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标志设计论文

2022-05-13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数字标志设计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伴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自新世纪以来,人们踏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新时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对各国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标志设计的思维模式和操作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视觉表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拓展成为标志设计的主要手段,数字化成为标志设计发展的重要方向。

第一篇:数字标志设计论文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下数字刊物艺术设计的运用探索

[摘要] 数字出版是出版产业近年快速崛起的新兴业态。数字移动设备的迅速普及使社会大众对于数字刊物的需求逐渐增加,根据数字刊物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如何运用艺术设计手法,使电子书籍满足社会大众不断增长的需求,需要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数字出版;数字刊物;艺术设计;电子书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胥蕾(1979—),女,河南长葛人,硕士,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助教。

一、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

数字出版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运用数字媒体技术,融合并超越传统出版产业的新兴业态。电子书阅读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数字设备的迅速普及,使网络出版、手机出版、云出版等成为数字出版的先锋代表,体现出社会大众对于优质快捷资讯的需要。

2010年,上海数字出版产业营业收入达226亿元人民币,其中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企业合计产值约110亿元。

2011年,上海市政府正式出台《关于促进本市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成为全国首个全方位支持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省级政府文件。

2011年新华社电,爱尔兰都柏林圣凯文中学成为首家尝试用平板电脑取代传统课本的中学。

2011年11月开始,香港70所学校率先进行无纸化的教学试点,学生扔掉书包,上学只带平板电脑。

2012年4月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部分大学图书馆借书“无纸化”已成为大学校园新趋势。

2013年2月17日,上海图书馆已开始外借平板电脑,首批70台iPad已经有300人预约外借。

以上信息反映出,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随着互联网、数字产品的载体(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等)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传统的纸质书籍已无法完全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将优质信息与数字媒体技术结合,将传统的艺术设计与数字媒体艺术进行有机融合,创造出满足大众新需求的数字出版物,对当今全球信息共享、绿色环保发展等理念,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数字刊物中的电子杂志(书籍)为例,相对于传统纸质书籍单一的平面呈现形式,数字刊物兼具了平面与互联网两者的特点,且融入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元素呈现给读者。如何将这些元素运用艺术与技术手段巧妙地结合,根据不同的载体特点进行设计,这关系到每本数字刊物在翻阅时的视觉效果和体验效果。

根据调查,目前电子杂志(书籍)主要通过APP传送到广大读者和用户面前。APP英文全称Application(即移动应用程序,简称应用),是可以在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上为使用者提供互联网入口,满足人们咨询、购物、社交、娱乐、搜索等需求的一切应用程序。目前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用于阅读的应用琳琅满目,很多应用适用于各种种类的电子杂志和书籍,各种应用的分类也越来越细,针对使用不同操作系统的移动设备。目前社会上几款比较流行用于数字刊物阅读的APP有iBooks、Zaker、Flipboard等。

通过一系列的调研和实践,我们可以看出,电子书籍与纸质书籍在文字、色彩、图形等元素运用方面都基于形式美法则进行艺术设计,但电子书籍增加了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设计元素,在互动性方面增加了阅读者的参与度,呈现出更丰富的视觉效果和感官体验。这些也对电子书籍的艺术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针对数字刊物艺术设计的要求

(一)更丰富灵活的版式

纸质书籍的载体是不同尺寸的纸张,而电子书籍的载体是不同的屏幕尺寸的移动设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子书籍的版面设计也是一种界面设计。界面设计融合了比传统纸质书籍更多的元素,如影音、超链接、游戏等,所以设计师在屏幕界面中对各视觉元素的运用要更科学严谨,充分发挥电子书的优势和特点。

(二)设计元素的综合设计与运用

无论载体为何,任何类型的书籍其表现形式都要根据内容的精神和主旨来进行艺术设计,书的内涵和风格达到和谐统一,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提供愉悦的视觉体验,帮助读者理解书籍的内容。

电子书籍比纸质书籍增加了很多动态设计元素和交互式体验,为追求更醒目的视觉效果或者高超的技术水平,电子书籍会出现元素不经整合归纳,承载的信息量过多,各自为政,破坏书籍内容的整体性,对书籍主旨表达不够明确的弊端。

因此,在进行电子书籍设计时,要始终明确书籍内容的精髓,选择适合的表现元素,将文字、版式、动画、音频、视频等设计元素完美地融合起来,从整体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一本设计优秀的电子书,应该使阅读者在心情愉悦状态下,在体验电子书带来的艺术美感过程中,实现对书籍内容的理解。

