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中项目管理的应用论文

2022-04-26

摘要:在开发软件时如果能将系统的开发过程分解为几个项目阶段,就能够更好地进行管理和控制。以农科院农业灾害管理系统为例,简要阐述项目管理在软件开发中的具体应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软件中项目管理的应用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软件中项目管理的应用论文 篇1:

Seminar教学法在“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文章针对软件项目管理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引入Seminar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中学生缺乏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差等问题。文章研究了Seminar教学法在本科“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介绍了具体的教学实施步骤、成绩考核方式等,最后对Seminar教学法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总结,为软件项目管理教学改革和创立有效特色的Seminar教学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Seminar教学法;软件项目管理;教学改革

1 Seminar概念解析

“Semmar”译为“研讨会、研讨班”,是一种研讨式的教学模式,起源于18世纪的德国洪堡大学,到了19世纪末期,Semmar教学法被引入哈佛、耶鲁等欧美大学,现在成为西方国家课堂上一种重要且普遍的教学模式。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也渐渐开始引入Seminar教学法,但是Seminar教学法在理科课程中的运用比较少,这是因为理科课程自身存在较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是“老师讲授——学生接受”,而Semmar教学法则改变了这种模式。通过“Semmar”的引入,使课堂不再只是教师教授,还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同时也导致课程时间分配上的变化,教师讲授的时间少了,学生发言,学生与学生、教师之间的讨论多了。

Seminar教学开拓了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来划分类型,Semmar教学法可以划分为课程型Seminar和研讨型Seminar。课程型Seminar,指的是以大学课程教学为基础的教学法,研讨型Semmar指的是为研究而探讨的教学法。本文针对的是大学本科教育,所采用的是课程型Seminar,也就是基于教学型的Seminar,是为了达到更好的课程教学效果而采用的教学法,而研讨型Semmar更多地应用在硕士、博士生的科研上。

2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发展态势迅猛,己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新兴行业,同时,计算机软件人才的需求大、要求高,这就要求在教学上要更偏重于对计算机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是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通过学习软件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规范化的软件开发过程以及质量控制过程,对培养学生以后在大型的软件开发过程的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2.1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涉及软件开发的各个方面

课程内容的理论性较强、概念繁多、涉及面广,如果一味采用老师讲授、学生接受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极易使学生失去对课程的兴趣,思想开小差,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

2.2 软件项目管理是一门理论联系实践较强的课程

学生缺乏相关的软件开发项目经验,对项目管理更没有概念,部分学生还会认为,“软件项目管理”那是项目经理的事情,离自身很遥远,即便是以后走上工作岗位,那也只是从事软件开发。因此如果单纯地采用教师授课的方式,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很难有效的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训练。

因此针对“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上述两个问题,本文尝试使用“Semmar教学法”应用该课程并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3 Seminar教学法在“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3.1 教学准备

由于“软件项目管理”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教学上可以安排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方面,理论教学设置为35学时,实验教学设置为13学时,实验教学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课程一开始将班级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组推选1人为项目经理,设置项目经理1人、需求分析人员1人、开发人员1人、测试人员1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导论和软件项目管理等7个方面,详细的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课时分配如表1所示。

3.2 Seminar教学实施3.2.1选定研究课题

软件项目管理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穿插进行,当该理论教学完成后,如果有实验教学,那么接下来就进行实验教学,然后再进行下一项教学内容的理论教学。比如,软件项目需求管理的理论教学完成后,教师讲明下一堂课安排实验教学,此前教师己经精心准备了若干个与该项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课题供小组选择,比如将本章所学的需求管理理论知识应用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经过充分的讨论选定实验课题后,上报给教师。同时,教师精选一些国内外关于此项教学内容相关的研宄论文、书籍供学生研读。

3.2.2 自主學习过程

课后,小组成员围绕所选的实验课题查阅书籍、论文、资料等,最终形成实验课题报告,并制作多媒体幻灯片。

3.2.3 课堂讨论和答辩

实验课上,教师宣布Semmar开始,介绍本次实验课题涉及的知识点,并随机抽取选择不同课题的2个小组作为本次发言的报告人,介绍这2个小组选择的实验课题,时间为4?6分钟。小组的项目经理代表小组发言,讲述小组阅读的文献资料,阐明这个内容的国内外研宄现状,然后介绍小组的主题内容,也就是选定的实验课题的开展情况、实验报告等,小组成员做补充发言,时间为15?20分钟。小组发言完毕后,教师和学生对小组的发言进行热烈的讨论并提问,小组成员予以答辩,时间为10?15分钟。

