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贫富差距现状试析论文

2022-04-27

【摘要】中国的经济在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整体提高的同时,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个人所得税是现行税制中最能体现税收调节收入分配作用的税种。对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进行有效控管,对社会公平与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从顶层设计着手,完善税制体系,提高纳税意识,真正发挥高收入者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力和创造力。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我国贫富差距现状试析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我国贫富差距现状试析论文 篇1:

论缩小贫富差距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贫富差距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影响下呈逐步拉大的趋势。缩小贫富差距是建设和谐社会重要基础的内涵。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关键是制度,只有从市场行为、税收、就业与社会保障方面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才能从根本上缩小贫困差距,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和谐社会 贫富差距 制度安排

贫富差距的适度存在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在西方发达国家,最富裕的20%人口的财富一般是最贫困的20%人口的6-7倍,而在美国这个比例甚至达10倍。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贫富差距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影响下呈逐步拉大趋势,其分化程度已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水平。

一、我国贫富差距现状的分析

(一)政府财富增长过快,政府占有社会财富过多

2007年,世界银行发布了2份极具震撼力的报告。第1份关于俄罗斯经济状况的报告指出,俄罗斯经济增长是符合穷人利益的经济增长。第2份报告涉及中国,在2001年至2005年间,中国经济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但13亿人口中最贫穷的10%人口的实际收入却下降了2.4%。在中国,超过76%的资产是政府拥有的,民间只有不到25%的资产。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曾载文披露, 2004年中国公车消费4085亿元,公款吃喝2000亿元,公费出国3000亿元,中国每年“三公消费”近9000亿元。因此,在政府过度占有社会财富、政府支出不受纳税人有效监督的情况下,纳税人事实上在用自己的血汗钱供养着一个庞大的官僚集团。

(二)社会财富通过权力寻租越来越集中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撰写的《国民收入分配状况与灰色收入》研究报告摘要指出:根据恩格尔系数和其他一些消费特征进行初步推算,高收入阶层中存在大量隐性收入,目前城镇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约31倍,而不是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的9倍。城乡合计,全国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约55倍,而不是按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推算的21倍。由于数据不充分,难以重新计算基尼系数,但肯定会明显高于世界银行计算的0.45的水平。

二、缩小贫富差距的对策建议

从根本上说,贫富分化的扩大绝不是市场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必然结果,世界上有不少市场经济国家的财富和收入分配是较为平等的。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政府的制度安排问题。事实表明,经济增长本身并不能自动解决不平等问题。

相反,不平等制度的扩大会妨碍市场化改革和未来经济的长期增长。贫富分化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分配和再分配制度领域里的公平、公正问题,这一问题反映的是中国社会在快速转型时期社会优化与社会问题并存、社会进步与社会代价并存的局面。顺利推进社会优化和社会转型,研究和解决社会不公问题,降低社会代价,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积极措施:

(一)建设健全法律体系,规范市场行为

仔细分析公众对贫富分化的心态,可以发现,大多数公众不满或仇恨的并不是贫富的分层现象,更多的是对富人致富的途径和方式的质疑。“富人的钱,干净吗?”成了公众普遍的疑问。而一个个“问题”富豪的暴露,又正好印证了公众心中的疑问。权力寻租、裙带资本主义、腐败和非法致富,造成了民众强烈不满,并且使现存的贫富差距在大众心理上进一步放大,产生“示恶效应”和法不责众心理。因此,要严厉打击以各种非法方式获取非法收入的行为,堵塞各种非法收入的来源渠道;要完善人力市场,包括经营者市场和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既要加强立法,健全经济法规,避免法律漏洞,又要严格执法,加大对扰乱市场经营秩序、违规经营、偷税漏税、假冒伪劣、金融犯罪等的打击力度;既运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也要运用政治法律等“看得见的手”,双管齐下,以此来规范市场经营秩序,缩小贫富差距。

(二)合理运用税收制度,加大调节力度

税收系统是国家执行收入再分配的基础和支柱。政府有效的税收行为,一方面可以对先富阶层实施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又可为各项福利政策或其他收入再分配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尽管我国实行了新的个人所得税法,但在征管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是个人所得税2000元起征点过低,缺乏对收入监控的基本能力,税制及片收、处罚等手段也相当无力,致使高收入群体的偷逃税现象极为普遍,导致对高收入者缺乏有效的调节。鉴于这种状况,目前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是要建设居民收入监测制度。建设居民收入监测体系,一方面可利用纳税信息,另一方面则可利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相关信息,如社会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统筹账户金额等。通过这些信息推算出收入的绝对额。

其次是要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适当提高起征点。目前我国执行的个人所得税2000元起征点偏低,要适当调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同时,目前应下大力气健全和完善征管配套措施,包括加强现金管理,大力推進居民信用卡或支票结算制度;尽快实现不同银行之间的计算机联网;在个人存款实名制基础上,对个人金融资产、房地产及汽车等重要消费品也实行实名登记制度;建立健全海关、工商、劳务管理、出入境管理、文化管理、驻外机构以及公检法等部门向税务部门提供有关人员经济往来和收入情况信息的制度等,有了这些制度的保障,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才能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张华琳.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理论导刊,2004(10):24-25.

