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馆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18

[摘要]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黄金发展期,高职院校校史馆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从高职院校校史馆建设的重要意义、基本现状和主要步骤等角度阐述,对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校史馆建设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今后改进的方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校史馆素质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校史馆素质教育论文 篇1:

发挥学校档案资源 提升校史馆建设水平

近年来各地普通高中为展示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发挥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教育教学中的育人功能,开始兴建校史馆。普通高中的校史馆建设都以学校综合档案室为支撑,成为了学校档案资源收藏、利用、育人等功能合为一体的平台,很好地展现了学校的历史沿革、精神传承、校风校纪、社会贡献等。校史馆与学校综合档案室一样,都具有档案文化的存储、传播、育人等功能,如校史馆中的学校历史沿革、榜样人物、大事记、荣誉成果展等板块,因此发挥学校档案资源的积极作用,提升校史馆建设水平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勉县武侯中学是陕西省首批重点中学、陕西省首批标准化高中,坐落于汉中盆地西端,北依秦岭,南临汉江,东与陕南武侯祠毗邻,西与古阳平关相望;学校创建于1938年,至今已走过80多年的光辉岁月,其间一合一分,三迁校址,十易校名;历经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艰难初创,五十年代初的整顿建设,六十年代初的稳步发展,七十年代的衰败,八十年代的恢复发展,九十年代的兴旺发达和新世纪初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学校历任领导团结全体师生,艰苦奋斗,励精图治,使学校不断发展壮大,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成绩卓著,受到国家、省、市(地)、县表彰,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纵观勉县武侯中学的诞生、成长、衰败、兴盛的历程,无不与祖国的命运休戚相关。它发展的每一步都留下了深深的历史的印迹,它成长的每一步都给予了后人深刻的启示。因此建设校史馆,回顾和纪念学校的发展历程,整理学校的历史资料,总结学校历史中的经验教训,探究学校发展中的本质规律,对于广大师生学习、了解学校的历史与现状,以史为鉴,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争创全国示范性高中的宏伟目标都是十分必要的。

档案与校史馆之间的关系

学校档案真实地记录了学校的发展历程、教育教学成果等,其最基本的功能和其他类型的档案一样,都具有凭证、情报、育人功能。档案的育人功能在社会层面上体现较多,如博物馆、纪念馆,这些不同形式的馆以各自独特的表现方式,直观、真实地反映或还原了历史事件、成果成效,成为向参观者宣传教育的重要基地。校史馆就有这样的功能,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从而提升文化素养,以学校沿革中艰苦办学的历程和校友们奋发学习的事迹来激励在校学生刻苦学习,培养他们爱国爱校的优秀品质。校史馆陈列的图片、实物、视频、音频都来源于学校档案室,是档案文化在校史馆中的再次升华,是档案开发利用的再延伸,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校史馆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

校史馆是建设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学校是传承文化的地方,校史馆则承担着学校文化宣传和教育的重担,校风、学风、教风是在学校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的,校史馆直观地展示了学校优良传统的形成过程,让参观者在不经意中接受熏陶,体会学校厚重的文化底蕴。勉县武侯中学在建设校史馆时就提出了传承优秀校园文化的理念,新教师和高一新生入校,学校都会组织参观校史馆。在参观过程中解说员都会讲解“团结、求实、好学、力行”的校训、“严谨、严格”的教风、“勤奋、守纪”的学风、以及校徽的寓意,同时聆听校歌《我们的勉一中》,让大家感受老一辈人在学校成长发展中积淀下来的优秀品质。结合德育的需要,不定期组织各年级学生参观校史馆,通过现场解读老照片、成果实物、学校沿革等文化知识,向师生展示学校和师生们奋斗拼搏的故事,激发他们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理想;结合学校增设的本土教材,展示了勉县的农业、工业、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成就,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家乡之美,传承武侯精神,爱家乡爱祖国。

