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监理的应用论文

2022-04-15

摘要:桥梁工程中,预应力只能张拉与只能压浆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升桥梁的施工质量,实现施工效益的增长。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智能张拉与只能压浆系统的构造以及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对桥梁工程中智能张拉与压浆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工程项目监理的应用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程项目监理的应用论文 篇1:

浅析通信工程项目的监理模式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通信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对通信工程项目监理模式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该文章通过分析通信工程监理模式的现状,探讨了建立通信工程项目监理模式的措施。

【关键词】 通信工程 项目监理模式

通信工程项目监理是促进我国通信工程实现社会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有效途径,因此通信行业应该认识到通信工程项目监理的重要性,从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出发,做好通信工程项目的监理工作。

一、通信工程项目监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首先,工作人员的分散性较强。由于通信工程项目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所以在人员的配置上有着很强的流动性,其次,监理人员的结构不合理,既有实践经验,又懂理论知识的监理人员很少,还有一部分工程监理人员只懂得与技术有关的知识,对经济管理和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少之又少,监理人员不能在工作的过程中全面的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最后,缺少完善的通信工程项目监理体系。目前的监理企业同样处在激烈的竞争环境当中,由于很多人对监理事业存在 误区,造成了很多不规范的招标,很多工程项目的管理者在在选择监理企业的时候,先考虑到的不是监理企业是否有资格担任监理工作,而是考虑到价格是不是在可承受范围之内,进而降低了监理工作的工作效率。[1]

二、通信工程项目建立监理模式的措施分析

2.1 制定法律法规,规范通信工程项目监理的招标过程

招标过程是否规范关系到招标的结果,相关部门应该完善有关通信工程项目监理的招标过程,规范市场招标行为,为通信工程项目监理模式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相关部门还要加大通信工程项目监理的监督力度,对监理单位的市场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通信工程项目监理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建立有效的通信工程项目监理模式。

2.2 完善项目监理的监理制度

新形势下,企业的竞争是人才和资源的竞争,通信工程的项目监理应该根据通信工程的实际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理制度。首先,相关部门应该完善项目监理的法规法规,通过法律法规的建立可以对政府部门的行为进行约束,促进政府工作的透明化,为安全监理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完善法规的内容,有关工程监理的法律法规中应该明确通信工程项目监理的内容、过程、责任范围以及违反责任的惩罚措施等,这样才能保证通信工程项目监理的科学化、合理化、透明化,为安全监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法律依据。另外相关的监理单位也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在符合国家条款的条件下制定一系列的安全监理制度,这样才能保证通信工程项目安全监理模式的建设与施行。[2]

2.3 做好通信工程项目监理的安全管理工作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我国通信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通讯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各种新技术的应用给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带来了更大的威胁,因此通信工程项目监理的过程中应该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保证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另外在通信工程项目安全监理的过程中,监理人员还应该做好控制工作,例如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等只有这样才能发挥通信工程项目监理的作用,保障通信工程项目的合格建设。

2.4 提高工程监理人员的素质

新形势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才之间的竞争,目前通信工程监理企业在人才上普遍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因此通信工程项目监理企业应该做好人才的培训工作。首先,企业应该根据现有人才的现状和企业的发展需求,对人才进行培训,实践技能强的监理人员注重理论理论知识的培训,理论知识过硬的监理人员要做好实践技能的培训工作,通过这种培训模式促进监理人员的全面发展。其次,企业应该适当的引入新的监理人员,优化监理人员的年龄结构,尤其是年轻的监理人员,年轻的监理人员头脑灵活、思想前卫,有利于监理工作的创新。这样才能提高通信工程监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证通信工程项目监理模式的有效运行。[3]

三、结束语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工程项目监理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所以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通信工程行业想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必需要有良好的监理模式,并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不断进行调整,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下通信工程发展的要求,促进通信工程行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洪军. 我国通信监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电脑与电信.2011,11(12):11-13

[2] 罗威. 通信工程项目监理的组织模式研究[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10(10):22-23

[3] 郑芝耀. 通信工程监理的对策思考[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12,12(06):12-13

作者:张冬

工程项目监理的应用论文 篇2:

