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主义发展概述论文

2022-04-25

摘要:国家最根本的利益是经济利益,所以说只要有国际贸易,就有贸易保护。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和相关产业,就必然有贸易保护存在。可以说传统意义上贸易保护主义,由于受到WTO规则的约束,其作用已经不大。但自从上世纪70年代起,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出现并且愈演愈烈。即出现了所谓新贸易保护主义。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贸易保护主义发展概述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贸易保护主义发展概述论文 篇1:

论贸易保护主义及对我国的影响

摘 要:贸易保护主义自古有之,从17世纪的重商主义开始经历了传统贸易保护主义、超贸易保护主义以及20世纪70年代产生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在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主要发达国家采取相应的对外贸易措施来达到扶持民族产业和巩固优势产业的垄断地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在形式、保护对象和政策手段上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有着显著的区别。

关键词:重商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

1 贸易保护主义发展概述

国际贸易的发展可追溯到中国的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西北丝绸之路”,而关于理论方面的研究,学术界普遍认为始于17、18世纪期间的重商主义,主张国家通过贸易保护增加国家财富,通过管制金银货币和垄断对外贸易,大力鼓励出口和限制进口等手段扶植本国产业的发展,实现贸易顺差。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国的制造业在整个世界生产中占了1/3。为促进本国产品出口,占据尽可能多的世界市场份额,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提出了与贸易保护政策相对立的自由贸易政策。与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相呼应,自由贸易理论也在这一时期产生和发展。亚当·斯密提出的国际贸易基于绝对优势,以及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都认为通过对外贸易实现产品在各国间的交换,各国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益。斯密和李嘉图都是主张解除国家对贸易的管制,降低关税和保护力度,倡导自由贸易。

与英国相比,同一时期的美国、法国和德国实行的都是贸易保护政策,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农业、民族工业和扶植新兴工业的发展。经济理论上以汉密尔顿和李斯特为代表的传统贸易保护理论,主张经济落后国家通过关税壁垒保护本国幼稚产业,促进其发展,实现工业化,但保护只是暂时的,等幼稚工业成熟壮大后,还是要实行自由贸易。

20世纪初,美国逐渐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其工业实力已经非常强大,但在对外贸易政策上,继续实行贸易保护政策,这些政策具有一定的侵略性,也被称为超贸易保护政策:对进出口贸易实行许可证制及外汇管制;对进出口商品规定进口限额,征收高额关税或禁止进口;对出口商品予以补贴或关税减免。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内市场的垄断价格和夺取国外市场。但美国由此而遭到贸易伙伴的报复。这一时期,世界的主要国家均采取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政策,如高关税、外汇管制和货币贬值;一些国家试图通过减少进口实现贸易盈余,结果导致了国际贸易体系的崩溃,使世界经济之所以陷入大萧条长达10年之久。

二战后到上世纪70年代期间,在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国际多边自由贸易体制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世界贸易政策出现两种主要倾向:为了占领国际市场和使用廉价资源,发达国家均倾向于贸易自由化;而同时期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大多数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来扶持民族产业。20世纪80年代后,资本主义经济进入缓慢发展时期,货币危机、石油危机、债务危机以及世界性的经济衰退给发达国家以沉重的打击,各国又重新考虑对国内市场保护的问题。这一时期的贸易保护主义是在世界倡导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出现的,也被称为新贸易保护主义。

2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一般特征

新贸易保护主义又被称为新重商主义,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目的是想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通过贸易保护,达到保护本国就业,维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它们在维护民族利益,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旗帜下,行保护之目的,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手段上的欺骗性和战略上的进攻性等特点。

2.1 形式上的隐蔽性

在自由贸易理念盛行、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贸易保护措施具有隐蔽性。在GATT/WTO 体制下,经过八轮多边贸易谈判,使得像关税、配额、进口许可证等传统贸易保护手段越来越难以发挥作用,非关税壁垒开始成为各国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工具。但明显性的非关税措施如进口许可证制、自动出口配额、出口补贴和进口配额等受到WTO规则的约束越来越严,隐蔽性的技术壁垒如技术标准、环境保护和知识产权等形形色色的措施成为合适的选择。新贸易保护主义是在自由贸易、公平贸易和其它为促进世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理由的掩护下来实施贸易保护,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2.2 保护范围的扩大化