3.2.4 总结与点评

在课程最后,教师根据本堂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和点评,时间为5?8分钟。课后,学生根据课堂讨论情况修改实验课程报告,并上交给老师,实验课程报告需要写清楚小组人员分别负责的工作,方便老师后续的考核。

3.3 Seminar学习的考核

课程的考核摒弃了以往的按笔试、实验课程报告、出勤率3个方面的考核,而改成由笔试、课堂Seminar宣讲、个人发言、课堂讨论、实验课程报告、出勤率等几个方面进行。通过将课堂Semmar宣讲、个人发言、课堂讨论这3个方面纳入考核范围,可以鼓励学生在Seminar.学习中积极主动发言和讨论,提高Seminar教学的参与度。

4 Seminar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4.1 加深学生对“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课程引入Semmar教学法能促进学生对该门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补充和加强,而“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主要也是在实验课程中运用Semmar教学法,小组成员在完成实验课题报告编写时,需要对本章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

4.2 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在软件项目管理的实验课程里,学生需要发言,变成了课堂的主讲人,并且如果要做到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查阅资料,并对碰到的问题进行思考等,也就是将所学运用于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互动性,加强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的深度。另外在课堂上设置讨论与答辩环节,要求学生不仅要“人在课堂”,更要“心在课堂”,要认真听讲,深入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同时讨论与答辩环节又是一个思想碰撞的过程,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3 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Seminar课堂上,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讲人,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这对以后学生毕业答辩、找工作都非常重要。同时,在一个小组里,小组要完成教师布置的实验课题,需要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和沟通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了团队协作。而上述两种能力在实际的软件开发,软件项目管理中尤为重要。

5 Seminar教学法实践初期碰到的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由于对传统教育方式的适应,在Seminar教学法实践初期,部分学生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在Semmar课堂上没有充分地将所学用于交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多调动这类同学的课题积极性和参与度,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熟能生巧,一旦学生适应了这种方式,他们就能大胆地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另外,对于Seminar教学法,教师对课堂的节奏把握欠缺经验,在选择实验课题时,需要考虑到难易程度。

[参考文献]

[1]陈兵,黄美.美国大学Seminar教学范式的特点及其启示[J].学术论坛,2009(8):193-196.

[2]张永平,刘燕,邵星案例驱动+项目实践”的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5(23):115-119.

[3]马启明.“Seminar”教学范式的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对中国大学文科教学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2):20-23.

[4]李志博,于蟲,侯雪梅,等.软件工程教學中的情景Seminar教学法[J].大学教育,2016(2):39-40.

[5]付雄,王汝传.“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9(21):55-56.

作者:黄伟国

软件中项目管理的应用论文 篇2:

软件项目管理在农业灾害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在开发软件时如果能将系统的开发过程分解为几个项目阶段,就能够更好地进行管理和控制。以农科院农业灾害管理系统为例,简要阐述项目管理在软件开发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项目管理;需求分析;进度安排

 软件项目管理是为了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而对人员(People)、产品(Product)、过程(Process)和项目(Project)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活动。我们在开发软件时如果能将系统的开发过程分解为几个项目阶段,就能够更好地进行管理和控制。通常每个项目阶段都针对不同的相关人员分配一系列工作任务,设定这些工作任务使得管理控制能达到既定的水平。大多数这些工作任务都与主要的阶段工作成果有关,这些阶段通常被分为启动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控制阶段和收尾阶段这五个阶段。

作为一名IT从业人员,本人在农业灾害管理系统开发中引入了软件项目管理实施项目开发。软件项目管理方案的引入调动了开发人员积极性,并且将开发人员的个人开发能力转化为项目小组的开发能力,有效降低了开发风险。针对农业灾害管理系统的使用需求和农业类专业特点,采用了一套适合系统开发要求的项目管理方案。

该系统主要实现对农业中的常见病害进行管理的一个系统,它改变了传统手工查找和处理病害的方式,通过对病害信息的集中存储和分类管理,用户能够快速检索相应的病害信息,能够对对相关的病害信息能够以图像的方式从多种角度和形式进行观察和对比,并且能够简单快捷的对相关的病害信息进行维护,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1、启动阶段

