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网络教育论文

2022-04-21

摘要:如今社会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科学技术水平也逐渐提高,在这个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就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它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而人们生活中已经离不开手机了,一些信息软件也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如QQ、微信等,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管理也逐渐趋于信息化。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信息化时代网络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化时代网络教育论文 篇1:

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摘 要 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参与者。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其技术特点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仅带来了价值和技术支撑,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面对思想教育领域这一全新态势,我们应当创新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统合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构形式、完善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价体系,趋利避害,进一步提升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网络信息化时代 学生思想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生社会价值认知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价值认知已由传统的凝聚状态向多元化的价值离散转变,这为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承认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现状的同时,实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要解决当前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必须摒弃传统的以“知识”灌输和传授方式出现的价值观教育模式,注重核心价值观以理解、体悟、陶冶等精神以内在途径达到教育目的,具体而言,应从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教育结构形式和评价机制三个方面着手,从而切实提升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一、更新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因而,传统的思想教育理念下产生的学生价值观教育模式面临着教育内容“褊狭化”、教育方法“知识化”和教育主体“外在化”的趋势,其结果便是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网络信息化时代趋于地位的“边缘化”,从而使核心价值观教育遭遇“合法性”诘难,即价值观教育缺乏公用性、没有时效性,因而在整个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受欢迎、不受重视、不被认同。要解决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面临的问题,首先要更新价值观教育理念,理念更新将使整个价值观教育工作在宏观上顺应网络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大势,是提升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首要和重点工作。

更新价值观教育理念,首先应激发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价值内驱力。在学校思想教育工作中,思想教育工作者“认知的内驱力”主要表现在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上,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上。提升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价值内驱力,将使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风貌发生显著变化。核心价值观来源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活动中,其生命力在于实践,因此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学习和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对学生进行感召和带动。其次,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提升把握现实问题、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网络信息化时代,“普世价值”论、新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对价值观尚未成熟、价值思辨能力正在形成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容易造成思想混乱、信仰迷失,从而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与凝聚力。对此,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勇于直面现实社会问题,提升符合主流价值观精神的现实问题分析与讲解能力,以正确的价值取向解析当下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并探索和创新针对学生的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教育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现实社会问题,使学生对现实问题有理性和客观的认识,从而自觉抵制并批判对社会负面新闻的放大与衍伸。

更新价值观教育理念,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中融入互联网思维。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移动终端技术结合得更为紧密,“慕课”、“云课堂”等网络教育模式横空出世,教育网络化越来越被公众所熟识,当前教育的网络化多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平移至网络空间,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授受双方的教学成本,但这些教育模式仅属于技术性的结合,偏重于对互联网技术属性的开發,而忽略了网络的价值属性,即缺少将互联网思维应用于教育实践中。将互联网思维应用于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应认识到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互联”。因此,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在进行价值观教育时应以平等的对话方式才能赢得学生的认可,才能使核心价值观得到更好的传播。其次,应针对个性实施针对性教育。要深入学生中,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采用精准的、个性化的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将价值观教育做到“极致”。再次,通过参与体验使教育更为贴近。将参与体验方式应用到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就是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核心价值观教育课堂的设置、课件的编写中,以同步化、零时间的教学进程,使学生多向度地感受到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作用,使广大学生感受到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亲切自然,从而收获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统合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构形式

