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下物流管理论文

2022-04-29

【摘要】高职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大学生实验超市)建设对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心理健康、身体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培养,以及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科学技术哲学下物流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科学技术哲学下物流管理论文 篇1:

农产品电商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初探

摘要:建设一个集成度高、可擴展性强的农产品电商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是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培养社会急需农村电商人才的有效途径。但实训平台建设也面临理论知识传授与专业实践教学融合难、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衔接难、社会服务与现代农业对接难的困境。需要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完善平台运行机制,组建基于众创空间的“双创”基地,创新平台共享机制等方面探索农产品电商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建设。

关键词:实训平台; 农产品电商; 创新创业

电子商务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着传统商务模式,也影响着与之息息相关的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据相关数据统计,2016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超2200亿元人民币,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但同时,农村电商人才匮乏制约了行业深度发展。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电商人才的需求,相关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瓶颈,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要实现此目标,建设一个集成度高、可扩展性强的农产品电商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是有效途径。通过这个平台,包括农商管理、畜牧兽医、农业物联网、食品科技等院系的学生都可以结合专业实训进行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实践,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农村电商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爱农职业精神,提高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综合能力。

一、农产品电商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目标

(一)构建实践育人平台

为教学服务是实训平台的首要目标。实训平台汇聚校内外要素资源,建设农产品电商O2O体验中心、众创空间、农产品电商运营实训中心、视觉传达实训中心、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中心等教学资源,培养各专业学生在互联网+思维下的通用电商运营岗位能力,在此基础上,以产业、企业岗位及人才技能调研为基准,对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设计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内容开展专业实践教学,加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以农产品电商为实训平台创新创业的切入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校企深度合作,优化创业实践环境,引导学生在基层一线和市场浪潮中经受锻炼。

(二)构建社会服务平台

社会服务是平台的又一目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是指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和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直接的、具体的服务,如培训、咨询、产学研合作等。依托建成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实训平台,一方面可以对接地方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通过组建大学生创业团队,建立微店、淘宝等线上营销渠道,梳理地方优势农产品,引导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将优质农产品上网,推动农业“互联网+”落地。同时可以成立电商人才培训基地,面向社会开放共享,开展电商人才创业培训班,讲授网络文案写作、简易摄影技术、电商平台操作等课程,提升农业高职院校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

二、农产品电商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的困境分析

(一)理论知识传授与专业实践教学融合难

理论与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最基本方式,二者通过交叉互补的方式发挥各自的功能,共同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农产品电商产教融合实训平台面向全校性的专业群提供创新创业电子商务实践,与各专业群理论教学之间既有联系,也存在一定矛盾和冲突。

1.教学管理体制的限制。固有的教学管理体制是由不同专业群组成的二级教学系部为单位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理论教学是由各二级院系为主导进行的,对实训平台的电商实践理解不一致、认识不一致、实施不一致,带来的问题是实践主体责权不明、沟通不畅,很难充分调动和利用各种资源,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困难。

2.实践教学模块有待开发创新。实训平台虽然具备了良好的硬件环境,但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块还有待丰富和完善。由于需要面向农商管理、食品科技、畜牧兽医、农业物联网等不同专业群的学生开展电子商务实践,学生培养目标、前导课程、知识结构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平台实践内容侧重点也不同,这就要求实训平台电子商务实践模块更加开放,能结合不同专业进行创新探索,要求不同专业群老师开发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商实践模块,推动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衔接与融合。

(二)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衔接难

在专业教育中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学生专业实践与“双创”实战同向同行,是“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这是高职院校综合性育人平台兼具“双创”教育基地功能的内因,因此,农产品电商产教融合实训平台也是面向各专业群的创新创业平台。

