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发展趋势

2022-07-01

第一篇:钢铁企业发展趋势

钢铁企业节水节能技术措施以及发展趋势

为了缓和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用水效率,减少工业废水对水环境的污染,实现发展与环境的融合,国家经贸委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5个高用水行业的《工业企业取水定额国家标准》,对钢铁行业等实行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促使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尽管我国的钢铁工业的产量增长较快,但新水用量一直为负增长,这标志着节水技术和措施已在钢铁工业发挥巨大的作用。但应该清楚,取得如此成效是基于初期的落后的用水设施。目前,企业原有落后用水设施改造基本达到完善,加之节水工作是一项环保内容,投资大、运行费用高,不会对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要进一步取得明显节水效果,靠企业自发推进节水技术及其应用是不现实的。

为此,国家在制定了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的同时,制定《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规定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行业吨钢耗新水降到8吨以下;到2020年全行业吨钢耗新水降到6吨以下。同时对新建钢铁工业装备水平和技术经济指标采用准入制。准入条件规定了钢铁联合企业技术经济指标:吨钢耗新水长流程低于6吨,短流程低于3吨,水循环利用率95%以上。其它钢铁企业指标要达到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平均水平。

国家已对钢铁企业等高用水行业实行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并出台发展政策,那么推行强制性节水技术及其应用也将成为必然趋势。

一、强制性工序节水

目前较成熟的节水工序如下:

1.高炉干法除尘技术

已实施项目有:莱钢2座750m3高炉、首钢1200m3高炉、柳钢1200m3高炉、唐钢3200m3高炉、邯钢380m3高炉、凌源300m3高炉等采用全干法除尘系统;太钢1200m3高炉、攀钢4号1350m3高炉、武钢5号3200m3高炉、邯钢1260m3高炉和首钢3号2500m3高炉等采用干湿混用除尘系统。国外使用干法除尘技术的最大高炉为4000m3。

全干法除尘技术在750m3以下高炉应用较广、技术成熟;对大型高炉采用干湿混用除尘系统,虽然投资较大,但节水、运行安全,从节水角度应大力推广。

2.转炉干法除尘技术

干法除尘系统国外应用已达40多套。如果一半的企业应用转炉干法除尘技术,较湿法除尘系统而言,每年约节水4400万m3。

3.加热炉汽化冷却技术

4.干熄焦技术

5.连铸连轧工艺

二、设备冷却循环水系统——空冷器的应用

闭路冷却循环供水系统取代开路冷却循环供水系统的节水技术将成为发展趋势。

闭路冷却循环系统补水量为其循环水量的0.1%—0.5%,而开路冷却循环水系统补水量(按一般温升10℃、浓缩倍数为3计)为2.6%。开路循环水系统即使采用更高的浓缩倍数、补充高质量新水或者循环水水质为软化水,其补水量也不低于2%的极限值。可见,循环水系统节水出路是采用闭路循环水系统,闭路循环水系统采用空冷器冷却降温是节水的关键技术,尤其是干式空冷器节水效益明显。

闭路循环水系统降温设备采用板式换热器,则必需配备冷水循环水系统,这将失去闭路循环水系统节水的意义。空冷器取代板式换热器的空冷技术在高炉设备、转炉设备等应用较广、技术成熟,在连铸结晶器、加热炉等设备冷却中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三、膜处理技术取代离子交换技术

软化水、脱盐水制备采用离子交换技术,将消耗大量的盐、酸、碱,同时排出大量的高含盐生产废水,给废水回用处理带来难度,减少了回用水量,相应增加排水量。尤其是北方地区,水的硬度较高、含盐量也高。比如,北方某450万吨综合钢铁企业,按水的总硬度为250dH计,年耗软水约800万m3,年所需工业食盐4280吨。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因制备脱盐水而加到水中的酸、碱量。由于高含盐废水只能回用于有限的用户,多余水不得不外排,降低水的重复利用率低。

软化水、脱盐水的制备采用膜处理技术,正好解决这一问题,只是一次性投资较大。

从长远看,膜处理技术取代离子交换技术制备软化水、脱盐水是发展趋势。目前,该技术在电厂等各行业应用较广,在钢铁行业已逐步开始应用。

四、厂区给排水管网分质敷设

企业扩建、改造或新建厂区的生产给排水管网分质设置是水资源达到合理利用的前提条件。

生产排水管网应分为一般废水排水管网和浓盐水排水管网。前者可将企业一般工业废水、车间废水处理站出水等进行收集,送至厂区废水处理站,处理回用;后者将企业除盐水站、软化水站产生的浓盐水以及废水处理站深度处理产生浓盐水等进行收集,以便经废水处理站简易处理后直接用于可接受高含盐水的用户。采用分质排水,可以减轻厂区废水处理站负荷、减少投资和运行费用;同时,使高含盐水因量少而充分利用,减少废水排放。