校史馆是学校发展历程的缩影

校史馆通过精心设计再次展示了学校的办学历史,浓缩了学校的办学和发展历程。以勉县武侯中学校史馆为例,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的展示,直观感受到学校的发展之路。图片展示有:(1)人物类照片,包括历任校长(书记)照片、各级领导来校视察工作照片、优秀教师照片、优秀校友照片等;(2)校园变化照片,包括不同时期学校建筑物照片、校园景色照片、部分建筑物建设或拆除照片等;(3)活动类照片,包括各阶段校园文体活动照片、参加各级举办的各类活动照片;(4)其他照片包括体现不同时期师生教育教学活动的照片、具有时代特点的照片等。文字展示有:(1)学校介绍;(2)学校校风、校训、校徽的解释;(3)学校历史沿革和大事记;(4)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有重大意义事件的介绍;(5)优秀师生和优秀校友的事迹;(6)教育教学成绩(图表)介绍。实物展示有;(1)获奖的证书、奖章、奖牌、奖杯、锦旗、领导题字等;(2)学校发展历程中有紀念意义的器物、会议记录;(3)师生的成果、论著、学校教育教学成就汇编等。

校史馆有助于提升学校档案工作的价值

校史馆的建成和对外开放彰显了学校档案资料的价值和档案的文化影响力,也从侧面提升了学校综合档案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一是校史馆的筹建需要大量的档案资源,而这些档案资源大多来自学校档案室,因此档案室的建设和校史馆的建设同样重要;二是为使校史馆内容更丰富,布展的各类资料、实物等除了来自档案室外,有些还需要向社会、校友、教职工等征集,例如某些年度的毕业照、荣誉证书、书信、留言、字画、使用过的设备等,这些征集的资料又反过来丰富和完善了学校档案室的相关内容;三是档案室与校史馆的管理人员交叉使用,相互促进,勉县武侯中学档案室和校史馆的管理人员在一起办公,档案室的管理人员每周轮流去校史馆值班,能对校史馆未能展示的内容进行扩展讲解,对参观者提出的问题能通过档案室的档案记载给予解答,证据充分可信,丰富了校史馆讲解的内容,也是对档案室的一种宣传;四是校史馆提高了学校档案室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学校档案室在普通高中学校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档案资料更不能直接展示出来,通过校史馆布展,把以往很少被人阅读的照片档案、实物档案、文字档案等通过技术手段更好地展示在观众面前,从而提高了学校档案资料的利用率,可见校史馆有助于提升学校档案工作的价值。

校史馆是学校宣传的一个平台

武侯中学校史馆有经过培训的师生做讲解员,校史馆每周定时向全校师生开放,也接受校外单位、校友回访预约和上级部门视察时的临时参观,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无疑会对学校起到宣传作用。经过初步统计,自2008年8月武侯中学校史馆建成后,累计接待参观人数已近30000人次,其中接待各级领导参观200余人,接待校友回访300多人次,接待美国高中校长来访1次。众多的人数参观、领导视察、校友回访,让来访者对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精神文化内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

筹建校史馆中发现的问题

校史馆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由于普通高中学校更重视高考升学率,“一切工作给教学让路”的思想根深蒂固,对档案室和校史馆的建设管理工作投入的时间、资金、管理、人力都不足,尤其是缺少专业的档案或者相关专业的管理人员。很多学校校史馆建好后移交给德育处或者档案室代管,管理人员没有增加,反而给代管的部门增加了工作量,导致管理质量下降,仅仅把校史馆当作了一个陈列室,没有发挥出校史馆应有的价值。部分学校在校史馆建设上追求高端大气,建好后处于半闲置状态,只有领导检查、大型活动才开馆,校史馆缺乏管理制度,这也阻碍了校史馆功能的发挥。

校史馆内陈列的内容有待完善

校史馆是展示普通高中学校自身特色和校园魅力的平台,而一些普通高中在建设时忽略了内在魅力的展现,只一味注重外观气质的包装,缺乏用自身魅力感染参观者的目的。如一些普通高中学校校史馆仅仅把学校档案室保存的档案资料进行复制放大,实物也只有常见的论著、奖章奖牌、校刊校报、校徽等,这些陈列的内容并不能全面地反映一个学校的办学历史和精神文化。校史馆陈列的档案资料内容单薄、资料大量缺失,这对校史馆价值的发挥产生很大影响,只有丰富和完善档案资料,才能更好地发挥校史馆的功能价值。

