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业知识产权保护论文

2022-04-15

摘要:宁波市作为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前沿城市,其会展业管理体制在优良中又存在着许多不足。为了促进宁波市会展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就要进一步完善会展管理体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审批制的改革和明确政府的职责,促进会展业市场化的发展。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会展业知识产权保护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会展业知识产权保护论文 篇1:

国内会展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探析

摘 要:当前,知识产权在会展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然而在国内,公众却缺乏对是否侵害知识产权以及如何维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的认识。通过国内会展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分析以及会展企业知识产权方面的案例引用,了解知识产权在会展业中的具体侵权表现,从政府、企业以及行业协会三个方面对实施对国内会展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会展业;知识产权;侵权表现;保护措施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的保护在中国的重视程度不断地提高。2008年中国公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强调用知识产权制度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开启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新篇章。2011年,中央出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促进会展业健康发展”,随后在十二届六中全会上中央又提出促进文化大发展。应中央对于会展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号召,《浙江义乌市修订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烟台市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于当年和次年也相继出台,这些可以看出地方对于会展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也不断重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服务业趋于成熟化,带动了中国会展业的迅速发展,会展经济作为一种综合带动性很强的经济形态继而产生。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奥运会过程中,游客们以及专业媒体对其的网络宣传和媒体报道等都为北京建立了一个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为其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由此可见,会展的成功举办产生的珍贵遗产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1]。当然就会展业的发展而言,还可以从它本身规模的扩大看出,2011年规模在5 000平方米的展会达7 000个左右,相比中国刚“入世”时2 000个左右的水平,2011年的展会数量是“入世”前的3.5倍[2]。同时,目前的会展业也已不再局限于展览会这一单一形式,会议、奖励旅游以及节庆活动方面也迅速发展。

然而,在国内会展业蓬勃发展的势头下,尽管有了一些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保护,中国的会展业还是时常发生知识产权纠纷,出现对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在《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12)显示,中国 2011 年约 6 000 个展会项目中,许多展会中都遇到大量的知识产权纠纷[3]。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及其对会展业的作用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

知识产权也称智力成果权,是指自然人或集体对其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领域里创造的精神财富依法享有的专有权[4]。知识产权一般具有专有性、地域性、时效性以及无形性的特点,体现的是权利主体在国家领土范围内,独自享有有效期限的智力成果。

(二)知识产权对会展业的作用

1.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有利于规范会展业的发展。在会展过程中,以展览为例,会涉及到大量的智力成果,比如,展台的搭建和设计、广告设计、宣传标记、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有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就可以规范和约束参展商,防止参展商出现盗取其他参展商的智力成果的行为,而出现各类同类化的展台效果、广告手册雷同的现象,从而有利于规范整个会展业的发展。

2.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有利于激发受众的创新。一旦知识产权受到了法律上的保护,那么会展企业或者是参展商们为了寻求企业更大的经济或者是社会效益,就必然要对其展会的类型或者是展台搭建、科技成果的运用以及独具特色的展品进行创新。当知识产权严格的受到法律上的保护时,会展业的市场才可以充满独特的创意魅力和创新精神。

3.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有利于促进产品成果传播和沟通。当知识产权受到法律上的保护,权利人可以通过会展这个展示和推销的平台,不仅能够使其先进的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技术或者是方法等迅速地得到传播,同时也可以和其他的权利人的先进的智力成果进行沟通和交流,有利于激发灵感,进行会展业中的再创新。

4.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有利于带来经济效益。当知识产权的壁垒保护市场时,若参展商在展会上所展示的智力成果得到认可后,其可以再展会结束后将智力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可以获得巨额利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会展业中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具体表现

会展业中的经济、资源、区位、服务、政策、文化、技术因素的有机结合,给中国创造了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5]。在“2012年中国会展业发展报告”中指出,2012年,中国会展业直接产值约3 500亿人民币,较2011年增长16.1%,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68%,占全国第三产业产值的1.53%。同时,会展业也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的宣传、营销和推广等方面带来了促进作用,对城市会展业关联产业产生了约1∶9的经济拉动作用。然而,也就是在这些巨大的经济效益的驱使下,给会展业本身以及会展产品方面的权利法人造成了一系列的侵权行为。

(一)会展本身侵权

1.重复办展。即同一专题的会展项目由不同的主办方,形成不同的规模,不同层次,不同地区形成的多次重复办展的行为。这种现象在国内发生的是比较的普遍,比如:在2013年9月6—8日三亚举办了“2013三亚目的地婚礼博览会”,而同期9月14—15日在海口也举办了“2013海南国际旅游岛婚庆博览会”。前者展会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婚纱礼服、婚纱摄影、婚礼策划及服务、婚典花艺、新娘咨询、婚礼用品、婚戒首饰、婚房装饰、新婚生活、婚车等方面,而后者其实也不可避免的沿用了前者的模式,使展会缺乏新颖性,缺少亮点。甚至在有些情况下,重复办展的展会会被误认为是同一家会展企业举办的活动,当其质量出现问题时,会影响原始展会在参展商以及观众们的良好印象,从而已经构成了对原始展会的侵权行为。

2.冒名办展。主要包括冒用主办方的名义办展和盗用他人的展会名称进行骗展。如2013年4月,有企业冒用辽展名义进行了“化妆品博览会”的招展活动,进行了非合格化的化妆品牌的参展商的招商,最后侵害了观众们的权益,也侵害了辽展的名誉。同时,有些展会盗用一些著名的展会,如以广交会、高交会的名声来进行虚假的招展活动,骗取参展费。这些行为其实都是利用了人们对于知名展会的信任,冒用他们的名义进行骗展,都是侵犯其他展会的知识产权行为,属于一种诈骗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情节严重者甚至要追究刑事责任。

3.会展标识侵权。主要是指盗用一些著名的会展活动,尤其是知名的展会中的标识(会徽、LOGO、吉祥物、纪念品、会标、会展指示牌)的行为。如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 “海宝”,就在世博会举办期间被大量的仿制进行生产销售,这实际上就侵犯了展会主办方的标识权益。因为,伴随着展会的品牌效益提高,知名度不断地扩大,展会标识作为其主办方的一种无形资产的运作价值也就稳步的提高,是受法律保护的。