然而,专业实践的出发点是通过反复训练提升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而“双创”实战则是在完成产品、技术、工艺、组织或机制、模式等创新或创建、经营、管理小微企业的过程中提升“双创”能力,二者之间除了“双创”实战依赖技术技能这个衔接点之外,目标与任务则大相径庭,成为制约二者融合的重要瓶颈。突破此瓶颈,既要精心设计专业实践项目,为学生凭借项目同步进行“双创”实战创造条件,还要发挥示范引领效应,由成熟企业带动教师和勇于创新、善于创业的学生在专业实践中进行“双创”实战,吸引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从而形成“以点带面”,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式育人格局,营造良性循环的经营环境及“双创”文化氛围。这对实训平台建设与管理提出了严苛的要求,既要具备多层次的功能,同时满足经营服务、一般专业实践、创新创业、专业实践与“双创”紧密结合的要求,又要确保平台平稳、有序、高效运行,除了精准细分平台功能之外,还要实施科学的管理机制,谈何容易。

(三)社会服务与现代农业对接难

开展农产品网络销售和提供各类社会培训是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然而当前农产品电商普遍存在盈利困难、经营周期短的问题,面向社会开展的各类培训也受短期性、阶段性等问题的制约,效果欠佳。

1.农产品电商盈利难。近年来,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以及各大电商巨头深耕农村电商的前期铺垫,农村电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当前全国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已超3万家,其中专业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已达4000家,然而几乎90%以上都在亏本运营,“亏本促销、烧钱引流、信息刷屏”,这些词汇是大多数农业电商的标签,亏损经营是绝大多数农产品电商的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有,农产品运输损耗比例高,一般生鲜产品的损耗率可以达到10%到30%;配送半径有限,时间要求高,和普通快递不同,农产品易腐烂变质,对时效性要求更高;物流成本高昂,农产品物流包装特殊性要求多如泡沫塑料加冰袋等;产品标准化低,而农产品的购买最注重精挑细选的购物体验,还容易产生怀疑和纠纷。因此,作为学生初始创业项目,农产品电商难度是非常大的。

2.社会培训效果欠佳。当前院校承接的社会培训工作呈现出阶段性、短期性特点,一般都是针对一些传统性问题或者热点问题开展,如农产品电子商务,事实上农产品电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农产品生产者、收购商、加工企业、批发商、电子商务企业、流通企业、经销商、消费者等众多直接利益相关者,还涉及农资生产供应商、农业技术研发推广单位、农产品检验检疫等诸多间接利益相关群体。阶段性、短期性的培训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就很难达到理想项目。

三、农产品电商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路径

(一)构建实践育人体系

构建适应现代农牧业发展需求、职业特色鲜明的实践育人体系,培养大批现代农牧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造就一批创新创业典型。

实训平台主要有三大功能,首先为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实训条件,一流的软硬件为专业实训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其次实训平台是校企合作的载体,校企合作项目可以依托平台顺利开展,譬如引进京东、苏宁服务外包项目,双十一服务外包项目,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最后,实训平台更是创新创业平台,可以为农商管理、畜牧兽医、农业物联网、食品科技等院系的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农村电商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学农爱农职业精神,开展创业孵化、创业帮扶、项目路演、投融资服务等,提升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创业成功率。

(二)完善平台运行机制

1.组建实训平台的组织机构。争取产教融合项目扶持资金,同时学院加大配套投入,行业投入技术规范,构建实训平台合作建设模式,并以相关方利益共享资源为持续投入机制,达到校企同步更新实训平台的设施设备,形成电商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持续共建机制。联合农委、商务局、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共同组建“农产品电商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政府代表、学校代表、行业代表、企业代表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组成,管委会实行会议制度,共同决策。实训平台管委会在学院农商管理系设秘书处,按照管委会章程,进行长效运行。

2.建立实训平台的长效运行机制。现代农牧产品电子商务实训平台形成的共享资源主要有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制度、设备设施、实训文化等,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制定《现代农牧产品电子商务实训平台共享资源管理办法》,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灵活运用有偿与无偿相结合的方式,建成面向区域的教育培训中心、技能鉴定中心和技术研发中心,有效实现行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建立起产教深度融合的长效运行机制。

