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与实的标志设计论文

2022-04-20

本文从建筑与情感、建筑与音乐、建筑与哲学三个方面描述了兰州皇冠假日酒店的建筑设计与特色,深刻地揭示了建筑与情感、音乐以及哲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形象的诠释了建筑世界的本质特征,赋予了建筑艺术的特质和鲜活的生命,再现了建筑与人、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创造了不可磨灭的建筑形象。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虚与实的标志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虚与实的标志设计论文 篇1:

中式空间营造艺术的互通

【摘要】 园林艺术、室内空间艺术虽为不同方向的空间设计,但它们同属环境艺术设计的大范畴。研究传统苏式私家园林艺术对我国当今室内设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特有的传统造园理念、空间建构方式,都对现今空间营造艺术有着重要的启发与借鉴作用,为当今设计师在现代空间中挖掘更深层次的民族气息提供了新的参考角度和设计方法。

【关键词】 苏式园林;中式;室内设计

中国传统苏式文人园林在有限的空间中完美地融入了中国传统造园理念、空间构建方式,高度概括了自然之美,营造出了具有恬静、适宜、如诗如画般气韵风度的抽象自然。传统苏式园林历经百年沧桑,如今我们步入其中,仍能透过小桥流水、粉墙低桠体会到当时那些归隐田园或市井的文人士大夫的闲情雅趣与无奈失意的空间语境。在浓浓的诗书意韵与淡淡的人生感怀中,我们不禁会感叹于苏式园林空间塑造的独到与巧妙!以往对苏式文人园林的研究与运用大都停留在现代景观设计领域,对其与我国当今室内设计发展的关系却分析甚少。然而,同为空间艺术大范畴,苏式园林艺术能为我国本土室内设计带来更深层次的民族气韵,对我国当今室内设计在继承与延续传统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传统空间营造理念与现代空间设计构思的互通

在全球注重延续本民族文化的当今,中式空间设计也从原来对传统的拷贝与复制,开始转向越来越多地重视用现代的造型语言来体现传统中式语境的再现。这需要设计师既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又要对典型的中式空间营造理念有深入的理解与感悟。苏式文人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建筑物化载体,为我们提供了典型的空间设计理念的物化表达。

1.虚与实:实以形见,虚以思进

实以形见,虚以思进,营造视觉上之虚实。在老庄看来,大自然之所以美,在于它最充分地体现了“无为而无不为”的“道”。老子讲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事万物由“道”而生,“道”是虚与实、有与无的统一。虚实相生的哲学观贯穿于整个园林的建造。园中常常:以墙垣为实,其上漏窗为虚;以装饰繁琐为实,留空为虚;以建筑为实,水面为虚,等等。如大凡文人园林,通常在地段的周边布置建筑,内环一池静水,水面成了整个园林布局的主导要素,强化了虚的意象,却又无所不包,天光山色、廊屋树石倒映池中,使得实景、虚景、岸上、水里一时间浑然一体,意境油生。正所谓“凭虚构象,象乃生生不穷”。在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中,贝聿铭运用现代材料及建造技术,表现建筑空间里丰富的光影虚语言。在传统苏式园林建筑内,透过漏窗,树影婆娑、星星点点的光线洒进室内为常见之景。这些光线在室内变换、移走,让人倍觉空间寂静,陷入沉思与冥想,它们是“实以形见,虚以思进”的准确表达。在新馆的设计中,贝聿铭借用“廊道”串联各展馆建筑单体。新的廊道造型顶部改为栅栏,由此借来日光。线条状的光线随着时间的变换,在实体空间中移走,实体造型与随时变化的光影交织,虚虚实实之间,视觉上增加了一个层次,空间中道出了时间的维度(图1)。这是贝老对中国传统空间艺术的深层次的理解与表达。

2.境与意:境生象外,得其环中

境生象外,得其环中,营造现实与心理之境与意。文人士大夫常将审美与艺术中主体的内心感觉提到极高的地位。他们把美感归之于想象,归之于“意”的体味。“言在耳目之外,情寄八表之荒”此即为“境生象外”理念之本意。文人园林常于有限的“形”中求“意”之不尽,它们往往在很小的空间,通过简单的刻意布置,便能营造出值得让人细细体悟的空间。如,苏州网师园里有一个极不起眼的院落称为“云窟”(图2),朴素而寂静,但是这小小的庭院将一望无际的天空拥入其中,其丰富的空间想象只有身临其境才可体会得到。在这里,空间不仅仅以物质形态存在,它更多地赋予了人们内心感受。通过融入空、无、寂、静、旷的意象,空间具有了内聚能量,其在观者头脑中借助他们的想象得以扩展,从而演化成一种意象空间。这就好像中国的山水画,它并没有绘出具象的水波流动,而只是在留白处绘一叶扁舟,虽然没有复杂的形式,却产生了丰富的意境,令人浮想联翩。适当地给观者留出思索的空间,这才是艺术。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具有带动性的,它们能留有足够的余地给欣赏者思考与想象。园林的魅力不在于其空间有多大、构建有多复杂,而取决于其留给观者的思想性有多深。设计师应该敢于并敏锐地在设计中为观者留出空间,主动让观者成为体味空间的主体,而不是迫不及待地堆砌一些毫无思想性的繁缛装饰,如此不仅不能带给人们广阔的想象余地,也随即失去了空间艺术的生命力与感染力。

