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毕业论文

2024-04-29

钢铁行业毕业论文(通用6篇)

篇1:钢铁行业毕业论文

2009年一季度中经钢铁产业景气指数发布

●由经济日报社中经产业景气指数研究中心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共同研究编制的一季度中经钢铁产业景气指数29日发布。

●中经钢铁产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一季度中经钢铁产业景气指数为96.5点,预警指数为66.7点。钢铁业回暖迹象初显,二季度有望小幅回升。

报告分析指出,一季度我国钢铁工业景气状况虽有所下滑,但受益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已出现了一些回暖迹象。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日趋回暖、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出台及进一步落实、钢材出口退税率提高等因素推动,二季度我国钢铁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将会比一季度有所好转,钢铁工业景气指数将有望小幅回升。

钢铁产业:回暖迹象初显 调整步伐加快

核心提示:“今年以来,随着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作为建筑、汽车、机械等行业基础原材料的钢铁行业出现了回暖迹象。”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巡视员贾银松说。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最新数据,在全球其他65个产钢国前两个月粗钢生产下降37%的背景下,一季度我国粗钢产量仍实现了1.4%的增长。

投资拉动效应日益显现

“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积极迹象逐步增多,初步扭转了增速过快下滑的势头,部分行业和地区开始向好的方向转化。”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朱宏任表示,在外需严重萎缩的不利形势下,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政策措施效果正在显现。

据了解,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对基础原材料钢铁业有着明显的拉动效应,比如,“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在促进相关产品销售的同时,带动了这些领域内的钢材需求;比如,国家在铁路等基础设施上的大规模投资,使重轨钢材需求量激增,一季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6%。

在此拉动下,今年1—3月全国粗钢产量12744万吨,同比增长1.4%;3月份全国日均产钢145.5万吨,比去年11月上旬日产107万吨的最低水平相比,增长了36%,同时也高于去年全国日产137万吨的平均水平。

国外主要钢铁企业则呈现大幅度减产的态势。1—2月,全球除中国以外的65个主要产钢国的钢产量为8865万吨,同比下降37.2%,我国1—2月钢产量占全球市场的份额提升到47.9%。

可以说,“在相对整个国际钢铁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一季度,中国钢铁业的表现是最好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巡视员贾银松如是表示。

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

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但是,钢铁业由于长期粗放发展,存在着产能过剩、产品对外依存度大、资源控制力弱等问题。国际金融危机则进一步加剧了上述矛盾。以产能过剩为例,进入4月,由于产量恢复过快,国内钢材价格再次出现下滑。

国内1000余家钢厂使钢铁产能极为分散,大小钢厂无序竞争,一方面导致国际铁矿石市场价格飞涨,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钢铁业利润率。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行业出现了大幅亏损。统计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全国钢铁工业由去年同期盈利255亿元转为亏损7.7亿元。

此外,我国钢材生产依然偏重于高能耗、低附加值产品,部分高附加值钢材依然依赖进口。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累计出口钢材5923万吨,累计出口金额为634亿美元;2008年累计进口钢材1543万吨,累计进口金额为234亿美元。进口钢材主要集中在高附加值的冷轧、特厚板、高温合金板等品种。从海关数据可以算出,中国去年进口钢材的平均价格比出口钢材高出40%以上。

“国际金融危机在给钢铁产业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也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好时机。”贾银松如是说。宝钢集团副总经理赵峡也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大大降低了收购和重组的成本,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行业整合。

近年来,钢铁业重组兼并步伐逐步加快。在重组韶钢、广钢组建广东钢铁集团的基础上,今年3月,宝钢集团与杭钢集团签署重组宁波钢铁协议,宝钢以20.214亿元取得宁波钢铁56.15%的控股权。此前,武钢重组柳钢组建广西钢铁集团,唐钢、邯钢联合重组河北钢铁集团……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统计,2008年国内产钢量最多的10家企业集团合计生产粗钢21273.59万吨,占粗钢总产量的42.5%,比上年提高5.71个百分点。

调整振兴规划意义重大

为了推动国内钢铁产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1月中旬,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相关细则也于3月公布。

“调整振兴规划正对钢铁行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迟京东认为,规划不仅立足于当前形势,更着眼于产业的长远发展,重点体现在控总量、调结

构、促升级等方面。

在控总量,推动重组方面,规划细则中,除了明确鼓励宝钢、武钢、鞍钢三大央企的联合重组外,山东钢铁集团、山西钢铁集团等区域性的企业重组也在规划之列,力争到2011年,全国形成宝钢集团等几个产能在5000万吨以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形成若干个产能在1000万—3000万吨级的大型钢铁企业。国内排名前5位钢铁企业的产能占全国产能的比例达到45%以上,沿海沿江钢铁企业产能占全国产能的比例达到40%以上。贾银松表示,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启动制订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条例工作。

在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升级方面,规划对淘汰落后产能有了新的要求:2010年年底前,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产能5340万吨,2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产能320万吨;2011年底前再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相应淘汰落后炼铁能力7200万吨、炼钢能力2500万吨。贾银松透露,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对落后钢铁产能进行摸底调查。

此外,为推动钢材出口,从4月1日起,我国已将59个钢材品种出口退税由5%提高到13%。贾银松透露,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下达地方技术改造项目计划,推动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提升产品竞争力。