学校思想教育工作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结构形式,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思想教育的总的价值取向和总的方向,完善相应的制度保障、利用相应的信息传播媒介,使主流价值观在学校的传播更具合理、合法性,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并充分发挥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调节作用。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结构形式还表现在用怎样的话语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讲解、予以解读,如何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予以解读,如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进行讲解,使其既具有学理性和逻辑性,也具有通俗性和生活化,并且是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其为学生全方位服务,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结构形式还包括如何协调学生课程学习和思想教育的关系上,能否使二者相互协调、相互包容,将思想教育工作自然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思想教育工作不影响学生课程学习,是当前学校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进步之道。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结构形式的内容,尤其是伴随着网络技术而产生的大数据技术,提供了一整套信息搜集、呈现和开发的无缝流程,这一技术,可以使我们更为及时地搜集相关信息,并对其予以分析、研判,使之成为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形成对学校、对学生思想动态的全面把握,因此,我们可以不断加强对学生群体思想和价值状况的把握以及对学校舆情的研判,以增强应对学生思想变化的能力。网络大数据的信息无缝链接模式也对学校思想教育模式和内容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首先,传统的思想教育话语体系影响力不断弱化。传统学校思想教育话语体系往往是由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解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先进榜样示范作用组成,在表达方式上强调宏大叙事和崇高的理念,着重以理想的方式刻画未来,而忽视对现实的把握,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极度便捷的前提下,这种思想教育话语体系由于缺少相应的现实关怀和必要的创新话语,无法在学生群体中产生共鸣,导致其曲高和寡,甚至是“喃喃自语”。其次,思想教育的结构形式出现西化的倾向。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更加便捷地加强了与西方世界的学术交往,不少知识分子开始用西方学术话语体系解读中国现实问题,这不仅削弱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本土思想的影响力,也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导地位,从而使主流价值观教育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威胁着学校思想教育工作。鉴于此,我们必须进一步统合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结构形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提升学生网络信息化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统合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结构形式,首先,应进一步将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贯穿于学校工作全过程。教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将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贯穿于教学工作就必须要求教师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同时要不断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队伍,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在授课中应增强师生互动,扩大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在师生中的共识,并使学生将其自觉内化为意识形态取向。学校是育人单位,同时也担负着科研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也必须贯穿于科研工作之中。要不断督促教师按照科学规律进行科研工作,反对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功利主义科研,使教师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从而切实改善网络信息化时代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其次,应准确把握并利用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获取信息的便捷程度,因此可使用智能设备和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逐渐取代传统信息获取媒介成为主要的信息获取媒介。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此予以掌握并主动利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结合声音、图像等方式,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进行新型信息传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更符合现代阅读习惯,使广大学校师生以生动形象和更具趣味性的途径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努力,使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内容结构融通中外、雅俗共赏,从而促使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完善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价体系

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价是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要求及学生思想、价值观发展规律,运用教育学所规定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进行有效测量、分析、比较,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

在学生思想教育活动过程中,如何保持客观的评价态度、科学的评测方法、构建创新的评价机制历来是困扰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尤其是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以后,学生的思想价值状况不断多元化,交往状态趋于隐匿性,进一步加大了学生思想教育评价的难度。第一,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在定位上对于学生的思想状况及价值观教育实效性存在“需不需要评价”、“能不能客观评价”及“怎样评价”等方面仍存在分歧;在认知上过于强调价值观教育的政治属性而忽略其生活属性,强调对价值观教育结果的感性认知而忽略理性存在,强调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整体结果而忽略个体的特殊性和实际需要。第二,当前学生思想教育评价主要针对教育结果的认知性评价,注重价值观教育的选拔属性,评价上以量化的课时任务和单一的考试成绩为评介标准,忽略了对学生的非智力属性,尤其是对评价难度较高的情感意志能力和认知能力缺少重视,使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生价值观教育评价的教育功能难以发挥。第三,当前对学生思想教育的评价方式依然依赖以应用目标为中心的终结性评价,缺乏对学生思想教育形成过程予以诊断性、对策性和鼓励性评价。尤其是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生参与思想教育的方式趋于多元化,而评价方式的形式化更为凸显;评价主体对现实的、客观的教育对象的真实思想状态难以把握,缺少对价值观教育导向、育人作用的针对性考虑,使评价的主观性趋于增强,从而弱化了评价的可靠性。

网络信息化时代使学生的现实行为与价值观之间的差异性进一步增强,这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而在教育实践中针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评价机制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工作水平,改善工作质量,必须完善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价体系。第一,在评价的理论基础上,要明确评价原则。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学生管理和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与基础作用,其终极目标反映于学生的日常实践中,因而在具体的价值评判上要坚持实践性原则,要重点考察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和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程度。第二,在评价指标体系上,要优选评价方法。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价体系构成极为复杂,科学的评价指标既要便于操作,又要面面俱到。就具体的评价对象而言,应围绕教育主客体、教育过程、教育环境、教育活动整体等四个维度指标进行评价体系构建。在评价过程中,要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予以分解,使评价指标的选取具有多元化。第三,在评价过程中,要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价受到其系统内外诸要素的制约和影響,对任何要素的疏忽都会使整个评价工作的信效度降低。

参考文献

[1] 林传鼎.心理学词典[Z].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 杨鑫辉.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C].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

[3]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作者:孙六平(1980-),男,陕西富平人,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璇(1993-),女,山西临汾人,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郑雪凌】

作者:孙六平 李璇

信息化时代网络教育论文 篇2:

探析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的实现路径

摘 要:如今社会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科学技术水平也逐渐提高,在这个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就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它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而人们生活中已经离不开手机了,一些信息软件也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如QQ、微信等,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管理也逐渐趋于信息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为了符合市场需求,对学生实施信息化管理是需要符合大数据的时代背景的。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信息化