校史馆内容更新不及时

由于学校对于档案工作的意义宣传不够,加之学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些有价值的档案资料没有保存下来或者保存得不完整,这也使校史馆的内容得不到更新。一是学校档案室对校史资料收集不及时,没有系统地整理归档,使一些校史档案资料遗失,如校友成果捐赠、获奖的证书文件、上级表彰的文件、学校更名文件等,很多都分散保存在办公室、德育处、教务处、团委等处室,时间一久,由于人员调整,一些档案实物就会被遗弃或损坏;二是普通高中学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程度低,在众多的档案资料里面查找校史资料比较麻烦,稍微疏忽就会遗漏,让一些本该展示出来的校史资料没能被发现而存放在档案柜里不能发挥其价值;三是在对校史馆的建设中未考虑一些针对档案的保护措施,使得一些珍贵的校史档案资料原件或复制件被损坏,未能及时修复和替换;四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事件发生,而校史馆建好后很少对内容进行更新,未能把新的内容进行布展,让参观者感觉学校还停留在很多年前,不能更好地展示学校最新的变化和近年来所做出的成绩,如每年高考情况、受表彰的师生榜等都应及时更新。

校史馆价值没有充分发挥

由于普通高中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这就难免忽视了对校史馆的使用管理,筹建校史馆只是学校在当时的需要,比方说校庆、示范高中筹建、督导评估等,校史馆内布展的内容多是上级领导视察、指导工作的照片、优秀校友与校领导的合影照片、从政校友的照片等,校史馆缺少在学校发展历史中具有激励意义的事件和人物,即便是普通师生,只要能体现当时特有的意义和价值,都可以作为馆藏展示。校史馆和学校档案室一样,不要把它当作是存放或陈列档案资料的地方,应该加大编研力度,充分发挥出校史馆的宣传和教育作用,体现出档案和校史馆以史鉴今、以史资政、以史育人、以史铸魂的功能和价值。

发挥学校档案资源的积极作用,提升校史馆建设水平的建议

学校档案作为校史馆内容的主要来源,丰富的学校档案资料和科学合理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使校史馆内容得以及时更新的有效保障,所以必须从学校档案入手,发挥学校档案资源工作的积极性,提升校史馆建设水平。

校史馆建设要结合学校和地域特色

当前许多普通高中学校都建有校史馆,大多数都找设计公司做方案,校史馆布局和展示的内容形式几乎一样,大多是各种展板和照片配以文字说明,无法提起参观者的参观兴趣,也只是简单地听一下讲解员的介绍,参观完后留下的印象不深,因此校史馆必须结合学校和地域文化建设出自己的特色。

一是校史馆在设计中要融入现代化的设计理念,让展示的形式更丰富,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除了常见的图片文字外,可以制作沙盘,还原有特色的建筑或者标志物,用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展示一些特色活动,让参观者身临其境;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把馆藏的内容数字化,参观者可以利用触摸屏设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校友甚至可以查看自己的档案,增加参观者的趣味感;三是融入地域特色,如勉县武侯中学地处武侯祠景区,三国文化浓厚,可以展现一些与三国文化和学校办学历史有关的档案资料,尤其是学校办学初期借用武侯祠房屋作为校舍,发扬武侯精神等校史资料,充实和丰富校史馆内容。

提升学校档案室中校史档案的质量

学校档案室中的校史档案资料依然是校史馆内容的主要来源,因此丰富提升学校档案室档案质量是实现校史馆内容质量的保障。一是需要注重学校档案室档案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保证收集的数量和質量;二是及时将收集的档案进行整理归档,在归档过程中把校史档案资料进行标记,以便校史馆查阅使用;三是加大校史资料的编研工作,及时将收集的档案资料进行考证,梳理出脉络,形成编研成果,这也是提高校史馆内容质量的一种手段;四是广泛收集离退休教师、优秀校友的事迹报道、视频照片、成果展示等档案资料,在丰富档案的同时也可以充实校史馆的内容。

推进学校档案室和校史馆数字化建设

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学校档案室和校史馆也不能置身事外,在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适应时代的步伐,否则校史馆和档案室的作用发挥将受到限制。建设实体校史馆时可将内容进行数字化加工,将学校档案室的档案也同步进行数字化处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实体校史馆转变成网上校史馆,参观者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制约,利用信息化技术登录网页参观校史馆;参观者还可以扩展阅读学校档案室开放的档案,校友和社会人士还可以留言互动,提供和补充校史档案相关资料,有助于加强校友、社会人士和学校的联系,加大对学校校史馆的宣传力度,更大程度地发挥了校史馆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郭云路.挖掘档案价值 推进校史馆建设——以信阳师范学院校史馆为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0(02):99-102.