随着调整振兴规划的公布,河北、山西、山东等产钢大省也在抓紧制订相关的规划,加速整合省内钢铁企业。山西省在《山西省冶金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全省200多家钢企只保留到10家以内,太钢集团将通过大范围的联合重组,由目前的1000万吨级别,跃升至3000万吨。到2011年底前,山西将淘汰落后炼铁产能2000万吨、炼钢产能1600万吨。

有关专家认为,今年将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转折点,钢铁工业将从快速增长转为平稳发展。钢铁行业只有主动抓住有利时机,化风险为机遇,变被动为主动,加快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才能早日走出困境,实现稳定发展,推动钢铁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篇2:钢铁行业毕业论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2010〕3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现国家确定的“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做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有关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钢铁工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过剩、铁矿石流通秩序混乱、资源环保压力加大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必须充分利用市场变化形成的倒逼机制,综合运用经济、技术、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切实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促进钢铁工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健康发展。

钢铁工业是节能减排潜力最大的行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是转变钢铁工业发展方式、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适应全球供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应对世界铁矿石资源垄断加剧严峻形势、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抑制钢铁产能过快增长、推进淘汰落后产能的重要抓手,是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高产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决策部署和政策规定,扎扎实实抓好组织实施。

二、坚决抑制钢铁产能过快增长

(二)切实制止钢铁行业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将抑制钢铁产能过快增长作为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的重中之重,除国家已批准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外,2011年底前不再核准、备案任何扩大产能的钢铁项目。要将控制总量和优化布局结合起来,切实推进钢铁产业布局调整。要进一步依法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质量、安全、环保、能耗、清洁生产等指标约束作用,加强质量、用地、金融等方面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大对违规建设项目的政策压力。积极引导钢铁企业以品牌、标准、服务和效益为重点,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严格履行钢铁项目审批和核准程序。对所有新建和改造项目,严格依法依规进行审批。坚决制止以淘汰落后产能等名义擅自建设钢铁项目,对违规建设的要严肃处理。发展改革委要牵头组织对2005年以来建设的钢铁项目进行清理。国土资源部牵头组织对在建和已建成的钢铁项目违法违规用地行为进行查处。环境保护部牵头组织对未经环评审批或污染超标的项目进行查处。要进一步健全项目审批问责制,认真查处越权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行为,依法严肃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环境保护、国土资源部门及金融机构要依法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用地和贷款的审批

三、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

(四)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严格税收征管,清理和纠正地方擅自出台的对钢铁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努力营造促进企业公平竞争和落后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完善和落实土地使用、差别电价政策,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大幅提高差别电价的加价标准,进一步提高落后产能的生产成本。中央财政要加大对钢铁工业淘汰落后产能的支持力度,将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与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挂钩。工业和信息化部要尽快公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抓紧牵头制定《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及时公布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为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做好促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和扶持优势企业发展等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五)强化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对各地的督促检查,切实抓好相关政策落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的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目标任务,制定实施方案并分解落实到市、县和具体企业。对未完成淘汰落后钢铁产能任务的地区,要严格执行项目“区域限批”规定,暂停对该地区其他建设项目的环评、供地和核准审批;对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较好的地区实施先拆后建的技术改造项目,经综合平衡后可优先予以核准。各地在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要按照政策规定妥善解决职工安置、企业转产、债权债务重组等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

(六)大力推进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实现钢铁工业节能减排要将控制总量、淘汰落后、技术改造结合起来。大力推广高温高压干熄焦、干法除尘、煤气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烧结烟气脱硫等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三废”的综合治理和利用水平。加强和完善废钢铁综合利用,鼓励发展短流程炼钢。有关部门要尽快出台鼓励余热余压发电上网政策。要强化节能减排计量管理,提高能耗和排放计量检测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强化环境准入、执法监管、考核问责等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环保监测、减排核查、清洁生产审核、能耗限额标准执行监察,推动重污染企业加快退出市场。

(七)调整钢铁产品进出口结构。钢铁产品进出口政策要服从和服务于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促进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产能的总体目标。要继续控制“两高一资”低附加值钢铁产品出口,在符合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统筹研究有利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进出口措施,相应调整钢铁产品进出口政策。

五、加快钢铁企业兼并重组

(八)明确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工作目标。要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平等协商、政府引导的原则,支持各类钢铁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支持优势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继续推动本地区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进一步提高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培育形成3-5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6-7家具有较强实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力争到2015年,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从2009年的44%提高到60%以上,推动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抓紧制定和上报本地区2010-2011年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方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批后组织实施。

(九)抓紧完善和落实促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要在项目审批、土地供应、贷款授信、资本市场融资以及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等方面,加强对企业兼并重组的支持。对国有钢铁企业因重组出现阶段性经营绩效下降和负债率上升等情况,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在确定考核和任期考核目标中作相应调整。钢铁企业兼并重组要切实依法规范操作,保护出资人和职工合法权益,维护金融机构合法债权安全,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

六、大力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

(十)积极支持钢铁行业做好技术创新工作。充分重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持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依托相关科技计划,引导和鼓励钢铁企业和科研机构围绕重大工程和战略需求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前瞻性储备技术研究,尽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应未来国际竞争需要、支撑钢铁工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关键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

(十一)重点支持钢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积极落实财政支持政策,鼓励、引导钢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集中支持对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意义重大的关键项目和企业。加大关键钢材品种、钢铁新材料、新一代全流程可循环工艺、节能减排、矿山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等技术改造工作力度,促进钢铁产业升级。