[2]唐灿.重视城市贫富分化加剧现象[J].发展,2004(9):28-30,32.

[3]王铁锋.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综述[N].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4,5(6):112.

[4]刘大权.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N].经济日报,2001-08-30.

[5]孙红永.试析我国当前贫富差距扩大问题[J].前沿,2005(5):189-193.

作者:文海漓

我国贫富差距现状试析论文 篇2:

构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监管体系

【摘 要】中国的经济在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整体提高的同时,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个人所得税是现行税制中最能体现税收调节收入分配作用的税种。对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进行有效控管,对社会公平与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从顶层设计着手,完善税制体系,提高纳税意识,真正发挥高收入者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监管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得到巨大的发展,贫富差距也在逐渐加大,收入分配领域存在公平性缺失。个人所得税作为现行税制中最能体现税收调节作用的税种被大众寄予厚望,而如何加强对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的监管也对社会公平与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监管体系构建的意义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打破平均主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束缚,国家提出“鼓励一部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结果是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可是共同富裕却渐行渐远,我国贫富差距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研究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监管体系构建可以缓解贫富两极分化的矛盾,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作用。

(一)构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监管体系可以实现个税税收收入的增长。

我国目前的个人所得税实行的11类的分类所得税制中,工资薪金所得税收收入占总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比例将近60%左右。对工资薪金所得我国实行七级超额累进税率,但是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8万适用45%税率的个人所得税实际征收情况并不乐观。同时,对高收入者而言,工资薪金收入占高收入者收入比例微乎其微,高收入者的收入来源更多是资本利得和财产所得,因此,对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有效监管可以提高个人所得税的总体比重。

(二)构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监管体系可以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我国贫富差距的两极化发展推动了富人圈与穷人圈两个阶层的出现。对富人圈而言,他们占据着大量的财富,在社会政治、经济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而对穷人圈而言,他们为生计奔波,没有议价的能力,只能随波逐流。极富与极贫造成矛盾与冲突愈演愈烈,构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监管体系,通过税收调节高收入者的收入权重,可以缓解两极分化的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

二、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富有者人数占全国总人口数不到20%,却拥有60%左右的社会财富,这些富有者本应当成为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者,但是由于税收征纳双方各自均存在着诸多问题,这部分富有者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流失率十分严重,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引发普通百姓的强烈不满。

(一)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高收入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可能是高收入者个人,也可能是由扣缴义务人来代扣代缴。对于中国的大多数纳税人而言,税收是成本,是自身既得利益的减少,是自身收入水平的下降,在潜意识中对个人所得税就有抵触的心理,同时偷税的成本低会产生侥幸的心理。因此如果是个人交税,就可能少报税甚至不报税,如果是由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就可能与扣缴义务人变通或通过各种渠道施加压力将高收入进行分解,利用现行的税率结构,尽可能少交个人所得税。

(二)个人所得税税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个人所得税自1980年开始征收,目前经过六次修订,但是每次修订都只是小修小补,没涉及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核心,因此个人所得税税制仍然存在不完善之处。

1、税基较窄。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是11类所得,采用正列举方式,但是对目前收入多元化的今天,大量的隐形收入与灰色收入都游离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之外,而高收入者往往是隐形收入与灰色收入的拥有者。如企业高管,可以采用发票冲账的方式,将外出旅游、吃喝玩乐等个人支出及家庭支出项目在企业报销,列入企业成本费用。

2、税率偏高、税负不均。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对工资薪金所得实行是七档超额累进税率,但是高收入者通过各种渠道来规避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极少数能够适用最高档45%的税率,同时税率设计的不同层级也诱发纳税人的偷逃税。另外,税率设置也有失公平。劳动所得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应当税负较轻,而资本所得、财产所得和偶然所得与生活密切相关度低应当税负较重,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最高税率45%,而资本所得、财产所得和偶然所得是用比例税率20%。