(三)组建基于众创空间的“双创”基地

1.建立“雙创”素质教育基地。依托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软硬件资源优势,尤其是集聚了一批经营性企业、骨干教师以及企业业务人员,进一步延伸、拓展其功能,在其中有机嵌入“双创”素质教育基地,组建由资深企业技术及管理人员、专业课教师、“双创”课教师组成的互补型、矩阵式“双创”兼职导师团队,指导学生在专业实践或生产实训的过程中领会农产品电商经营项目的创意,寻找货源、测算经营成本,预估利润,体会营销策略,学习防范与应对风险的方法,理会企业规章制度与企业文化,在潜移默化中积累经营管理的间接经验。此外,鼓励学生个体或组团申报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总之,紧密结合专业,采用多种形式,立体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双创”能力。

2.组建众创空间。农产品电商众创空间是大学生“双创”项目实践及“双创”实战的主要载体,因而是“双创”素质教育基地的核心,助推学生成长是主要功能,也是本质特征,这就决定了其运行管理的特殊性。其一,树立身边的榜样。为了充分发挥示范效应,构建生态系统,提高运行质态,在众创空间运行过程中,既要引入小微电商企业,也要吸纳周边的成熟创客加入,还可依据相关政策,鼓励、支持教师创新创业。其二,全方位提供项目孵化服务。为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风险评估等一站式创业咨询服务,不定期提供创业培训、专家论坛、分享沙龙、市场拓展和项目路演等活动,协助学生解决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难题,对压力较大的个别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其三,执行科学的管理机制。实施学分转换与替代制度,“双创”奖学金制度;严格遴选学生“双创”项目,守好入口关卡;实施项目的过程管理及定期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对长时间无法实现目标的僵尸项目,限期退出。

(四)创新平台共享机制

1.开展区域范围的对接活动。充分利用各类涉农展会、商务活动和论坛组织开展农业电子商务对接活动,引导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将优质农产品上网销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先行组建农业电子商务协会或依托现有的电子商务协会,通过集体谈判等形式,与电商企业协商相关优惠费用、建立合作机制,为农产品上网销售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鼓励电子商务企业与城市社区开展合作,共同设立农产品体验店、自提点和提货柜。信息进村入户试点省份要充分利用信息进村入户平台,实现农产品上网销售,鼓励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企业,依托各地村级信息服务站探索“放心农资进农家”电子商务模式。

2.开展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情况监测。通过与地方农产品电商资源的多种合作,掌握区域范围内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情况,通过大数据分析,为进一步推动农业电子商务加快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3.开展电商技能培训。在农业部组织的信息进村入户培训班、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班农业电子商务课程培训之外,积极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大学生返乡创业行动等项目,联合有关电商企业、科研教学单位,开展有针对性的农业电子商务技能培训,提升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电商意识和技能,提高网络营销水平。

依托现有的共享型实训教学资源库、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合作项目管理系统的校企合作信息管理平台,充分发挥人才信息、招聘信息、远程教学中心、教学成果展示、科研成果转化等模块功能,满足开放式、协助式教学、实践、交流等需求,创建移动学习、按需学习、终身学习体系,为学生实践、企业员工培训、企业技术支持等提供经验分享,实现校企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升学员支持行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胜,丁忠兵.农产品电商生态系统——个理论分析框架[J].中国农村观察, 2015,(7):39-47,

[2] 杜昕诺,于三红,韩家亮. 网购生鲜——电子商务行业的新爆点[J]. 经营与管理, 2014,(5):44-46.

[3]  龙雪津. 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关系再辨析——基于技术哲学的思考[J].职教论坛, 2015,(6):79-81.

[4] 梁海跃. 政府主导型生鲜农产品同城配送电子商务模式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12):70-71.

[5] 张宁.浅谈电子商务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J]. 商场现代化, 2010,(7):98-99.

[6] 李霜,周银新.基于跨境电商视域下高职外贸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研究[J].河北职业教育, 2017,(1):26-28.

[7] 易兰华.农产品流通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 2017,(2):89-92.