桥梁预应力智能张拉压浆系统原理及施工技术

摘要:桥梁工程中,预应力只能张拉与只能压浆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升桥梁的施工质量,实现施工效益的增长。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智能张拉与只能压浆系统的构造以及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对桥梁工程中智能张拉与压浆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桥梁工程的应用实例表明,智能张拉与智能压浆施工技术可以有效的满足当前桥梁的施工需求,有利于保障桥梁结构的安全与施工质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技术在桥梁工程中会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

关键词:桥梁工程;智能张拉;智能压浆;原理;施工技术

0 引言

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在于预制梁的施工,传统的预制梁施工方式往往存在这诸多的弊端,如出现应力张力不足或应力张拉过大、混凝土的压浆管道出现不密实等等,这些情况的存在都会直接对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为了有效的改善这一现状,实现桥梁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益的提升,施工过程中使用智能化的张拉与大体积循环压浆技术来取代传统的张拉与压浆,可以很大程度上实现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益的提升。

智能张拉与智能压浆施工方式的使用,施工过程中,相应的施工人员不再需要通过语音还进行配合操作,不再需要通过肉眼来对施工质量进行观测,不再需要通过手工的方式进行相关数据的记录。智能化的张拉压浆系统通过程序化的控制方式实现了对张拉伸长量的精准化控制,进而保证了压浆注浆管道的密室度,实现了桥梁预应力的最有效发挥,使得桥梁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得以提升。

本文主要针对了当前桥梁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对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智能张拉系统与智能压浆系统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对相关技术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期望能为相关工程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1 桥梁的常见问题概述

长期的桥梁工程建设为我国的工程实践积攒了很多的经验,特别是近10年来,桥梁工程的制造与施工工艺水平实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有很多高强度高耐久的新型材料被研制出来,并运用于实际的工程之中。然而由于我国的桥梁使用过程中,行车频繁且承载较大,这些都对桥梁工程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进行桥梁工程的结构设计时,往往会对桥梁的横向与竖向的刚度以及各项力学性能指标提出相当高的要求,在相应的预应力设计存在不足时,往往会导致桥梁在使用过程中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所不足,为桥梁留下一定的安全隐患。

总结当前桥梁工程使用过程中预应力不足的病害,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1、高速公路桥梁的病害。速公路桥梁的病害主要表现为桥梁路面的凹陷与孔洞,有些桥梁由于桥面的自收缩过大,是的桥梁路面出现钢筋外露,有些桥面由于局部的破损导致锚固钢筋出现坑槽现象,这些病害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速公路桥梁的使用,并且随着行车荷载的不断作用,导致桥梁的缺陷不断增大,加上水分与空气的侵襲,会造成桥面钢筋的不断锈蚀,使得桥面的承载能力不断下降,桥梁工程的耐久性不断降低。2、高速公路桥梁的上部病害。高速公路桥面由于行车频繁,承受着主要的荷载作用,往往会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出现混凝土脱落,导致主筋或者是钢绞线外露,使得桥梁梁体的承载力不断下降,影响桥梁的使用寿命。桥梁工程的上部病害还表现为预制板的铰缝脱落,造成漏水现象,随着水分的进入与侵蚀,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2 桥梁预应力智能张拉压浆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分析

为了有效的确保桥梁的施工质量,凌源到绥中的高速公路建昌至兴城的一段使用了预制T梁395片,其中工程项目中的玲珑塔大桥共施工了250片,在施工过程中便采用了智能张拉压浆施工技术。

3.1桥梁预应力智能张拉施工技术的应用

(1)智能张拉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

桥梁工程的智能张拉系统的结构主要包含有三个重要的部分,分别为主机、油泵与千斤顶。实际的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主机来实现张拉预应力的程序化控制,再通过油泵与千斤顶的综合作用来实现张拉,为此三者相互联系并相互作用,进而实现系统的最佳功能的发挥。

实际的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智能张拉体系通过将张拉预应力作为主要的控制指标,通过计算机的程序化输入方式输入到主机,同时引进伸长量的误差范围作为辅助的校对指标,结合传感器的控制技术实现系统数据的采集工作,通常情况下,所记录的书籍主要有张拉设备的拉力与钢绞线的实际伸长量。传感器将所采集的数据及时的传输到计算机系统之中,通过主机对所传入的数据进行及时的分析与判断。与此同时,张拉设备及时接收到计算机主机的系统质量,及时对张拉设备的电机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整,实现对油泵电机转速的控制,最终实现对张拉预应力的精确控制,实现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同时实现施工效果的提升。

