参考文献:

[1]潘飞鹏.全过程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管理,2019(14):91-92.

[2]徐海燕.全过程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管理研究,2018(45):18+23.

[3]陈文明.浅谈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策略[J].四川水泥,2018(01):193.

作者简介:

王涛,出生1981年1月22日,湖南湘潭人,学历:本科,从业方向:工程项目管理。

作者:王涛

上一篇:信息技术职业教育教学论文下一篇:高效语文课堂现代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