七、切实规范铁矿石流通秩序

(十二)强化行业自律,规范铁矿石进口秩序。在推进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加快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大幅度减少国内钢铁企业数量的基础上,通过行业自律,进一步提高铁矿石进口经营集中度。要加快落实《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加大行业协调力度,抑制囤积居奇、倒买倒卖、哄抬铁矿石价格等行为。优化铁矿石资源配置,铁矿石资源要优先配置给符合《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的企业。进一步做好进口铁矿石信息报送工作,有关行业协会、商会要根据公布的符合规范条件的钢铁企业名单,加强对铁矿石进口流向的监测管理。

(十三)建立长期稳定的铁矿石进口渠道。有关行业协会、商会要加强与各类钢铁生产和贸易企业的协商,建立健全进口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国内用户和国外供应商加强协调协作,建立长期稳定、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保持进口铁矿石的合理价格水平。

八、推进国内铁矿开发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十四)大力推进国内铁矿资源的勘探开发。加大国内铁矿石资源的勘探力度,增加资源储量。研究降低国内铁矿石生产和开采企业负担、提高国内铁矿石资源保障能力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共伴生矿、难选冶矿的技术和科研开发力度,对尾矿回收等综合利用项目研究完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国内矿山的有序建设和开发,加快推进铁矿资源的开发整合,将铁矿矿业权依法优先配置给符合钢铁产业政策的钢铁企业和大型矿山企业。用好现有扶持政策,支持大型铁矿山技术改造和资源综合利用。

(十五)进一步推进“走出去”战略。支持钢铁企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深化经济技术合作。鼓励钢铁和矿山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铁矿石资源勘探开发,在境外建立稳定、可靠的铁矿石供应基地,并统筹考虑矿山、道路、港口、供电、供水设施的规划与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大型钢铁企业到国外建设钢铁厂和钢铁工业园区,努力提高钢铁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水平。商务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协会商会和企业,积极应对国外对我钢材产品提起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调查,加强与各国政府及行业间的交流合作,积极化解贸易摩擦,营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

九、加强工作的组织协调

(十六)加强组织协调,狠抓各项工作落实。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要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配合,切实做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协调,抓紧细化和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各地区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办法并抓好落实。行业协会、商会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反映钢铁行业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政策建议,督促钢铁企业认真落实国家钢铁产业政策。钢铁企业要从产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强化内部管理,积极开展淘汰落后、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等各项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指导,确保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国务院办公厅

篇3:废钢行业要与钢铁行业同步发展

挑战:用量下降、经营困难

与会代表认为, 当前, 废钢行业的发展存在三大挑战:钢企的积极性不高、成本没有优势、部分企业的不规范行为导致正规废钢加工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大。

第一, 我国钢铁企业的废钢消耗总量继续下降, 废钢单耗水平连续降低。据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树斌介绍, 2013年1~9月份, 纳入统计范围的重点钢铁企业消耗废钢铁总量约为3 200万吨, 同比减少160万吨, 降幅为4.8%;炼钢废钢铁综合单耗为89千克/吨, 同比下降4.4千克/吨。其中, 转炉平均单耗为68千克/吨, 同比下降3千克/吨;电炉平均单耗为389千克/吨, 同比下降8千克/吨, 是历史最低水平。对此, 朱继民认为, 鼓励钢厂多吃废钢的最好办法, 就是废钢行业与钢厂合作建立废钢加工配送的标准化基地, 一起制定标准和技术要求, 建立供需对接关系, 尽量实现产业链的少障碍、无障碍。“上下游合作中, 废钢的加工配送环节必须规范化。”朱继民再三强调。

第二, 2013年, 废钢铁市场价格呈缓步下滑、小幅盘整的运行态势, 但与铁水炼钢相比, 钢厂采购使用社会废钢的成本较高, 而且质量难以保障。对此, 朱继民表示, 废钢行业要与钢铁产业建立更紧密的产业链关系, 发展废钢的“净化技术”, 做好废钢采选分离和加工, 把废钢加工成本降下来, 扩大废钢应用途径。

第三, 由于受到不规范废钢回收企业和小电炉钢厂的挤压, 正规废钢加工企业担负着极大的经营风险。近两年, 废钢协会一直把废钢铁加工配送中心和示范基地的基础建设与规范化管理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目前, 全国挂牌的废钢铁加工配送示范基地已达30家, 废钢铁加工配送中心29家。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管理规范、设备先进、质量可靠, 真正实现了从单一的废钢堆料场到现代化废钢铁加工工厂的转变, 从回收杂乱无章的社会废钢到按标准生产废钢产品的转变。不过, 这些正规的加工配送企业要真正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实现健康发展, 亟待国家财税政策的调节和支持。

机遇:绿色转型、财税改革

目前, 废钢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钢铁绿色转型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税制改革为废钢行业带来了利好。

众所周知, 废钢是电炉炼钢的主要原料。虽然按直接生产成本计算, 废钢炼钢成本要高于生铁炼钢, 但是与用铁矿石和生铁炼钢相比, 用废钢铁炼1吨钢可减少近1.6吨碳排放, 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十分可观。朱继民表示, 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要对钢铁等行业征收排放税。如果国家出台相关政策, 钢厂必然会更多地使用排放少的原料, 这对废钢行业来说是一大利好。他同时指出, 明年我国要开始进行税收制度改革。如果建筑行业能实现营改增, 那就能规范开票行为, 对于正规的钢材流通、废钢流通都是一大利好。