此外智能张拉系统还会依据计算机主机所设定的初始程序,通过主机的指令控制模式,实现整个张拉过程的自动化进行。这种张拉方式在张拉施工完成之后,桥梁施工质量与结构性能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后期的桥梁施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然而张拉系统的初始程序设计对相关的桥梁设计人员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2)智能张拉施工技术

智能张拉施工传统的桥梁施工过程中,导致桥梁工程产生各种病害的主要根源在于预应力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性与不标准性造成。进行玲珑塔大桥的预应力桥梁工程施工过程时,有些会出现钢绞线相互缠绕,导致钢绞线的实际张拉过程中,存在长短不一的情况,导致张拉过程中出现断丝与滑丝现象。还有些预应力桥梁在施工张拉过程并没有出现问题,然而在桥梁工程完成后不久,便会由于钢绞线疲劳作用导致断裂。

为了有效的缓解上述的问题,进行玲珑塔大桥的预应力张拉开始之前,便将所需要施工的T梁的所有要素进行主机系统的输入。如工程承包单位的名称、监理单位的名称、所张拉T梁的相关信息等等。并通过相应的桥梁设计确定出预应力张拉过程中所需要的钢绞线根数,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混凝土的强度等等参数进行输入。

通过对张拉过程的实时监控可以看出,预应力桥梁张拉过程中每一个行程的千斤顶应力、应变的值在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如此可以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若遇到预应力施工过程中的一些突然情况,可以及时解除张拉的状态,在排除相应的问题之后,继续预应力的张拉施工。

玲珑塔大桥的T梁完成预应力张拉之后,经过数据的比对可知,玲珑塔大桥采用智能化张拉系统,其效果相当明显,最高的延伸误差在2%以内,其实际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的误差在1mm以内。

此外,玲珑塔大桥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智能张拉系统的引入,可以有效实现业主方、施工方、设计方、检测方以及监理方之间的相互交流。同时通过互联网技术的支持,智能张拉系统可以有效突破地域的限制,实现对桥梁工程施工的远距离管理,如此可以更好的促进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并且智能化张拉系统可以自动化生成张拉记录表,通过互联网技术将这些数据反馈至业主方,如此可以有效的提升工程数据的真实性,一定程度上杜绝了施工单位的数据造假行为。通过将真实的施工过程进行还原,实现施工质量的精确化控制,同时这种方式,有效的省去了相关工程数据的统计工作,极大的提升的桥梁工程施工的效率。

3.2 桥梁智能压浆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

(1)智能压浆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

智能压浆系统的使用可以有效的确保预应力筋处于混凝土的保护层之中,使得钢筋免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造成修饰。为此智能压浆体系是桥梁结构提升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措施之一。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预应力钢筋主要是通过水泥浆体与周边混凝土包裹,通过预应力筋与混凝土的有效结合,实现锚固可靠性的提升,进而有效的提升桥梁结构的抗裂性能与承载能力。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若预应力的管道内部压浆密实度不够,内部孔隙过大,造成结构物的耐久性受到非常大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桥梁结构的施工质量。当前随着智能压浆系统在桥梁工程中得以运用,使得压浆不密实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实现桥梁结构质量与耐久性的提升。该系统结构的原理图如下所示。

图1 智能压降系统结构原理图

桥梁工程的智能压浆系统的主要结构包含有计算机主机、测控体系与循环压浆体系,不同的结构部分有着不同的作用。

智能压浆体系的回路主要是有预应力管道、制浆机与压浆泵构成,通过计算机主机的程序化控制,实现浆液在预应力管道内部的持续循环,直至排尽管道内部的空气为止。若浆液在回路的循环过程中造成堵塞情况,应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

智能压浆系统主要是通过压力进行冲孔,使得管道内部的杂质得以排尽,有效的消除管道内部压浆不密实的情况。此外,在预应力管道的进浆口与出浆口,通过安装精密的传感器装置实现相应参数的实时监测,通常情况下监测的数据主要包含有浆液的水胶比、管道的压力、压浆的流量等等。通过将所监测的数据及时的反馈至计算机主机之中,结合主机的分析与判断,对相应的测控系统进行相应的反馈,使得相应的参数值能得以及时性的调整,直至整个压浆过程的顺利完成。