生产给水管网:除按常规设有工业新水供水管网、软化水和脱盐水供水管网外,还应设中水回用供水水管网、浓盐水回用供水管网。中水来自废水处理站处理后的一般回用水,可供浊环水系统用水、膜法深度处理制备软化水、脱盐水等用水;浓盐水来自浓盐水排水管网收集并进行简易处理后的回用水,回用浓盐水供水管网主要供原料场洒水、高炉冲渣、铸铁机、钢渣场等用户。

采用分质供水,以满足各用户对水质的不同要求,减少不必要的水质浪费,降低运行成本。

五、废水回用深度处理

废水回用深度处理是企业实现零排放的必要条件。

由于直流冷却系统逐渐减少,生产排水大部分为循环水的排污水及车间生产废水处理排水,其含盐量重相对较高,简易处理后一般不能直接回用于其原用水羹系统,使其回用使用面窄,不能充分利用,部分水仍要外排。

只有进行深度处理,降低回用水含盐量,使回用水水质恢复到工业新水水质指标,取代工业新水,才能真正达到回用目的;同时由于深度处理使盐分进一步浓缩,浓盐水水量大大减小,使该部分水水量远小于原料场洒水、高炉冲渣、炼钢渣场等可接受含盐量较高的用户用水量,从而使高含盐废水也不外排,企业真正实现废水零排放。废水回用深度处理已在太钢、邯钢等企业有成功的先例。

六、建设综合钢铁企业,降低水耗

建设综合钢铁企业是企业降低水耗、实现零排放的前提条件。

综合钢铁企业一般包括原料场、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等车间,各车间用水水质、水温以及排水水质、水温等条件差别较大,为串级用水、串级供水、一水多用、废水回用等提供最大可能,使各种水质能充分利用、从而减少废水排放,以达到零排放。

七、开发海水、雨水利用

在淡水资源逐渐减少,严重制约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开发利用海水、雨水是钢铁企业摆脱有限水资源束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目前,莱钢利用雨水

地下回灌进行储存,利用较好,解决了淡水资源短缺,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基础。

为鼓励钢铁企业节约淡水资源,《工业企业取水定额国家标准》规定,海水用量和雨水用量不作为钢铁企业用水定额考核指标。这为沿海地区及内地山区钢铁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钢铁企业是社会经济实体组成部分,只有加大投人,加强节水技术实施、合理开发水资源、减少排水、实现“零”排放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第二篇: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钢铁行业细分市场需求潜力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查看报告详细内容。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随着国际产业的转移和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钢铁产业快速发展。2011年,我国钢铁生产保持较快增长,粗钢产量累计达到6.8388亿吨,比上年增长7.3%;钢材累计产量达到8.8258亿吨,比上年增长9.9%。2012年,全国累计生产粗钢71654万吨,同比增长3.1%;生产钢材(含重复材)95186万吨,同比增长7.7%。在满足国内对于钢材数量需求的同时,我国钢材品种结构和质量不断优化,绝大多数钢材已经基本可以满足下游行业对材料质量性能不断提升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钢铁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主要体现在淘汰落后产能进展顺利、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和产业布局得到优化。当前,我国钢铁工业形成了大企业为主、中小企业并存的生产组织格局,国内资源为主导的钢铁工业布局逐步向国际、国内资源并举和贴近市场的战略布局转变。我国钢铁行业对外贸易发展迅猛,出口钢材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出口国家和地区不断拓展,实现了由钢材净进口国到净出口国的转变。

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近年来,中国钢铁行业保持平稳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继续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和钢铁企业整合重组。根据《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预计到2015年,中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将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形成比较合理的生产力布局,资源保障程度显著提高,钢铁总量和品种质量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部分企业具备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初步实现钢铁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钢铁行业细分市场需求潜力预测分析报告,共十八章。首先介绍了钢铁和钢铁工业的定义、特点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钢铁业的发展概况,并对中国炼铁业、炼钢业的财务数据及产品产量数据进行了详实分析,然后具体介绍了钢材市场的运行情况。随后,报告对钢铁行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关联产业分析、国内外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行业竞争分析和市场营销分析。最后,报告对钢铁行业的发展前景和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第三篇:对钢铁行业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的展望

