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业民间艺术论文

2022-04-17

【摘要】本文从展会空间分布、组织形式、场馆变化等角度对新疆会展业发展历史进行回顾,在此基础上,对新疆会展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剖析,并且展望未来,提出了适宜新疆会展业发展的具体策略。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会展业民间艺术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会展业民间艺术论文 篇1:

建设创意城市与发展会展业

摘 要 在我国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创意城市也成为我国各地“十二五”发展的新战略和新目標,与此同时,会展业也逐渐成为我国各大城市竞相发展的新兴产业,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西安园艺会、深圳大运会、博鳌论坛、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等世界级的节事、展览和会议等相继举办,创意城市与会展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互动态势,会展业既是推进创意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建设创意城市的主要内容,增强创意城市吸引力和辐射力的有效手段,本文就建设创意城市与发展会展业进行探讨。

关键词 创意城市 会展业

继20世纪末世界各地掀起创意产业发展浪潮之后,创意城市正成为当今全球发展的新热点,人的创造力、文化、知识等无形资源正取代有形物质资源成为城市经济增长与财富创造的主要源泉,城市进入了由创意全面驱动的新阶段,当前,构建创意城市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城市的重点战略。近年来,世界级城市纷纷提出建设“创意之都”的发展目标,如纽约提出了“高度的融合力、卓越的创造力、强大的竞争力、非凡的应变力”的城市精神;伦敦确立了“世界卓越的创意和文化中心”的发展目标;东京制定了“充满创造性的文化都市”的发展战略;亚洲的一些中心城市也开始了迈向创意城市之旅:新加坡确定了“新亚洲创意中心”、“全球文化和设计业的中心”的发展方向;香港则着力打造“开放多元的国际文化都会”。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全球创意城市联盟”(The Creative Cities Network),在全球范围内力推创意城市的发展,目前已吸纳了25座城市为成员,文学创意之都、电影创意之都、音乐创意之都、设计创意之都、媒体艺术创意之都、民间艺术创意之都和烹饪美食创意之都等各类主题的创意城市缤彩纷呈,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文化创意图景。

一、创意城市的基本特征与会展业发展

创意城市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概念,它是指在全球性竞争日趋激烈、资源环境约束日渐增强的背景下,地方城市从主要依赖自然客体资源的发展转向开发人类主体资源的发展,从主要依赖有形的、物质性硬要素转向充分利用无形的、文化性软要素的发展,它既是推动城市复兴和再生的一种发展模式,也是实现城市持续发展的一种转型战略。创意城市的崛起为城市重塑形象,重获生机开辟了新的通道和空间,也引发了全球城市在发展理念上的重新思考,以及在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等不同领域的全方位创新与实践。

综观世界各地的创意城市发展实践,不难发现,创意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创新模式,具有发达的创意产业、发达的创意性社会结构、鲜明的文化形象和品牌等基本特征。

首先,创意城市拥有发达的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的集聚地。综观全球,有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无一不是创意产业最集中、最发达的地区,都以独具特色的创意产业而闻名世界,也都成为本国创意产业最集中的地区。比如纽约是美国的创意产业中心,全美约8.3%的创意产业部门员工集中在纽约;伦敦是英国的创意之都,创意产业的艺术基础设施占了全国的40%,英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设计机构都位于伦敦,,音乐产业产值约占英国的一半,伦敦还拥有全英国85%以上的时尚设计师,以及全英国36%的出版产业产值、73%的电影后期制作活动。巴黎聚集了全国55%的设计公司,提供了全国76%创意设计工作岗位。日本动画制作公司有80%集中在东京,可见,城市特别是国际大都市是创意产业的集聚区,正是发达的创意产业大大增强了城市的竞争力和辐射功能,造就了世界级城市。

其次,创意城市具有发达的创意性社会结构。创意性社会包括多样的文化、数量众多的创意阶层、创新的观念和实践经验、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相应的扶持政策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创意城市就是创意人才愿意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国际一流创意城市无不集聚了大量创意人才。比如东京,集聚了全日本50%以上的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其中,动漫产业的72%、信息服务业的73%、音像制作业的79%、游戏和软件业的50%、出版业的67%、时尚设计业的47%、演艺业的54%从业人员均集聚于东京。浓郁的文化创意氛围也是创意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一大主要特征,创意城市最表面化的表现形式是大量集聚的工作室、画廊、饭店、酒吧,这些场所是多元文化交融和展示的集聚地,其特有的文化氛围有利于诞生和培育富于个性、创新性和创造力的创意人才,有利于营造适于创意人才和企业生存发展的优良环境,形成巨大的创意产品消费市场,从而完善城市的创意社会基础,提升软实力,大大增强城市的创新驱动力。