二、苏式园林空间建构方式与现代空间设计的互通

(一)现代室内空间中苏式园林空间营造手法运用的分析

苏式文人园林通过借景、分景、隔景等空间营造手法来塑造园林空间的层次和景深。

1.借景

借景本质上是把观赏者的目光引向园林之外的景色,将其它空间的优美景致借用到现有空间中来。此种手法能增加园林中景物的内容,丰富空间的层次,加强内外空间的呼应,拓宽园林固有的空间,使空间突破有限达到无限。借景手法分为远借、邻借、仰借、俯借、镜借等形式。明代造园家计成在所著《园冶》中指出:“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所谓“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可见,借景是园林构景中采用的典型手法。

在当今室内空间设计中,借景表现在室内空间对室外空间的渗透上,表现在对建筑场地外环境的关注上。如,苏州同明装饰公司(醋库巷)(图3),由于地处苏州文化古城,受地域文化影响,其室内设计追求塑造苏州园林般的空间氛围。因建筑恰巧临池,它简化了室内表面装饰,顺其地势巧妙利用了这池水面,将其延伸进室内,植上睡莲、养些锦鳞,并在室内走道空间铺上透明的玻璃,在玻璃下水中鱼影穿梭、若隐若现,人行室内如踏水面,使得室内气氛自然灵动。

2.分景、隔景

分景、隔景是通过分割空间:一为体现欲扬先抑,扩大空间之感。以苏州留园入口空间处理为例,通过分景、隔景先使入口布置得狭窄漫长、视域狭小,直至“古木交柯”、光线逐渐明朗,透过漏窗隐约可见窗外的山水花木,再绕过弯去,顿使人豁然开朗。此法扩大了心理空间,也使空间变得饶有趣味。二为故意将主景隐去,营造含蓄美。此法使得园中景色不至瞬间尽收眼底,起到欲露先藏的含蓄效果。三为增加景色层次,体现空间深邃之美。“庭院深深,深几许?”正是诗人对此种意境发自内心的感受。在苏州留园鹤所的东景区,借粉墙把空间分隔成若干小院,并在墙上开门洞与漏窗,人的视线可以穿透一重又一重的门洞、漏窗自一个空间看到一连串的空间,从而产生极其深远、不可穷尽的空间美感,塑造出景愈深、心愈幽、境愈醇的意境。四则通过透空的门洞、漏窗、空廊而使被分割的空间相互渗透,造成“围而不隔,隔而不断”之意境,使得原本静止的空间在游走顾盼中流动起来,产生“步移景异”之美。

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也可以运用现代材料,借鉴上述空间营造手法。如,苏州加城国际销售中心的室内设计方案,在空间中强调了景深层次,通过半通透的木格、朦胧的纱、层层的圆窗使得室内各空间自然通透,在面积不大的空间中巧妙地表现出优雅的节奏韵律、强烈的空间层次,达到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和心幽境醇的意境追求。又如,王琼先生在南京金浦滨江会所的设计(图4),他在客房过道中设置花罩,既限定了空间,又将卫生间洗漱区部分为对景之用,从而在有限的客房空间中塑造了中式的独特审美,增加了空间景深的层次。

3.框景、对景

李渔曾对框景手法有这样的评价:“尺幅窗,无心画。”计成在《园冶·园说》中也道:“刹宇隐环窗,仿佛片图小李;岩峦堆劈石,参差半壁大痴。”框景手法从大范围来讲即为借景,由于它要通过借景在园林空间中形成别具一格的绘画装饰效果,所以在这里单独列出进行分析。框景以窗、门、罩等空间划分构件为框,对室内外景致有组织地进行裁剪,框入相对的邻景,造成如画的感觉。其常与对景手法结合使用。对景常是在框景——门、窗、洞口等特定视点,从一空间眺望另一空间的特定景色。对景能否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与框景的选择和处理有密切的关系。框景所组成的景色画面,构图必须完整优美,视点、门窗、洞口和景物之间为一固定的直线联系,形成的画面基本上是固定的,可以利用门窗、洞口的形状和式样来加强其绘画感的装饰性效果。为了营造出多变的框景景致,在文人园林中,门窗与洞口的形状样式往往设计成千姿百态、各式各样。而且,造园家为了能获得最理想的画面,往往在框与景物对象之间的距离和方位上绞尽脑汁、反复推敲。如,苏州拙政园东部从枇杷园门看“香云蔚亭”,或自“别有洞天”看“梧竹幽居”都是门洞框景对景之佳作;苏州网狮园“竹外一枝轩”是轩窗框景的成功之作,粉墙上开有两个方形空窗,从窗框上可以看见“集虚斋”小院的竹丛犹如一幅写意竹图,很有“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的意境。