[2]周体烨.探究校史馆建设中档案文化的作用[J].神州,2019(17):11-12.

[3]张海蛟,金忠山.高校校史馆的文化功能及其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9):66-67.

作者:唐晓军

校史馆素质教育论文 篇2:

高职院校校史馆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黄金发展期,高职院校校史馆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从高职院校校史馆建设的重要意义、基本现状和主要步骤等角度阐述,对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校史馆建设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今后改进的方向。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校史馆建设;探索;实践

2009年至今,很多高职院校迎来了40年、50年、60年甚至更长年份的校庆,作为高职院校校庆的重要内容之一,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都规划建设了不同规模的校史馆,从而迎来了高职院校建设校史馆的高峰。

从1866年我国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学校福州马尾船政学堂创办至今,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已经走过了150年的历史;从1996年《中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至今,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其规模占据了高校的“半壁江山”。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迎来40年、50年、60年甚至更长年份的校庆,作为高职院校校庆的重要内容之一,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都规划建设了不同规模的校史馆。如何因时、因势、因利建设好校史馆,是当前摆在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高职院校建设校史馆的重要意义

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已经走过了150年的历史,《中国职业教育法》已经颁布实施了20年。职业教育历史可以说源远流长,高职院校校史档案已经延续了几代师生的记忆和心血,成为回顾过去、审视现在和展望未来的信息纽带。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现代多媒体技术对广大师生、校友生活、工作和学习都产生了影响,高职院校的很多历史闪光点已经被人们所忘却。为了对前人表示尊重,也对今人和后人负责,高职院校建设校史馆已经是非常紧要的事情。

校史馆是一个学校历史的缩影,它将记录历史、见证现在和指导未来;校史馆是档案陈列保存的一个重要平台,在校史馆中,我们可以将与学校发展过程有关、在学校历史中有重要意义的图片和物品放置进去,还可以在保存并维护学校历史记录的同时进行校史资料的资讯服务,促进校务工作;校史馆是研究学校历史的一个重要机构,具有“存史、育人、沟通、资政”的价值和功能。对馆藏档案进行编研,走一条研究校史的学习型路子,使档案管理“深化”,档案资料“活化”,为师生提供学术研究所需的校史资料,并促使校史资源广泛利用,为拓宽校史馆的发展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础;校史馆是建设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校园文化可分为基础设施文化、自然人文环境文化等,校史馆建设兼有学校文化的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既看得见、摸得着,又能镌刻在师生和校友的心里;校史馆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它具有陈列、科研、文化和教育等功能。高职院校校史馆的建设,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发扬,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特色文化的积淀和创新,有利于增强广大校友对母校的认同感和向心力,有利于鼓舞广大师生迎接未来的困难和挑战。

二、高职院校建设校史馆的基本现状

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所知我国高校第一个校史馆是1996年上海交通大学为庆祝百年华诞时建成开馆。2002年,北京大学建成当时最大的校史馆,掀开了我国高校校史馆建设的帷幕。2002年以后,有条件的高校陆续建设了校史馆。据考证,2002年以后高职院校开始陆续建设校史馆。在2005年—2008年期间,高职院校为了迎接教育部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所有迎评高职院校都建设了展览室,这是高职院校校史馆的雏形,从而掀起了高职院校建设展览室(即校史馆)的浪潮。2009年至今,很多高职院校迎来了40年、50年、60年甚至更长年份的校庆,作为高职院校校庆的重要内容之一,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都规划建设了不同规模的校史馆,从而迎来了高职院校建设校史馆的高峰。

三、高职院校建设校史馆的主要步骤

高职院校建设校史馆的步骤同建设普通高校校史馆或者一般历史博物馆的步骤是一致的,主要分为三大步骤:一是校史资料的征集和整理;二是场馆场地的设计和建设;三是校史资料的布展和陈列。全面系统地搜集建校以来的各类史料,并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和运用是高职院校建设校史馆的重要前提。场馆场地的设计和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校史馆的重要基础,主要包括场地选址、文案创作、方案设计、基础装修等工作。校史资料的陈列和布展,要根据校史馆设计方案,把梳理好的校史资料通过图片、影像、模型和实物等形式进行陈列和布展,这是校史馆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