(三)个人所得税征管有待进一步提高。

全国税务机关个人所得税征管最有效的是工资薪金所得,一般采用企业代扣代缴方式,对于工资以外收入的监管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同时,由于我国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税务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例如工商、房管、银行、证券等缺乏配合,纳税人的信息不能共享,导致大量的征管漏洞。而大量的现金交易又使得个人所得税的征管雪上加霜。

三、构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监管体系

高收入者作为社会资源与财富的主要拥有者应当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因此应当构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监管体系,加强对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纳税意识的引导,同时强化税务机关对高收入者的有效监管。

(一)加强税法宣传,建立诚信纳税理念。

一直以来,诚信纳税是税收监管的终极目标。高收入者纳税遵从度的提高应从“促”与“防”两方面着手。“促”是促进高收入者的税法意识,“防”是防止高收入者偷逃税。税收作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要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加强纳税人对税收的意识,通过改善税收环境、公开税收用途等方式使更多的高收入者能够依法纳税,从而使那些不依法纳税的人变为少数,让高收入者认识到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他们的财富来自于社会,也要依法纳税承担社会的义务。同时,要加大偷逃税的成本,对于偷逃抗的纳税人要依法处理,发挥税收的震慑作用,加强群众的社会监督作用,防止高收入者利用社会资源优势寻租造成的国家税收流失。

(二)完善个人所得税税制。

1、拓宽个人所得税的税基。

改革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建立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税制体系。逐步扩大个人所得税的税基范围,将11类所得中的其他所得成为真正的兜底条款,这样就能够隐形收入、灰色收入以及各种名目的收入都纳入到个人所得税的税基。同时,由于我国目前税收征管条件所限,真正的实现个人所得税的税收大综合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把所得进行分类,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以及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智力与体力成果的体现,可以按照综合模式进行征收,而财产所得、资本利得、偶然所得则可选用分类模式。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税制模式可以增强个人所得税税制公平,提高社会成员尤其是高收入者的纳税意识。

2、简并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税率是税收制度的核心。我国目前实行对工资薪金所得实行七级超额累进税率,建议将七级超额累进税率简并为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将七级中的二三级和五六级分别合并。税率级次的调整符合近几年世界个人所得税税制发展的趋势,例如美国采用6档超额累进税率、英国采用3档超额累进税率、俄罗斯甚至采用单一比例税率。我国采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最低一档3%税率,可以让低收入者在维持基本生活需要同时对个人所得税有所了解,增强纳税意识;10%与20%两档税率可以使中等收入者更加努力工作,不会因税收而扭曲纳税人的经济行为;35%与45%两档税率可以对高收入者发挥局部累进性,有效发挥税收量能负担和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另外,我国目前的资本所得、财产所得和偶然所得比例税率适用20%,远远低于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税负,建议适当提高。

(三)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管。

1、搭建信息高速公路。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需要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这不仅仅是税务部门的事情,而是应当由政府牵头,搭建各个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的平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跨区、跨省甚至跨国经营越来越多,个人的收入来源也有很大的出处,尤其是高收入者,收入的来源五花八门,凭借人海战术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的税收的征管,因此,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信息管税的思想,但仅靠税务系统内部的信息远远不够,还需要大量的第三方信息,这就需要政府搭建信息高速公路,实现各部门信息的共享。

2、实行统一的个人所得税纳税识别号码。对个人所得税征管而言,建立个人唯一的纳税识别号码是非常必要的,建议以身份证号码作为纳税识别号码来缴纳个人所得税。因为目前我国的身份证号码对每一个公民都是唯一的,以身份证号码作为纳税识别号码只是现有身份证功能的又一项拓展。银行实行存款实名制、火车票与飞机票也实行了实名制,机动车驾驶证的号码也是身份证号,这些在税收征管中都可产生相应的痕迹,方便税务机关进行有效的监管。

3、建立纳税公示与税收举报制度。在我国,高收入者的收入来源是多渠道的,还存在大量的隐形收入与灰色收入,因此仅靠税务机关的力量无法保证个人所得税的征管,造成税款的流失,因此,应当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加强对高收入者纳税的控管。当然,税收举报制度的前提是要进行纳税公示,嗮一嗮高收入者的纳税情况。在英国,女王的税单是报纸公开报导的信息,我们也应当将高收入者的纳税情况可查询并公布,使得更多的人自觉交税。

中国的经济要进一步发展,中国的税制改革也应当在当前体制改革的浪潮中有所突破,个人所得税作为既能体现税收调节分配职能,又能体现收入财政职能的税种,也应当在坚持“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之下进行相应的变革。对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进行有效监管,从顶层设计着手,完善税制体系,提高纳税意识,真正发挥高收入者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力和创造力,为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而服务。

参考文献:

[1]高艺萌. 个人所得税的历史分析和国际比较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2013,(10).

