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企业财务预算体系研究论文

2022-04-29

摘要:21世纪是属于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以往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已经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市场变化的影响,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将提高企业的标准化建设以及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本文通过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产生的影响的研究,对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现状做出简要介绍。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优化企业财务预算体系研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化企业财务预算体系研究论文 篇1:

基于财务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摘要】财务管理可以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科学认识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对于企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本文在分析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目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现状,对于如何更好的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关系;体系;策略

1.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的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具有相同的全局性、广泛性、调整性和牵制性,两者具有天然的共性、有机结合的条件、共同发挥作用的可能。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从始至终的运营中,并相对独立于其他的企业管理形式,同时又可以有机地融入其他的管理形式中。因此,财务管理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控制捆绑发挥作用的第一选择。在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中,财务活动居于核心地位,而在财务活动中贯穿始终,并发挥作用的则是内部控制。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事中阶段的控制上,对内部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的投融资和分配决策,尤其是长期投资决策和股利分配决策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毕竟属于偶发事件,更多的则是非程序化的决策。财务管理要对企业决策的合理性和承担的风险进行不断地反省,以强化决策、控制、预警和评价机制,实现对企业资金的有效控制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内部控制在监督、控制、调节、沟通以及合作上能使个别的、分散的财务行动统一整合起来。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是筹资用资并使之达到效益最大化,内部控制则为此奠定了它的基础。

2.强化财务管理视角下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2.1建立健全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首先,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因此要想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强化内部控制的观念和意识。企业领导层以及财务人员乃至生产员工,都应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信息化时代,企业内外部环境急剧变化,企业承担着巨大的内外部压力,如果企业不能通过内部控制来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和质量,那么企业必将面临着巨大的经营风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走向破产的边缘。内部控制是防止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现代企业以资金运行为核心,良好的内部控制必然可以使企业时刻保持血脉畅通,良性发展。因此必须强化内部控制的观念和意识。

其次,完善了内控制流程,建立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成立了内控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建立一整套比较完整涉及企业几乎所有业务的内部控制流程和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流程和制度,明确企业的业务流程、要求和职责,做到按章办事,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防范经营风险的发生。最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制约机制。在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时,成立了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充分考虑企业内部制约机制,保证内部控制的作用的发挥。内部控制不是单个事件或某种状况,而是贯穿于企业业务中的一连串控制措施,是企业经营过程的一部分,与企业经营结合在一起,使经营管理应有的功能,并监督着企业经营持续进行。也就是说,内部控制与企业经营活动相互交织,为企业基本的经营活动而存在。

2.2建立畅通的信息系统,保证内部控制的效率

信息系统生成的企业经营、财务和合规性信息等的报告,对企业的运营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这些信息不仅指企业内部的信息,也包括企业决策所需要的外部环境的信息。企业信息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必须在企业内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地进行有效信息传递。一方面企业最高管理层应向全体员工发出的控制职责必须得到认真履行。每一名员工应当了解自己在企业控制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自己的岗位与其他岗位的相关性。另一方面企业应当建立自下而上报告重大信息的有效途径。在日常工作中企业员工每天都会接触到一些关键性经营问题,,要使这些信息能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层,就应当建立一个畅通和开放的信息反馈渠道,并且企业管理层有倾听这类信息的强烈愿望,使企业员工相信管理层愿意了解他们所反映的问题并予以有效地解决。这样做,便于找出企业内部控制中的潜存薄弱环节,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3强化审计工作,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控

首先是强化企业内部审计控制:企业内部审计是保障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安排。通过这些企业制度形式,保证了企业企业内部审计相对独立性,通过实施定期审计和专项业务审计,及时发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漏洞,查处各种欺诈、舞弊行为,提出整改建议和处理措施,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通过改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发生了变化,在工作内容上转向内部控制执行审计和企业绩效审计,在工作时间上转向事中、事前审计,严格企业业务的事前、事中控制,同时把管理审计作为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使内部审计成为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有效工具。

其次强化外部审计监督:企业在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借助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社会中介等外部力量来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企业首先组织对内部控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自我评估,出具对外报告,包括无重大问题报告及有重大问题报告;之后,由外部中介审计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对企业内部控制报告发表审计意见。企业管理部门出于减轻自身责任及企业长期利益的考虑不得不在注册会计师的协助下真正关注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实实在在地不断健全与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也会为降低自身的风险而督促企业改进内部控制。这样就降低了企业的营运风险,提高企业的营运效率和效果。