四、我校建设校史馆的基本情况分析

(一)建设基本情况

我校始建于1956年,青春的节日5月4日是我校校庆日。建校60年来,我校经历了创办、升格、撤销、复办、合并、升格、更名等过程,先后与柳州铁路司机学校、柳州铁路局教师进修学校、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柳州铁路局分校、柳州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等学校合并,可以说我校校史资料厚重而源远流长。2014年年初,時任校领导班子动议建设校史馆。2014年3月7日,我校在校园网向广大师生员工、离退休教职工和历届校友征集校史资料,拉开了筹备建设我校校史馆的序幕。2015年3月11日,我校通过校园网向全社会进行校史馆建设设计方案招标,校史馆建设正式启动。2015年5月11日,我校召开校长办公会确定校史馆建设工作方案,自此我校校史馆建设工作全面展开。2015年至2016年4月30日进行校史资料整理,校史馆设计、基础建设,校史资料陈列和布展,于2016年5月1日正式建成开馆。我校校史馆面积达300多平方米,是我校迄今为止最大的校史资料陈列展览馆,主要分为前厅、主厅、尾厅,并赋予多媒体、沙盘等辅助设施,共陈列图片500多幅、实物100多件、沙盘3个、投影1个、电视1台以及其他辅助设施设备等。

值此我校60周年校庆之际,3000多名校友回校参加活动,校史馆成为学校校庆的亮点之一,深受广大校友好评。校庆之后,我校校史馆成为校园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并成为接待外宾的重要窗口。2016年5月1日开馆至今,共接待广大师生、广大校友、培训学员、兄弟单位、上级领导参观50多批次共一万多人次。

(二)主要工作举措

学校在筹备建设校史馆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的工作举措:(1)明确了建设原则。学校在筹备60年校庆时,明确了举办校庆的总原则是“精彩、热烈、隆重、务实、高效、节俭”。按照校庆总原则,我校进一步确定了校史馆建设原则“尊重历史,彰显成就;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形式新颖,简朴庄重”。(2)成立了工作组。2015年5月11日,我校召开校长办公会确定校史馆建设工作方案,成立了校史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抽调专人负责校史馆建设,全面推进校史馆建设工作。(3)向全社会征集校史资料。为尽可能使校史馆史料全面、真实,集中展现我校走過的辉煌历程和取得的办学成就,系统总结办学经验,传承我校优良传统,弘扬学校精神,2014年3月7日至今,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建校以来的各类校史资料。(4)向社会征集设计方案。2015年3月11日至3月27日,我校向社会公开征集校史馆建设设计方案,共征集校史馆设计方案初稿8个,对我校校史馆设计方案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5)进行了校史馆建设工作调研。2015年1月至10月期间,我校进行了高校校史馆建设情况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主要实地走访调研了柳州市博物馆、柳州市鱼峰区档案馆和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电话网络调研了区内外14所高校。(6)进行了校史文案创作。文案创作是校史馆建设的基石,在确定校史馆展区基本框架的基础上,进行了各展区文案创作,形成了校史馆各展区序言。

(三)今后改进方向

我校属于第一次正式筹备建设校史馆,校史资料征集、整理和运用较为薄弱,再加上相关工作人员经验和能力有限,虽夜以继日、全力以赴,仍难免疏忽错谬。加上校史资料征集、整理和运用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校史馆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补充和更新。虽然进行了校史馆建设工作调研,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实地走访调研较少,电话网络调研较多,今后将进一步加强相关调查研究工作,多到兄弟院校校史馆考察、学习和取经,进一步完善校史馆的规划、设计和布展。由于本次校史馆的建设受场地变更的影响,进行了两次规划设计,致使后期场馆施工、布展工作非常紧张,原来设想的相关现代技术没有得到运用,今后将进一步进行规划和设计,配以“场景还原”“模型雕塑”“虚拟现实”等展示形式,达到“传统”与“现代”的充分结合和运用。

五、结束语

做好校史馆建设工作,既是对前人的尊重,也是对今人和后人的负责。高职院校校史馆建设与校史档案建设是一脉相承的,校史馆具有陈列和保护校史档案的功能,是校史档案的集中展示和宣传。校史馆建设离不开各级领导、广大校友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为高职院校历史的传承、文化的创新和凝聚校友师生力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特色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刘颖,王征.校园文化视野下的高校校史馆建设[J].档案与建设,2013(3).