(三)充分发挥电子书籍的互动优势

电子书籍较之传统纸质书籍,增加了多种交互设计元素,如游戏、超链接、三维动画等,交互设计的加入,使阅读者从单纯的读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例如,在界面设计中合理安排导航,阅读者可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阅读的顺序或内容,甚至重新组织内容。随着移动数字设备和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电子书籍设计软件和阅读软件的不断升级,电子书籍可运用的数字技术越来越丰富,这些数字技术推动电子书籍的设计不断地向着人性化、多元化、个性化、互动化发展,不断发掘和发挥读者更多的能动性。

(四)选择适合电子书籍呈现的内容

传统出版行业的优质内容非常丰富,但不是所有类型的书籍都适合与最新的数字化技术结合。哪些内容在哪些地区哪些领域最适合数字化出版与传播,也是我们在进行电子书籍艺术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根据不同类型的书籍带给阅读者的不同阅读感受,设计师应根据不同类型的书籍采用不同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手法,体现书籍的精髓和内涵,不可千篇一律,丧失不同类型书籍的艺术风格。

例如儿童类读物,其内容非常适合用数字化技术来表现。鲜艳丰富的色彩,音效和视频的结合,二维、三维动画的演示,引导性的认知游戏设计,可以帮助孩子多维度地去认知和学习,也使孩子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在游戏等互动中主动地思考和理解知识,让孩子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乐在其中,最终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当下,全球网络进入到新一轮的发展,海量的信息与知识需要快速有效的传播,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智能化电子设备层出不穷,人们不再满足坐在电脑前收集信息、办公、学习,在无线网络逐步扩展覆盖领域的今天,人们希望在移动中生活、工作、学习。因此,电子书籍以其更为丰富的视觉效果、多维度的呈现形式和强大的交互功能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与传统纸质书籍相比,电子书籍所特有的优势,也为其自身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契机。

三、数字刊物的优势

(一)提高了传播效率,扩展了传播范围

电子书籍的载体是数字移动设备,只需经过相关的设计软件制作完成后通过互联网传播即可,而传统的纸质书籍在设计好之后,要交给印刷企业通过制版、发菲林、印刷、裁切、装订等环节之后,再运送到销售场所进行传播。整个流程耗时少则半月,多则月余,到读者手里,信息的时效性已大打折扣。且纸质书籍销售的地域有限,这与当今全球信息共享的趋势相悖。

(二)节约资源,绿色环保

传统的纸质书籍呈现载体为纸张,树木是制造纸张的主要材料,每年全世界因为用纸都砍伐大量树木。在全球倡导无纸化办公的今天,电子书籍的发展,将节约大量纸张,从而减少树木的砍伐量,这对于全球绿色资源的保护有积极作用。同时,电子书籍没有印刷环节,也将减少印刷企业这个污染大户减少污水等污染物的排放量。

综上所述,电子书籍无论从艺术设计表现形式,还是从社会发展趋势,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数字出版产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将带动电子书籍向不断丰富、精致、细化的方向发展,引领人类进入数字阅读时代,人类思维的广度、深度通过电子书籍承载的更加丰富的信息而得到扩展,但电子书籍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成熟完善的体系和流程,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使数字刊物越来越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多的优质资讯。

参考文献:

[1]柴文娟.电子书刊设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2]叶洋.当代电子书籍设计探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9.

[3]刘成勇.数字出版的“四化”与“五个一”[J].出版参考,2009(10).

[4]张蔚.新媒介传播下的电子书籍设计语言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6).

[5]马鑫.电子书籍设计形式初探[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设计系,2011.