国信观点

对钢铁行业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的展望

2012年,受宏观经济形势低迷,全球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增加的影响,我国钢铁行业发展遇到一定困难,主要表现为产能过剩较为严重,下游需求不振,出口不畅,钢铁产品价格不断回落,企业经济效益下滑。根据行业发展周期以及目前钢铁行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预计未来五年到十年钢铁行业的发展将是一个"逐步消化产能,积极优化结构,大力拓展技术"的过程,随着国家钢铁“十二五”规划的深入贯彻和推进,钢铁行业有望在五年到十年内逐步摆脱现阶段的被动局面。

一、市场需求低速增长

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继续拉动钢铁需求。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2%,距离发达国家70%的标准仍有较大空间,“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继续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提高城镇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对钢铁行业是一个利好信号。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2011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3%,距离工业化后期50%以上的参照标准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以我国目前工业化的速度来看,完成工业化至少仍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在该时期内钢铁消费仍将保持增长势头。

人均钢铁消费继续攀升。我国目前的人均钢铁消费距离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以美国为例,70年代美国进入工业化后期,年人均钢铁消费达到711千克,年均增速大约在5%左右,而2009年我国信观点

国人均钢铁消费只有416千克,如果以年均增长5%的速度来测算,要达到70年代美国的人均钢铁消费水平仍需要大约12年的时间。

预测数字显示,未来5-10年我国钢铁需求将呈现小幅增长态势。我国钢铁行业“十二五”规划预测,我国粗钢需求量可能在“十二五”期间进入峰值弧顶区,最高峰可能出现在2015年至2020年期间,峰值约7.7~8.2亿吨,相比目前增长0.7-1.2亿吨。世界钢铁协会预测,2020年中国钢材需求量将从2008年的4.76亿吨上升至9.08亿吨,钢材需求量年均增长率为5.5%。

二、产能过剩压力逐步缓解

“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仍将继续消化过剩产能,在国家层面主要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推进兼并重组来实现。

一是淘汰落后产能进入攻坚期,有利于落后产能退出市场。钢铁“十二五”规划提出,继续严格执行节能、土地、环保等法律法规,综合运用差别电价、财政奖励、考核问责等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公告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切实落实淘汰落后计划,严禁落后产能转移。要将上大与压小相结合,淘汰落后与新上项目相结合,根据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情况,优先核准淘汰落后任务完成较好地区和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

二是产业集中度持续提高,有利于钢铁行业以需定产。钢铁“十二五”规划提出,大幅度减少钢铁企业数量,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由48.6%提高到60%左右。重点国信观点

支持优势大型钢铁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充分发挥宝钢、鞍钢、武钢、首钢等大型钢铁企业集团的带动作用,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影响的企业集团。重点推进完善鞍钢与攀钢、本钢、三钢等企业,宝钢与广东钢铁企业,武钢与云南、广西钢铁企业,首钢与吉林、贵州、山西等地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积极支持区域优势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大幅减少钢铁企业数量,促进区域钢铁企业加快产业升级,不断提升发展水平,形成6~7家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巩固河北钢铁、山东钢铁重组成果,积极推进唐山渤海钢铁、太原钢铁开展兼并重组,引导河北、江苏、山东、山西、河南、云南等省内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以日本为例,日本在应对钢铁行业发展困境时采取的措施是加大行业的兼并与重组,组成钢铁企业“卡特尔”,在日本通产省的安排下,“卡特尔”成员就产量达成协议,使其市场份额保持了28年的稳定,另外,“卡特尔”还同出口的潜在地区谈判,签订了双向钢铁产品发货配额协议,有效保护了本国市场份额。

三、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

基于市场优势、资源优势的钢铁行业新布局将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展开。钢铁“十二五”规划对优化区域布局提出了三条原则,一是环渤海、长三角地区原则上不再布局新建钢铁基地。在巩固现有钢铁规模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二是继续推进东南沿海钢铁基地建设:加快建设湛江、防城港沿海钢铁精品基地,彻底改变东南沿海钢材供需矛盾,推进福建宁德钢铁基地建设,促国信观点

进海峡西岸经济发展。通过重大布局项目的建设,抑制过剩地区钢铁产能盲目扩张。三是在西部地区立足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结合区域差别化政策,适度发展钢铁工业,充分发挥攀西钒钛资源和包头稀土资源优势。

四、铁矿石保障能力有所增强

国家层面将强化铁矿石资源保障体系建设。钢铁“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新增境外铁矿石产能1亿吨以上。积极优化铁矿资源全球配置,鼓励钢铁企业建立与资源所在国利益共享的对外资源开发机制,实施投资区域多元化,在具有资源优势国家和地区以及周边国家,有序建立稳定、可靠的铁矿石、铬矿、锰矿、焦煤等原燃料供应基地和运输保障体系。