[2]阮家福. 高收入者税收监控机制创新研究[J]. 财政研究,2013,(7).

[3]孙钢. 试析税收对我国收入分配的调节 [J]. 税务研究,2011(3).

[4]潘文轩. 我国税收调节贫富差距的效果为何不够理想——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及现实考察[J]. 当代财经,2013,(2).

作者:王蕴

我国贫富差距现状试析论文 篇3:

足球发展与经济因素相互作用的若干研究

摘 要:足球发展与经济因素看似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但是两者却具有一定内在的联系,而且两者之间相互影响。足球作为一种体育运动项目,在现代社会城市中通常会以一些俱乐部等形式出现,而且现代人对于足球的热爱促进了足球运动的发展,足球运动与城市经济的增长紧密相连。但是,在推动足球运动不断前行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守正常有序的足球赛制规则,只有在良好的秩序中才能确保足球发展成为城市经济体系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足球发展;经济因素;相互作用

足球运动作为体育产业的一种,其对经济因素发展的影响主要在于带动相关行业和消费群体的发展,促进相关的消费行为。同时足球运动所带动的一系列与之有关的足球相关产业也随着足球运动的不断发展而得以发展。而对现代社会中相关运动项目所占比重而言,由于国民对于足球运动喜爱程度在加深,足球运动带动国内经济增长的比重也在随之增加,其增长效果也十分明显。

一、足球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由于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物质生活的满足,而是更多的去追求一些精神上的需求,因此体育事业也开始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在现代体育事业中,经过市场调查研究发现目前的足球运动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水平的提升,其中相关产业包含有足球产品、附属产品等。足球爱好者因为喜爱而产生的一系列消费行为都无形中拉动了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一部分。而且随着一些运动国际化赛制的发展,其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使得区域性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对我国现阶段足球运动发展水平进行调查发现,目前的发展状态处于一种初期的发展阶段。在现阶段,足球运动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融合使得一些大城市更有兴趣举办各种足球运动的各大赛事,激起人们的消费和观看热情;而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足球項目,对于足球比赛中的一些赛制的规范作出了一些规定和管理,并成立了专门的足球管理中心,使得足球运动越来越朝着规范化前行。一些大型比赛项目的举办,拉动了一些赞助商对其投资,为经济环境的发展以及促进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例如,我国在2008年举办了奥运会,并在北京修建了很多专门为奥运会提供场馆的场馆,例如鸟巢、水立方等。这些建筑虽然是为了迎接奥运会而兴建的,但是在奥运会结束后,这些建筑还可以拉动其他行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比如很多外来游客会来北京进行浏览观光,从而拓宽了经济发展途径。足球运动得到国内人们的喜爱和关注还带动了城市环境的建设和提升,使城市对于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并积极引导一些投资商有计划地创造更加良好的城市环境,对于城市经济的进一步提升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影响足球发展的经济因素

虽然足球的发展对城市经济建设和进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就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其对于足球事业的快速发展仍然具有一定的阻碍和局限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足球产业的发展。基于我国目前的具体国情,现阶段社会经济对足球事业的阻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不高

我国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实力还有待更高层次的提升。但是,足球事业的发展是需要国家强有力的经济支持的,而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还没有达到足够支持的高度。纵观一些发达国家的足球事业,国家经济实力越大,对于足球事业发展支持力度也相应越大。例如,对比英国的经济发展与其国家足球队的表现来看,近几年英国经济发展逐渐出现了衰退的现象,而相对的就是英超联赛和英格兰足球队的整体发展水平也相应呈现衰退现象。而一向以足球水平闻名的巴西,由于其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偏低,以至会有足球球迷担心巴西世界杯的举办是否能够如往届一样如期举行。而纵观其他国家的足球事业,例如南美国家,其出产的足球明星众多,但是很少有人在为本国的足球事业做贡献,大多都是转向了英超或者西甲等足球俱乐部。通过这些现实实例可以看出,足球事业的发展是需要国家经济强有力支持的,经济水平的偏低会影响到足球事业的持续发展。

各个国家出现的诸多现象足以说明经济因素给足球发展带来的影响,我国也同样如此,由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性,导致我国大多球迷对于国内足球事业忧心,逐渐丧失了对中国足球队的信心,从而造成了国内足球球迷数量的持续降低。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即使出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国足球事业中仍然拥有强大的群众基础,我国足球消费者数量仍然比较可观。面对强大的消费群体,我国足球事业的继续发展还是可期待。我国体育事业管理部门