第三,创意城市具有鲜明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品牌。创意城市根植于本地文化,而文化都是有地方特色的,不难发现,世界各地的创意城市都富有个性,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形态、基础设施、经济运行、行为方式等效率基础结构日趋雷同,只有城市文化保持各自独特的面貌,因此,文化成为当今城市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创意城市以数量众多的文化品牌活动彰显城市个性形象,集聚更多的创意资源。比如伦敦每年举办200多个一定规模的创意文化活动,不仅树立城市文化品牌,大大激发了城市的创新创意活力。主题文化塑造城市个性也是创意城市的一大特色,以美国的圣达菲为例,它是获联合国全球创意城市“民间艺术之都”称号的城市,以其民间传统手工艺开发而闻名。圣达菲城市所有的新建筑都表现出西班牙村庄风格,全部用泥坯,门窗装饰得异常鲜艳,整个城市犹如一个艺术品,该市也因此成为美国最美的城镇之一,美景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民间艺术家、设计师扎根,“圣达菲风格”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艺术和工艺标准,目前,整个圣达菲有七万个团体从事文化事业,艺术和文化产业每年在圣达菲的经济收益中占到40%。

“创意城市就是人们想要去的地方”,建设创意城市就是通过发展创意产业、构筑创意社会基础、营造城市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创新发展的驱动力,使城市“成为人们想要去的地方”,而发展会展业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具有创意策划、文化主题和活动体验的会展业犹如一个巨大的“磁石”,会展业不但能够成为城市创意产业的重要支撑,更是创意城市集聚创意资源和创意人才的有效战略路径。因此,发展会展业常常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首选发展战略之一,比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成都、青岛、大连、杭州、宁波、厦门、南京、深圳、南宁、昆明、桂林等城市已经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会议业,建设国际性的会议都市”的目标。

二、以会展业促进创意城市建设

会展业主要由展览、会议、节事活动和奖励旅游等组成,被誉为“城市经济的助推器”、“城市的面包”、“走向世界的窗口”,而作为创意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会展业则是促进创意城市建设的创新路径,当今世界会展业除了呈现出品牌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发展态势,创意化发展也成为最新的潮流,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就与前期大量的创意投入紧密相关,笔者曾为上海世博会题词:“汇集创意资源,拓展创意空间,展示创意成果,共享创意生活”,从理论上来看,创意策划在会展业中承担“研发”功能,处于产业链的上游,是附加值最高的环节,好的会展策划就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可以汇集人才、信息、资金、技术等各类资源,通过交流合作促进创新并扩大市场,产生溢出效应,社会和企业亦可分享其成效,惠及周边地区,增强城市的辐射力。会展业是促进创意城市建设的强大推进器,具体有以下功能:

(一)促进创意城市形成发达的创意产业体系。

在现代产业分类体系中,会展业通常归属于创意产业范畴,会展业本身的发展也就是促进创意产业体系形成的过程,事实上,会展业已经成为创意城市的重要支撑产业,会展业的关联效应、扩散效应和集聚效应都很强,产业链条长,可以带动城市旅游、餐饮、设计、金融保险、航空、物流、建筑等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经济带动作用。一位美国市长在形容会议旅游的魅力时说:“如果在我这个城市召开一个国际会议,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我们头顶上撒美元。”据统计,会展业的利润通常在25%左右。比如,一年两次的伦敦时装周,每年就为伦敦市拉动消费达2000万—5000万英镑,促进了英国2/3时装产品的出口。瑞士是一个只有700万人口的小国,但平均每年举办的国际会议超过2000个,吸引外国游客超过3000万人,大大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使瑞士成为旅游发达国家。

会展业与产业创新升级形成良性互动,能够促进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一方面,产业发展萌芽初期,会展业以论坛研讨等形式助推,当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展业以展览展示的形成为其助力,另一方面,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又能促进相关会展业的兴盛和壮大。放眼世界,瑞士钟表产业之于巴塞尔钟表展、美国电子信息产业之于电子展、意大利服装之于米兰时装展,中国文化产业之于文博会,等等,莫不如此。

(二)促進创意城市增强吸引力和辐射力。

会展业的两大功能是“汇集创意资源,拓展创意空间”,一个成功的会展,能够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意资源,为城市带来丰富的创新理念、创意人才和创意产品,这些资源的大量集聚一方面可以为城市带来相应的信息、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集聚,增强城市自身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为各类创意产品拓展了新的市场空间,促进了创意成果的交流、开发和利用,具有创意扩散功能,有利于城市辐射力的提升。以深圳文博会为例,自2005年首届参观人数50万人次,成交356.86亿元,到2011年参观人数达354.05万人次,成交额达1245.49亿元,短短7年时间,参与人数增长了7倍,交易额增长了3.4倍。深圳是我国第一个加入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的“设计之都”,其设计产业发展与会展业形成互融互动格局,目前深圳的四大支柱产业高科技、物流、金融和文化,分别对应着四个专业的展会:高交会、物博会、金博会和文博会。这些大型展会发挥了集聚资源的功能,吸引了更多的展会在深圳举办,据统计,2010年,深圳会展中心举办的展会数目首次突破100个,会展业收入达20亿元,发达的会展业既丰富了深圳创意产业的文化内涵,促进了相关产业体系的构建,又为深圳建设创意城市形成产业链网络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三)促进创意城市构建完善的创意社会体系。

现代会展业在历经百年后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展示成果、促进贸易、集聚人才、引进技术、吸引外资、塑造形象、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它不仅使产业活动的载体自身获得效益,体现出较高的经济价值,更重要的还在于能够在较长时期内促进城市文化创意的发展和繁荣,为城市培育的创意社会资本,体现出创新性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被视为评价城市现代化程度的主要内容之一。