传统贸易保护主义保护的是幼稚产业或弱小的新兴工业,主要涉及有形货物与农产品。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对象一方面是本国正在衰落的垄断产业如钢铁业;另一方面是本国已经高度发达且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如金融业等,因此保护范围不仅扩大到货物贸易的一切领域,而且扩大到服务、技术、资本等领域当中。除了扩大保护对象外,新贸易保护主义还鼓励出口,由国内市场的消极防御转向

向国外市场的积极进攻,并形成了从出口补贴、出口信贷与国家信贷担保等一系列的体系化制度

3 保护手段的多样化

首先,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传统保护手段仍被频繁应用。其次,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等贸易壁垒花样翻新,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发达国家利用自身在环保和科技方面的优势,制定更高的环保、技术、商品和劳工标准,以削弱发展中国家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而获得的出口竞争力。由于这些新型贸易保护手段具有良好的定向性、隐蔽性和灵活性,其中一些技术和环保方面的要求以提升技术水平、维护消费者利益为出发点,甚至可以视为中性的贸易标准,加之WTO对这些贸易措施应用的限制并不统一,因而,其保护效果更为突出,进一步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摩擦。

4 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

随着中国产品占国际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我国企业频繁遭遇反倾销、反补贴、各种保障措施以及技术、环境、劳工等贸易壁垒的限制,涉案金额猛增,国内企业蒙受了巨额损失,贸易摩擦进入了高发期。我国已连续10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涉案损失每年高达300-400亿美元。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的贸易摩擦有不同特点。发达国家更倾向于使用技术壁垒。近年来,美国对我国出口产品频频进行知识产权调查(即337调查)。1996-2004年,美国对中国发起337调查36起,占美国337调查总数的13%。发展中国家则主要采用反倾销等传统手段。其中,印度、阿根廷、南非、土耳其等国家对我国的反倾销调查数增长较快。1995年以来,这4个国家共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178起,占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总数的41%。从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来看,中美贸易的巨额顺差已成为影响中美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因素。2005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达到了1141亿美元。

研究表明,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在产品出口中的致命弱点而提出的各类壁垒措施,尽管从静态的角度上看有失公允,但从动态的角度上看则不失公平,因为它在规范贸易行为,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推动经济发展上有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转型期,正面临来自多方的压力。这些压力既有来自市场方面的,也有来自花样不断翻新贸易壁垒方面的,更有自身竞争力缺陷等方面的。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我国应加快外贸发展战略的调整。今后,我国应逐步建立管理贸易政策体系。管理贸易政策是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的一种对外贸易政策,是一种协调和管理兼顾的国际贸易体制,是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发展的方向,突出了对外贸易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主张国家采取法制化的政策手段管理对外贸易,并通过广泛参与双边和多边的国际经济合作,协调各国的经济贸易政策,增强本国在国际谈判中的博弈力量,维护、提高本国企业和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张宁军.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演变及其理论依据[J].当代财经,2005,(1):101-104.

[2]耿琰.经济全球化与贸易保护[J].科技创业月刊,2006,(3):75-76.

[3]谢文捷.新贸易保护主义论析[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3,(7):103-107.

[4]林钰.试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与理论基础[J].世界经济研究,1994,(6):57-62.

[5]Robert J. Carbaugh.国际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25-131.

作者:邓飞琼

贸易保护主义发展概述论文 篇2:

小议新贸易保护及我国的对策

摘要:国家最根本的利益是经济利益,所以说只要有国际贸易,就有贸易保护。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和相关产业,就必然有贸易保护存在。可以说传统意义上贸易保护主义,由于受到WTO规则的约束,其作用已经不大。但自从上世纪70年代起,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出现并且愈演愈烈。即出现了所谓新贸易保护主义。

关键词:贸易;保护主义;对策

一、新保护主义概述

新贸易保护主义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领域中形成的以非关税壁垒为主,以关税壁垒为辅的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当前全球新贸易保护主义迅速发展,严重威胁世界公平贸易,影响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它是一种新式贸易保护主义,其目的仍是鼓励出口,限制进口。新贸易保护主义是在新的全球贸易条件下,寻求以新的形式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实施贸易保护,以保护本国就业,维持本国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它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它主要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表现形式,通过贸易保护,达到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约束,适应本国政治目标,保护本国经济和就业增长,维持在国际竞争中的支配地位。