2.4运用现代化财务管理手段,健全企业内控制体系

选择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处理好企业集团和分企业之间的集权与分权关系。企业在适度集权的基础上,建立权、责、利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从集团全局出发,针对不同的职能部门规定相应的经济责任,确定不同的经济职能。财务部门成立政策研究小组,加强对经营决策、成本控制等方面问题的研究,通过各种形式的内部制度建设来优化企业财务管理行为。这既是防范与化解企业风险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和经营活动效益性的有效手段。具体来说是:首先要进一步进行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明确企业产权,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企业产权不明,责权利分配不公的现象。要努力的改善我国公司的股权结构问题,一是要减持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引入多元股东特别是非国有股东,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这有这样才能削弱权力垄断或行政命令对公司干预,才能减少对市场诚信公平、自由公正秩序的损害;二是要鼓励分散的股东结构,积极推进国有股和法人股上市流通,只有这样,非流通股的股东才会从流通股股东也即中小投资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有利于构造一个建立在财产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基础上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降低代理成本。同时,通过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流通,最终形成一个能发挥资源有效配置的控股权市场。其次要强化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承上启下,居于核心地位,其独立性和有效工作是公司治理的关键。董事会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建立一个独立、公正、有效的董事会。

3.结论

随着企业竞争环境的加剧,财务管理逐渐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而要想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以确保各项财务制度得到有力执行,因此财务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从企业财务管理角度讲,一方面,企业在制定财务制度和财务预算时,将财务指标量化到内部控制的各个层级、环节,才能保证日常的财务活动减少或避免错误和弊端的发生;另一方面,财务预测、决策、分析与评价等管理手段在发挥作用时,要受到内部控制的制约,以保证在复杂的企业经营活动中避免或减少风险,确保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因此,内部控制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何海栋.高校内部控制及其构建.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2]黄若男.浅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财会研究,2009,(05).

作者:朱远军

优化企业财务预算体系研究论文 篇2:

企业信息化与内部控制关系研究

摘 要:21世纪是属于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以往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已经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市场变化的影响,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将提高企业的标准化建设以及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本文通过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产生的影响的研究,对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现状做出简要介绍。针对上述分析,结合信息化环境下S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希望能够帮助企业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降低管理成本、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信息化系统;企业;内部控制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内控管理的影响

(一)信息化对企业内控环境的影响

企业的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了治理结构、组织设置、权责分配、人力资源政策等,內部控制环境也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了以往传统会计信息传递和处理滞后的状况,提升了原有企业内部控制环节的效率,也大幅度改善了企业内控的环境。而且企业信息化的升级也给传统会计报表报告方式、会计凭证传递带来了全新、高效的形式。以往传统的会计工作需要人来亲自进行管理和控制,而现在由于信息化的到来,大部分人力会计工作已完全被计算机和智能机器人代替,同时企业的内控系统也需要在信息化的形势下对诸如岗位设置、治理结构、权责分配等进行符合信息化形势下的同步建设。在信息化条件下,企业的信息传递更加及时,管理组织架构可以更加扁平化,员工或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会比之前更加充分,而传统环境中的一些问题,在新的信息化环境下会得到改善。

(二)信息化对企业内控活动的影响

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是根据经营者风险评估结果,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活动,从而采取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企业内部控制单元由最初的人工控制转变为计算机程序控制以及人工控制相结合的内控主体。企业内部控制活动预算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都应要适用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和实施也对会计人员和整个企业其他部门人员有了新的要求,其表现为由过去会计人员大量输入计算机凭证,到目前变成以纠错、监控、分析和控制的活动大减少了大量的事务性重复工作,不过也增加了功能性分析、监控和控制的工作。

(三)信息化对企业内控体系信息沟通的影响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准确地收集、及时、传递与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以实现公司内部信息与外部之间的有效沟通。在企业普及信息化发展的环境下,所有的交易信息以及会计的记录都储存在计算机中,以便企业及时进行信息交换和信息处理,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企业的各项业务信息是企业领导高层做出经营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有助于企业高层领导更加及时、准确的做出有效决策,从而高效实施公司战略计划。

二、S公司信息化进程中企业内控体系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一)S公司简介

S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S公司”)总部设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该集团经历了拖拉机时期、微车时期及集团化运作时期。

目前,S公司在国内已形成柳州、青岛、桂林、重庆等制造基地;并在印尼建立了公司首个海外零部件生产基地。在整合原装零件和生产资源的基础上,该集团专注于开发高成本的机器零部件,为打造汽车底盘、车体、发动机等模块核心产品,乘用车零部件配套占比达70%,形成了与整车企业同步开发能力,跻身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微小型改装车生产企业之列。