企业层面将积极推动境外铁矿石产能建设。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执行我国“走出去”战略的主力银行,近年来为几内亚等铁矿石资源大国提供了国内资源综合开发的一系列咨询服务,为我国开展境外铁矿石产能建设打下一定基础,以几内亚为例,铁矿石资源量150亿吨,相当于目前我国年进口量的20倍,如果能顺利达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铁矿石供应问题,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在澳大利亚等地的铁矿投资也取得一定进展。

但需要注意的是,境外铁矿石产能建设周期长、投入大,一些铁矿石资源大国距离远、运输成本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境外铁矿石产能建设对国内进口的支撑能力。

五、产品层次进一步提高 国信观点

一是普通钢材品种、质量和标准进一步提升。“十二五”期间,钢铁行业将加强对建筑用螺纹钢筋、线材、中厚板和热轧板带等的钢铁产品品种开发,促进钢铁产品的不断换代升级;力求通过加强在工艺、技术装备、新产品新材料、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工作,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稳定性,从而满足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需求,支撑下游行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二是高端钢材积极推进进口替代。钢铁“十二五”规划中特别提到,对于进口量较大的高强高韧汽车用钢、硅钢片等品种应当实现规模化生产,从而使国内市场自给率达到90%以上;对于船用耐蚀钢、低温压力容器板、高速铁路车轮及车轴钢、高压锅炉管等高端品种自给率应在2015年达到80%;400兆帕及以上高强度螺纹钢筋比例超过80%。政策中提到的重点品种,为资本投资于钢铁行业指明了方向。投资的产品品种应该是那些既能支撑整个产业链持续发展又能提高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钢铁品种。

三是更加强调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钢铁“十二五”规划提出,重点推进钢铁企业建立起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以上。一方面,鼓励开发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节能减排为目的的新工艺、新技术,支持企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开发钢铁新材料。具体表现为鼓励开发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技术,低品位、难选冶、共伴生矿资源开发与尾矿综合利用技术,非高炉炼铁技术,高效低成本洁净钢生产技术,近终形连铸轧成套国信观点

装备技术,高强、长寿、耐腐蚀产品制造技术,以及烧结脱硝脱二噁英等节能减排前沿技术。另一方面,着重在产学研机制上下功夫,力图将资金资源和智力资源统筹结合。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和机制。通过投入资金增强冶金科研院所、高校和工程设计单位创新动力,鼓励大型钢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建立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工程设计单位和下游用户共同参与的创新战略联盟。完善钢铁工业国家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高效钢材应用示范等技术创新平台。

六、节能减排深入推进

钢铁“十二五”规划提出,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不含铸造铁)、3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重点钢铁企业焦炉干熄焦率达到95%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18%,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和水耗相比2010年分别下降4.3%和2.5%,吨钢二氧化硫排放下降39%,吨钢化学需氧量下降7%,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7%以上。从节能减排主要指标的绝对目标下降幅度来看,相比“十一五”时期明显收窄,但考虑到起点较高,节能减排任务仍然较重。

(经济预测部 米建伟)

第四篇:钢铁企业煤气安全问题、发展与对策

万成略

(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

煤气是钢铁企业重要的能源介质,是节能降耗的关键所在。钢铁企业煤气回收、净化、使用量大面广,设备装置庞大,煤气管道遍布,煤气作业频繁,存在着诸多危险有害因素,容易导致中毒、着火和爆炸的群死群伤事故。近一段时期,钢铁企业连续发生重特大事故,如2008年12月24日,河北省遵化市港陆钢铁有限公司2号高炉重力除尘器泄爆板发生崩裂,导致44人煤气中毒,其中17人死亡、27人受伤;又如2009年8月21日,河北省邢台龙海集团4名工人到除尘器平台上进行开箱体阀门引煤气、关放散阀门等操作。由于煤气大量下泄,而4人又未按规定戴防毒面具,造成当场中毒熏倒,后又有3人盲目施救,相继中毒,共造成6人死亡、1人受伤,暴露出钢铁企业煤气安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

一、煤气安全的主要问题

钢铁企业带煤气作业(包括煤气设施检修、运行时动火焊接、抽堵盲板、开闭眼镜阀、操作插板、搬眼接管等),容易发生中毒、爆炸事故。由于生产任务紧迫,作业方案和安全措施不足,时常发生事故。如,未取得煤气防护站或安全主管部门的书面批准,煤气防护站人员现场监护不够;操作人员未正确佩戴呼吸器或通风式防毒面具;碟阀限压不够或关反;未使用不发火星的工具;未对火源进行控制;在具有高温源的炉窑等建、构筑物内进行带煤气作业或在狭小作业区域和通风不畅空间作业;工作场所没有必要的联系信号、煤气压力表及风向标志等。