大数据时代为人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现在的大学生数量也在逐渐增加,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因此就需要建立一些新的校区供学生使用,然而也就出现了管理人员和教学资源的缺乏问题,由此导致学生多管理人员少的现象,学生的管理工作就相对落后。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非常的复杂,并且学生生源的质量了也不如从前,因此高职院校不能在应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引入信息化的学生管理方式就是解决问题的较好的方法,也迎合了大数据时代的特点。虽然信息化管理能够帮助高校解决管理问题,但如何在高职院校大力推进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也是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大数据时代的含义以及特征

“大数据”概念最早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库克耶在编写《大数据时代》中提出,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的捷径,而是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数据的定义也在改变,直到今天对于大数据这个词学术界也没有给出一个固定的解释。有的人认为大数据就是那些一般的软件很难进行捕捉、管理以及分析的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尺度的大容量数据,这些大数据是以太节为单位来计量的。还有一种说法是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报告《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总结出来的,它认为大数据指的是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的捕捉、管理以及存储分析能力的数据群。两种说法都各有支持者,但是有没有统一的定义。大数据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因此也没有一个具体的对于大数据的定义。而大数据的特征是基本不变的,主要有4点:第一,具有数据量大的特点,它能够容纳的数据量已经达到PB级甚至是ZB级的,而且正在以极高的速度增长;第二,具有速度快的特点,它比于普通的数据处理速度快很多,并且具有极高的效率,反应速度也很快;第三,具有数据类型多样化的特点,它能够同时包含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3种数据类型,数据类型能够随机组合;第四,具有价值稀疏性的特点,由于数据量大有价值的数据就比较难以寻找。目前百科对大数据的特征有7个,除了上述的4点,还有可变性、真实性、复杂性的特点。

2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人员的缺乏

随着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同,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地改进,目前高职院校扩大了招生规模,学校内可供学生选择的专业也越来越多,但是管理人员却和学生人数成反比,越是扩大招生规模越是缺乏管理人员,而且信息化管理的意识也不强。尽管有些高职院校在招生之前会做一些准备,适当地增加一些管理人员,加强辅导员的管理等,但是这些都是远远不够的,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管理人员还是不能够满足学生管理工作的需求,这样一来就有很多高职院校出现了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的情况,这样不仅不能解决管理人员缺乏的问题,而且会出现教学质量上达不到要求,更不用说学生的管理工作了,完全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于管理人员的缺乏导致的。因此要想达到跟随大数据时代的脚步,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就可以选择对学生进行信息化管理。

2.2 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是互联网时代,是一个网络化的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迎来了新的挑战,虽然大数据时代使学生的管理工作有一定的便利,但是管理工作难度也随之加大。大数据时代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改变学生管理模式,让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这个新的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影响。现在的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但是互联网上也会有很多不适合学生关注的信息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甚至会改变人的价值观,讓学生走上错误的道路。因此我国高职院校目前的学生管理信息化的工作是需要调整的,让学生真正能通过信息化管理受益。另外互联网发展的十分迅速但是却还没有一个针对它而制定的法律,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信息化管理也非常的开放,使得学生能够在互联网上得到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又不一定是对学生有利的,信息一旦传播就很难控制,因此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加大了。在此基础上,学校扩招生源质量大不如前,网络上的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就很容易进入学生的生活,这也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一大难题。

2.3 学生就业的压力增加

目前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得大学生遍地都是,毕业生也在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随之而来。尤其是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以后,社会上各个方面的竞争都在加大,每年又有非常多的大学毕业生毕业面临找工作的问题。目前企业的人才需求量是很大,但是要求也越来越高,就目前情况显示应届毕业生人数应该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但是实际情况而言高校毕业生的增长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人才的需求,这样学生的就业形势就更加严峻了,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也是学生管理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因为学生如果长期处于就业带来的巨大压力之下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使得他们对于社会的就业形势非常消极,可能会出现对学校的管理视若无睹的现象,长此以往,不说学校的管理会出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出现问题。学生由于就业压力导致心理阴暗,出现报复社会的现象,不仅会毁掉学生的人生,而且对于社会也会是一种负担。

2.4 管理缺乏信息化建设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要是想跟随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那么就需要引进信息化管理的模式,将信息化管理运行起来,逐渐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就是对信息化管理工作落实的不彻底,没有一个严格有序的管理机制,导致对学生的管理存在漏洞,由于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学生管理出现疏忽,让信息化起不到它全部的作用,使得一些数据信息没有用到需要的地方,就不能发挥它的作用,就相当于无效信息,对学生管理工作起不到任何效果,渐渐的信息化管理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作用,逐渐的流于形式化。