(二)会展产品侵权

1.专利侵权。主要表现在未经权利人许可通过改名直接使用其他参展商的专利性技术或产品;通过窃取的方式模仿生产以及销售其他参展商的专利性技术或产品;通过诱导的方式故意帮助、怂恿、教唆或指引其他参展商企业侵害权利人的专利权。如在2004年的高交会中,深圳奥沃国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控告曾经担任其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宋世鹏的世鹏工作室侵害了他们公司的伽玛刀的专利技术,针对这个事件,高交会专门成立了知识产权现场保护组,最后保护组确认奥沃才是伽玛刀的国家法律认定的专利权人,并要求世鹏实验室对展板做了改动。

2.著作侵权。主要体现在会展企业沿用其他展会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盗用他们的策划思想以及策划理念、产品说明书以及参展商手册等;参展商照搬其他参展企业的展台设计和搭建、广告宣传方案、宣传标志、现场舞美灯光的方案以及计算机软件等。如之前就出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家吉林汽车销售公司让北京的一家展示展览公司进行展台设计之后,未经北京公司允许,私自窃取其知识产权将设计图交给第三方进行设计,吉林汽车销售公司严重的侵害了北京展示展览公司的专利权,最后被控告上了法庭。

3.商标侵权。主要是指在展会中未经注册商标人的许可使用其相同的,或其相似的商标;或者非法伪造其商标标识;以及故意诱导、帮助他人侵犯商标权。如在2009年举办的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中,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和曼罗兰公司就对本次展会中的其他一些参展商未经他们允许私自在自己的一些产品中贴上那两家公司的商标的行为进行了投诉。

三、会展业中知识产权保护实施的具体措施

(一)政府加大会展业知识产权的行政规范和法律保护

1.政府和相关部门严格控制重复办展的频率。政府和相关部门在会展主办方报批申请举办展会时,要根据会展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分类,制定一个合理的法律条文。可以将规模小的会展活动,进行有重点有选择性的合并;而对于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展会则要进行重点的保护和推广,总之对于同一或相似主题以及内容的会展活动要进行数量上的严格把控,防止一定时期内大量的重复办展现象。

2.政府依法惩罚冒名办展企业和侵害知识产权的参展商,完善会展业知识产权体系。一方面,要根据中国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如:《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来加大对于冒名办展企业以及侵害知识产权的参展商的惩治力度,来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收集多年来在会展业方面出现的知识产权中出现的问题,不断累积执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积极吸纳专家、展会组织者、参与者的意见和建议,采纳法学界研究的新成果,来不断完善我们的会展知识产权保护。

(二)会展企业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1.会展组织方加大对自身标识的保护力度。会展组织方可以对其商标进行注册或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同时对其显著的会展名称或部分标识,连其相类似的名称也予以注册,来保证自身标识的合法权益[6]。值得注意的是,会展商标权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因此商标权人在商标到期之前一定要进行商标期限的延展,来保护自身的会展品牌以及合法权益。当然,可以建立标识网站数据库,对一些相似的会展标识提早进行拉黑处理,做好标识侵权行为的有效预防。

2.会展组织方加大对会展活动前、中、后期的会展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在会展活动举办前,会展组织方首先应要求参展商签署保证书等协议,确保其参展商品没有侵害其他参展商的知识产权;其次也需对参展企业的所有参展项目进行知识产权的审核备案,对于拒绝提供知识产权证明的企业可以取消其参展资格,同时有不符合要求的会展产品一律不能参加会展活动;在会展活动举办时,会展组织方应在会展活动现场设立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办公点,传播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及时解答参展商的侵权疑问;同时也需设立知识产权投诉接待点,及时解决参展商的知识产权投诉问题,配合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办公点处理问题;在会展活动举办后,对于尚未解决的侵权问题,可以为投诉人出具书面证明材料,并对属实的侵权行为进行汇总通报,以此来保障其他参展企业的利益。以高交会为例,会展组织方就设立了知识产权投诉接待办公室和工商现场执法点,帮助参展商解决一系列的侵害知识产权问题,来保证参展商的合法权益。

3.参展企业加大对本身会展产品的保护力度。当然,参展企业自身必须做到自律,要诚实守信。参加会展活动前,会展企业得变化发展和全局的眼光客观估量会展产品本身所具备的价值以及企业本身所具有的保密能力,来确定是否对产品进行专利权、商标权的保护[7]。参展企业在参与会展活动中,一定要谨慎小心,防止窃取,证件齐备,主张权利,对于权利人本身的知识产权项目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也就是说,在展会活动中,要察言观色,懂得分辨观众客户和其他参展商;对于自身能证明有关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的证件要带齐;发现有侵害本公司知识产权的行为要去会展主办方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办公点咨询、知识产权投诉接待点投诉,积极维护自身的权益。

(三)行业协会强化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调和约束作用

目前中国的会展行业协会仍处于不成熟的状态,因此应尽快完善全国性的相关会展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对会展活动进行登记备案,以行业协会自律的方式来避免重复办展、冒名办展,保证会展行业的发展环境;可以设立会展业职业人员技能和建立会展知识产权培训机制,不断提高会展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知识产权素养;同时对于所有的会展活动根据其规模、性质、效益以及诚信等方面可以建立一定的评价机制并进行实名公布,来激发会展企业的不断发展,从而实现会展企业的优胜劣汰机制。

四、结语

事实上,会展业在知识产权保护的道路上,路途是任重道远的,这需要政府加大会展业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企业增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行业协会强化其对行业知识产权的管理职能。只有会展利益相关者对会展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足够重视,才能使国内会展业更加健康、规范、有序的发展,才能不断的开拓创新赋予会展业以更加独特的血液,才能不断地使会展业中智力成果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推动会展业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1] ShiNa Li,Adam Blake,Rhodri Thomas(2013).Modelling the economic impact of sports events:The case of the Beijing Olympics[J].

Economic Modelling,(30):235-244.