(二)信息化环境下S公司内控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

S公司管理层没有将风险管理观念内置于企业文化中,其高层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缺乏全面认识,认为信息化环境下的内控管理只是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事实上,公司业务的发展不能没有信息技术的基础支持,信息技术也无法脱离业务需求而独立工作。伴随着企业业务和数据大集中的发展趋势,企业信息系统已经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网络,信息系统下的风险管理也变得特别重要,如果信息化环境下出现内控环境问题,企业各部门业务发展就会很容易受到信息技术风险的威胁而失去控制。尽管S公司建立了如ERP、U9等相对完善的信息系统,但是大部分的企业部门只是表面上利用信息系统来完成部门的办公条件建设,实质上并没有将信息系统的功能用到实处,从而导致严重影响了公司绩效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缺乏对信息化环境下的内控体系认识不足以及管理层和外部相关者的监督,所以企业利用信息系统管理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会变得十分低下。总而言之,尽管S公司一直在探寻适合公司发展的管理模式,但是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的不足已经成为显而易见的事实。

2.风险评估体系不健全

S公司旗下的各品牌汽车销售门店建店时间长短不一,品牌盈利能力水平也参差不齐。在风险评估领域,该集团要求各店面在每年年底完成次年的年度财务预算,年度利润预算目标主要由汽车销售业务目标、售后维修业务目标和行政管理费用预算三大主要板块组成。根据S公司目前的企业规模和快速发展的趋势,S公司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内部风险控制部门,该集团缺乏具有整体性、规范性和系统性的内部控制体系,导致内控管理呈现片面式的状态。没有专职的内控管理机构和内控人员,没有监事会作为有效的独立监督,S公司的内部控制中风险识别和控制活动的实施效果的监督工作都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虽然公司管理层意识到风险是存在的,并极力拓宽渠道来降低组织风险,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成立一套科学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来识别、评估和防范风险。

3.内部监督体系不完善

S公司在内部监督的方面没有采取适当的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措施,监督部门监督办法过于简单,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严重。从微观方面来看,公司的会计监督意识还是相对薄弱,履行监督职责不到位,内部机构分立,缺乏内在的激励机制,监督效果不明显。监事会的任务是对公司的经营情况和内部控制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但是S公司这类公司由于员工人数多、业务繁琐,一般监事会和其他高层管理人员之间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无法相互制衡。而且公司部分监事都是由董事,经历人员兼任,产生了自己监督自己的局面。监事的工资都是由公司管理层支付,使监事会置于董事会及经理人员的控制之下,使监事会的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监事会有名无实,公司员工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缺乏监督的动力。

三、对应管理改进计划和改进措施

1.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企业首先要树立信息化意识,把其放置到战略高度,加大对信息化管理的投入,这有利于在发展的大方向上把握企业决策和整体市场行情;其次要确立信息化管理目标,由于企业的生产活动属于长线开发工作,因此有一个正确的战略目标才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把信息化设置成战略目标,才能给企业提供更有效的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各项风险。

2.企业内部各层级应制定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评估体系,保证其能有效应对内外部的不确定因素和经营风险,预防、监督行为,为企业经营运作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保障。这个新的风险管理体系应当包括一是建立信息化系统和网络环境下的系统安全策略和制度,并逐步加以完善,二是定期評估系统安全策略和制度的应用效果,三是通过设置专职部门和专业人员专门负责企业风险评估及有关风险的识别、控制和管理,不断提高企业各级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

3.S公司在已熟练运用ERP和U9等信息系统情况下,可以通过目前建立的统一化信息化平台,可以将ERP系统通过监控模型抓取数据后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形成自动预警机制来监测风险。其次是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从而能对内部人士及关联交易事实施有效的监督,并收紧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约束。然后明确划分监察委员会的监察职责,在国内的普遍情况是监事会有名无实,在S公司中也不例外,这样可以更好做到其监督的职责,保证其独立性。

四、结语

信息化是完善企业管理的重要途径,内部控制体系在信息化环境下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应从规范管理和业务流程入手,完善内部管理体系,信息风险保护、内部管理系统标准化和培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同时评估新技术、新管理模式和新经营形式对内部控制体系产生的影响,不断调节和优化内部控制流程和方法;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独立设计或嵌入内部控制模块,保证内部控制体系的同步性和有效性,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舒敏.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2]程菲.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6.

[3]柯昌林.H企业信息化系统内部控制问题探析[J].经贸实践,2017(20):208+210.

[4]吴彦.关于加强集团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中国商论,2019(20):144-145.

[5]黄鑫.财务业务一体化助力A石油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J].中国总会计师,2019(03):142-144.