确定一个项目或一个阶段可以开始了,并要求着手实行。关联到项目中,这个阶段我们要做的主要就是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指理解用户需求,就软件功能与客户达成一致,估计软件风险和评估项目代价,最终完成开发计划的一个复杂过程。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业务需求、客户需求和功能需求三个部分。业务需求(BusinessRequirement)意为客户对产品的目标或者要求;客户需求(UserRequirement)意为客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指定了产品系统必须提供的功能。

通过调研和沟通,我们了解到农业系统的大致需求:系统建设目标是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农业所统筹管理农业病害信息、植物病原信息、农业害虫信息等诸多资料。系统应具有服务器智能路由功能;系统能在某服务器故障情况下,其他服务器能自动替代管理,以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系统必须配置功能强大、完善的管理软件,实现系统安全管理、网络用户权限管理、故障自动检测、报告提示和日志等功能。以及该系统的涉及人群:有关管理、业务分析和系统设计、实现和工程实施人员以及使用本系统相关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系统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信息录入系统、信息审核系统,用户管理系统。

2、计划阶段

进行较为详细的计划并且保持一份可操作的进度安排,确保实现项目的既定商业目标。为避免项目失控,比如进度落后、资源不足、资金紧缺等问题,项目负责人应预先做好周密的计划安排,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是否按照计算执行,采取积极地应对措施,做好计划和控制计划是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根据之前的需求分析,为农业灾害管理系统的顺利实施制订了人员安排以及进度安排。大致计划分为四个阶段完成这个系统的开发:

第一阶段:通过咨询、网络等方式收集有关资料、向農科院各部门工作人员请教,学习农业有害生物相关知识。第二阶段:对系统的模型进行初步的分析,进一步确定设计方案,建立农业有害生物基础数据库,分解各阶段任务并分配给相关人员,确定软硬件环境及编程语言等。第三阶段:项目组农业灾害管理系统实现、测试、部署。第四阶段:根据实际情况改进系统,对系统的模块功能进行有实际效用的增减。

在确定了既定目标以及人员时间等方面的安排之后,下面就能正式进入农业灾害系统开发项目中最重要的环节实施阶段。

3、实施阶段

协调人力和其它资源,执行计划。通过调研人员提供的资料和信息,以及所有工作人员的交流沟通,程序员着手进行系统的相关设计以及数据库的建立。该系统分为信息录入系统、信息审核系统、用户管理系统这三大功能模块:

1)信息录入系统:分类信息录入、农业病害信息录入、植物病原信息录入、农业害虫信息录入、杂草信息录入、图像信息录入。

2)信息审核系统:农业病害信息审核、植物病原信息审核、农业害虫信息审核、杂草信息审核、图像信息审核。

3)用户管理系统:角色信息管理、用户信息管理、模块权限列表,能够实现角色、用户、权限之间多对多的对应关系。

经过大家的协同合作,整个系统的结构设计按照预期计划的时间大致完成了。

4、控制阶段

通过监督和检测过程确保项目达到目标,必要时采取一些修正措施。通过与农科院工作人员的实时交流,大致上完成了他们的要求和既定的目标,进入了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测试和修改,主要分为初步测试阶段以及测试运行阶段。在初步测试阶段,主要测试系统是否存在较大缺陷、安全隐患,以及每个功能模块是否满足设计的实际需要。在测试运行阶段,主要检查系统每个功能的正确性、安全性、稳定性,通过客户的反馈和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我们再对系统出现的问题逐步修改完善,为日后正常投入使用做好充分准备。农科院的相关工作人员以及我们的测试员在试用版中输入不同的数据和信息。通过两个阶段的测试,我们在信息录入系统和信息审核系统中分别增加了“普通昆虫信息录入”和“普通昆虫信息审核”功能,用以与“农业害虫信息”对比,使农业有害生物所带来的危害一目了然。