作者:胥蕾

第二篇: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标志设计

伴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自新世纪以来,人们踏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新时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对各国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标志设计的思维模式和操作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视觉表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拓展成为标志设计的主要手段,数字化成为标志设计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基本概念

(一)标志

很早以前,人们使用各种标记来区别各种事物,此类图腾慢慢发展出了代表性和艺术性的特点,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图形。在现代,标志是一种承载着信息的用于传播的象征性图形,主要为特定的团体、活动或产品服务 [1]。标志往往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形象,不仅能够传递大量的视觉信息,还能够体现出品牌的文化气质,在经济和艺术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基于数字技术的标志设计

传统的标志设计表现为单一化的图形,多用于识别和标记。在数字技术介入后,标志的传播方式和构造手段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工业化的整合理念深入人心,标志表现出以信息为核心的一系列图形载体形态。无论是造型、结构还是色彩设计,现代化的标志设计都是建立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在未来,标志图形还将具备更加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而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将对新标志形象的树立和发展起到更大的支持作用。

二、标志设计的数字化

(一)由静态到动态的转变

传统的标志要保持规范和稳定,因此它们往往是以静态的固定方式出现。特别是在纸质媒体上,因为印刷技术的限制,标志的造型在不同的包装或书籍上都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子媒介逐渐兴起,传统的读和写被弱化,视听成为接受信息的主要方式,单一不变的标志所能承载的信息量满足不了跨媒体的交流方式,需要做出改变。为了打造出更为全面的视觉形象,动态化的标志出现了 [2]。设计师保留原有标志的大致形象,然后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调整和变化。因此,受众看到的不再是单调的图形,而是由一组图形和文字所构成的运动形象。

当人们已经习惯将固定的图形作为核心标志的时候,设计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概念是不变的,但是形式却可以改变。如图 1,今年 9月谷歌所启用的新 LOGO采用了动态画笔书写出来的无衬线字体,它适用于智能手机、电视、手表、汽车等不同的智能终端,可以在不同的输入方式中实现无缝连接。谷歌的新标志是流动变化的,它具有网络世界快速变化的交互性特征。虽然形式有所改变,但简单、整洁、友好的品牌形象仍然得到了延续。可以说,无论是在概念上,还是在形式上,谷歌的新标志都能够同企业的主题相互呼应,因而得到了人们的肯定和认可。

(二)由立体到简约的扁平化

传统的标志设计采用了大量的立体结构,其造型较为复杂。但数字技术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科技美感成为现代的设计师所青睐的一种审美取向。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电脑绘图软件的功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不仅设计模拟的应用成本大幅下降,加工工艺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在简约主义的引导下,人们开始从复杂的标志图像中提取关键元素,以平面化的图像来探讨标志设计的可能性,进而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

扁平化的标志具有一种优雅的、富于品位的科技美感,也更加具有现代气息,顺应了现代人追求简洁和新颖的审美趋势。在众多科技型企业的标志设计中,扁平化的表达方式带来了良好的商业效果。如图 2,微软公司在 Windows 10的LOGO设计中采用了由底色和四块梯形所构成的图案,虽然这是一个平面化的设计,但却能让人联想到三维空间中的图形,表现出了沉稳而大气的特点。这种设计方法在延续传统标志特性的基础上充分地发挥出了数字化技术的优势,与微软“追求智慧”的宗旨相得益彰,无疑是一个成功的设计范例。

(三)丰富的色彩

生活节奏的加快改变了人们对色彩的审美取向,这促使设计师不断地在色彩表达中引入数字化技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同传统的标志设计相比,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标志设计有着更为丰富的色彩,在视觉上也能体现出一定的科技含量。在信息时代,各种传媒上的色彩具有不同层次的张力和韵律,它们代表着品牌的文化定位,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用颜料调出色彩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而数字化的色彩不仅在纯度上更加饱和、在明度上更加亮丽,其选择也非常丰富,尤其适用于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可以说,数字化的色彩提高了设计师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标志的视觉冲击力,因此更加符合信息社会的传播要求。如图 3是香港维多利亚港的标志,在色彩的运用上,设计者使用了渐变的透明色,表现出香港夜景的五彩缤纷,既有东方的韵味,又给人带来了一种国际化的设计感。

三、总结

新技术的诞生对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标志设计从静态到动态、从二维到立体,表现出了丰富的色彩和造型特色。在设计广泛应用的今天,设计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决不能刻板地拘泥于传统的套路,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只有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我们才能根据情境的改变做出适当的变化,从而为中国标志设计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月蕊.关于现代标志设计发展趋势的探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3)

2.[英]斯通斯编著.非常规标志设计 ——6个不必遵守的基础原则[M].杨茂林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0.