提升电炉钢比对冶金行业的绿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对转炉炼钢, 电炉炼钢可以减少75%的能源、90%的原料消耗、86%的空气污染、40%的用水、97%的采矿废弃物。但是, 我国钢铁企业的废钢铁单耗水平连续降低, 表明采用废钢作为主要原料的电炉钢比逐年降低。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是废钢量不足、电炉钢成本高, 且采用废钢为主要原料的钢水质量不高, 影响高档特钢产品的生产。发展废钢的“净化技术”将是扩大废钢在电炉钢中应用的重要途径。

“今年铁矿石价格出现反常的态势, 即钢价稍有上涨, 铁矿石价格就迅速大幅上涨;钢价下跌时, 铁矿石价格的下跌要滞后很长时间, 且降幅很小。由此可见, 国际矿价实际存在被操控的问题。”朱继民说。铁矿石价格居高不下是钢企成本压力的主要因素。部分与会人士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如果国家能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废钢加工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将提升钢厂吃废钢的积极性, 对降低铁矿石进口依存度作出贡献。

方向:工厂化、规范化、产业化

“我国废钢回收加工利用应尽快实现工厂化、产品化、规范化、产业化。”朱继民明确了废钢行业的发展方向。

从宏观层面看, 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需要废钢产业实现规范化。2011年, 国家中止了自2002年以来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增值税返还政策, 原因之一就是一些回收企业出现了不规范行为, 殃及了整个废钢行业。“如果废钢加工还不能实现工厂化和产业化, 那么行业面临的困境将很难解决, 也与时代发展不符。”朱继民强调。

从行业层面看, 只有采用现代技术、装备、流程来加工废钢, 才能生产出标准化的产品。这些标准化产品通过规范化的渠道进入钢厂, 才能促使废钢回收利用形成产业化。朱继民直言, “如果没有配套的正规加工配送基地, 目前钢厂都不敢采购废钢。”这主要是因为废钢的质量和检查标准没有保证, 一些不规范的废钢加工企业采用不合规手段, 干扰了钢厂正常的生产经营, 导致钢厂与废钢企业之间的产业链非常松散, 一些钢厂宁可多生产铁水也不愿意多吃废钢。

从技术和质量的角度看, 一是只有做到产品化、工厂化, 去除废钢中的杂质, 形成规范化和标准化产品, 才能彻底解决废钢检验难的问题。二是经过加工后的废钢, 堆比重、尺寸合乎规范, 纯净度可达到98%左右, 钢厂在冶炼利用过程中可以提高金属回收率, 稳定操作。三是通过加工分类, 可以去除废钢中的各种杂质、有色金属等, 有利于钢厂更精准地生产合乎标准的钢材, 更好地满足炼钢工艺要求。四是通过加工提高废钢堆比重, 可以减少废钢孔隙、缩短装料时间、利于称重, 对于缩短钢铁冶炼周期、保持炼钢稳定更为有利。五是通过加工, 可以大幅度提高废钢资源的循环利用, 比如钢厂不能直接回收利用的罐头盒、包装盒、彩涂板废钢等, 经过废钢企业加工后得到利用, 提升了整个社会资源的循环利用水平。六是现代化炼钢技术尤其是自动化炼钢技术的发展和钢铁产业转型升级, 使钢铁企业对炼钢原料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废钢产品的分类要求越来越细致, 这对废钢的工厂化、标准化加工提出了必然要求。钢厂只有利用加工后的高纯度废钢, 才能做到窄成分控制, 才能按照用户要求生产高标准、高性能的钢种。

篇4:钢铁行业毕业论文

当前产能过剩最突出的两个行业,一是钢铁,一是煤炭。中国曾经以钢为纲、一钢带百业;在能源体系中70%以上是煤炭。

1月4日,2016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李克强总理来到山西,重点是部署“去产能”。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工作座谈会上,李克强指出,当前钢铁、煤炭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并不是单纯的“产业周期”问题,必须增强紧迫感,立足全局通盘考虑,以“硬措施”化解过剩产能。

事实上,当前国内钢铁产业的生产和消费已告别了持续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期,均已进入“十三五”峰值弧顶下行区间。统计显示,2015年1-11月,全国粗钢产量7.38亿吨,同比下降2.2%;粗钢表观消费量6.45亿吨,同时下降5.5%。虽然钢铁行业已经开启了“去产能”模式,但去产能化进程却十分缓慢,完全跟不上已经快速萎缩的市场形势。

此外,全国钢铁企业的亏损数字也在不断刷新。据中钢协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67万亿元,同比下降19.3%;亏损531.32亿元,而2014年同期盈利243.87亿元;销售收入利润率为-2%,而在2014年同期为0.74%。

具体来看,去年前三季度,重点统计钢企的亏损总额为281.22亿元。这意味着,10月、11月仅两个月的时间,亏损额便翻了一番。钢铁行业亏损面正不断扩大,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共有51家企业亏损,较上一年同期增加27家,较前三季度增加2家,亏损企业亏损额685亿元,同比增亏564亿元。11月份当月重点企业亏损146.27亿元,亏损企业62家。

让人稍感安慰的是,自去年12月中旬开始,钢铁价格有所回暖,元旦节日期间,国内钢市疯狂拉涨。以1月3日为例,带钢拉涨40元-100元/吨,型钢拉涨40元-70元/吨,钢坯拉涨50元/吨,建筑钢材拉涨30-90元/吨。如此喜人的涨势被称为“新年开门红”。不过,此轮钢价的回暖并不被业内看好,一方面是钢厂限产增多,另一方面钢价有人为炒作的因素在内。而在冬季历来是钢铁需求的淡季,在基本面难有实质性改观的情况下,钢价的反弹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