作者:向上

优化企业财务预算体系研究论文 篇3:

企业预算管理的执行及考核评价探讨

【摘要】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执行质量将会直接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成效。要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预算管理作为核心内容,把控好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做好计划以及执行工作。预算管理的执行以及考核评价是预算管理工作的两个重点部分,为了确保实际工作质量,必须提升企业预算管理的执行能力,完善预算管理考核评价体系,从根本上提高预算管理的实效性。

【关键词】企业 预算管理 执行 考核评价

预算是企业以数量和金额形式反映的特定期间的具体行动计划。通过预算管理,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基础工作,提高对成本支出的把控水平,确保企业可持续运营与发展。企业预算管理的执行效果以及考核评价是否到位,都会影响到预算管理的成效,从而影响到企业的长远运营和综合效益。为此,企业要在预算管理中把控好执行和考核评价建设这两个要点,从而推动企业的持续性发展。

一、企业预算管理的执行方法

(一)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提升执行能力

强有力的预算管理工作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根本支持,同时只有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实效性,才可以为各项预算工作的执行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和制度依据。第一,企业要切实意识到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性,优化预算管理执行的思路,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突出作用。第二,企业要将预算管理的各个程序、环节以及注意事项纳入到预算管理制度体系中,将预算管理制度细化为具体条款,成为每个预算管理和执行者必须遵照的制度准则,进一步保障预算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第三,在制度建设过程中积极引导全体员工参与到预算管理的执行,建立专门的预算建议机制,促使广大員工为企业预算执行建言献策。

(二)建设预算编制体系,保障预算执行

预算编制工作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预算的执行效果,所以,企业要积极建立完善的预算编制体系,奠定预算执行的坚实基础。第一,有效吸收以及借鉴国内外大量企业的预算管理和预算编制体系的建设经验,与此同时立足企业实际和市场环境对预算体系进行修整优化。第二,科学把握预算内容,除了要将预算管理侧重点放在企业生产方面之外,还要关注企业在筹资、投资等多个方面的运行状况,增强资源整合的实效性,落实动态化预算管理。第三,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必须将当时企业预计业务水平作为编制的基础,同时积极推进动态预算,这样才能够保证预算的编制符合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发展的变化,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从而提升预算执行效果。

(三)构建预算预警制度,做好及时修正

企业在编制好预算之后,就必须要做好预算的全面贯彻执行,并将预算管理贯穿于企业运营发展的全过程,确保企业可以在预算管理的指导和推动之下进行稳定持久的运营。但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很多预算失控问题,比如说超预算问题,这些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资金的安全以及企业的有效运营。对此,企业必须积极构建预算预警制度,专门就预算执行当中的突发事项和不合理问题进行预警报告,使得相关管理者能够及时发现预算执行当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修正,提升预算管理执行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二、企业预算管理的考核评价

(一)完善预算管理考核评价体系

预算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工作事项,在做好企业预算管理,考核评价的过程中,必须要站在综合性和整体性的角度进行分析,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明确考核评价的指标,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财务指标是预算管理考评体系建设当中要把握的首要内容,特别是在评价业绩方面十分直观。但是单一关注财务管理的相关指标过于片面,还需要涉及到非财务类指标,比方说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等。这些指标对于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水平有着重要作用。企业在完善预算管理考核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将财务管理指标和非财务管理指标整合起来,综合性的评估预算管理的执行情况,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建立预算管理考评奖惩机制

员工是企业长久发展和运营的根本保障,是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首先就需要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为企业创造更大效益。企业在落实预算管理考核评价工作时,要注意从员工出发积极构建奖惩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内在潜能,保障员工切身利益的同时,推动企业预算目的的快速实现。具体实践过程中,企业要全方位的考量当前员工的工作现状,特别是工作质量、效率以及态度,以制定针对性的奖惩措施,切实发挥考评体系的应用价值。针对表现优异的员工,可以在金钱、物质、精神、职位晋升等方面给予奖励;对于表现不佳的员工,必须根据奖惩机制内容实施惩罚,切实做到以儆效尤。

(三)加强预算管理考评监督力度

企业在建立全方位和科学性的预算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后,还需要在监督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确保预算管理到位,才能够让企业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为了提升预算管理考评监督的效果,有效控制企业的成本支出,企业可以专门成立预算管理考评监督机构,并配备专门的监督人员,负责预算管理的监督指导。监督部门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素养,及时将计算管理考评监督当中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从而为企业预算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和修正提供有效依据;同时要做好科学的监督指导工作,有效抑制和避免部门或者个人的违规操作问题,确保企业预算的合理性。

三、结语

企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动力,就必须把侧重点放在预算管理工作的贯彻执行方面,同时做好全方位的预算管理考核评价,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在做好预算管理执行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建设预算编制体系和构建预算预警制度的方法来提升执行力;而在做好预算考核评价工作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完善预算管理考评体系,建立考评奖惩机制以及加强考评监督力度的方式来优化考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吉冬云.探析企业管理中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J].现代商业,2014,(9):63-64.

[2]刘茜.企业预算管理的考核评级体系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5,(1):235.

[3]王苹香.如何构建企业预算管理的考核指标体系[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38-39.

作者:余华安

上一篇:现代设计艺术造型艺术风格论文下一篇:云计算背景下图书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