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中的学前教育论文

2022-04-27

[摘要]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包含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包括高校教育信息化、义务教育信息化、学前教育信息化。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信息化时代中的学前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化时代中的学前教育论文 篇1:

2.0时代的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探究

摘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教育信息化2.0时代,学前教育也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该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运用SWOT模型,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存在的自身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和挑战,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提出了2.0时代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即制定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开展学前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基于云平台建设幼儿成长空间;开展园园通建设,组织教师培训,建设学前教育数字资源;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应用,实施家园共育,加强幼儿园管理信息化。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科学健康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信息化;SWOT分析;发展路径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赋予了教育信息化新使命,开启了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2.0行动计划拉开了教育信息化的新时代,开启了教育信息化的新征程。

作为基础教育基础的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开端,在学生一生的成长具有奠基性作用。新时代的学前教育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18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重视发展学前教育。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新时代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和重大举措,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教育信息化的新时代,学前教育信息化面临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然而,由于學前教育的特殊性,以及信息技术手段的独特性,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
二、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学前教育信息化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当前,信息技术已经进入了幼儿园和家庭,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信息化的有效应用,有助于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信息化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师专业成长、家园共育、幼儿的一日生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幼儿对信息化设备和资源具有先天的好奇和兴趣,所以,信息化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很多幼儿园对学前教育信息化进行了实践应用。北京明天幼稚集团在办公管理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辅助教学的幼教软件和教育资源库、门户网站、安防管理系统、幼儿智能接送系统等方面,进行了信息化应用的实践探索,实现了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的辅助教学、辅助管理、辅助服务,推动了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了幼儿园的教学效果和管理水平。

专家学者对学前教育信息化进行了相关研究。郭力平(2011)认为,大多数家长鼓励幼儿适度使用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幼儿园园长普遍赞同应用信息技术,幼儿园年轻教师应用网络教育资源的能力有较大提升,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多地使用信息技术。常亮等(2015)从包括学前教育信息化利弊问题、学前教育信息化学科取向、学前教育信息化内容、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学前教育信息化在幼儿园实践教学活动、学前教育信息化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推进方式进行了研究,并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定位、学前教育信息化生态、学前教育信息化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在中国知网(www.cnki.net)上,以“高等教育”和“信息化”进行检索,共检索到2034篇文献。以“中小学”和“信息化”进行检索,共有3021篇文献,而以“学前教育”和“信息化”进行检索,共检索到223篇(数据截止到2019年1月20日)。从以上数据可以发现,相对于其他教育阶段,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是教育信息化的短板,是教育信息化的薄弱环节。

现有的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广大幼儿园教师对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应用,主要是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园所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利用数字资源辅助教师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是专家学者对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理念、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侧重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理论探索。如何分析当前学前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维度,分析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实现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概念界定

在我国,很大一部分学者认为,学前教育指从出生到6岁进入小学之前,对儿童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包括0-3岁的婴儿教育,3-6岁的幼儿教育两个阶段,本文的学前教育特指在3-6岁这个年龄阶段,幼儿在家庭、幼儿园和社会所接受的教育。学前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的预备教育,实现儿童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具备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的教育目标。

南国农先生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在学前教育阶段,由于幼儿处于生理心理成长发育的阶段,幼儿园采用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合理安排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获取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所以,学前教育阶段应用信息技术,必须充分考虑幼儿成长发育的特殊阶段。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适当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家园共育,优化教育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过程。


四、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SWOT模型分析

SWOT分析又称态势分析,是把与研究对象的自身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外部机遇(Opportunities)和挑战(Threats)全部列举分析,然后用系统观的思想,把各种因素有机结合加以分析,再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的一种分析方法。SWOT分析经常用于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现在越来越多用于政府机构、学校、医院的规划编制、发展战略制定。对学前教育信息化,可以采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其自身存在发展优势和劣势,面临的外部发展机遇和挑战,然后用系统观的思想,综合各种因素,从中得出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策略与路径。