近几年来钢材价格持续低迷,钢铁行业除了个别钢企盈利外,其他企业都在盈亏边缘苦苦挣扎。对此,一些分析人士将钢铁行业低迷归咎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需求萎缩和产能过剩这三个原因。但笔者却认为,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铁矿石价格从较高时的180美元/吨以上,现已跌破40美元/吨。照理来说,钢企利润率与铁矿石价格呈现正相关,钢铁企业完全可以扬眉吐气。因为铁矿石价格下跌,钢铁行业的利润率就会得到改善,但是今年整个钢铁行业平均利润率还是很低,甚至钢材卖出了白菜价格。

再者,从需求端来看,欧美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后,钢材市场骤降30%以上。来看国内,房地产投资放缓,钢铁需求不如前几年那样红火,但总体需求量降幅还是有限,所以也很难说国内对钢材需求有多么“萎缩”。

最后,说到“产能过剩”问题,目前钢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达到70%,而像水泥、光伏、玻璃等其他行业产能利用率则更低,但平均利润水平还能保持在6%甚至更高水平,这说明这些行业虽然也面临产能过剩问题,但起码还有自发价格调节能力。

显然,造成2015年钢企全面亏损、钢材卖出白菜价的原因,不能简单归咎于原材料价格上涨、需求端萎缩和产能过剩,事实上是整个钢铁行业运行机制出了问题。如果不将这些机制理顺,那钢铁行业将长期陷于这种恶性循环之中。

一方面,早在2013年,我国就将钢铁行业列为五大过剩产能行业之首。但是很多地方政府出于政绩、税收、就业等问题的考虑,默许、纵容企业扩大钢铁产能,而一旦出现亏损状态时,就给当地钢铁企业大量的财政补贴和输血。仅在去年12月份就有凌钢股份、包钢股份、重庆钢铁发布公告宣布获得政府补贴,金额分别高达7.92亿元、5.8亿元、1.5亿元。这就造成了部分亏损国有钢企始终处于僵而不死的尴尬境地。

另一方面,整个行业无序竞争环境尚需改善。一是大型钢企往往容易获得银行低息贷款。当国有钢企出了资金问题,地方银行不敢贸然对其抽贷,通常还继续对其注资,借新债还旧债是常事。二是对于民营钢企来说,一旦停产中小债权人都会上门来催债,企业面临倒闭并购,所以哪怕微利甚至亏损也要坚持下去。而在市场上民企通过低价位恶性竞争,又使国有钢企叫苦不迭。

要解决钢铁业的问题,关键还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国企与民企的关系。必须建立起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有退出机制,然后把降本增效和优化产品结构作为钢企摆脱困境的有力举措。

其一,要引入退出机制,给予整个钢铁行业一个通畅、进退有序的市场环境,并妥善解决退出企业职工安置和债务等问题。唯有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通过市场来调节,那么不仅能达到去产能化的目的,而且整个行业的利润率也会逐步回升。

其二,通过跨区域的兼并重组,可以阻止目前市场上低价同质化产品的竞争。比如,通过对京津冀区域内的钢企进行产业整合,区域内的同质化产品就自然消失,恶性竞争的局面就会得到解决;同时,因为全国是统一的流动市场,可以杜绝兼并重组导致地区性的价格垄断问题。

此外,对于处于亏损或盈利边缘的国有钢企,全面进行“混改”。通过“混改”,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甚至控股。利用民营资本的效率和创新,加上国企获得资源方面的独特优势,从而激发出国有钢企的潜在活力。“混改”的目的,就是把国企目前的僵化机制转变成适合市场配置资源的民企机制,以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而非扩大或缩小国企地盘那么简单。

其三,政府应该引导并鼓励钢铁企业对高端钢材的研发投入,生产出高质量的热卷、镀锌板、冷卷、电厚板等高端钢材,打开国内外市场。去年我国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比如我国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包括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企业要在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中把“量”减下来,把“质”提上去,促进企业产品升级,加快向高端、智能、绿色方面转型转产,这也不失为规避国内低端钢材领域恶性竞争的良方。

其四,在我国诸多工业中,钢铁工业还是具备一定“工业4.0”发展基础。在规模化的催生下,宝钢、武钢、沙钢等集团企业,在钢铁生产自动化、库存、营销等关键环节水平先进,并采取工业机器人、无人行车、无人台车、无人仓库等技术来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快智能化对于处于亏损中的钢铁企业来说,是降本增效的不错选择。

篇5:钢铁行业准入标准

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

一、总则

钢铁行业快速发展对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仍存在产能增长过快、产业集中度低、布局不合理、淘汰落后进展缓慢、铁矿石经营秩序不规范等突出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钢铁行业管理,规范现有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秩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34号)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对钢铁行业现有企业生产经营实行规范管理,作为有关部门核准或备案项目、配置资源、核发建筑钢材生产许可证、规范铁矿石经营秩序及推进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等事项的依据。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要与兼并重组、淘汰落后等工作相结合,逐步减少钢铁企业数量,降低落后产能比例,改进和完善行业管理。

本规范条件是现有钢铁行业生产经营的一个基本条件,是适应我国钢铁工业目前发展水平的过渡性标准,随着我国钢铁工业总体水平的提升将不断提高。对于钢铁行业建设及改造项目要达到更高的准入标准,需按照《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有关要求执行。