[2]顾炜.文化育人视角下的大学校史馆建设[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6(3).

[3]付海江.论大学校史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

[4]高永青.以校史展览为依托 拓宽高校档案工作领域的思考[J].北京档案,2012(2).

[5]肖玉,李晓群.高校校史馆建设探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6]周良书.大学校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4).

[7]刘海峰.中国高校校史确定的原则与标准[J].中国高教研究,2004(1).

[8]童晓风.浅谈新时期加强高校校史馆建设的重要意义[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1).

[9]姚海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务[M].科学出版社,2010.

[10][德]雅斯贝尔斯(Jaspers,K.).什么是教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作者:徐怀虎 万丹

校史馆素质教育论文 篇3:

校史馆建设中的文化价值传承

摘 要 一些高校的校史馆在文化价值传承中存在缺位与错位的情形,对于需要传承的文化价值缺少凝练,没有结合自身特点改进文化价值传承的手段和方式。校史馆在文化价值传承中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由其校园文化服务阵地和窗口的定位所决定,它必须肩负起传承校园核心价值观念的责任,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影响。南京理工大学校史馆在传承“哈军工精神”方面进行大胆探索,既有效地传播了独特的校园文化价值,也对大学生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关键词 校史馆 文化价值 精神传承 哈军工精神

一、问题提出:校史馆在文化价值传承中的缺位与错位

校史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载体,是每一个新入职教职工和进入校园的新生必定率先参访的地方,也是校友返校唤回集体记忆的最佳场所。校史馆本来就是大学精神的记录者和传承者,在文化价值传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高校校史馆建设取得重要成就,不少学校在迎接校庆等重大历史节点加大校史馆建设的资金投入,无论是场地布展还是数字化程度等,无疑都有着相当程度的提升。但是,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校史馆在文化价值传承中的“软实力”还没有完全呈现出来,存在着缺位和错位的情况。

校史馆在文化价值传承中的缺位现象在于:第一,对于现有文化价值普及较多,但对于该种精神的历史进程缺乏足够的关注。校史馆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当代校园精神方面一般着力较多,这当然非常必要。但是以历史追溯为使命的校史馆,同样肩负着讲清楚文化价值历史脉络的使命。当代青年学子往往思维活跃,不满足于现有价值真理的灌输,而是更多思考这种文化价值得以产生的土壤和源流。从这个意义上看,校史馆在文化传承中既要关注现实价值的静态展示,也要突出该种价值观念的动态发展。第二,局限于学术价值和校园精神,对于大学精神和文化传统、革命精神等之间的关联缺乏必要的关注。不少高校校史馆将“创新”“博学”“砥砺”等价值作为文化主轴,但是忽视了革命精神和理想信念的熏陶。第三,倾向于对文物、人物的保存和铺陈,缺乏对于这些文物、人物所体现的文化价值的凝练和展开。总之,校史馆要宣传的文化价值观念必须根植于整个国家的文化信念,在倡导“大学精神”的同时,结合革命精神和理想信念进行凝练,形成具有历史厚度、革命深度、社会广度的文化价值导向。

校史馆在文化价值传承中的错位表现为:首先,校史馆错位化为校园建设业绩展示馆。凡是学校的重大事件和各种类型的名人校友,都无一例外地在校史馆进行展示,但是却忽视了这些人物和事件中所体现和张扬的精神内涵。简单的历史纪年或者铺陈叙述导致校史馆完全转变成为学校大事记錄馆。其次,校史馆错位化为学校历史纪念馆。所谓纪念馆无外乎以人物、事件为线索展现历史风貌。一些校史馆中大量展示各种物质遗产或者非物质遗产,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精心回复重大历史事件,虽然惊心动魄却缺少灵魂支撑。最后,校史馆错位化为校园风采文化馆。一些校史馆特别推出各种校园活动,或者针对特色精品栏目例如挑战杯等进行校史展示。这些做法虽然契合了突出学生和学术的主体地位,但是如果脱离对校史的钩沉和沉淀,校史馆将失去其应有的底蕴和厚度。