在中式风格的现代室内设计方案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传统的门、窗、洞样式,但它们往往徒有其表而无实质内容可言。这便是很多以中式风格为表现主题的室内设计,只留其形而失其味的根本原因之一。

苏州博物馆新馆,对框景手法的运用极为娴熟、恰当,是真正能在现代空间中体现出有景可对、框景如画的室内设计的优秀典范(图5、图6)。在庭院空间的特定位置,设计师刻意布置了几棵姿态优雅的树木,作为室内框景、对景之对象。在室内走道空间的墙面上,设计师利用连续的几何六边形取景框,框其刻意设定的画面于室内,让人们在驻足停留时可以欣赏它们特定的画意美,在行走时又具有强烈的移步换景之感。于是,室内空间便在这如画的动、静之间顾盼生动起来。

(二)现代室内空间中苏式园林空间序列运用的分析

园林中各部分空间之间的联系,是建立在一定秩序基础上的。苏式文人园林在空间中融入时间概念,将三维空间四维化,空间追求时间性的步移景异之美。随着时间与空间的依次向前推进,通过精心设置的空间序列,观赏者被其引导,渐入佳境。在园林空间序列的安排上,往往遵循“开始——引导——高潮——尾声”的序列安排。苏州留园空间序列就是典型的例子。园林空间序列是造园家以园林的整体结构和布局为前提,在各空间的重点部位设置景观,使人们不仅能在空间中某些固定点可以获得较好的静观和动观效果,而其在行进的过程中能把各个精心设置的景观连贯起来,并在此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心理感受。序列方式一般可以概括为串连式和辐射式。由于园林空间的复杂性,空间结构中常常将两种序列并存使用。在当今的室内空间设计中,同样可以在确定了表现主题后,运用“开始——引导——高潮——尾声”的序列进行安排,在空间中仿照园林在流线上或转折处设置暗示,引导人们跟随安排好的空间流线行进。但在空间序列的表现方式上,由于现代建筑中受到场地和功能的限制,园林空间单间序列往往难以在室内平面上转化,此时,可以尝试利用纵向的设计思路。在纵向建筑室内空间中,文人园林空间组织中的水平路线可以演变成符合功能和空间限定要求的纵向路线。这时,空间的水平界面代替了侧界面,形成空间的联系和渗透。同时,室内楼梯自然转化成了园林廊道,成为空间联系的路径。由于现代室内空间功能的复杂性,在室内设计中也应像园林一样,运用多种空间序列方式,不同的功能分区采用不同的空间流线,并且这几种序列在不同层次上相互叠加,可以形成丰富的、多层次的、有趣味的现代室内序列。运用这些方式,可以带动人们逐渐沉浸在精心设计的室内空间流线中。

(三)现代室内空间中苏式园林意境的通感表达

苏式园林空间营造除了满足视觉感官以外,还充分考虑了听觉与嗅觉的美感体验。这种通感化的感官表达成为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浪漫、细腻的性格体现。

1.听觉体验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独坐窗前听风雨,雨打芭蕉声声泣”、“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这些流传至今的经典古诗词,充分表达了声音在空间中的气氛烘托作用。在园林的空间布置中,更是有专供听觉体验的场所,在这里,庭院的选址以及周围植物的配置尤为考究。如,拙政园中的听雨轩(图7),别致的轩堂选在在嘉实亭之东,与周围建筑用曲廊相接。轩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池边有芭蕉、翠竹,轩后也种植一丛芭蕉,前后相映。这里芭蕉、翠竹、荷叶都有,无论春夏秋冬,雨点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听雨人的心态各异,就能听到各具情趣的雨声,境界绝妙,别有韵味。而在当今的空间设计中,设计师可以模仿古人布局营造之苦心,来设计户外植物的搭配;亦可以在一些酒店、会所空间中,运用现代音响技术,考虑一些模拟自然的背景音乐,使得空间在听觉感官上得到传统中式的体验。