作者:胡永盛 吴加权

科学技术哲学下物流管理论文 篇2:

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 高职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大学生实验超市)建设对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心理健康、身体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培养,以及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高职经营性实训基地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06.014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近年来,我院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 紧密联系行业企业, 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 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按照“实践教学生产化”和“实训基地建设企业化”实践教学理念, 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 建设实验超市,提升学生专业文化素养

高素质的职业技能是在一定职业环境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在学生没有顶岗能力之前, 在现行的政策背景和社会环境下, 不可能奢求企业允许学生在生产岗位上有太多的实训时间。因此,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意识的培养以及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院管理工程系根据本系的专业特点,组织骨干教师积极带领不同专业的学生,利用到本地超市实习和其他各种途径,对校内实验超市的筹建进行广泛、深入的学习和考察,制订切实可行的可行性报告。经过半个学期的反复论证,2007年11月在校内筹建了以学生为主体,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大学生实验超市)。实验超市经营店面、仓库、办公室由学院提供,货架、POS 机由学院出资购买,冰柜、冰箱由商家提供, 流动资金则由学生按照自愿的原则尝试通过股份制形式募集。

实验超市是一个有真实企业氛围的经营性实训基地,组织机构完全模仿真实的超市设置。确定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超市经营模式,一是做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准就业”;二是经营主体全部是学生。从超市总经理到一般员工都由学生担任;实验超市的市场调研、供货商选择、商务谈判、订货、入库、商品信息录入与管理、销售、收银、财务记账、员工选拔任用、上岗培训、绩效考核、宣传策划、建章立制等经营管理事项也全部由学生负责。在超市实训基地,学生既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者, 又是企业的经营者,二者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学生在真实企业的情景下, 真正感受到职场的氛围, 深深感受到自己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提前进入了职业角色。同时,实验超市作为实训基地,还为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等经管类专业的所有同学提供岗位轮训。这样,学生通过多方面的职业历练,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还能不断地强化职业角色意识,增加对未来职业直接而又深刻的感性认识。尤其是学生通过“学中干,干中学”,能切身感受自己的知识、能力与实际工作要求之间的差距,促使他们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激发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二、 构建实验超市文化,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德育包括了要培养、造就大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包括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和真诚、勤奋、有责任感的优秀道德品质。因此,我们积极探索,倾力打造具有优秀企业文化氛围、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使之成为学生技能训练和培养先进职业精神的基地。学生通过在实验超市经营活动实践的切身体验, 不断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敬业精神,以及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与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

(一) 以实验超市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的职业理念

职业院校不但要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按照现代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来组织教学,还要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和融合,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注重培育学生正确的工作理念。为此,我们在实验超市建设过程中,按照贴近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要求,组织引导学生深入到电网公司、联通公司、南城百货、万通物流等与我院共建实训基地的企业,感受优秀企业文化,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活动,以“实践、创新、领先”的发展思路、“诚信团结,服务师生”的超市宗旨、“想尽办法去完成每一项任务”的行为理念、“服务永无止境”的服务理念、“上下同欲,团结和谐,人人快乐工作”的团队理念、“清白做人,干净干事”的廉洁理念等为主要内涵的实验超市文化基本成型,并不断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超市文化不仅作为宣传内容上墙,而且作为工作规范,要求落实到工作中,使学生在工作环境中耳濡目染,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 以商业道德准则引领学生的职业行为

把“守法、诚信、公平、敬业、服务”的商业职业道德准则,融入到实验超市的各个岗位职责,使学生在不断地履行岗位职责的活动中,建立“以德经商、以信立业、诚信为本”的经营意识。广泛开展热情服务、微笑服务、真诚服务活动,培养学生树立“信誉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顾客第一”的经营理念,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用服务来吸引顾客,用服务去占领市场。正是通过这种观念的培养,学生才能将“想尽办法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进而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例如,为了抓住每学期开学时难得的商机,实验超市员工都要提前若干天回校,做好实验超市开业前的商品采购、超市理货、营销策划,以及设备调试等工作,有时还得不断加班加点。