二、理论分析:校史馆在文化价值传承中的正当性

校史馆在文化价值传承中的基本定位是校园文化公共服务机构。校史馆作为集收藏、科研、教育于一体的校园文化机构,反映的是高校办学的历史和文化,展示了各学科专业的科学文化知识,是传播校园文化的阵地和窗口[1]86。校史馆不管在行政机构上隶属于何种部门,都应该成为文化宣传的基本平台,成为校园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它在文化价值传承中应该肩负起相应的责任,实现校园历史梳理、当代建设成就和文化传承功能的有机统一。

校史馆在文化价值传承中的基本功能是讲校史故事,展治学魅力,扬中国精神。高校校史馆是高校传统文化及发展历程的精辟反映和传承[2]65。校史馆在讲述校园故事和脉络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不仅在布展中可呈现实物和图片,而且在现场讲解、组织校史宣讲团、开展口述历史等多种活动中,可直截了当或者潜移默化地唤起校友共同的历史记忆。讲好校史故事的直接目的是展现治学魅力,激发学生创新、求实、奋斗的基本热情。学生的天然使命是学好科学知识和文化知识,校史馆所要表达的文化情感就是通过学习报国。治学魅力又离不开对中国精神的信仰。中国精神是庞大的文化体系,包括传统精神、革命精神和当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

校史馆在文化价值中的基本理念是传承基本价值认同和拓展校园文化影响。价值传承的核心意蕴是让公众产生文化认同感,凸显基本价值和信仰的文化软实力,并逐渐成为国家发展的“硬支撑”。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没有文化影响力的增长和扩大,是不可想象的。校史馆面对的是大学生,大学生的基本特点就是代际关系中正在成长的中流砥柱。如果大学生不认同中国的基本价值观点和文化精髓,如果学生没有由此建立最基本的文化信仰,国之复兴和民之幸福都有可能毁于一旦。校史馆的优势是面对学生进行价值宣传,因此校史馆建设中必然要吸纳主流文化观念,普及基本价值信仰,并通过生动的历史叙述,在学生群体中播下文化认同的种子。

三、实践运用:南京理工大学校史馆建设中的“哈军工精神”传承

南京理工大学校史馆建设中秉持文化价值传承的基本理念,始终坚持在各类活动中肩负起校园文化服务机构的功能,始终把传承“哈军工精神”作为核心的文化使命。南京理工大学起源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精神”是南京理工大学校史馆着力传承的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这种精神体现了历史厚度、革命深度、社会广度,既是革命时代理想信念在科技领域的展现,也是现代创新驱动战略在校园文化方面的要求,“军工魂、创新志”是践行哈军工精神的总体要求。具体来说,“哈军工精神”具有以下文化价值特征:首先,“哈军工”精神具有历史厚度。哈军工精神是解放思想、敢想敢说敢做并且始终坚守创新报国的力量源泉。“哈军工精神”体现为强军卫国的爱国热情、高度忠诚的政治品质、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自力更生的创新精神、教学为本的治学理念和服务人民的高尚品格[3]114。其次,“哈军工精神”具有革命深度。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哈军工精神将理想信念外化于不怕牺牲、苦干实干的革命精神,催人奋进。最后,“哈军工精神”具有社会广度。哈军工之所以创造了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主要原因是在办学中形成了哈军工精神[4]115。“哈军工精神”在全世界都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力,作为一种精神的力量始终支配着“哈军工人”取得一个又一个亮丽的成绩。由此可见,“哈军工精神”具备作为核心校园文化价值的所有元素,需要一代一代的“哈军工人”持续传承。南京理工大学校史馆肩负着传承“哈军工精神”的使命,主要做法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将陈赓大将的办学理念与“哈军工精神”紧密结合,锻造南理工校史馆文化价值传承的源头。“大将办学”的精神感召力和由此形成“两老办院”、“合力育人”等构成哈军工精神的基本内容[5]213。讲透以陈赓为代表的一批革命元勋们的理想信念和办学理念,成为校史馆布展中的起点。在主展厅入口,还别具匠心地设计了1952年毛主席会见军事工程学院首任院长陈赓的场景复原,再现了当年陈赓大将受中央委托创办军事工程学院的重大历史事件[6]25。在南理工校史馆的历史厅、成果厅等板块中着力宣传“两老办学”的陈赓元素。哈军工创办之初,陈赓大将即提出发挥老干部、老教授的积极性,尊重知识与人才,尊师重教,牢固树立专家教授在办学治院中的主导地位。通过这些史料的现代解读,不仅可以让参观者领略到陈赓大将作为“黄埔三杰”和“名将之鹰”的传奇一生,而且更重要的是,从这些事件和成绩中,可以清楚展示伴生于革命时代的“哈军工精神”如何延宕和扩散在现代大学校园,完全可以成为指引大学生成长奋斗的基本信念和时代情怀。