二、新保护主义特点

1 形式隐蔽性。传统贸易保护无论是数量限制还是价格规范,相对较为透明,人们比较容易掌握和应对。而新贸易保护主义则不同,其隐蔽性极强。以经常被使用的贸易保护手段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例,它的隐蔽性在于国际贸易规则上没有被禁止,为了保护环境、人类和动植物生命安全和健康,保护国家基本安全、防止欺诈行为等合法目的,WTO赋予了成员国可以制定和实施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的权利。成员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利用这项权利制定各项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来保护其国内产业和市场,以形式上的合法性掩盖其贸易保护之实。

2 涉及范围广。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全球性。在市场经济体制共识基础上的经济全球化,通过金融、贸易、服务把世界各国结合在一起,国内外市场日益融合,经济发展正传递和经济危机的负传递加快。传统贸易保护主义保护的是幼稚工业、弱小的新兴工业或与国内就业密切相关的行业,主要涉及传统货物与农产品。新贸易保护主义除了坚持对传统的幼稚工业、弱小的新兴工业的保护,还把保护范围扩大到新兴服务业、高技术产业以及知识产权等领域,而且实施贸易保护的国家由以前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为当下的以发达国家为主的世界大部分国家。

3 区域化和集团化。新贸易保护主义正逐步向区域化和集团化方向发展,随着国际经济竞争的日益加剧,一些国家纷纷结成各式各样的经济贸易组织,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加强。新贸易保护主义不再以国家贸易壁垒为基础,而趋向区域性贸易壁垒,即由一国贸易保护演变为区域性贸易保护。显而易见,区域化和集团组织具有天然的排他性和贸易保护性,组建区域性经贸集团一方面可以实行内部自由贸易以促进内部经贸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外构筑贸易壁垒,抵制贸易对手的入侵,保护成员国的市场。同时可以凭借组建经贸集团力量抗衡和抵制外部国家的报复与竞争。

三、我国应该采取的对策

1 充分利用WTO协商机制,维护我国(企业)合法权益。坚决反对任何国家针对我国实施的歧视性政策,一旦发生贸易摩擦,政府应充分利用WTO解决双边和多边贸易纠纷的协商机制,帮助国内企业维护正当权益。面对一些国家对我国反倾销和采用保障措施调查,有的国家滥用技术标准、环保标准、卫生标准、劳工标准限制我国产品出口,甚至个别国家利用“特殊条款”对我国制造麻烦等情况,要掌握运用国际通行规则处理贸易摩擦和贸易纠纷的能力,改善贸易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增强产业、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迎接国际竞争的压力和挑战。尽快建立反倾销诉讼基金,鼓励企业积极应对国外对我国的反倾销诉讼,改变我国遭遇国外反倾销诉讼时无人应诉或应诉者寥寥的被动局面。

2 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建立,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构建以我国为中心的区域经济集团。在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强化的今天,完全靠单打独斗已很难适应,我国应充分利用作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成员和东盟的主要对话国,应实质性地发展同成员国间的经贸关系,加快同东盟一体化进程,提高本国的竞争实力和在国际谈判中的地位。同时,我国应最大限度的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用一切可能的公开场合,积极开展维护自身利益的活动。

3 加强对西方国家贸易保护政策、法规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等的研究,及时向相关企业通报有关信息,引导企业避开贸易壁垒。政府应组织专门的人力和物力,加强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政策和法规的研究。研究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反倾销调查体系和绿色壁垒体系,认真总结国内外企业突破贸易保护的经验和教训,建立国外贸易保护的数据库。及时搜集世界各国的技术标准法规的变动信息,动态监控及预测出口商品遭受技术壁垒的状况,建立相应的国外贸易技术壁垒数据库,并及时向相关企业通报并发布预警信息,帮助、指导国内企业突破国外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障碍。