(一)优势分析

1.幼儿应用信息技术具有先天优势

今天的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化为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社会交往提供了极大便利,我们是从青年、中年、甚至是老年才学习使用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的“数字移民”。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是当今社会的“数字原住民”,他们生长在信息化社会,时刻生活在信息化环境中,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信息技术和设备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对信息技术的领悟能力和掌握的熟练程度远超我们这些“数字移民”。这些“数字原住民”应用信息技术具有先天优势,他们不需要培训过程,都能“自学成才”。

2.信息技术对推动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幼儿园视频监控、学籍管理、幼儿一日生活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教师网络研修等管理信息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学前教育具有启蒙性,信息技术应用于学前教育活动,可以实现静止内容动态化、复杂内容简单化、抽象内容形象化。信息技术的恰当使用,能够增强教学环境的真实性和丰富性,深化教育活动以及游戏活动内容,促进幼儿主动性、创造性发展。

3.个别地区对幼儿园信息化建设应用进行了有益探索,为学前教育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案例支持

在过去20年中,上海市坚持学前教育信息化助推教育现代化理念,建立了上海学前教育网与园园通平台下的直报通、课程通、家园通“一网三通”的应用集群,有效提升了全市幼儿教育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上海市还确立了20所幼儿园作为数字实验幼儿园,打造园所应用信息技术的示范典型,为全市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案例支撑。在这些幼儿园,数字化生活已经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一种小小的电子门卡,不仅能够刷卡,还能记录幼儿的体检、用餐、服药等情况,实现了幼儿园生活的数字化。

(二)自身劣势

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建立在学生对自然和社会具有一定的认识基础上,能够在抽象知识和直接的自然社会建立联系的基础之上。而幼儿园的孩子,需要通过多种感官直接作用于真实世界,通过各种活动的探索操作来学习,活动和在活动中产生的直接经验是幼儿认知发展的源泉。而信息化教学,不能完全代替现有的各种教学活动,对于幼儿教育来讲,信息化教学必须在适宜的教育阶段,采用适宜的教学内容,利用适宜的教学方式才能充分体现信息化的作用。而这些“适宜的教育阶段,适宜的教学内容,适宜的教学方式”,对于很多幼儿园教师来说,还很难掌握。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哪些活动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用到何种程度才属于“适当使用”,对于很多幼儿园教师来说,还是一个难题。

信息化教学学习设备引人幼儿教学,电子产品使用时间或使用方式不当,会造成幼儿的视觉疲劳,影响幼儿的视力发展。幼儿一般对计算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具有强烈的兴趣,自己很难掌握适宜的使用时间,如果教师或家长关注不够,长期使用电子产品会使幼儿由于缺乏锻炼导致养成不爱运动的习惯、视力降低以及肥胖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由于电子产品的不当使用,使得这些电子产品成了不良健康行为和习惯的“元凶”。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工作时要主动控制使用电视、投影等设备的时间”,由于幼儿园教师很难把握使用电子产品合理的时间到底是多少,所以很多教師就放弃了使用白板投影等电子产品,导致幼儿园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遇到了发展的瓶颈。

(三)外部机遇

当下,学前教育信息化具有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1.教育信息化的新时代为学前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快速发展的技术动力

目前,国家制定了涉及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很多评价标准、发展项目和规划。《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要求幼儿教师要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详细具体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并明确要求幼儿园教师要参照执行该标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要推动幼儿园基础设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应用能力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的“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为幼儿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学生的数字化学习、数字幼儿园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现有的国家政策,为学前教育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有助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2.党和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为学前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提出了时代要求

进人新时代,学前教育已经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2018年11月,建国以来第一次以党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印发了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深化改革和规范发展新时代的学前教育做出了重大决策和部署,开启了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征程,为学前教育信息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发展契机。

(四)外部挑战

1.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体系亟需丰富完善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与此相应的学前教育信息化政策保障体系也不完善。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文件均涉及了学前教育信息化,但是缺乏有关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建设任务和实施方案。教育部在2012年组织的教育信息化试点中,没有涉及幼儿园信息化的试点内容。具体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的缺失,导致各地幼儿园对信息化建设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现象。