(三) 以制度建设促进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

实验超市从完善和执行管理制度入手,强化“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管理理念。例如,完善商品采购和定价机制,要求采购员要加强采购的针对性,采购前必须做市场调研,拓宽进货渠道,做到价比三家,尽可能购进低价位、高毛利的适销对路的商品。合理定价,确保与周边商店价格持平或略低,在降低进货价格基础上,合理确定毛利率,建立灵活的价格形成机制。完善专业实习制度,规范岗前培训流程、内容和方式。完善常规工作制度,建立工作检查制度和每周例会制度,通过例会总结一周工作情况,协调解决相关问题,部署下周工作。同时,通过工作例会加强对员工的纪律、作风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习惯。这些做法既巩固了超市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意识、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

三、 营造真实职业环境,锻炼学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目前,高职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娇惯溺爱,致使不少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承受挫折能力差,自信心不足,感情脆弱,做事缺乏恒心,自我认知能力、文化学习能力和意志力较差,人生目标定位不清等。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其未来适应具体工作需要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高职教育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但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自信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养成的,它来自平时点点滴滴小事的锻炼培养。实验超市作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经济实体,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实验超市的员工上班和轮岗实习,一般都安排在课余时间。他们跟其他同学一样要按时上课、完成作业,辛苦程度不言而喻。另外,实验超市的工作直接面对消费者,工作出差错会受到消费者的抱怨;工作协作不好,影响整体工作的开展,也会受到上司或同事的批评。能否经受得起实习的辛苦和挫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例如,2006级一位市场营销专业的男生,家庭条件好,从小娇生惯养,到超市实习两天,觉得太辛苦,就以身体不好为由请假不参加实习。经过多次沟通和教育,他明确了实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而克服困难继续实习。通过一段时间的“顶岗工作”,该生不仅完成了实习任务,提高了工作技能,更重要的是思想变得成熟,明白了父母的钱来之不易,懂得了珍惜和节俭,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如何正确对待工作失误而受到的批评,后来在校外专业实习时表现优秀,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实践证明,实验超市让大多数学生都经历一次心理的洗礼,他们在工作中学会承受辛苦,学会改正错误,学会面对批评,从而增强抗挫折能力。

至于健康的身体素质,它是人的各项素质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为人的各项素质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我们建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内经营型实训基地,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职业意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还积极引导学生锻炼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在实验超市不同岗位的工作,本质上就是一种很能锻炼人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力的劳动。例如,学生在收银台工作,要求有正确的站姿、甜美的微笑和周到的礼节,要求边收边唱,动作娴熟,准确快捷。这就充分锻炼了身体素质、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反应能力、协调能力等。至于采购、仓储、销售、理货等都是需要体力的岗位,都能较好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超市工作实际上就是一种综合锻炼,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得到很好的发育,而且可以提高运动能力水平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还能有效地锤炼吃苦耐劳的精神,更好地适应未来劳动者的要求。

四、 完善“职业人”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审美素质

审美素质的提高、性情的陶冶、情感的丰富、高尚趣味的养成,对于人才的造就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在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建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一个君子的培养,要通过学习诗歌等文学作品得到知识的启发,并通过礼仪的学习塑造人格品性,掌握行为道德规范。高校美育就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美的感知、教育与熏陶,进行心灵、行为的教育,使其认识理解什么是美,怎样欣赏美、追求美和享受美。因此,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培养。在实验超市经营管理中,强调、考核学生使用礼貌用语,规范工作行为,执行工作规范,遵守职业道德,提升职业能力,塑造“企业”品牌。让他们按照企业标准,构架自己作为“职业人”的内涵形象,把“五讲四美三热爱”落实到日常行为中,成为自觉的行动,这就是一个不断体验美、创造美、收获美的过程。

【课题项目】本文系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四批立项项目,课题名称为《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为主体”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项目编号:2008B120)。

【参考文献】

[1]潘敏.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及提升策略[J].教育科学,2009(4)

【作者简介】全细珍(1967-),女,广西桂林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主任,副教授,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研究生,法学学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伍耿清(1964-),男,广西桂林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文学学士,研究方向:企业文化。

(责编黄鸿业)

作者:全细珍 伍耿清

科学技术哲学下物流管理论文 篇3:

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 高职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大学生实验超市)建设对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心理健康、身体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培养,以及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高职经营性实训基地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06.014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近年来,我院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 紧密联系行业企业, 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 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按照“实践教学生产化”和“实训基地建设企业化”实践教学理念, 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 建设实验超市,提升学生专业文化素养

高素质的职业技能是在一定职业环境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在学生没有顶岗能力之前, 在现行的政策背景和社会环境下, 不可能奢求企业允许学生在生产岗位上有太多的实训时间。因此,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意识的培养以及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院管理工程系根据本系的专业特点,组织骨干教师积极带领不同专业的学生,利用到本地超市实习和其他各种途径,对校内实验超市的筹建进行广泛、深入的学习和考察,制订切实可行的可行性报告。经过半个学期的反复论证,2007年11月在校内筹建了以学生为主体,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大学生实验超市)。实验超市经营店面、仓库、办公室由学院提供,货架、POS 机由学院出资购买,冰柜、冰箱由商家提供, 流动资金则由学生按照自愿的原则尝试通过股份制形式募集。

实验超市是一个有真实企业氛围的经营性实训基地,组织机构完全模仿真实的超市设置。确定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超市经营模式,一是做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准就业”;二是经营主体全部是学生。从超市总经理到一般员工都由学生担任;实验超市的市场调研、供货商选择、商务谈判、订货、入库、商品信息录入与管理、销售、收银、财务记账、员工选拔任用、上岗培训、绩效考核、宣传策划、建章立制等经营管理事项也全部由学生负责。在超市实训基地,学生既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者, 又是企业的经营者,二者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学生在真实企业的情景下, 真正感受到职场的氛围, 深深感受到自己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提前进入了职业角色。同时,实验超市作为实训基地,还为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等经管类专业的所有同学提供岗位轮训。这样,学生通过多方面的职业历练,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还能不断地强化职业角色意识,增加对未来职业直接而又深刻的感性认识。尤其是学生通过“学中干,干中学”,能切身感受自己的知识、能力与实际工作要求之间的差距,促使他们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激发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二、 构建实验超市文化,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德育包括了要培养、造就大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包括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和真诚、勤奋、有责任感的优秀道德品质。因此,我们积极探索,倾力打造具有优秀企业文化氛围、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使之成为学生技能训练和培养先进职业精神的基地。学生通过在实验超市经营活动实践的切身体验, 不断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敬业精神,以及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与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

(一) 以实验超市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的职业理念

职业院校不但要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按照现代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来组织教学,还要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和融合,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注重培育学生正确的工作理念。为此,我们在实验超市建设过程中,按照贴近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要求,组织引导学生深入到电网公司、联通公司、南城百货、万通物流等与我院共建实训基地的企业,感受优秀企业文化,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活动,以“实践、创新、领先”的发展思路、“诚信团结,服务师生”的超市宗旨、“想尽办法去完成每一项任务”的行为理念、“服务永无止境”的服务理念、“上下同欲,团结和谐,人人快乐工作”的团队理念、“清白做人,干净干事”的廉洁理念等为主要内涵的实验超市文化基本成型,并不断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超市文化不仅作为宣传内容上墙,而且作为工作规范,要求落实到工作中,使学生在工作环境中耳濡目染,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 以商业道德准则引领学生的职业行为

把“守法、诚信、公平、敬业、服务”的商业职业道德准则,融入到实验超市的各个岗位职责,使学生在不断地履行岗位职责的活动中,建立“以德经商、以信立业、诚信为本”的经营意识。广泛开展热情服务、微笑服务、真诚服务活动,培养学生树立“信誉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顾客第一”的经营理念,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用服务来吸引顾客,用服务去占领市场。正是通过这种观念的培养,学生才能将“想尽办法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进而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例如,为了抓住每学期开学时难得的商机,实验超市员工都要提前若干天回校,做好实验超市开业前的商品采购、超市理货、营销策划,以及设备调试等工作,有时还得不断加班加点。