煤气设施检修时常发生事故。停止运行或需要检修的煤气设施,未与生产运行的煤气设施进行可靠的隔断。常采用单一阀门或水封进行隔断(应堵盲板或两道阀门或闸阀加水封)。煤气设施内部的煤气未用惰性气体(氮气、蒸汽或合格烟气)而用空气吹扫置换。进人检修未确认CO 及O2浓度,也未限制作业时间; 1

动火检修,未确认不存在爆炸性气体等。

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事故多发。高炉本体及各类煤气设备、设施问题较多,特别是煤气泄漏点多不易控制。炼铁高炉主要冷却设备--冷却壁的进、出水管因受高炉炉壳热剪切力的作用,新炉子一开炉或运行一段时间后在接口处经常跑煤气,多者几十处甚至上百处。重力除尘器放灰时卸灰阀未封住,大量煤气就会放出,或阀门回位不好,关闭不严,也造成大量煤气泄漏,严重时竟使高炉被迫拉风。

转炉煤气回收系统容易引发事故的部位有:活动烟罩、烟道氧枪及下料口、烟道与一文联结溢流盆、各脱水器排水管、一次风机下部、一次风机出口波纹管、三通阀、水封逆止阀、放散塔点火装置等。譬如,由于回收前期和后期CO浓度未达燃烧范围,而造成放散点火不着CO飘逸现象普遍存在。

加热炉、热风炉、锅炉、管式炉等煤气燃烧炉窑常发生爆炸事故。最常见的是炉膛存在煤气发生点火爆炸事故,如燃烧器供气管关闭不严、点火不着二次点火等;运行时空气压力低时,煤气压力高,煤气窜进助燃空气管道,煤气压力低时,助燃空气压力高,助燃空气将窜进管道等。

煤气管网事故主要发生于管网压力波动或水封高度不够造成排水器水封突破泄漏煤气;管道地基塌陷管道断裂、应力腐蚀穿孔泄漏煤气等。

二、煤气安全技术的发展

随着钢铁生产的快速发展及节能降耗的严格要求,煤气净化回收、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煤气的安全也不断地发展。如比肖夫塔、TRT、CCPP、转炉LT等。

高炉煤气透平装置采用大通流面积、低圆周速度、平直粗壮叶型等方法;在结构上采用静叶可调、氮气轴封、低压喷水装置。完善提高了TRT装置的自控功能,主要包括启动联锁控制、自动升速控制、正常调顶压控制、正常停机控制、紧急停机控制等。

近年来高炉煤气用于发电成为现实,开发了全烧高炉煤气的电站锅炉及专烧高炉煤气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CCPP),解决高炉煤气大量放散造成的污染问题上,起到了作为主要缓冲用户的作用,提高了管网运行安全,使钢铁厂副产煤气的利用更加的合理和高效,放散量接近为零,同时也为钢铁厂提供大量的电能

和热能。过去多采用与焦炉煤气、转炉煤气混用的加热炉可以采用单一的低热值高炉煤气作燃料,提高了利用率。同时炉膛火焰在线监测、程序点火系统、炉膛压力检测系统、燃料供应执行装置、炉膛火焰视频监视、锅炉汽包水位视频监视等安全装置的可靠性也大幅度提升。

转炉煤气的吨钢回收量大幅度提高,有望实现负能炼钢。转炉煤气回收过程中大量采用了自动监测、调控技术:如,RD阀自动跟踪控制转炉炉口微差压;活动烟罩外侧、氧枪口及下料口外侧密封氮气或蒸汽压力自动监测、调控;一文后的烟气温度自动监控;CO/O2分析值实行自动监控;氧枪冷却水及汽化冷却系统的监控;放散塔自动点火及监控装置等。

煤气设施附属装置的安全性不断的改善和提高,出现了NK球阀、双闸板水封阀、节水型自动水位调节排水器、密封插板阀、电动液压眼睛阀、机械盲板等。

CO检测传感器稳定性、精确度及使用寿命大幅度提高,对煤气早期泄漏的有效检测和监控,保障了安全。对于低硫醇转炉煤气采用四氢噻吩(THT)为加臭剂,可弥补CO监测盲区。

三、煤气安全对策

1、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钢铁企业要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修订和完善现行的煤气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设备检修、外来劳务人员教育培训、特种设备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坚决杜绝并及时纠正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确保煤气设施运行、检修、操作有章可依、措施到位。