2.幼儿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高

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育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取、利用和开发信息等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它包含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与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指出,教师要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幼儿园教师肩负着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仅仅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幼儿园教师需要具有积极的信息意识与情感,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具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和水平,对于开展信息化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的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却存在信息意识不足、信息伦理道德薄弱、信息能力缺乏,远远不适应当前信息化社会的现状以及幼儿园对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要求。

幼儿园教育保教结合,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对幼儿园教师的学历要求较低。就目前来看我国很多幼师的学历都是高中毕业、大专毕业,总体学历不高。刘洋(2018)在对山东省的幼儿园教师进行调研发现,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水平大专以下的占到了80%多。学历较低的同时,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整体水平不高,信息化知识薄弱,信息化技能较低,导致用信息化开展教学的水平不高。

3.学前教育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不足

为了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国家建设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建设了覆盖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学段、学科的生成性资源体系。但这些资源都是针对中小学的教与学资源,缺乏幼儿园教学应用的资源。董钰萍(2017)对宁波的学前教育资源调研发现,由于缺乏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的平台,信息化资源数量整体偏少且零散。当前学前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主要领域在园所管理、家园共育等方面,而教育教学使用的优质数字化资源平台和教研平台还比较匮乏。

4.区域间及城乡间发展不均衡,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数字鸿沟有日益加大的趋势

信息化建设需要较高的经济投入,建设基础环境设施和信息化资源。由于各地经济发展差距,以及学前教育还没有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各地对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投人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了区域之间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差异。我国经济发达的上海,已经进入了学前教育信息化的2.0时代。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出台了幼儿园信息化建设标准,幼儿园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活动室、投影仪等硬件设施基本配置完善,很多幼儿园建设了校园网,实现了网络接入。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条件所限,信息化建设处于较低水平。广西在2013年颁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幼儿园办园基本标准》,对幼儿园信息化设施设备的建设要求是“有各类保教教学图片、教学卡片、光碟、录音带等,有条件的幼儿园可配置办公电脑、打印传真机等”,与发达地区的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差距明显。

在区域内部,城乡之间的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也存在发展差距。张瑜(2018)对河南省的幼儿园进行了教育信息化调查,发现在信息化环境建设和信息化教学应用层面,均存在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城乡差异较大的现象。笔者于2018年8月对山东某县级市的县城、乡镇以及农村的3所幼儿园进行了实地走访,发现县城的幼儿园配置了教学一体机、投影仪、照相机和摄像机、多媒体教学资源,教师大多为专科以上学历,能够胜任信息化教学工作,部分教师有机会参加培训。乡镇幼儿园,只是购置了计算机、教学一体机和少量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教师学历基本上是专科以下的学历,不熟悉信息化教学。农村的幼儿园,只是配备了电脑电视这样的信息化教学设备,没有多媒体教学资源,教师大多数为高中学历,无法开展信息化教学。从这3所幼儿园可以发现,学前教育信息化城乡差异十分明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十分突出。
五、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路径探究

从前面的学前教育信息化SWOT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也由于自身的劣势和不足,影响了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运用系统科學的思想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全局到局部,统筹规划、全面考虑,把握住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特点和关键问题,才能保证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从宏观维度来讲,需要从国家层面做好学前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具体内容包括完善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为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开展学前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为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建设学前教育信息化大平台,为学前教育信息化提供信息化平台支持。区域层面在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对上承接国家规划和政策的执行,对下指导幼儿园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区域层面也就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的中观维度,包括3方面内容:组织开展区域幼儿园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发建设幼儿园五大领域的信息化教学应用资源,指导幼儿园信息化资源的教学应用,为幼儿园教学提供丰富的数字资源;开展园园通建设,配置必备的数字教学设备,为幼儿园教学应用提供必备的信息化环境。幼儿园的信息化建设应用也就是学前教育信息化微观维度,这一层次更多的是幼儿园对信息化应用和管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提升幼儿园信息化管理水平。具体包括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教学应用和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为学前教育信息化提供多方支持。
六、加强顶层设计,为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一)完善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为学前教育信息化提供政策支撑