5、收尾阶段

取得项目或阶段的正式认可并且有序地结束该项目或阶段。经过测试修改,农科院的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认为该系统大大提高了现有资源的利用率,方便技术交流,信息共享,及时、准确地反应出农业灾害现象的发生,避免了遗忘漏等现象,提高了工作效率,基本达到了项目的预期目标,并顺利通过了项目的验收和评审工作。在完成了这些测试工作之后,我们的美工设计师对该系统正式版的界面进行一定的设计和修饰,我们的相关文档编写人员开始整理编写系统使用功能说明书,以及总结报告,总结在本软件项目中哪些方法和事情可以使项目进行得更好,哪些是应该避免和注意的,这些经验的总结对项目人员今后从事项目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的依据材料。至此,农业灾害系统的开发已经可以宣告顺利结束了。我们也看到了一个软件开发项目所经历的较为完整的五个阶段。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是所有项目都需要有这些所有的程序,缺少某一个程序并不意味着这个程序不应该被实施。也并不是所有的内部相互关系都适用所有的项目。当需求变化时,则变化应清晰界定,仔细权衡和积极应对。同时这五个阶段也并非划定地如此严格,通常实施阶段和控制阶段都是混杂而行的,很多项目的进行需要边测试边实施,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需求方的要求,达到既定的商业目标。现在越来越多的软件项目开发都或多或少地引入了项目管理的理念。事实证明,实施项目管理,可有效将工作细化,促使项目正常如期进行。作为一名IT人员,掌握了项目管理的理论、培养了一定的管理技能,对于今后承担更多更大的项目开发任务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韩万江、姜立新,《软件项目管理案例教程》(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4

[2]郑业鲁、黄梁、陈琴苓、李俊生、闫慧勇,《农业科研机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研发》,《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02)

作者:赵萃

软件中项目管理的应用论文 篇3:

项目管理软件在PPP项目中的应用探索

[摘 要]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作为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建设的新模式,由于其投资大、范围广、周期长等特点,需要借助项目管理软件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控,这就给项目管理软件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就项目公司如何有效利用项目管理软件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文章基于业务实践,探讨传统的项目管理软件如何适应PPP模式进行完善,以适应PPP管理的需要。

[关键词] 项目管理软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应用探索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11. 017

0 前 言

我国自2014年起大力通过PPP模式建设基础设施和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PPP模式下,项目呈现出如下特点:投资额较大,实施周期长(不少于10年),范围广,涉及到的利益主体多。因此如何有效管理好PPP项目,满足项目规范运行,达到既定目标成为大家重点关注的问题。从管理学角度而言,“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这就是说,可以借助项目管理软件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另外,2017年9月,财政部印发了22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其中第502号为项目管理,第802号为管理会计信息模块,这两项指引也要求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通过业务和财务的有效整合,可以借助系统的技术手段来实现管理会计应用的过程。那么在实务中,如何实施项目管理软件呢?本文基于PPP项目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供大家参考。

1 PPP项目急需合适的项目管理软件

目前,国内市场上虽然存在几款PPP项目管理软件,但是,经过了解和比较,发现主流项目管理软件很难全面适应PPP项目管理需求,还需要结合项目实际进行一定程度的二次开发。主要原因是:

第一、适用主体不尽匹配。现有的PPP项目管理软件一般是从传统的项目管理软件转型而来,其应用主体原来主要是施工方或者建设单位。在PPP模式下,由于其利益相关方还包含了社会资本方、设计单位、监理、政府方甚至监管机构,客观上要求PPP项目管理适用的主体多元化。因此,需要兼顾不同使用者的诉求,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另外,从PPP操作流程角度而言,也需要遵循财政部关于PPP开展时要求的5个阶段19个步骤,显然,传统的项目管理软件并不胜任。

第二、不能有效整合各方数据。从项目管理角度而言,由于国家存在多头管理的现状,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重大建设项目的审批,财政部主管地方政府的预算,其他部门可能因为管理需要还可能介入项目的审批等。在上位法尚未出台的背景下,项目管理遵循的政策和规则是割裂的。此外,由于项目管理涉及多个环节,从政府立项、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环节来看,存在着大量的数据,不同单位可能使用不同的管理平台,数据标准也不统一,导致项目管理“信息孤岛”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项目管理的重复投入和浪费,也制约了项目管理效率的提升。

第三、不能满足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一般而言,项目分为启动、规划、实施、移交和监控等五个环节,每个环节还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项目管理作为系统而复杂的管理工具,融合了经济、管理、工程、法律、财务、税务、金融等专业学科知识,需要项目开发团队具备综合的业务素质。现行的项目管理软件固然有其优点,但是从项目全生命周期来看,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尤其体现在项目的前期论证和项目的后评价环节。

第四、项目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PPP项目的绩效评价是多维度的,既需要兼顾政府方、社会资本方和项目公司等主要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还需要从PPP项目的创新、项目的运营、风险管理、财税管理等维度加以考虑。另外,绩效评价可以使用的工具包括了成本效益法、挣值法、价值工程法等。PPP的本质在于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以改变原来政府建设基础设施和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方式,在提升项目效率的同时,从根本上满足社会民众的需求。因此,PPP项目的绩效评价是多主体、多维度、多方法的,显然,传统的项目管理软件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急需改进。