从促进创意城市建设的角度,会展业通过“展示创意成果”,引入新的理念、新的产品、新的技术,能够创新城市发展模式,实现城市的转型发展。比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倡导的“绿色低碳”理念促进了“低碳城市”的发展,世博会展示的各类新兴信息技术促进了“智慧城市”的发展。

会展业还能够发挥“共享创意生活”的社会功能,通过倡导新的生活方式,直接惠及城市百姓,使其认识、体验和分享最新的创意成果,为其创造更美好的新生活。与此同时,会展业通过创新展会组织能够为创意城市积累社会资本,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提高城市的文明水平。比如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在实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的同时,奥运会不仅是运动员的盛会,也是志愿者的盛会,147万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们优质的服务获得了全世界的好评,国际奥委会首次在闭幕式上增加了向志愿者代表献花的仪式,志愿者的微笑成为北京最好的名片,北京奥运会的亮点,为北京赢得了世界的尊敬,市民文明素质和创新能力也得到同步提高,涌现了一批创新创意人才。可见,具有创意策划的会展,能够激发普通百姓的创意创新活力,激活城市的创意潜能,也能够为城市积累更多的创意社会资本。

(四)促进创意城市塑造独特的文化品牌形象。

独特的城市文化不仅塑造与众不同的城市特色,也是城市创意产业赖以发展的资源禀赋,更是构建创意城市的基本要素,文化创意会展有效诠释城市个性特色,围绕会展举办进行的硬件设施建设、软性文化活动等为创意城市塑造独特的文化品牌形象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从硬件来看,为举办国际会议和展览而兴建的场馆、交通设施、物流中心等,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促进了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会展设施本身就是城市的文化景观和特色地标,比如,1889年法国巴黎世博会建造的埃菲尔铁塔已成为法国和巴黎的象征,世博会中国馆成为上海文化的新地标。

从软件来看,创意性的节庆节事则能让人感受城市文化的独特脉搏。每天在城市各地举办的各类主题文化的博览会、运动会、时尚秀、专业性节庆、民俗节庆等等都是文化创意的载体。成功的文化创意节庆会展是城市文化的品牌与象征,如至今已经拥有120多年历史的美国玫瑰花车大游行,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娱乐性最强的年度节日庆典,每年都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逾百万的观众,盛况同步向120多个国家电视转播,全球约有五亿多人通过现场电视直播观赏,“玫瑰花车”也成为举办地帕萨迪纳市的城市主题文化。

三、以创意提升我国会展业的新内涵

(一)我国当前会展业的基本情况。

从世界范围来看,近几年中国会展业发展十分迅速,展会面积和展出总面积位居进入世界前列。以商展为例,在2010世界商展百强排行榜上(见表1),中国入选展会数量为14个,仅次于会展业世界强国德国,名列第二,展会平均面积为13.29万平方米,位居第七,进入世界前10名。

表1 2010世界商展百强前3名

从全国范围来看,上海、北京、广州举办规模以上会展的数量居全国前三甲,2010年上海总展出面积达804万平方米,展会数量642个,上海规划从2010年的804万平方米到2015年将达到1500万平方米。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有30多个城市定位为“会展中心城市”或“会展名城”,到2015年,全国会展的数量将从2010年的5040个增加到7000个,会展面积从5050万平方米增加到1亿平方米,会展行业产值从1453亿元增加到3000亿元。

从发展态势来看,会展业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目前全国各地掀起了发展会展业的新热潮,各大城市纷纷在城市基础设施、会展软环境建设、品牌展会培植方面加大投入,展览城市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

(二)我国当前会展业存在的问题。

有数据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业每年以平均20%的速度递增,会展数量虽然增长很快,但规模、质量和效益与世界先进水平比差距比较大。主要问题以下几方面:

一是重数量轻质量。首先表现在展会数量过多质量过烂,一些会议、展览等活动的题材价位雷同,业内专家指出,“一个城市通常会有几个相同的展会。全国可能会有上百个相同的展会。以至于参展商无从人手,不知该参加哪个展会。”造成同行业间的恶性竞争,市场秩序混乱。其次是缺少知名会展品牌,虽然我国拥有广州“广交会”、深圳“高交会”、大连“服装节”和杭州“西博会”等国内外知名的展会,但总体上缺少品牌会展,关键是缺乏独特的展示题材和前期的创意策划。

二是重硬件轻软件。普遍存在忽视会展的内容策划、人才培养储备、组织管理等软件建设的问题。表现在:一是全国各地热衷于大兴土木建展览场馆,把硬件建设作为发展会展业的重点内容,据估计,全国“十一五”期间建设展馆的投资总额500-1000亿之间,不少新建展馆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上海虹桥机场附近新建展馆达到40万平方米超大规模,一些城市的展馆普遍面临使用率不高的困局;二是高端会展创意人才缺乏。比如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演绎和展示设计以国外公司为主,主题策划及创意设计类顶尖人才的“软肋”凸显;三是会展业组织与管理模式落后,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会展管理部门,办展审批渠道多,政出多门,易造成市场秩序混乱。