从前面分析可知,当前教育信息化政策体系中缺乏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内容。由于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学前教育信息化可以参考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经验,但不能完全照搬。学前教育五大领域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与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学前教育信息化需要制定专门的发展规划,对幼儿园的信息化环境建设、教师发展、教学应用、家园共育、信息化管理、评价标准等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确定具体的发展任务,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和专项行动计划,奠定学前教育信息化科学健康发展的政策基础。

(二)开展学前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制定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引领学前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

目前国家还没有制定學前教育课程标准,也没有经过教育部审定的学前教育教材,只是制定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确定了每个年龄阶段幼儿在五大发展领域的成长目标。从前面信息技术自身劣势可以看出,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适当”使用信息技术,还存在困惑。这就需要从国家层面,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研究信息化与五大领域深度融合的教学原则,为幼儿园教师提供具体可操作的信息化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幼儿使用信息化设备的范围、方式和时间,对幼儿园教师信息化教学和幼儿使用信息化设备提供具体可行的教学与学习指导,更好实现学前教育的启蒙性和适应性的教学目标。

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和水平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重要因素,我国于2014年制定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建议幼儿园教师参照执行。但是幼儿园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存在较大差别。需要针对幼儿园教学实际和幼儿园教师的实际现状,制定专门的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明确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具体要求,为幼儿园的信息化教学提供可行的人力资源支撑。

(三)基于云平台建设幼儿“成长空间”,奠定幼儿成长的大数据基础

在现有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为每个幼儿建立“成长空间”,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空间相衔接。成长空间以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完整记录幼儿园这一阶段的活动参与、游戏体验、同伴交往、学习过程等成长历程;同时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数字资源,辅助幼儿校内校外学习。成长空间即是幼儿成长宝贵的“电子成长档案”,是数字学习的开端,同时为全面分析个人的学习、发展、成长奠定大数据基础。
七、实施区域协同,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

区域不均衡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特征。为了实现学前教育信息化区域协同发展,在市、县这样的区域范围内,开展园园通建设,为幼儿园建设适宜的信息化基础环境;组织区域内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全面提升区域内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开发符合地区特色,具有地方文化特点,适合本土应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指导幼儿园开展教学应用。

(一)开展园园通建设,为幼儿园提供信息化基础环境

网络环境、白板投影等信息化教学设备、信息化教学平台、视频监控等安全设备、家园共育平台等硬件设施和软件平台等是幼儿园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从区域整体设计,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为区域内的所有幼儿园统一建设信息化环境,配置信息化教学设备,可以为区域内学前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供基础环境,还可以促进区域内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降低建设成本。

(二)组织教师培训,为学前教育信息化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园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实现学前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人力资源。从区域层面组织园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和幼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既可以克服由于全国各地情况差异不便于组织的困难,又可以避免园本培训成本过高,无法实现区域均衡,反而会加大区域学前教育信息化数字鸿沟的现象。区域组织培训,可以制定统一的培训计划,编制统一的培训课程,开发统一的培训资源,对区域内的园长和幼儿教师开展全员培训,培训可采用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形式,提高培训效率。从而全面提高区域内幼儿教师和园长的信息素养,提升幼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园长的信息化领导力。

(三)开发数字资源,指导幼儿园信息化教学应用

数字资源引入幼儿园教学,既可以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也可以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效率。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目前幼儿园数字资源的现状是资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幼儿园自己开发数字资源,既不利于资源的共建共享,也无法保证资源的质量,还会加重教师负担。从区域层面开发数字资源,可以充分考虑地域特色,展示地方文化,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道德情感。区域开发的数字资源,放在国家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供区域内幼儿园使用,实现区域内数字资源均衡。同时,区域内组织教研力量,指导幼儿园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重点针对信息化教学的内容、方式等进行指导,既能增加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避免电子设备对幼儿视力带来不良影响,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适宜性。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八、开展教育教学应用,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