4 注重创新,以质取胜。企业要牢固树立以质取胜的战略意识,广泛推广国际认证标准和发达国家的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按照国际标准安排生产,以更好的攻破技术性贸易壁垒。企业应全力提高自身技术、管理水平和品牌营销能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强化创新意识,提高产品的技术和品牌附加值。我国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应注重品牌的培养,跳出恶性价格竞争的怪圈,追求产品的差异化和自主创新品牌的建立,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解决产品的质量问题。同时,企业也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绕开贸易壁垒,到海外投资设厂,特别是到保护主义严重的国家去投资设厂,就地生产和销售。

作者:白源婷

贸易保护主义发展概述论文 篇3:

我国应对国际反倾销的策略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我国作为进出口贸易和制造业大国,受到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压迫不断增大,针对中国制造的国际反倾销调查也日益频繁,如何更好地应对国际反倾销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在对“倾销”和“反倾销”进行相关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反倾销调查日益增多的原因,并提出了我国应对国际恶意反倾销调查指控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反倾销;策略研究;WTO;贸易保护;商品结构

1.概念阐述

1.1“倾销”的概述

倾销是指一国商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到国际市场中其他国家及地区的行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市场日益连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国与国之间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以及国际竞争的加剧也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何为贸易保护主义?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的行为均被包括其中。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供应商为了抢夺本国商品进口国的国内市场,获得竞争优势从而消灭对手以垄断市场,不惜采用产品价格低于出口国价格,低于国际市场的平均价格,甚至是低于产品成本的价格将产品销售给进口国,以此破坏该国国内市场秩序,达到垄断其国内市场目的的行为就被称为“倾销”[ ]。究其原因,倾销可以是由于国内市场饱和,而库存仍有积压,且每日耗费成本,从而将产品抛售到仍有需求国家的突发性倾销,也可以是为了打击竞争对手,垄断进口国市场而以低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向进口国抛售产品在垄断市场后又高价的持续性又叫掠夺性的倾销。总而言之,倾销是一种价格歧视的商业行为。

1.2“反倾销”的概述

为了应对倾销这种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反倾销应运而生。反倾销主要是指针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行为所采取的相应抵制措施,依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反倾销协议》,要确认一国商品出口存在倾销事实,需要证明其行为对进口国国内市场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且造成的损害与出口国的倾销构成因果关系,才可进行反倾销诉讼。反倾销的临时解决办法为征收反倾销税或者保证金来提高出口国的贸易成本,使出口国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来弥补损失,因而难以构成二次倾销,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进口国本国市场的正常秩序[ ]。

而本文所主要研究的是我国外贸市场中面临的恶意反倾销调查,在我国出口商品不构成倾销时而提起的反倾销诉讼。恶意的反倾销诉讼是在蓄意挑起两国之间的贸易争端,不利于两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

2.影响因素分析

2.1我国外贸发展 经济实力增强

从经济角度来看,加入WTO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对外贸易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市场竞争压力,从而近年来接受到的反倾销调查诉讼逐渐增多。

“改革开放”这一正确发展决策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选择的正确均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劳动力密集且价格低廉的人口红利和大陆丰富的能源资源均推动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短短几十年间,中国制造遍布全球,中国也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加上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升,高端制造业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制造对其同类型产品的国际市场形成了強有力的竞争,在中国外贸不断发展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大背景下,部分国际贸易参与国为了保证其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不顾经济全球化这一必然趋势和国际贸易长远化发展的目标,对中国制造商品提起了反倾销诉讼。

2.2国际竞争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随着世界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的进步,国际市场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在该大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不利于我国国际市场的扩大,恶意反倾销即为各国各地区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而近年来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结构转型优化也给我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经济结构不断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服务业及创新驱动。但同时,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后的世界总体经济发展并不景气,这也使得国际制造业竞争更为剧烈,部分国家和地区政府经济部门为了保护本国同类型企业的发展,针对中国出口商品设立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提高我国商品进入世界市场的准入门槛,以此来缓解竞争的加剧。在该大背景下,反倾销诉讼也成为国际竞争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之一。

2.3中国企业应诉不积极

当一国企业或经济部门针对我国出口商品或企业提出反倾销诉讼后,从WTO开始受理反倾销诉讼并进行调查,一直到公布最终裁决结果之一较为漫长的过程中,诉讼提出国有正当借口不从我国进口有关的同类型产品,以此在一定时期内保护同类型企业产品的国内市场[ ]。而从以往我国企业应对国际反倾销诉讼的案例中可以看到,中国出口企业的应诉态度并不积极,面对反倾销诉讼,出于应诉费用过高或国际贸易相关法律意识不足等多种原因,我国出口企业大多采取不应诉的消极态度面对国际恶意反倾销诉讼,导致了国际市场针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反倾销诉讼总能成功,也使其变本加厉,因而近年来针对中国制造的反倾销诉讼越来越多。