三是重眼前轻长远。目前国内不少城市把会展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树立城市形象和扩大影响力的抓手,各地形成了爭相举办各类大型国际会展的热潮,争夺有限的会展资源,一旦成功申办,政府则倾力投入、大包大揽,甚至不惜影响和损害其他部门和地区的正常发展,只重视眼前利益和局部政策红利,缺乏对场馆的后续利用和城市会展业整体发展的长远科学规划,一方面造成各大城市会展业定位不清、专业化不强,另一方面造成一阵热闹之后的荒凉、闲置和浪费,不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

四是重投入轻产出。会展业市场化程度较低,成本效益分析不足也是我国会展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国内许多城市把建设展览场馆作为城市形象工程来抓,许多大型会议或展览都由政府主办,以财政投入为主,不重视对市场前景和效益产出的前期研究和预测,政府的过度参与,不仅经济效益差,难以收回投入成本,而且阻碍了会展市场的发育和成长,难以造就真正有实力的会展企业;资料显示,全国论坛市场化运作的比例不到10%,90%的论坛依靠政府财政投入维持开支。此外,会展市场开放度低,市场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主,民营企业和外资进入门槛高,会展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较低。

(三)以创意提升我国会展业的几点建议。

首先,重视前期创意策划,结合城市自身产业特色和市场需求选好会展主题,形成专业化发展的格局。国际经验表明,只有提高专业化水平,立足细分市场,明确会展主题,并做足内容的创意策划,才能形成吸引力,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比如世界会展第一强国的德国,就通过专业会展的做强,形成了品牌,做大了城市会展业,并有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德国的每个会展城市都根据自身特色实现专业化发展,并形成了世界级的品牌,法兰克福的汽车展,科隆的家具展、五金展,杜塞尔多夫的橡塑展、印刷展等等都享誉世界,一个会展城市的世界级品牌展达到10- 15 个,这些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博览会,不仅成为该行业信息、技术、人才、设备的汇集、发布和展示平台,同时还吸引了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人士参观展览,国外观众的比例高达30%。,既扩大了城市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也为城市带来了大量的旅游消费和经济收益。因此,我们要借鉴和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做好会展业的顶层设计和创意策划,改变我国城市会展业“大而全”的发展思路,倡导“小而精”,“专而强”,走适合自身资源禀赋条件和产业特色的创意发展之路。

第二,增强会展业的文化内涵,以文化创新促进会展业发展,形成会展业的文化特色和品牌效应。文化节事活动是会展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在会展业的发展中发挥文化创新的强大魅力,形成“展”、“会”与“节事活动”之间的良性互动。加强文化与会展业的融合发展,是世界各大城市促进会展业发展、形成城市主题文化的主要举措。比如,世界时装之都巴黎,以时装文化为主题,每年举办的世界时装节、时装季、时装周活动,各种服装展会与时尚文化活动有机互动,让世界数以亿计的人们涌向巴黎,早就了巴黎“世界时尚之都”的顶级会展品牌。我国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城市的地脉文化,通过创意创新传承,将文化元素注入现代会展业,可大大增强城市的文化吸引力、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会展品牌。

第三,政府鼓励和支持的手段要有科学态度,必须重视投入的实际效果效益。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初期普遍依靠政府的投入和扶持,但政府不能长期往里面贴钱,只投入没产出,不利于会展业可持续性发展,要大大提高我国会展业的市场化水平,政府应该将更多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到会展产业发展的环境建设,包括城市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法制的等诸多方面,营造城市会展业的“磁场”,同时充分发挥协会等中介组织的自律、规范和协调作用,加快会展业市场化的发展进程,比如建立全国性的会展行业组织,制定全国性的会展业产业标准和指导意见等等,建立行业规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有序的市场竞争。□

(作者:全国政协副主席,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作者:厉无畏

会展业民间艺术论文 篇2:

新疆会展业历史回顾与发展展望

【摘 要】本文从展会空间分布、组织形式、场馆变化等角度对新疆会展业发展历史进行回顾,在此基础上,对新疆会展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剖析,并且展望未来,提出了适宜新疆会展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关键字】新疆 会展业 历史与现状

新疆会展业从1990年开始起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向周边扩展,以“乌洽会”为核心展会带动全疆会展业快速升级发展的格局。1992年,第一届“乌洽会”是以原苏联和东欧国家为对象、单纯进行边地易货贸易和经济合作的地方性展会。1996年,第五届“乌洽会”发展为内引外联、内外贸同时发展的地方性经贸洽谈会。2008年,第十七届“乌洽会”进一步发展为中国主要面向中、西、南亚和俄罗斯、东欧国家进行投资、贸易的国家级区域性国际展会。2011年,中央决定将“乌洽会”升格为“中国——亚欧博览会”,转型升级为推动新疆与国内各省市、与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各国的经贸、科技、文化等各领域交流与合作的国家级高规格的大型国际展会。伴随“乌洽会”的发展,新疆会展业在空间分布、组织形式、场馆分布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 新疆会展业历史回顾