3 大数据时代如何建设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

在这个大数据作为重要手段的时代,大数据已经被应用到了社会各个领域,当然教育上也离不开大数据,尤其是高职院校,因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而产生了一些影响,但是大部分还是好的影响。大数据时代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些帮助,让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更加利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还可以方便管理者管理学生,得到信息也就更方便了。除此之外,通过科学地制定学生管理策略,能够促使学生管理工作不断发展创新,寻找出适合自己的学生管理模式,提高学校的学生管理水平。

3.1 从大数据体系建设方面

对于高职院校的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从多个角度考虑,因此有时候需要转变思维,将重点放在大数据体系的建设上。在学校的大数据分析和使用上应该制定一个具体的规则,让大数据的使用有一个依据,并且需要设立专门管理大数据的使用的人员,将各个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分配到个人,由这些人员负责管理,将大数据的使用记录下来,出现问题就能够找出具体的负责人。除此之外,对于学校的数据管理也是十分有利的,可以让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使用更加规范化,保证数据使用的精确、高效。高职院校要想在同类院校中具有竞争优势,只能在教育上一个很头疼的问题上下功夫,那就是数据的整合,因此高职院校要将大数据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需要在不断实践中改善自身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在同类院校中脱颖而出。

3.2 从大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方面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相关信息有很多方面,如招生就业系统、社团系统、德育积点系统、奖贷勤补系统、教务选课系统、后勤维修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都是与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而这些信息非常多,也有很多的信息需要交叉管理,因此要把一些数据进行整合才能更好的进行管理工作。对于数据整合来说建立一个大数据的共享平台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可以将所需要的数据通过共享记录进行整合,实现各個系统间的信息共享。与此同时管理者还要时常关注信息的更新,将新的信息及时的收录到平台上,并且通过分析处理得出相应的结论。这个信息共享平台的作用有很多,例如,可以通过统计学生参加活动所获得的绩点来反映出学生对于各项活动的喜爱程度,就可以根据这个举办一些学生喜爱程度高的相关活动,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还可以通过学生的校园一卡通来统计学生的每月消费,以此来分析哪些学生是需要帮助的,给予国家的助学金或者学院的勤工助学岗位来帮助学生。除此之外还能够通过建立一些微信公众号,让学生有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发掘自己的潜能,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3 从专业化管理人才培养方面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加强信息化管理工作就需要培养一批专业化的管理人员,组建一个专业化的管理团队是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这些管理人才需要具备信息化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同时还要掌握学生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够满足学校对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需求,及时了解学生的动向,通过信息化管理总结经验,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的管理方式。例如,管理工作者可以通过茶话会等交流的活动形式,让管理工作者交流自己的管理心得,交流管理经验,互相学习,将自己学到的运用到学生的管理工作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将大数据引入学生管理工作中,让管理工作者通过外出学习的方式了解、学习使用大数据的管理方式。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加强管理工作者的培养,抛弃传统的管理方式,转变思维,将实际与工作相联系,运用大数据对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让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更加顺利。同时学校也需要大数据方面的人才来执行管理工作,要能够解读大数据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这样才能将学生的管理工作做到位。除此之外,管理工作者需要对其他的同类院校进行了解,能够将这些信息通过大数据的形式进行统计并分析,得出自己和其他同类院校的差距,加以改进,因此需要培养一些专业化的管理人才为学校服务。

4 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方法

4.1 提高高校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对人才的需求,我国高职院校采取了扩招的政策,但是学生的增加随之而来的还有管理的问题,让学生管理信息化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主要管理形式,而管理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能否走向正轨就看管理工作者有没有较好的管理思维和意识。除此以外,提高对大数据的重视程度也是将学生管理信息化落实的一个手段,利用数据信息去分析管理学生,能够更加便利的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情况,并且通过各种信息得到学生的思想变化,能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管理。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由于高校扩招导致的管理人员不足,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是急需改善的,将工作进行合理的分配,让管理工作者做好自己负责的工作,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效率,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让大数据时代高校的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4.2 完善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体系

针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加大这一问题,学校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将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因为学生的管理工作主体还是学生,我问要找出学生自身的问题所在,管理工作者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而找出学生问题的最为快速的方式就是通过数据的分析,因此信息化的管理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在信息化的管理过程中才能进一步发掘学生的潜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并且能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让他们能够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上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其次在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还要关注学生在网络上获取信息的问题,对学生的网络教育更应该加大,让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在网络上获取正确的信息,不要被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所影响,面对问题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完善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体系也是推进学生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要做好管理体系的完善工作。