2 某PPP的项目管理应用案例

项目管理软件的实施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在了解各方需求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软件产品, 组建项目实施团队,进行二次开发,上线并持续完善等。

2.1 案例背景

公司作为央企子公司,主要作为社会资本方参与智慧城市PPP项目的开发,公司参与的部分PPP项目已经成为财政部PPP示范项目。为实现项目的科学、规范管理,有效提升项目公司效益,改善项目所在地智慧城市管理水平,提升项目参与方各方的满意度,将项目打造为国家级精品工程,公司决定在其中标的S项目实施项目管理系统。S项目合同额超过人民币10亿元,合作期限长达20年,合同内容涵蓋了平安城市、智慧政务、智慧旅游、智慧电商、智能交通、大数据中心等业务。

2018年初,S项目公司(以下简称S公司)经过认真调查和分析,决定采用和软件公司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发PPP项目管理软件。一方面,可以提升项目团队的水平,实现项目管理知识的转移。另一方面,可以开发出适合PPP项目管理的软件,以此增强项目管理的能力。

2.2 指导思想、整体架构及主要功能

为实现上述管理目标,S公司在项目管理系统实施中有三个指导思想:第一、满足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该项目管理系统不但能满足具体的子项目的实施过程管理,还需要将项目识别、项目执行阶段的过程文档予以导入,结合后期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一体化管理,实现整个PPP项目管理的集成。第二、实现项目业主和各分包商的协同管理。针对项目参与方众多的情况,通过建立科学的报告统计系统或者通过二次开发接口,能够统筹管理各项目参与方,减少项目重复投入,提升项目管理效率。第三、贯彻业财融合的理念。在实施项目管理软件的同时,有效整合公司财务、人力资源等系统,实现项目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资金投资、会计核算、税务筹划、绩效考核等有机结合,打破传统的业务壁垒,真正实现业财一体化。

基于此,项目管理软件包括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合同管理、成本控制、进度管理、分包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文档管理、综合事务管理等。同时,该项目管理软件与会计软件可以实现数据共享。最后,为了培养PPP项目人才,开发知识学习模块,将项目所涉及的规章制度、行业最佳实践、相关理论等收集整理,供大家日常参考。对于常规的管理模块不再赘述,部分主要功能简要介绍如下:

合同管理体系。合同是各方业务开展的起点,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基于此,结合财政部、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对PPP管理的要求,融合了世界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FIDIC条款(指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制定的工程施工相关合同)等国际项目管理经验,从而合同既符合国家现行规定,又体现了国际视野。

项目进度管理。支持多级别的主体计划,通过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工作分解结构),将项目目标逐级进行分解,可以制定项目实施节点,通过动态的检查进度计划及时收集实际进度数据。同时,针对出现的项目进度偏差,能够利用鱼骨图等工具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从而实现对项目实施过程的进度控制。

项目分包管理。针对具体的子项目,通过CWS(Cost Breakdown Structure,成本分解结构),编制不同子项目的预算并定期结合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修订,用于指导项目的分包。在项目分包时,在保证质量和安全及工期的前提下,通过公开的招投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单一来源采购等采购方式选择合适的分包商。实际执行中,该模块可以实现动态的过程控制,包括分包工程的形象进度、成本进度、质量和安全状况等。

项目档案管理。PPP项目一般会有大量的非结构化的档案,项目管理软件需要具备良好的档案管理功能。档案管理模块既支持标准的文档管理,如造价软件生成的文档和根据竣工验收标准设计的监理文档,也可以支持非标准的设计图纸、施工方案、监理方案、项目绩效报告等。当然,文档还包括通过BI(Business Intelligence,商业智能)系统生成的各种项目管理报告,如周报、月报、成本分析报告、项目进度报告、项目风险预警报告等,通过档案管理可以实现在线实时查询和下载等功能。

2.3 主要特色

在项目设计时,项目团队充分运用了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理念,具有鲜明的PPP项目特色:

第一,建立项目风险管理矩阵和主要业务流程。根据财政部相关文件,建立了5个阶段19个步骤的风险矩阵,包括了每个步骤的目标、主要风险点、主要控制点、执行主体、制度依据、产出文件等。从总体上明确了PPP项目管理的重点。同时,结合主要的项目业务,拟定了业务流程图,用以指导日常业务的开展。