(三) 以制度建设促进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

实验超市从完善和执行管理制度入手,强化“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管理理念。例如,完善商品采购和定价机制,要求采购员要加强采购的针对性,采购前必须做市场调研,拓宽进货渠道,做到价比三家,尽可能购进低价位、高毛利的适销对路的商品。合理定价,确保与周边商店价格持平或略低,在降低进货价格基础上,合理确定毛利率,建立灵活的价格形成机制。完善专业实习制度,规范岗前培训流程、内容和方式。完善常规工作制度,建立工作检查制度和每周例会制度,通过例会总结一周工作情况,协调解决相关问题,部署下周工作。同时,通过工作例会加强对员工的纪律、作风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习惯。这些做法既巩固了超市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意识、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

三、 营造真实职业环境,锻炼学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目前,高职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娇惯溺爱,致使不少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承受挫折能力差,自信心不足,感情脆弱,做事缺乏恒心,自我认知能力、文化学习能力和意志力较差,人生目标定位不清等。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其未来适应具体工作需要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高职教育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但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自信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养成的,它来自平时点点滴滴小事的锻炼培养。实验超市作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经济实体,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实验超市的员工上班和轮岗实习,一般都安排在课余时间。他们跟其他同学一样要按时上课、完成作业,辛苦程度不言而喻。另外,实验超市的工作直接面对消费者,工作出差错会受到消费者的抱怨;工作协作不好,影响整体工作的开展,也会受到上司或同事的批评。能否经受得起实习的辛苦和挫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例如,2006级一位市场营销专业的男生,家庭条件好,从小娇生惯养,到超市实习两天,觉得太辛苦,就以身体不好为由请假不参加实习。经过多次沟通和教育,他明确了实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而克服困难继续实习。通过一段时间的“顶岗工作”,该生不仅完成了实习任务,提高了工作技能,更重要的是思想变得成熟,明白了父母的钱来之不易,懂得了珍惜和节俭,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如何正确对待工作失误而受到的批评,后来在校外专业实习时表现优秀,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实践证明,实验超市让大多数学生都经历一次心理的洗礼,他们在工作中学会承受辛苦,学会改正错误,学会面对批评,从而增强抗挫折能力。

至于健康的身体素质,它是人的各项素质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为人的各项素质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我们建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内经营型实训基地,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职业意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还积极引导学生锻炼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在实验超市不同岗位的工作,本质上就是一种很能锻炼人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力的劳动。例如,学生在收银台工作,要求有正确的站姿、甜美的微笑和周到的礼节,要求边收边唱,动作娴熟,准确快捷。这就充分锻炼了身体素质、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反应能力、协调能力等。至于采购、仓储、销售、理货等都是需要体力的岗位,都能较好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超市工作实际上就是一种综合锻炼,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得到很好的发育,而且可以提高运动能力水平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还能有效地锤炼吃苦耐劳的精神,更好地适应未来劳动者的要求。

四、 完善“职业人”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审美素质

审美素质的提高、性情的陶冶、情感的丰富、高尚趣味的养成,对于人才的造就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在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建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一个君子的培养,要通过学习诗歌等文学作品得到知识的启发,并通过礼仪的学习塑造人格品性,掌握行为道德规范。高校美育就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美的感知、教育与熏陶,进行心灵、行为的教育,使其认识理解什么是美,怎样欣赏美、追求美和享受美。因此,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培养。在实验超市经营管理中,强调、考核学生使用礼貌用语,规范工作行为,执行工作规范,遵守职业道德,提升职业能力,塑造“企业”品牌。让他们按照企业标准,构架自己作为“职业人”的内涵形象,把“五讲四美三热爱”落实到日常行为中,成为自觉的行动,这就是一个不断体验美、创造美、收获美的过程。

【课题项目】本文系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四批立项项目,课题名称为《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为主体”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项目编号:2008B120)。

【参考文献】

[1]潘敏.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及提升策略[J].教育科学,2009(4)

【作者简介】全细珍(1967-),女,广西桂林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主任,副教授,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研究生,法学学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伍耿清(1964-),男,广西桂林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文学学士,研究方向:企业文化。

(责编黄鸿业)

作者:全细珍 伍耿清

上一篇:公路桥梁设计计算机技术论文下一篇:计算机综合实验课程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