2、加强煤气防护站(组)的建设,完善事故应急预案

凡生产、供应和使用煤气的企业,应设煤气防护站或煤气防护组,并配备必要的人员,建立紧急救护体系;煤气防护站(组)的危险作业用具和救援设施应齐全完好。煤气防护站(组)在企业安全部门的领导下,应经常组织隐患排查,严格审查带煤气作业方案,参与安排煤气危险作业并在实施过程中严格监护检查,及时提出安全措施。要制订和完善煤气中毒、着火及爆炸事故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各种事故抢救演习,协助企业领导组织并进行煤气事故的救护工作,加强煤气危险作业和救援救护技能训练。定期开展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应急预案学

习和演练,提高发现险情、避免危险、遇险逃生和自救互救能力。

3、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钢铁企业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加强对煤气危险区(如焦炉地下室、烧结机、热风炉、加热炉、高炉风口及以上各层平台、转炉炉口以上各层平台、一次风机房、加压站、气柜区、净化设施等)的一氧化碳浓度的监测,有条件的要设远程在线监控。对煤气设施的压力、温度、流量等运行参数要实时监测监控,落实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等安全措施,对照《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等标准规范,对燃烧器、烘烤器、排水器、隔断装置、放散装置、泄压装置、吹扫装置、排污及水循环系统,排灰系统、压力流量监测计量装置等进行重点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留隐患。

4、加强CO检测监控及煤气防护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对多点区域CO检测监控设施要经常检查和维护,防止高温高尘侵蚀,以致数据误传、形同虚设。便携式CO检测仪要定期校验,电源完好,时刻备用。空气呼吸器、救生器要确保气瓶压力,各连接部件正常。

5、加强对外承包工程及施工队伍的监督管理

钢铁企业要对煤气设施检修等类工程项目的承包单位进行统一安全管理,加强检修过程中施工队伍的监督管理和现场安全监控,确保现场处于受控的安全状态。要在与工程项目承包单位签订的书面承包协议中,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不得将工程项目承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

6、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推广新技术新工艺

目前,我国仍有一批钢铁企业工艺落后,技术装备水平低下,安全生产存在大量隐患,我们要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同时,我们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现代化安全管理保证安全生产。今后应加大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投入,使我国的钢铁安全科学技术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五篇:浅析钢铁企业财产保险市场现状及发展策略

摘 要

近年,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发展迅速,创新开始屡见不鲜,但是企业财产保险业务增长缓慢、市场份额不断下降,财产保险市场格局也不均衡,主要由几家大的保险公司垄断。而财产保险业务服务也趋近相同,缺少专业化服务。本人以“酒钢”为例,在分析企业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财务保险市场相关理论为基础,剖析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相应制定一些对策建议。提出合理调整企业财产保险结构、完善财产保险产品体系和风险意识等多方面建议,有利于企业财产保险市场的健康协调发展,降低投保企业遇到风险后的财产损失。

关键词:钢铁企业,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现状,策略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dur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insurance business, many innovations were made.However the enterprise property insurance business slow growth, market share is declining. It tends to lessen inequality among property insurance companies. Some insurance companies`s monopoly of property insurance,the insurance coverage is tend to be similar.Based on the case of Jiugang,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property insurance analyses, it wa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roperty insurance.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and formulate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he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property insurance to handle aspects of value, risk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blems are put forward.It is benefit to insurance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in order to reduce losses caused by accident in property.

Keywords: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property insurance market,status,strategy

一、财产保险市场的基础理论

企业财产保险是以投保人存放在指定地点的财产物资为保险对象的保险,主要涉及的险种包括:财产基本险、财产综合险、财产一切险。

由于资本主义市场中的企业容易受到市场动态的影响,企业决策一定程度上受限于自然环境和突发事件。为了解决企业此类风险,财产保险公司对各企业提供了企业财产保险服务。企业通过较低的资金投入,可以换取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企业的主营业务上,将企业遇到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转嫁出去。 因此,企业财产保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社会分工的体现。保险公司负责聚集资金组织补偿,将个别企业的风险分散至所有投保人,同时,利用自身的防灾防损管理经验,为企业组织安全生产提供专业的建议,帮助企业将其资金、人力更好地投入到企业本身最擅长的专业生产和经营中,由此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益水平。总的来说企业财产保险就是补偿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维持社会再生产,完善企业的经济核算,降低企业风险成本,加强企业防灾防损意识,从源头上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和物质财产的损失,有利于积累资金,支援国家建设。其中,钢铁行业具有资产度集中、产业链长、生产工艺复杂、高危环节多的特点,易发重大安全事故,风险管理任务艰巨。近年来,保险作为风险转移的一个重要工具,已经日益得到以钢铁企业为首的大型重工业企业的重视。而公众责任险、雇主责任险、财产一切险都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钢铁企业的财产风险问题。