2.嗅觉体验

常说“闻香识女人”,人类对气味的判断是其动物性的本能反映。气味是人们辨识事物的重要凭借之一,也是人们记忆事物的一种重要手段。中国的文人士大夫巧妙地运用了这个重要的感官体验,让空间营造充满浪漫与诗意。如,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它为四面厅,是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建筑,建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堂北平台宽敞,池水旷朗清澈。堂名因荷而得,夏日,池中荷叶田田,荷风扑面,清香远送,别有一番意境;而园中的雪香云蔚亭则是冬季闻香的一个好去处。雪香,指梅花;云蔚,指花木繁盛。此亭适宜冬季赏梅,亭旁暗香浮动,又称冬亭。在当今某些中式精品酒店的设计中,就采用了传统的嗅觉体验设计。一入酒店,其空间就能闻到特有的、别致的香味,让身处其间的客人在感到心情愉悦的同时,也留下长久的嗅觉记忆。可见,嗅觉气味正在成为高档品牌酒店的另一个隐形Logo(标志),从而使这些酒店留给人们深刻印象的除了视觉标志,还有浪漫的嗅觉感受。

三、结语

苏式园林空间艺术博大精深,越深入研究,我们越发觉其值得当今室内设计学习与探究的地方越多。同时,有很多层面还需要我们采用新的设计思路,将其运用到真实项目中,在实践中讨论、推敲、修改和积累。如,研究中我们发现苏式园林在长期的发展积淀中,逐渐形成了大量具有历史文脉性质和传统生活方式的具体对象要素形式,如色彩要素、材质要素、种类繁多的各类形态要素(纹样、花木、山石、铺地、洞门、墙垣等),等等。园林是由一系列典型对象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凝聚了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长期积累的心理经验,因此它们都具有唤起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潜意识的感知能力,在空间中具有强烈的历史文脉暗示作用。然而,以往设计师大都直接挪用这些典型要素,使得空间徒有其表而无实质内容可言。我们应该学会运用现代材料和技术,将苏式古园林的诗画意境完美地展现于当今室内空间设计中,为我国本土室内设计发展提供新的参考角度和设计方法。因此,我们对苏式园林的研究仍然需要继续。笔者也期望以此文为起点,日后在该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思考。

参考文献:

[1](明)计成.园冶注释[M].陈植,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3](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1.

[4]李斗.扬州画舫录[M].周春东,注.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

[5](清)沈复.浮生六记[M].邓时洁,校注.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

[6]杨曦.再议室内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运用[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2).

[7]杨曦.传统文化在精品酒店室内设计中的延续与发展[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5).

作者:杨曦

虚与实的标志设计论文 篇2:

黄河之水天上来

本文从建筑与情感、建筑与音乐、建筑与哲学三个方面描述了兰州皇冠假日酒店的建筑设计与特色,深刻地揭示了建筑与情感、音乐以及哲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形象的诠释了建筑世界的本质特征,赋予了建筑艺术的特质和鲜活的生命,再现了建筑与人、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创造了不可磨灭的建筑形象。

黄鹤楼处于楚天极目、白云缥缈之中,可称为“天下绝境”;滕王阁坐落于“落霞与独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境界,透射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景色;兰州皇冠假日酒店屹立于母亲河畔,展现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在兰州城市沿河景观中独领风骚,也因其形、因其势、因其美让人流连忘返。建筑是情感的载体。

哲学用概念去尽职,音乐用声音塑造形象,建筑则用视觉形象表达情感。兰州皇冠假日酒店的外观造型比死板的火柴盒立方体和一般的玻璃匣子更能寄托“冬夜一片月,心与浮云闲”的思绪。

兰州皇冠假日酒店坐落于兰州市城市核心区徐家山下的黄河之滨,是典型的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塔楼高156米、36层。设计师采用无处不在的直线与局部富于动感的曲线两条脉络,塑造了酒店建筑整体的“形”与“势”。一条是建筑立面的竖线条,另一条是塔楼顶部和裙楼及其雨棚的曲线。这两条脉络虽然都有所限定,确又相互间形成一种绝妙的沟通和对话。

酒店外形设计以块体组合为主,裙楼5层设平台,塔楼27层、31层由南向北横向退台,东西立面由南向北竖向退台,构成了建筑富有层次的立面空间和形体结构。塔楼顶部22根钢构件按退台前中后错落形成波浪造型,不仅与四周重复展开的54条竖直线条连为一体,同时又与裙楼顶部10根钢构件组成的水型图案,以及裙楼东立面和雨棚顶部的玻璃造型遥相呼应,形成了建筑的线条韵律、优美外观和艺术情感。这些直曲交错的线条和极富视觉冲击力的元素在建筑空间的不同平面出现,借助酒店近160米的巨大落差,形成高、中、低曲折迂回的流线,不仅将建筑形体的空间气势通过此起彼伏的“流水”所形成的“瀑布”呈现了出来,于不同的角度时展现出不同的空间形态和视觉效果,而且勾画出了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汹涌澎湃、奔腾叫啸的壮观景象,让人顿感黄河的坚强与伟大;不仅表达了黄河水文化的深刻内涵,而且赋予建筑黄河一样生生不息的生命。