1.展会空间分布变化

随着经济发展,乌鲁木齐仍然是新疆会展中心城市,同时也出现了众多新的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点)。从2004年起,喀什陆续举办了“巴基斯坦新疆商品展销会”“中国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喀交会)”“塔吉克斯坦新疆商品展销会”“南疆旅游节”“达瓦孜民间艺术文化旅游节”等具有区域较大影响的展会。到目前为止,各类展会已连续举办近十届。通过近十年的发展,喀什已成为南疆地区会展中心城市。伴随霍尔果斯口岸国际博览中心建成投入使用,霍尔果斯口岸先后举办了“2010霍尔果斯国际出口商品交易会”“2010年中亚汽车与零部件出口交易会展会”“2010中亚机械产品进出口交易会”“中亚农业机械设备博览会”等大型展会,使得霍尔果斯口岸成为边贸口岸区域会展中心点。伴随克拉玛依会展中心投入使用,2012年第十一届新疆石油展将移师至克拉玛依举办。为克拉玛依成为北疆能源高地会展中心城市奠定了基础。除了以上专业展会,新疆各地州市中心城市(点)小型展销会、贸易洽谈会、旅游节庆活动等不计其数。应该说新疆展会在空间分布上已经实现了从一支独秀到多点分布的发展格局(见图1)。

2.展会组织形式变化

新疆的会展业发展从单纯会议到会议、展览、节庆活动等多种组织形式相结合,品牌展会“乌洽会”从单纯的边境地方经济贸易洽谈会发展为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直至今日升格为集经贸、科技、文化等各领域交流与合作为一体的国家级高规格的大型国际展会“中国—亚欧博览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新疆最早的展会开始于1990年。1990年6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新疆分会组织企业参加了在天津举办的环渤海地区经济洽谈会,同年9月,新疆贸促会同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新疆侨汇公司在乌鲁木齐联合举办了松下电器新产品展示会,当时的展会组织形式仅仅为会议、展览。随着1992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的召开,新疆会展业开始蓬勃发展,展会在功能定位方面不断变化,但组织形式并未有大的变动。

伴随新疆国际舞蹈节、新疆服装节等节庆活动的举办,新疆会展业在组织形式上发生了重大变化,节庆活动成为新疆会展业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又出现了“新疆国际旅游节”“冬博会”等重要节庆活动,新疆会展业实现了从以会议为主要组织形式向会议、会展与综合节庆相结合的转变,形成了“以旅促会、以会促旅”的融合式发展格局。

3.展会场馆变化

新疆会展场馆的发展从之初的没有专业场馆到如今专业会展中心与酒店会议中心及公园、体育场等临时会展场地兼具,真正实现了了百花齐放,风格各异的发展格局。

1992年,首届乌鲁木齐边境地方经济贸易洽谈会召开时,全疆并没有大型专业化会展场馆,便将1965年建成的新疆展览馆进行改扩建,建成新疆国际博览中心。后将新疆国际博览中心定为“乌洽会”长期会址。2011年,中央决定将“乌洽会”升格为“中国—亚欧博览会”,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成为“中国—亚欧博览会”的长期会址。

目前,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喀什、伊犁、克拉玛依等会展中心城市均已建有大型专业会展场馆,全疆已拥有新疆国际会展中心、新疆国际博览中心、新疆华凌国际博览中心、新疆喀什国际会展中心、克拉玛依会展中心、霍尔果斯口岸国际博览中心等近十个专业会展中心。除了以上专业会展中心外,各大星级酒店也承担了一部分会展业务。据2011年新疆旅游产业大会数据,截止到2010年年底,新疆拥有星级饭店500余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5家),其中,一半以上的星级饭店均拥有会展功能。另外,新疆体育中心、新疆体育馆等大型体育场馆及公园等每年也会承办一定的大型展会。

二 新疆会展业发展现状

1.度过初创阶段,进入成长阶段

产业生命周期是指从产业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一般分为初创、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

新疆会展业发展至今,已拥有“中国—亚欧博览会”“喀交会”“新疆国际旅游节”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展会;已拥有新疆国际会展中心、新疆国际博览中心、新疆华凌国际博览中心等数个现代化专业会展场馆;已拥有振威展览集团、英国ITE国际贸易展览集团等数家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知名展览公司。可以说,新疆会展业已基本度过产业初创阶段,进入成长进步阶段。

2.正值重大机遇期,市场潜力巨大

2010年3月30日,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传递出中央通过推进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加快新疆跨越式发展的信号。中央将以灾区重建模式扶持新疆,根据会议精神,19个援疆省区市将建立起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全方位对援疆有效的机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置于优先位置,着力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就业、教育、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支持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国家对口援疆政策将聚集大量资金流、人流、物流,会展业作为其交流沟通平台,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另外,在新一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会展业作为新疆的优势产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3.配套管理相对落后,理念有待提升

2011年,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已作为“中国—亚欧博览会”的主会场投入使用,虽然新展馆硬件设施已达国际水平。但在展馆及展会组织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乌洽会”在连续举办十九届后,2011年升格为“中国—亚欧博览会”。伴随着它的华丽转身,一个新的为其服务的团队——新疆国际博览事务局应运而生。2010年11月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对外公布了《新疆国际博览事务局机构编制方案》,明确指出:撤销乌洽会办公室现有人员整体划入新疆国际博览事务局。新疆国际博览事务局包括综合协调部、策划宣传部、研究发展部、招商招展部、对外联络部和展览事务部六个内设机构。新疆国际博览事务局刚刚成立不久,其大部分人员均从不同岗位抽调而来,会展专业人员较少,有些机构仅是空存其名,展会的举办仍然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对于专业会展公司的管理,新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的会展协会,新疆国际博览事务局尚处于初建阶段,很多工作正在学习与探索中开展。特别是行业信息收集、展会研究、市场分析等产业研究较为落后,缺乏先进理念引导,市场运作能力不足,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4.会展人才匮乏,缺乏相应的培养机制

