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技术保护毕业论文

2022-04-23

摘要:目前,全球整体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步入了新常态,国际贸易的发展与以往相比,有了新的环境和特点。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现有的国际贸易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要求,分析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结合本科生的培养体系,制定符合市场需要的国际贸易人才,是目前国际贸易教学的重点。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国际贸易技术保护毕业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国际贸易技术保护毕业论文 篇1:

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下降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一国保持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文章从技术创新的内、外部环境入手重点分析了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下降的原因,并阐述了提升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自主创新 FDI 劳动密集型行业 知识产权保护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提升本国的技术创新能力。而根据世界经济论坛近几年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却是不断下降的。2002年我国综合竞争力排名(技术创新能力占很大的比重)在参评的125个经济体中居第33位,2003年急剧下降到了第44位,2004年为第45位,2005年又较2004年下降三个位次,而2006年再次出现大幅度下降,由第48位降至54位。

而事实上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所需的条件已经具备,我国的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四,科技人员达3200万,研发人员总数为105万。每年还有300多万大学生和30多万研究生及上万科技博士生和工程博士生毕业,再加上留学回国的几十万人和引进国外的人才,又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何会出现技术创新能力逐年下降的反常现象呢?

一、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下降的原因

(一)从外部环境看,在开放的环境下,我国的技术创新面临FDI的阻碍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实行“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希望以放宽外资的准入条件来吸引外资,从而能得到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而事实证明,外资对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明显,相反还对我国的自主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起了阻碍作用。原因主要有:

1.跨国公司在华的“超国民待遇”。我国政府为了吸引外资,给了外资企业过多的优惠政策,使得FDI在我国享受“超国民待遇”,阻碍了我国原本就基础薄弱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得本应该成为技术创新生力军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起来,从而抑制了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

2.跨国公司的“技术锁定”与直接打压。跨国公司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往往对核心技术实行“技术锁定”。对我国转让的绝大多数都是处于标准化的二流技术,而当我国组织大批的人力、物力进行的自主研发一旦有成果时,这些跨国公司马上降低转让门槛,甚至低价倾销,如此打压我国的自主创新。

3.跨国公司在华的“反向溢出”效应。跨公司在我国从事经营与开展研发活动,以优厚的条件和良好的用人机制吸引与聚集了大量的尖端人才,并积极活跃在中国的技术市场和专利市场上,造成了国内人才的外流,它不仅不利于我国的技术创新,甚至还造成了我国现有技术成果的“反向溢出”。

(二)从内部环境看,导致我国部分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我国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缺乏技术创新压力。由于特殊的国情所致,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极为低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业等有绝对优势。又由于人民币被长期低估,有利于出口。近几年,虽然国外对华反倾销案逐年升级,但是总体上出口前景不错。在内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外有不错的出口前景的情况下,这些行业的企业不用进行技术创新也能赚钱,因而就放松了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提高效率的努力。例如,绝大部分中国手机厂商做的事情就是从世界各地采购最先进技术的芯片、关键配件、原料甚至软件,在国内利用廉价的劳动力拼凑到一起,然后再到世界各地寻找买家。

2.我国企业经营者缺乏长期经营意识。由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模式的时间还不长,大多数企业经营者都不具备长期经营意识,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在引进国外的技术后,不注重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短期来看虽然降低了费用,但是必然没有长期的竞争力。用于消化吸收方面的费用平均不到引进项目费用的7%,由此陷入了越落后越引进,越引进越落后的怪圈。

3.科技创新过程中没有建立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整个过程中,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关系是接力的关系。大学和科研机构在跑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前两棒后,要将最后一棒——产业化交给企业,由企业完成最后冲刺。然而,在我国现阶段科技结构的调整中,却因为没有建立起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各部门受自身利益驱使,忽视分工。本该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机构现在涉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市场开发的全过程,而大学也越来越热衷于办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这种以自我实现短期经济利益为目标的行为,既加剧了自身的封闭倾向,又截断了企业技术创新之源,不利于经济与科技的有效结合,势必导致我国可持续创新能力的下降。