田 影:大连工业大学讲师

作者:田影

第三篇:数字媒体背景下的动态标志设计与评价

摘要:随着数字媒体传播手段日新月异,新兴数字媒体载体的特点也影响着大众对标志的认知与需求,当下的标志应该更加独特、新颖、易于数字媒体传播。基于印刷媒体为主的传统静态标志设计从形式到设计流程都趋于程式化,缺乏活力,而动态标志以其整体化、多元化、多维化、混合化的形式,将会得到大众的认可,随之普及。随着动态标志的发展,它的形态也愈加多样化。

关键词:动态标志;数字媒体;设计评价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引言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的大潮正在愈演愈烈。云技术快速发展、信息量大爆炸,普通的印刷媒体,电视电影媒体受到了制约,以互联网和各种电子终端设备为物质基础,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以受众为中心的新媒体环境。标志设计在此环境中从设计形态到传播方式都经历了一场变革,它打破了传统形态的限制,从静态的,固化的,二维空间表现演变成为动态的、交互性和多空间的表现。凭借数字媒体标志设计发展出更加人性化、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动态标志应运而生。

2 动态标志的概念界定

2.1 标志

标志是概念上具有特殊意义的符号,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视觉化的信息表达方式。[1]标志对现实中存在的形象进行提炼、抽象与加工,最终以简约、优美的造型语言表现出来,表达一定的精神内涵,传递特定的信息,从而体现品牌特点和企业形象。

2.2 动态标志

在传统静态标志的基础上,将其核心的图形元素遵照一定的视觉构成和结构原理进行灵活组合。动态标志不拘泥于单一的规范,形成有变化,可发展的统一、系列形态,结合多元媒介、综合材质的传播,形成有故事性、流动感、可持续扩散的视觉内容。[2]动态标志除了具有传统标志优美的形式和深刻的含义,还需要具备动态连续的表意特征,即标志的动态化表现。

2.3 动态标志的特点

(1)符号性

动态标志变化的图形元素与传统标志的图形一样,是一种高度概括,并且代表了丰富的企业品牌形象的符号。只不过动态标志中,以不断变化的多个图形符号来体现企业的综合形象,这些符号元素依旧是以企业想要体现的品牌特征和含义为基础的。

(2)多变性

动态标志多变的呈现形态可以表现更多的品牌理念。动态标志丰富的视觉元素,强化了品牌的特性,也大大提高了品牌的传播效率。动态标志也打破了传统标志标准色相对静止这一限制,让标志呈现更好的视觉效果。在时间的转换下,动态标志变化出丰富多彩的色彩,让设计师更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创想,多变的动态标志更能体现出当今品牌的复杂个性,使消费者产生认同。

(3)时空性

在传统二维标志的基础上,动态标志加入了时间与空间的元素,它成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艺术形式。在增加了时空元素后,标志的表达形式语言得到了极大丰富。对于受众来说,动态标志更容易被接受理解,它丰富的时空元素承载、储存和诠释着品牌的精神。

2.4 动态标志设计与传统标识设计的比较分析

(1)传统标志是动态标志的基础部分,动态标志是传统标志的延伸

传统标志是一种高度概括并能准确表意的图形符号,它主要的功能是沟通和交流的视觉符号。传统标志不管从形式上还是色彩上都属于静态的,它也是动态标志的基础元素。动态标志往往是标志图形变化后进行连续播放,或者是不同元素符号的交替变化,通过这些形式演绎出品牌的文化特性。动态标志形式和含义上都是传统静态标志的延伸。

(2)传统标志与动态标志的设计重点有所不同

传统标志一般注重设计定位,标志图形的设计,标志标准色的选择,标准字的搭配。动态标志是通过多维度,将传统平面标志不能完全阐述的理念进一步表现出来。动态标志的设计重点是标志图形、标志色彩、标志标准字、图形质感、运动路径、光影及镜头表达、声音搭配等几个方面。动态标志比静态标志具有更强的信息表达能力,设计的内容更丰富,设计的表现更生动,表现的手法更灵活,传递的信息更丰富,从而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更深刻的印象。

(3)传统标志与动态标志的传播载体有所不同

传统标志的实现主要根植于印刷媒介,比如说纸张、喷绘、喷漆等媒介,也有切割、雕刻金属、木材、亚克力材料来制作环境中的标志。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除了传统的电视、电影,动态标志被广泛应用在各种电子网络媒介上,比如网络、手机、数字终端、电子展览设备等应用环境。动态标志更加适合屏幕媒体的播出,适应信息化多元化数字消费途径,具备更强大的表现力。[3]