3.策略分析

3.1加强WTO关贸总协定中反倾销诉讼条例的学习

为应对日益增多的反倾销诉讼调查,我国各级政府经济部门及外贸部门,以及制造业企业也应当加强对WTO关贸总协定中反倾销诉讼条例的学习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应对反倾销调查诉讼。因为我国加入WTO时间较晚且针对企业的关贸总协定知识普及较为落后,导致我国制造业外贸企业对关贸总协定相关条例十分陌生,在面对国际市场中恶意反倾销调查诉讼时往往采取不应诉的消极态度,从而助长了针对中国制造的恶意反倾销诉讼风气,因而对WTO关贸总协定相关条例尤其是倾销及反倾销诉讼条例的学习和法律知识普及刻不容缓[ ]。在相关政策的落实过程中,我国各级政府经济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区域内外贸企业管理者进行条例和成功应诉案例的学习,普及相关知识和应诉经验。同时针对我国已接受国际反倾销调查诉讼的相关企业,我国外贸部门应当给予积极的应诉指导和适当的经济支持,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应对国际经济市场中的复杂环境,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面对恶意反倾销诉讼的积极态度。

3.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在加强我国经济部门和外贸企业法律维权意识的同时,我国制造业及对外贸易的发展中还应更加注重产品技术含量的提升和出口商品的结构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密集且价格低廉的人口红利为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强大促进作用,这在推动着我国GDP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中国制造遍布全球但制造业水平及出口商品结构长期落后的现状,一方面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长远化发展,另一方面相较于科技含量更高、技术门槛也更高的制造业商品,我国以劳动密集和资源消耗型制造业商品为主的对外贸易结构更容易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受到贸易保护主义和更为灵活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打压限制,因此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是我国应对国际反倾销调查诉讼的根本措施。为了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我国政府可以设立鼓励行业科技创新的奖项,以此来激励我国中小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其次,研发高科技产品需要耗费资金且投入期限较长,因此政府经济部门也应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创新给予合适的经济支持,以保障产品研发资金充足。此外,我国政府经济部门也应鼓励高校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高校充足的人才储备与企業商业发展的前瞻性,共同打造高科技新产品,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3.3进一步推动国际合作与区域经济往来

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多边经济合作机制的建立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中面临的包括恶意反倾销诉讼在内的严峻挑战,我国政府经济部门应该开拓更为广阔的多边合作市场来吸纳紧缩国际市场下的过剩产能产品,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下更好发展基础,因此,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应运而生。到2018年,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已经取得了包括多边贸易、政治互信、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等多方面在内的成果,而在未来的经济贸易发展道路中,我国应继续推进这一国家级顶层合作战略倡议,进一步推动跨区域多边贸易市场的扩大,加强多边学习、合作和交流来共同优化生产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以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更强的经济实力来共同应对包括恶意反倾销调查诉讼在内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4.总结

本文针对我国近年来国际反倾销诉讼日益增多的现状,介绍了倾销与反倾销的概念内涵,从中国经济外贸水平、企业应诉态度和国际市场现状角度深入剖析了我国反倾销诉讼日益增多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我国及世界总体经济发展实际进行了应对策略分析,提出了通过加强反倾销诉讼条例的学习、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和多边经济合作机制建立这三部分来共同解决针对中国制造的恶意反倾销调查诉讼。

参考文献:

[1]冯宗宪,向洪金.欧美对华反倾销措施的贸易效应:理论与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10,33(03):31-55.

[2]谢建国,章素珍.反倾销与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以美国对华贸易反倾销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17(01):153-164.

[3]曾杨徐,陈晨.WTO形势下,我国应对反倾销问题的思考[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08):85-86.

[4]胡静.企业面对反倾销的应对策略研究[J].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18,34(06):5-8.

作者:辛海路

上一篇: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论文下一篇:化学课堂教学机智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