[2] 赵爱玲.会展人对话2012:稳定中迸发活力[J].中国对外贸易,2012,(1):84-88.

[3] 过聚荣.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 樊英,刘冰.会展法规与实务[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5] 梁圣蓉.城市会展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评估——以武汉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8,(10):76-81.

[6] 朱腾华.论企业商业秘密的知识产权综合保护[J].经济研究导刊,2010,(11):173-174.

[7] 唐剑锋.会展标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4.

[责任编辑 魏 杰]

作者:邓舒

会展业知识产权保护论文 篇2:

宁波市会展业管理体制之探析

摘 要:宁波市作为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前沿城市,其会展业管理体制在优良中又存在着许多不足。为了促进宁波市会展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就要进一步完善会展管理体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审批制的改革和明确政府的职责,促进会展业市场化的发展。

关键词:会展;管理体制;审批制;政府

一、宁波会展业管理体制的发展

宁波市作为一个发达的沿海城市,其会展业的发展也相当迅速。宁波市是我国著名的会展城市,从1997年举办首届宁波国际服装节,到2003年宁波市政府将会展业列为支柱产业,提出建设长三角南翼会展之都,再到2007年,市政府将会展业列为宁波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提出建设国际会展之都的工作目标,会展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会展业产业地位不断提升,成为宁波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核心产业之一。宁波市于2003年2月28日成立了宁波市会展业行业协会,现称为“宁波市会展业促进会”,隶属于宁波市政府会展工作办公室(简称宁波市会展办),对宁波市会展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宁波市会展办是全市会展的主管部门,统筹市会展的相关工作,在宁波市会展的管理体制中居于核心地位。宁波市会展业发展虽然比较迅速,但其会展的管理体制在优良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二、宁波会展业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登记制和审批制模糊不清

根据《宁波市展览业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宁波市会展的申报实行一展一报的备案、登记、审核制度。从表面上看,宁波市的会展申报实行的应该是备案登记制,但在实践中登记制和审批制却迷糊不清。审批制和登记制或备案制有着本质区别,政府的审批权限过高将会限制会展业的发展,因此限制政府的审批权将会是促进会展业发展的重要措施,而登记制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政府的审批权。宁波市会展的相关政策法规规定:“在我市主办的涉外经贸展览会(带“国际”字样名称)向市外经贸局申报、审批,并报市政府会展办备案。在我市举办的非涉外性展览会,由办展单位书面送市会展行业协会,由该会提出意见后,报市政府会展办。经市会展办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审核后,向该市工商、公安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从该规定中可以看出,宁波市涉外会展实行的是审批制,由市外经贸局审批,而非涉外会展则由会展办审核,再报市工商局,但这里的审核究竟是实质上的还是形式上的并不明确,工商局的作用也不明确。因此,宁波市非涉外会展的申报审批制和登记制模糊不清,在实际运行中更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宁波市的会展申报无论从制度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2.申报主管部门多,程序烦琐

目前宁波市会展申报的主管部门主要有市政府会展办、市外经贸局、贸促会宁波分会、市会展行业协会、市工商局等,这就容易导致各部门职责不明确,政出多门。此外,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申报主管部门,会展的申报就要经过多种程序,例如,宁波市规定:“在我市举办的非涉外性展览会,由办展单位书面送市会展行业协会,由该会提出意见后,报市政府会展办。经市会展办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审核后,向该市工商、公安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由此可见,举办会展申报首先要由市会展行业协会提出意见,然后再由市会展办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之后进行审核,最后还要到相关部门办理手续,申报程序实为烦琐,没有一个部门对整个展览会实行统一管理,这会使得会展申报效率低下,也将会影响举办会展的效率。

3.政府主导会展的特征明显

宁波市会展业的发展,在较长的一段时期都得益于政府主导型会展项目的推动,但是政府主导型会展也存在着一些先天的不足,在市场化进程中表现出弊端也越来越明显。所谓政府主导型会展,就是由政府部门直接策划主办,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宣传本地形象、带动本地产业发展、扩大本地的影响力等,政府在其中既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政府在我国城市会展业发展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但会展政策对于市场经济中的会展业而言,却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政府在会展举办过程中的参与度过高,则会阻碍会展业市场化的发展。以2011年9月份至2013年9月份为例,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宁波市举办的大型会展主要有33项,而其中由政府主办或参与主办的就有14项,占了约42%的比重,由行业协会主办的有12项,占了约36%的比重(如下图)。由此可见,宁波市举办会展政府的参与度仍然很高,且会展的审批权限主要在政府手中,行业协会在对会展主体资质的审查和认定过程中未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政府在会展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固然重要,但其不应该成为会展举办的主要主体,会展业的发展是一个市场化的行为,政府的主要作用应该在于为会展的顺利举办进行服务,而不是参与。

4.会展业行业协会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宁波市于2003年成立了市会展行业协会,该协会以“服务、代表、协调、自律”为基本职能,对宁波市会展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会展行业协会在会展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会展市场化发展的桥梁。会展业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会展业的有机协调管理体制中,行业协会组织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有些国家行业协会的作用甚至超过了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可通过实现开展行业协调、制定推行行业服务标准、展览会技术数据审计、行业统计等功能,在实现行业内外信息共享、开展行业诚信建设、规范行业秩序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宁波市虽然成立了会展行业协会,但由于政府在会展业发展过程中的参与度较高,行业协会在实践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会展行业协会在促进会展业发展中可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会展管理的大部分权限都掌握在政府手中,会展行业协会的发展也可能会受制于政府,这对会展业的市场化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此外,由于行业协会的构成主体较为广泛,协会目前的自律程度并不够高。

三、宁波会展业管理体制的完善措施

1.申报制度从审批到登记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我国的会展业必然要从审批制向登记制发展,审批制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项制度,已不适应我国现在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把审批制改为登记制不仅可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高社会经济运行的速度,而且可以提高整个国家的法治水平,蕴含着现实和长远的巨大的社会效益。随着会展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会展审批管理体制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取消了国内展的审批制,但涉外会展仍要经过多部门审批,这些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会展审批管理体制。宁波市涉外会展实行审批制,这将不利于宁波市会展业的对外开放。此外,宁波市非涉外会展的审批制和登记制模糊不清更是不利于会展业的长远发展。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会展业全面取消审批制的条件还不够成熟。然而,宁波市作为一个会展业发展的前沿都市,则可以尝试全面取消会展的审批制,改为登记制或备案制,并在法律规范中对其加以明确规定,而不能模糊不清。当然,会展审批管理体制改革最关键的还是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落实。