智能压浆系统可以有效的保障预应力管道内部的浆液密实度,实现内部孔隙的降低,为此智能压浆系统对于压浆的施工有着非常直接的作用,实现桥梁的施工质量的提升。然而智能压浆系统相应参数的设置于调节是智能压浆体系的关键所在,如此对相关的施工人员的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智能压浆系统施工技术

玲珑塔大桥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使用大循环回路的方式,实现预应力管道出口位置浆液导流至相应的储浆桶之中,实现了灌浆回路的循环。然而由于预应力管道的内部存在空气,为了有效保障灌浆的密实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将其排除。智能压浆系统所采取的方式即为持续循环灌输浆体的方式,并通过在出浆口与进浆口位置设置相应的传感器装置,使其对浆液水胶比的实时监测,来有效保障相应的灌浆液达到相应的施工标准与设计要求。此外通过将相应的传感器数据反馈至计算机主机之中,通过计算机主机的综合计算与分析判断,对压浆系统进行及时的反馈,使其自动调整机器的施工参数。如此整个压浆施工过程都能够通过计算机主机进行及时的调整与监控,进而有效保障了施工质量。

智能压浆体系在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避免预应力管道中存在压浆不密实的情况,实现预应力管道内部空气的排尽,保证预应力压浆施工的施工质量。此外在智能压浆系统的应用过程中,还会采取密封加弹性垫片的施工手段,来有效消除锚头密封的难题。与传统的桥梁工程压浆施工相比,智能压浆体系可以有效的避免相应的人为操作因素的干扰,实现技术施工精准度与施工质量的提升,通过对灌浆过程的及时监控与调整,有效的保障施工质量。同时整个压浆过程实现智能化后,可以避免相关施工操作人员的人为影响,有利于施工效率的提升,进而使得桥梁工程的社会效益得以提升。

4 结语

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智能张拉与智能压浆体系,能有效的解决传统预应力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实现桥梁工程施工效率的提升,同时通过智能化的施工工艺控制,更好的保障了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了桥梁工程施工效益的提升。此外,桥梁工程中采用智能化预应力张拉压浆技术,可以实现桥梁工程施工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的提升,通过对预应力张拉钢绞线的有效保护,使其在自然条件下,更难以被锈蚀,进而有效实现桥梁工程的耐久性提升。同时智能化预应力张拉压浆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后期的预应力损失,提升了结构整体的抗弯曲能力,使得桥梁工程的结构承载能力得以增强。由此可以看出,智能预应力张拉与压浆技术在未来桥梁工程中的应用与推广有着非常大的前景与市场。

然而,当前我国桥梁施工中采用智能化张拉与压浆技术的工程实践案例相对较少,為此智能张拉压浆技术应用的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然而随着相关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不断使用,以及相关工作经验的不断总结,相信智能化张拉与压浆技术会更加的完善,因此也会得以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翔宇. 浅谈梁板智能张拉压浆系统在高速公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 山西交通科技,2012(12):69-71.

[2] 芦科. 智能张拉和智能压浆系统在桥梁建设的运用[J].科教纵横,2012(10):89.

[3] 张瑞斌. 谈公路桥梁预应力智能张拉施工技术[J]. 山西建筑,2013(1):197-198.

[4] 陈海斌. 预应力混凝土智能张拉与智能压浆新工艺应用[J].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2(5):1-3.

[5] 梁晓东,吴涛,刘德坤.预应力智能张拉与传统张拉的比对试验研究[J].公路2012(04).

[6] 姜桂秀,谢寅涛.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分联结构分析[J].山西建筑,2011(35).

[7] 赵翔宇.浅谈梁板智能张拉压浆系统在高速公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 山西交通科技,2012(06).

[8] 赵永鹏. 智能张拉技术在预应力施工中的应用[J]. 四川水泥,2015,04:137.

[9] 王晶龙. 预应力智能张拉技术在预制小箱梁施工中的应用[J].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5,01:78-80.