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微观层面,是幼儿园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应用。幼儿园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和教育管理,是推动学前教育健康发展,提升幼儿园教育水平和幼儿园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开展信息化教学应用,包括3方面内容,信息技术与五大领域教学活动相融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实施幼儿园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相融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恰当使用电脑电视、交互式电子白板、平板电脑、数字资源等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把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变为引导为主、讲授为辅的教学方式。此外,应用信息技术,为幼儿创设了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活动场景,可以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教学活动更加形象生动,能够拓展幼儿的思维空间和社会生活认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教育阶段,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幼儿园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但传统的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仅仅限于家长会、家访、教学开放日等形式。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引入,丰富了家园沟通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了沟通效率和效果。微信、QQ、家园通平台、园所网页等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沟通便捷快速,双向互动,及时高效的特点。可以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幼儿园教学开展情况,同时还可以将孩子在家表现反馈给教师,实现育儿的合力。信息技术可以使幼儿园与家长之间及时共享育儿知识和育儿经验,指导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丰富家长的育儿知识,开展科学的家庭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三)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幼儿园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与中小学的管理信息化相比,幼儿园使用信息技术除了在人员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等常规管理方式之外,幼儿园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幼儿园的进园管理、离园管理、幼儿活动的远程监控,成长空间记载幼儿的成长过程和幼儿的健康档案等,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九、结语

学前教育信息化对于提高幼儿园管理效率、推动教学活动开展、实施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必须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维度统筹推进,从顶层设计、区域协同发展、幼儿园强化应用3个层面,形成合力,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科学健康发展。

作者:邢西深 许林

信息化时代中的学前教育论文 篇2:

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与建设研究

[摘           要]  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包含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包括高校教育信息化、义务教育信息化、学前教育信息化。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是目前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点,也是我国学前教育的工作重点,提高学前教育的信息化程度,促进学前儿童受到更好的学前教育,为以后的学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    键   词]  学前教育;信息化;内涵;建设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我国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和义务教育信息化不断的探索中,信息化程度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经验和规模,对我国的学前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随着高校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发展不断推进,高校对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有了一定的了解,开始构建属于学前教育的框架建设。

一、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涵

(一)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学前教育信息化是国家推进信息化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教育体系信息化的关键部分。实现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工作,与推进教育信息化和国家治理信息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快捷和方便。把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体系之中,能够丰富我国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不断发展,提高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信息化程度。学前教育信息化能够帮助儿童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帮助儿童在学前养成更多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儿童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很好地融入义务教育中。学前教育信息化能够培养儿童树立信息化意识,提高信息化综合素养,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内容

构建学前教育信息化,对学生更多的是进行科学的思想启蒙,在日常的学前教学活动中,采用与当今发展迅速的信息技术相关的教学设备对儿童进行教学,把学前教育的课堂变成信息知识的乐园,让儿童在充满信息化元素的环境中成长。在学前教育信息化教学中,利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学,促进学前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保证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合理配备,努力建设学前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根据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特点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活动。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不够深入,所以导致了人们误认为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形式就是让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学习;对学前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完整,不能理解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多元化的发展优势。部分学校对信息化教学也没有正确认识,简单地对儿童进行信息知识的拓展,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没有提高,阻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无法使学前教育的优势发挥出来。

(三)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发展

在对学前教育信息化推进的过程中,学前教育存在着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程度不够、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学前教育信息化相关的规章制度制定得不合理、不完善,信息化教学工作缺乏系统的管理。学前教育工作在教育体系之中被边缘化,教育经费与相关的教学设备不匹配,这就使得学前教育的信息化教学得不到保证。要提高对学前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力度,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整体上把握学前教育信息化,从细节处抓制度的落实情况,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部分,对儿童未来的义务教育以及更加深入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学前教育信息化对儿童的性格培养有着关键的作用,学前教育也是对儿童进行智力和潜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学前教育信息化在这个时期能够为儿童认识新事物、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提供有力的帮助。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对儿童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有利于學前教育创新化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断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程度,能改变传统教育理念下学前教育的弊端。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基础性阶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学前教育的重要程度逐渐被人们所重视,通过在学前教育中推进信息化的进程,更加新颖的教学手段也随之被创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信息技术设备能够极大地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能够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革新,因此,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开展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支撑点,促进学前教育的教学手段不断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学前教育的教学体系,建立更加符合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教学理念。