2.建立统一的会展管理部门,提高会展申报效率

宁波市政府在很早以前就成立了会展工作办公室,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会展多头审批的问题,但其作用发挥的非常有限,宁波市会展目前仍然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比如说,一个展览会的举办通常需要展览会许可证、消防许可证、治安许可证,而这三个证的办理通常是在工商、消防、公安三个部门分别办理,没有一个部门对整个展览会实行统一管理,这就导致会展申报程序烦琐,对此,宁波市应逐步建立统一的会展管理部门,由其对会展进行统一管理,提高办展效率,防止重复办展。

3.降低政府的参与度,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

目前,宁波市的会展仍然是政府主导型的会展,政府在会展业中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但这个定位是模糊的甚至是错位的。在会展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应该定位为“裁判员”和“服务员”,也即推动宁波市会展业发展的服务、规划、监管和促进者。政府应该退出会展业的微观经济领域,以改变行政化倾向和政府主导会展的局面,让会展业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来发展。会展业的审批管理体制也应该逐步淡出,会展活动不再作为行政行为而必须通过政府的审批,也不再通过各政府部门制定管理办法而实施多头管理,而是通过宁波市会展业行业协会来进行行业管理,政府应尽快从办展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出来。这种管理模式也是对国外会展业管理模式的有益借鉴。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根据宁波市会展经济的发展规律制定发展规划,进行宏观引导。政府制定会展规划应该要具体,要结合宁波市会展业发展的实际环境,明确本地的会展定位,引导和培育会展品牌。

第二,完善会展活动的相关法律法规。宁波市政府一方面可以呼吁国家尽快建立和健全会展行业的法律法规,使会展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完善本地的会展业法律法规,以规范会展业管理秩序、提高会展质量和效益为重点,抓紧制定有关会展业的地方性法规,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鼓励、协调、管理政策。另外,还要加强对全市会展知识产权的保护,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第三,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措施。政府在会展场馆建设方面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投资主体,政府也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投资方式参股,吸引国内外的其他资金,通过多种渠道建设展会场馆。此外,政府也应设法在税收、土地使用以及在招商引资等方面对会展给予政策支持。政府还应在对外宣传促销本地的会展产品方面提供一些优惠条件,协助、配合会展公司做好会展推广工作。

第四,协调各部门、各机构之间的关系。会展的举办会涉及到很多部门,因此要协调好公安、工商、经信、商务、质监、交通、卫生、旅游、文化、教育等有关部门的关系,健全会展综合协调机制。统筹协调会展专项规划与交通运输、旅游、商贸、文化创意、信息产业等现代化服务业各专项规划的衔接,建立规划实施的协调保障机制。

第五,加强政府与会展行业协会之间的联系。在市场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政府管理会展业的职能已经于会展行业协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两者共同合作、相辅相成。因此,宁波市政府要加强其与会展行业协会的联系,把一部分管理权限转移到行业协会手中,使行业协会真正成为会展业的主要管理者。

只有改变宁波市政府在会展业中的职能,有意识地改变政府的角色定位,尽快推进宁波市的会展从“行政活动”转变成“市场活动”,才能推动会展经济运行体系逐渐向市场化方向发展,逐步提高其产业化水平。

4.充分发挥会展行业协会的作用

从国外的经验看,哪个国家会展行业协会作用发挥得好,哪个国家会展业的就发达。如德国是世界展览业最发达、会展业规模最大的国家,它的会展行业协会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德国的展览主要由德国展览业协会负责协调管理,其会员占德国展览公司的98%,几乎覆盖了整个行业。宁波市要真正发挥会展行业协会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加强行业自律和协调。只有规范行业自身的行为,才能更好地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因此,行业协会要制定合理的行业行为准则,协调、规范和指导企业办展行为。

其次,扩大会展行业协会的规模。宁波市会展行业协会现有单位会员80余家,个人会员7名,涉及场馆、组展、搭展、广告、礼仪、旅游、宾馆、餐饮、院校等会展相关企业以及对会展业有研究的专业人士。但展览公司在其中的比重还不够大,宁波市可以加快成立更多的展览公司,并把它们吸收进入会展行业协会,争取建立覆盖会展全行业的会展行业协会,更好地促进协会的自我管理和协调。

再次,把会展申报权限赋予行业协会,建立资质评审制度。当会展行业协会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以及协会的自律机制较为成熟时,政府可以把会展的申报权限赋予会展行业协会,由其对会展的举办资质进行评审。但同时要建立起资质评审制度,把那些不具备办展资格、服务意识差的展览公司排除在外。

最后,建立会展行业服务标准体系。没有规范的会展行业服务标准体系,就难以衡量什么样的企业具备办展资格,这就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具备办展条件和服务功能的单位而获得办展资格,而那些服务水平高、又具有办展条件的单位却不能获得办展资格,这种现象就不利于会展水平的提高。因此宁波市可以在对会展进行评估统计的基础上,建立规范的行业服务标准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充分发挥会展行业协会作用的同时,也要强调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防止其成为“二次政府”。

四、结语

会展业管理体制改革在促进宁波市会展业健康长远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宁波市会展业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改革主要应从申报制度、管理部门、政府角色、行业协会等方面入手。申报制度要顺应其发展的趋势,即从审批制过渡到登记制,此外,要逐步建立统一的会展管理部门,降低政府的参与度,充分发挥会展行业协会的作用。宁波市作为会展业发展的前沿城市,这里有改革的肥沃土壤,改革会展业管理体制不仅有利于其自身的发展,也能够为其他城市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娜.南京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国际贸易系,2005:30.

[2]高尚全.中国会展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流通经济,2005(2):5-6.