著名日裔美国建筑大师雅马萨奇有句格言:建筑应振拔人的精神,反映人类追求高尚的品格。设计师用这种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塑造建筑的艺术形象,不仅通过建筑再现公民特有的浪漫主义和自信的情怀,而且将“水”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的“财源”之意淋漓尽致的贯穿于整个建筑,使建筑具有活生生、初始的、原型的、超越时空的质地,超凡脱俗,使之在意境上与黄河雄伟的外部空间相呼应,成为无与伦比的建筑创意。

我们欣赏酒店立体造型的同时,可以读出那些水平延伸的地坪、水景、车道、棚架、绿带……沿着各自的伸展轴线,越过建筑本身而向周围凸伸。这些水平推力,以一种独特的空间秩序紧紧地集结在一起,与酒店周围的环境形成对话关系,甚至黄河也成了与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整个建筑看起来像是从地里长出来的,深刻再现了建筑与人、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创造了一个不可磨灭的建筑形象。置身其中,一定会被这种强烈的场所精神所折服,也正是因为兰州皇冠假日酒店矗立在黄河岸边,才会使人与场所之间产生了更生动的关系,才会有更多的人在这里驻足停留,感受一直存在的风与河流。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当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当人们需要高于其他并得到尊重,当生活不仅需要钱更讲品质的时候,人们才能深切体会到建筑是高还是矮,淡妆还是浓妆。这时,凝望北滨河路甘肃会展中心建筑群才会赏心悦目,原来我们需要的并不是建筑的某种形式或风格,而是人的生活,由音乐和美伴奏的生活。

19世纪德国戏剧家、诗人歌德(1749—1832年)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形象地诠释了建筑世界的本质特征,兰州皇冠假日酒店便是揭示这种建筑本质的经典案例。或许是因为自己亲自主持其建设的原因,也或许是因为时常想起为酒店建筑外观设计而不辞辛劳、精益求精的建筑师郭杰的缘故,每当我从兰州皇冠假日酒店走过时,胸中都会涌荡起《黄河大合唱》那恢宏激昂的乐曲。

设计师巧妙的用直曲交错的流线序列和点、线、面、体有机组合的形体要素,不仅塑造了建筑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立体景观,创造了无穷的建筑构成美学,而且正是这些实体要素使具有形状大小的几何空间产生了变化的趣味,并具备了建筑的节奏和韵律。同时,建筑从东与西和南与北基本的对称平面出发,表现了冲突性的张力,实现了古典音乐那种法则式重复秩序与现代建筑设计手法扭变间的平衡,独具匠心地表达了建筑的艺术气质。为使国际酒店形体功能和语言得以表达,塔楼北立面上部的干挂石材独立跳出一个大方块,与下部的石材大面形成一个巨大的“i”,这里的点其实就是一个正方形的构图,并不担任任何空间功能,但确是画龙点睛的之笔,这种点与面的巧妙处理,恰似音乐的独奏与协奏,将建筑的比例与尺度和节奏与韵律达到平衡与层次的完美结合;塔楼和裙楼富于动感的曲线,利用阶梯式的力度变化和无穷动的音乐旋律,将湍急的“瀑布”转化为一种被听觉感知的音符,让人们在戏剧性的高低起伏中倾听与黄河共鸣的涛声;酒店北立面采用以干挂石材为主玻璃幕墙为辅的设计,同时局部石材光面拉槽长方形图案和火烧整体大面,以及裙楼南北立面光面石材与其局部长方形拉槽形成的不同色差、不同肌理的立面组合,依据相互离散、游离的处理手法,上密下疏有序排列,形象的营造了流水突然滴落的奇妙景观,不仅避免了塔楼四个立面形体与色彩的单一与平淡,使建筑立面之间形成了富于变化的呼应关系,而且这种动线和序列设置表达了建筑强烈的音乐动力性和节奏感,仿佛使人看到:黄河之水那由高到低、奔腾不息永远跳动的音符,听到:由强到弱、又急到缓音乐般的旋律和律动。