4.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市场秩序不完善。知识产权是技术创新的前提和根本保证,我国的知识产权在立法方面虽已逐步完善,但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保护水平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1)企业自身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差。我国企业不注重自身智力劳动成果的保护,有发明不申请专利保护,产品好,服务好,不懂得树立商标形象,不知道创造与积累无形资产。近年来我国每年取得的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达3万多项,而每年受理的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发明专利申请只有1万多件,还有2万项左右的成果因没有专利保护,通过发表论文、成果鉴定、学术研讨、公开使用等方式向国内外公开出去而被无偿的“奉献”给了世界。只申请中国专利而造成的流失同样令人痛心。专利是有地域性的,如果一项发明只在中国申请专利,那么它在别的国家则不受法律的保护,别国可无偿使用。以菌草技术为例,福建农业大学10多年来,先后成功研制了近20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成果,却只有3项申请了中国专利,1项申请了外国专利。菌草技术通过会议、论文等多种渠道传遍了16个国家,使这些国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仅花菇一项的年产值目前全世界就达100亿美元。

(2)保护意识落后,执法力度不够。在西方国家,制售与使用侵权产品的人都要被追究。而我国政府主要是打击制售侵权产品的人,对使用侵权产品的人不予追究或很少惩罚。另外,由于涉及到利益关系,地方执法机关有时甚至对侵权行为采取容忍态度。

二、提升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对于影响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外部环境的对策

1.取消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我国引进外资的数量已连续数年居世界第一位,而且经过多年的积累,外资在我国已达到相当的规模。这些外资企业在我国统统享受超“国民待遇”,这种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使我国的本土企业不堪重负,无力创新。所以应当取消外资企业的种种优待,给之以国民待遇即可,使我国的民族企业可以与之平等竞争。

2.完善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应把“以市场换技术”作为政策或法律固定下来,针对跨国公司的需要和弱点用好市场这张牌,在法律或在企业的合同中规定一些具体措施,如必须伴随直接投资转让一定的核心技术、必须培训中方的技术人员等。

3.鼓励企业加强与国外大型跨国公司进行技术研发合作。首先,要吸引大型跨国公司与我国企业建立策略性联盟,争取入盟跨国公司主导的技术开发活动,承担部分研究工作,即使不能主导先进技术的开发方向,也可以获取研发溢出和技术创新思路。其次,要鼓励有实力的我国企业跨国公司在海外建立技术研发的联盟,共同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海外研发机构的建立使我国企业可以跟踪学习世界先进技术的前沿,建立和巩固自身技术开发的能力和优势,提高我国技术创新效率。

(二)对于影响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内部因素的对策

1.通过各种途径,给劳动密集型行业施加创新压力。首先,应该允许人民币适度升值,给劳动密集型行业施加创新的压力。技术创新能力是一国保持国际竞争力的后劲,允许人民币升值固然会给出口造成压力,短期内会使我国利益受损。可是如果人民币继续被低估,劳动密集型产业就感受不到技术创新的压力,更不会有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长时期保持这种状况,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其次,应适当提高劳动力报酬。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短期内固然能够为我国争得一席之地,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提高劳动力的报酬,一来可以给劳动密集型产业施加技术创新的的压力,二来可以让人民大众分享改革的成果,提高消费者购买力,也能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取得更快、更多的回报。

2.建立一种企业家长期经营的利益机制,通过利益机制的作用使企业经营者真正意识到,引进技术只是权宜之计,只有自主创新,企业才有长期竞争力,才是企业生存的法则。让他们主动增加我国企业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投入,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提高我国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新,以此来发挥落后国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后发优势。

3.构建一种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防止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三者之间角色互抢。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间应明确分工、加强合作,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模式。大学工作的重点应在基础研究和教书育人;科研机构应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和发明创造;而市场开发一定要由企业来做,因为在对市场信息的了解方面,企业有大学和科研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为此,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转让科技成果的渠道应该畅通无阻,以制度来保证科研机构能及时得到科研成果的利益,企业也能及时得到需要的技术。另外,应当鼓励科研机构以技术入股企业,从而分享科研成果得到应用后的收益,同时也降低企业应用新成果的风险。再者,企业应该通过在大学设立基金、奖学金和为大学捐款等方式来回报上学。

4.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1)我们应当根据科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对需要重新修订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做出必要的修改,在条件成熟时应制定出统一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知识产权法典。