[3]周冬.成都市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走向[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系,2008:29-31.

[4]王起静.入世后我国会展业的发展趋势和战略选择[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4,20(4):26-27.

[5]吴国新.发达国家会展业对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借鉴[J].国际商务研究,2006(5):24.

[6]李峰.南京会展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工商管理系,2005:30.

[7]徐金燕.发展湖南省会展经济中政府行为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长沙市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0(17):23.

[8]来一峰.浅析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1(4).

[9]叶洪涛.会展管理体制改革初探[D].财经论坛,2006(6).

作者:李悦

会展业知识产权保护论文 篇3:

语言会展业:欧洲经验与中国发展路径

提 要 作为语言产业和会展业的交集,语言会展是中国会展业的新成员和生力军,是语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欧洲语言会展业的基本状况,重点分析了柏林国际语言文化展的有关数据,就中国语言会展业的产业定位、产业环境、发展前景、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语言会展业;语言产业;欧洲语言会展;柏林国际语言文化展;中国发展路径

Key words Language Exhibition Industry; Language Industry; language exhibition in Europe; EXPOLINGUA BERLIN; Chinese

development strategy

一、语言产业与语言会展业

作为一个新概念、新业态,“语言会展业”是会展服务的一种,同时也是语言产业的业态之一。

“语言会展业”“语言产业”都从属于“文化创意产业”。语言产业以多种业态形式散布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方面。语言会展业是“会展业”与“语言产业”二者的交集(王巍、戈兆一 2016)。

(一)语言会展业是语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语言产品及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是一种新型的文化业态。根据语言的习得、传播、交流、欣赏、信息等特性维度,语言产业可分为9个业态:对应语言的习得性,语言产业形态有语言培训业、语言康复业、语文能力测评业;对应语言的传播性,语言产业形态有语言出版业、语言会展业;对应语言的交流性,语言产业形态有语言翻译业;对应语言的欣赏性,语言产业形态有语言艺术业、语言创意业;对应语言的信息性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语言产业形态有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业(贺宏志 2013)。

语言会展是为语言产品或语言服务的流通商洽、促销展示、贸易交流、企业沟通、国际往来而举办的展览和会议等活动,是推动语言产业聚合、交融、倍增发展的有效平台,形成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物流的汇集,从而创造商机并促进产业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

(二)语言会展的分类

语言会展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1. 根据呈现形式,可分为语言文化会议/论坛、语言文化展览和语言文化主题大型活动等3种类型。

语言文化会议/论坛,一般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交流和讨论,形成报告、文集、政策等成果,旨在促进语言事业繁荣或推动语言产业发展。2014年6月5—6日,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江苏省人民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举办世界语言大会,以“语言能力与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为主题,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位学者、政府官员和学术团体代表,从“语言能力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语言能力与语言教育创新”“语言能力与国际交流合作”三个视角展开讨论,达成《苏州共识》。“中法语言政策与规划国际研讨会”已举办三届,第三届研讨会于2016年11月1—2日召开,以“语言发展与文化多样性”为主题,围绕“语言政策与规划”“法语教育与汉语教育”“语言保护与文化多样性”“语言服务与语言传播”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中、法签署了《关于语言政策交流合作协议》。中国语言经济学论坛已举办了七届,中国语言产业论坛已举办了三届。

语言文化展览,参展机构是语言公共产品、语言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语言产品、语言服务的生产商,参展观众主要是展览内容的消费者。如已经举办了35届的法国巴黎国际语言博览会,已经举办了30届的德国柏林国际语言文化展,已经举办了29屆的英国伦敦国际语言展。

语言文化主题大型活动,包括语言文化公益宣传、语言文化竞赛、语言艺术展演、语言文化社会普及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国家语委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打造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对传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至今已举行19届。北京市语委自2015年起开办了“北京市民语言文化大讲堂”。

2.根据主题和业态的不同,可分为专业型、综合型、复合型三类。

专业型语言会展,其主题限定为某一语言文化形态或某一语言产业业态。如:国际书法产业博览会已举办过数届。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是全国文房四宝行业的一次盛会。2017年4月7—10日,第39届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暨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生书法用品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这一博览会具有了综合型语言会展的特征,其主题、展商、展品、观众跨越语言产业的多个业态。

复合型语言会展,语言文化、语言产业与其他文化产业形态相融合作为共同主题,如已经举办了12届的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

3.根据组织运作模式,可分为政府主导型、社会公益型、市场商业型三类。

政府主导型语言会展,是指主办、承办机构为政府或政府部门,招展招商和经费投入以政府引导、支持为主。社会公益型语言会展,是指主办、承办机构为政府机构或非政府组织(如公益社團),政府在经费投入上给予引导性支持,招展招商基本实行市场机制,不以营利为目的。市场商业型语言会展,是指无公共财政投入,招展招商完全实行市场化运作,以营利为目的的语言会展。

4.根据举办地域和规模,可分为国际会展、全国会展、区域会展和地方会展。

(三)语言会展业对语言产业的促进作用

语言会展,为语言文化、语言资源的宣传推介提供了一个直接的互动平台,为语言产品、语言服务的市场开拓、品牌推广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营销模式,其本身可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对相关行业的辐射、提升作用明显,是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培育本国语言产业、拓展民族文化影响的一个重要手段。语言会展主要是围绕语言产品发挥作用,调节语言产品市场需求,直接表现是企业的市场营销、商贸洽谈产生的贸易往来、信息传播、技术扩散带来的语言产业发展, 因而语言会展的基本功能就是促进语言产品贸易和语言产业发展。语言会展的提升功能表现在对资源整合、经济辐射和产业联动等方面的促进作用。语言会展还具有城建优化功能、就业促进功能等辅助功能。语言会展成为语言企业和语言产品消费者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流的重要媒介。

语言会展业对语言产业的促进作用可具体归纳为:(1)推动语言服务升级;(2)提升语言技术水平;(3)培育语言产业品牌;(4)促进语言产品贸易;(5)优化语言产业结构;(6)整合语言产业链条。我们可以从对欧洲语言会展业的考察中体会到这些作用的发挥。