新疆目前仅有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一所高职院校拥有会展专业,近几年招生规模并未扩大,反而有缩减状况。由于学生及家长对专业认识不够,信心不足,导致会展人才培养遇有阻力。此外,相应的培养机制尚在学习研究中,并没有成熟的培养机制。目前,乌鲁木齐职业大学骨干校建设中已将会展专业作为其重点专业进行培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展中端人才将会有比较充分的补充;而新疆大学等高校已有部分研究生参与到会展业的相关研究中,这将为新疆会展行业高端人才的提供奠定一定的基础。另外,援疆政策中,大量会展专业人才援疆及新疆本地生源回疆参与家乡建设,必将会缓解新疆会展人才匮乏的窘境。

5.相关产业关联有限,尤需加强协调配合

会展业与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具有天然的关联效应。新疆旅游资源丰富,虽然近年来,通过多方途径一直在加强会旅融合发展,加强以会促旅,以旅促会,但效果并不明显,以“乌洽会”为例,每年“乌洽会”期间新疆游客量并未有明显提升。任然需要找到问题关键进行有效促销,加强产业共赢。

三 新疆会展业未来展望

1.稳步推进,健康发展

新疆会展业的发展刚刚步入产业成长阶段,需要创造一定的机制起到加速器的作用,促进其起步。但在整个产业发展过程中,切不可盲目跟风。目前,会展在全国风行,很多地方出现兴建大型场馆、大量盲目办展、骗展等情况,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在充分了解市场的基础上,注重产业管理与调控,打好产业发展基础,开拓一条适合本地区会展业发展的路径。在场馆建设方面,要适时适地而建,注重规模、利用率及其管理调配。在展会培育方面,要树立几个品牌展会,使其成为区域交流平台,对外宣传平台,营销服务平台。在行业管理方面,要注重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自发管理相结合,政府要做好行业信息收集、分析、共享的工作,及时提供政策及信息导向。各会展机构应自发成立行业协会,进行行业沟通,市场管理。

2.抓住机遇,拓展市场

国家实施对口援疆政策,对新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疆应该抓住此次机遇,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子孙后代造福。我们要一手抓政策,一手抓市场,在两手兼顾的情况下,下好这盘棋。

2010年3月30日,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之后,新疆迎来了新一轮更猛烈的援疆热潮。19个援疆省区市对口援疆,为新疆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资源平台。在此背景下,新疆基础设施条件、投资环境、文化氛围等均会有较大提升,这有利于为我区会展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要素条件。另外,19省区市对口援疆需要一个平台支撑其交流,会展业是其最佳交流、合作平台。我们要牢牢抓住国家对口援建这一政策,把握好时机,借相关政策契机大力发展会展产业,将政策用好,用到位。另外,我们要紧紧盯着市场变化,注意国内外、区内外产业发展动向,做好产业研究,不断调整策略,找准机会,不断拓展新的市场。

3.打好根基,培养人才

会展业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谋生存求发展,造就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是关键。要充分利用我市高校教育资源,加强对会展工作人员的在职培训和对高素质专业策划、管理人才的培养。首先,组织会展方面及会展相关专业的专家到内地或国外知名的会展地学习,在高校理论界展开对新疆会展经济发展的全面研究;其次,利用现有高职技术院校资源,从我区需求入手,会展中心、会展企业与高职院校联合办学,超前培养会展管理、策划、服务人才;最后,借国家对口援疆政策,与会展发达省区市建立互动平台,争取更多的政策、理念与技术支持。

4.开拓思路,加强管理

借对口援助这一机会,向会展先进城市学习,加强会展相关服务与管理。在场馆管理方面,利用多种途径,提高场馆利用率。专业会展中心除了为大型展会出租展位外,还要拓展其使用功能。如在展会综合服务方面,在举办大型展会时,提供临时餐饮等特色服务。在展会信息收集方面,通过门禁系统及展会有奖问卷等方式,及时收集时时展会信息。

5.会旅结合,互促共赢

自1978年以来,新疆旅游业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历程,通过旅游服务设施的完善,旅游服务企业群体的壮大,旅游资源的规模化开发,旅游景区点文化含量和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以及旅游业发展社会环境的改善,为旅游业的加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将有望成为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的首府城市和全疆最大的旅游集散地及目的地,应该借助新疆旅游业这一良好发展态势加强乌鲁木齐市会展旅游建设,进一步将会展价值链延伸到旅游业中,同时,加强乌鲁木齐市会展业与旅游业对外联合营销,在节省营销成本的同时,提升乌鲁木齐市城市整体形象,使会展业与旅游业形成良好的互动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谢登科、李晓玲.对外开放:向西,再向西!从中国—亚欧博览会看对外开放新格局[J].祖国,2011(18)

[2]苏树军.对发展新疆城市会展旅游的相关问题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24)