4.3 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

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网络的发展,也为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好处,高职院校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上可以应用大数据的信息化特点建立一个学生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平台,将学生的信息进行统一的收集管理,让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其中,也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信息化的特点以及便利之处。对于高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以及网络方面的了解方式可以是请一些相关的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演讲,不仅老师可以参加,同时学生如果感兴趣也可以参与进来,让学生多了解一些网络信息化的专业特点,让管理工作者能够学习一些对于网络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管理方法,有效地利用信息化的数据对学生进行管理,利用大数据作为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的技术支持提高学生信息化管理水平。

4.4 建立健全管理及监督机制

建立了信息化管理体系就需要对它进行监督,因此高职院校还要进一步建立管理和监督机制,让学生的信息更加安全、准确,这样才能真正让信息化管理发挥作用。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并且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征求学生的意见,才能建立起一个学生都愿意去遵守的制度。信息化的管理监督机制就是要把学生的信息都收集起来进行统一管理,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数据进行分析,但是这些信息一定不能涉及到学生的隐私问题,要给与学生充分的尊重,这样学生才能去遵守這个制度,也可以使这一机制顺利进行,进一步为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5 结语

总之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网络的出现使得信息更加的公开透明,也为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方便,但是也为高校管理工作者带来了挑战,只有将学校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完善并且加强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水平,建立一个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和监督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地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作用,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帮助,高职院校也能将大数据的平台真正的应用到管理工作中去,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万梅芬,黄丽丽.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J].科技风,2017(10):277.

[2] 於洁.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学生工作思维范式分析[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66-68.

[3] 李强,王尊博.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与对策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6(33):20-21.

作者:陈兰荣

信息化时代网络教育论文 篇3:

信息化时代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探讨

摘 要:在如今信息化时代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就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目前,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发凸显传统思政教育的弊端,本文主要对信息化时代下,高职思政教育如何抓住机遇,并对自身的弊端做出改进,加强思政教育的推进做出研究。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

针对我国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研究表明,目前高职院校内的思政教育工作是比较有效果的,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内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方式也多种多样。同时,网络的便利也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受到了更多的考验,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也更应该顺应信息化的潮流。因此,信息化时代下,对传统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进行改进已迫在眉睫,通过对传统思政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使得学生的思政健康发展。

一、信息化时代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信息化时代的网络环境主要是指网络资源的收集和网络工具的收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将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网络技术应用于现有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整合资源,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水平进行快速的提高,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与改进,并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大幅提升,实践教学效果也更加明显。

(一)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断丰富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资源不断丰富。一方面,信息化时代的网络环境打破了传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时空界限,另一方面加快了更新速度。除此之外,在信息化时代网络环境下,为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时代性、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特点,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在传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书本教学”的教学模式。课堂气氛凝固,缺乏活力,教学内容陈旧,知识更新并不及时。但在网络环境下,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使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时代气息,教学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教学方式的改变,使课堂充满热烈的气氛中获得成效,教学效果才有了巨大的提升。

(三)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了开放的环境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相比,网络教学是基于互联网的虚拟网络空间。这种教学方法不再受讲座时间、演讲地点和演讲人数的限制。另一方面,网络教学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学习教学内容,跟着老师的讲课进度,并能进行实时检测,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网络填补了时间与地点的空白,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十个明显的进步。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工作队伍尚且薄弱

一方面,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学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不足,另一方面,由于高职学生缺乏理解,在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引导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的存在一些严重缺陷。此外,高职院校教师同样也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不足的现象。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时,由于对现代科技的操作不熟练或者对网络应用认识不足等原因,导致老师并不能非常好的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多元化教学,而且并不能十分有效果的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果并不好。

(二)工作制度不完善

当前,高职院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建立一系列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体系。不可否认,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保证正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网络教学,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形成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实践中的正常开展。

三、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通过第一部分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开展,所以我们必须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过程中,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体制的问题。在此,在学校领导的领导下,建立和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其一、加强外部监督,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奖励制度,如果学生表现良好,则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按照学生的纪律,对表现差的学生严惩,以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在高职院校教育的正常发展。

(二)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根据高校教学的实际需要,在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将现代教育理念应用于网络平台建立的的高校网络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应该继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具体教学要求来进行改变和提高。

四、结论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在信息化时代下,应充分利用网络教育的优势,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唐智亮.新时期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5):35-36.

[2]胡颖颖.自媒体时代高职思政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5):181-182.

[3]赵静.河北省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实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4]赵慧.信息技术与高职语文课程的整合性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

张丹丹(1981—),女,湖北荆州人,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教学和创新理论、生活化教学理论。

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17F18;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XJK17CZY056。

作者:张丹丹

上一篇:校园文化与音乐教育论文下一篇:中学教学中物理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