二、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

(一)产品质量

1.钢铁企业须具备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须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两年内未发生重大产品质量事故。

2.钢铁企业生产属于国家生产许可制度管理的产品,须依法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二)环境保护

1.钢铁企业吨钢污水排放量不超过2.0立方米,吨钢烟粉尘排放量不超过1.0千克,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不超过1.8千克。

2.钢铁企业须依法执行环评审批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未经环评审批的,须补办环评审批手续。企业须具备健全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配套完备的污染物排放监测和治理设施,安装自动监控系统并与当地环保部门联网。

3.钢铁企业应持证排污、达标排放,两年内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水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相关规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应符合国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的相关规定,危险废物依法处置;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须符合环保部门核定的总量控制指标。企业有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的,应落实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措施,并满足总量减排指标要求。

4.其它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满足的环保要求。

(三)能源消耗和资源综合利用

1.钢铁企业须具备健全的能源管理体系,配备必要的能源计量器具。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能源管理中心。

2.钢铁企业主要生产工序能源消耗指标须符合《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6)和《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2)的规定,其中焦化工序能耗≤155千克标煤/吨、烧结工序能耗≤56千克标煤/吨、高炉工序能耗≤446千克标煤/吨、转炉工序能耗≤0千克标煤/吨、普钢电炉工序能耗≤92千克标煤/吨、特钢电炉工序能耗≤171千克标煤/吨。吨钢新水消耗不超过5吨。高炉渣综合利用率不低于97%,转炉渣不低于60%,电炉渣不低于50%。

(四)工艺与装备

1.高炉有效容积400立方米以上,转炉公称容量30吨以上,电炉公称容量30吨以上,烧结机使用面积90平方米以上,焦炉炭化室高度4.3米以上,及不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规定淘汰类工艺装备;2005年7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颁布实施后建设改造的装备须满足《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规定的装备准入要求且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规定的限制类工艺装备,即烧结机使用面积180平方米及以上,焦炉炭化室高度6米及以上,高炉有效容积1000立方米及以上,转炉公称容量120吨及以上,电炉公称容量70吨及以上。高炉须配套煤粉喷吹和余压发 电装置,焦炉、高炉、转炉须配套煤气回收装置。有条件的企业焦炉须采用煤调湿并配套干熄焦装置,烧结机须配套烟气余热回收及脱硫装置,轧钢采用蓄热式加热炉。

2.钢铁企业须按照《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家适时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以及其它法律法规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淘汰落后的生产装备。

(五)生产规模

2009年普钢企业粗钢产量100万吨及以上,特钢企业30万吨及以上,且合金钢比大于60%(不含合金钢比100%的高速钢、工模具钢等专业化企业)。

(六)安全、卫生和社会责任

1.钢铁企业须符合《安全生产法》、《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一系列有关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具备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责任制、防治条件和管理体系,两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2.钢铁企业不得拖欠国家税收和职工工资,须按国家有关规定交纳各项社会保险费。

三、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管理办法

(一)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钢铁行业生产经营的规范管理,商相关部门后以公告形式公布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实行社会监督、动态管理。

(二)现有钢铁企业生产经营规范申请、审核及公告程序:

1.现有钢铁企业均需纳入规范管理,申请规范的钢铁企业须编制《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申请报告》并附相关证明文件(格式要求见附件)。地方企业通过本地区工业主管部门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申请,中央企业直接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申请。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工业主管部门负责受理本地区钢铁企业的规范申请和初审,中央企业自审。初审或自审需按规范条件要求对企业的相关情况进行核实,提出初审或自审意见,附企业申请材料及有关土地、项目核准或备案等审批文件、证明文件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

3.环境保护部负责现有钢铁企业环保要求符合情况的审查工作,未通过审查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不予进行规范公告。具体审查办法环境保护部另行制定。

4.工业和信息化部收到申请后,对申请材料组织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对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进行公示,无异议后予以公告。

(三)地方各级工业主管部门每年要对本地区企业执行规范条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中央企业要自检,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有关部门对公告企业进行抽查。

(四)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规范条 件实施工作。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五矿进出口商会组织企业做好行业自律、加强协调,使铁矿石资源流向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

(五)公告企业有下列情况,将撤销其公告资格: 1.填报相关资料有弄虚作假行为; 2.拒绝接受监督检查; 3.不能保持规范条件;

4.发生重大安全和污染责任事故; 5.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规定。

(六)不具备规范条件的企业需按照规范条件要求进行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应逐步退出钢铁生产。

(七)对不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有关部门不予核准或备案新的项目、不予配置新的矿山资源和土地、不予新发放产品生产许可证、不予提供信贷支持。

四、附则

(一)本规范条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港澳台地区除外)的现有钢铁联合、冶炼企业。

(二)本规范条件所涉及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若进行修订,则按修订后内容执行。

篇6:钢铁行业分析

钢铁行业的概况

一、认识钢铁

钢铁制品是由铁矿石提炼,经由加工过程制作成各种用途的制品,其加工切削品或使用过的旧品变成废钢,可以无限次数回收循环使用,是不会污染环境而且很方便再生的一种物资。

二、钢铁产品的分类

1、钢的分类

钢可按化学成分、品质、冶炼方法和用途等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化学成分可分为碳素钢、合金钢两类。