(4)设计师传统标志与动态标志的知识能力要求有所不同

传统标志设计中,设计师要分析品牌定位、找到消费人群,用自己的美学知识设计出符合企业形象的标志形象。而动态标志设计师除了要考虑产品定位和静态图形的美感,还要考虑标志动态形象的美感、动画节奏感和视觉冲击力、声音识别性以及标志在不同媒体上的传播效果。因此,设计动态标志对设计师来说需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 动态标志发展动因

3.1 国外动态标志的发展

动态标志起源于1898年的法国,轮胎生产商米其林公司设计了一个可爱的卡通吉祥物,它代表着公司,做着日常生活的动作,吃饭、喝水、运动等来体现公司的形象,这標志着动态标志的产生。20世纪开始,随着电视电影媒体的兴起,动态标志以电影公司片头和电视台台标动态化为表现形式。

在当今数字媒体背景下,西方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较为丰富,具有较完善的体系,有很多成功的案例诞生。意大利Cap-pelli形象设计公司为Geores公司根据水分子的形状呈现,表现出一个组合式的动态标志,值得设计师借鉴。另外瑞士电信标志、日本设计师佐古田英一的“FM Osaka广播平台”标志等都是成功的国外动态标志设计范例。

3.2 国内动态标志的发展

现阶段动态标志在国内发展并不成熟,也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早期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动态标志理论的期刊、论文。2007年关洪在《湖南农机》发表了《动态标志与静态标志之比较》,明确了动态标志的概念,总结了动态标志的意义,并对动态标志和静态标志做了对比和分析。2010年湖南工业大学汪成在硕士论文《动态标志设计研究》中对标志动态化表现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文章归纳出动态标志的几种有机形式,并且阐述了动态标志的应用规范。张亚莉在2013年出版了《动态标志设计》(人民邮电出版社),该书分析了动态标志设计的原理,同时结合了大量案例,初步建立了动态评估体系,最后文章还举例分析了作者的设计实践。

以“动态标志”为关键词在知网上进行文献检索,相关文章只有80篇左右,可见国内学者对动态标志设计的研究并不多。近几年标志设计的研究人员和相关学者对动态标志的研究逐渐增多,多数都从动态标志的发展历史,影响动态标志的因素,例如:社会发展、科技依托、人文研究等来研究。另外还有分析动态标志和静态标志的不同特点。有关动态标志的设计形式分析较少,这正是本项目的研究方向和主题之一。

在国内手机交互设计中,设计师经常在用户进入App时候,插入几秒钟的动态形式,其中也包括了一部分动态标志的运用。在设计实践与应运中,很多品牌,例如:饿了么、美团外卖、滴滴出行等都以动态标志展现在客户面前。我国动态标志方兴未艾,相信不久的将来,动态标志设计会成为企业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手段。

3.3 媒介的发展是动态标志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一次媒介的发展是电影的诞生,动态标志在这次媒介革命中应运而生。动态标志在20世纪初的电影媒体中就开始应用,主要表现为电影光盘片头和电视台动态图标。美国环球影片公司、迪士尼公司、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米高梅公司、20世纪福克斯公司等一批好莱坞巨头都将具有特色的动态品牌用于影片播映中。

接下来,电视媒介的普及大大推动了动态标志的发展。随着品牌设计概念的发展,电视媒体行业开始用动态标志打造品牌,对频道进行包装。比如MTV,全球最大的音乐电视网,通过自己独特的动态标志形象,覆盖了世界166个国家和地区,收到四亿用户多用户的喜爱。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动态标志发展进入了新的一个时期。动态标志在一些门户网站、公司主页、产品品牌里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比如百度主页,随着不同的节日,会改变标志的设计形象,来增加节日气氛;汉诺威世博会也运用了动态标志作为视觉形象,让人眼前一亮。

目前进入了21世纪20年代,信息化的大潮席卷了每一个人。处在这个多变的信息社会,人们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越来越多呈现出数字化、动态化和实时交互的特点。影视、网络、手机等电子终端产品这些新老媒介都开始进行融合,同时信息媒介的特点也推动了动态标志的发展。

3.4 动态标志的发展趋势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动态标志的形态也愈加多样化。动态标志除了运动效果、声音等元素,它还利用裸眼3D以及虚拟现实等新型媒体技术,形成更丰富的具有更强互动性的标志形态。当下的动态标志是朝着交互性更强的智能数字媒体方向发展的。[4]消费者在生活中随时与品牌互动将很快实现,动态标志向人们展示着前所未有的魅力。