(2)应当加强知识产权法的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对自主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一是充分发动群众,群防群治。开展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和教育,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守法意识。加快建立保护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利用全国举报投诉中心的基础,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二是倡导遵守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关国际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遵循国际贸易通行规则,信守企业间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合同、承诺。

(3)加强与技术有关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保护力度和服务体系建设。发明专利申请成本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是制约专利申请的因素之一。发明专利授权所需时间长,维持专利申请所需经费较多,一个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授权需5-6年,更长的需7-8年,待审期间每年要交300元维持费,而美国审查一个发明专利仅需2年。长时间的申请消耗掉了发明创造者的激情与耐心。对于专利侵权案件,一个专利纠纷的争议期要占去少则2年,多则3、4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加上地方保护主义,不仅削弱了审判机关对专利权的保护力度,也使专利权人对专利法律保护的信心不足,使发明创造者更多愿意以私力的方式保护。因此,必须缩短专利审查期限,配以现代化手段,上机联网检索国外文献,加快专利审查速度;加大专利保护力度和行政处罚力度,消除执法方面的偏差,对制造、贩卖和使用假冒侵权产品的人都要予以打击和惩罚,从源头上治理侵权行为。创造公平有序竞争的法律环境,给专利权人以切实有效的保护,消除其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许素琨.国家科技竞争力连年下降的背后[J].统计与预测,2001(2)

2.袁兢业.我国产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经济问题,2006(9)

3.李春顶.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与我国的技术创新.[J].经济学家,2005(5)

4.邬贺铨.邬贺铨谈创新:我国技术创新的差距与希望[EB/OL].物资采购网,2006.4.6

5.高梁,邢亚文.只有自主创新才是立国之本[J].经济管理文摘,2005

6.李禹.中国离创新型国家还有多远[J]经济管理文摘,2006(4)

7.吴敬琏.经济增长模式与技术进步[J].科技管理,2006(3)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3)

(责编:吕尚)

作者:段进朋 梁 静

国际贸易技术保护毕业论文 篇2:

新常态经济形势下国际贸易教学模式的新思考

摘 要:目前,全球整体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步入了新常态,国际贸易的发展与以往相比,有了新的环境和特点。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现有的国际贸易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要求,分析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结合本科生的培养体系,制定符合市场需要的国际贸易人才,是目前国际贸易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国际贸易

2008年,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海啸”后,各国经济经受了一次严重的冲击。经过各国的经济刺激, 2009 年第二季度后,无论是新兴经济体还是发达国家的经济指标开始企稳,全球经济已经渡过金融危机的恐慌,进入了“后危机时代”。在经过几年的发展后,世界经济并没有明显好转的迹象,国际贸易发展也显现了新的特点,中国对外贸易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新的贸易特点对国际贸易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贸易人才必须充分了解新常态经济下贸易发展的新要求,在贸易的发展上才会有新的突破,同时要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建设应适应新常态下經济发展的需要。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其中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而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是通过课程和教学这一途径来实现的。作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综合分析新经济环境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当前国际贸易发展对贸易人才的新要求,结合本人在建设国际贸易实务精品课程过程中的经验体会,提出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一、新经济环境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

(一)金融风险增加

2008年的“金融海啸”本身就是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多国连锁反应的金融危机,进而对国际贸易产生了诸多影响。其中,在诸多经济指标中,汇率是开放经济中的重要变量。汇率的浮动会直接影响到进出口贸易的定价和结算,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对外贸易收益。虽然已与多国签订了人民币结算协议,但我国的对外贸易活动仍然还是主要依靠美元计价和结算。长期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汇率,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汇率风险,也便于外贸企业对出口利润、风险进行预测和控制。从目前经济发展的格局来看,为了转嫁危机,同时也处于政治目的的需要,美国已发动了一场汇率战争,将美国经济的衰落失衡归罪于人民币汇率低估,指责中国为汇率操纵国,压迫人民币进行快速地大幅升值。另一方面,美国推行多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发了其他国家货币相对美元“被升值”。为了遏制货币升值,保护本国的外贸出口,印度、巴西等新型经济体以及日本等国也相继地对本国汇率进行干预。形成了恶劣的不良竞争,破坏了原本相对稳定的国际贸易环境,贸易的均衡随之波动。企业的外贸活动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