其次,将“团结、献身、求是、创新”的校风与“哈军工精神”紧密结合,构筑南理工校史馆文化价值传承的主轴。事实上,“团结、献身、求是、创新”就是对“哈军工”风范的继承和凝练。在校史馆布展和讲解过程中,任新民、吴运铎、祝榆生、李鸿志、王泽山等一代代南理工人的事迹,生动阐述了哈军工精神蕴含的创新内涵。校史馆的基本板块是一边讲历史,一边讲故事,所要宣导的正是哈军工的基本精神。例如,20世纪60年代后期,学校研制营级无后坐炮,集聚全校火炮、弹药、仪器、材料、数理等科研人员,不计较名利得失,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群策群力,克服干扰,终于完成我军第一门院校研制的定型无坐力炮系统,获得多项全国科技大会奖。显然,一个个历史故事闪烁着哈军工精神的光辉,也会通过文化价值的宣导产生传承的效果,激发更多的青年才俊团结奋进,不畏艰险,科技报国,求是创新。

最后,将校史馆的布展解说、口述历史、校史宣讲团、专题展示等工作与“哈军工精神”紧密结合,打造南理工校史馆文化价值传承的综合平台。校史馆中的人物厅展示高校杰出人物,是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活动的历史记录,是大学精神的体现,是“精神育人”的家园[7]49。例如,祝榆生同志是原炮兵工程学院(南理工前身)副院长,是全国战斗英雄、第三代主战坦克总设计师、“兵器工业科技发展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被誉为“独臂总师”。他的事迹受到中国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和密集报道,被认为是践行“三严三实”的典型代表。南理工校史馆为此专门开办祝榆生生平纪念展览,通过讲述祝老光辉的一生,深刻传达一位老兵、杰出科学家的精神气质和生命之歌[8]。这种“把一切献给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本色,孜孜不倦学习、执着攀登科研巅峰的大无畏精神,甘于寂寞、心无旁骛、坚定执着,谋大事、创实业、脚踏实地做人的基本品格,正是“哈军工精神”的体现。

校史馆在文化价值传承中的基本着力点是校园发展历史的价值展现,却并不局限于此。每一个高校都有自己的校训、校规和校风,每个高校都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属于自己的成就。这些成就固然是校史馆需要集中宣传的板块,但是必须有内涵文化价值传承的元素,才能产生信仰的力量。当代大学生面对着网络所带来的丰富资讯,也容易迷失在信仰的迷宫之中。校史馆是大学生步入高校后的第一课堂,他们既需要理解现代的大学精神,也需要了解革命精神和文化传统。每一个校史馆的布展其实都是在讲述中国故事,都是在普及中国的信念和精神。只有这样,校史馆在文化价值传承中才会产生新高度,进而帮助每个大学生实现内心的平衡,产生更高远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童晓风.浅谈新时期加强高校校史馆建设的重要意义[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1).

[2]刘青.高校校史馆建设探析[J].大学教育,2014(12).

[3]谢璐妍,窦隽勇.论“哈军工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现实意义[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5).

[4]刘献君.哈军工精神与现代高等教育[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6).

[5]周云芳,李凯敏,李晶.哈军工精神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J].学理论,2012(26).

[6]周荣.高校校史馆建设中的“四化”路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25).

[7]谢鹏.论高校人物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育人作用[J].云南档案,2012(6).

[8]何振才.南理工人心中永远的丰碑——举办“祝榆生生平纪念展览”侧记[EB-OL].http://zs.njust.edu.cn/93/c0/c3559a103360/

page.htm,2016-5-20.

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理工背景下知识产权研究生培养与学术创新研究”(JGZZ16_014);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档案工作分会“十三五”规划课题“高校档案工作在大学文化传承与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研究”(ZGD-Y-2016-14)。

作者簡介:周荣,南京理工大学档案馆教师,研究方向为校史管理。

作者:周荣

上一篇:原生态声乐教育论文下一篇:实验民族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