参考文献补2014-15年的两条为宜

作者简介:

张兆坤,1980-10,男,汉 河南省南阳人,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大学本科,工程师,从事项目管理

作者:张兆坤

工程项目监理的应用论文 篇3:

BIM技术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的应用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上海 200438)

摘要:BIM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工程界对于BIM技术的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BIM相关技术正在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建设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在钢筋工程量计算方面,BIM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准确控制工程造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BIM技术;钢筋工程量;平面整体表示法

引言:

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对其最早的定义是:建筑信息模型集成了所有的几何模型信息、功能要求和单元性能,将一个建筑项目整个生命期内的所有信息集成了一个单独的建筑模型中,而且还包括施工进度、建造过程、维护管理等过程信息[1-2]。近年来BIM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建设工程界BIM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和推广,BIM技术对于建筑业的技术革新作用和意义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工程界人士的认可,对于BIM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推广也成为当前建筑业的一个热点话题,在国家政策方面,BIM技术也得到了国家的鼓励和推广,基于BIM技术的相关应用软件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并应用到建设工程领域的各个阶段,得到建设工程项目各方主体的逐步认可。BIM技术相关规范在不断颁布于完善中,在当前国内外大型项目中,如上海迪斯尼乐园项目、上海中心大厦等著名建设工程项目中,BIM技术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建设工程界学习借鉴的成功典范,可以说BIM技术的发展,为建筑业带来了一次技术发展的革命。

一、BIM技術的特点

1.BIM技术是一种多维度的数据信息模型,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信息模型,将传统2D、3D建筑信息结合时间、造价等因素,可以全方位展示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将建设工程项目以更加多维的角度展示在建设工程参与方面前。通过将建筑设计方案动态、可视化展示,使业主和施工方、监理方等都能直观地理解设计方案,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详细了解,进行“碰撞检查”等,确认设计方案的施工可行性,从而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及索赔等事项,让建设项目各参与方在同一信息平台上对项目进行项目管理,达到协同工作、信息共享、高效沟通的目的,这是对于项目的顺利进行是十分有利的因素。

2.BIM是可视化设计和分析技术,对建设项目的模型进行定义,在设计阶段即可完成项目的三维展示,并能实现三维漫游、材质纹理、透明度、动画等真实模型的显示功能,通过对建设项目全方位的展示,实现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做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应用BIM技术对建设工程项目建模之后,建设项目的数据库即形成,自建设项目的设计阶段开始,贯穿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建设项目各参与方均能通过视觉直观了解项目项目,弥补了传统设计方式的不足,避免了建设项目各参与方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的理解偏差。

3.BIM技术体现协同工作的过程,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需要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的协调和配合,BIM模型的数据库可以覆盖项目各阶段的数据需求,保证项目各参与方在不同阶段不同专业之间的协同工作,设计阶段的数据模型可以无缝地传递给施工阶段,从而实现项目各参与方的数据同步与有效协同,同时施工阶段的数据模型也可以顺利传递到建设工程项目的运营维护阶段,为项目的智能维护管理及物业管理等提供便利。BIM技术为项目的整体协同工作提供了平台,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的质量,最终节约成本和资源,提升工程建设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也为项目方案优化及项目的一体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BIM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作用

1.碰撞检测与施工模拟。BIM技术为建设工程项目建筑、结构、机电等建立模型,这些模型之间可以进行各专业的碰撞检测与施工模拟,实现在施工之前能及时进行结构构件与管线布置之间的碰撞检测和分析,并通过模拟施工过程,及构件的动态模拟安装,及时发现各专业的设计中存在的矛盾,从而减少施工中的施工设计变更,及时优化施工方案,调整资源配置。同时对于建设项目施工过程的动态模拟,可以更好掌握项目的施工进度,实现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的主动控制,自动对比和分析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之间的偏差,并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2.工程项目的深化设计。在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运用BIM相关软件,建立包含项目所有特征的虚拟建筑模型,使建筑师拥有了更加快速、高效的设计过程,由于BIM模型的可视化特征,使建筑项目全方位得以展示,能充分体现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对于设计团队来讲,设计人员不再是各自为战,能充分体现设计团队的协同合作,能有效避免各专业设计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增强设计团队对于建筑项目的理解,根据BIM模型碰撞检测的分析结果,直接在软件中对建筑、结构、水电暖及设备等专业设计进行调整、细化和完善,保证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深度。