(三)有利于摆脱教育边缘化

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放开,未来几年将会出现更多的学前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提高,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幼儿家长也认识到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大家对学前教育认识不足,误认为学前教育就是教师帮忙带孩子,领着孩子玩耍,意识不到这一段时期是孩子成长发育和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学前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逐渐被边缘化。学前教育信息化对改变这种现状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认识逐渐提高,学前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再被边缘化,而是成为同高校教育、义务教育一样重要的教育。

(四)促进学前教育教学模式的丰富

传统的学前教育模式中,学生的天性得不到解放,在沉闷的课堂中背诵古诗和认识数字,这对儿童来说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很容易形成对学习厌烦的态度,对以后的学习有着阻碍作用。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适用。学前教育信息化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智力开发、潜力培养和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利用教学游戏软件和各种信息化的硬件设备,提高儿童的创造能力,促进儿童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养成。信息化手段应用于学前教育中,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有着积极的作用。创新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前儿童茁壮成长。

三、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不完善

学前教育信息化需要基础的硬件设施的支持。很多幼儿园中没有配备相关的基础设施,这就无法正常地开展学前教育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前提。学前教育信息化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推广,应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推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在基础建设方面,当地政府应当和教育部门紧密合作,集中力量进行建设,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平台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建设。

(二)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

学前教育信息化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的教学素养,在教学活动中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教学设备,对儿童有耐心、有责任心。构建学前教育信息化,就必须建立信息素养高的教师队伍,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和基础设施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要求学前教师努力提高自己,切合时代的发展。教师需要明白学前教育信息化与儿童的关系,怎样对儿童开展合适的教学活动,如何帮助儿童全面发展。

(三)信息化建设的区域性差异明显

我国教育存在不平衡的问题。我国的教育理念重视教育公平,在进行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应当把教育公平理念融入信息化建设之中。农村与城市的学前教育信息化程度不平衡。我国东西部的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差异。当前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导致了城市与农村的发展情况存在着差异,城市的发展速度较快,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推进速度比较快,对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接受程度也高于农村地区。我国的西部地区受到地形地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发展情况落后于东部平原地区,在教育体系的很多方面存在着空白的地方,学前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有着诸多的困难。我国的学前教育信息化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措施

(一)加强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

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进程,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关键的一部分,建立具有高信息素养和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是最重要的因素,任何高科技的设备和环境优美的教学环境只是起着辅助作用,学前教育工作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至高理念。通过高校的学前教育培养专业的学前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就要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树立信息化的意识。对学前教师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对丰富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有帮助。

(二)加强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

建设适合学前儿童的基础设施,丰富教学技术的可选择性,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在幼儿园建设网络环境,实现每个园所接入教育专线,实现网络的全面覆盖。建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使每个园所的优秀的教学理念得到传播,促进学前教育行业的整体发展。考虑学前儿童的身心正在发育的实际情况,建设网络环境和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尽可能地减少对学前儿童的身心的损害,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优化信息化建设的区域性差异

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在不同区域的平衡发展,虽然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存在着区域性差异,但是可以推广一条适合全国的道路。加强政府对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统筹规划,按照教育公平的理念,指引学前教育的发展道路,结合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校相關专业的培养计划向学前教育信息化方向倾斜,逐渐使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于平衡。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起点也是重要的一环,学前教育信息化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开启学习生活。好的开始就是事情成功的一半。我们要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促进儿童健康发展,上好人生第一课。

参考文献:

[1]张译丹,张洪秀.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与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4).

[2]张琼.学前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3]汪基德,朱书慧,张琼.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涵解读[J].电化教育研究,2013(7).