正是看到了国内强大的消费群体可能会对未来足球事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国内大力发展足球运动的赛事转播,逐渐将足球从一种单一的运动形式转变为一种足球产业,并不断的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更好的促进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的相关运行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二)足球俱乐部的过度经营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于国内足球俱乐部的管理约束能力也相应的比较弱,有关国内足球俱乐部的管理相关法律条文并不完善,国家对于足球俱乐部的管控水平、力度不够,导致国内的足球俱乐部在任意发展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种诱惑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自身的发展道路偏离正确的轨道。我国国内足球运动赛事频繁出现各种问题,例如踢假球等,导致观众对于中国足球逐渐失去信心,这些都说明了足球俱乐部在受到外界经济诱惑的影响,是过度经营所产生的恶果。而足球俱乐部的过度经营主要体现在我国足球俱乐部并没有重视国内的一些足球市场的正确开发,在经营过程中过多的重视自身经济利益,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造成了我国足球事业发展的止步不前甚至出现后退现象。因此不仅是经济水平不够导致对足球事业管控能力下降,从而造成足球事业的滞后,又因为足球事业的滞后影响了足球经济以及相关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从而制约了经济水平的提升,两者之间出现了恶性循环的现象。

例如,我国足球超级联赛的市场影响力不够,主要是由于比赛制度的混乱以及球员技术水平低下所导致的结果。而究其原因,在于我国足球俱乐部在管理和发展中没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和目标,不能将自身的切实利益与足球市场的开发联系在一起,使得足球市场的开发与足球俱乐部的发展呈现失衡的状态。而由于我国足球俱乐部对于市场开发力度不够,使得经济来源渠道狭窄,仅仅依靠政府和企业的支持远远不足以维持足球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受限使得经济来源显得更为狭小。在这种经济环境下,足球俱乐部为了维持自身的继续经营和发展,在挑选队员的要求上就有所降低,从而导致足球队伍中队员素质良莠不齐、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为了拓宽经济收入和来源便出现一些破坏比赛规制的现象。而我国足球俱乐部在发展中之所以出现这种恶性循环状况,很大程度上是对我国球迷的忽视,忽视了球迷对于足球事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忽视了球迷对足球的热情可以带来的巨大消费潜力和足球市场的开发。我国足球事业的低迷也反映了足球俱乐部在经营管理中并没有重视足球赛制中球迷的情感问题。

三、足球发展与经济因素相互作用的具体探究

国内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是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这一经济因素也带动了足球运动的发展,使得足球运动从单一的运行形式转变为一种经济发展产业,并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其具有一定的消费基础。对比世界各国的足球事业发展,我国足球产业已经明显落后于其他国家,而且许多国家足球运动转变为足球产业的历史也远超于我国。对于这种对比以及别国在足球产业中所取得的成就是不容忽视的。经济因素是制约足球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点从上文提到的英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降低对其国内足球事业发展的影响就可以看出,无论是英国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内足球水平状况还是巴西在举办世界杯之前遇到的经济瓶颈都反映出了国内经济贫富差距对足球事业发展的影响。因此,针对足球事业与经济因素相互作用可以总结出:两者之间形成一种正相关作用,经济因素水平的提升有利于維持足球产业的持续发展,反之则对其形成阻碍;而足球事业的发展又拉动了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反之也影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经济水平发展状况以及足球事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经济水平发展较其他国家而言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仍然还是保持一种上升的状况。我国应该正确利用这一优势,不断促进我国足球产业的进步,从而通过足球产业拉动其他相关产业,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拉动国内消费需求的增加,为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只有两者之间形成良好的相互促进作用,才能实现最终的共赢局面。

四、结论

总之,足球的发展与经济水平的提升两者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针对这种现象,我国应该在国内足球事业发展现状以及经济水平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加强对足球事业的管理力度,纠正现阶段在足球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管理疏漏,积极探索新型的监管方式,让我国足球产业在良好有序的管理秩序中更好发挥其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足球发展与经济因素之间的作用要求我国不断促进足球的专业化,并向国家足球产业化发展前进。

参考文献:

[1] 刘佳.足球发展与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解析[J].智富时代,2015,(2).

[2] 焦思维.浅析德法和解中的经济因素[J].黑龙江史志,2014,(7).

[3] 肖立新.影响人的主观幸福感的经济因素[J].城市问题,2012,(7).

[4] 张弘.试析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中的经济因素[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2).

[责任编辑 杜 娟]

作者:艾强

上一篇:我党实事求是思想研究论文下一篇:跨文化交际下英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