4 动态标志的设计评价

设计评价是对设计现象的鉴别与判断,其作用是检测和调节设计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便进一步完善设计创作。[5]比如一件设计作品,“消费需求”刺激设计作品的诞生,设计作品具备切实的社会价值和功能;设计评价则从理论上指导、影响设计创作,从而沟通设计师与使用者的关系。

美国学者MH.艾布拉姆斯教授在其1953年出版的一本文学批评名著《镜与灯》中,明确提出了艺术批评的四大要素:作品、作者、世界和欣赏者(图2)。同时,他也进一步提到,评价者往往只是根据其中一个要素,就生发出借以评判作品价值的主要标准。设计作品创作与文学作品有很多相似之处,设计创作活动也涉及作品、作者、欣赏者等要素。因此,艾布拉姆斯的批评理论,也可借用到我们的设计评价中。在动态标志设计活动中,设计完成的动态标识即为设计作品作为创作主体的设计师就是作者,而使用者则是动态标识设计的主要欣赏者。[6]因此,导向标识系统设计评价也就表现为基于设计师的、基于使用者的、基于设计作品的三种设计评价形态。

4.1 基于设计师的设计评价

设计师是设计创作的主体。在创作过程中,动态标志设计师本身就对影响其设计的各方面因素,如图形、色彩、标准字、质感、运动、光影、镜头、声音等方面,进行了有意识的分析。在设计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往往设计师在实时总结自身设计工作的经验,在设计完成后,设计师也会有心得总结。在此基础上,设计师会有个人对该设计见解,设计的评判原则和标准也是包含在内的一部分。

4.2 基于使用者的评价

使用者是动态标识的直接使用和欣赏者,在使用过程中,会自然形成对动态标志设计的真实体验与感受,就会对设计进行评说。使用者的设计评价仅仅是表达使用过程中的一种认知与感受,缺乏明确的评价意识,而是把发生在设计师意识中的某种东西当作自己的来体验,是一种体验式设计评说。使用者的评价作用主要不是表现在直接的评价活动中,而是对设计的一种真实反馈——“用户体验”,这些评价能够使设计师认识使用者的真实期望和目的。

4.3 基于设计作品的设计评价

所有的设计作品都接受功能、审美、经济等价值的规范,但是由于不同设计门类的属性与用途差异,又形成了各设计门类的具体评价标准。就动态标志设计而言,从功能角度来看,首先是指优良的信息传达功能,即品牌信息的有效传达;其次从审美角度来看,动态标识设计实现信息传达功能的同时,良好的视觉形式感也是重要的设计价值评价因素。从经济角度来看,动态标志设计是否能够适应信息化多元化数字消费途径也是其重要的评判指标。除了功能、审美、经济等基本评价角度外,随着动态的标志的发展,未来我国也会逐渐完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规范性标准,增加动态标志的内容,也将成为评价标准之一。

5 总结

本文通过对动态标志概念界定、动态标志发展动因、动态标志的发展趋势,以及动态标志的设计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现代传播手段日新月异,动态标志将更加普及,其设计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呈现。基于印刷媒体为主的传统静态标志设计从形式到设计流程都趋于程式化,缺乏活力。动态标志依托于数字媒体技术,顺应了新的媒体传播模式。相信动态标志在信息化越来越深入的今天,将以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在设计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省文史馆项目组,标志设计教学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2]吕宗礼.浅析数字媒介中多形态标志设计的艺术表现[J].大众文艺,2017,14.

[3]焦瑞雯.静极思动——品牌视觉形象的动态化设计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6。

[4]颜紫怡.现代视觉媒体语境下的动态标志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

[5]何玉蓮,章宏泽,导向标识系统设计[Ml.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6.

[6]苏州羽鸣导视系统设计.导向标识系统设计评价的形态[EB/01]. (2019-06-26) [2020-6-04l. http://uomin. cn/article/4741.html.

【通联编辑:梁书】

基金项目:2020年安徽三联学院校级科研平台项目“数字媒体背景下动态标志设计形式与发展趋势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sy20001)

作者简介:屠秀栋(1979-),女,安徽合肥人,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作者:屠秀栋

上一篇:环境保护法律论文下一篇:国税绩效管理论文