3.4D施工项目管理。在传统的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当发现工程设计不合理,或者根据业主需求需要变更设计时,则需要回到设计阶段进行工程变更,再由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变更进行施工,这样的变更方式为施工项目管理带来了不便,会造成工程项目进度的拖延、费用的增加等问题,不利于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基于BIM的施工项目管理采用BIM模型承载了建设工程项目的所有数据信息,能通过3D、4D或者5D的模型直观进行施工管理,提前预判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及时对于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矛盾点进行协调修正,将BIM模型与施工现场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BIM模型与施工进度、材料、设备、安全、质量以及场地布置的统一管理,实现施工过程的4D可视化模拟。在上海中心大厦等国内重点项目中基于BIM技术的施工项目管理得到应用并获得工程界的一致认可,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基于BIM的信息管理系统,在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维修的全过程中有效控制信息采集,支持项目管理者进行规划、协调和控制。

4.基于BIM的项目造价管理。BIM模型承载着建设工程项目的所有数字信息,是一种信息集成工具,当前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量计算软件正在迅速发展,借助于数据与BIM模型的双向链接,建立清晰的业务逻辑和明确的数据交换关系,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效率提升,快速完成工程量的计算以及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及变更后工程量的调整,同时,基于BIM工作平台,可以实现工程造价的快速精细统计分析,这为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带来了新的变革,让造价分析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为工程造价控制领域带来了新的技术革命。

三、BIM技术发展状况

BIM技术的应用始于美国,美国总务管理局于2003年陆续发布了系列BIM指南,之后BIM技术开始兴起,有关BIM技术的相关标准和规范逐渐完善,BIM技术也逐步应用于大型建设工程项目中。同时BIM技术在德国、日本等国家也相继发展起来,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应用推广,使BIM技术的应用扩展上升到政府推进的层面,在大型重点项目中BIM技术的应用更是得到了相关各方的支持和认可,可以说BIM正在引发一次史无前例的彻底变革。BIM这种全新的理念和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起步相对较晚,且受到企业项目管理模式及水平的限制,BIM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推广和应用相对比较缓慢。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的重视,以及行业发展的需求,BIM技术的深层次研究和推广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有关BIM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也相继出台,在我国大型重点项目中BIM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今在我国上海等经济技术发达地区,BIM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上海市更是在2015年成立专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推广联席会议办公室,制定相关政策推动BIM技术发展三年发展计划,力争在2017年实现在一定规模的工程建设中全面应用BIM技术。

四、BIM技术对钢筋工程量计算带来的影响

1.内置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提高造价人员工作效率,钢筋工程量一般是按照构件内钢筋的质量计算,单位为吨,计算规则本身似乎并不复杂,但是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需要根据建筑物的抗震等级等信息,依据建筑物的结构施工图,根据图纸上以平面整体表示法标注的鋼筋信息,以及根据构件结构类型遵守构件钢筋的排布规则,综合以上各方面的知识,造价人员将构件中各种钢筋分别绘制钢筋形状简图,并根据构件在结构图中的尺寸具体计算钢筋简图中各部位钢筋的长度,以及该类型钢筋在构件中的数量,在计算出钢筋的总长之后,还需要将构件内钢筋的总长乘以该型号钢筋的理论重量,得出钢筋的质量并换算成单位吨,整个计算过程较为烦琐,且要求工程造价人员具有建筑结构、平面整体表示法识图以及施工现场钢筋排布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这对工程造价人员来讲是一项综合性的较高的素质要求。而基于BIM技术的钢筋工程量计算,能将上述钢筋工程量计算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计算规则,及构件构造要求内置在软件中,因此,工程造价人员在计算工程量时,只需要在软件中设置好相关信息,并通过在软件中“抄图”,即抄写图纸中构件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的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等信息,以及通过“导图”,即将CAD图纸,或者基于Revit软件设计的图纸直接导入到基于BIM的钢筋工程量计算软件中,通过相关的操作进行整理,便可以实现构件钢筋工程量的计算,不再需要造价人员费心费力记忆相关标准和规范,从而将造价人员从繁重的钢筋工程量计算中解脱出来,极大地提高了工程造价人员的工作效率。