(2)按品质(主要是钢中所含的杂质元素磷、硫的含量),钢可分为普通钢、优质钢、高级优质钢。

(3)按冶炼方法与脱氧程度可分为:平炉钢、转炉钢、电炉钢、沸腾钢、镇静钢、半镇静钢。

2、钢材及其分类

钢材种类很多,一般可分为钢板、钢管、型钢、钢丝等钢材。

三、钢铁工业的特点

1、基础性行业,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

钢铁工业向上游产业联系采矿业、能源工业、交通运输业,如:钢铁工业生产重要消耗大量的铁矿石、煤炭、电力、石油等原材料,使用大量的机电设备,同时又是交通运输消耗的大户;同时,钢铁工业提供的产品又是其它许多产业的基本原材料,向下游又与机械工业、汽车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各种重要的行业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2、周期性行业,受经济发展周期的影响较大

我国的钢材消费随国民经济增长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更为明显。具体来说就是,对钢铁的需求变化主要受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经济增长的周期性直接影响到市场对钢铁产品的需求和产品的销售价格,从而影响钢铁行业的盈利水平。当经济处于上升时期,钢铁行业就会紧随其扩张;当经济衰退时,这些行业也相应衰退。

3、钢铁行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

钢铁工业生产工艺决定了其大型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方向。

4、钢铁行业的双重壁垒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钢铁需求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附加值和高科技难度的钢铁品种(“双高”产品)的消费量在钢铁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是这些“双高”产品对高新技术与资金规模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钢铁行业成为具有资金壁垒和技术壁垒的双重壁垒的“双高”行业。

5、行业竞争激烈

钢铁行业竞争激烈,因为钢铁企业的产品可以直接找到用户,直接销售,市场管理不太容易,这容易造成产品的过剩,造成产品价格的竞争激烈。

6、外部不经济明显,主要表现在环境污染

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一般都要产生一定的污染物,如废水、废气、废渣等。由于环保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国家也重点指出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这就需要钢铁公司在生产过程中要考虑到国家所制定的环保标准,这样就会增加公司的经营成本。

世界钢铁行业状况及发展趋势

一、当前世界钢铁行业的现状

钢铁工业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整体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国际钢铁行业主要有如下特点:

1、市场全球化、一体化程度加深

WTO框架下的国际钢铁市场以自由贸易为基本原则,近年来,钢铁年贸易量占当年世界钢铁总产量的比例迅速提高,贸易量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钢产量的增长,国际钢铁市场全球化、一体化的程度正在加深。

2、资产重组步伐加快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各国钢铁企业面临巨大的重组整合压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钢铁工业开始了新一轮的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主要特征为:以资产为纽带,组建跨国性集团公司,通过强强联合,提高企业集中度,实现专业化分工和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压缩生产规模,集中精力生产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资本的国际化趋势更加明显,企业在向外输出产品和技术的同时,更加注重资本输出,通过在市场所在地区合资、独资建厂(主要是生产高附加值和深加工产品),以回避钢材贸易壁垒,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二、世界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

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

(1)世界经济的增长带动了对钢铁的需求。

(2)世界经济发展的地区性不平衡,导致世界钢铁工业发展与布局向亚洲特别是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地区转移。

(3)从世界钢铁消费的品种结构看,长材及管材钢轨需求量将继续减少,扁平材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占全部钢材消费量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热轧板、冷轧板及涂层板需求增长速度较快。

(4)钢铁企业间合并和收购的重组趋势将更明显。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1996年首次超过一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一位以后,我国钢产量连年增长。

一、中国钢铁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钢铁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经理了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时期后,钢铁工业已经进入了加速结构调整、全面提高竞争力为主的阶段。我国钢铁行业目前的主要特征有:

(1)钢铁工业发展较快

(2)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房地产热的带动,国内钢材价格飞涨,受利益驱使,国内钢铁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非常严重,导致国内钢铁生产出现结构性过剩,钢铁企业普遍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竞争十分激烈。

(3)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长线、低档次产品产量迅速增长,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国内市场存在较大缺口。

(4)工艺结构逐步改善

我国钢铁行业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陈旧的设备和落后的工艺逐步淘汰,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钢铁企业已淘汰平炉炼钢。

(5)企业组织结构改善,生产集中度逐步提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钢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效益差的状况有所改变,行业生产集中度逐步提高。

(6)钢铁产品市场开始好转

针对我国钢铁工业“大而不强”的状况,国家自1999年起对钢铁行业实施“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提高效益”的工作方针,并推行“淘汰落后工艺,加快产业升级”的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在国家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我国国民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消费钢材较多的建筑、机械、轻工、汽车等行业快速增长,有力地拉动了钢材需求的增长;此外,经济机构的调整导致了对优质钢材需求的不断增长,汽车、家电、集装箱、压力容器以及石油、天然气的开采与输送等对高档钢材的需求十分强劲。

二、我国钢铁行业存在的问题

(1)企业行业集中度低,生产专业化程度低,尚不能达到规模。我国钢铁生产企业集中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钢铁企业的集中度偏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钢铁企业的竞争力。同时,我国钢铁企业也存在另一个问题就是钢铁产品生产专业化程度低,专业分工不明确,产品生产专业化程度低以及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等原因,将导致我国钢铁产品生产率低、成本高。

(2)钢材产品结构性失衡矛盾突出

就我国的钢铁产品结构而言,一方面,目前国内普通钢材生产能力已经过剩。另一方面,高附加值和高技术难度的品种(“双高”产品),如不锈钢板和冷轧、热轧薄板、硅钢片、镀锌板等,有的国内不能生产,有的虽然能生产但生产能力严重不足。