德国音乐理论家和作曲家豪惠特曼(1792—1868年)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道出了建筑与音乐的内在联系。音乐家通过乐谱记录空间概念,建筑师则依赖视觉呈现建筑形象,五线谱在建筑师眼中呈现的不再是音乐世界的音响,而是拥有潜在建筑空间含义的、富于乐感的空间关系。设计师以更理性的思维和细腻而极富情趣的表现手法,借助“水”的流动变化,营造出了可以感知的音乐的美感,让我们试图去倾听建筑,找到属于建筑本身的音律与节奏:塔楼顶部的钢构架和底部的石材柱腳,不仅将建筑在立面竖向的起止、首尾的秩序和呼应关系,通过流动的“水”或深或浅、或明或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建筑垂直方向的旋律线和丰富华美的空间场域;塔楼窗间墙暖黄色与玻璃幕墙罕见的暗紫色搭配,构成了建筑立面横与竖均衡有序的色彩美和韵律美,不仅与塔楼金色线条和裙楼米黄石材的色彩相呼应,而且勾勒出了酒店与众不同和沉静优雅的视觉形象,创造了独特的幕墙景观和音乐场景;酒店裙楼东立面圆润的轮廓线及其玻璃、石材与金属不同材料、不同色彩的有机搭配,入口两侧竖向排列的折叠状的石材条块,以及紫灰镀膜玻璃与瀑布形体巧妙结合组成颇具雕塑感的雨棚,敦实厚重的立柱及其竖向凹槽流线边口,形成建筑多层次、多角度、不同立面、不同空间的视觉呈现和光影效果,所有这些不仅与高耸的塔楼形成了高低、厚薄、横竖、方圆的对比关系,彰显酒店入口的饱满感、浑厚感和豪华感,而且与塔楼的竖线条形成一种妙不可言的过渡和连贯,使“黄河之水”所表达的艺术内涵通过这些细部渗透在建筑的肌肤里,形成了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赋于建筑音乐的特质和鲜活的生命。

建筑是空间的艺术,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材料是建筑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建筑最具有时间性的视觉呈现。设计师聚精会神地對这些建筑材料按一定逻辑方式合理的组合形成多样化的统一,不仅塑造了建筑具有壮阔意境的视觉形象,诠释了人们对自然、对黄河母亲无时无刻的敬意;而且创造了建筑空间构造上的音乐,使人感觉到音乐的连续性、动力性和整体性,体验到音乐的美感,宛如一曲美妙动听的建筑科技与建筑艺术的交响乐。

建筑是首哲理诗

建筑的最高本质是人,是人性,是人性的空间化和凝固。各种材料和色彩组合成建筑空间的诗意,是建筑设计师的创造性劳作。将酒店作为“悬崖的延伸”屹立在黄河之滨使得他能将流动的水融合到设计的层叠空间中,这是为“喜欢河边听涛的人”创造的场所精神:两层巨大的退台高低错落,像波涛汹涌的建筑屋顶构成的天际线,形象地体现和表达了人们对蓝天白云的向往;建筑四周金黄色铝单板和米色石材竖向线条所围成的雄伟的外部空间,赋予酒店一种近看“拔地而起”、远看“飞流直下”的动势,这种四维空间形成的视觉差异,使城市的地平线更具情趣和诗意;裙楼大弧度转角处理与塔楼立面的直面形成曲与直的有机过渡,使酒店充满刚柔相济的动态活力;塔楼北立面和裙楼南北立面那些自上而下、错落有致的石材凹缝线,恰似进发的瀑布水流曲折迂回自每一平展的岩石突然下落一般无从预料,设计师一气呵成的展现了建筑形态高与低、长与短的呼应和阴与阳、虚与实的完整表达;酒店大堂的巨型水晶吊灯以及自上而下的水景在祥云中流淌,还有酒店客房中敦煌壁画、地毯飞天图案、水形饰品等人文元素的运用,以及设计者对古典元素高度概括后的艺术化处理,使酒店建筑较好的实现了中式风格的重新演绎、传统与现代的高度融合,营造了心由境生的优美环境,把人与建筑提升到“在”的哲学高度,使人有一种踏实感、归宿感和回到家的感觉。

建筑的造型和色彩是美的构成学,整个建筑把不同的材料、形状、色彩、光影等在限定的空间里使用,强调酒店在自然中隐居的角色内涵,使人在视觉、触觉、嗅觉和听觉上,以一种运动的感知方式与酒店建筑进行对话和交流,实现了建筑空间、人性空间和自然空间的完美结合。这种独特的视觉语言所营造出的建筑场域氛围,在阳光下,有说不尽的诗意,在夜晚,经月光或泛光照出朦胧,这种诗意会更浓,凡是有艺术气质的人,一定会被这种诗意所打动。

旅居之所、流动之水,都是存在的基本属性。将建筑与时间结合,表达了无尽永前、无界永在的哲学内涵,象征酒店永恒的生命力。在这里,人与自然悠然共存,建筑与音乐相互交融,哲理与诗意相得益彰,精神功能与时代精神完美呈现,在母亲河畔奏响了一曲雄浑壮阔的史诗般的建筑乐章。