二、我国钢铁企业财产保险市场的现状

(一)我国财产保险市场的特征

我国财产保险市场正在迅猛发展,财产保险公司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财产保险市场呈现以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中国平安、中华联合保险业巨头垄断经营的态势。并且随着我国财产保险业务的增多,保险需求增大,财产保险费收入快速增长。

(二)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

1、财产保险险种发展不平衡

家庭财产保险和责任保险是财产保险领域中比较传统的险种, 但我国家庭财产保险和责任保险的业务总量一直不大,在财产保险业务中的占比也很小,与国外同行业相比有很大差距大。国外的家庭财产保险覆盖率已达70- 80%,相比之下这一数字在中国只有10%左右,而且还包括各企事业单位作为职工福利发放的保险,存在保额低、起到的保障作用极为有限、 无法满足实际需要等问题,像酒泉钢铁集团这样的国有企业,在发展钢铁主业的同时,还积极发展非钢产业,已形成火力发电、装备制造、耐材建材、工业民用建筑、房地产开发、种植养殖、葡萄酒酿造、物业管理、物流配送、医疗卫生、职业教育、商业保险代理、餐饮旅游服务等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多元化产业。而财产保险基本险和综合险中,对被保险人拥有财产所有权的自用的供电、供水、供气设备因保险事故受损,引起的停水、停电、停气以致造成的直接损失给予补偿,在发生保险事故时,为抢救保险标或防止灾害蔓延而造成的损失也由保险人负责。一般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都会承担理赔责任。不过,该险种的投保门槛较高,保险公司会严格审核企业的经营体制、信用状况、生产经营情况、出险情况等各项数据。但是对于酒钢这个业务繁多的大型企业来说,这几种财产保险险种是不能满足业务需求的。

2、企业财产保险信息化程度不够

在计算机科学发展迅速的今天,保险信息化也成为保险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财产保险公司机构众多,各地业务差异较大,信息系统建设各自为政,全盘的考虑与规划存

在不足,总公司、分公司各层级管理、技术人员沟通不够,不利于企业财产保障体系的实行和公司员工的管理。

酒钢拥有嘉峪关本部、兰州榆中、山西翼城三个钢铁生产基地。这三个基地跨地域范围广,使得财产保险企业不能统筹各基地的财产保障管理,并且增加了保险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了其经营效率。

3、企业风险意识淡薄

风险防范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运营、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但国内许多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比较薄弱,认为投保企财险会加大企业经营成本。但风险是不可预测的,一旦灾害事故发生,企业就会陷入经营困境,甚至有可能导致破产。而保险经纪人可以量体裁衣式地设计保险方案,最大化地转移企业的可保风险,并协助客户向保险市场询价或招标,选择条件最优的保险公司承保。

酒钢于2007年11月注册资本500万元的甘肃吉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获中国保监会批准设立,酒钢集团出资二百万元占股40%,为第一大股东。吉安保险经纪的前身为甘肃吉安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投资人正是酒钢集团。保险经纪公司派出由冶金行业风险专家、国家级安全评价师、风险管理工程师、保险专家组成的查勘小组,分赴该集团公司及其直属单位、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共二十几家单位进行风险查勘,主要就各厂的生产设备、技术及安全管理、重大风险源、主要损失形态、现有的安全措施以及历史损失案例及赔付情况等进行现场查勘与访谈,收集了大量详尽的资料,据此向集团公司提交了一份专业的《风险分析报告》,提出什么样的风险用什么相应的手段来避免、转移或自留,确保用最小的资金投入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对于其中需要保险手段来解决的风险,又为其设计了一整套保险方案,做到了该保的风险一个不落,不该保的一分钱不花,酒钢这一举措成功转移了该集团生产中的大部分纯粹风险,对我国其他市场占有率大的钢铁企业有现实意义。

4、在追求经济效益时,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

钢铁行业是高污染行业,根据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统计,钢铁行业市值前十的上市公司,除攀钢钒钛、包钢股份和酒钢宏兴外均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其中,发布报告的钢企有一半建立了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但污染物排放的数据公开方面不容乐观。2012年由于受钢铁供求矛盾激化、钢材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及铁矿石价格坚挺等不利因素影响,国内钢企利润水平大幅下降。企业高层出于经营成本的考虑,不愿意买环境污染险,一些企业发生的环保事故,大多都是当地政府和居民买单。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当前因缺少法律支持,政府没有强制污染超标的钢铁企业购买环境污染责任险,并且不少地区企业没有严格监测污染物排放量,政府监管人员也疏忽了现场核查和排污核定,使得国内大钢企业周边的环境污染严重,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受到影响。