(二)国际贸易发展速度减缓

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在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后,无论是国际贸易总量,还是在国际贸易发展的速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从目前的经济环境看,全球的经济发展趋于萧条,国际贸易在发展的规模和结构上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各个国家在经济的发展上,显得动力不足。全球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抑制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要求,结合本科生的培养体系,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是当前国际贸易专业的迫切需要。

(三)贸易保护主义兴起

在各国贸易发展速度普遍降低的形式下,如何强化本国企业的进出口贸易便成为各国政府当局考虑的重点。尤其是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更是将本国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归结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缩小了其制造业的市场份额、抢占了其国内的就业岗位。因而,为了保护本土企业的发展,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兴起,这将不利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四)我国贸易发展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我国作为世界重要的贸易大国,在制造业方面,已享誉“世界工厂”之称,货物贸易的出口是我国国际贸易的主要内容。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人口红利优势逐渐消失。相比而言,中国周边的东南亚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劳动力成本更加廉价,在国际市场上的商品价格也更具有竞争力。

二、当前外贸形势对国际贸易人才的新要求

(一)较强的风险管控能力

由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仍未稳定,国际贸易中的汇率风险、履约风险在增加,国际贸易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风险意识来预测、规避這些风险,同时也需要良好的风险管控能力,在风险爆发时,能够最大程度减小损失。这也需要外贸人员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充分了解相关国家的政策及历史记录,并尽可能地选择信誉可靠的客户,减小交易风险。在谈判签约时,充分考虑可能的汇率变化会对双方带来的影响。

(二)较强的贸易纠纷应对能力

面对当前新形势下花样频出的贸易壁垒、常态化的贸易摩擦,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必须熟悉国际贸易的法律和规则,善于利用贸易规则,尽可能在规则内办事,减少国外对华贸易争端的机会,同时也争取最大经营效益。而在发生争端时,也能熟练应用相关规则积极应对,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减少贸易损失,甚至可以利用相关规则对其他国家主动发起贸易争端,合理保护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

(三)较强的实务能力

面对竞争趋于激烈的职场环境,本科毕业生能否在毕业快速进入到工作状态,这是与其实务能力的强弱直接挂钩的,与其他财经类专业相比,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更注重实务能力的培养。同时,实务能力也是处理风险控制能力与处理贸易纠纷能力的基础,因而,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实务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的重中之重。

三、当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教师是很多同学走进国际贸易行业的引路人,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国际贸易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师,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任教,对理论知识掌握得非常扎实,教学经验也比较丰富。但这些教师没有实际从事过国际贸易工作,教学内容往往脱离实际,仅仅只是针对教材“纸上谈兵”。同时,由于上述局限性,很多教师也在客观上更侧重于理论教学,这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设立目的背道而驰。

(二)双语教学沦为形式

当前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大多数文本、函电和单据所采用的语言都是英语。为了培养学生能更好地与国际贸易实践接轨,很多高校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采用了双语教学。虽然双语教学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由于教师的外语表达能力、学生英语水平、知识难度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外语在传授专业知识方面远不及母语。另外,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接触更多的是书面英语,而书面英语与口头英语的表达形式有很大不同,这就往往使得学生不知所云,失去兴趣,整个课堂只有教师在滔滔不绝“自娱自乐”。在双语授课的层次上,是否能将学生真正融入到外语教学的氛围中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是国际贸易教学环节重要的着力点之一。这就要求高校授课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在教学方法和授课方式上加以创新,将双语教学落到实处。

(三)与信息技术脱节

从教学内容看,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很多公司都开始采用电子记账、电子制单、电子结算。在这种情况下,不会电子办公技能的国际贸易从业人员是令人吃惊的,也是不可接受的。由于相关实验室的缺乏,很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对此只能一掠而过,只透过书本或口头介绍,难以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更谈不上掌握。

从教学形势看,很多高校囿于自身技术环境和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仍然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学,没有从整合的意义上普遍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环节,虽然众多高校都配备了先进的电子授课设备,但是在教学的环节上,更多是将持续更新的信息资源与课程相整合,做到信息技术与知识体系同时推进的有效教学,从而提高在校生知识体系的系统性。