[4]常亮,曾彬.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综述[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1).

[5]何维谦.幼儿家长对学前教育信息化认识的调查及对策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6.

[6]李献媛.“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园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编辑 原琳娜

作者:曹鹏

信息化时代中的学前教育论文 篇3:

“互联网+”视域下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建设

[摘  要]学前教育信息化指的是将信息技术融入于学前教育之中,促使学前教育满足新时代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在学前教育促进信息化中,普遍存在着信息化素养不高、信息化资源不均衡等情况。以“互联网+”行动的思维方式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等要素的完善,以信息化为手段推动学前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化、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活动相互融合,进而加快完成民族地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互联网+”  民族地区  学前教育  信息化建设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社会已进入“互联网+”时代,这个时代创新了社会结构与组织结构,并且改善了传统社会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各大行业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学前教育也是如此。学前教育信息化指的是在学前教育与保育中应用信息技术,便于让学前教育达到信息化发展的现实需求。随着我国越发重视学前教育,很多学校都配置了专业的师资力量,以加强学前教育整体教学效果。因此,本文探讨了“互联网+”视域下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学习之用。

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互联网+”学前教育

“互联网+”学前教育其实质就是提取出来当前互联网信息化发展特征,并与商业、工业及教育等行业深度融合。“互联网+”学前教育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互联网平台,使学前教育专业与互联网技术相互融合以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

2.云课堂

相较于传统课堂模式来说,云课堂是利用互联网授课的一种远程课堂教学。使用者通过一些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在电脑上与全世界各地的教师、学生和家长交流沟通。教师利用云课堂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交换资源;学生利用云课堂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课程,增加知识的广度;家长利用云课堂可以学习教育孩子的经验与方法。云课堂也是一种大型的在线教育服务平台。

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现状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信息化水平整体并不高,具体情况如下。

1.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不均衡

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再加上很多地区的学前教育还没有引进多媒体技术,教学设施十分落后。现如今,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课程大多数不适合当地的学情。因此,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合理整合与改进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目前很多地区在整合教学资源时还存在很多问题,除此之外,很多地区还不是很会利用多媒体课程资源。

2.教师信息化素养不高

信息化素养通常表现在信息化意识、信息化技能、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等方面。虽然民族地区的教师对于学前教育信息化有一定了解,也是十分主动、积极开展信息化技术教育活动,但民族地区的教师整体缺乏较高的信息化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互联网+”背景下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前进的步伐。

3.学前教育信息化管理不完善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学前教育信息化管理不够完善。学前教育信息化管理可以看成是对教育全过程的计划、调控和协调。虽然为了促进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完善,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是关于学前信息化发展、教师能力标准等方面的政策却不多,导致民族地区信息化管理机制仍不够完善。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应对策略

1.以信息化为手段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均等化

首先,政府要健全与完善政策法规,对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进行扶持,保障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均衡化。一方面,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各项资金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健全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缩小东西部、城乡之间的教学资源差距,为全国所有学生提供均衡的教学资源。其次,共享多媒体教学资源。在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多媒体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说是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的重点。同时,民族地区在选用教材的时候,要选用适合当地学情的教材,适合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优质的教学资源也应是政府要关注的,政府应该多加努力,为民族地区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均等化,加快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

2.民族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管理

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建设应该在政府和教育部门的監管及指导下进行。我国东部发达城市有着先进的学前教育模式和丰富的学前教育经验,可以为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建设提供一些借鉴。民族地区在制定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时,要适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首先,民族地区的教育部门要出台详细的学前教育规章制度,例如学校的基础设施配置标准、教师的水平标准、学前教育评价机制等,同时也要完善学前教育奖惩机制。其次,民族地区教育部门应该成立领导小组,对民族地区的优秀学校进行评选。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形式评选出当地的优秀学校,并将优秀学校的办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模式在当地推行,组织其他学校同优秀学校进行积极沟通与交流,学习优秀学校的先进的办学经验,促进自己学校的健康发展。再次,加强政府和教育部门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升他们的管理和协调能力。对学校的教师和校长定期开展培训,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道德素养。让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学校的基础设施定期检修和维护,保障学生的学习安全。各个学校由校长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学校发展的教学计划,同时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在作出决策前,要听取多方意见,作出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决策。加强对学校的监督管理,完善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对学校的基础设施要合理高效利用。各个学校之间加强沟通,多举办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3.组建专业研发团队加强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开发