二、欧洲语言会展业概览

世界各国的语言会展业发展很不均衡。欧美国家是当前世界上主要的语言会展目的地和客源地。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是世界级的会展业大国,在语言会展业的发展中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一)欧洲语言产业

《欧盟语言行业市场规模报告2009》指出,2008年欧盟成员国语言市场总产值达84亿欧元,估算其中的口译笔译市场总值为57亿欧元,据预测未来几年里,每年的复合增长率高达10%。①日内瓦大学弗朗斯瓦·格林教授团队的研究表明,语言的多样性,每年为瑞士创造了500亿瑞郎收入,约占瑞士国内生产总值的10%(李宇明 2012)。

从语种角度,以西班牙语为例,全球讲西班牙语的人数达4.7亿,每年有1800万母语非西班牙语的人学习西班牙语,与该语言学习相关联的产业产值每年可达1500亿欧元。2007年,赴西班牙“语言旅游”②的人数超过23.7万,带给西班牙4.62亿欧元收入,其中学费收入1.76亿欧元(张金江 2008)。

欧洲的语言教学市场一直十分繁荣,与之相伴的是,欧洲地区主攻语言教学的科技产品起步较早、功能完善、理念先进、市场占有率高。如Busuu,世界上第一个能与本地人士进行口语对话的语言学习应用程序,已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语言学习社交网络,为世界各地的6000多万学习者提供了12种不同语言的网络和移动课程。③

欧洲语言产业的发展水平为其语言会展业的兴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丰厚资源。

(二)欧洲语言会展业

近年来,语言产业在欧洲发达国家迅猛发展。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均视语言为重要出口产品,利用语言文化博览会,促进产业发展,获取文化话语权。

据europa-pages网站2014年数据,在欧洲地域内举办的比较有影响的语言会展有7个,具体情况见表1。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有三大语言文化博览会,具体情况见表2。

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均有历史悠久的语言会展。它们围绕语言会展延伸母语产业链、构建母语经济圈,通过吸引世界各地的展商及观众到会,在短时间内促成现场交易,以语言的向心力、传播力增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

从欧洲语言会展业情况来看,语言会展以其高效、多赢的物质交换、精神交流、信息传递,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显著的社会效益。语言会展能产生强大的互动共赢效应,能获得优质语言资源,能提升语言产业支持力度,能增加语言产业求职者的就业机会,能成为语言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三)个案分析:柏林国际语言文化展

柏林国际语言文化展是德语区最大的语言文化展会,在欧洲乃至全世界均有广泛影响,已成为世界各国传播本民族语言文化、拓展语言学习市场的重要平台。本文以2015年第28届、2016年第29届的展会数据①,进行初步分析。

1. 博览会概况

第28届柏林国际语言文化展于2015年11月20—21日在柏林俄罗斯科学文化宫举办,9651名观众亲密接触50多种语言文化。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144家参展商与观众充分互动,展示其在语言学习、语言教育领域的产品、方案和服务。展会为观众提供了85场次小型免费语言课程、讲习班和专题演讲、语言测试、跨文化交流、多语人群互动等形式多样的现场活动。本届展会被评为语言产业“2015年度最佳学习和交流活动”。

第29届柏林国际语言文化展于2016年11月18—19日在柏林俄罗斯科学文化宫举办,11 369名观众沉浸其中,切身感受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展会向世界充分展示了柏林开放、开明、多元的文化品格。迷你语言课程、语言展示节目、互动研讨会、小组讨论等深受观众喜爱。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家展商,包括语言学校、语言旅游运营商、学习软件供应商、出版商、交流组织、大使馆和文化机构等,展示最新的语言文化产品、方案和服务。

2. 参观者情况

柏林国际语言文化展立足本土,辐射全球。第28届展会,来自各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9651位观众中,德国本国观众占比89.6%。其中,柏林本地观众占比55.1%,德国其他地区观众占比34.5%,德国以外观众占比10.4%。男性观众占31.7%,女性观众占68.3%。第29届展会,观众人数增至11 369人。

全球化的今天,语言学习的需求已成为终身学习的重要内容。对比两届展会的观众年龄占比,参观者年龄结构相对稳定,各年龄段人群比较均衡(见图1),这一数据体现了当下语言终身学习的国际趋势和语言学习产品消费者的大致分布情况。

对比两届展会,“观众兴趣点”并不单一,涵盖了“语言能力提升”需求的方方面面。“语言课程”关注度在增长;语言学习软件、语言学习APP及在线语言课程脱颖而出,正成为语言学习的主流方式;语言旅游、跨文化培训数据基本持平(见图2、图3)。

观众的职业背景,以第28届展会数据为例,在校学生、语言教育工作者居多,合并占比达68%(见图4)。

从观展动机来看,78.5%的观众“对语言文化感兴趣”,另有11.7%的观众表示“对语言文化特别感兴趣”;在相对专业、明确的动机中,“关注专业的外语教育”占比最高,达28.9%;“基于商业动机”“获取业界最新资讯”等动机的数据,反映了展会对专业人士的吸引力(见图5)。

3.参展商来源情况

第28届展会,144家参展商来自5大洲27个国家和地区。第29届展会,150家参展商来自6大洲32个国家和地区。对比参展商来源发现,欧洲、亚洲参展商较多,其次为南美洲、北美洲(见图6)。

参展语种方面,以第28届展会数据为例,参展语种达50种。观众的语种兴趣分布情况,在6种联合国工作语言中,关注度排序依次为: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俄语、汉语。其中,汉语的占比仅为9.7%(见图7)。

(四)国际语言会展业的发展态势

纵览欧洲语言会展业情况,国际语言会展业呈现以下几方面的态势。

1.语言会展的主题呈现分化趋势

参展商、专业观众、普通观众的诉求差异明显,因此,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面向不同对象的语言会展主题分化为专业化和综合化两个方向。

专业化会展已成主流,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与综合性会展相比,专业性会展定位更明确、针对性更强、观众质量更高、效果更好,语言会展也不例外。同时,专业化会展的兴盛并不意味着综合性会展的衰亡。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后者仍然备受青睐。