兰州皇冠假日酒店以独特的建筑造型,浓郁的建筑文化和磅礴震撼的建筑气势,已无可争议的成为兰州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作者:张柱

虚与实的标志设计论文 篇3:

欧敏捷:起点新生

意大利当地时间2016年9月2日上午10时,Giorgio Armani在米兰总部正式对外公布:Rico Manchit Au(欧敏捷)将成为首位登上其御用秀场-Armani Teatro(阿玛尼剧场)的中国女设计师。她将携其品牌RICOSTRU,在即将到来的2017春夏米兰国际时装周(官方日程2016年9月26日)发布其2017春夏女装系列。这是Giorgio Armani首次钦点中国女装设计师品牌,在阿玛尼剧场像人们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

2013年开始,年届80的老爷子就开始了他的选秀大计——从年轻设计师中挑选出具有发展潜力的新任,向他们提供米兰时装周期间的走秀机会。

由安藤忠雄设计,雀巢巧克力旧工厂改建而成的Armani总部坐落于Porta Genova郊区毫无修饰的外墙与内部昏暗、有着冷酷工业感的却蔚显梦幻的空间是设计师心中完美的秀场。每年,从各地飞来看秀的时尚编辑和买手们除了期待此前每季压轴出场的Giorgio Armani外,最常讨论的就是“老爷子”看中的年轻设计师。

以色列设计师Daizy Shely、日本品牌Facetasm和希腊新秀Angetos Bratis都曾来过这里。今年,Giorgio Armani突然把目光转向中国设计师,或者更确切来说,是接受意大利时装培育成长起来的中国设计师。

有趣的是,Armani先生从来不会出现在任何一个在这里办秀的年轻设计师的秀场上,不想站在聚光灯下。我们猜他可能会偷偷透过监视器“检阅”大家的设计?但这次不同,就在RICOSTRU彩排的时候,Armani先生也来了,非常低调地默默看了一眼,虽然只有少数人看到了他,但这足以证明,Armani先生对这位新生设计师的看重。

对于自己的入选,欧敏捷表示在六月底左右得知自己是这一项目最终的四位设计师之前,从未曾了解到Armani有这一项目。从其米兰的公关处得知其入选的消息时,欧敏捷很是激动,但其本人却依旧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对其而言,她相信最终的选择最终依旧以设计作品说话。而当问及为何自己成为Armani选择的之时,设计师表示虽然当其研究其过往入选设计师,其风格是多样的,不仅有像自己品牌这样极简的设计,而也有非常意大利式的浪漫的设计和日本式解构的作品,其特征是一种明晰的美学概念。自己作品的设计,其构建出的的人物心理的细腻,也则转化为设计上的一种精准和其工艺的一种考究,而Armani先生或许则看到这些闪光点。设计师说到,这样的设计虽然看起来是一种孤独的,但它依旧在发亮,而这或许也是自己入选的原因。

半路而至的这一消息,也让这一系列最终的呈现与初往的企划有所差别,设计师与此中的调整,更多的是希冀需求到一种美学上东方极简和西方精准上的平衡。而为了达到最佳的表现,欧敏捷在完成这一设计的最终阶段,往往一周只有半日的休息,“整天都泡在工作室里面做设计想调整,而其团队也全力工作。从设计部到技术部到板房的每一个师傅,连其海内外的公关团队”。欧敏捷说道:“我也感觉到这是一个品牌团队成长的机会,大家都珍惜这样一个机会并全力以赴,让我也看到了我们团队的进步,和力量。这几年我一直都是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这他们,所以自己也是全力付出,算是一种回报。”

对于这场发布会,设计师欧敏捷说道:“意大利是我梦想的开始之地,新的系列将会是我的‘续梦之作’。得以在Armani/Teatro举办RICOSTRU的发布会对我而言是莫大的荣幸,在此我想感谢Giorgio Armani先生给予的支持和这次难得的机会,使得像RICOSTRU这样的新锐设计品牌收获更多的国际关注。”

作为RICOSTRU在米兰的首个系列,灵感来自设计师Rico留学意大利时的一个创作命题——“Solioquy(独白)”:对人与空间独处的微妙关系进行剖析,臆想并穿越梦内与梦外的各式场景,细腻而虚幻地诠释女性“独自”般孤独而独立的形象。于是,这是一个承载着设计师内心独自的“续梦”系列。