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是有重要作用的,其不仅有利于学前教育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学前教育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学生、家长及教师共享学前教育资源。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教育资源已经由原来的专用资源朝着共享资源转变,这就意味着更多的人可以共享教育资源,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可以和发达地区的孩子们共享教育资源。现阶段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资源开发还不够完善,所以大力开发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资源是当前的重要任务。首先,开发适合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资源,当地教育部门应该成立由专家、教师、校长和家长组成的专业研发团队,通过分析当地学前学校建设的实际情况和文化背景,建立适合当地的教育资源服务平台,该平台可以为学校、家长和教师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平台包含学前民族双语、传统文化资源库、学习软件、互动平台及教育资源库等。民族地区的教育部门应多组织开展教学活动,鼓励当地教师积极参与讲课比赛,充分利用学前教育资源,同时在平台上展示比赛成果,让各个学校的教师都能参与讨论,互相交流教学经验,促进学前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同时要保障每位教师都有账号,使教师都可以进入平台进行学习,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共同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其次,拓宽视野,不能只局限于由学校教育机构提供资源开发的服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发线上教育资源,提供线上教育服务。例如,可以开展网上授课的教学模式,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还可以成立微信公众号分享知识。同时其他教育机构和个体也可以一起开发资源,例如,可以成立公共图书馆,开发具有民族文化元素的出版物。通过开发教育资源,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以促使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4.通过开展网络研修、面授学习与实践操作等提升民族地区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在信息化时代,教师也要具备相应的信息化素养。加强民族地区学前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有利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学前教育信息化除了可以带来优质的教学资源以外,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培养一支具有高信息化素养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首先,要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水平,并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重在培养教师对信息化内容的了解与掌握,熟悉常用的办公设备,例如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及扫描仪等,同时还要对常用的办公软件有初步的使用能力,知道Word、PPT及Excel等是用来做什么的。第二等级就要对教师开展培训,培训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内容包括信息化技术如何应用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开发游戏软件等,使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活动。第三等级就是对教师进行全面培训,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开展学前教育信息化管理、移动学习及在线教育等课程,使教师能系统地学习。通过开设计算机课,让教师动手实践操作常用的办公软件,学会用Word编辑文字并做成文件;学会用PPT制作幻灯片并会将幻灯片播放给学生,学会处理幻灯片中的音频与视频;学会利用Excel制作表格并会使用表格的一些常用功能,以给自己的日常工作带来便利。同时也要培训教师学会操作常用的其他办公设备,例如打印机、复印机及扫描仪等。此外,还要提升教师筛选信息的能力,在大数据时代,信息非常多并且杂乱无章,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选择适合当地学前教育发展的教学资源至关重要,因而要培养教师筛选信息并将其应用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去的能力。

结  语

总而言之,促进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上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与突破时空限制的学习途径开辟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新途徑。但也因为缺乏完善的基础教学设施、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影响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政府及社会应该加强合作,从而促进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组建专业的团队开发学前教育资源,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来加强民族地区教师信息化素养,真正促进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江红霞、佟元之:《以“互联网+”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现代化》2018年第5卷第41期,第84-86页。

[2]石慧:《“互联网+”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策略》,《电脑迷》2018年第7期,第133页。

[3]史大胜、曹鑫莉、董美娟:《“互联网+”背景下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机遇、挑战及应对策略》,《中国电化教育》2018年第5期,第136-142页。

[4]刘珍芳:《以“互联网+”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16卷第2期,第20-23页。

作者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凤翔师范学院   陕西宝鸡

作者:贺艳艳

上一篇:政府职能与农村经济发展论文下一篇:发展循环经济的财政政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