四、应对策略分析

为实现国际贸易实务人才的培养与行业需求的零对接,也为了高质量地建设好国际贸易实务精品课程,在总结了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的新需求和不足的基础上,本文迫切强调“以能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参考总结很多同行意见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国际贸易实务精品课程建设应该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方面组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组,课程组由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担任组长,负责课程的教学研究和教学质量控制。同时,课题组也以互助学习小组的形势,帮助成员提高其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积极邀请国际贸易行业的优秀从业人员前来授课,同时也派遣部分教师去外贸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实务的具体实际运作,以提高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水平。

(二)审慎选择并随时补充教学内容

针对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跟不上发展的情况,一是抓好教材的配套及系列化建设,努力做到动态实用。在教材选用上积极跟踪国内外国际贸易实务的最新实践,按照高质量和规范化的要求选用有权威性、代表性(如教育部推荐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等)并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材,并定期对其进行研究和评价,根据需要调整教材,以充分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二是充分组织广大教师,开展相关配套教学参考资料和习题集、声像资料、案例教学资料开发工作等。

(三)积极引进先进教学模式

为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可以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双语教学、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强化课后作业及改进考核制度,有效地提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水平与效果。上述教学手段已经在作者的教学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并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作者还注意到一些同行提出的专题式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以及互动教学法等一系列先进的教学模式。相信引进、融合了这些教学模式后,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五、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金融海啸”之后的国际贸易形势,结合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总结了新时期新形势下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的素质需求,为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指明了培养目标。以此为对照,本文反思了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为提高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明杰.基于素质教育的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9-90.

[2]赵绍全.当前部分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浅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9(1):84-87.

[3]廖明亮.浅析国际贸易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交际:下半月,2014(8):184.

[4]程达军.《国际贸易实务》 课程双语教学策略[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2):79-81.

[5]周志霞.浅谈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课程的整合[J].潍坊学院学报,2006,6(4):141-142.

[6]刘鸿瑞.案例教学在中职国际贸易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3(8):17.

作者:葛秋颖 赵艳莉

国际贸易技术保护毕业论文 篇3:

新时期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

【摘 要】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已全面形成,我国经济发展步伐也不断加快,这也有效的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在当前我国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电子商务应用十分广泛,其对国际贸易的运作环境、竞争形式和贸易流程带来了较大的变化。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其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和利用,为国际贸易的快速、有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积极作用;具体策略

近年来,信息技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我们已处于数字化时代,网络成为我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以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快速发展起来,不仅对传统产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而且对国际贸易也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利用电子商务来有效的推动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

一、新时期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积极作用分析

1.电子商务的运用能够为国际贸易降低成本

在国际贸易过程中,贸易成本会对企业利润带来直接影响,因此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需要有效的实现对经营成本的控制。国际贸易业务较为繁琐,有较多需要处理的单据,贸易成本中除了涉及商品本身的成本外,还包括间接贸易成本,这也是一项较大的成本开支。在国际贸易中引入电子商务,不仅能够降低国际贸易成本,而且单据结算、汇款单及贸易事项协议签订等方面的速度也都得到了提高,实现了贸易资金的快速周转,而且贸易活动中许多环节被省略掉,有效的提高了交易的利润,为企业利益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电子商务能够推动企业加快经营管理创新

电子商务自身即是企业贸易方式上的一种创新。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环节较多,而且流程十分繁琐,通过运用电子商务,并严格按照法律规范的要求进行网络操作,有效的简化了国际贸易的流程。而且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国际贸易销售,进一步拓宽了销售途径,通过运用适宜的营销手段,能够使企业更好的锁定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体,全面提高产品营销效率。另外,利用电子商务模式过程中,企业能够更好的了解其他企业的商品情况,充分的学习和借鉴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更好的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3.电子商务给国际市场环境带来了新变化

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活动中,市场环境是必然考虑的一项重要因素,市场环境的好坏会对国际贸易各环节的顺利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一个好的市场环境下,国际贸易的需求会呈增长态势。通过将电子贸易与国际市场环境形势有效结合,为国际贸易注入新的活力,特别是在当前网络时代,电子商务能够将世界范围内的资源和信息有效结合起来,并打破地域界限,使企业能够进一步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打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更好的发挥出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4.电子商务的运用能够使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