2.构件三维显示,直观体现钢筋形状,建设项目钢筋工程量的计算以及审核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争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钢筋计算过程中,受造价人员知识认知的限制,对于钢筋的布置和形状有不同的理解,而在各方沟通的过程中,对于钢筋形状的表述也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偏差,造成沟通效率的低下。而基于BIM技术的钢筋工程量计算软件具有强大的3D显示功能,不但能通过三维方式显示构件本身的空间立体形状,而且可以直观展现构件内各类型钢筋的空间形态,甚至所有钢筋的型号以及钢筋的纹理都可以直观地展示出来,同时可以实现构件钢筋的360°旋转,让造价人员可以全方位观看构件内各种钢筋之间的空间关系,钢筋形状在空间上的角度,以及钢筋的绑扎搭接、焊接点个数等都表现得十分详细,这样对于造价人员理解以及解释钢筋工程量计算来讲都是十分便利的,对于钢筋工程量计算效率的提升是极大的帮助。

3.设计变更发生后,方便随时调整工程量,构件内钢筋的排布必须符合相关规范,保证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耐久性,因此钢筋在构件内的锚固长度,以及钢筋的搭接长度等均必须符合规范的强制性要求,然而,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的发生往往是难以避免的情形,一旦发生设计变更,则钢筋工程量的计算就必须相应进行调整,而受到钢筋排布规则、钢筋定尺长度、钢筋锚固长度等因素的影响,设计变更导致的钢筋工程量的调整往往不局限于本层构件的钢筋工程量,也会影响到相邻层钢筋工程量的调整,因此如果采用传统钢筋工程量计算方式来讲,每一项工程变更对于工程造价人员来讲都是一个较为繁重的工作负担,给工程造价人员提出了不小的挑战。而在BIM技术平台里,由于所有的计算规则已经内置在软件的算法中,当发生变更时,只需要按照变更之后图纸的情况对于构件模型进行重新设置,则计算机会自动完成构件内钢筋工程量的计算调整,而且这种调整是针对整个建筑项目同时进行的,对于变更所影响的相邻层,以及构件钢筋的锚固形式的变化调整可以一步到位。[3]

4.内置各种钢筋工程量报表,查看、导出钢筋工程量简单快捷,建设项目钢筋工程量的计算,对于建设项目各方以及在建设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来讲,往往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汇总查看钢筋工程量,按照传统钢筋工程量计算的方式,对于上述按照不同方法对于钢筋工程量的汇总并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且在汇总过程中比较容易出错。基于BIM技术的钢筋工程量计算平台可以便利地解决不同类型钢筋工程量汇总的问题,在基于BIM技术的钢筋工程量计算软件中,内置了多种钢筋工程量报表,在汇总计算过钢筋工程量之后,可以十分便利地按照各种方式随时查看钢筋工程量,满足建设项目各方及各阶段的钢筋计算需求。同时,BIM模型承载的各类构件钢筋信息,在完成钢筋工程量计算之后可以Excel表格等方式便利随时导出,这样导出数据之后,即便在没有BIM技术专业软件的支持下,工程造价人员也可以随时查看并利用钢筋工程量的计算数据,提升了工程造价人员的工作效率。

五、结束语

在建筑业中推行BIM技术已经成为行业的大势所趋,随着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快速健康发展,建设工程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建设结构形式也越来越复杂,同时对于建设工程项目造价的控制也亟待更新方法。对于建设工程项目中用量较大、价格较高的钢筋工程量的计算,由于其特有的计算方法,以及面对工程造价人员较为难以掌握的计算规则,用手工计算钢筋工程量已经完全不能再适应现阶段的发展趋势,BIM技术的发展,由于其庞大的数据承载性,已经特有的构件模拟等技术,为钢筋工程量的计算带来了巨大的便利,而且对于工程变更的应对更加轻松自如,因此,作为工程造价从业人员来讲,学习、适应并掌握BIM技术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项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1]刘占省,赵明,徐瑞龙.BIM技术在我国的研发及工程应用[J].建筑技术,2013,44(10):893-897.

[2]张建平,李丁,林佳瑞,颜钢文.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2,41(16):10-17.

[3]韩学才.BIM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施工技术,2014,(18):97-99.

作者:张金玉

上一篇:新技术下的岩土工程论文下一篇: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