2.语言会展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语言会展融合会议、展览、论坛、体验活动等,其主题、内容和形式不断推陈出新,多元融合、多向创新的态势更加明显。以会议为例,除了大型论坛、集体会议外,小型座谈、圆桌会议、小组交流分享活动等小范围的、确保观众较高参与度的形式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语言会展之中。

3.语言会展的档次梯度布局渐稳

既有大型、超大型的语言文化博览会,也有独具特色的中小型会议、展览。对应语言产品、语言服务需求的多元化,语言会展市场必然出现合理的梯度分化。大型语言会展注重规模和辐射范围,中小型语言会展突出服务特色。各有侧重的语言会展共存共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语言会展体系。

4.语言会展的举办城市不拘一格

随着对会展经济重视度的提升,不少中小城市日益完善会展业基础设施和商务环境。相比之下,大都市会展场馆租金、住宿、交通等各项成本不断攀升。因此,国外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会展离开一线大城市,转而选择性价比高、产业聚集、特色鲜明的中小城市。随着语言会展的梯度分布,举办地也将呈现分化态势,大型、超大型语言文化博览会仍将选择在国际化大城市、特大城市举办。

5.语言会展品牌向国际市场扩张

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会展业快速发展、潜力巨大。国际知名会展企业纷纷通过品牌移植、设立分支机构、跨国跨地区企业合作乃至兼并等方式加快新兴市场布局。越来越多会展品牌包括语言会展品牌加速扩张,国际语言会展市场竞争加剧。

6.新兴市场语言区具备后发优势

欧美国家会展产业基础雄厚,设施完备,加之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成熟的服务体系,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其语言会展业仍将保持稳定发展和领先地位。近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逐渐成为会展业的热点地区,不仅本地会展品牌快速发展,还吸引了国际知名会展企业和品牌抢滩市场,会展数量、规模、效益持续上升。语言会展业也必将赢得后发优势,在世界语言会展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国际语言会展业大致形成了一种模式框架,其经验值得中国语言会展业借鉴。

一是国际性。参展商来自本地的语言机构、语言企业和其他国家的语言机构、语言企业,带有鲜明的国际性。语言会展的作用是雙向的,既有输入,也有输出。一方面观众渴望通过语言会展了解异域的文化与文明,另一方面举办国和参展商又希望通过语言会展的形式将自己国家的文化成果传播出去。因此语言会展作为一个平台,沟通了本国文化与他国文化,加强了国际文化交流。

二是内容涉及范围广。主要有:语言教育与国际交流、多媒体、翻译、出版、旅游、历史地标、文化交流、国际企业教育及就业、企业内部语言训练课程。

三是适合普通观众和专业观众共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翻译、出版等较为适合专业观众参与,而旅游、留学和语言教育等则更适合普通观众参与。

三、中国语言会展业的发展路径

多语种、多文种、多方言,是中国基本的语言国情,加之人口优势,中国是当之无愧的语言资源大国和语言消费大国,语言市场极其庞大。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纵深推进,中国经济保持稳健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语言的经济意义日益凸显。这构成了发展中国语言会展业的强大背景。

(一)中国语言会展业大有可为

中国的语言产业市场规模庞大。目前,每年仅英语学习市场年产值就超过100亿元,翻译和本地化业务年产值约120亿元。①2015年,国内智能语音产业市场规模较2014年增长41%,远高于全球语音产业增长速度。国内最大的中文字库产品供应商方正字库的知识产权许可费每年达到数亿元,且在持续增长。②中译语通的人工智能语言服务布局“一带一路”,在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构建了以俄语为中心的云语言服务平台,为俄罗斯及20多个周边国家提供语言服务及跨语言大数据智库服务。①

全球语言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这为语言会展业发挥集聚作用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蓝皮书》显示,语言翻译服务企业,2015年全球共計18 097家(不含中国),分布在137个国家,市场规模为381.6亿美元。至2014年年底,中国在营语言翻译服务及相关企业5.6万家,其产值年均增长在25%左右。报告还指出,全球语言翻译服务市场的集中化程度很低,单家企业对市场的影响力极为有限(王立非 2016)。这表明,语言企业、语言产品和语言服务亟须聚合平台,语言会展业大有可为(王立非 2016)。

2015年4月1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目前,中国会展业历经30余载的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不断延展,带动性逐年增强,经济效益日益显著。据全球展览浙江论坛发布的《2016中国会展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举办展览9505场,展出面积11 907万平方米,提供社会就业岗位1971万人次,直接产值4358亿元,拉动效应3.9万亿元。实际上,这一报告针对的还仅仅是展览,并不包括会议和大型活动。在中国,对语言会展业的关注和研究刚刚起步,获得相关的统计数据还难以做到。

经多方努力协作,首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将在今年9月举办。届时,“一带一路”节点区域语言文化主题特展和语言文化建设成就展将在博览会上亮相,语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语言文化与科技产品将与观众见面。以“语言科技与人类福祉”为主题的国际语言文化论坛将围绕“语言政策规划与语言教育”“语言智能与产业发展”“语言康复与人类健康”“工具书与文化传承”等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语博会的举办将有助于北京推进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建设,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国际化大都市,不仅是国家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国际交往的中心,而且还是世界华语区的中心,是中国语言文化跟世界各国语言文化交流的中心;有助于丰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会展业和语言产业的内涵,提升语言服务的水平和能力;有助于推动中国语言产业的大发展,激发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届语博会将填补世界华语区语言文化博览会的空白,极大地促进汉语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对于争取国际话语权、增强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贺宏志、戈兆一 2014)。

(二)中国语言会展业发展策略

2017年第1季度,5.2万家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19 9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0%,增速提高2.4个百分点,实现较快增长。②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新业态的不断繁衍。语言会展业是一块亟待开拓的沃土。

在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语言会展业的初兴,政府的扶持与关注更是不可或缺。由于中国语言产业总体尚处于自发的、分散的发展阶段,“语言产业”的产业意识尚未普及,因而语言会展业的兴起特别需要政府在政策引导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