当前世界经济更具开放性,企业之间交流合作也更加密切,各种资源被广泛使用和共享,这对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对于一些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企业要加快整合的力度,努力提高自身在市场的竞争力,这样才能进一步拓宽贸易的国际市场,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5.电子商务能够提高企业的外贸效率

利用电子商务开展企业国际贸易,能够有效的实现贸易成本的节约,并为企业国际贸易活动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运用电子商务能够有效的缩短贸易的周期,简化国际贸易流程,进一步改善贸易活动中不足之处,及时对存在的漏洞和风险进行弥补和防范,确保国际贸易效率的全面提升。

二、新时期利用电子商务发展国际贸易的具体策略

1.转变观念,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

网络时代会对经济、政治、文化和法律等方方面面带来较大的冲击和影响,因此要求我国要加快观念的转变,客观公正的对电子商务进行评价,并采用各种利用手段,加大对电子商务的宣传,从而使更多的人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并对电子商务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在这方面,政府也要积极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展业务,并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充分的抓住机遇,从而促使我国的企业能够成为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的受益者。

2.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

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能够有效的推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无论是对信息基础设施投资还是建设方面都加大了力度,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初步形成了网络架构。但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在网络覆盖率、信息传输率及网络运行速度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基础十分薄弱,这也使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还无法超越国际先进水准。针对于这种情况下,需要基于当前我国的经济、文化及地理等实际情况,通过有计划和有步骤的进行规划,全面提升网络覆盖率,进一步扩大网络受众群体。同时还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和投资力度,通过与发达国家进行信息技术交流和学习,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在国际贸易中运用电子商务过程中,需要重视安全隐患和一些技术性问题,通过全面提升科研水平,来打造可靠的电子商务贸易平台。当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资源浪费及资源开发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因此需要基于现有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切入点,进一步进行开拓和创新,打破行业分割管理体制,全面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打造坚实的信息基础,全面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我国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完善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运用时的具体规范及规章制度

运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过程中具有较多的便捷性,但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过程中,由于存在网络交易征税等诸多问题,这对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需要建立健全具体的规范来进一步規范电子商务网络贸易行为,强化对贸易过程的指导和监控,有效的保证国际贸易的安全、合法及规范性开展。同时,还要基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加快制定相适宜的国际贸易规章制度,进一步对国际贸易程序进行规范,这样不仅能够使企业更好的与国际市场环境局势适应,而且有利于国际贸易各个环节的有序进行。

4.完善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当前我国相关于贸易方面的法律都是基于传统贸易基础上订立的,这也导致当前许多法律法规与电子商务这种新型交易形式不相适应,无法为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对电子商务的开展带来阻碍作用。针对于这种情况下,需要对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規的建设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要立足于当前电子商务运营的实际情况,并与国际上相关法律法规有效结合,进一步完善我国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电子商务活动能够做到有法可依,使电子商务活动能够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为我国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上的保障。

5.加强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对电子商务人才有了更高的需求。当前我国很多商校都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但并没有基于市场需求出发在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这就导致部分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走出校门后无法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符合。这种情况下,需要高校要立足于实际情况,基于市场的需求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及复合型的电子商务人才。同时,企业也要充分重视电子商务人才,通过提高电子商务人才的工资薪酬待遇和福利待遇,充分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企业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建设,为电子商务的开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结束语

电子商务作为当前具有巨大潜力的商务模式,无论是对全球经济发展还是国际贸易都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引入电子商务,有效的提高了国际贸易的效率,进一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增长,加快推动了国际市场的统一和健康发展。但电子商务具有两面性,其为国际贸易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给国际贸易活动带来了严竣的挑战。应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活动过程中,市场贸易风险大幅度提升,国际贸易过程中存在大量税款流失问题,因此需要加快转变国际贸易运行机制,全面提升国际贸易的成交效率和客户服务质量,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少国际间的贸易壁垒。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大电子商务的技术研发力度,全面提升我国电子商务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以此来带动我国国际贸易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应小凡.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积极影响与存在问题分析[J].商业时代,2011,(11).

[2]王建强,刘建宁.浅论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发展的推动作用[J].经济论坛,2013.

[3]薛明.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发展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5.

作者:陈碧涵

上一篇:区域经济创新耦合关系论文下一篇: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