三、钢铁企业财产保险发展策略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企业经营效益逐年提升,缴纳保费的能力也在提高。 特别是加入WTO 以来,我国各行各业的竞争形势加剧,“优胜劣汰”在时刻提醒着企业,任何风险都有可能使其在一夜之间损失惨重,甚至于破产倒闭。目前,国外企业的经营理念和风险管理意识逐渐被国内企业接受,其保险需求日益增强。保险企业必须抓住这个大好机遇,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大力发展企业财产保险业务,推动我国企业财产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一)合理规划企业财产保险险种结构

从目前各公司的产品开发来看,对传统企业财产保险产品缺少创新,险种更新较慢,且各财险公司险种结构趋近相同,只有少数财险公司对原有产品进行了改造。保险公司需要在

发展基本险种的基础上,改变只看到眼前效益的价值观,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现实,明确定位,走专业化经营道路。比如,针对自保能力强的大型企业,可以开发财产超额损失保险,也可以开发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甚至大型企业的简易营业中断或利润损失保险等等。同时,应设计各具特色的附加保单或批单,以扩大企业选择范围,这样可避免企业购买保障内容重复的险种,既保障全面又节约成本。各财险企业根据自身企业的经营现状和市场导向,不盲从,建立专业化得经营体系,合理调整险种结构,明确重点,加大推广力度,发扬创新精神,开发针对特殊行业的险种。同时严格建立业务考核制度,对各种险种业务的收入比例做出明确界定,不能只看总保费,而忽视了具体业务执行情况,才能使企业在财务保险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二)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提高财务保险公司的管理水平

财产险公司可以开发一套自己的信息技术平台,也可以购买通用的信息技术平台作为主平台,在统一标准和接口的前提下,设置自己的管理平台,以计算机网络建立一套相对独立的系统,来进行统一的业务处理。为了更好地位业务发展和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和服务,以现行信息技术系统为依托,采用数据挖掘、数据仓库等技术,按照统一规划、共享服务、有偿使用的原则,逐步建立起投保公司和财产险公司和其他业务单元统一共享的“信息技术平台”,对数据的多角度联机分析处理,建设通用统计系统,对汇总生成月报、季报各类分析报表以及公司人力资源业绩评估和人员管理体系有统一的管理和监督,这样不但有利于降低总运行成本,还可提高各公司专业化经营管理水平,强化人员管理和效绩考评。

(三)提高企业风险意识,加大预防风险的投入

企业以赢利核心,而收益和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成正比。有些时候,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就意味着要冒着更大的风险。这时,风险管理指导企业管理者识别和确认风险、评估风险、回避风险、分散风险与转移风险。面对这些风险,业界必须重视顾客的风险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强化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风险意识,让企业经营者和管理人员了解到财产保险投入的必要性和意义。就目前来说,导致相关保险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是,企业经理人的风险管理意识薄弱,企业要对经理人有个正确的定位,只有企业经理人有良好的风险意识和决策环境,企业财产保险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强制性环保险”

钢铁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追求经济收益时往往忽视了环境的保护。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生产企业对环境负有社会责任感。保险的赔偿限额是传统污染行业转嫁环境责任的保障,将有利于企业发展。另外,环境责任险的基本点就是保护受害者的经济利益并进行补偿措施。当前因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缺少法律支持,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仍存在损害赔偿标准不明确、道德风险和逆选择等诸多现实问题。中国保监会与国家环保部出台的共同推进“强制环保险”可行性研究已完成,并指导各地高环境风险行业推进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十二五期间,太钢将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按照一尘不染标准再投资60亿元,新上一批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未来将打造高水平完整的固态、液态、气态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做强做大绿色产业,带动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国家应综合运用财政、税收、价格等经济手段,来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顺利实施。

四、总结

通过对企业财产保险市场现状的研究和了解,中国财产保险有自身的发展优势,当然在发展和探索中也产生了种种不利于发展之处。为提高工作效率,从增加企业效益和方便服务角度出发,保险公司应尽可能做到保险方案优化组合,科学搭配,吸引有实力的保险公司参与。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钢铁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将逐步发展成为自主经

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经济竞争主体。企业在生产经营与管理中,要不断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学会科学利用保险,充分转嫁企业风险,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把保险与安全防范结合起来,把保险与资产管理结合起来,努力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让保险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我国的财产保险正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自身的不断完善中,走出困境在全球化浪潮到来之际,中国保险事业没有在外来压力前止步,中国财产保险正在调整步伐,不断在改革中发展壮大,它正以新生保险业的活力,逐步的向世界保险业靠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财产保险必定会以自身的独特方式,获得更大的进步,从而在国际大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上一篇:公司支部工作总结下一篇:岗位晋升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