语言会展业要实现“初创阶段”稳健起步,“成长阶段”与其他关联产业协调发展,“成熟阶段”具备较强的持续发展能力,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管理和服务。

1.完善政府管理与服务职能

(1)合理定位政府角色

在市场机制逐步完善、会展业发展环境日趋改善的新阶段,政府应合理定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将工作重心从组展、招商等具体环节转移到制定法规、政策上来,以此来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培育、规范语言会展市场。

(2)加快推进立法进程

近期来看,政府应系统梳理会展业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加以整合和修订,维护市场竞争秩序。长远来看,政府应加快立法进程,对会展业的规则秩序、知识产权、质量评估等做出明确规定,理顺会展组织者、服务商、参展商、观众等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针对语言会展业的特征,制定语言会展管理条例,使语言会展实现依法管理、依法经营。

(3)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发挥政府的规划计划职能,在充分调研、评估语言会展市场环境、语言资源存量、语言产业发展格局的基础上,编制语言会展业发展规划。

2.建立市场运行机制

(1)引导行业组织发展

德国、法国、英国、美国等会展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行业组织在会展业的健康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应支持建立全国和地方的语言会展业协会,搭建沟通政府、企业、市场的立交桥,引导行业组织制定行业规范、反映企业诉求、评估会展项目、发布展会信息、培训专业人才、开展交流合作,助力政府的管理与服务。

(2)培育语言会展产业链

政府和行业组织通过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树立公平竞争导向,培育和壮大语言会展专业服务商,形成完整的语言会展服务供应链,提升会展服务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并使其逐步形成自我发展机制。

(3)鼓励全方位的会展创新

政府和行业组织可以采取提倡、奖励、宣传推广、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多种手段,强化创新动力,鼓励办展方和参展商积极进行全方位会展创新,包括会展主题创新、会展形式创新、会展组织创新、会展技术创新、会展营销创新等。

(4)建立展后跟踪反馈机制

政府和行业组织应引导、鼓励办展方建立展后效果跟踪反馈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展商回访、大数据跟踪等多种方式获取各方对展会的评价反馈和后续参展意向,为提升办展水平提供重要参考。

3.优化语言会展业发展格局

(1)集中力量,打造知名语言会展品牌

品牌化是会展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品牌是知名度、认知度、忠诚度、美誉度等要素的集中体现。中国语言会展业初兴之际,应该高度重视会展品牌的培育。政府和行业组织应整合优势资源,率先做大、做强已有较好基础的语言会展品牌,进一步提升其办展水平,扩大其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之后再以点带面,带动语言会展业的繁荣发展。

(2)面向市场,推出特色鲜明的语言会展

会展主题是参展观众首要关注的信息。语言会展应结合市场需求适时调整,突出主题的时代性、针对性、创新性。专业观众更加重视交流质量、产品贸易、信息获取等,主题应力图细分和专业化,并能及时反映行业前沿动态。普通观众更加重视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语言会展可融合语言文化互動、语言产品体验、语言艺术展演等环节。

(3)合理谋划,推动语言会展梯度布局

会展质量、品牌与会展规模并非绝对正相关。大都市经济基础好、可达性强、基础设施成熟、配套服务便捷、会展业基础好,可重点举办辐射全球和全国的大型、超大型语言会展。中小城市可重点举办中小型特色或精品语言会展。

(4)深入挖掘,发展语言文化节庆旅游

节庆旅游作为会展业和旅游业的交叉领域,具有类型丰富、带动性强、关注度高、效益突出等特点。语言文化节庆市场亟待开发。政府和行业组织可深入挖掘地方语言资源、语言文化底蕴、语言民俗特色等要素,打造特色鲜明的语言文化节庆品牌。

4.夯实语言会展保障基础

(1)加强专业人才教育培训

扶持、鼓励具备条件的院校开设语言会展专业或方向,采取“学校教育+企业培养”的语言会展人才教育模式,培养创新型语言会展人才。可借鉴德国经验,建立专门的会展人才职业技能培训企业。

(2)强化语言会展宣传推广

会展业发达的国家都注重会展品牌的宣传推广,如法国国际专业展促进会把各展览公司下属品牌展会的部分促销经费集中起来,构建国际展会促销网络,在全球开展持续宣传推广活动,大大提高了会展品牌的知名度和会展业的竞争力。政府和行业组织可联合知名语言会展企业、语言企业,综合采用投放广告、开展宣传活动、举办推介会等多种方式,经由各类媒体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加以推广。可以整合当地语言资源,将语言会展宣传推广与语言旅游、语言节庆活动一并进行。

(3)重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当今,网络成为公众获知语言会展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必须充分加以利用。在语言会展中,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完善会展的媒介功能,提升受众覆盖面和用户体验水平;运用手机应用客户端实现会展现场便捷导览和自助讲解;运用云处理技术批量处理会展中的各类信息;运用大数据实现客户精准分析和定位;在实体展出的同时举办网上会展、数字虚拟会展等。

(4)建立语言会展业统计指标

建议国家统计部门建立规范的语言产业统计指标、语言会展业统计指标,实现语言产业、语言会展业数据的可获取性、权威性。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明确界定能够反映语言会展业绩效水平的主要指标及其内涵,包括会展规模、会展内容、参展商和观众数量及构成、会展收益、辐射带动效果、从业人员情况等。行业组织可以利用权威统计数据定期编制和发布语言会展业统计分析报告,为语言会展业的各层级、各方面的决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贺宏志主编 2013 《语言产业引论》 ,北京:语文出版社。

贺宏志 戈兆一 2013 《北京语言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发展思路》 ,《前线》第5期。

贺宏志 戈兆一 2014 《释放语言产业创新发展潜力》,《北京文化创意》第15期。

李宇明 2012 《认识语言的经济学属性》,《语言文字应用》第3期。

王立非主编 2016 《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蓝皮书(2016)》,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王 巍 戈兆一 2016 《语言会展业及其策略初探》,《语言文字应用》第3期。

张 云 2012 《农业会展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以莱芜市为例》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责任编辑:丁海燕

作者:王巍 戈兆一

上一篇:英语语料库词汇教学论文下一篇:儿童广告与电视广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