[3]朱艳芬.乌鲁木齐市会展旅游发展浅谈[J].科技信息,2010(33)

[4]冉秋霞.发挥会展业优势 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发展[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

[5]柳鹤、李晓东.基于SWOT分析的乌鲁木齐市会展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技术与市场,2009(10)

[6]王克林.对新疆会展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

[7]陈炜.乌鲁木齐会展业的产业关联体系及品牌塑造研究[J].新疆财经,2008(5)

[8]陈莉.新疆喀什地区会展经济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9]杨天明.对新疆发展会展经济的思考[J].新疆社科论坛,2006(2)

[10]李建新.乌洽会为新疆对外开放插上双翅.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网站,2008.9.1

作者:段晓云 王江英

会展业民间艺术论文 篇3:

义乌市会展业与国内典型城市比较分析

[摘要]义乌会展业起步于1995年,发展十多年来,走出了一条“以贸兴展、以展促贸”的新路子,成为一座新兴的会展城市。义乌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具潜力会展城市、最具魅力会展城市和最佳会展城市,义博会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展会。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在特许产品开发、旅游合作、传统民间艺术展演、民企联合馆建设等工作方面与义乌进行了合作。文章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展开对义乌、沪、穗等多个会展城市的分析。义乌与沪、穗这两个城市会展业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文章也借此找出其差距所在。

[关键词]义乌会展;国内城市;比较分析

[基金项目]本文系金华市社科联2010年度一般课题175号

[作者简介]龚孔屏,浙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外贸分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浙江义乌,322000

一、基于广州、上海两城的比较分析

长江三角洲会展业可谓百花齐放,百舸争流。如图1。长三角涌现出如“华交会”、“工博会”、“国际汽车展”、“模具展”、“西博会”、“宁波服装节”、“义博会”等一批海内外知名展会。

(一)城市展馆规模比较

义乌两大展馆(梅湖会展中心、国际博览中心)展览总面积达29.6001万m2,国际会议中心建成后,将达到42.3501万m2。国际博览中心可提供国际标准展位5256个,主体地上二层,共设标准展厅10个,地下一层设小型展厅和停车场。国际会议中心总用地142235m2,总建筑面积81000m2,设会务区和国宾区。其中会务区设客房338间,行政客房49套;大会议室1个(多功能厅),中小型会议室7个,阶梯会议室1个(设同声翻译);宴会厅1个,包厢23个,并配套康体娱乐用房。国宾区设1号楼1幢分二层。

从场馆面积来说,上海展览馆的总面积有95万m2左右,新国际博览中心的展览面积超过10万m2,上海世博会的展馆面积为80万m2,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展馆。其余均在1~3万m2左右。

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琶洲展馆(即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和流花路展馆,两馆室内展厅面积总和达25万m2。琶洲展馆首期占地41.4万m2,建筑面积39.5万m2,一、二层展厅13个,展示面积约13万m2,室外展场面积2.2万m2,于2002年底正式投入使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琶洲展馆二期展馆总建筑面积与一期相当,约为39万m2,占地面积27.4万m2,室内展厅面积12.8万m2。展厅主体3层,共13个展厅,每个展厅面积约1万m2,室外展场面积1.36万m2。此外,广州锦汉展览中心有3个展馆。其中主展馆2号馆共分3层,展馆面积2.3万m2,举办中小型展会。此外,还有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中洲国际商务国际展示中心。

总结:义乌会展业场馆硬件设施上接近广州水平,但与上海还相距较大。

(二)办展规模比较

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简称义博会)、中国华东进出口商交易会(简称华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是中国不同地区的三大典型展会。其发展历史不同、规模不同、专业程度也不同。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华交会”)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支持,是中国规模最大、客商最多、辐射面最广、成交额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经贸盛会。由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南京市、宁波市9省市联合主办,每年3月1~5日在上海举行。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又称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春季,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迄今已有50多年历史,是中国目前历史最久、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国别地区最广、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信誉最佳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

从表2中可以看出,义博会在展览总面积、参展商数量(家)、成交额上和广交会相距甚远,和华交会也有一定差距。

(三)品牌展状况比较

截至2010年2月,义乌有国家级展会4个,分别是义博会、文博会、旅博会、森博会。上海展览会总体数量近几年来位于全国之首,工业博览会、华交会、汽车展、国际家具展等在服务规模和服务水平上都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而广州的“广交会”则是公认的国际影响力最大的中国第一大展。

(四)城市发展动态和趋势比较

福布斯2009年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名:上海直辖市排第一,广州省会城市排第二,义乌县级市排45位。在公布的榜单中,义乌的消费力指数位列中国第一,经济活力、客运、货运和创新指数分别位列第17、23、34和38位。义乌的城市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城市非常有活力、创新力。

2006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中,上海排第三,位于香港、深圳之后;广州排第五,位于香港、深圳、上海、北京之后。

在表3中,上海基础设施竞争力位居第一位,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排名第一,广州第四;上海的科技竞争力位于第二,仅次于科研机构最多的北京,说明上海的基础研究能力不弱;人才方面,上海位于香港、台北、北京之后,排名第四,广州第六;上海的政府管理竞争力位于第二位,说明上海市政府在职能转换方面做得非常到位。