三、“十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战略

“十五”规划将进一步改善钢铁质量,推动钢铁产品升级换代。目前生产能力不够、应加快发展的主要钢材品种有冷轧薄板、镀锌板、不锈薄板、冷轧硅钢片、热轧薄板;目前生产能力已能满足、需要重点增加竞争力的品种主要有:小型材和线材、无缝钢管、重轨、中厚板、合金钢钢材;能力大于需求、应严格控制发展的品种主要有大中型材、焊管、热轧窄带钢、镀锡板等。

“十五”期间,国家重点支持发展9个系列产品,主要有合金弹簧钢、合金结构钢(含齿轮、阀门钢)、轴承钢、高速工具钢、不锈钢、耐热钢等。

四、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

从经济增长角度分析,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需新建、重建和改建一些大型基础设施,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仍需大量优质的钢材,住宅体制改革的深入,为我国居民住宅的兴起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整体推进,西部各项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的建设对各种钢材的需求量非常可观。因此,我国钢铁市场需求不仅不会萎缩,而且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仍将继续增长。

影响钢铁行业盈利因素的分析

对钢铁行业来说,影响其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是:①经济增长;②原材料、能源、运输及钢铁价格;③技术进步;④行业竞争状况;⑤未来需求等因素。

一、影响钢铁行业盈利能力的因素分析

1、经济增长

从全球看,钢铁需求量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继续增长,从一个国家来说,钢铁行业的发展也与这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成正相关的关系。经济周期因素对钢铁行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社会对钢铁量的消费需求,从而影响钢铁产品的价格,进而影响钢铁行业的盈利能力。因为:钢铁行业是基础原材料行业,产品主要用于基础建设、交通运输、机械制造、石油、金属加工等行业,因此这些相关行业的发展周期、景气状况和生产成本的变化可能对本公司的经营带来一定影响。经济增长或者经济周期因素是影响钢铁行业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可以说,钢铁行业发展受经济周期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当国民经济处于快速增长时期,钢铁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价格上涨;当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钢铁产品的价格也将随之下跌。

2、原材料、能源、运输等因素及钢铁价格

我国钢产量的绝大部分是以铁矿石为基本原料生产的,铁矿石构成了钢铁产品的主要生产成本。因此铁矿石价格的变化是影响钢铁产品生产成本的关键因素。同时,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耗用的水、电、煤气等能源以及钢铁产品货物的运输也构成了钢铁行业的经营成本及盈利能力。另外,钢铁价格是影响钢铁行业盈利能力的直接因素,钢铁价格的上涨将显著提高钢铁行业盈利能力,钢铁价格的下降将削弱其盈利能力。

3、技术水平

钢铁企业提高自身的生产技术,优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4、行业竞争状况

由于20世纪90年代初,房地产热的带动,国内钢材价格飞涨,受利益驱使,国内钢铁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非常严重,导致国内钢铁生产出现结构性过剩,钢铁企业普遍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竞争十分激烈。

5、钢铁产品的未来需求

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阶段,基础建设、交通运输、机械制造、汽车、石油、金属加工等行业还有大发展,再加上,我国地广人多,因此高峰期估计要更长。

二、关键驱动因素

我国的钢产量是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而提高的,特别是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而提高。在未来数十年内,中国经济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以下三方面将推动中国经济的前行。一是国内经济国际化。二是消费结构高级化,以住宅、汽车为主,以家居装饰、高档消费品、电子通讯产品及旅游为辅的新一轮消费浪潮正在形成。三是城市化,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已成为中国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综合上述,钢铁的未来前景依然十分看好,建议继续关注。

中国钢铁行业分析报告(2011年2季度)

钢铁行业呈现高产量、低库存、低效益的运行特征。上半年累计产钢3.5亿吨,同比增长9.6%,产能利用率达到84%,比上年末提高了3个百分点。虽然粗钢产量屡创新高,但是产量增速均处于较低水平,产能过剩并不是主要矛盾。2011年上半年,在我国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钢铁是利润同比下降的两个行业之一。

主要钢材品种中,除铁道用钢材产量下降外,其他品种钢材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011年1~6月我国铁道用钢材产量为253.2万吨,同比下降6.6%,主要原因在于铁路投资下滑;长材累计产量为20111万吨,同比增长11.55%;板带材累计产量为19647.4万吨,同比增长7.19%。由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对长材生产的刺激,以及工业生产放缓对板带材需求的抑制,上半年长材产品的产量及增速都超过了板带材。

受各种复杂因素影响,钢材价格呈现波动运行态势。6月末,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34.40点,比年初仅上涨6.11点,涨幅为4.76%,长材价格走势好于板材。

受日本地震和国内外价差影响,钢材出口量价齐升,而由于国内自给率提高,上半年钢材进口量同比下降。2011年上半年上半年出口钢材2433万吨,同比增长3.16%,进口钢材803万吨,同比下降4.79%。上半年折合净出口粗钢1706万吨,同比增长6.85%。

由于新开工项目减少以及受国家对产能过剩行业的严格控制政策影响,钢铁投资增速处于较低水平,但6月份有所改善。同时,受项目分布及气候影响,钢材投资出现西高东低、北强南弱的格局。2011年上半年钢铁行业累计完成投资额1662.7亿元,同比增长14.8%。

上一篇:本期家长学校听后感下一篇:让坚持成为你成功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