家具上的皮带装饰、沙发的绒面与金属材质、床单上的皮料与丝绸拼接、折射着墙纸颜色的玻璃门、抽屉上的金属钢圈……这些具有当代审美气息的室内物品成为了该系列设计的主元素,揉合了中式睡袍极简的轮廓与飘逸的神韵,将古典雅致的灰色系与科技感十足的材质相融合,碰撞出“松与紧”、“虚与实”、“刚与柔”对比相存的形态,通过RICOSTRU标志性的“雕塑感”构衣手法,让整个系列如同绝世剑法一般收放自如、清脆锋利、荡气回肠。

2017春夏,RICOSTRU回归到创作的起点,给予十年前的“待续”系列一个回应,刻画出一幅女性造梦者的“独自自画像”,在“梦境”中继续前行。欧敏捷的所选择表达的主题规避了当今设计师管用的一种“东西方对谈”式的主题,而呈现一种更为私人化的主题。“这就是我的一个自画像”,在米兰学设计时,每当进行创作的时候设计师的思绪就如同置于一个抽象的空间之中,“这种空间是封闭的,却有着无限的可能。就像几个线条在不同的维度中,但每个端沿却是无限延伸的。”这样抽象式的设计如同RICOSTRU的品牌形象一样,实则是用时装设计的方式,所言说一种与穿着者非常私密式的对话。Soliloque(独自)成为了此季的主题,这种独自是一种自言自语式的游荡,而亦是如同在梦境中的一种游走。所以说RICOSTRU的风格很难用惯常的”时装标签“来进行定义。欧敏捷将极简作为一种叙述方式,但所表达的是一种细腻、甚至略带敏感的女性心理。

如同梦境的不可言说,这一季的设计也层叠着多重设计线索项目交织。当谈及到本季的设计,欧敏捷说到自己常常在梦境中穿着睡袍出现在一些超现实的场景中,婚礼、或者和朋友用餐。而这种睡袍作为其中的一条线索为这一系列平添了超现实的浪漫。垂坠的线条制造出慵懒的质感,而这种慵懒感,如同意识流般的创作理论,将常常与这种安逸所关联的“家居设计“的细节融入其中。绑带设计、沙发的绒布面、玻璃门所折射的光鲜、抽屉的金属钢圈……这种情感化的设计和极简的叙述方式形成一种张力。对于欧敏捷来说,这种张力实则是对于线条的把控。2017春夏系列的层次感同样来自对面料的大胆尝试,意大利西装面料的运用一方面是男性化的、克制的质感,而另一方面,高科技面料的所带来通透的、梦幻的光泽如同女孩儿梦境般的情绪感。

极简设计下的情绪描绘,这正是欧敏捷与RICOSTRU最核心的价值,也或许成为时装设计中的一种理论突破。她这一季的叙事,所表达的不仅仅是一种“形象”,而是一种“心理状态”。但这种心理状态实则是一种东方女性所共有的:克制、敏感而浪漫。

RICOSTRU的设计并不惧怕颜色,但自品牌始初,其色彩就是一种灰调的冷感,这种冷感也如同在过去几季设计中,所衍射出的,设计师的一种自省,和对品牌价值的一种建构。在品牌早期的几集,不可否认品牌似乎在用一种稳健的极简主义设计来为品牌奠定一种基调和辨识度,而这样的创作方法也着实来自了部分商业的考量。如同如同很多品牌所坚信了,一种“经典”与“实用主义”的产品将为品牌收益带来稳定性。但对于欧敏捷,这位年轻设计师在经历这几年的设计和品牌管理意识到,新生代消费者其实已不能用某种winner piece来达成粘性,而是唯有建立一种对共通价值观的互相认同。所以对欧敏捷来说,她今天的创作更像是一个女性主义的解构文本,而非设计线条极简者。这种改变从2014年对廓形的尝试开始,到2015年,裙装背部的夸张拉链如同一时间意识的出走,却打破了这种世故的冷漠。2016春夏,RICOSTRU的系列有着一种突然而至的暖调,但令人惊喜的,是那种失衡的、摇曳的形态特突破了“极简”对“行”的束缚,而同一季的秋冬系列,解构成了主题,而2017春夏这一季,欧敏捷所解构的不仅是时装,更多的是用时装来解构自我。如同设计师所描述的“空间”,这个空间是孤独的,但对于设计师而言,孤独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独立的形象,而正是这种与众不同,也带来了这种孤独。这或许是一个设计师隐喻最深的境界,潜意识下,一种贯通的、却真实的感受。

相比三年前的采访,三年后的欧敏捷在各个方面显得更游刃有余。设计方面更加坚定自己的设计风格和理念,也更贴近大众;管理方面,欧敏捷也更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职业和专业化,整个团队也在成长,相信,在米兰大秀之后,欧敏捷及其品牌会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编辑:九月)

作者:九月

上一篇:政府财政职能发挥论文下一篇:我国电子档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