《2008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义乌因其“弘扬重商精神,培育多元文化”入选年度最佳案例城市,其城市竞争力可见一斑。

(五)会展产业行业协会比较

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Shanghai Convention Exhibition Industries Association(缩写:SCEIA)于2002年4月成立,由上海市从事会议、展览及相关业务的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跨部门、跨所有制、非营利性的行业性社会团体法人,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新型行业协会。

该会由会员单位组成,截至2009年12月底,协会已有会员499家,会员成分已呈多元结构,基本涵盖了会展主体业务以及与之相关的业务领域。

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GZCEIA),是由广州地区从事会议、展览及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发起,自愿组成具有法人资格的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义乌目前尚没有会展业行业协会。会展管理方面主要由义乌市人民政府会展管理办公室(简称会展办)组织,内设会展科、综合科。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义乌的展览会的办展规模、场馆设施、城市消费力、城市活力等方面发展速度较快,这将给义乌市会展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在城市基础设施、政府管理竞争力、人才方面、科技竞争力方面跟上海、广州还有很大差距。义乌还要尽快组织成立专业的会展行业协会。

二、与温州、无锡的比较分析

在长三角地区,温州、无锡、义乌是三个比较有特色的会展城市。

(一)温州制造会展、会展制造

温州是国内经济增长最快、发展最稳定、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后,在鞋类、服装、打火机、眼镜和低压电器等方面逐渐形成了民营制造业产业集群,在地理、交通區位上,与杭州、宁波、上海等城市邻近,经济地理位置突出。

会展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和产业这两大因素。正是凭借着在制造业领域的优势,温州吸引了大量的国际、国内买家。温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的建设,也为买卖双方搭建了一个交流交易的平台。温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是温州唯一的专业化和国际化展览活动场所,展馆面积58万m2,已经成功举办了多个品牌展会,如“轻博会”、“科交会”、“汽博会”、“迎春福”、“时尚之都房展”、以及“温州国际皮革展亚洲四大皮革展之一”、“温州国际模具及塑料工业展”,等等。

近几年来,温州正悄然形成荣华、志达、百胜、德纳等几家全国性的展示器材制造企业,其优质产品占有的市场份额在国内也是不容忽视的。这种“产业的制造”促进了当地展览业发展结构多元和多位,形成了温州特色会展城市的又一个新的“展览制造”特色。但不得不提的是,温州会展的“软环境”建设还有待加强。

(二)无锡以节促贸、以会活展

无锡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节点城市,也是知名的旅游城市,无论经济实力、产业优势、城市等级、基础设施、交通条件、配套服务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无锡会展业的整体实力并不高。以“太湖博览会”为代表的会展是无锡会展业的中坚力量。从“一会三节”太湖博览会、太湖国际经贸节、太湖文化艺术节、太湖旅游节到“六大节”阳山桃花节、吴文化节、徐霞客旅游节、太湖国际经贸博览会、灵山胜会、中国无锡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太博会开始从以经贸、旅游、文化活动为载体向以经贸为主转型和过渡。太博会也成为了“太湖明珠——无锡”的城市名片,提高无锡开放度、加强交流与合作、丰富居民生活、拓展商机的驱动力,加快无锡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助推器。

(三)义乌会展制胜、市场领先

没有哪座城市能将展览与贸易结合得如此紧密,没有哪个城市的传统市场与展览贸易形成如此的良性互动,在县级城市义乌,会展业从无到有,展览会从小到大,创造了中国区域会展业的一大奇迹。

“义博会”的成功,使义乌成为商贾趋之若鹜的地方,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小商品会集于此,争夺“义博会”这把打开市场的“金钥匙”,纷纷抢滩入驻。义乌这座“没有围城的城市”、“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也成为华东会展城市中的一匹稳健的黑马。

特色会展城市义乌、温州、无锡等城市,依托一个或几个具有优势的展会项目,通过以产业带动会展,以会展促进产业的发展模式,迅速成为长江三角洲的特色会展城市、后起之秀。

三、国内比较分析小结

由上面的国内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在国内,义乌市会展业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地扩大,不论是办展数量还是参展者和专业观众的反馈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义乌市会展业的竞争力正在不断地凸显,但与国内一些大的会展城市之间还存在很大距离,属于新型特色会展城市。义乌市会展业要想真正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从去除劣势入手、从缩小差距入手。

[参考文献]

[1]郭牧.会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以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为例[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8.

[2]涂成林,陈仲球,易卫华.会展:现代城市发展的杠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3]郭牧.中国会展经济的义乌模式[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

[4]张旭亮,张海霞.产业集群发育与城市会展业提升——以义乌市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09,(2).

[5]陈江伟.拓展义乌会展业的若干思考[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7).

[6]黄志平.义乌:迈向国际商贸名城的发展战略[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1).

[7]义乌会展网[EB/OL].http://www.ywexpo.gov.cn.

[8]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EB/OL].http://www.chinafairs.org.

[9]記忆2008十大会展城市之义乌篇.义乌会展指数调查表[J].中国会展,2009,(1).

[10]徐峰.试论义乌城市品牌的塑造与提升[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1).

作者:龚孔屏

上一篇:新时代生态农业论文下一篇:游戏法幼儿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