第二,建立项目风险预警机制。PPP模式下,最大的风险主要来自于风险的分配及其日常管理。除了根据“谁能控,谁承担;不可控,共同担”的原则在政府方、社会资本方和项目公司之间分配风险外,还建立了风险计分卡管理体系,通过风险的量化实时监控和管理。

第三,建立项目管理绩效体系。为完善项目绩效管理,运用平衡计分卡的理念,在项目合同签订阶段就制定了项目公司整体的绩效管理体系。在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在整体绩效体系下,再拟定具体的绩效考核目标,通过挣值法、满意度调查或者第三方独立评估等相关工具进行量化评价,保证了项目目标的一致性。

3 应用展望

在实施项目软件过程中,在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和“成本效益”的原则下,除了取得项目决策者的大力支持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业财融合是基础

在信息化的时代,业务和财务数据的边界变得更加模糊,业财融合的趋势反而更加明显,PPP项目的业财融合特点更加明显。因此,在设计和实施项目管理软件时,需要充分考虑前段各项业务数据和后端财务数据的协同性,打通PPP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验收和项目后评价等环节。当然,项目各环节的功能并非一定在一套PPP项目管理软件中来实现,可以通过开发项目软件接口的方式,实现各管理平台数据的访问和交流。

3.2 绩效考核是导向

从管理学角度而言,“你想得到什么就需要考核什么”,这对于PPP项目也是适用的。为了达到既定的项目管理目标,也需要做好绩效考核工作。这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入手。首先,从考核的主体讲,PPP项目核心的主体有政府方、社会资本方和项目公司,各方关注点不同。因此,需要从政府方和社會资本方在签订PPP项目合同时就需要明确项目公司运行中的考核体系。其次,从项目生命周期讲,每个阶段所关注的考核要点是不同的。需要结合项目每个阶段的特点予以分解并保持前后的一致性,做到纲举目张,不重不漏。最后,项目的后评价必不可少,这不单是算总账,而且通过单个项目的回顾,对于今后其他类似项目更具有可参考性。

3.3 风险管理是重点

PPP项目的风险管理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这主要是因为在长达10年以上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对于项目风险,在风险识别阶段一般会制作风险矩阵图,描述每个项目阶段的目标、主要风险点及其发生的概率、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风险管理的主体以及管理的政策(或制度)依据等。在后续项目运行中,还需要通过风险预警的方式实时提供风险状态,以密切关注风险的变化。同时,对于一些突发的风险因素,也需要拟定应急的措施,以将风险发生的影响降至项目公司可以容忍的程度。

3.4 数据安全是关键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安全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PPP项目的数据量大而且可能发布到不同的运用主体中,因此建立数据分享的分级授权体系是保证数据安全的源头。在建立PPP项目数据库时,从技术手段把关保证数据的安全是最基本的要求,除了做好数据的异地备份之外,在项目日常运行时还需要做好数据交换的规则及其检验工作,从源头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完整性。项目档案的管理是PPP项目数据安全的重要一环,需要根据档案法的要求及时归档、上传、备份、移交等。总之,数据的安全可能关系到一个公司甚至国家的信息安全,需要高度重视,这也是促使PPP项目实施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3.5 持续完善是原则

项目管理重在过程管理,也是一个持续完善的过程。因此,在项目管理软件运行过程中,除了需要关注其日常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之外,还需要根据项目的管理需求不断优化并完善其功能。其实,迫使项目管理软件不断进步的因素还包括技术的进步和相关政策的要求。举例从技术角度而言,数据云的运用在减少企业对服务器投入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其安全性的考核。在项目运行时,需要充分关注这些外部因素的变化,不断提升项目管理软件的功能,以最优化实现既定的项目管理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团结.企业在实施ERP项目过程中应关注的十个问题[J].会计师,2011(7):55-58.

[2]赵团结,王子曦. 风险控制导向下PPP内部控制模型的构建[J].财务与会计,2017(14):51-53.

[3]李霖泽.浅析基于PPP模式下市政工程信息化管理[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8(2):195-198.

[4]赵团结.BSC在PPP项目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财务与会计,2018(4):63-66.

[5]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作者:赵团结 李振

上一篇:财务管理下的控制工程论文下一篇:国际传播英语强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